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骆驼祥子写作技巧赏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作者曾受英国作家狄更斯影响,创作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等带有狄更斯式写作技巧的作品,也写过一些幽默嬉笑的作品,如《猫城记》等. 下文是骆驼祥子写作技巧赏析,欢迎阅读。
骆驼祥子的写作技巧【1】
一、脉络分明、情节丰富的纵式结构。
小说是以祥子的活动为主线来安排情节结构的。
这种单纯、明晰的结构方式,便于表现祥子“三起三落”的奋斗经历和思想性格深刻变化的过程,能够更集中、更明确的突出作品的主题。
作品正是通过祥子跟社会的接触描写了各种不同阶级、阶层的生活而貌和不同家庭生活的不同命运,以及各类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从而触及到当时社会的各个角落,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的黑暗。
作者虽然很少采用穿插和倒叙的艺术手法,但对其中的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都作了交待,使他们在偶然的巧合中显出必然性。
所以,这个作品结构严谨,布局妥贴,故事有头有尾,情节前呼后应,不枝不蔓。
二、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发展变化。
作品对祥子的肖像描写最突出的有二次。
一次是在小说的开头,一次在结尾。
刚从乡下来的祥子给人的印象是年轻、健壮、憨厚、朴实,像一颗成长中的树,虎虎而有生气。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他体面,要强,吃苦耐劳。
然而,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沉重打击之后,祥子变成了一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
当病痛的折磨使他丧失了拉车能力的时候,他只好靠参加婚丧嫁娶的仪仗队来苟延自己性命。
他举着旗或二条挽联,在马路边儿“缓缓的蹭”。
“他低着头,弯着腰,口中叼着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地慢慢蹭。”作者通过祥子前后肖像的对比描写,深刻地表现了他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此外,小说的主人公祥子口吶,在整个作品中他总共没有说多少话,并且每次说话都很简短。
这个特点是由祥子的思想性格决定的,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
因此,作者在小说中就很少描写他的语言,而是着重通过他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反映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尤其是对于车的感情,就主要是通过祥子在不同情况下对于车的态度生动反映出来的。
第一次买车时,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状写心理。
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以后,他攥紧了拳头,说了一句话:“我招谁若谁了?”这是从语言写心理。
有时则是通过作者直接的剖析,托出心理的变化,他刚买新车不久,就被军阀的大兵连人带车都拉了去。
这样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愤怒和悲哀:“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
在眼看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时候,作者写到:“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这表现出对生活失望的心理。
也有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见出他的心理的,也有借助于眼中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心理的,手法多样,真切生动,充分表现出老舍对北平洋车夫生活的深入透彻的洞察与理解。
作品就是这样通过对祥子一系列活动的细腻描写,真实地反映了祥子与环境奋斗而终于被环境所征服的全部过程。
虎妞的心理描写也很逼真,她对于刘四,又拉又抗,她对于祥子,又骗又哄,玩够了心计,写得极为细腻、准确,使这个人物栩栩如生,个性十分鲜明。
刘四卑鄙自私、奸滑阴险,既要留住,又有点怕她;既不喜欢做他的女婿,又不敢赶走他,微妙的矛盾心理描写得入情入理,笔墨不多而效果颇佳,足见老舍善于观察人物、刻画人物心理的艺术功力。
三、语言朴实自然,生动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作者成熟地运用经过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准确、鲜明、生动地描绘了北京地区的自然风景画和底层社会的风俗画,克服了过去油腔滑调的毛病,建立了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例如作者描写祥子身体的健壮,就用了“结实硬棒”和“挺脱”这样带有地方色彩的字眼;写祥子艰难地向曹先生介绍小福子的情况时,说他“哽吃了半天才说出来”;写祥子忍受病痛为人家打伞旗或举花圈的情况时,他“迈不开步”,“在马路上缓缓地蹭”,一个“蹭”字活画出了穷途末路、潦倒邋遢的悲惨景象。
骆驼祥子写作手法赏析
1、脉络分明、情节丰富的纵式结构,小说是以祥子的活动为主线来安排情节结构的,这种单纯、明晰的结构方式,便于表现祥子“三起三落”的奋斗经历和思想性格深刻变化的过程,能够更集中、更明确的突出作品的主题,作品正是通过祥子跟社会的接触描写了各种不同阶级、阶层的生活而貌和不同家庭生活的不同命运,以及各类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从而触及到当时社会的各个角落,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的黑暗。
2、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发展变化,作品对祥子的肖像描写最突出的有两次,一次是在小说的开头,一次在结尾,此外,小说的主人公祥子,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作者在小说中就很少描写他的语言,而是着重通过他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反映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3、语言朴实自然,生动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作者成熟地运用的北京口语,准确、鲜明、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自然风景画和底层社会的风俗,建立了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写作技巧独具特色,以下是对其写作技巧的赏析:
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
老舍以现实主义的笔触,真实地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通过对祥子等人物命运的刻画,展现了那个黑暗、混乱、贫穷的社会现实,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例如,小说中对祥子拉车生活的细致描写,包括他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挣扎,生动地呈现了车夫们的艰辛劳作。
生动的人物塑造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祥子起初是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青年,怀揣着买车的梦想努力奋斗,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后,逐渐堕落成一个自私、懒惰、狡猾的行尸走肉。虎妞的泼辣、精明、自私,刘四爷的残忍、霸道、奸诈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舍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变化。
精湛的心理描写
作者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在描写祥子的心理活动时,常常通过他的思考、感受和联想,展现他在不同情境下的心态变化。例如,当祥子第一次买车时,他的喜悦和兴奋通过他的内心独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的车被大兵抢走后,他的沮丧、绝望和愤怒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北京方言的运用
老舍在小说中大量运用了北京方言,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北京方言的使用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老北京的韵味,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例如,“拉晚儿”“嚼谷”“车份儿”等词汇,都是老北京的方言土语,它们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巧妙的情节安排
小说的情节安排紧凑合理,富有戏剧性。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将他的买车梦想与现实的残酷不断交织在一起,使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同时,小说还穿插了许多其他人物的故事和情节,如虎妞与刘四爷的矛盾冲突、小福子的悲惨命运等,这些情节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环境描写的烘托
老舍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为人物的活动和故事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烘托。例如,小说中对北京的街道、胡同、茶馆、车场等地方的描写,展现了老北京的风貌和社会氛围;对烈日、暴雨、狂风等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衬托了祥子拉车的艰辛,也暗示了他命运的坎坷。
【骆驼祥子写作技巧赏析】相关文章:
骆驼祥子摘抄及赏析02-23
骆驼祥子摘抄加赏析04-09
骆驼祥子优美语段及赏析04-18
骆驼祥子作文范文11-17
骆驼祥子的阅读心得08-18
骆驼祥子阅读心得范文06-19
骆驼祥子经典语录摘抄03-21
骆驼祥子精彩句段语录03-21
骆驼祥子心得体会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