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环境管理会计基于企业环境伦理

时间:2022-10-05 21:30:35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环境管理会计基于企业环境伦理

  环境管理会计基于企业环境伦理【1】

环境管理会计基于企业环境伦理

  【摘要】环境管理会计作为考核企业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重要组成,日益成为支持企业环境经营的重要依托。

  本文通过介绍企业环境伦理内涵,强调环境经营的必要性,分析企业环境经营中引入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系统阐述了环境管理会计内涵,就环境管理会计基于企业环境伦理下的构成、缺陷及构建展开讨论,最后分析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现状并提出构建我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环境伦理;环境管理会计

  1.企业环境伦理概述

  世界上的环境问题几乎都与企业有关,企业既是污染物的主要生产者,又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

  企业在实施利润最大化时,主要考虑企业行为的经济利益,很少考虑企业行为的社会、环境效益,造成严重的资源损害、环境污染。

  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份子,不应凭借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方式求得发展,不应把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财富作为道德价值目标,而应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

  因此许多企业开始评估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消极生态、文化和政治后果,出现了企业加强环境伦理建设、注意环境保护的潮流。

  企业环境伦理,是处理企业和生态环境关系的伦理原则和道德活动的总和。

  它使企业伦理从企业社会伦理扩展到了企业自然伦理。

  环境伦理的主要关注点在于企业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主张企业自觉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协调发展。

  但是,“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在我国,企业对于生态利润的诉求缺乏必要的重视,严重影响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有效实施,因此,迫切需要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是企业的环境伦理和企业的财务战略相结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引出了环境管理会计这一重要概念。

  2.环境管理会计论述

  2.1 环境管理会计定义

  20世纪9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协会最早提出环境管理会计。

  此后,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突出,环境管理会计得以先后在三十多个国家开始推行,并不断得到完善,其核心概念是:环境管理会计是与环境有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主要内容是进行环境成本的确认以及与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和审计,以达到评价资源效率和发现环境改进机会并对环境和经济绩效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并且将这些成本和效益集成到日常业务决策中的一种机制。

  2.2 环境管理会计内容

  环境管理会计内容涵盖面广,总结环境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两方面:(1)环境成本是环境管理会计中最受关注的项目。

  其项目包括购买污染物处理设备、采用新型生产线、使用价格稍高的清洁能源等发生的支出,亦包括对相关利益者的经济补偿,如对以往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而采取补救措产生的费用。

  (2)环境管理业绩评价也是环境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均关注于企业在环保方面的业绩,而目前去没有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引入环境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管理,以此来评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企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评估企业环保的效益,以激励企业管理层将环境问题放在战略高度。

  2.3 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于传统会计,主要表现在:

  (1)突破环境保护贸易壁垒

  环境管理会计可以为企业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提供客观详尽的信息,将各方应负担成本的相应部分分解,在国际交易谈判中,有利于明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权责与义务,我国可以拿出企业的详尽数据来证明环保成本的真正归属,利于谈判进行。

  (2)激励企业持续发展

  我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创造自己的品牌,必须面对发达国家民众更加严格和苛刻的环保观念。

  将目光放置长远来看,所有对环保的努力都不会阻碍发展、增加开支,正确的环保决策还可以刺激经济。

  (3)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各种约束企业的行为、规范产品环境质量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必然会影响到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

  没有明确的环保成本的核算,难以在竞争中全面掌握企业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环境管理决策和投资决策。

  3.我国环境管理会计的现状

  我国传统会计在环境保护上存在观念认识不够、传统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未把环境成本作为重点来对待等缺陷。

  纵观传统管理会计的核算体系和方法,可以看出其对内部成本的重视,而将环境成本归集在企业一般间接费用中,忽视环境成本;财务会计中的企业成本也忽略对社会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企业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换取局部利益,导致成本不实、利润虚增,会计信息不能与环境管理决策相关,这样一来管理会计中使用到的信息只重视了普通成本而忽视了环境成本。

  利用这样的成本信息进行环境管理、定价等决策,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决策。

  即便有的企业计算、反映了环境成本,也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环境成本,未考虑外部环境成本,因此亟待建立环境会计系统。

  而结合我国国情,在环境管理会计建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缺乏理论指导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活跃起来,到目前虽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多偏重于环境会计的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等理论性内容,对环境会计制度准则方面的具体研究较少,而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中又多以介绍和学习西方环境会计制度为主,结合中国实际的偏少。

  (2)缺乏制度规范

  目前我国的会计法规、制度和相应的企业会计与报告实务基本没有涉及环境问题,而且统一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至今也未建立起来。

  目前涉及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只有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及《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3)缺乏企业环境审计的有效监督

  环境审计是推进环境会计稳步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

  但至今我国《审计法》和其他审计规范中均没有关于环境审计的规定,此外,肩负企业审计重任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也没有在环境审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对于环境会计的实施和推广极其不利。

  4.建设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建议

  美国和日本,无论是企业还是公众都非常重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美国和日本都有完善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债权人可以通过其投资行为影响到企业的管理、经营,因此企业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视为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因素;另一方面,公众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对于事关个人生存的自然环境状况的维护与改善有强烈的要求,同时将环境会计信息作为投资与否的重要指标。

  我国可借鉴相关利用环境会计促进环境经营的成功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我国企业发展模式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政府积极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在环境管理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作用,我国要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主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借助于法律手段,以立法的形式对企业污染物处理及排放进行强制性的管制,并且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并行;二是借助于经济手段,用补贴、征税、收费和排放权交易制度等形式对企业污染物处理进行间接管制,通过加大环境执法和惩处力度。

  (2)企业自主环保并积极利用环境会计的定量信息。

  (3)大型企业探索环境会计方法是促进环境经营的有效途径:丰田汽车公司、索尼公司、精工爱普生公司和富士施乐公司等多家大型日本企业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环境会计方法,不仅促进了企业自身的环境管理,这些先进案例还成为制定环境会计指南的重要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翟金德,王国聘.企业环境伦理责任探析[J].中外企业文化,2009(10):53-54.

  [2]蒋欣.试论企业环境经营中环境管理会计的导入[J].Commercial Accounting,2009(8):13-14.

  [3]李飞凤.浅析环境管理会计[J].财税金融,2009(10):92.

  [4]王�.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公司财务与环境伦理关系的思考[J].绿色中国,2009(4):100-101.

  [5]陈冉.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的若干思考[J].管理荟萃,2009(11):25.

  [6]李群.环境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7):92-93.

  [7]肖序.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环境管理会计概念的深化[J].财会学习,2009(9):15-17.

  环境管理会计企业实施研究【2】

  对环境管理会计的具体实施进行理论结构的科学构建与应用方法的系统探索,是有效实施环境管理会计、深化现代管理会计理念、完善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需要。

  针对目前企业研究不充分、不深入的现状,本文对环境管理会计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理论结构的科学构建和应用方法的系统探索,提出并深入分析了环境管理会计实施过程的两个阶段,讨论了两个阶段实施的具体步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需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实现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的系统整合。

  一、环境管理会计的实施阶段

  企业的环境管理实践表明,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EMA)体系需要管理者遵循一系列步骤。

  整个系统将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原则,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多个步骤,如图1所示:

  其中,一些环境成本的改变相对较容易,而尽管另一些环境成本确实有潜力加以改进,但却难以评价和改变。

  基于此,需要从总体上将环境管理会计的实施划分为两个阶段。

  如果初始的步骤特别困难,管理人员一开始就难以着手,而如果开始的步骤相对较容易,不需要特别复杂的知识,在初期取得的成功就能够激发管理者更深入地实施环境会计;然后再将较复杂的改进留待第二阶段进行。

  企业实施EMA第一阶段获得的信息多数来源于发票,并且为改进环境信息,将主要创建新的EMA账户。

  笔者设计在第一阶段创建EMA账户,然后记录某一时段的信息,对企业而言几乎没有额外成本。

  而如果以后迫于实施案例研究的需要,再重新组织之前的信息将会非常耗时。

  因此,尽可能早地创建EMA账户。

  一旦收集好信息,公司将清楚地识别需要改进的方面,及所带来经济效益上的节约和减少的环境影响。

  当第一次结束第一阶段的时候,某些步骤的优化和改进并不特别复杂,也易于加以执行。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对所提供的包装物重复使用的信息,几乎不需要进行什么优化工作。

  需注意的是,第一阶段应当是随时间推移不断进行的工作循环。

  在企业实施EMA的第二阶段,期望进行环境成本的优化。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运输成本。

  其他在第二阶段应当研究的环境成本还包括进行投资评价和环境负债的计算,以及产品的定价。

  由于操作更为复杂,也就需要更广泛地加以研究,并运用特定的应用型知识加以改进。

  这类应用型的知识可能在企业中挖掘,更可能的是通过咨询公司获取。

  第二阶段将深入研究第一阶段所发现最具潜力的领域,这些领域对公司而言尤其是在减少环境影响方面可能带来最大的节约。

  二、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具体步骤

  企业执行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上述两个阶段由多个步骤构成,具体包括:

  (一)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在执行环境会计时,组织和管理者的委任对于成功至关重要(Mein-chin,2002)。

  环境会计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如果管理者失去兴趣将难以继续下去,因此这种委任需要清晰、持续地传达给参与实施的工作人员。

  (二)界定实施范围 实施中将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确立企业创建环境会计体系的目标。

  这里应该关注两方面的问题,即所研究的是企业组织的哪一部分;应包括哪些环境成本。

  其实施的要点在于在第一阶段并不收集具体的信息,以后回顾环境事项时再纳入新的环境成本,扩展和实施环境管理会计。

  在实施环境管理会计时,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确定应研究企业的哪一部分,即应当研究企业某一特定的步骤还是整个公司。

  许多实施案例研究的范围是从某一个步骤开始的。

  这可能是因为如果企业生产存在着多个步骤,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步骤实施,更容易凸现环境会计的经济效益。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规模较大的公司将拥有更多的资源逐步实施环境管理会计。

  对中小企业而言则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笔者建议整个公司整体采用环境管理会计。

  具体理由是公司规模小,易于进行环境事项的回顾;规模较小的公司在最初的研究阶段并不容易明确哪些领域能够产生最大的潜在节约;小企业需要相对较少的环境成本知识,从整个公司开始实施比某一程序更为容易;中小企业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员工无法分配更多的时间到实施项目上,因此将更多地从发票上收集信息;鉴于公司的规模,难以对不同的行为进行数据区分,也就难以分离到单独的步骤,如水、电、燃油是整个公司共有一张发票,进行区分只是理论上的做法,具体操作将非常复杂。

  当以整个公司为起点,就能够避免一种“横向补助”,因为如果只研究企业某个特定的步骤,某些成本被分配到这个步骤的比例可能偏低或者偏高。

  作为整体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一旦初次创建了新账户,潜在的节约就会显现出来,进而产生推动力传递到下一阶段。

  需强调的是,企业整体或者局部两种启动方式各有自身的优势,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两种方法将达到相同的效果。

  因此。

  最初确定范围时应该更加关注如何更加容易地启动系统,使初始阶段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一阶段在会计系统中所包括的环境成本。

  由于尚未形成环境会计框架,对于环境会计体系至少应在新的环境管理会计账户中记录哪些成本尚无定论。

  但为了设定研究的范围,在开始创建新的环境管理会计账户时确定应包括哪些环境成本至关重要。

  如在有的实施案例研究中,建议采用以下手段决定是否创建新账户:一是应包括强制的环境成本;二是符合能够从发票或者简短的访谈中获取信息,发生的环境成本在数量上超过总成本一定的比重的双重标准。

  (三)回顾公司的会计体系和生产过程 总体而言,环境事项回溯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会计系统的结构和主要的生产行为,创建材料流动平衡流程图和投入产出表。

  该步骤的目标在于查明企业的环境成本,并运用第一步骤的信息确定需要创建哪些新的环境管理会计的账户。

  (四)重新设计账户流程,记录信息 一旦确定了环境成本,就能够如步骤三所述,以货币单位和实物单位创建环境管理会计的账户。

  作为环境管理会计的关键,考虑和包括实物单位的账户尤为重要。

  如未来废物的价格将要上涨,但如果只提供货币单位数据,就不能将历史数据与价格的变化相互比较;但如果以实物单位记录,就可以在各年间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衡量企业的业绩。

  通常去改变初始的记录方式并不方便,至少在首次实施时是这样的。

  保持记录方法相对的持续性有助于提高会计系统的接纳程度。

  (五)发现潜在的节约领域 识别最具节约潜能的领域的方法主要包括从环境账户获取信息,发现最大的支出以及能够取得潜在节约的领域。

  一旦安排好开支,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结果。

  其一,环境成本只占总支出很小的比重,在第一次实施环境会计时不选择进行优化。

  其二,一些环境成本对应高的支出,相对易于理解,改变时不会引起业务上的太大变动,因而也不需要外界帮助。

  这一类典型的例子是提供给客户包装物的重新使用。

  第三种情况是程序比较复杂,难于理解、研究和实施,需要专业知识或者深入研究,因而需要在第二阶段进行。

  图1显现出步骤一和步骤五间存在的循环关系。

  其目的在于对账户流程进行持续的回顾,并且利用信息系统加以改进。

  第一阶

  段是环境管理会计的起点,只是从发票创建账户。

  但环境管理会计不仅局限于此,企业还要持续地改善账户的流程。

  (六)运用环境技术深入研究识别节约的领域 步骤五是第二阶段的起点,因为这意味着环境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更复杂的环境概念和技术。

  这种转变将给公司带来生态效率,或者将企业转变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这一步通常需要探明环境成本的特定知识,因此很多时候需要对外进行咨询。

  (七)重新设计程序,实施转变 步骤六是环境会计的实际目标,即对于资源优化的利用,同时为组织节省费用。

  从理论上讲,不实施环境管理会计也可以执行步骤六,但这与环境管理会计下进行的优化有所差别。

  首先,需要环境管理会计提供研究其实施的相关信息。

  如果单独完成,信息的收集过程会耗费时间,并且产生额外的费用。

  其次,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将证明所选择的程序能够实现最佳的节约。

  若单独进行,只能够提供经验数据,并非最佳选择。

  步骤六的更高阶段还包括投资评价、环境负债的计量,以及进行产品定价。

  (八)经过一段时间对程序进行维护 企业第一次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步骤,将在某些领域取得减小环境影响以及减少环境成本的效果。

  公司会发现在最初实现这些潜在的优化会较容易。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节约会越来越难以发现,带来的边际收入也会递减。

  而企业追求的是一个无限优化的过程,所以实施的过程必将经历多年时间,能够持续地加以改进是其中的关键。

  (九)报告外部利益相关者自身的行为 环境管理会计不仅包括优化企业的操作,也包括向外部利益相关者呈现整个实施工作的结果。

  因此,定期以最适合公司的形式(如网页、小册子等等)发布结果也非常重要。

  改善企业的形象对于获得某种利益特别重要,而为了改善形象,呈现和发表结果至关重要。

  一旦环境管理会计实施到位,公司将非常容易从环境账目获取信息,并且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以货币单位、尤其是实物单位提供信息。

  对于环境进展方面有利和不利的信息进行交流非常重要,其目的在于促进企业自身的提高,而不只是作为一种短期的市场手段。

  三、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的系统整合

  目前,国内相对忽视对管理会计的具体实施研究,引起管理会计的实施过程缺少理论指导,其目标与对象不明,职能与原则不清。

  对环境管理会计具体实施的理论结构与应用方法进行积极探索是克服这一不足的契机。

  在环境管理会计实践中,应当始终围绕实现企业价值的可持续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按照环境管理会计的对象、职能与原则,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适当调整环境管理会计的实施步骤,选择有用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操作方法,实现理论结构与应用方法的系统整合。

  此外,应当注重各种环境管理会计实施步骤与方法之间的整合应用,避免“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复”问题的出现。

  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3】

  摘 要:近年来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以及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施压,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体系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啤酒酿造业作为污染密集型行业已经开始着手构建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其行业领先者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环境成本、环境投资、绩效评价及保障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并为广大企业对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带来相应启示。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体系构建;青岛啤酒

  一、引言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

  企业作为环境资源的使用者和环境行为的发生者,理应对环境问题负责。

  据统计,我国大约有50%的水污染来自企业,90%的大气污染来自企业,70%的能源消耗也是由于企业。

  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容于低碳经济时代,要想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利益双赢的目标,就必须加强环境管理,将环境因素融入企业管理会计系统,构建环境管理会计体系。

  环境管理会计的提出是为了满足企业环境管理战略的需要而在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融入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本文试图以啤酒酿造业这一污染密集型产业为切入点,从环境成本控制、环境项目投资、环境绩效评价方面对行业领先者――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进行分析。

  二、青岛啤酒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内容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第六大啤酒制造厂商,1993年同时在香港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岛啤酒一直以来以履行社会责任、防范环境风险、提升环保绩效为宗旨,持续推进精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环境管理会计机制。

  (一)环境成本控制

  青岛啤酒认识到环境成本不仅包括环境和其他相关成本信息,也包括原料、能源等实物信息,因此从原料采购、生产、包装、销售、运输到废弃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识别环境成本可控点,加强环境管理,减少环境支出。

  青岛啤酒主要通过革新生产技术来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控制。

  青岛啤酒在生产、包装、物流各环节推行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新技术,平均每年节约生产成本7000万元。

  特别是最新研发的空运系统降压运行技术、制冷变频技术、配电低压补偿技术以及锅炉分层燃烧技术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共节约成本3723万元。

  同时,青岛啤酒将环境管理落到各方面,一些细节也为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做出了很大贡献。

  例如,冷废水回收利用每年为企业节约水费4.3万元,废水处理后用于园林灌溉每年节约10多万元,优化包装箱打印字体以减少油墨每年节约20万元。

  (二)环境项目投资

  青岛啤酒不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加入对环境因素的考虑,而且重点投资环境项目,实行清洁生产。

  环境投资项目是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青岛啤酒早已从末端处理转向综合治理,不断投资环境项目,采用最优环境技术,生产绿色产品。

  2010年,青岛啤酒共投资5000万元对锅炉脱硫除尘治理、异味处理、噪声治理等环保项目进行新建或改造。

  2013年,投资3425万元用于污水及烟尘标准加严改造及污水能力提升改造。

  投资116万元将原有沼气燃放火炬更换为国际先进沼气专用立式蒸汽锅炉,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回收率。

  投资1020万元对二氧化碳回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并组织二氧化碳回收专题交流培训与学习,强化了二氧化碳回收运行管理。

  (三)环境绩效评价

  青岛啤酒设立了三类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全面系统地评价环保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环境绩效的实现情况。

  第一类是排污指标,如单位COD、二氧化硫削减率、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第二类是能耗指标,如单位产品耗水量、单位产品耗煤量、单位产品耗电量等;第三类是回收利用指标,如千升冷麦汁二氧化碳回收量、废物综合利用率等。

  青岛啤酒每三年设立一个环境目标,这些目标具体化为各种环境绩效指标。

  通过对各工厂数据和环境指标对比,分析各厂环境绩效差异的原因,分享节能降耗的经验,形成标杆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环境管理体制,提高环境绩效。

  在环境绩效的披露方面,青岛啤酒从2008年起每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进行陈述,以便于企业内外了解企业动向和发展现状。

  青岛啤酒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除了披露环境理念、环境管理体制、节能降耗新技术外,还对环境绩效做了详细披露,包括各种环境指标与去年的比较,环境目标的实现情况,企业取得的环境荣誉。

  三、青岛啤酒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保障措施

  青岛啤酒之所以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其环境理念、组织机构、责任划分等配套保障措施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先进的环境理念

  青岛啤酒认为,构成企业的资本不局限在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上,更有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和信用资本等。

  作为一个有责任的社会公民,不能立足于索取,而是要负责任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青岛啤酒一直秉承“好心有好报”的朴素环境观,即利用大自然赐予的资源,创造出蜚声世界的青岛啤酒来回报社会。

  作为首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单位、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青岛啤酒一直将环保工作作为重点,不断优化环保管理机制,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环境绩效显著提高,并先后获得“首届中国绿金奖”“国际碳金奖”“中国绿公司百强”等殊荣。

  (二)严密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青岛啤酒针对环境管理工作形成了全面系统的组织机构体系。

  首先,明确总经理为工厂环保管理第一责任人,实行分级管理和红黄牌制度、环境事件一票否决制度。

  其次,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公司环保管理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例会,会议内容包括环境安全工作回顾、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分析、重点工作推进、环境管理案例分析等。

  第三,成立了低碳管理工作推进小组,全面负责公司的节能减排、环境管理工作。

  其职责包括制定环保战略规划及行动计划,跟踪落实环保目标的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通过严密的组织结构将环境管理工作落实到青岛啤酒各部门,对于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细化的岗位责任制度

  青岛啤酒将环保工作落实到各个工人,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

  具体来说,生产管理总部将环保目标细分,责任划分到各岗位。

  每年与各部门签定目标责任书,制定节能降耗指标,并将指标分解到班组,由部门组织班组进行能源消耗的周数据回顾,对月目标进行评估考核。

  此外,青岛啤酒在公司总部及每一家工厂均配置了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境管理工作。

  各岗位员工各司其职,共同落实环保战略行动,对于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四、青岛啤酒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带来的启示

  青岛啤酒从环境成本、环境投资、绩效评价等多方面推动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在啤酒行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环境管理工作对于广大企业如何构建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带来以下启示与建议。

  (一)分析环境成本与收益

  企业要想建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必须对环境成本与收益进行确认与控制。

  管理者首先应该识别实施环境管理面临的环境成本与收益。

  环境成本主要包括技术革新费用、购买环保设备费用、宣传策划费用、员工培训费用以及认证检测费用等。

  而企业获得的收益分为实际收益和虚拟收益,实际收益是指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利益,如企业收到的环保奖励、环境损害赔偿、排污交易收入等;虚拟收益主要表现在节能减排、改善业绩、提升形象等方面。

  通过衡量支出与收益,可以使企业明确环境管理的动因,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环境管理。

  另一方面,要采取相关措施控制环境成本,实现环境收益。

  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是降低环境成本,提高环境绩效的有效途径,青岛啤酒一直不断研发新技术,将节能减排作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心,经过不懈努力其环境成本大大降低,节约了一大笔资金,并且提升了企业形象,无形之中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二)改进环境投资决策方法

  环境管理会计对投资方案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管理会计中的定量分析模型,还需应用大量的定性分析方法,如环境影响分析、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竞争优势分析等方法。

  从长期来看,环境因素将成为决定企业管理者投资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企业要与时俱进,改进投资决策方法,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科学评价投资方案,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此外,企业未来要加大对环境项目的投资,通过新建和改造产业链,生产清洁产品,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对环境项目的投资虽然在开始时要投入大量资金,但从长远来看不但可以节约资源,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压缩环境成本,更能降低企业环境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青岛啤酒一直认为环保投入不是成本而是投资,这种投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来源,从2008年到2013年青岛啤酒总共投资4.6亿元用于环境项目。

  (三)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环境绩效评价对于完善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具有深远影响,可以帮助企业找出生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断修改和完善环境管理目标,从而形成最适合本公司的环境会计管理体系。

  企业要想健全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应把重点放在对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择上,特别是要考虑其实用性和可行性。

  实用性是指选择的环境绩效指标要反映不同阶段环境管理体系的特点和目的,如在环境管理的最初阶段应选择罚款、能耗、污染物等单一、易量化的指标;在环境管理体系较为成熟时,应选用生态经济效率、环境投资效率、平衡计分卡等综合性指标。

  可行性要求选择的绩效评价指标是能够通过生产记录、技术监测等方式取得的,并且选取的指标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

  青岛啤酒选择的环境指标主要有三类,货币型与指数型相结合,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生产环节、寻找成本节约机会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全面系统分析其环境目标的实现情况,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

  (四)建立相应保障机制

  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完善需要相应保障机制的协同作用,其保障机制表现在战略规划、组织结构、责任划分各个方面。

  首先,企业要将环保作为持续经营的支撑和动)力,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作为核心价值观,将环境管理纳入长期发展目标,力求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的规划。

  其次,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会计部门,由高层中一员出任部门经理,专门负责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环境管理部门除了定期审核企业各部门是否完成了环境指标外,还要负责企业员工环保意识培训、监督环保工作执行情况并直接向管理层汇报企业环境业绩及环境报告。

  同时在研发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等各职能部门设立环境监督员,负责监督各部门节能减排情况,环境监督员直接向环境管理会计部门汇报工作。

  最后是责任划分,企业制定具体战略规划后,应将产品环境效率、资源利用率、环境投资比率、环境研发比率、资源综合利用率等具体化指标目标落实到各部门,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全员力量实现企业环境战略。

  青岛啤酒正是在完善的保障措施的作用下,实现了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家林,孟凡利.环境会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蒋欣.试论企业环境经营中环境管理会计的导入[J].商业会计, 2009, (15):13-14.

  [3]江书军.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探析[J].商业会计, 2011,(16):46-47.

  [4]叶林良.构建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探讨[J].浙江金融, 2010,(03):62-62.

  [5]东篱.绿色青啤与绿色殊荣[J].商周刊, 2009,(10):36-38.

  [6]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10、2011、2012、2013、201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环境管理会计基于企业环境伦理】相关文章:

企业环境管理中环境管理会计的导入10-05

安全环境管理方案04-11

清洁生产背景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构建探析10-09

会计伦理教育10-01

基于企业价值流的成本管理会计10-08

基于ERP的电信企业会计流程重组10-26

物业环境管理的特点和发展09-30

基于外贸企业需求的《外贸会计》有效教学10-03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理由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