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备考
2017高考还有63天,如何备考——如何避免一看就懂 一听就会 一做就错?来看下面:
2017高考备考【1】
很多题目自己明明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的习题也基本会做,但一到考试时就不会了。
很多知识自己明明记住了,但考试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
考卷上的有些题目感觉很简单,但自己就是做不对。
很多同学反映,在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比如对于某类数学题,看参考答案可能一看就懂,听老师的讲解可能一听就会,然而一到动笔测试可能一做就错……学习仿佛陷入“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之中。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现象。
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学习时三心二意,注意力不够集中。
有些新知识当时觉得好像是记住了,但实际上要么新信息根本就没有纳入或整合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要么新建立的知识结构较为紊乱,没有形成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不能持久记忆。
这是由“不认真记”导致的“眼高手低”现象。
学习时不讲究方法。
所记的信息引不起特殊的刺激,因而印象不深、记忆不牢。
这是由“不会记忆”导致的“眼高手低”现象。
没有及时复习,所记的知识得不到强化,结果记忆淡化,一时回忆不起来。
这是由“勤奋不够”导致的“眼高手低”现象。
过分依赖“看”和“听”,忽视“做”和“练”。
有些同学认为,既然能看懂或听懂,显然已经会了。
其实不然,能看懂或听懂与会做完全是两码事。
就像学骑自行车,不曾有骑自行车经历的人看别人熟练地骑觉得非常简单,但当自己去骑时便会手忙脚乱。
这种情况在学习中表现得较为普遍,也很隐蔽,危害较大,是“眼高手低”现象的典型表现形式,可视为“聪明有余,踏实不足”。
忽视变式练习。
所谓变式练习是指在常规练习的基础上有所变化的练习。
它的特点是“变化”,通过变化能形成全面而深刻的技能,可以适应有更多变化的新情境。
如果练习做得单一,遇到稍有变化的题型,就可能会不知如何下笔。
这是由“不知变通”导致的“眼高手低”现象。
忽视归纳和总结。
归纳和总结是重要的思维方式,通过归纳和总结而形成的概括性技能可以解决那些具体的、富于变化的问题,达到以概括应多变的效果。
有些同学学习很刻苦,做了大量的练习,但效果不明显,算得上是“事倍功半”,个中原因可能就是练得盲目,不注意归纳和总结。
练得盲目是指在练习解题的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的练习,但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练什么,或者是“进得去、出不来”,不能在练习的实践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练得盲目很难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所以练得盲目还不如不练。
此种情形可视为“稀里糊涂”导致的“眼高手低”现象。
要克服“眼高手低”的问题,同学们就应该从自身做起,端正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用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第一,学会记忆。
开始记的时候,一定要准确;记完之后,一定要测试记忆的效果,找出没有记住的知识,并重新记忆;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复习记忆的内容,防止遗忘。
第二,加强练习。
练习要有针对性,主要针对自己掌握不牢的知识。
练习还要灵活多变,切忌千篇一律,要通过变式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练习之后还应及时归纳、总结。
第三,细心解题。
解题要细心,特别是数学、物理等科目,一字之差就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不要错误地认为,只要思路对了,就说明能力没有问题,至于计算错误,下次小心一点就不会出错。
其实,计算也是能力的一部分,考生应该引起重视,及时提高计算能力。
2017高考备考【2】
2017高考备考必做三件事
问题 1 原题做错
学生表现
平时做错过的题,经老师讲解后当时听懂了。
但是之后对其不管不问,导致对此类问题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解题的关键点掌握不牢固。
因此再遇到此类问题,仍是无从下手。
建好、用好错题本
归集错题其实就是完整记录同学的失分,错题本的建立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方向。
有了方向,则学生的学习目标变的更加集中,学习重点更加明确。
抓住了错题,就抓住了学习中的关键丢分问题,如果学生能盯住错题本,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解决了错题,丢分减少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如何使用
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表示自己有错题本,但是有没有真正的利用好呢?那么错题本到底如何使用呢?
经常阅读
之所以出错,大多因为知识点不扎实,所以对待错误要经常“见面”,就像“1+1=2”,即使是梦中也不会出错。
相互交流
同学间交换“错题本”,互相借鉴,互有启发,在“错题”中淘“金”,以便共同提高。
拓展功能
建议在“错题本”上完善几个功能,就像模块一样,让“错”变得非常清晰,如:标出“概念错误”“思路错误”“理解错误”“审题错误”等错误原因;标出“错误知识点等”;写出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等。
“错题本”的使用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总结问题时,切忌就题论题,切忌大意轻敌。
同学们应该做的是由点及面,对自己做错的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做一个更深更广的复习。
同时,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资 料或者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如果自己无法进行很好的总结和提炼,多多寻找老师帮助,把考试试题或者平时作业给老师看,分析错误原 因,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加强学习。
问题 2 因“马虎”丢分
学生表现
有网友经常抱怨:“这几个题我明明会做,只是因为马虎,多扣了十几”这种情况值得大家去关注。
同学们总是在认为自己做错题的原因不是自己没有掌握好知识点,而是因为自己当时做题马虎,没有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正视“马虎”!杜绝“马虎”!
如果丢了2~3分,那么可能是由于一时马虎。
但是超过了5分,那就不再是马虎的问题,而是能力不足,掌握的不够好。
学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的从考试中发现问题,如果某部分知识点掌握的不好,那就加大训练量。
问题 3 答题时间不够
学生表现
还有一些同学跟小编反映说,答题时间不够,最后两个答题都没时间写。
之所以时间不够,是因为在前面的题浪费了过多的时间。
尽快掌握考试技巧
整体浏览,拿到试卷之后,先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应分配的时间。
提高速度,考试时,题目有了思路就赶紧做,不要犹豫。
碰到难题时,可以先用“直觉”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如果“直觉”不管用,就可以用联想法找到解题思路;如果这样也不行,你可以猜测一下这道题目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然后尝试。
如果还不行,就赶紧进行下一道题目。
(小题思考时间1~2分钟,大题思考时间3~4分钟)
检查试卷,如果能够提前做完试卷,一定要细心检查看是否有遗漏的题目;重新快速浏览题目的要求,是否理解错题意,确保解题步骤和结果的正确。
考试既是知识的检测,又是意志的磨炼。
我们要有适度的紧张与焦虑,但更重要是沉着冷静,满怀信心。
总之,做好期中考的总结十分重要,它决定你在后续考试中能否抓住要点,避免失分。
要想取得好成绩,单纯依靠努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掌握技巧
2017高考备考【3】
一、懂得勤奋刻苦
高三与高一高二的学习和生活截然不同,虽然在同一所学校,同样是在教室,但是高三依靠的是自己的自主学习和悟性。
高三的学习应该是这样的:每天按照计划去做,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规范当作一种习惯,要重视细节,最忌眼高手低。
俗话说:熟能生巧。
想要考得好,就得多做题。
想取得成功,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一次一次反复地去做,一直做到娴熟自如,没有人比得上你,你就是领军人物。
二、能够持之以恒
有一个法国谜语,也是一道的数学推理题,叫“荷花塘之谜”是这样说的:如果池塘中有一朵荷花,每天的面积扩大两倍,30天后就会占满整个荷塘,那么第28天的时候荷塘里会有多少面积的荷花?我们可以算出来:从四分之一面积扩大到整个面积需要两天,也即第28天,荷塘里会有四分之一面积的荷花。
题目很简单,但它背后蕴含的道理却不简单。
对每一朵荷花而言,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一样的,在第29天到来之前,它们费心尽力,也只完成目标的四分之一;而最后的两天却如有神助,拓展了绝大多数。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质变的飞跃的。
而这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是艰苦的缓慢的,是一定要学会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要远离浅尝辄止,千万别奢望一步登天!
越是到了高三,学习就越不容易。
也许是最困难的时候,但也正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我们在紧张的备考中,要胸怀自己的目标,凭每日细小的进步和成功去创造高考的辉煌。
三、要学会坚强
高三这一年,注定是乏味的,劳累的,甚至是痛苦的。
到了高三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夜以继日,什么叫收效甚微,什么是屡战屡败,什么是屡败屡战。
面对挫折,选择放弃还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行,取决于你对成功的向往与渴望,取决于你的执着与顽强。
成功是蕴含在失败的苦闷和不懈奋斗的汗水中的。
在失败面前要学会坚强,要有斗志和勇气,才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奋斗的乐趣。
我们要与自己的胆怯与懦弱、虚荣与懒惰战斗。
四、做事学习都要讲求方法
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并把它做好。
多错一道会做的题就等于浪费了你双倍的时间。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方法可找,有规律可循。
经过摸爬滚打,探索思考,总结经验,不断探求正确的方法。
掌握了方法,具备了能力,摸清了规律,就会提效率高,就能驾御知识,就一定会大有收获。
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五、宁静致远
高三是宁静而寂寞的,因为少了欢声笑语,少了丰富多彩,少了悠闲、逍遥和惬意,而这恰恰是我们需要的。
环境的安静是我们读书所需,心灵的安静更是读书所需。
更何况这种寂寞与安宁又是相对而言的。
成功者都是寂寞的,因为成功者是少数,而少数人的思想必然不同于常人才可以做到成功,因此,不要惧怕寂寞,宁静才能致远。
六、劳逸结合
每天中午要睡一个午觉,虽然很奢侈,但是很有必要,高三生不是超人,应该及时调整状态,应该及时的休息,并且还要学会随时随地休息。
英国的前首相丘吉尔,参加过战争,当过战地记者,学过油画,指导英国人获得了二战的胜利,一年中写了许多的著作,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问他是什么能够让他的精力始终这么充沛,他回答:“能够坐的时候我绝不站着,能够躺着的时候,我绝不坐着。
”说的就是要时刻的注意休息,以便自己在真正需要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全部的投入。
劳逸结合是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精神状态的良药,学会劳逸结合也是一种学问。
【高考备考】相关文章:
高考备考方案11-23
高考备考方案01-21
高考备考材料作文12-30
高考化学如何备考10-05
高考备考工作总结09-06
高考备考决心书12-09
高考备考方案14篇03-16
高考备考工作计划03-07
2023高考备考励志寄语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