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十三种方法

时间:2020-12-04 18:58:41 审计报告 我要投稿

审计报告的十三种方法

  你想了解审计报告的十三种方法吗?一起看看吧。

审计报告的十三种方法

  一、效益评价审计法

  效益评价审计法是目前审计中的难点,通过审计客体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行为,利用数学计量或数理统计原理,在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完善的状态下,有针对的制定出量化的评价标准或体系,科学、合理、细致的计算出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标,反映经济的节约与效率效益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主要是考虑资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国家审计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目前审计的重点虽然还停留在传统的揭错防弊的制度基础审计上,但随着大量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所暴露出诸多问题,效益评价审计已经开始被审计机关重视,也倍受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所关注,特别是对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效益评价已经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主要评价的是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因不同行业部门所赋予的经济管理职能不同具体的评价指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进行效益评价审计时对于具体的审计项目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国家审计项目中一般对效益评价分为两类,一类为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效益审计评价,审计评价的核心是在法律法规的制度约束的架构中,企业在保持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前提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审计实践中已经量化了可比对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成熟和客观;另一类为履行公共管理部门的审计效益评价,其核心是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能力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力,在审计实践中还没有相对科学、成熟的评价指标,审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审计的最终成果要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对审计环境、新知识的掌握等因素的影响。

  二、SQL语句查询审计法

  当审计客体向审计组提供的审计资料是一张软盘时,审计人员如何开展审计工作已经成为广大审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借助SQLSEVER结构化查询语句从事计算机审计已经成为目前广大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的ERP计划的组织实施,传统的以纸制为载体的会计凭证和帐簿将会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逐步消失,国内部分大型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跨国公司已经率先摆脱了手工记帐方式,审计客体已经没有了传统纸制载体所反映的会计资料记录,所有的反映经济活动行为记录都以不同数据库的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就是在目前的县一级水平也大多数实现的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只是因为观念的差异性使得手工记帐与电子帐并存运行。我们不可否认会计是审计的基础,会计工具的革命也势必导致审计工具的革命,否则审计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在电子帐的基础上计算机软件工程人员与审计人员通过近年来的审计实践经验的积累开发出很多的审计软件,期望推广审计软件实现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飞跃,可任何审计软件的开发几乎都是在SQL语句的基础上的拓展,仅仅解决了审计人员对电子数据帐的人门审计问题。由于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数据化存储与管理与传统纸制帐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舞弊的手段与方式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如何面对数据库的审计已经开始对从事传统纸制帐本审计的审计人员进行排斥。审计路径:采集数据→取得数据贝份→获取有用的数据信息→找到所需要的字段→使用SELECT语句设定条件→分析查询结果→揭示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工作理念,审计方法的使用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就具体一个项目审计来说也往往是多种审计方法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审计经验、对新知识的获取能力、社会综合知识与日常生活阅历以及道德品质的巨大差异性,这些都会影响到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有创新的审计方法也回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但可以肯定地说审计方法是为了揭示审计客体舞弊而存在和发展的。

  三、审计经验判断法

  审计经验来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实践积累的结果,因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持续学习专业技能能力以及接触的审计客体和审计工作时间的差异性,使得每一个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经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因此说审计经验具有独有的特性。厚积薄发是审计人员最典型的特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审计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所形成的审计经验就是通过从事、分析和总结一个个典型的审计项目或审计案例的基础上取得,并通过长期的审计实践培养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敏锐性与直觉,形成了以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存在为国家审计的基本理念。此外,审计经验也来源于审计人员对日常生活、经济活动行为和社会交往中细节的关注与感知。审计客体的千差万别性长期以来一直挑战着审计人员对不同领域知识与信息的持续获取能力,审计经验或审计专家经验也往往决定着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就如同传统中医中的国粹“望闻问切”一样决非一日之功夫,诸多的客观与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不同的审计人员所形成和拥有的审计经验是不同的。国家审计的核心一般不发表审计师意见(外资审计是个例外),主要是报告所揭示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性,所以国家审计过多关注的是对审计客体舞弊问题的揭露,即审计人员凭借审计经验能够尽可能的揭示问题存在的真实。由于审计经验的独有性、差异性的存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路径也将是不同的,但最终结果是以完成审计目标为根本出发点。

  四、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

  按照资金的流程实施审计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审计方法之一,此方法适应于专项资金或单一资金的追踪检查,通过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查是否存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行为,直到资金最终的合法、有效、效率和效果使用。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经常会发现因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资金“渗漏”或“蒸发”的现象,使专项资金的使用达不到预期目的或专用目的,损害了资金使用者的切身利益。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在审计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审计效果,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审计人员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其缺点是耗费时间、精力,也扩大了国家审计成本支出。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完成样本审计的流程过程以期获取舞弊存在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放弃或扩大审计样本。审计路径:确定源头资金总量→确定资金流转环节→审查流转环节资金的安全存在性→计算资金流转的时间性→审查资金流转末端的完整性→测试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