请示

请示公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4-12-19 10:20:05 晓丽 请示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请示公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公文写作,是指公务文书的起草与修改,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体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现代公文,主要指党政机关在实施领导和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领导管理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请示公文写作的注意事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请示公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请示公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请示公文是一种下级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上行文,在社会正常的工作程序和结构中,与其他种类的公文一样,有着自己特殊的功用与意义。尤其在当今特定的历史时期,网络技术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全面改变与发展,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从来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工作也面对更多政策明确规定以外的情况。请示公文的写作与运用,需要得到更新的认知与重视。在当下实际工作场景中,下级单位遇到超出自己部门职权以外的事务,需要上级批准,或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的事情,需要上级协调,这样的情形已变得日常而频繁。

  在新的形势和不断加快的社会节奏中,请示公文的写作与呈报,在量大的同时,必须注意到质的提高。为了让上级机关迅速了解请示的情况、知晓请示的意见、明晰请示者的立场,以便及时答复、批示或批准,需注意在写作中避免以下几种情况的出现:

  一、因个性化写作而不遵守规范性

  新媒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写作更趋于个性化。但规范性是所有公文写作必须遵循的共性要求。为了便于工作事务的处理,提高工作效率,顺利完成社会机构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规范性能删简工作过程中的细枝末节,使有关人员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公文的核心部分——规范而格式化的公文内容与形式,帮助加快公务处理的速度。

  对请示公文的写作来说,规范主要体现为遵守一定的格式。如按首部——标题及主送单位,正文,尾部——发文机关、日期的前后顺序排列;注意标题的两种写作格式:由请示单位、请示事由、文种组成,如《×市人民政府关于×××的请示》,或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寒假期间开展帮困活动的请示》;对应社会机构“上下”分层与“左右”平行结构的批准与呈转请示,都应包括理由、内容和结语三个主要部分。而在请示理由部分,注意简要阐述请示的背景或根据,概括请示事项,以“现……报告如下:”作结;请示内容部分包含请示事项、阐明道理或事实等内容;请示结语部分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常用“是否妥当,请批示”、“特此请示,请审批”、“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等语句。这些是任何有意个性化的请示行文,都应该遵守的规范体例。

  二、因体现主观性认识而忽略客观性表达

  请示毕竟是由围绕单位事务而由人写作的公文,所以其中的主观性必然存在。比如在文字的运用、句式的排列、段落的逻辑、语气的谦恭等,会因人而异。但请示是关于社会事务信息交流与联系的一种工作应用文,其表述与传递的内容的客观性——实际工作事务及处理,使得请示公文写作, 是非虚构的、客观的;其上行文的“身份”,还使请示在行文中,需杜绝过于外显、强烈的主观色彩,避免让上级部门留下给其施压的印象,而影响到请示的及时批复。

  不管是请示理由对背景和原因的简述,还是请示内容中事项与道理的提出、请示结语的使用,都应建立在真实、可信并可行原则基础上:背景及原因是客观存在的,而非想象与杜撰;请示的内容中,事项列举既是客观呈现,亦可在未来进行操作,道理的阐释则符合社会逻辑与规律,虚非假想而务实;请示结语要表达请示要求与目的等。虽然间以适当的主观性,比如在阐述请示事项与道理时,以言真意切而晓之于理,以深刻的认识而动之以情,有时能更容易打动上级,以获批复。但切记要把握好请示的客观性涵容,忌以掺杂过多感情性的主观描述与表达,扰乱了上级对请示事实及道理的判断,比如“我们认为”、“一定要”等语词的运用需谨慎,请示行文的主观性若引起上级部门的反感,会使请示的批准、转呈被耽搁,或不予批复而转回。

  三、因注重详尽性陈述而缺少简要性概括

  有时,不是每个请示都可用三言两语阐述清楚的。作为一个单位的设想和建议,当其请示内容的事项较为复杂,道理不易说清楚的时候,下级部门偏向于对事项及原因等,进行详细而周全的阐述,唯恐有所遗漏。当然,为了事项排列详细,运用分条分项的写法,采用事实和事理两类论据进行阐述,这都是可取的。因为具体、明晰的事项,周密而充分的说理,能使上级对该请示引起重视,对请示的内容了然于心,从而下定决心答复、批示或批准。但详尽的陈述与表达,并不是动辄千言。为了得到快捷、有效的批准或转呈,请示更需要简明、扼要。

  请示要一文一事。一文多事,容易导致请示的重心不定。

  请示理由可用导语形式,一句话即予说明。

  请示内容是请示公文的重心,写作时,要注意使用概括性的书面语言,有顺序、有层次地排列请示事项,要用简省而逻辑严密的文字阐明道理。

  另外,简短请示中,其后不需要加上相关过渡语;请示内容可根据请示的情况有无条文可依据,是知会还是请示,而决定仅提出请示事项,还是包括阐明道理之两项等。这些对简要性的强调,无非是为了上级在面对越来越多的请示文件时,能更方便、更顺利,也更迅速地读完请示,做出批复。

  在不断加快的社会节奏中,明确请示的写作目的,避开其写作的误区,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而且也是时代对请示公文写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探索之、实践之,将对未来相关社会事务的处理大有裨益。

  请示公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内容要素

  请示缘由:明确请示的原因,简要阐述背景和现状,并强调请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有助于上级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请示事项:具体、明确地列出请求上级决策或批准的事项,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请示事项应直接、具体,使上级能够迅速把握核心要点。

  请示依据:如有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等作为依据,应明确列出,以增强请示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请示方案:针对请示事项,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方案应尽可能详细,包括实施步骤、预期效果等,以便上级参考和决策。

  二、格式规范

  标题:请示标题要准确概括请示的核心内容,一般由事由和“请示”二字组成。例如,“关于XXXX的请示”。标题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述。

  主送机关:明确主送机关的名称,即负责受理和答复该请示的上级机关。确保主送机关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如需同时送达其他机关,应使用抄送形式。

  正文:正文包括导语、主体和结尾三部分。导语简要说明请示的原因和背景;主体详细阐述请示事项、依据和方案;结尾则表达具体的诉求,如请上级批示、批转等。正文应使用正式、规范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和模糊不清的表述。

  落款: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发文机关名称应端正居中加盖公章,成文日期则右空四字编排。

  三、其他注意事项

  请示对象:确保请示对象具有决策权,避免多头请示或越级请示。请示前应了解上级机关的层级关系和职责分工,确保请示对象正确无误。

  请示时效:注意请示的时效性,确保在事项发生或决策前提交请示。避免因时间紧迫而导致上级无法及时做出决策。

  附件:如有相关材料、数据等需要上级参考,应附上附件。附件应清晰、完整,便于上级查阅和参考。

  语言表达:请示公文应使用谦恭、诚恳的语言,表达对上级决策的尊重和信任。避免使用命令式、催促式的语言,以免给上级留下不良印象。

  一事一文:请示公文应坚持一事一文的原则,避免在一份请示中提出多个不相关的事项。这有助于上级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请示事项。

  综上所述,请示公文写作时需要注意内容要素、格式规范以及其他相关事项。只有确保这些方面都得到妥善处理,才能提高请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得到上级机关的及时答复和批准。

【请示公文写作的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公文写作请示范文10-07

请示公文范文09-01

请示的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09-11

请示公文优秀范文10-25

公文请示与报告的区别07-17

公文请示的格式范文06-03

公文请示范文07-06

公文请示范文09-07

公文的请示范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