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关注非遗保护传承文化发展寒假的社会实践总结

时间:2024-07-13 10:05:46 社会实践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注非遗保护传承文化发展寒假的社会实践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注非遗保护传承文化发展寒假的社会实践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注非遗保护传承文化发展寒假的社会实践总结

  关注非遗保护传承文化发展寒假的社会实践总结 1

  为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奉献服务中学知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进一步增强建设国家、奉献社会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寒假期间,校团委、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组织大学生走访民间文化艺人,深入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搜集传统文化信息,感捂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贡献力量。全校涌出了一大批以保护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实践志愿服务队,他们学习、实践、帮助群众,与群众们亲切交流,成了这个寒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实践活动,既增强了队员们对非遗文化遗产的了解,又借青年人的行动向社会发出了呼吁:非遗文化遗产,亟待您的关注。

  保护非遗文化 展现民族风采

  传承民族传统,走进雕刻艺术。1月19号上午,汽车学院寒假实践队员来到古楼福禄缘工艺葫芦店,近距离体验葫芦工艺品的制作流程,了解东昌葫芦艺术的历史。通过走进葫芦工艺品的生产间,与工人们进行交流,并在工人的指导下亲自进行工艺品葫芦的雕刻制作来了解传统葫芦文化。1月21号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团联合会文艺部来到东昌府区闫寺街玉成葫芦雕刻中心,举办了以“十二生肖葫芦展,欢欢喜喜迎新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负责人朱老先生带领同学们参观葫芦雕刻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讲述葫芦上如何雕刻、烙印的各种传统人物、生肖、领导人的制作技艺,同时手把手教学生如何用电烙铁在葫芦上烙印图案,使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雕刻艺术的博大精深。

  学习传统文化,调研民间艺术。为了学习民间传统艺术,了解聊城特色文化。1月22日上午,音乐学院的同学们来到聊城市文化馆进行民间艺术调研活动。同学们通过参观聊城市文化馆了解到民间艺术“八角鼓”,在雷馆长的介绍下得知聊城八角鼓,它的历史渊源始见于清康熙李声振《百戏竹枝词》中,历史悠久。雷馆长还向同学们讲述了八角鼓的发展过程,八角鼓是从蒙古传过来的,是蒙古民间的一种小调,后来清兵入关传入了北京,然后康熙南巡,顺京杭大运河南下,带到了聊城,由聊城艺人的丰富和发展,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聊城八角鼓。

  传承剪纸艺术,保护传统文化。为增强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1月18日,美术学院寒假实践小分队走进青青草教育室,举行了以“传承刻纸艺术,保护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小朋友们一起刻纸,使小朋友们在活动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刻纸的博大精深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领略刻纸所体现出来的“形神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1月20日历史文化学院志愿者赴东昌府区于集乡于集村开展以“传承文化经典,共赏剪纸风采"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来到剪纸艺术家邓淑梅的家里,向邓老师请教有关剪纸的知识。通过在邓老师的讲解下,志愿者小组的同学们对民间剪纸有了初步的了解,紧接着邓老师又向志愿者展示了剪纸风采。从栩栩如生的蝴蝶到形象逼真的老虎,从形状各异的“喜”字到寓意吉祥的“福"字,从富贵吉祥牡丹到清新高雅荷花。一张张精美的剪纸在邓老师的剪刀下变的惟妙惟肖,生动形象。

  传承文化经典 喜迎新春佳节

  文化贺新年,舞狮下小学。为进一步弘扬传统舞狮文化,使小学生在新年之际感受传统文化的贺年迎春魅力。1月15日,体育学院雷锋义工队队员来到东昌府区朱老庄联校星光希望小学开展“魅力迎新年 舞狮下小学”活动。活动中,雷锋义工队队员在为小学生带来精彩的舞狮表演的同时,还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教授他们传统的舞狮技巧。

  剪纸艺术进农村,喜迎春节乐人民。为弘扬剪纸艺术,喜迎新春的到来,1月19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团秘书处志愿小分队冒着严寒来到聊城市东昌府区土城村开展以“剪纸艺术,喜迎春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和老人们一起贴窗花,喜迎春节,送上节日祝福。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农村传统习俗的了解,帮助村民度过一个欢乐温暖的春节。1月22日,美术学院大学生在聊城市国际和平医院开展以“剪纸送老人,欢声笑语迎新年”的送温暖活动。大学生们将50余副刀刻作品、剪纸作品、大红灯笼赠送给老荣军,并向老人们演示剪纸的做法,同时与这里的老人一起聊家常、贴窗花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蛇年春节。

  刻木板年画,迎新春佳节。1月22日下午,理工学院“爱之行”实践小分队来到东昌府区退休老干部、木板年画资深创作者徐秀贞的家中开展了主题为“关注非遗 传承经典”喜迎新春佳节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徐老师的详细的讲解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以及队员的亲自动手制作木板年画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木板年画的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国家经济的富强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伟大中华的精髓。我校学子在社会实践的同时,不仅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更增加了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注非遗保护传承文化发展寒假的社会实践总结 2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我们开展了以“关注非遗保护传承文化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高公众对非遗保护的意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实践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失传、被遗忘的危机。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二、实践内容

  1. 实地调研

  我们走访了当地的多个非遗传承基地和工作室,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了解了[具体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传承现状等方面的情况。

  2. 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我们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了对非遗的了解程度、感兴趣的非遗项目、参与非遗活动的意愿等方面。共回收有效问卷xx份,调查结果为后续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3. 宣传推广

  我们通过举办非遗展览、开展非遗讲座、制作宣传海报和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非遗的价值和意义,提高了大家对非遗的关注度。

  4. 参与体验

  我们还亲自参与了一些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如[具体项目],深刻体会到了非遗的魅力和传承人的艰辛。

  三、实践成果

  1. 提高了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通过我们的宣传推广活动,更多的人了解了非遗的重要性,对非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收集了宝贵的资料和数据

  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非遗的资料和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和保护非遗提供了参考。

  3. 增强了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重要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 时间有限

  寒假时间较短,导致我们的实践活动无法深入开展,一些计划中的工作未能完成。

  2. 专业知识不足

  团队成员在非遗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有限,在与传承人交流和宣传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资金有限

  实践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团队成员自筹,资金有限导致一些宣传推广活动的规模和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五、改进措施

  1. 提前规划

  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提前做好规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2. 加强学习

  加强对非遗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为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寻求支持

  积极寻求学校、社会和政府的支持,争取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六、总结

  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将继续关注非遗的发展,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注非遗保护传承文化发展寒假的社会实践总结】相关文章:

传承非遗文化的宣传语10-28

非物质文化的保护09-3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10-26

非遗进社区文化活动简报(通用6篇)01-12

空竹文化的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论文05-08

羌族村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10-08

布努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10-02

非遗申请报告范文1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