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清明节风俗社会实践报告
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下面的是小编分享的与清明节风俗社会实践报告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报告网!
清明节风俗社会实践报告一:
上已节三月上旬第已日周朝前有了:"郑国之俗三月上已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祥(《风俗通》)"了魏晋统三月三日过上已节了:"三月三日上已此魏晋相沿汉犹用已三日也(明《五杂俎》)" 仍有"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祥"之俗延续"曲水流觞"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大家所熟知了
再说寒食节稍晚于上已节几日据说起源于晋文公重耳烧死介之推故事天三月五日人纪念介之推"禁火寒食"(古时长达月)又说晋文公取介之推死时抱住棵树木头制成木履穿脚上时时想念古人尊称对方"足下"由来
寒食节第三天才清明节唐朝禁火甚严官府还派人民间检查用羽毛插入炉若变焦死罪论因此老百姓几天前得先备下糕、粿之类要清明节晚上才由宫传出火炬:"内宫初赐清明火(唐 韦庄)"第二天火新火了:"朝来新火起新烟(唐 杜甫)"
现说清明节现人多过上已节和寒食节了国人清明、七月半、十月朔三大鬼节清明具特色活动当扫墓了各地大致样说说我老家仙游风俗家里要祖宗遗像(或牌位)前上供了坟地除草添土摆上供品右侧"土"也要摆供品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宋 高菊卿)"接着按辈份高低依次坟前跪拜祈求祖宗保佑仪式基本结束接下来大家围着吃供品说祖先赐予时有路人经过邀其同享或给点吃供品里除了酒肉水花生能少"生"和"丁"兴化语谐音(福州方言称花生兴化方言称地生闽南方言称土豆)吃了花生"添丁"生男孩人丁兴旺定要吃有未场要带几给兴化人除清明节扫墓冬至也扫墓年两祭"清明前冬至"意思说清明日扫墓也稍前几天冬至日扫墓也稍几天
清明还吃"清明粿"用野地里种草(俗称清明草也叫"波波"草因此做出来粿也叫"波波粿")榨汁和米粉做成因此绿色种草只清明时长旺平时却少见据说清凉解毒还真"绿色食品"我只买过吃过知做法有会做朋友补充下
清明节还有插柳习俗说柳辟邪却鬼"术曰: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入家(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也许爱佛教影响观音菩萨用柳枝沾水济度众生还有种说法:"清明带柳死黄巢手"据说黄巢起义清明期带柳号
此外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唐玄宗李隆基称荡秋千"半仙之戏"南方人更把清明节当作踏青郊游活动日
清明节习俗国南方和北方地区规模、方式尽相同般说来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则多藉此踏青郊游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此习俗也流行于白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
清明节风俗社会实践报告二:
【调查背景】
“洋节”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中国节”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调查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调查内容】
一、清明节由来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二、清明节农事谚语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朦朦胧胧,清明播种。
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
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清明不上粪,越长越带劲。
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三、清明节对联
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2、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3、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4、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
四、24节气,清明节排五
24节气名称: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数,逢单的为节气,简称「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起来就叫「节气」。人们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把二十四节气中顺序每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了下列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成了古人甚至现代人农事及日常活动的重要依据。
五、诗词欣赏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长相思——清明》
清明节,失明节,献君泪和血,天地黯然泪不绝!
思难却,恨难却,三月新坟谁敢掘,捍君一腔血!
清明节的民谣。
三月里来三月三,家家户户上南山。上坟祭祖去扫墓,要在坟头把土添。
哎哟,哎哟,坟头把土添。
为啥坟头把土添,先人祖宗创业艰。后辈儿孙好好干,前辈心里才安然。
哎哟,哎哟,心里才安然。
【清明节风俗社会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清明节风俗随笔(精选28篇)11-21
清明节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0篇)04-18
家乡风俗调查报告10-16
餐厅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04-01
社会实践报告分享“社会实践报告”03-02
风俗习惯调查报告11-23
清明节社会实践活动方案10-17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