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端午节随笔

时间:2022-06-08 17:54:57 随笔 我要投稿

端午节随笔(精选30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随笔(精选30篇)

  端午节随笔 篇1

  端午快到了,社区有包粽子活动,下班后去社区包了几个粽子带回家,兴奋得很,因为长这么大来,这是第一次包粽子,虽然开始笨手笨脚抓不紧叶子及绳子但总算五花大绑的把粽子捆好了,外相还不错,得意了好久。

  早上带了两个到公司给同事尝尝,不忘了吹嘘一下,这可是姐第一次包的粽子哦,捆得漂亮不?同事忙着往嘴里噻边翻了个白眼:“你一个湖北人,好意思说没包过粽子。”

  第一次吃粽子应该是邻居从城里带回来的,我记得当时还纳闷:为什么用竹叶包糯米饭?还有哪来这么大的竹叶?,自称一个在山里窜来窜去的野孩子,一直没见过那么大片的竹叶,也许是这个原因,所以一直没有包成粽子吧。

  老家对端午节不太重视,唯一带有节日色彩的是,端午那天,如何男女老少,都会特意出门割一捆艾草或是扯一些薄荷挖点清火解毒的草药拿回家挂在自家的窗台上,听说当天采摘的最新鲜,效果最好。哪怕早上看到一片绿得晃眼睛的艾草,伸手便可得到,偏不摘,要留到端午那天再收割回来,拿到小河边仔细清洗干净,然后用麻绳虔诚的捆好挂在窗台上,听说可以辟邪,还能防止小孩长疮,长疙瘩。

  到了夏天,在屋外乘凉时,点上一堆艾叶,浓浓的白烟,夹杂着艾叶特有的清香,熏蚊子正好,干艾叶香气清淡,招人喜欢少了青叶时的晦涩。

  这几天冬天有睡前泡脚的习惯,往往都是加艾叶,便打电话提醒好,端午快到了,别忘了散步的功夫扯些艾叶回来,结果妈告诉我,现在没有艾草了,山上、田埂上都不长了,连以往成片的地方也是一根也找不到。记得两三年前,我也是打电话回去要艾草,我妈说,路边到处都是,要多少有多少,一会出去搞一麻袋你记得回来拿。才几个的功夫,艾草就从地上消失了,心痛我们的地球啊,就容不下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了么。

  在广东吃过用艾叶做的粑粑,甜甜糯糯中带一点淡淡的苦味,味道很特别。还听说艾叶能煲汤,一直想找机会尝尝用苦涩的艾叶煮出来的“黑暗之汤”是什么味道,还没来得及试试,那些记忆中一阵风吹过,绿波翻滚成白浪、自还浓浓青涩味的艾草,却只能在药店里找到了。

  端午吃到了亲手包的粽子,可是没有艾草了,一想到下次还有什么随手可得的东西在眼前消逝,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伤感和失落,又生出对现在正拥有的多了一份珍惜及感念。

  因为,这世间最珍贵的莫过去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吧。

  端午节随笔 篇2

  每当到了农历五月五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这是中国人民节日中的一个节日,习俗多种多样,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可今年的端午节可不一样,以前我们到了端午时都是买粽子吃,但今天可是我们亲自包的!

  妈妈对我说:“包粽子要拿两片棕叶叠在一起,翅粽子叶的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的样子,接着就是把糯米放入,用筷子捣实,然后用‘漏斗’上面的棕叶把‘漏斗’封好,最后用绳子绑住打个一个结,一个香甜的粽子就好了。”我按照老妈说的做,可是我在包粽子的时候,不是漏糯米就是把刚折好的漏斗搞散了。可我不会被一点儿困难给退缩,我又一次重来,包了老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

  奶奶把我们包的粽子放在锅里蒸,过了7——8个小时,奶奶把粽子拿了出来,对大家说:“吃粽子啦!”我与老爸,老妈一起出来,准备吃一口美味粽子。我尝了一口粽子,哇!粽子真好吃!我立刻对奶奶说:“奶奶做的粽子超好吃哇”!爸爸妈妈尝了也夸奶奶她的厨艺好,奶奶被夸得直说:“哪里哪里”!

  这时,我问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爸爸说:“这是纪念战国时候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奶奶接着说:“屈原有着爱国激情,却又报国无门,后因楚国国都失险,在公元278年的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为了对屈原的哀思,人们就把包好的粽子投入河内,让鱼儿们吃饱后免吃屈原的遗体。”奶奶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话。

  我说:“哇!奶奶你懂得真多。”

  今天,我真开心,如你问我为什么,我会说:“今天我学到了知识与包粽子,当然开心!”

  端午节随笔 篇3

  每年到端午节来临,网上和微信中一片“粽情”飘香的味道,南方有水的地方,更是早早地就预备下划龙舟比赛的物件,紧锣密鼓地加强训练划龙舟比赛的“战斗”队伍。而在我们北方大部分地区,端午节则是以包粽子、结花绳、做荷包、图吉利的民间活动为主。由于缺水,村民们不敢奢望在大江大河中祭奠、举办划龙舟活动,因此也就不知道纪念屈原和伍子胥的故事。我知道端午节纪念屈原,那还是在上了小学以后的事。

  过去,我们那里乡下根本买不到糯米,所以每到过端午只能吃干榆树钱做的粑粑,最有钱的人家也只能是从集市上买回二斤干枣,过端午用水泡醒了蒸枣山吃。常记得我们家门前那棵老榆树,春天,当那上面结满一串串鹅黄色香味甜绵厚实的榆钱时,就是我们最喜欢的时候。这榆钱自古就有被食用的习惯,农村的小孩根本就不懂讲卫生这一说辞,只要是看见榆钱,就爬上树去先美美地捋着生嚼着吃上几口,解解馋。然后再拣粗大肉厚的折几支带回家晾干存起来,等到过端午节时让妈妈和着粗面蒸粑粑吃。

  记得那时侯还有个顺口溜:“东家女 ,西家娃,采回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交给妈妈做粑粑。”。假如那一年的雨水多,村头那棵老榆树和着春风、映着绿色,金黄的榆钱缀满枝头。每到这个季节,母亲都会带领我们一群小孩子采摘很多的榆钱来,做着各种榆钱饭,还把剩余的榆树钱晾干存起来,以备过端午给我们蒸榆钱粑粑吃。也许是我们嘴馋、也许是童年记忆深刻的缘故,现在想起来那种榆钱粑粑的味道,那种嚼在口里那么香甜,那么可口,百吃不厌的情景时,比现在吃肉的味道还香。现在母亲已经不在人世,每每想起这些事来,心里总是酸楚楚的……

  过端午还有一件事,那就是盼着妈妈给我们戴花线绳绳,女孩子则盼着妈妈给她们“包指甲”。10岁以下的小孩子最希望戴花绳绳和包指甲。妈妈拿来五色线,挽起裤腿,用两只手灵巧地在她自己的光腿上将两股五色线合二为一,搓成一条条花线绳,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分别给我们系在脖子里和两只手腕及两只脚腕上,并嘱咐我们在洗脸时不要粘上水。直到农历六月六才能解除,这一个月不能下河戏水,否则花线绳遇水掉色就不灵验了。小孩家不懂啥叫不灵验于是问妈妈,妈妈说,子孙娘娘不保佑你平安了呗!我们一听这话,吓得一吐舌头说:“还有这事?”妈妈一脸严肃说:“不信你就试试看!”说是那样说,毕竟是小孩嘛,大人一唬就乖乖听话了,连晚上睡觉做梦都不敢马虎。

  女孩子包指甲那更是受罪啦。前一天晚上妈妈将和了白矾的凤仙花在碗里捣碎,放在妹妹的指甲盖上,用南瓜叶包一层,再用白布条包一层,最后用白线扎住,并嘱咐晚上睡觉要小心,不可蹭掉。还说不可以放屁,说一放屁包的指甲就不红了。吓得妹妹哭鼻子,妈说谁怕谁就不要包了。两个妹妹摇摇头,立马止住哭,乖乖地让妈妈给她们把十个手指头都包上。眼瞅着妈妈的耐心细致,我们几个男孩子眼睛里都并射出羡慕的光亮。五天后,当妈妈一个一个地打开妹妹的手指时,我们惊呆了:妹妹们的手指甲就像变魔术似的,红红地染上了一层颜色,拿水洗都洗不掉。

  俩妹妹高兴地一跳多高跨出门槛,在院子里大声嚷嚷:“我的指甲变红了!”我们几个男孩子羡慕地直咽口水,缠着妈妈也要包指甲。妈妈说,男孩子不能包,包了红指甲以后说娶不上媳妇!

  如今妈妈离我们而去十年了,妈妈不给妹妹们包指甲也已经几十年了,曾经的场景仅能定格在童年的记忆里。作为我们仍然相守的这些古老节日往事和温馨回忆,伴随着包粽子,插艾草这些古老传统习俗,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种美好的回望和驻足,维系着人间的亲情。

  盼望着,盼望着时光静淌,岁月温暖!

  端午节随笔 篇4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如:元旦节、清明节、母亲节、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等其他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因为我端午节过得最快乐。

  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听爸爸说:“战国时期有个爱国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多次劝国君楚怀王联齐抗秦,但昏庸无能楚怀王听信小人,以致国破家。屈原听到自己国家将要灭亡,便抱着石头自投旧罗自尽。当地百姓闻讯立刻划船捞救,直行洞庭湖,终不见屈原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家家户户包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旧罗,让鱼儿吃饱,这样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尸体。端午节就这样慢慢的传下来。端午节还要赛龙舟、带彩带线和挂香包等形式来纪念屈原。”爸爸说完,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快过来吖,包粽子咯!”妈妈喊道。我们连忙跑出去,我拿了两片粽叶,学着妈妈那样包,可包来包去一点都不像妈妈包的那样,反而把糯米洒了一地。我气地把粽叶丢在地上。妈妈说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来,首先要把粽叶绕成一个三角行的样貌,然后把糯米放进去。”我按照妈妈说是那样做,包成第一个粽子我很高兴的说我会包粽子了阿,之后连续包了好几个。这时,妈妈边说边包地说:“在我们老家过端午节要插艾叶草、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等习俗。”包好了粽子,我们就煮起来了。过了半个多钟粽子也煮熟了,妈妈就拿给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这是我们包的粽子,不由也不腻。”几分钟过去了,一吊粽子被我们吃完了。

  哇!这天过得真快,让我明白了很多知识,也明白了许多间风俗,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地过完这个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 篇5

  说到端午节,这还得追溯到很久之前,爱国诗人屈原因亡国,所以便抱了块大石头投江自尽,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尸体,便把包好的粽子投入水中,并派人去打捞他的尸体。这便有了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前,外公外婆便要购进许多粽叶,在家里洗涮上一天,晒干,就可以包粽子了。包粽时,外婆坐在凳子上,手中窝一个长长的粽叶。舀一些糯米放入窝着的粽叶中,再加上一些红豆,要适量,不可过多,也不能过少。系绳更是个技术活儿,外婆说:“这系紧了,到时候会在锅中爆开,而松了又会散开。”只见外婆手中捏一个粽,用一段绳子快速绕上一圈,又上下一圈,两只手一拉,嚅,一个漂亮的蝴蝶结便出来了,我总让外婆教义,可手中捏着粽子,一只手拿线,根本忙活不过来,想去系绳子吧,一松手,啪,粽子又散掉了。

  在我们家乡,端午节赛龙舟是很有名的,五年一次,只要到了要赛龙舟那一天,各地的人都会跑来看。在这之前,运动员们会不停在河中练习,打鼓,控制节奏。在我记忆中有印象有赛龙舟比赛只有一次,那年我才三年级。听说有龙舟比赛便去瞧瞧。只记得那天浮桥岸上站满了人,我根本没有歇脚地儿。身材又矮小,尽全力踮脚,可只有一条缝供我看。比赛一开始,鸣般的鼓声响彻云霄,健壮的运动员一个个脸上,手的青筋暴起,强有力,有节奏的用船桨溅起生命的火花。船像箭一般飞了出去,红队黄队不分上下,一会儿一个前一点,一个又后一点,搞得我一会喊黄队加油,一会儿又红队加油。运动员们喊着:“一二,一二,一二……”强有力低沉而撼动人心。一会船又飞了回来,运动员一个体个面目狰狞,用出了吃奶的劲,脸涨得满脸通红。接着一阵欢呼,啊!赢了,我不知哪个队胜利,但也跟着起哄。后来,听说是红队赢了。家乡的民俗透露着传统的美好又有些现代的元素,让我们将它继续传承,继续延续。

  端午节随笔 篇6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

  今天我们去外婆家过端午节,还没到门口,就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原来是外婆在做油炸饼呢,我忍不住拿起一个就放入嘴里,呀!又香又脆真好吃。妈妈说只有在每年的端午节才能吃到这香脆可口的饼。

  一会,我又看到外婆拿来几把草,把它插在大门上,我奇怪地问外婆:“这是什么东西?”

  外婆告诉我:“这是艾草和菖蒲,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上它,因为它们的茎和叶能产生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还有驱邪作用,就是能把不好的东西赶出去。”我感到很吃惊:原来这草有这么多的功效!

  中午吃饭是,我发现桌上有我最吃的黄鳝﹑黄鱼等。妈妈告诉我:“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把雄黄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喝它对人身体也很有益。”

  今天不仅有很多好吃的,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开心!

  端午节随笔 篇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没月有处五、十五,二十五三个五日,“端”是开始将每月第一个五日称为端五。端午节也可以称为“浴兰节”和“地腊节”。

  从古至今,一般端午节人们多要包粽子,并摘许多的葛藤挂在门口的两旁。今天,奶奶买了许多粽子回来,说今天的午餐就吃粽子了!吃午餐是,每人拿到了一条粽子,这粽子是三角体的,外面是用几片苇叶包成的,外形十分精致,还用几条绳子绑了起来,为了不让苇叶掉下来。闻着看喷喷糯米味,让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粽子,赶紧用筷子夹了一块,啊,味道还真不赖!

  但是,在吃粽子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在公元278年前的爱国的伟大诗人——屈原。楚国在秦国在举进攻中惨败,秦国一举攻进成都,大肆烧杀和抢夺,顷见大势已去,便于五月五日抱着一块石头投入汩罗江。楚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从四面八方赶到汩罗江边,纷纷驾舟寻救,但还是未能找到他们心目中的爱国诗人——屈原,人民为了使让他们尊敬的屈原的遗体不被恶吞食,人们就自发地做好粽子投入洒中供鱼儿食用。

  这还是我这么正式地过端午节哩!

  端午节随笔 篇8

  难忘的端午节。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涯中,发生过许多令我难忘的事情,最让我难忘的要属四年级的那次端午节了。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每当到了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写“王”字,这是为什么呢?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国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身体,只吃他们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那在家门口挂艾草和菖蒲,还有挂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和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挂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虫子来咬。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黄酒是为了让蛇不来咬,就又有这个习俗了。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呢!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欢粽子呀!可是当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种辛酸。

  这个端午节我知道了屈原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将来未国家做贡献的人!真是一个令我难忘的端午节呀!

  端午节随笔 篇9

  6月16日是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骑摩托车到离城很远的山上踏青。一路顺风顺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刚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车后轮胎突然瘪了。我们只好推着泄了气的摩托车打道回府。

  因为这里离市区很远,所以在短时间内没有地方修理。摩托车本来就比较重,再加上没有气,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后面推,爸爸在前面推,过了不大一会儿,我们两个就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妈妈不但一直给我们鼓劲,而且还积极的寻找修理点。虽然很累,但我很高兴,因为我自己也尽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

  经过一番拼搏和努力,我们足足走了5公里,但还是没有到达目的地。向当地村民一打听,说再往前走半小时会有一个修车的地方,到那里就会有希望了。虽然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一听到这话,我还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来。在这半小时里,可能是我这一生中最漫长的30分钟,路上我竭尽全力的向前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坚持就是胜利。终于,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这段艰难的旅程。

  这次特殊的旅行,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相信这次旅行会让我终身难忘,我想今后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束手无策了。

  端午节随笔 篇10

  5月26日,平阳县行知幼儿园借一年一度的“端午”传统节日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色香味”俱全的传统盛宴。

  老师们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的视频等方式,让“屈原”、“龙舟”、“粽子”、“艾草菖蒲”等端午关键词“活”了起来。孩子们个个竖起小耳朵听得认真无比:当听到屈原投江,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还不时的思考提出疑问“为什么端午节人们往江里扔粽子?”“为什么每年的端午节都是不同的日子呢?”。老师为孩子们一一解答,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知识渗透给孩子们,感受文化的传承,各级段还举行了相应的端午传统戏习俗活动。

  大班的孩子们正迫不及待地洗净双手,拿着粽叶,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老师,接下来线怎么缠呀,我这糯米会不会多呀!”手一抬,些许糯米爬上了脸庞;鼻子闻一闻,还没蒸熟的粽子原来也这么香!折粽叶、填糯米、裹叶子、扎棉线……欢声笑语萦绕,孩子们更有干劲了。不一会儿,一个个碧绿的小粽子跃然桌上,三角形、长筒形、扁平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却是每一个孩子的得意大作。

  一绳一结,五颜六色,毛线编织的蛋袋装进咸鸭蛋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意味着孩子逢凶化吉,祝福平安无事。为了庆祝此次传统端午佳节,中班选择了手工编制传统蛋袋活动。“我来教你吧,先把毛线对折,再用打结的办法扎出一个洞洞……”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孩子们完成了自己的五彩蛋袋,并小心翼翼地将咸鸭蛋装进蛋袋。

  “老师,你看我的蛋,变成了小兔!”“老师,快来给我的花朵鸡蛋照一张吧!”“老师,老师……”小班的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创意,天马行空地为自己的咸鸭蛋进行了彩绘,彩绘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五彩蛋,并明白农历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吃咸鸭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节日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欢乐,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每个幼小心灵中的传承,该园的课程也因为传统元素的注入而变得更为丰富和生动!

  端午节随笔 篇11

  榴花开,箬叶飘香,菜场里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摆好自家包的粽子。看着这些小巧玲珑的粽子,我想起两年前的端午节。

  那天,外婆早早地准备好箬叶、糯米和丝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我自告奋勇地说:“我也来包粽子吧!”说着就跑到外婆身边坐下,学着她的样子,拿起一片箬叶轻轻翻转,把它折成圆锥体,放入米,再把多出来的箬叶折过来,盖住米粒,结果一些米粒从里面跑了出来。我连忙又拿了一片箬叶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点也不听话,又从另一边跑出来,我只好再拿一片箬叶裹住它??就这样裹来裹去的,我的粽子成了“粽子王”。最后,我用丝线把它紧紧绑住。拎着这个超级肥大的“粽子王”,我满腹不解:“这棱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粽子,是什么人发明的呀!”爸爸告诉我:“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没捞到他的尸体,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里祭奠他。后来用箬叶把米饭裹起来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为了不让鱼虾啄食。所以,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佩带香囊??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哦,原来端午节还有这样美丽的传说。今天可要多包几个粽子呀!”我说。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想,年迈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粽子在门口盼着我们的到来。我已长大,再也不会像当年那样调皮地包“粽子王”,但那年的端午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端午节随笔 篇12

  浅夏的早晨,突闻窗外飘来谈谈的粽香。我突然焕然大悟,随手翻开手机;哦!今日已是农历五月初四了,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时间可过得真快呀!我情不自禁默然感叹。随着年龄不断向前挺进,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何谓光阴似箭。

  从字面上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午”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初午。”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二五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便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端午可谓是年年过,但就我而言;每年过节的心境不同,因而在每年端午到来之时,总喜欢用文字来绽放我过节之心境,以及浅析这个中华民族古老而又传统的节日。据史书记载;端午节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缓缓流淌了两千多年。在每年万物盛长的浅夏,你恍如恒古不变的汨罗江水,维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血脉。

  在每个色彩斑斓的五月,我总如期至约地守望你的归来———端午节。不管你是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是源于纪念背负血海深仇的伍子胥;或者是源于纪念孝女曹皒;又或是源于纪念古越民族图腾祭。在谈然而至的那一瞬间;我仿佛读懂了屈原那愤慨而激烈的悲歌;还慢慢地理解伍子胥的恨与偏激;也深深地体会曹娥深度忧郁的眼神;更注视着古越民族旧国故园的变迁。

  端午节;我陶醉于你淡淡的粽香,痴迷于你《九章》《离骚》流淌的情怀;崇尚于你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端午节———看着你;我仿佛迁越进去中华民族这条风花雪月又或战火纷飞;甚至是四分五裂的民族历史长河,每一莫是如此清晰,又是如此的发人深省。

  端午节随笔 篇13

  又近五月端午,闻着大街上粽子散发出的香甜味道,我不由地想起了奶奶,想起了有奶奶陪伴的端午节。对于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奶奶来说,端午节有三件事必不可少:第一是给孩子们搓五色线,第二是抹雄黄酒,第三才是包我们爱吃的粽子。

  奶奶说,五色线又叫“长命缕”,在端午当日给孩子们戴上能辟邪、防止五毒近身。不过,我们哪懂这些,只是看五色线花花绿绿,很漂亮。丝线一般由五种颜色组成,不过大部分时候受条件限制,能找到几种颜色的丝线就用几种。把不同颜色的丝线整理好后,奶奶用牙齿咬住丝线的一头,另一头用双手拉紧开始向同一个方向拧。等奶奶把丝线拧成一股时,我们早已伸出自己的手臂,迫不及待地等奶奶给我们戴上。颈间、手腕和脚腕,一戴上五色线,我们立刻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也感觉比平日漂亮了不少。

  接下来就开始抹雄黄酒了。雄黄酒是奶奶提前泡好的,在自酿的黄酒中加入一些雄黄,泡一段时间后,黄酒里就有一种浓浓的雄黄味了。其实,我们是不太乐意抹雄黄酒的。一是因为味道太重,有时刺激得眼睛都睁不开;二是因为抹在身上会留下黄色的印记,不太美观。但奶奶说了,雄黄酒必须抹,“抹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于是,我们只好乖乖地排成一排,任奶奶用棉球蘸着雄黄酒,在我们的额头、耳孔、鼻孔、腋下和手心、脚心都涂抹一遍。虽然味道不太好闻,但涂抹过后,顿觉一阵凉爽,我们便也开心起来。

  包粽子是奶奶最擅长的手艺,也是我们最期盼的事情。用来包粽子的粽叶是春笋生长时脱落的叶子,这种叶子宽大柔软,而且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奶奶先把粽叶的一端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泡好的糯米填进去,卷好后用棉线捆成菱形。在煮粽子的时候,奶奶会给我们讲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的故事,常常让我们听得入了神。直到闻到粽子浓浓的香甜味儿,我们才回过神来,急切地想要一饱口福。

  如今,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我早已不再戴五色线,不再抹雄黄酒,对粽子也没有了幼时的期盼。但每到五月端午,看到这些东西,我就会不可抑制地想起奶奶,奶奶的一颦一笑似乎仍在我眼前。原来,在每一种物品背后,都有一份思念,一份牵挂,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端午节随笔 篇14

  岁月里那不温不火的过往,最终成了难以忘怀的幸福。

  ——题记

  一场场夏雨过后,农家的稻田里积满了水,就坐着看那青绿的稻苗一天天拔节了。

  通常,这是,端午的前奏。有一种叫端午李的果子就成熟了。我们村上就有两棵端午李,还未等到树叶上的雨水干透,小孩子们就忍不住要爬上树摘李子。树下围着一圈小馋鬼,盯着那黄澄澄的端午李,花猫似的脸上又多淌了两道口水。

  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起先,妈妈不会包粽子,院子里的二娘会包。虽然她都会送给我们煮好了的粽子,但我吃不够。恨不得把粽叶也吞了。又一年,妈妈决心要向二娘学包粽子了。

  端午的前几天,也是刚雨过天晴,妈妈和村子里的人就提着篮子到山上采粽叶去了,粽叶采回来后妈妈把它们一一洗的发亮。

  又一个晚上,二娘就来教妈妈包粽子了,事先淘好的糯米,里面掺了花生,黄豆。我自己最喜欢吃腊肉的,但家里没有肉,妈妈总是很精心地想把生活过得很好。那时我家里没有电灯,妈妈和二娘就着一盏煤油灯边聊天边包粽子。我和二娘的女儿小芳趁着月光到处乱跑。妈妈就是那天学会的包粽子,以后的几年,因为妈妈在,我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妈妈的粽子只有两种:白味的和掺黄豆花生的。煮熟了的粽子吊在门框上,我总是一会儿有去扯一个,我喜欢白味的,冷的,就着白糖吃,好香。

  第二天妈妈会到田地里割些艾草放在窗上,于是艾香和粽子香飘满了小屋。

  以后我念中学了,第一次离家住校。每到赶集,妈妈就要给我捎一些东西来,什么李子啊麻花啊。第二年,妈妈出去打工了。端午节,那时学校不放假。下课的时候,我听见有同学叫我,然后我看见爸爸来了,他讪笑着,递给我一个袋子就走了。是五个粽子。回家时弟弟告诉我粽子是二娘送的,一共还不到十个呢。爸爸知道我爱吃,就送来了。

  又一年端午节,我以为我吃不到粽子了。因为爸爸妈妈都已不在家了。中午的时候,那个少年送我一个大粽子。可惜没煮熟,我仍吞完了。很高兴。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端午了,以后都只是一个人在外过,由于工作忙,也没来得及买粽子。只是会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听听他们的声音。

  夜晚,我希望能梦到他们。妈妈在灯下埋头转动粽叶,放糯米,裹粽叶,捆扎,然后一个一头尖一头圆的粽子乖乖地做好了。你不知道这个画面有多美。

  你不知道,那个时候啊,我有多喜欢过端午,多喜欢和妈妈在一起!那样的时光,能否再多一些呢?

  端午节随笔 篇15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前两天,妈妈就开始买粽叶、粘米、大枣等等,然后就开始烀粽叶,泡粘米……端午节头一天下午,我放学后就能看到妈妈坐在台阶上包粽子, 旁边放着桌子、盆、水桶等等,于是我也按捺不住跟妈妈学包粽子的心情,开始凑趣。只见妈把两三片粽叶瞬间就卷成漏斗型,然后用右手在盆里捞起粘米放到粽叶 里,再在里面放上大大的甜枣,然后把水撩在上面把粘米铺均匀,接着我是怎么也学不会了。我包好的粽子几乎都是漏的,而且形状也不对,于是妈妈重又教我,可 是笨笨的我怎么也学不会,于是我索性不学了,坐在那里看着妈妈包,妈妈手疾眼快,那么多粽子妈妈包了几个小时,终于包好了,就在大锅里煮,闻着粽香味,我 和弟弟心里馋馋的,可也只能等到时间到了才可以吃到嘴,妈妈说将煮好的粽子要用凉水多泡一会,吃着才好呢!

  第二天端午节,早上爸爸很早就起了床,在家里的大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据说端午这天插艾叶可以避邪,也许这些都是风俗习惯,或者迷信吧。妈妈将头天晚上煮好 的粽子放到凉水里,煮鸡蛋、鸭蛋、鹅蛋,有咸的也有淡的,粽子一盆蛋一盆,吃粽子撤上白糖,吃完之后我和弟弟美美地去上学。

  老家的端午是北方的端午,也是少年时代的端午,也是贫穷困苦的端午,也是快乐天真的端午;新家的端午是南方的端午,也是我中青年后的端午,也是生活进步的端午,更是思念感悟的端午。“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不知不觉我已经多年没有在端午时节看到麦儿黄了。

  儿时的印象里,看见一群妇女、姑娘围着卖货郎叽叽喳喳购买五彩丝线和绣香囊用的料子时,便知端午节就要到了。村里的孩子全都一样的被那五彩的灵物庇护起来,撒欢野性地满村里跑着。

  那时的端午节总是赶在麦口,五月的麦垅早已呈现黄澄澄的气象。含我在内的一群小冤家总喜欢聚在地头,各自在麦地中挑选几穗,蹲下来小心地用力搓着,吹去麦 芒和硬壳白膜的胞衣,剩下一小捧饱满黄绿的麦粒,填进自己的嘴里,香甜的肉感连同新鲜的浆液让人满口生香。生产队里看麦的“秃大辫”(我们村上的一个光棍 男人)出现在离我们五十米开外时,我们立刻一哄而散,那感觉如山高似水长。

  姐忆的不是端午,是快乐;吃的不是粽子,是心情。

  端午节随笔 篇16

  粽叶飘香,艾叶插在门头上,绿豆糕上场,每年的端午节,都让我倍感怀念和感概。岁月是一首歌,一样的歌词,不一样的韵律,同样都是端午节,母亲和我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间里让自己的孩子对端午节的感受有着天壤之别。

  小时候,端午节是我最盼望的节日之一,因为在这天,不但有粽子、绿豆糕、米粉肉吃,有糖果,重要的是母亲还早早为我准备了新衣裳(母亲会缝纫,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做),几岁的时候,母亲会给我缝制一件长袖外罩,上面一针一线的刺绣上一个图案,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当属那一件天蓝色的的确良外罩,母亲刺绣了一只白色的鹅在上面,栩栩如生,我穿着她招摇过市,不但是小朋友羡慕,小朋友的妈妈们也羡慕,只是可惜她们没有母亲的那双巧手。

  再后来大一点的时候,端午节,母亲便给我缝制碎花布衣,辫两个小辫子,偶尔还备置一件毛衣,小时候天气似乎没这么热,记得有一年的6。1儿童节就穿的母亲为我准备的深绿色毛衣,藏青蓝的裤子,白球鞋,参加学校组织的跳绳比赛,那身行头,特别是毛衣同样为我彩不少。母亲,是个秀外慧中的人,勤劳能干,不管多忙碌,每个节日都积极认真地做准备,让我每每对节日充满了欢喜和期待,日子在母亲的打理下,逐渐风生水起,我和姐姐也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中健康阳光幸福地成长。

  回过头来,看看我自己,这些年的端午节,甚至春节,对我来说,似乎都如平常的日子一般,特别是近些年,更甚,再也没有小时候的那种过节的氛围和热切,过节除了和家人小聚一下再无其他,就是我这样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让他也开始对节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节日在他的记忆里,只是放假,他可以不用去上学。

  究其原因,其实不是我对生活不热爱,而是现时的生活条件好了,粽子一年四季超市里都有,想吃就买,衣服什么时候需要,就买来穿,只要孩子喜欢,大鱼大肉变着花样每天都在吃,不同于我的儿时,更多的是过节才能吃上一顿丰富的菜肴。

  或许,人懒了不积极了就会给自己找一些并不合适的理由,时代变迁也好,年岁大小也罢,端午节,过与不过,重视与否,反映的其实都是人们对生活的心态。

  一年一年,一个个端午节就那样随流年远去,记忆却温暖如斯,母亲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如今我也想用母亲对我的那一份爱,来回报母亲,同时也给儿子营造一份节日的气氛,生活从来就是美丽的,只要用心,只要有心。

  端午节随笔 篇17

  从今年开始,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为法定节假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我国著名的历史人物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虽然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但是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已经逐渐地融入邻近国家的文化中,已经具有了独特的生命力和特点———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早就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还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

  韩国、日本、越南等许多国家都有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而我们却正在渐渐淡忘,陶醉在“圣诞节”“情人节”等一个又一个“洋节”中;或者被形形色色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所异化,节日的意义日渐沦为经济学上的统计数字;渐渐丢失了我国传统的节日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亲情、团聚,以及文化的传承与智慧。

  突然听到我们的邻国要将端午节向联合国申报为文化遗产时,我们会是什么表情呢?表情之余,就是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是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子,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而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得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传统文化怎么会一天天地远离我们?是谁抛弃了中国传统节日呢?

  是否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确实有了吃了,但吃得实在是没文化。

  文化是不可以量化的,是一种精神的外显形式;更不可以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就象我们的爱心是不可以用捐钱的多少来衡量的,一亿大洋是爱心,一分小钱也是爱心;他们的爱心是等价的,因为爱心无价。文化不仅是形式,重要的是内涵。

  今年开始,端午节终于有了法定假日的外衣,开始了我们传统节日保卫战。

  今年我们只问:你放假过端午节了吗?

  明年我们会问:你的端午有文化吗?

  端午节随笔 篇18

  每年的端午节前一天,老婆都要亲手包制一锅粽子给家人吃。尽管超市里出售的粽子种类齐全,花样繁多。

  老婆始终认为,只有自己亲手包制的粽子才最可口,最有端午节的味道。

  农历四月底,五月初。老婆就把包粽子所需的各种材料都给买了来。有粒大色白的糯米;浓绿新鲜的棕叶;有又宽又长的马莲;也有红红的大枣;颜色不一,酸甜不等的葡萄干儿及上好的五花肉。

  老婆包制的粽子,最大的特点是个儿大,三角形状周正,捆得结实,味道存正。如果是凉着吃口感更好,糯米qq的,大枣葡萄干儿的酸酸甜甜,红烧肉的满口留香,称得上是我家的第一美食。

  我家包粽子时,老婆绝不会让我动手。人家嫌我包的粽子个儿小,捆得松散,还包不严实。所以,她会一个人蹲在厨房包上 个把小时,一大锅粽子才能包好。然后就用炆火把刚刚包好的粽子煮上。不一会儿满屋就弥漫着浓郁的棕香,让人急不可耐。

  当然我也不闲着。老婆包粽子时,我就找出早就备好的五色亮光纸,自己叠纸葫芦。还是小时候跟奶奶学的。虽然手工叠制的没有市场上卖的丫丫葫芦那样精致,可我觉得更有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节这天,我必须起个大早,骑上自行车,到离家有一公里远处的机场上,把顶着露水的艾蒿才回来,传说只有此时的艾蒿才能起到除灾去病的作用。

  有时正赶上阴天,能见度差,真假艾蒿辨认不清,采回“山寨”艾蒿来也是常有的事。不过我从来都不会担心。因采艾蒿的人很多,总有热心人把自己采到的真艾蒿分给我一些。

  艾蒿采回来了,便掐一些艾叶儿泡在洗脸盆里用来洗脸,掐一枝艾尖夹在耳朵缝里,或者信手将其插在发间,剩余的艾蒿就用一根绳子绑好后悬挂在门框上。在配上叠好的纸葫芦,端午节的气氛便营造好了。

  吃早饭时,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粽子,吃茶叶蛋。 在浓浓的艾香中送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 篇19

  今天,我和孩子们在幼儿园一起包粽子,一起分享品尝我们亲手做的粽子,孩子们可开心了。回到家,在电脑上看着孩子们今天活动的照片,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过端午节的事。

  那个时候吃粽子、系五彩绳(我们也叫系端午线)是我们最盼望的、也是最开心的事。

  记得那时候,每到农历的五月初一(我们这里叫小端午)这天,早早的,当我们还在梦中的时候,妈妈(有时候是奶奶)就悄悄地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腕上,系上头一天晚上就编好的五彩绳,有时候还会把无名指上系一个指环,可漂亮了。

  天亮了,小伙伴们从梦中醒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到村里的场院里比一比谁起得早,谁的五彩绳最漂亮。可惜这么好看的五彩绳系不了几天就要在夏至前一天被大人用剪刀剪掉,然后扔到下水道里,说是会变成小龙,所以谁都不愿意比别人晚带几天或者少带几天。因此总是提前好几天算计着端午节的日子,不停地提醒家人别忘了给系端午线,也因此惹得忙于农活的大人们常常对我们发火,可我们仍然很高兴。有的在这天忘记的,就会很伤心,就会回家不停地埋怨大人,而大人们也就会在五月初五(我们叫大端午)这天给补上。

  如今经济发达了,生活条件提高了,一年四季都会吃到各种口味的粽子,只要你愿意吃,粽子几乎天天可以吃得到。可是吃粽子在我们小时候可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吃到的。因为那个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实在是太差了,交通又不方便。可是,我还是比较幸运的。每年的端午节,小脚的奶奶就会早起,走路赶到离我们村大概五六里路的镇上去赶集,给我们姐弟三个每人买上一个又大又甜的香香的粽子。当我们从奶奶手里接过来时,粽子仍然是热乎乎的。今天我才感到奶奶那时对我们是多么的疼爱,那时候我们姐弟三个是多么幸福。

  虽说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很久,慈祥的奶奶也已离开,可是每当吃粽子的时候,每当端午节的时候,每当听到大街上粽子的叫卖声,我总会想起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景,想起奶奶急匆匆赶集的身影。

  端午节随笔 篇20

  5月26日,平阳县行知幼儿园借一年一度的“端午”传统节日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色香味”俱全的传统盛宴。

  老师们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的视频等方式,让“屈原”、“龙舟”、“粽子”、“艾草菖蒲”等端午关键词“活”了起来。孩子们个个竖起小耳朵听得认真无比:当听到屈原投江,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还不时的思考提出疑问“为什么端午节人们往江里扔粽子?”“为什么每年的端午节都是不同的日子呢?”。老师为孩子们一一解答,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知识渗透给孩子们,感受文化的传承,各级段还举行了相应的端午传统戏习俗活动。

  大班的孩子们正迫不及待地洗净双手,拿着粽叶,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老师,接下来线怎么缠呀,我这糯米会不会多呀!”手一抬,些许糯米爬上了脸庞;鼻子闻一闻,还没蒸熟的粽子原来也这么香!折粽叶、填糯米、裹叶子、扎棉线……欢声笑语萦绕,孩子们更有干劲了。不一会儿,一个个碧绿的小粽子跃然桌上,三角形、长筒形、扁平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却是每一个孩子的得意大作。

  一绳一结,五颜六色,毛线编织的蛋袋装进咸鸭蛋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意味着孩子逢凶化吉,祝福平安无事。为了庆祝此次传统端午佳节,中班选择了手工编制传统蛋袋活动。“我来教你吧,先把毛线对折,再用打结的办法扎出一个洞洞……”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孩子们完成了自己的五彩蛋袋,并小心翼翼地将咸鸭蛋装进蛋袋。

  “老师,你看我的蛋,变成了小兔!”“老师,快来给我的花朵鸡蛋照一张吧!”“老师,老师……”小班的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创意,天马行空地为自己的咸鸭蛋进行了彩绘,彩绘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五彩蛋,并明白农历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吃咸鸭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节日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欢乐,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每个幼小心灵中的传承,该园的课程也因为传统元素的注入而变得更为丰富和生动!

  端午节随笔 篇21

  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例如:热闹的'春节,祭祖先,追思先人的清明节,让我们不亦乐乎,端午节也是其中之一。

  要问端午节的传统都是什么,那有两种,一种是划龙舟,另外一个就是传统美食包粽子。在端午节我和妈妈学会了包粽子,其实包粽子也有讲究的,首先要准备好糯米、粽叶、绳子,当然也要准备一些肉,糖,红枣等。做粽子时我和妈妈先把糯米和粽叶洗干净,馅料也调好,把粽叶卷成一个封底的漏斗形,再慢慢的舀起一勺糯米塞入粽叶中,中间加入蜜枣然后用勺子熟练的又盖上一层糯米,再用一片粽叶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然后用绳子绑的紧紧的。这样一个让我垂涎欲滴的粽子就完成了,让在一旁的我直喊妈妈真棒,妈妈真棒。

  我也学着样子试了起来,先拿起两片粽叶横竖交叉卷成一个漏斗形,在学者妈妈的样子舀起一勺糯米,还没等我全部放入漏斗中,粽叶就好似天塌了一样,一半装进,一半撒在桌子上,看我包的样子。看妈妈包的那么简单,怎么到我这里那么难呢?看来我真是变成了一个“小吃货”了。

  后来经过妈妈的帮助我也完成了自己的杰作,虽然难看了点,这也是我的胜利品。经过我的学习,我内心里开始和妈妈暗暗的比起赛了,一会儿我们包了一大串粽子。我想看我们的杰作,就催着妈妈赶紧下锅煮粽子,我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妈妈插好电没过多久就从厨房里飘来了阵阵的粽子香味,这香气这点好美啊?香气飘满整个厨房,闻的我简直口水直流三千尺啊!过了一段时间妈妈说:“可以开锅了”我飞快的冲进厨房,打开锅盖就下手抓起一个热乎乎的粽子,也不管有多么烫,简直美味极了,粘乎乎真的好吃极了,我连连不住的感叹“简直是人间美味啊?。

  在这个端午节,我不仅吃上了美味的粽子,还自己亲身体验一把,真是一举两得啊!这是一个美丽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 篇22

  据幼儿园的老师说,端午节期间,杭州的传统是要吃“五黄”的。女儿很认真地告诉我,“五黄”就是指黄鳝、黄瓜、黄鱼、蛋黄、黄酒。都是鱼米之乡的时鲜菜品。

  为满足女儿的愿望,我去买了“五黄”,并亲自下厨,亮出看家本领。平时,这样的机会不多,大多是妻子掌勺。不过,我们时常到农家乐或杭城的大酒店吃饭,弄个把特色菜,我还是有素描、有功底的啊。呵呵,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

  葱爆黄鳝、凉拌黄瓜、雪菜蒸黄鱼、蛋黄南瓜,再加三只梭子蟹、三只栗子火腿粽,半斤黄酒。这就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端午节家庭菜肴。

  家庭小酌,其乐融融,人生一趣也。

  说到端午,不得不与女儿说两个有趣的人。一个是中国历史上忧国忧民、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屈原,在封建社会的结局是一跳了之,投入汨罗江。另一个是祖籍在我们浙江东阳(我刚知道,与我的祖籍同属金华地区、牵强附会、攀附哦)、立志革新、有着如仙鹤般纯净(即便600万美圆的贿赂款被其家人收受,对于朝闻道、夕死可以的卢武铉来说,也是瑕不掩瑜)的韩国卢武铉前总统,在现代所谓民主社会的结局也是一跳了之。

  历史上的韩国,与我们同文同种。今天,他们也还是刻意纪念端午节的。从今往后的每一个端午节,韩国还将要纪念卢武铉前总统。

  看来,政治人物的归途,真的有点象卢武铉所说的“都是命”,还不知道韩国今后还会不会再有著名人物去学习这两位,也来个著名一跳。尤其要注意明年的端午节,会不会有伟人或明星去模仿?

  现代社会,模仿成风,如轰轰烈烈的“超女”运动。不过,一跳了之最好就不要轰轰烈烈地去模仿了。

  明天就要开市,不希望股市在6月份也学两位,来个著名的跳水或跳崖。我们中的大部分散户,还企盼在端午节吃过“五黄”后,6月份能在股市搏点黄金。衷心希望大家能如愿。

  端午节随笔 篇23

  大家好,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的日期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区。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有吃粽子、赛龙舟,往江里撒白糖。还要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活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节,人们把屋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孽生。这么多的习俗,其中,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动听的传说呢!传说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后来,楚国彻底被秦国毁灭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汨罗江。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小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今天我们要重视端午节,因为它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随笔 篇24

  不知道这是印象中的第几个端午节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没有离乡远行,但却有着莫名的天地之隔的伤感。在熟悉的地方,没有了熟悉的人的陪伴,就算有同事一起,但节日的氛围变得陌生,早已提不起兴致,节日只是一个回忆的日子。一个孤家寡人的暗自伤神的日子。

  小时候的端午节,夹带着麦面馍的糊香和稻秧苗清香的气息,有时竟两手土黄两腿泥巴地贪婪地吃着粽子、甜酒和鸡蛋,闻着浓郁的艾蒿香气,感觉真是一种不同寻常的节气了,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碰见小河沟里的水即将被抽干,伙伴们一起光着身子在河沟里浑水摸鱼,不用说又是另一种享受了。那是一种原始的、农村的、没有过多奢望的、纯朴的乡土气息的端午节了。

  那时候,一大家子,一大庄子,生活贫瘠,虽然穷,但不觉得缺少什么,得到一丁点就很容易知足。几十年走过来,农村时代的烙印是那么让人难忘和留念。

  后来,离开了农村成了家,端午节就在双方老人家那里过了,老人家们辛苦地提前准备了一两天,儿女们的到来,能够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慰藉,感觉这样的节气是一种团聚,一种敬老。

  时过境迁,几年来的变故,找不到以前过节的那种感觉了。

  端午的平淡无味,却也使我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万千。曾经的伤痛,谈何曾经。端午可是一腔热血?可是一身抱负?可是一生理想?又可是人生希望?端午似乎使我忘记曾经的伤痛;端午仿佛使我振作、奋发、图强。可是,好了伤疤,可以忘了疼,却无法使伤痕消亡殆尽,却逃不了伤过的事实。

  端午节的记忆,再次牵出对母亲、岳父和爱妻的怀念,伊人已逝,黄鹤渺渺,面对远逝的亲人,在此默默地为你们祝福了。

  端午节随笔 篇25

  中国有很多独特的节日:傣族的泼水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数农历5月5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有的。不愿看见国家灭亡的屈原投江而死,人们将食物投入江中祭奠屈原。为了不让鱼虾吃掉食物,人们便将食物用粽叶包裹,在5月5日划着龙舟将粽子投入江中。慢慢的便演变成了赛龙舟,吃粽子。

  赛龙舟是我喜欢端午节一个重要原因。看龙舟的河边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许多人。我不慌不忙的从口袋里拿出看比赛的秘密武器——高倍望远镜。看!几十只龙舟如挣脱了链锁的猎犬,向他们的猎物——终点飞奔而去。一只红色的龙舟脱颖而出,把其他龙舟落在后面。突然!一只蓝色的龙舟奋力直追,一下子超过了红色的龙舟,红色的龙舟不肯善罢甘休,两条龙舟龙争虎斗,把其他龙舟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其他龙舟望尘莫及。

  我调节了望远镜的倍数,只见两条龙舟上的队员个个汗流浃背,但他们还是随着鼓点的节奏奋力的向前滑,河水和汗水混合起来滚了下去。每个船上唯一的打鼓人为了激励队员,也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打鼓,而且每打一下就大声的喊一下,喊声振奋人心,队员划得更起劲了。看着如此振奋人心的画面,观众沸腾了,欢呼声,叫喊声震耳欲聋。我也心里想:这比过山车更加刺激。最终,红色龙舟以大约1米的优势赢得了这场比赛,我不经心想:蓝色的龙舟输得太可惜了!

  端午节,还要吃粽子,吃鸭蛋鸡蛋鸽子蛋。早上吃,中午吃,晚上也得吃。端午节这一天,全家除了很小的孩子,都要吃粽子。蛋可以不吃,但粽子必须吃。还可以叫外婆或奶奶,给你挂一个蛋囊,里面装个鸡蛋,饿了就拿出来吃一下。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 篇26

  窗外的雨,依旧淅淅沥沥的下着,空气有些冷,虽然已过夏至……

  空气里又弥漫了端午节的气息,那个古老的节日,那些古老的风俗至今依旧在我的记忆里。

  家乡在秦岭一带,端午节风俗既传承了北方的精华又不乏南方的色彩,但无论怎样,端午是一定要吃粽子的,在我们这里,端午的前几天,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蓼叶(一种包粽子的草本植物叶),蒸酒米,盘算着到底要包多少粽子。在我的记忆中,外婆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外形小巧玲珑,粽肉晶莹剔透,看一眼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在家乡吃粽子也一定要放点糖,粽子煮好了,把蓼叶剥掉,放在碗里,撒上点糖,再蘸一蘸,咬一口,甜甜软软,散发着淡淡的蓼叶的清香,吃到嘴里,更是润滑爽口,糯米的清香也因此泛起,令人久久回味。

  真正到了端午节的那天,其实家家户户都忙着走邻串友去了。提着几个粽子到亲戚家做客,也算是表表心意。我们一般都是在自家吃过早饭才出发的,一家子老老少少的。这家的端午饭食最丰富的,也算是为了庆祝一家人团聚吧,总会有十几样农家小菜。吃饭时,大人们总喜欢把菜夹过来盛过去的,我倒是不屑一顾,一家人,还讲什么客气,想吃什么就吃嘛,不等菜上完,就已饱得差不多了……

  除了吃粽子,走亲戚,家乡的端午节其实还有很多风俗。摘艾蒿,做香包,喝雄黄酒……都渐渐近了,时代在变化,端午的习俗也在悄悄地发生一些变化,去外地旅游度假的,渐渐多了,但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终究不会改变……

  雨还在下着,清亮,树木变得葱郁。端午节快来了,也许,今年的端午节是不同寻常的……

  端午节随笔 篇27

  每年端午节的头一天,老伴儿都要亲手为家人包制一锅粽子。

  老伴儿始终认为,吃粽子,还得是亲手包制的才好吃,才最有端午节的味道。

  农历四月底,五月初。老伴儿就把包粽子所需的各种材料都给买了来。有米粒饱满糯米,红红的新疆大枣和颜色不一,酸甜不等的葡萄干儿,再买来上好的五花肉。当然,浓绿新鲜的棕叶,又宽又长的马莲,更是不可缺少。

  老伴儿包制的粽子个儿大,三角形状周正,捆得结实,且味道存正。若是凉透了再吃,糯米QQ的,大枣、葡萄干儿的酸酸甜甜;红烧肉的满口留香,称得上是我家的第一美食。

  我家包粽子时,老伴儿绝不会让我伸手。她会一个人蹲在厨房里包上个把小时。然后再用炆火把刚刚包好的粽子煮上。一会儿的功夫,满屋弥漫着浓郁的棕香,让人急不可耐。

  当然,我也不闲着。老伴儿包粽子时,我就找出早就备好的五色亮光纸,自己叠纸葫芦。这手艺还是小时候跟奶奶学的。尽管手工叠制的葫芦,赶不上机制的精致,却充满了返璞归真的端午节味道。

  端午节这天,我必须起个大早,骑上自行车,去离家有一公里远处的机场上,把顶着露水的艾蒿薅回来,传说只有此时的艾蒿才能起到除灾去病的作用。

  艾蒿采回来了,便摘一些艾叶儿泡在洗脸盆里用来洗脸,掐一枝艾尖夹在耳朵缝里,或者信手将其插在发间,剩余的艾蒿就用一根细绳儿绑好后悬挂在门框上。在配上叠好的纸葫芦,端午节的气氛便营造好了。

  吃早饭时,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粽子,吃茶叶蛋。在浓浓的艾香中送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 篇28

  你看!街边那一排排摊位,无不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端午绳;无不摆满了浅绿清香的苇叶;无不放满了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街头的欢声笑语一浪高过一浪!你闻!远远便飘过一阵幽香,令人馋涎三尺。拿出一个粽子,轻轻剥开嫩绿的苇叶,展现在眼前的绝对是一个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玛瑙似的红枣嵌在雪白的糯米中间,轻轻咬上一口,甜而不腻,令人精神不禁一振!一个粽子下肚,只觉齿留余香,令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你望!波光粼粼的湖中,一只只龙舟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围观者们欢呼雀跃,兴奋如同刚出笼的小鸟。龙舟上的人们团结一心,共同进取,令大家赞不绝口。有人还将粽子投入湖中,飞溅的浪花洗走了人们一脸的疲惫,换上了一副副最最会心的笑容。对了,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当年,屈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外来侵略者掠夺,心内悲愤交加,于五月初五那天,投进了波涛滚滚的汨罗江……

  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将这一天定位端午节。人们为了悼念屈原,划着龙舟往江里头粽子,渐渐形成了今天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端午节你带给我多少喜悦、多少欢乐。闻着粽子的清香,看着巧妙的彩绳,想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心中不免涌动起阵阵激动!曾几何时,那个满嘴沾满粽粒、脖挂香囊的“淘气包”,已成为了今天吃相文雅、即将步入中学大门的少先队员;昔日那低矮的平房,也成了如今美观的高楼。而唯一不变的,是端午的那份情结,是人们对端午的留恋,对端午的那份最真挚的渴盼、最真诚的心愿……端午节,我深深地、深深地期盼着你的再一次到来!

  端午节随笔 篇29

  “五月五,粽飘香,插艾叶,挂荷包”。在无数孩子盼望中扳着指头数了无数次后,端午节终于来了。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提起屈原,相必大家都不陌生,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虽然屈原已经去世了很久,但是,我们应该学习他那爱国精神,这样,才是真正让他永远活着!

  有一种精神,是屈原精神,它可以让我们的国家更为强大,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伟人。放眼全中国,虽有人不具备爱国情怀,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屈原当作学习的榜样,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了对祖国怀有深深的爱。从精神意义上来讲,有没有屈原这个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给我们这种屈原精神,这种爱国情怀!屈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无数诗词,还有他那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而在端午节与姐姐的嬉戏更是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吃过了粽子以后,我和姐姐便压不住孩子好玩的天性,吵着要出去玩。而出去了,却又感到没什么可玩的了。姐姐提出了唱歌,我们便一起唱起来。

  一唱歌,我便有些害羞。就我这五音不全长时间只听《斯卡博罗集市》的人怎么跟得上姐姐们那潮流的步伐呢?在默默听姐姐唱很久后,姐姐终于体谅我,问:“萌萌你会唱啥?一起唱。”于是,我就害羞的起了个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虽然姐姐们都很惊讶的盯着我,但是她们还是跟我一起唱了起来。接下来,便是少先队员队歌。与姐姐一起无忧无虑的唱歌,我真的感觉无比快乐,仿佛整个人都被洗刷了一遍,什么都不想的唱着,仿佛我从出生以来只做过唱歌这一件事情似的,这种专注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如果屈原知道今天的人们是如此幸福,他一定会很高兴的吧!

  端午节随笔 篇30

  啊,又到了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

  对目前的我而言,端午节和平时有两点不同:一是回宿舍的路上可以看见有摆摊卖粽子的;二是早上要发送N条祝福端午节的短信给朋友和老师。

  一说到端午节,我就想到粽子,继而想到屈原,继而想到“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继而想到上中学时语文课被强迫背诵《离骚》,继而想到高考写作文时候的抓耳挠腮,继而我现在就想抓耳挠腮。

  上高中时候,一次开学时候发新课本,清点完之后没事翻着新课本玩,突然发现旁边一个女生在那乐,问她为什么这么乐,她说“你发现没有,这个学期语文课只有两篇课文需要背诵,而且就一段”,继而我也跟着乐。

  晚上组里组织一起出去吃自助,哎,在这个抠门的公司,上次组织吃饭都是年前的事情了,看看人家的公司,动辄就组织出去玩。

  与往常不同,这次出去吃饭,总经理和技术总监竟然都来参加,对我们这个小小的研发组真实受宠若惊。上个星期组长就开会通知大家到时候一定不要请假。说实话,谁请假啊,着铁公鸡的公司,好不容易拔次毛,大家还不轮圆了腮帮子。

  你看你看,大家中午都留着肚子兮;你看你看,中午吃饭的时候女生都去喝粥兮;你看你看,二姐再有两个月就生宝宝了,不照样挺着大肚子来参加兮。

  挺钦佩总经理的。高处不胜寒,一个八百人公司的总经理肯定有我目前无法想象的压力和繁忙的工作,却还能在端午节抽空来鼓舞士气。可能这辈子我都不会达到他的那种高度,但至少我要尝试着学习他的那种一心多用的本领。

  祝愿大家都能过一个美满的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相关文章:

端午节随笔11-27

端午节随笔作文12-08

描写端午节随笔04-02

2021端午节随笔08-23

端午节的随笔10-11

端午节随笔初中作文01-21

难忘的端午节随笔08-23

端午节随笔15篇07-19

端午节随笔(15篇)10-11

描写端午节的随笔文章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