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毕业论文

基于技术驱动的安全投资

时间:2021-02-13 17:13:09 数控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基于技术驱动的安全投资

  基于技术驱动的安全投资【1】

  摘要:技术进步能从本质安全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文章从技术驱动的角度分析安全投资与经济效益间的关系,论证了安全技术投资的必要性。

  再对比分析国内外安全生产科技投资比重和安全生产水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安全投资技术驱动建议

  1引言

  随着生产速度加快,各种生产事故不断发生,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人们的心理、生态环境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在安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原因,表现在安全生产科技基础薄弱、安全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安全科技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安全是企业管理知识、科技进步的综合反映,需要科技的支撑。

  “科技兴安”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基本出路。

  同时,“安全就是效益”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认同。

  因此,各级领导和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应转变长期以来将安全当作“包袱”或“无益成本”的不明智的观点,加大对安全科技的投入。

  2技术驱动:安全投资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2.1作用机理

  技术进步能带来新技术、新工艺方法和新设备,提高管理水平,使资源有效配置。

  其中新设备和新工艺方法能提高机器的可靠性,优化作业环境,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先进管理水平能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这样整个人-机-环境系统得到改善。

  根据事故因果理论和轨迹交叉理论,事故发生可能性将减小,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能促进人力资源积累,而人力资源积累又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是1:3.65;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是1:5.83,与同时期工业领域总的投入产出比1:3.6相比,显然安全投入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提高,反过来又能促进对安全科技的投资。

  这样安全投资-安全生产-安全效益-安全投资就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2安全技术投资的必要性

  文中安全科技水平是广义的安全技术水平,包括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技术,全员的安全素质(意识),设备工艺中的安全技术水平等。

  笔者认为,安全资金量和安全劳动量的投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安全投资有限的今天,要提高安全的总体效益,就要在保证实现安全水平的基本前提下,尽量减少在某一条件上的安全资本和资源消耗,将节约出来的部分用于其他安全条件的实现。

  而如果安全科技水平较低,即使有较多的安全投入资金量,也不能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经济效益也是有限的。

  对于安全劳动量的投入,一方面要从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出发,配备足够的安全专兼职人员,同时要意识到,并非安全专兼职人员的配备越多越好,而是要考虑在现有安全工作量的基础上进行配备,否则造成资源浪费。

  也就是说,安全投入资金量和安全投入劳动量的需求和投入都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会达到饱和。

  而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力资源的积累,如果再继续投入,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相反,安全技术投资的需求是很大的。

  如果加大对安全科技的投入,不仅会带来较大的安全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还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非经济效益,即安全条件的实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企业或集体生产的稳定、家庭或个人的幸福所起到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这才是最终目的。

  因此,安全技术投资是非常必要的。

  3国内外对比分析

  3.1国外安全技术投资和安全生产水平

  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例。

  美国:新技术的推广和采用能大幅度降低煤矿安全事故,这已被美国煤矿业近30年来的实践所证明。

  美国政府对煤矿安全科研工作的投入也很大,其中一半以上支持煤炭安全和保健科研项目。

  美国劳工部统计局2001年统计报告列出了1995~2000年各行业事故死亡人数,从中可看出,美国采矿业已成为比较安全的行业,全行业2000年仅死亡156人,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2.6%。

  英国:英国是一个发达的西方国家,安全生产水平也是相当高的。

  英国政府将安全与健康的科研工作视为安全监察和执法的主要支柱。

  安全与健康执行局每年拥有500多项科研项目,科研费用大约在3400万英镑左右,这些科研工作绝大部分由安全与健康研究院承担。

  同时,英国政府鼓励社会上其他科研部门与单位参与竞标,凡中标者均能得到执行局的科研经费。

  德国:德国实现安全生产的方法是是物防、技防和人防并重。

  安全物防是基础,需要设备设施的本质化安全作支撑;安全技防是手段,工艺技术、监控技术和检验技术是防止事故的重要前提,它使员工作业尽可能脱离危险环境;安全人防是根本。

  而这三者都离不开安全科技的进步。

  日本:2001年日本劳动省《死亡事故统计报告》中1990~2000年采矿业死亡人数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1.2%~1.7%,2000年为26人,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1.6%,安全生产已达到很高水平。

  据了解,去年我国的科技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而美国和日本均在2.8%以上。

  3.2国内安全技术投资比重和安全生产水平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999~2002年我国各行业事故死亡人数统计资料中,按行业划分,死亡人数排第二位的是工矿企业,2000年事故死亡人数11681,占全国事故死亡人数的9.9%。

  而我国“十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经费中直接用于安全方面的经费大约为8155.7万元,每年平均仅1631.14万元,若折合成美元则仅有197.24万美元/年(美元换算率按8.27计)。

  若与美国相比,则2002年仅美国国家职业安全研究院和事故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每年的政府预算科研经费就是我国安全科研经费的207.87倍,而美国的GDP总量是我国的10倍。

  3.3对比分析

  先进工业化国家10万人死亡率普遍较低,目前平均值为4左右,其中英国最低,在1以下;德国,自1990年的5.1下降到2002年的2.9;美国由1992年的5.3下降到2002年的4.2;日本2002年为4.5。

  同口径测算,我国目前则为10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折算为人民币,英国由1990年0.04降至目前0.02;日本由1990年的0.07降至目前的0.05;美国在0.04-0.06之间。

  发展中国家则普遍较高,我国2004年为0.86,2005年为0.7。

  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均设有国家级的安全技术研发机构,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控制重大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以上数据资料可看出,西方国家依靠科技进步保障了安全生产,而我国总体来说安全投资不足,安全技术投资更是不足,因此我国应借鉴先进国家的生产经验,再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

  4政策建议

  我国目前生产状况:一是煤矿等重特大事故多发,二是事故总量仍然过大,三是我国工矿企业事故伤亡的风险仍然很高。

  目前工矿企业10万人死亡率为10左右,其中煤炭行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高达109.1,非煤采矿业为80.2。

  4.1国外引进

  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的安全生产,也都经历了从事故多发,到下降和趋于稳定的过程。

  通过借鉴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教训,可以取长补短,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运用国外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以及系统工程、控制论和风险管理等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提高我国安全科技、安全管理水平。

  4.2国内研发

  加快安全科技重大项目、重点课题研究攻关。

  煤矿瓦斯重大事故防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等重大研究项目,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

  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特种工业设备重大事故灾难的监测、预警、防治、应急救援技术,高危职业危害预防技术等方面,也要组织开展重点科技攻关。

  4.3政策和支持条件方面

  建立安全科技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安全生产科普工作,培育和发展全民安全教育;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生产安全科技投入。

  参考文献:

  [1]高凤革.论美国煤矿安全生产体系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经济评论,2004(4).

  [2]罗云.田水承.安全经济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王宝国等.安全人机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设计【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模式:教师组织教学——创造教学情境(导入)——提出主题(确定目标)——学生探究——教师讲解——分层布置任务——成果展示交流——小结。

  一、理论基础

  这种模式其实大家一看就是主要还是沿用任务的教学方法,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理论,:“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教师可以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但这都不应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而应配合、促进他们的探索过程。

  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而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整个模式的要求就要做到“自主有效”,模式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探究”环节,其它环节的设计仅仅围绕核心环节,确保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做到“自主有效”。

  二、环节的解析

  1.教师组织教学。

  学生来到微机室,兴奋度比较高,而且很多学生都有浑水摸鱼的思想,故意吵闹,趁机玩游戏,还有人故意破坏。

  这个时候教师不要着急开始课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安静下来,进入上课的状态。

  从心理学角度,学生在一节课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堂的前20分钟学生注意最高,由于信息技术副科地位,学生在后面的时间注意更容易分散。

  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组织,很多学生进入不了上课状态,虽然开始上课但是教学效率低下。

  组织教学环节:学生开机同时阅读课本,复习上一节学习内容,教师强调课堂纪律。

  2.创造教学情景和确定目标。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情境就是为学生参与学习营造的教学环境。

  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应具备三种功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