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

时间:2020-12-03 11:19:05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

  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

  建安风骨 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作高潮。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

  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蔡琰 约公元177年—?,字文姬。东汉大文学家蔡邕之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曹操 公元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代表作有《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死后由其子追尊为魏武帝。

  诸葛亮 字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著有诗歌《梁父吟》

  散文《出师表》

  曹丕 公元187年—226年,字子桓。魏朝的开国皇帝,魏文帝,曹操次子。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代表作有《燕歌行》。曹丕是汉魏时期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撰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著名的《典论·论文》。

  《典论》是曹丕在建安后期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一书失传,《论文》这一篇因被选入《昭明文选》而得以保存下来。《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艺批评理论专著。

  曹植 公元192年—232年,字子建,曹丕弟。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洛神赋》是他辞赋中的杰出作品。

  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年建安年间的七位才俊。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瑒、刘桢。建安七子的前后期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是:前期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后期表达对曹氏政权的拥护,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建安七子中:孔融成就主要在散文,诗歌成就最高者为王粲、刘桢,王粲的赋很好。徐斡诗文兼善。陈琳、阮瑀在章表书记方面的成就比其诗歌创作要高。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阮籍 公元210年—263年,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世称“阮步兵”,“竹林七贤”之一。《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其代表作,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嵇康 公元223年—263年,字叔夜。晋代文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其留下的“广陵绝响”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左思 约公元250年—305年,字太冲。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为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的作品保存下来的很少,只有《文选》和《玉台新咏》所收的部分诗赋。

  陈寿 公元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三国志》 这是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三国志》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王羲之 公元303年—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有“书圣”之称。任过会稽内史,右将军等职,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代表作品有《兰亭集序》等。

  陶渊明 约公元365年—427年,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又因曾任彭泽令,亦称为“陶彭泽”。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归园田居》《饮酒》等。

  谢灵运 公元385年—433年,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他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后世誉称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诗歌代表作如《登池上楼》等。

  干宝 ?—公元336年,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搜神记》 干宝著。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博物志》 由西晋张华编撰。共十卷,分类记载了山川地理、飞禽走兽、人物传记、神话古史、神仙方术等。实为继《山海经》后,我国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为我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

  陆机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其《文赋》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重要著作,着重探讨了文学的内部规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

  潘陆江海 比喻才华。“潘”是指潘岳,“陆”是指陆机,两人都是“太康体”的'代表作家。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西晋太康时期的几位诗人,文学家。“三张”指诗人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二陆”指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两潘”指文学家潘岳与侄潘尼;“一左”指诗人左思。 这八人代表了太康文学的最高成就。

  鲍照 约公元415年—470年,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出身寒微,他的诗文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寒士怀才不遇的心声。风格俊逸豪迈,奇矫凌厉,不同凡响,杜甫称他为“俊逸鲍参军”。

  范晔 公元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后汉书》 范晔著。这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包括10纪,80列传及8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195年的史实。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永明体 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他们对新体诗进行的尝试,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勰 公元465年—520年,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分50篇,主张文学作品应有“风骨”(充实的内容)、华美的形式(文采),并提出文学批评的六条标准(“六观”)及其必须具备的修养,系统阐述先秦以来文学批评理论,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心雕龙》书名的意思,“文心”谓“为文之用心”,“雕龙”取战国时驺奭长于口辩、被称为“雕龙奭”典故,指精细如雕龙纹一般进行研讨。合起来,“文心雕龙”等于是“文章写作精义”。讨论的对象,是广义的文章,但偏重于文学。

  郦道元 约公元470年—527年,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著。这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书30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1 000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三峡》被选入教材。

  钟嵘 约公元468年—约公元518年,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诗品》 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的我国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这是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书共1 000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萧统 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太子。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主持编撰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文选》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准则,为后世推崇。

  古诗十九首 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玉台新咏》 南朝陈国徐陵编写,书成于梁代,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第三部诗歌总集。代表篇目有《孔雀东南飞》。

【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相关文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现象02-01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道教02-01

论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与文学发展特点03-29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有哪些哲学思想12-08

孔子的文化思想常识12-08

关于魏晋清谈研究述评12-08

关于魏晋玄学发展历史史12-08

论魏晋人物品评的转向及其原因01-27

餐桌礼仪常识大全-礼仪常识01-01

魏晋六朝士人的文学教育与实践作用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