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2-11-09 12:34:23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论文15篇

数学教学论文1

  一、高中数学传统教学主要存在的不足之处

  1.创新性教学模式之理论依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Gardner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在当时是对传统教育体系制度的质疑和批判,Gardner博士认为,在现今社会教育教学过程中仅考虑学术的专业性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知识的灌输,无法代表具有“运动智能,空间智能,定性知识,自我认知智能”等多方面情景模式的教学理念.Gardner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今后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有机参考理论.

  2.创新性教学模式之实践基础.

  “创新性”教学早在国外有所实践和相关探索,英国某所高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将其运用在教学课堂实践中,并建立校园网站的方式实现校内资源共享进行多媒体互动教学新模式.多媒体在英国的成功为今后创新性教学体系构建提供合理实践基础,传统教学机制将逐步被多媒体互动教学形式取代,互动课堂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性,共参性,自主性学习之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存在感.

  二、教学内容创新上

  由于高中学生在教学形式和数学知识接受上的不同特性,在教学内容呈现有效性上应摒弃传统的“书面到讲解”的传授方式.坚持演绎推理,合情推理和抽象推理并重的相结合方式

  1.演绎推理.在进行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演绎推理原则.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对同一知识点进行理论,并根据相应定理及知识点进行演绎推理.例如: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函数知识点板块,针对函数特性,函数知识概念甚至指数函数特性,把学生思想往数学建模思想,函数模型等方向发展,通过有效演绎推理,指导学生深入了解函数内部原理.

  2.合情推理.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进行课堂数学教学.所谓合情推理,即教师提出知识点源由,当堂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讨讨论并建立合理有效模型机制,在指引学生按照正确数学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后,最后由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并给出正确数学方案.严格按照“问题情境—学生活动—建模应用—回顾反思”方式进行合情推理.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课堂讲学中,可由讲师提出指数函数曲线变化趋势以及相关变化规律:y=2x-2,y=2x,由此可推理出同为指数类型的y=2x+2指数函数概念和函数特点,教师可根据指数函数此种变换图形和函数特性作出对数函数平面变化曲线.

  3.抽象推理.抽象推理逻辑即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反向思维,将现实问题转化为特定的数学模型,从另一面深入研究问题实质.例如,在进行特定函数变化趋势研究中,将函数曲线抽象为数轴规律性分布式模型,鉴于每个数在数轴上不断进行更新和延伸的特性,最终汇集成特定数学函数曲线,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学习难度.

  三、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说明学习贵在长久坚持和刻苦勤学保持.爱因斯坦说过“知识积累与学习要善于不断思考,我就是通过长久思考才成为科学家”.由这两句耳熟能详的`话中可以看出,学习不仅要具备水滴石穿的韧性还应有反复思考的精神.数学课堂教学在讲解完之后应留有足够时间供学生提问和思考,利用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在一起探讨过程中应培养学生事物联想性,即通过观察某一数学现象,学会理性思考事物发生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联想其余数学现象共性.

  四、寓教于乐,制度改革

  在我们记忆中,数学是一门严谨,不容有丝毫差池的学科,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操作过程中始终抱着严肃,沉重的心态去进行.不可否认,数学教学以及数学中,出现丝毫偏差均会导致教学失误甚至导致数学废弃.但据权威专家透露,人只有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下才会最大化吸收和获取知识.

  1.寓教于乐.在实际教学中,抛却旧式严谨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祥和氛围,更多的将知识点拓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可将实际生活中的股票经济融入指数函数课堂内容讲解中,由股票经济中的进仓出仓作为回归函数的重点解读知识点.形成情景教学,即打破严谨教学带来思维方式无法发散,又可通过此方式记忆更多知识点.此外,在针对数学教学重点知识点上,均可利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切入点合理融合,加深学生记忆曲线.

  2.制度改革.主要针对课堂教学制度.过去数学教学采取传统教育方式,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知识受体,但往往忽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新课标教育机制下,应注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为课程导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发挥.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在正确指引道路上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建设.

  五、注重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

  这跟中国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和升学率竞争有极大关联,不少高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吸引生源甚至把任何和课堂学习无关的事物当作虚度光阴对待,严重阻碍学生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新课标指出: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可将学生分为偏数学和偏理论,以及根据各方面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逐一讲解,千万不可设置分层,分班教学模式,不可分为优秀———一般———较差生进行培养,以免学生产生自卑,甚至放弃心态.令每个人发挥自身最大作用和最大价值,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尊重未来发展趋势,是每一个学生均成为日后最优秀自我.

  六、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运用

  1.多媒体资源整合

  (1)信息化课程设置和学科教学通过网络整合运用,编写和设置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课程,是世界各国培养学生专业信息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和“用”三者没有谁重要之分,“学”“用”是教育大厦完善作用,而“教”则是教育体系基础作用.三者似教育界三架马车,缺一不可.因此设置信息化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设置信息素养评价体系,针对信息化课程标准和课后习题进行评价,通过学习与评价体系的信息化过程,为其他途径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的数学教学活动,可共享网络习题资源和关注最新考试内容及考试需求变更,为学习方向性,重点性提供保障,大幅提升学习效率.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本世纪初逐渐成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核心力量,可在整体性,视野性角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并且网络资源多变性,创新性题材也为日后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计算机管理教学信息化时代的数学教学,摒弃传统教学中对课本题材的依赖,改善学生认知能力同时,根据实质教学情况编写有效教育题材,充分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以及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广泛共享性,其合理性教材编排对缺乏深厚文学底蕴的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共享性教学可丰富学生阅历,满足学生需求.在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学生缴费,注册,报到以及作业分发均由计算机系统统一安排,去除课堂教育信息化外,食堂,图书馆均采用信息化磁卡技术,为高中生从小营造良好信息技术氛围,深刻影响学生信息意识和基本信息素养.

  2.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校园站点信息平台下载的资源或相关文件进行直观性讲解,也可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总结进行间接性评测,在确保授课时间相同的前提下,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学生更生动接收教学信号.此外,可提供学生学习数据供教师进行教学点评.例如:课堂笔记学习以及作业展示.

  (2)局域网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间教师可在局域网服务器中搜寻课堂重要材料,并对书本重点内容进行补充,同时可借鉴其余老师或学生的经验总结,避免相同错误发生,大幅度提升教学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上,我们既要注重课件的严谨性,也应保持课件科学性和教育性.

  (3)学习环境方面应用在多对多教学模式中,为提升教学有效性,构建全方位教学环境,可通过多对多模式进行同步教学对话,吸取最新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为进一步增强学习经验和学习主观性培养坚实基础.

  3.多媒体设备在现代化教学中的运用

  现今社会应将教学重点放于教学知识点推广力度以及加大数学知识普及度上,因此传播媒介的选择异常重要.而将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完美结合,将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形式规范化,定义化呈现,将抽象化知识形象化描述.多媒体技术的大力普及有助于提升数学有效性教学.

  例:利用摄影技术将数学瞬间反应现象定格化,方便数学讲学与数学现象记录,让学生更为深切,理性看待数学本质,了解某一数学性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分析教学细节,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有效性.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文采性较强的学科,计算机的普及会很大程度上令学生对数学具有概念化认知,理解,掌握.同样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多媒体的声音,图象效果更能让学生将抽象化知识形象化,书面化,利于学生接受.旧时代中“粉笔加黑板”式教学体系为数学教学提供基本教学素材,但有碍于数学教学的普及力度和教学质量.旧式教学体系只能为学生提供基本学习之平台,没有考虑拓展学生思维方式.当地政府或国家应大力投资教育经费,加大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普及度,为全民教育,深层教育提供素材可能.枯燥教学难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深化理解是旧式数学教学失败之关键.通过多媒体画面,一方面丰富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另一方面让学生能更直观,更有效理解高中数学之内涵,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之功效.

  七、结束语

  由于数学教育的学术性和严谨性,其数学教学方法实现是长期摸索中的成果,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出适合学生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教学模式;现阶段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数学教育关键问题所在.上述只是笔者简单几点论述,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学科之间融会贯通和综合协同能力的培养,为教育综合型人才而努力奋斗!另外应深入贯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方针,让高中阶段数学教学质量有更快提升!

数学教学论文2

  一、抓住知识点前后联系,运用复习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众所周知,知识素养、学习经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逐步积累的前进过程。学好数学知识内容,是为学习探知新的知识打基础、做准备。同时,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具有深刻、密切、复杂的联系。教师在数学课堂开篇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初中生数学学习知识素养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应抓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采用承上启下的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复习导入法,设计课堂开篇内容,从而使初中生在复习导入法活动中,能够初步感知复习的旧知与所学的新知之间的联系,为深入探知掌握新知提供“素养基石”。此种方法在课堂开篇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师要认清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抓住内在关联,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二、抓住教材现实应用特性,运用场景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导入环节,首要任务就是要“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促发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课堂导入开篇内容的设计,就必须提振学生的精气神,促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对现行初中数学苏科版教材的研析,可以看出,该教材内容生活韵味更为浓厚,生活特性更为鲜明,现实意义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开篇内容中,就可以运用创设生活性场景的方法进行导入内容的设计,将数学教材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典型案例进行生动呈现,让初中生在生活浓郁、真实现实的教学场景中,学习情感得到促发,学习潜能得到挖掘。如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元二次方程”等数学课堂教学开篇内容设计中,教者就利用教材现实生活应用的内在特性,设计出“李兴站在镜子前面,看到身后的时钟映在镜子中,他发现此时镜子中的时钟指示的时间是4:50,则此时的时间应该是多少?”、“某一超市在销售某一进价为1.5元的牛奶时,价格为每盒2.2元,每天可以销售5000盒,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如果每盒牛奶降价0.1元,可以多卖20xx盒,如果现实超市要每天盈利4500元,则该种牛奶该定什么价格?”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初中生生活较为紧密的生活实例,从而让初中生在浓烈的现实场景氛围中,树立能动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协作的情感和意识。

  三、抓住学生认知冲突实际,运用矛盾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初中生由于自身学习技能、智力发展以及思维研析等方面与数学学科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要求之间的`差距,导致初中生在数学认知进程中经常发生认知冲突和认知矛盾。加之,初中生学习主体对认知冲突内容具有较强的质疑、好奇和探索特性。因此,教师设计课堂开篇内容时,就可以这一特性,采用矛盾导入法,设计与学生认知、理解相冲突的内容,呈现给初中生,让初中生产生疑惑、产生疑问,从而带着疑虑、带着问题,全身心的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之中。如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节课开篇设计环节,初中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相关性质、定理内容后,认识到全等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教师向学生提出“我们知道,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一个真命题。那么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也是真命题吗?”此时,大部分初中生认为这是一个真命题,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持不同观点。教师组织不同观点的两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这时,初中生才意识到“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一个假命题,但又带着疑惑和不解。这就为该节课的新知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推进了教与学之间的深入实施。

  四、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数学课堂开篇内容设计中,还可以抓住数学探究特性,运用实验演示法设计开篇内容,组织初中生运用准备好的教材工具,进行互动式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中,展示知识点内容,掌握知识内涵,提高初中生的参与深度和认知效果。

数学教学论文3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导下,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得到高度的重视与较快的发展。但受高校连年扩招、地方出现“普高热”的影响,多数升入高中无望的初中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明显下降,表现为绝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偏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淡薄,学生厌学的风气较浓厚。

  数学作为现代技术的通用语言,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文化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仅为专业课教学提供数学符号、公式和结论,还关系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和终生化学习基础知识的储备,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中职学校数学教育的现实却不尽人意,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成绩不理想。

  那么如何找到适合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学习特点的教育方法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突出情感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由于职高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接受力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突出情感教育。情感的投入决定着课堂的气氛,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彻底放弃自己的权威,建立一种民主的教学活动。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活跃起来,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都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时,我采用了细胞分裂的实例: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经过x次分裂得到细胞的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y=2x由特殊函数式推广到一般情形,即可得到指数函数y=ax(a>0且a≠1,X∈R)。

  三、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毅力就是坚强持久的意志。中职学生绝大多数就缺乏这种意志,因为数学的特点是抽象,很难说得上有趣味性,这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首先,要鼓励他们有恒心。具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可向他们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如欧拉双目失明后,用心算和记忆坚持研究数学达十七年等感人故事。

  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学生有进步要表扬,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更要热情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种方法对教学很有帮助,不但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在不断地提高,而且更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勤思多问,善于预习和复习。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做单元小结,通过系统整理学过的知识,使之纲目清楚、系统条理,从而帮助理解,便于记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再次,要使学生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

  最后,要引导学生从一些题型的一般性解法中,发现其中的规律,掌握简便方法。

  五、从实际出发打好数学基础,分层教学,弱化高中学习难度

  职业中学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都较差,而且程度参差不齐,这对完成相当于高中内容的数学要求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专业的'实际出发,适当确定教材的深广度,充分体现中职数学教学的特点。

  首先,由易而难,搞低起点、慢开头。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实际,要选准起点,放慢进度。其次,重视讲练结合,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中职学生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在课堂上必须采取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原则。最后,严格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课本上规定的例题、练习题、习题均要认真完成,而复习题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选做。另外,可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外思考题,供程度较好的学生选做,这对培养能力、切实打好数学基础是完全必要的。

  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职业中学的学生虽然基础差,但是反应并不慢,而且有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比较强,这是学生的优势之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做法是:扎实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的能力,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七、结合专业需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论应用于实践,为专业课服务,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在学习了数学概念和计算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解决专业上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也是一块不可忽视的阵地,只要按教学规律办事,并兼顾中职学生的基础、年龄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对学生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并突出专业特色,中职数学教学是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的。

数学教学论文4

  【摘要】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学生拥有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教学中的培养,学生每一门学科的学习教师用对方法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本文简要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将数学这门学科学好,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使数学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同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亟需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兴趣导入,助推创新兴趣的激发

  学生如果对知识感兴趣,就会愿意对知识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多种能力都能得以培养,当然创新能力也不例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需要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的激发需要从导入环节开始进行,学生从课程的开端就感兴趣,那么整节课都能受益。例如在进行“间隔排列”内容的教学时,笔者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导入,首先笔者请10名女同学来到讲台前依次排开,并请男同学分别间隔站在女同学间。为这些同学拍好照片投放到多媒体上,随后笔者请学生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进行绘画,并要求学生间隔去画,例如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还没有明白笔者的意图,因此兴趣就被吸引了,想知道笔者究竟要讲什么内容,这时教师将学生的作品与照片对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去分析他们有哪些相似的特点,学生很快会发现每两个相同的物体间间隔一个不同的物体,但是总有一种物体会比另一物体少一个,这样才是间隔排列。这样的导入使得学生学习的激情得以点燃,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地投入到了新知的学习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思维,创新的火焰得以点燃,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以情境引导,助推创新能力的发展

  情境法在现在教学中比较常用,情境法可以用到各个教学环节,同时其比较灵活,能达到多种效果。小学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辩证性思维,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情境进行来引导学生对情境中内容进行质疑,进而来助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可能性》这一内容,笔者进行教学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笔者拿了一个黑色的盒子,里面装有10个小球,笔者随机抽取了五个小球都是白色的,于是笔者得出了结论,盒子里面都是白色的小球。笔者在进行了这一情境创设后许多学生赞同笔者的想法,但有的学生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些学生说要想确定盒子里面都是白球就需要将十个球都拿出来看看,如果都是白的才能像老师那样说。当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之后,笔者请学生们猜想盒子里的小球到底会有几种颜色呢?学生通过刚刚的质疑想到了,盒子里剩下的小球颜色有多种情况,它可以有1-5种颜色的可能性。按照这样的思路笔者请学生自己去设计关于可能、不可能、一定的方案,学生在这样情境的引导以及对情境的质疑中设计出了多种方案,而且方案多样,创新性得以体现。在这一内容教学中,因为有了特别情境的依托,学生才会去质疑,才有了创造性的发现,并体现除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使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得到发展。

  三、以动手操作,助推创新能力的提升

  实践是学生学习时不可缺少的环节,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会深入,而且其创新能力也不会有较大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对自己有疑惑的内容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进行验证,通过操作来了解其内涵,在操作中不断的去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笔者在进行“圆”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半径统一圆内的半径都相等这些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自己去进行探索的,首先笔者为学生准备了笔和纸张,让学生徒手去画一个圆,学生尝试了多次,画的都不尽如人意,这时笔者拿出了一些工具,其中包括图钉,铅笔、线,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工具去画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如何用这些工具将圆画出来,学生在分析时想到画圆时,图钉要固定,线绳要拉紧。这反映出学生对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及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相等有了丰富的感知。这种感悟不是靠教师的指点去量出来的,而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比按照教师的安排下被动进行操作获得的认识要深刻得多,有价值得多。学生依据“画圆时线绳长度始终不变”的感性认识,概括出“同一圆内所有半径相等”的理性认识。这就是创新,其间的每一步判断和推理,都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四、总结创新能力不是一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培养过程需要教师进行钻研。创新能力对学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创新性进行渗透,以此来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使他们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郭靖.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

  [2]李观芳.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亚太教育

  [3]何智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亚太教育

  [4]简淑端.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考试周刊

  [5]陈鸣婕.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6]苑绍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J].数学大世界(下旬)

数学教学论文5

  一、当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现状与问题

  中专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文化基础薄弱,并且学生之间的文化修养差距也比较大。中专学生为了就业更注重专业技能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公共课程学习不认真,甚至是把数学当作学习的负担。从初中过渡到中专,学生们的心理波动较大,思想和阅历也会发生改变,更向社会靠拢,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不够好,学习劲头不够足,导致教学困难。

  二、新时期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途径

  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是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中职数学教学首先要优化课堂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紧密相连,让学生学到能学会的知识、必备的知识和有用的知识。例如,数学知识和会计知识相联系,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点也是做会计应该掌握的。

  2.实施多元化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新时代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例如,通过视频展示空间几何,让想象力弱的同学对几何体有直观的感受。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知识会技能,做德才兼备的中专生。

  3.教材编写体现生活化、职业化、趣味化

  中职数学教材的编写应该大换血,让教材与中职学校的特点相符合,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职业发展,并且教材的编写要体现生活化、职业化和趣味化。中专生文化基础较薄弱,所以数学教材应该编写的简单一些,有趣味一些,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许多中专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我们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转变他们的学习习惯,让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成为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扭转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展一些关于正确学习方法的讲座和活动,让学生重新定义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5.完善课堂评价方式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鼓励学生,用敏锐的眼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当发现学生问题的时候,要及时指出,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此外,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增进师生感情像朋友一样的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感染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总之,教学是教和学的相互配合,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反思,中职学校应大刀阔斧的改变中职数学教学的不利现状,依据新时期的教学特点对中职教学进行积极的改革和探索。

数学教学论文6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在数学教学中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模拟情境的学习方法非常有效.在新课改下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师教学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模拟情境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带领着每一个学生一起探索,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效学习,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对学生综合培养的目的.例如,在讲“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要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带入课堂,如有些方便折叠的桌椅,其内部都是有呈现三角形的钢体结构,在打开桌椅使用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生活中的晾衣架,之所以挂上沉甸甸的衣服不会变形,也是因为其形状类似三角形,结构十分稳定.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并让他们独立思考并加以解决.第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好强心理,如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挫折,会严重打击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初中学生的年龄只是十几岁,心理需要更多的是鼓励,如果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就不会再对这方面的事物产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鼓励,加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三,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为他们的心理还比较稚嫩,对于许多不懂的事物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好奇心的增强,伴随着兴趣的增强,把握好这一点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提出数学问题,难度最好要适中,问题要有趣味性,增加学生想要知道答案的欲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增强兴趣,他们就会因为兴趣而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抛物线”时,教师可以用打篮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究竟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出手,才能投篮更准呢?这就需要教师带领着学生共同去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学生对篮球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关于抛物线的知识.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改变,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将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主题思想,以前的灌输式的教学不再适合新教材和现代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个人任务,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互动教学是目前为止在新课背景下比较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教育工作.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辅助作用,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握住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努力研究问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思维逻辑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记忆力、理解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掌握程度、认识事物的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融入课堂,发掘知识,加强逻辑的教学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很强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要把握好时机,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启发环节,制造气氛,对学生进行启发.在启发的时候,要具有层次感,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慢慢深入,达到层层思考的目的,促使学生逐渐理解.如果遇到的问题直接深入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就会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根本想都不去想,所以由易到难的层次很重要,也是教学的一个技巧.还有,教师在模拟情境进行启发的时候,要具有创新能力,使情境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或者是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轴对称的物品,在学生都没有答案时,教师可以给一些提示,对学生进行一些启发,利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这就使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新的环境,需要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新时代的学生.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营造趣味课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更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独立思考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数学教学论文7

  摘要:近些年来,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这种教学的形式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去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也可以让他们去探究知识的根本并准确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可以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辅助教学。今天我们就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条件和意义做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应用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

  既然说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那么什么是数学建模呢?它指的是通过用数学的思维来进行计算,并用计算的结果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二、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条件

  建模的思想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应该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创建教学的情境,理论联系实际

  要想给学生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首先我们的教学要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众所周知,数学的思想本来就是从我们的具体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数学起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生活的实际进行关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举例而言:在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进行一个统计,然后计算出总和,再除以人数得出平均数,平均身高为1。31,平均体重为30KG,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我们的学生去进行思考“咱们班的平均身高是1。31米,那是每个学生都是1。31米么,平均体重是30KG,那么每个学生都是30KG么”,学生们肯定会进行否定,那么咱们班的平均身高1。31米说明什么呢?说明有的人是高于这个数,有的人低于这个数,他们的平均数就是1。31。在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再趁热打铁,咱们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是2800块,那是所有的教师都是2800块么?这个2800代表的是什么呢?是平均的工资水平。这种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具体生活的情境中对知识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也让他们知道在对总体数据进行统计的时候“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构建数学的模型

  在我们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公式和定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带领学生去进行探究,而是让学生去进行死记硬背,这种形式的教学对于构建数学模型是不利的,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去积极地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的模型呢?首先,在学习一些定理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去积极地进行探究,这条定理是怎么得来的,在带领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举例而言:学生们都已经学习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呢?学生们肯定会说还是把几个面的面积进行加和啊,也就是两个底面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两个底面是园,面积好算,侧面的面积怎么算呢?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果把侧面展开侧面就是一个矩形,它的宽是多少,它的长又是多少,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反复进行了探究、讨论、验证、计算,这不就是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么。

  (三)引导学生使用严格的语言去进行描述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说话没有逻辑,在说着A现象的时候会突然转到B现象,中间没有过渡,也没有依据,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师就需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在进行语言描述的`时候有一个严密的逻辑和推断过程,例如:小明同学有10块钱,小红同学有8块钱,因为他们拥有的总金额是18块钱,一共是两个人,所以可以得到他们的平均金额为18/2=9。这就是依据有着逻辑的语言,有数据的初始状态和计算过程,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运用这样的形式去进行描述,这样数学建模思想才会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三、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对于我们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帮助: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感受到了知识的起源,自然记忆起来比教师灌输给自己的那些知识要更加牢固,数学的成绩自然也就突飞猛进;其次,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以前的时候学生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很难想到用数学的思维去进行解决,例如“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可以容下多少水”这样的问题,以前学生们都会想到拿着水桶称一下重然后再盛满水称一下重,这种形式比较繁琐而且一旦水洒出来一点就导致了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可以先计算一下水桶的体积,它的体积不也就是能够装下的水的体积么,帮助学生切实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总述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不是学生通过一朝一夕学习就能获得并进行应用的,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努力,去找出最好的方法来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数学知识真的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孙丹。浅谈小学数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策略与意义。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xx(11)

  [2]陈立华。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吉林教育:综合,20xx(4Z)

  作者:王爱新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向阳小学

数学教学论文8

  [摘 要]:一位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把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激发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激励 兴趣 中学数学 学习效率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把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

  能力相当的学生会取得不同的成绩,甚至能力差的学生可能比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更好。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激励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来说,学生的成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能力,二是动机激发程度。他们的关系可表现为:学习成绩=能力x动机激发程度 从式子可以看出,学生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其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的乘积,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中,能力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而动机激发则是较易变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成绩与动机激发程度成正比,能力稍差,可以通过激发工作动机来弥补。在学习中,能力不怎么强的学生,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较高成就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或内驱力。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是如何通过激励调动起人的积极性。能力再强,但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激励,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数学教学中激励原则

  首先,激励要因人而异。由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一些学生的成绩很好,可以激励他们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一些学生的成绩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励他们达到一个可以完成的目标。如果学生的目标都是同一个水平,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没有动力,轻松达到目标,进丧失进取心;对成绩差的学生会来说或许是一个遥遥不可及的目标,觉得反正达不到就不想学等。因此,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很重要。

  其次,激励要做到奖惩适度。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如果学生在上数学课无精打采、开小差 、不交数学作业等等,可以给惩罚,但惩罚过重会让学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等;惩罚过轻会让学生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学生数学成绩提升很快或者考试考得很好,可以可以奖励。但奖励过重会使学生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则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学生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

  再次,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学生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犯同样错误学生应该同等处理,不要应为好生就可以优待或者特殊等等。

  第四,激励要注重时效性。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比如某某同学在数学全国竞赛中获得名次,应即使表扬,不要等到该比赛过了几个月了才来表扬。学生的.积极性早也大打折扣了,对于表扬无所谓了。

  第三、激励在数学教学中具体运用

  第一:数学是一门很灵活的学科,不能单纯地讲授课本“死”知识,应多鼓励学生去探究,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在数学教育中采用——榜样激励。榜样激励,也叫做典型示范,就是通过榜样 〔先进典型)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榜样是一面旗帜,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同时,有了榜样,使得大家学有方向,赶超有目标,而且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号召力大。

  第三: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课实现的目标,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由消极学习到积极学习。对于学生达到目标可以进行表扬或者奖励,让学生有进一步努力的动力;如果达到目标什么表扬或者奖励都没有,会造成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丧失信心,难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于达到目标。

  第四:开拓学生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求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激励不仅仅局限用于企业,激励鼓励员工的行为动机,使员工做出努力行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可以广泛运用到机关、学校、劳动人事等部门的管理领域。把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主编。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教学论文9

  一、转变教学模式,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

  1、道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沟通交流的途径和方式,培养学生之间友好互动的道德情操。当然在师生之间也要架起沟通的桥梁,确保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积极的情感获得。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对学习的热情,对生活的热情,对真理的追求,对破除万难、积极向上的情感需求。

  二、丰富教学内容的范围,确保内容的综合性

  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深入探究,从中挖掘深刻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现代化的设备来引入课堂教学,营造学习气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充实教材内容,声像结合的模式让学生感官更为立体,将教材中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具体,很容易让学生掌握重点。与此同时,将传统的学习和练习结合在一起,巩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外课堂教学也要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对此,新课标还提到:数学的课堂教学不能只是生搬硬套教材内容,而应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生活经验或是学生乐趣所在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引入,让学生从中获得新鲜感和好奇心,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构建多样化、综合化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学习活动应切实有效,不能浮于表面上的简单记忆,学习必须是技能的获得,必须会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且要求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自主交流获得更多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故而,学习方式、教学模式都应呈现多样化、综合化,让学习更具科学性。对于多样化、综合化的教学模式创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建立多样化教学模式。数学的学习方法的探讨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在综合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应局限于记忆和练习,还要求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和实践等等。多样化、综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具科学性,更适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会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来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后,通过动手实践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渴望。除此以外,在学习之余加入动手实践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动手实践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进行联系教学。不同学科之间虽然区别不小且各有特点,但作为教学而言,都是有共通点的。数学教学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例如,体育学科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往往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引人入胜,非常适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提升也设置了循序渐进的逻辑思维模式,这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可以综合运用。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性是今后小学数学发展的必要途径,是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是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性是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基本情况而设立的,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也是今后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它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学论文10

  1.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1有利于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办学效率

  发展的差距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教育的差距,虽然政策方面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但是仅就在昆山市彼此之间的差异就很大,并且发展的情况不是十分乐观。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整体提高了昆山市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各机构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地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了昆山市教学质量的整体上升。

  1.2有效缓解生源压力

  近年来,一方面人口数量下降导致生源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的观念深入,认为职业教育远远赶不上普通教育,从而导致了职业教育极大的劣势。通过资源的整合,教学规模得以扩大,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得以大大提升,在吸引新生方面卓有成效,并且在整合过程中,将相近专业进行改编整合,避免了某些冷门专业招不到新生的情况。2.3促进统筹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发展不均衡,地域之间的差距很大,这不仅表现在不同城镇之间,也表现在同一个城镇的不同区域之间。在笔者看来,同一个城市之间发展情况不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情况的差距,在职能方面有差距。昆山市通过职业教学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减少彼此之间的差距,使昆山市统筹发展,实现共同进步。统筹的切入口就是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职业教育业成为所有工作的基础。推进昆山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要长时间坚持,所以在发展阶段必须要有资源整合的重点和方向。

  2.推进城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方向和重点

  2.1整合教师资源与教学资源

  昆山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重点是将各教育机构的教师力量进行整合,同时要对外招聘高资历、高学历的优秀老师,建造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职业院校内最需要的就是“双师型”的教师,应通过在职培训、引进和外聘等途径来提高教师的学历、职称和“双师”素质。各职业院校可以建立健全校际、校企、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聘、联聘制度,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尽量组织国家级名师、省级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专业带头人成立职业教师资源中心,轮流到各院校进行交流授课,实现专业核心骨干教师的互补,鼓励教师跨校教学,使优质师资得到最大化利用。

  2.2整合教学资金资源

  与以前相比,昆山市对于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有了很大增加,但是有些职业教育机构在教学资金方面有很大压力。因此,一方面昆山市政府和社会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快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从根本上改善教育机构资金的整合;另一方面要以市场体制为为主,融合几种教育资金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较大影响的重点职业教育院校和优势学科的同时,培养职业教学领域的高级讲师及专家教授,淘汰或者兼并教学质量差、只注重利益的落后职业教育机构,减少教育资金的浪费,整合发展优秀的教育机构。

  2.3整合信息资源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昆山市的各职业教育机构都有属于自己的多媒体资源配置、信息网络和信息教育,但是彼此之间的差距很大,且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很少,这就直接导致了各教育机构之间信息的闭塞和差异。对昆山市各职业教育机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同时建立健全信息教育体制和方式,建设大量标准、优质的信息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重要途径。具体应由教育行政机构组织协调,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的优势,实现校园网、局域网、区域资源同步建设,对教育信息资源进行细分,重视开发、积极利用、加强交流和强调共享,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应用的最大效益和昆山市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3.结语

  昆山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目的是适应新时代全球化发展,实现教育机制的进一步健全,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在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机构与社会企业间的交流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这也是职业教育机构发展过程中应该正视的问题。昆山市以突破体制障碍,转变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坚持以完善职业教育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基本前提,以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为出发点,以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的提高以及国际职业教育品牌的创建为目标,以国内外职业教育市场为导向,以实现行业企业、昆山阶梯教育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群体的多元化参与为重要途径,以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完善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提高为基本保障,正在为职业教育资源的逐步整合而努力。笔者认为,不仅仅是昆山,在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都应该被提上日程,并且要相当重视,独立发展、各自为政只会限制彼此的发展,彼此交流、共同进步才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代中国的敝帚自珍本以为是想长时间凌驾于别国之上,但实际上西方国家在彼此交流发展过程中早已超过独自发展的中国。教育亦是如此,没有交流、没有整合就没有进步,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是将优势资源最大程度上发挥价值,笔者认为这是现阶段甚至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总之,我国计算机的普及让多媒体更多地应用到初中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学应增加多媒体的使用,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学教学论文11

  数学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历来具有“逻辑思维艺术”的美誉。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即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意识及方式方法,让学生具有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与能力。倘若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应用单一化的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并片面认为教学是不具有趣味性与形象性的学科,从而在数学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感。虽然数学学科中抽象性与单调性是主要特点,但是要怎样消除这样的抽象性与单调性营造出数学教学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呢?笔者认为可将情境教学法巧妙融入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成效。这是当前数学教学发展趋势。笔者依据自身多年以来在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作出如下初步论述。

  一、创设情境小游戏,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具有天真活泼、生性好动的特点,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倘若教师直接指令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较难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该依据儿童自身具有的天性因势利导合理利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时将数学知识较好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寓教于乐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部分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的达成各项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在设计的小游戏当中融入部分竞技性元素,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所有学生都可向教师领取到相同数量的教具小棒,可由老师让每两个学生组成一个计算小组,教师出题给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正确次数最多的小组,获得“计算小能手”的荣誉称号并获得奖励。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生动有趣,可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游戏学习的主动性,使所有学生全身心融入学习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在寓教于乐当中快乐学习。而部分较活泼好动的学生对数学练习的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只要融合数学练习与游戏活动之后,即能有效转变这一状况。让小学生身心都沉浸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进行着数学游戏,这样不但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而且可有效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时期,其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力都较薄弱,作为一门抽象性与单调性的学科,对小学生而言感到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有充分结合,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学生可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中汲取知识,从中增长阅历与经验。使学生较好地认知与理解数学知识,并学会实际应用。以此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例如,学习圆形与椭圆形知识时,可从现实生活当中充分发掘出相关实例,教学时用现实生活当中常见的圆形与椭圆形物体举例,教师在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创设出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与现实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使学生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生活,使学生懂得所有知识都源自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让学生充分认知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使学生懂得可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生活化”平台,使学生更具有学习主动性,对数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快乐地学习。

  三、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思维活跃、动手实作能力较强,数学课上不少学生会出现“不安分”的行为,如会在作业本上胡乱涂鸦,折叠纸张。而这一些行为却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需要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当中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出可供其实际操作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当中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以此培养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当中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与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立足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当中学习与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例如:学习分数大小时,可安排学生分橡皮泥,指导学生将一团平整的大橡皮泥均等地分成二等份,取用其中一份;将其再均等地分成四等份,再分取一份,将其再均等地分成八等份,让学生对这些橡皮泥学习和理解分数大小这一知识点。借助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增强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时主动思考,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总之,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借助创设游戏学习、实践操作、现实生活等各种情境方式,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具有更多趣味性。另外,借助运用此种方法,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发展意识发展,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以此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

数学教学论文12

  数学与生活

  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书本数学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是给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一种视角.搭建一座平台,丰富多彩的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的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不仅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同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课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追求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在教学时就要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并能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分类》这一课时,我就在课前布置学生们和家长一起逛文具店或超市,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商场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在上课时就能很快地说出“同样的商品摆在一起”也能说出这样放的各种好处,这就为分类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在他们课后回家把自己的衣柜整理好把家里收拾一下。用学生身边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使学生不仅认识到数学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带进数学,又把数学带进生活)而且培养了同学们喜欢数学的情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多开展实践性的活动,创设出学习的氛围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我们在教学过程是就要通过开展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区中的数学问题逐步感受到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就可以通过学生们常买东西的场境,为同学们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在桌上摆一些学习用具并标上价钱,找两名同学做售货员,然后其它同学则用模拟钱币到售货员那里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感到很新鲜,积极性相当的高。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知道拿一元钱可以买到期哪些东西,同时也学会了找钱,创设这样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仿购物活动中认识了人民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购物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的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上,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书中例3后面的“做一做”,就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情境图,里面就有大量的数信息,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展,主动的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收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和解答。从这个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课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并用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来提问,并用自己所学到的方法去解决它。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教学论文13

  一、究竟是什么拉开了距离呢

  如果我们用心去分析,发现最大的原因是学习习惯决定的。听课的习惯,作业的习惯,反思的习惯。比如说,孩子把字写得漂亮、清楚,至少能说明这个孩子学习状态比较端正,能静下心。而作业上的字书写随便,那么这个孩子肯定心不静,久而久之,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对一个孩子来说,学习习惯真的很重要。特别是小学低段,孩子们的数学习惯如果在这一阶段养成了,那么就会让孩子们受益终身。在中高段,会有数学草稿本的运用,但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一些孩子,他们的草稿随手写在书本上,或者今天这一片,明天那一本,即使有草稿本,他们不知道在草稿本上怎么布局,这边插一些,那边插一些,抑或中间开花,两题就是一页,最后形成的感觉就是凌乱。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想虽然我们低段用到草稿本的机会不多,知识相对简单,很多都可以用口算,但我们还是可以在低段有意识地教会孩子们怎样摆草稿的习惯,避免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针对这些原因,笔者想笔者使用的数学“小黄本”其实就是一本集数学练习本、数学草稿本和数学课外作业本这三个功能于一体的数学专用本子。在低段数学课堂的实践中,笔者有意识地创设了一些使用“小黄本”的情境,在这些情境创设中,培养起孩子们使用数学“小黄本”的意识。笔者认为在低段数学课堂中使用数学“小黄本”是为以下几点服务的:

  1让“小黄本”明晰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中,学生的想法是什么,影响着我们教师的教。“小黄本”的价值在于体现学生为掌握一些技能所经历的探索、猜想、推理过程。“小黄本”运用得好,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自己的数学教学更有效。

  2让“小黄本”积累学生反思的素材在数学低段课堂使用“小黄本”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其实在这本数学“小黄本”上,满载着学生分析、思考、探究的痕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小黄本”来分析思考,发挥“小黄本”反思功能。因为,这是一本规范的数学本子,学生在解题做题时的思维状况都跃然纸上。它不会随着时间而磨灭。这为学生进行反思积累了素材,这些素材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供了条件。

  3让“小黄本”创新数学作业的实践数学“小黄本”不仅可以用在课堂中,笔者还尝试着在这本数学“小黄本”上布置一些数学课堂实践作业。笔者发现这些课外实践作业的布置,为数学和生活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同时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更灵活了,思维的广度更广了。

  4规范“小黄本”的书写,让细节成就好习惯叶柱老师曾经提到过,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有些朴素的学科规范正在丢失,不要过分地“以速度论英雄”,要呈现格式与习惯。在使用这本本子之前,笔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孩子们规范使用这本本子的指导。通过规范“小黄本”的书写,让这些细节的培养成就孩子们的好习惯。在使用这本本子前,笔者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①书写清楚、端正,书写要求字迹清楚、规范,强调要求孩子们的字大小适中,不要特别大,也不要特别小。

  ②保持整洁,不要乱涂乱画。

  ③格式规范有序。

  二、结语

  总之,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沟通方式并不能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状况。而数学“小黄本”的价值就在于体现学生掌握一些技能所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小黄本”的介入能更好地为师生合作交流提供平台。让学生在数学“小黄本”上写写做做,就可以让教师了解每个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知识运用情况,明晰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成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它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新桥梁。就让数学“小黄本”在低段数学课堂中生辉,让我们的低段数学课堂更有效,更扎实。

数学教学论文14

  一、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分组分层教学模式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分层教学主要就是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小组里,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例如,在进行统计教学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并且利用统计相关方面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像,对于竞技组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都非常的强,教师可以要求竞技组的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统计概念之后,能够解决一些比较有难度的应用题,并且还要求学生运用一些的统计概念,解答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教师可以让竞技组的学生做一些实践题,例如,估计班级里所有同学一个月内丢弃多少个塑料袋,通过实际调查验证你的估计等这样的习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对于应试组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掌握统计的相关概念之后,解答一些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应对考试,提高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填空题,1、口袋里有一个白球,一个红球和一个黑球,任意摸一个,有()种可能结果,分别是()。2、口袋里有2个黄球和一个红球,任意摸一个是黄球的概率是()。教师选择这些紧贴考试的题型,利于应试组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努力组的学生,教师只需要学生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就可以了,让学生逐渐的进行积累,打好学习的基础,在进行统计教学中,对于努力组的学生,教师需要学生掌握有关于统计的基本概念,会做一些基本的题型就可以了。

  二、分层练习、分层作业

  在进行分组分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进行分层练习和分层作业,根据小组学习情况的不同,布置不同练习任务和作业任务,进而使学生对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进行更好的巩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以及作业情况进行审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例如,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中,对于竞技组的学生来说,教师为学生布置的`练习内容和作业内容需要稍微的加大难度,拔高学生的能力。

  像,1、一种混凝土沙子3份,石子2份,水泥1份拌在一起,沙子占混凝土的(),石子比沙子少,如果需水泥2吨,那么能拌()吨混凝土。2、一件儿童服装原价200元,打八折后现价是()元。现价比原价便宜()元。填空题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是较为难的题型,教师可以让竞技组的学生主要布置填空题。对于应试组的学生,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任务和课后的作业任务,教师应该以难度稍微低的选择题为主,像,1、18米的与()米的一样长。A、6B、30C、15D、202、两袋奶糖,第一袋吃了,第二代吃了千克,两袋奶糖吃掉的()。A、一样多B、第一袋多C、第二袋多D、无法比较。

  教师对于应试组的学生布置相关的选择题作为练习的任务,能够相对的减少难度。对于努力组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判断题的练习任务,判断题的难度相对较低,像,1、1米增加它的就是1米,3千克增加它的,是3千克。()2、一班的人数的与二班人数的相等,则一班的人数比二班的人数少。()。教师让努力组的学生从较为简单的判断题做起,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逐步加深,提高学习能力。

  三、总结

  在小学数学分组分层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掌握全面的教学策略,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变化,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变化等,及时的创新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有效教学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数学教学论文15

  一、养成良好的做笔记习惯

  在通常的教学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只是一直在听老师讲的内容,而没有去动手做笔记,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我们要让学生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通过对课堂内容的记录,让学生课外可以进行反思与总结,所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是重要的环节。

  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1.掌握解题的方法,反思解题的过程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学生在解题时,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者获得分数,之后却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反思在解这道题的时候有哪里是想错了方向,导致效率不高,总结还可以用其他多少种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反思解题的过程,迅速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互相交流讨论,形成反思的概念

  教师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讨论,每个人简要说一说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反思过程,从而可以互相学到更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此外,互相交流讨论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形成反思的概念,促进个人的反思以及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技巧和创新能力。

  3.反思解题的方法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碰到过好多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有灵活的思维过程,解题方法死板,过程单一,思路杂乱无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反思解题的方法,只是为了把题目完成,从来不分析自己解题方法和思维过程的优劣。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的解题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清晰、灵活、新颖。

  4.反思知识的获取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设定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并且反思这一过程。但是这种方式是有弊端的,因为要受到一些条件的影响,如果不指导学生反思知识的获取过程以及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那么就达不到所预期的效果。

  5.反思错误,取得进步

  犯错不要紧,关键是要学会反思错误,避免再次犯错,很多学生考试和作业中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原因就在这里。因此,教师应该要学会引导学生在寻找错误的原因中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常作业中学会自我反思,以及在课余时间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方法,培养反思能力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外之余,反思学习到的知识和内容,总结和提炼这些内容之间的规律,变成自己的解题风格和技巧。在平常的作业中,鼓励学生反思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最后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又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进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时,不要忘了让学生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刻性。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全面、深入。要通过题目给出的表面信息和潜在的一些内容,领悟到这个题目的本质特征,组织积累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知识架构。

【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论文11-0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提高数学教学论文11-0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2-02

(经典)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0

数学教学论文(精选22篇)07-19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2-1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精选11篇)07-19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