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的优秀论文

时间:2022-10-08 02:58:11 社会实践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社会实践的优秀论文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新的形式、新的做法,对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爱党爱国、踏实工作、乐于奉献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实践的优秀论文

  一、技校政治课的现状与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习惯于一种模式,一个教学大纲、一种教学要求、一个教学计划、一种教学方法的“五一”格局,学生被禁锢在课本狭隘的小天地,而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的利用率较低。这样一来,学生头脑中灌输的只是各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各种品德现象规范的理论原则,而其品德践行能力受到锻炼和训练的机会却很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圈的扩大,认识的提升,他们逐渐了解现实生活的真实面目以及学校所讲授的品德要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品德与实际之间的矛盾会变得日益突出。如果处理不好,其后果可想而知。

  根据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我们认为:以“知”

  “导”“行”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是一项政治理论灌输过程,更是一项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的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耳、用手、用口等,通过亲身感受、实践和具体操作到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发展智力,让学生在“做”中开动各种感官去获取教育性的经验。在政治教学中要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纯灌输知识为启发学生运用知识,变传统说教为形象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书本和实践两种教材、教师和工农两类老师来培育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政治课教学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要敢于带领学生到创造新生活的群众中去,到社会的热点中去,到不断发展的现实生活中去,满腔热情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到课本以外去寻求路径和答案,让学生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了解和比较去鉴别是非,判断真假,从课本的狭隘天地里解放出来,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向我们提出的不容忽视的要求,政治教学愿意不愿意,敢不敢面对现实,是检验我们政治课教学能不能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技校教师如何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积极构建和实施“主体参与式研究性教学模式”

  我校教研室确定了改革的目标,提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双结合”观念,成为市级立项课题之一。根据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从提高政治课实效,实现德育的最大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大胆实践探索,确立了研究性学习与全面育人相结合的“主体参与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参与实践活动,初步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学生实践提供理论的指导。就地取材,充分发掘好乡土的教育资源,建立好德育基地。社会实践的具体操作,特别要注重第二课堂与社会教育相接轨。

  所谓主体,一是受教育的对象学生,二是社会。一方面,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如何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思想政治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和人性发展的关系问题。让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使他们自觉地把学科内容与社会联系起来。这样学生的实践活动才有的放矢,对学科理论的学习才会投入极大兴趣。另外,学生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便会满腔热情地主动探索。随着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参与意识的增强,必然有利于学生完成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辨证认识过程。因此,学生主体认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其主体也是社会,社会需要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要求,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主体的这一需要。

  在同一教育活动中的两个主体是相互转换的。因此,我们不能只强调教育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服务这一方面的价值,而轻视教育作为认识活动发展人的价值,也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片面强调教育发展人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在主体参与下更有效地提高职中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合教材,迈入社会大课堂

  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近年来,我们把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贯彻“素质教育”和“主体参与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

  1.有关环境保护法的专题

  如何上好这一专题的内容,我们政治科组经过集体备课,大家都认为由于学生法律知识少,社会阅历浅,如果只是就课本泛泛而谈,效果不会太显著,如果能结合乡情,带学生走出去,效果会好些。

  笔者所在学校驻地处于珠江三角洲腹地,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一些厂家只重视经济效益,乱排乱放,忽视了环保,结果被罚的被罚,停业整顿的整顿,经济一度滑坡。近年来,镇政府作出了正确决策,重新规划了全镇的旅游、工业区,环境大为改观。良好的环境,引来了大量的外来投资者。因此,我们在讲此专题时,便邀请了镇环保主任介绍当地镇环保发展的历程,环境与镇经济、旅游的关系和镇环保发展规划等。同时还提出一些小课题,让学生预习后,带着问题到社会实践中去完成。如“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启示”“蕉农为什么笑了”。由于活动的目的性强,学生得到的体验就很深刻,一方面体会到国家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能把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为自己自觉的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有关法律常识的专题

  法律常识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法律名词繁、法律条文多,是该课的特点,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灌输给学生的只是从概念到概念,法则到法则,进行“纯理论”的教学,学生就会“囫囵吞枣”,难以理解和接受。仅靠死记硬背,结果只能是“复习紧张,课后忘光”。针对学生的实际,我们首先是注重第一课堂的教学方式,如概念的讲解和案例的充实。其次是走入社会大课堂,如在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违反交通管理法规行为时,我们组织同学们到交警队,请交通警察给他们上课,结合教材,观看有关违章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录象和实物、照片,同时还分析学生的心理,通过对重点的辨析、讲解,增加了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扩展了知识,通过“血”的教训敲响安全警钟,增长了对交通信号的直观认识。另外,为增强交通管理意识,我们还组织部分学生在交警中队指导下,在学校周边路段担任“小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培养他们牢固的交通安全观念。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接受,满足了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欲求真知靠实践”的心理需求。

  3.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高二学生在学完《经济政治》中关于“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要求调查结束后完成一篇“社会调查报告”,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有调查的内容、结果以及自己的认识。在整个调查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来达到目的,在调查报告的撰写中,学生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统一的方法,将从调查中获得的具体事例的认识,参照教材中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演绎的推导,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通过演绎检验归纳所得出结论的可靠性。这些无一不体现出探索、研究的性质。在调查活动结束后,我们收集整理出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00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选》,将12篇优秀调查报告作为研究性教学的一次成果性总结和展示。

【社会实践的优秀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专业优秀论文11-17

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方案10-08

护理专业优秀论文5篇11-18

独立学院寝室文化优秀论文10-11

小学生数学优秀论文10-11

留守学生寝室文化优秀论文10-11

门诊输液患者护理优秀论文10-09

pilon骨折医院护理优秀论文10-09

护理专业优秀论文(5篇)11-19

电力发表的优秀论文范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