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清明节随笔

时间:2022-02-01 08:20:37 随笔 我要投稿

清明节随笔通用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随笔通用15篇

清明节随笔1

  又是一年清明时,起风了。思绪随着风儿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伤感,或许谈不上离愁。只是在这怀念的季节里,想起了已故的人跟已逝的往事。于是,淡淡的哀愁随着清波荡开,荡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瞧,飘飘洒洒,凄凄冷冷,丝丝细雨,湿润了心头,也唤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杂乱,又似乎很有律动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轻轻地走在这林间小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低头沉思,想起了那个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好像我一样,沉醉于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但是细雨纷纷,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于是,他写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里,我理所当然地想起了已故的亲人。他们走了,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但是却免不了多愁善感几回。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杜牧或许与我同样的心情。看那春雨湿衫,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复杂。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又平添了一层愁绪。于是,他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觉小了,我的愁绪仿佛收敛回来了。人生自古谁无死,何必伤感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许明白人世间分分离离,故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绝句。行人也不愿继续哀愁下去,或许想散散心头愁绪,于是借问酒家何处,而遥指杏花村却令所有人豁然开朗。或许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死结,需要别人帮我们解开,而杜牧这句,写得实在深得人心,一语惊醒我这一个梦中人。

  喜欢,很是喜欢。喜欢写这首诗的高明的诗人,写得自如之极,兴味隐跃,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喜欢清明,那种感觉,很是轻松很是惬意。杨柳拂过心头,悄悄地荡开了那颗忧愁的心……

清明节随笔2

  清明节回家,借着扫墓,重走童年的路。

  爸爸是浙江人,以做松油,做香菇谋生。所以从小我们田里的活干的少,但是,山是我们最熟悉,尤其是熬山。那里到处留着念想,布满回忆。

  记得有一次在山上过夜,夜里醒来,听到森林里传来阵阵呼呼声,一摸,爸爸不在。我顿时恐惧无比,哇哇大哭。我摸黑边哭边跑,最后发现附近有一盏煤油灯亮着,原来勤劳的爸爸看我睡着便起来挖菜地。白天要做松油,做香菇,还要帮助生产队管理一大片的地瓜,实在没有空,于是爸爸常常利用夜晚摸黑种菜。

  爸爸已经走了十多年,可是爸爸用身体力行传给我们兄弟姐妹的一大笔财富——勤劳,所以时值今日,我们不敢懈怠,唯有勤劳对待生活。

  此刻,满眼望去,记忆中的笋厂早已拆除,松树没有了踪迹,杉木,翠竹,板栗树等经济林取而代之。或许那些曾经的采田珠,采蘑菇,拾茶梨。故事也将渐渐老去。

  幸好还有妈妈和我们一起唠叨那些年里的老故事,还有妈妈陪着我们踏上熬山路。多年以后,谁来陪我看熬山?

清明节随笔3

  清明节这天,我们一家人去窑上水库旁边的山上给爷爷扫墓。

  走在山路上,可以看见因为天气干旱而枯萎的庄稼,土地裂开大嘴,干硬得好像石头。曾经葱葱茏茏,开满各种各样色彩缤纷的野花的山上,现在只剩下杂乱的干草;往日碧波荡漾的水库,如今好像一个浅浅的水塘。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我们睁不开眼睛,而往年的清明却下着绵绵细雨,还有一丝寒意。

  到了墓地,我惊讶极了,怎么往年坟墓周围长得又高又壮的杉树,今年却干枯得无精打采了?深深的杂草已没有了往日的勃勃生机。我们不能好像往年一样点香烧纸祭奠爷爷,因为由于天气的干旱,树木都干枯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点火,无疑会造成森林火灾。我们铲除了坟头上的杂草,把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给爷爷献上了鲜花和果品。

  今年因为西南地区出现近明朝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所以这次我们扫墓时没有看见绿莹莹的草地,没能欣赏到五颜六色的野花,也没有感受到郁郁葱葱的森林氧吧。妈妈说,现在全球的气候变暖不是好事情,其实是大自然对不爱护环境的人类的报复。

清明节随笔4

  我向来喜欢春山如黛、泉水叮咚的春天,与生俱来害怕寒冷的我,每到冬天来临的时候就开始期盼温暖的春天,盼望可以甩掉棉衣却也不再冻伤手脚的美好日子。

  我的生机是属于春天的。生在西北,不像四季温暖如春的南方,于是春天在我的心里显得弥足珍贵。儿时的记忆里,弥漫着好多春天美好的往事。喜欢用报纸糊风筝,起风的那天,定会带着堂妹去山上放。西北老家春天的风可大了,有一次还把家门口一颗老杏树拦腰折断了,所以风筝糊的再笨重,也一样可以飞上天。跟邻居家的孩子去焦沟河里抓蝌蚪,用瓶子兜回家倒在门口的一个废弃的石槽里,盼望着它们早些变成青蛙……

  这是我在异乡兰州的第一个春天,恰逢清明学校放假,便约上故友去郊外踏青。

  春水初生,春林初长。漫步在黄河岸边,聆听黄河水滔滔的歌唱,夹杂着这个城市白天的喧哗,那种小时候在农村随处可寻的宁静似乎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遍地都是“城市化”的绿草地,方方整整的。所有的草全是一个品种,一样的个头,清一色的色彩,如出一辙。这使我又想起故乡的春天:每到这个时节极其的热闹,满山遍野挖野菜的人特别多,嫩嫩的苜蓿,苦涩的苦苦菜,还有微带辣味麦喇喇……那里的山川草木是上帝的恩赐,人们不分你我,按需分配,妇女们挎上一个竹篮,哼着小调,领着自家顽皮的小孩,往山上去了,不用费多大功夫,便能摘上满满一篮子,于是在黄昏时分,各家的饭桌上都会有几盘醋溜的野菜,是那么的可口,虽不像周作人江南故乡的马兰头的荠菜,却也是另一种风味。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放眼望去,黄河岸边的杨柳都吐出新嫩的枝芽,在娇柔的阳光下更是春意融融,料峭的春寒终将向我们挥别,其实,再和熹的春光也阻挡不了人们对城市生活追求的脚步,不过终有一天,还将回归自然。就像王安忆在《忧郁的春天》里谈到的那样:“城市是混凝土的世界,本没有鲜明的颜色和格调,只有等到忧郁成为生理的病症,才会正视春天的感伤。”回眸人类走过的历程,从一开始就上演着征服自然的大戏。远古的刀耕火种已经腐烂,农业文明的斧子已经锈迹斑斑,我们自豪而仓促地踏进了工业文明的新天地,被那里的世界蒙蔽了双眼,头脑充斥着金钱与势力。于是,有了遍地的工厂,滚滚的烟雾,没有了清澈的河流,碧蓝的天空,如今,连春天也更难寻觅。不过,忧郁的背后总还是好的吧,我相信这样的现状不再久远,若干年后的春天一定花红柳绿,遍地芬芳。

  郊外四野里的桃花,此时是如此激奋,夸张地吐出粉红色的花瓣,进袭这座城市混凝土的外壁,你必须经过忧郁的历练,才有对自然的崇敬之意,才有抵抗力,抵抗这样的春天。

清明节随笔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记

  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在飞回来的时候。而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美丽的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亲爱的爷爷。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孙女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怎么不让孙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在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但是没有爷爷的清明节连天都灰蒙蒙的。这种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寒风啊,请你告诉断肠人,那样爱孙女的爷爷怎么就在也不回来了。

  透过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满山的小草还是那么嫩绿,五颜六色的野花寂寞地开放着。还有那无人采摘的碧绿的青蓬。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极了。景物依旧,爷爷却早已不在了。画面再次重现,蓝蓝的天空下,一个小女孩握着风筝的线轴,欢快地跑着。哪个紧随其后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爷爷吗,他的脸色为何这样苍白,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舍不得。

  画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着爷爷乖乖地采青蓬。再老人的唠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节,清明果,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没有看出爷爷眼中的忧伤,爷爷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长着小女孩的快乐。

  知道无奈的离开人世。

  爷爷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了。也终于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爷爷却再也回不来了,陪我度过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节随笔6

  又是一年清明时,起风。思绪随着风儿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伤感,或许谈不上离愁。只是在这怀念的季节里,想起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于是,淡淡的哀愁随着清波荡开,荡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瞧,飘飘洒洒,凄凄冷冷,丝丝细雨,湿润心头,也唤醒我。滴滴答答,似乎很杂乱,又似乎很有律动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轻轻地走在这林间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低头沉思,想起那个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样,沉醉于这清明雨之中。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但细雨纷纷,让人感受到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于是,他写下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里,我理所当然地想起已故的亲人。他们走,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但却免不多愁善感几回。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杜牧或许与我同样的心情。看那春雨湿衫,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复杂。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又平添一层愁绪。于是,他写下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觉,我的愁绪仿佛收敛回来。人生自古谁无死,何必伤感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许明白人世间分分离离,故写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绝句。行人也不愿继续哀愁下去,或许想散散心头愁绪,于是借问酒家何处,而遥指杏花村却令所有人豁然开朗。或许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死结,需要别人帮我们解开,而杜牧这句,写得实在深得人心,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

  喜欢,很是喜欢。喜欢写这首诗的高明的诗人,写得自如之极,兴味隐跃,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喜欢清明,那种感觉,很是轻松很是惬意。杨柳拂过心头,悄悄地荡开那颗忧愁的心……

清明节随笔7

  清明节是我们传统节日,每年一到清明节我们全家一起去上坟,到了坟地,我的弟弟妹妹们都等着我去玩呢。

  我的弟弟妹妹都很喜欢清明节,也包括我这个小姐姐,因为我们大家可以聚在一起,一起爬山,一起放风筝,可开心了!可快乐了,可惜一年中“‘清明节”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很珍惜哦!说到这儿,我得赶快拿着我风筝去和她们玩了,要不然他们爬山就不等我了。我走到坟前一看他们全来了,就差我一个人。我们给祖爷爷、祖奶奶祭拜后就去玩了,爬山有两条路,一条很崎岖以前放羊时走过的山路,很难爬。还有一条是山野地上长满小草的路,人们可以轻轻松松的爬上去,但是两条路都一样远。最后我的弟弟、妹妹们一致决定为了锻炼我们的意志,上山时走那条崎岖而艰难的山路,下山时走那条平坦而长满小草的路。

  上山了,我们象一只小老鼠一样“嗖、嗖、嗖”爬上去,可是爬到半山腰,他们累得直喘气,我们快要爬不动的时候,兆兆比我小一岁的妹妹对大家说:“我们要坚持,坚持才是胜利,如果我们退缩了,就是一个懦弱的人,就是一个经不起一点风雨的人”,我听了后说:“妹妹你说的对,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一定要爬上山顶”。“行”,大家说。我们艰难而努力的向上爬,,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一定会问,我们是怎么爬上去的,因为有一种信念,一直记在我们心中,那就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在山顶被清风吹过,把我们身上的“累”给吹走了。往下一看:啊!我们的家乡贵德就像一个盆地,到处绿树成荫,清清的黄河顺势而下,柏油马路像一条条白色的带子,高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好美丽、好漂亮。

  突然妹妹对我说:“姐姐我们一起放风筝吧”!我听了连忙点头,拿出了我的蝴蝶风筝,妹妹拿出了小鹰风筝准备放风筝。那线一紧一松风筝慢慢飞上天空,我们边跑边放,风筝越飞越高。我的蝴蝶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妹妹的小鹰风筝翱翔在蓝天中,看到五颜六色的风筝在空中飞舞,我们的心情好高兴、好激动。

清明节随笔8

  又到清明拜山时一年24个节气,清明节应算得上有点名气。

  清明的出名,不只是因为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之所以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难以忘怀,恐怕缘于清明是一个特定的日子。

  据说古人常把清明与寒食联系起来,而寒食又传说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功臣介子推而定的,此日严禁烟火,以扫墓、踏青、插柳、寒食为俗,故而清明那天,人们都纷纷上山或远行,给自己逝去的亲友送去一份浓浓的祝祷。

  广州从化人清明期间的祭祀叫拜山,这与内地的扫墓很有些不同,一是这里的拜山时间长,一般说整个4月份都是拜山期;二是这里拜山的规模大,他们往往是一个村、一个家族同时出动,那浩浩荡荡的车队和漫山遍野的人群,让那些内地人看了真有点不可思议。曾有在从化工作的内地朋友跟我探讨过这种现象,其实当初我对这种现象一时也难以理解,后来,在从化生活久了,对这里的人们及民风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也就渐渐地品味出了这种活动的意义。

  清明是祭奠的日子。你看,漫山遍野的爆竹硝烟在春风的轻拂下,和微微冰凉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在墓冢间久久地飘荡,它给祭扫的人融成一种思念,化成一种寄托,变成一种期待,生生把一个或雨或晴的日子变成了一个节日。

  清明也是生者和死者共同的节日,是一条连接着人间和阴间两个不同世界的系带,只凭着一柱香火,几样果品和“三牲”,就足以把出生、成长、死亡一起概括了。

  在亲友墓碑前祝祷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追思,更多的是对生活和生命的一份向往和祈愿。不管是默然不语还是泣号连声,都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昭示着生者和死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清明时节,山上的杜鹃花都开了,姹紫嫣红地弥漫开来,放眼望去,那山好像燃烧着的火焰,点燃着拜山人的激情。相映之下,山那边的小草也因此分外的绿,而且,都一律很鲜亮地挂着晶莹的露珠或雨珠,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谁抹上了如此厚重的色彩。春天便因此豁然变得分外娇艳,分明让在城中蜷缩了一冬的人们格外的心惊眼热。

  拜山归来,信手在漫山的花丛中折上几枝,很夸张地举着招摇过市,回到家后插人花瓶里用水养着,花不香也不名贵,但也算把迟滞在山野里的春天撷回了几许,摆进自己的生活里。

  清明是季节里一座光滑的桥梁,哪怕一年寒风呼号,开春时雷雨交加,无论那雨水多么的肆虐,到了清明,那雨也变得不再那么凛冽,何况再过十几天,遍地的耕牛就拖着犁耙在田野里来回地游走了,一年中繁忙的春耕季节又来临了。顾名思义,清明应该有清亮的天空,明净清新的空气,但清明的时候往往都是细雨绵绵。有时太阳不经意要从铅灰色的云层里探出半张脸,只一下就把大地上那稚嫩的草芽充足了活力。

  因此,每年的清明拜山期间总是裹携着雨水和阳光。明白了这些,你就明白了从化人拜山的内涵。

清明节随笔9

  昨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偶然翻到人民网文化主题模块下面的清明节专题,看到了推荐的几首清明节必读的古诗词,出于欣赏的角度,我一一点开看了看,虽然有些诗歌学生时代都学到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语读到的时候还是不是很理解,同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身边一些亲戚、长辈的离世,一些当时理解不了的情怀,在今天也是有了些新的感悟。柳叶吐新芽,又是一清明。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里,又让我想起了那些难以忘怀的日子。

  由于工作的原因来青岛已经20日有余,有的时候在户外场地一待就是一天,春天的青岛,仍旧寒风刺骨,冻得我们也是瑟瑟发抖。这几天气温有所回升,湖边的柳树开始吐露出新芽,调皮的教官掰下几根柳条用力的搓拧着,抽条,削减,说话的功夫,一个透露着原始和春天气息的哨子就这么出来了,年轻一点的同事们觉得甚是新奇,纷纷效仿,训练场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记得小时候,我的爷爷也总是在清明前后给我变这个柳条变哨子的“戏法”,在那个玩具基本依靠原始创造的.年代,这样的玩具不可谓不是一件“大件”。清明节当天,我们还要被家里的老人们早早的叫起来,手上、脚上套上多种颜色线条做成的“手镯”、“脚镯”,脖子上也要套上由新鲜艾草制作的“香荷包”,用老人的话说这都是有灵性额东西,会保佑我们健康成长的。吃罢用新鲜艾草煮过的鸡蛋,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变爬树登高去折柳条、松枝。在老人们看来,河边常年生长的直柳条和刺松枝都是不能要的,上等的柳条一定是那种垂到地面的大柳树上的柳条,所以校园里粗壮的柳树就遭了秧,每每清明节假期,校园里总是出现和门卫大爷为了柳条打游击的场景,现在想想真有点哭笑不得。

  算了算时间,这边工作忙完回家的日子正好在清明节假日前一天,回家吧,扫墓、除尘,寄托哀思。

清明节随笔10

  清明节是一个拜祖先的日子,也就是给祖先烧点食物的,烧给他们。

  4月5日星期六,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一大早就起床,连早餐都没吃,就从濮阳开车回老家扫墓。一回到老家,我们都把鞋换成拖鞋,因为去扫墓祖先的路是一条水泥路很脏,换完鞋我们就出发了,来到第一个地方时就看见有许多人在把草挖开,这里每年都会这样的到处都是草,所以每次来这里都得挖草,挖完之后,我们就开始给祖先苹果、包子、鸡……的食物,接着,第二个地方那里有许多个祖先,其中最里面的第二行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祖先,首先是烧些食物给祖先,然后烧一些拜钱给他,最后烧鞭炮,做完这些以后,我就上前去拜拜祖先,并双手拿着水壶倒茶给祖先喝。拜完之后,我们就去第三个地方拜另外两位祖先。

  第三个地方去的路全是水泥,把我的脚弄脏了。我上前去问爸爸:“爸爸,是不是拜完第三个地方就回家了。”爸爸回答说:“是呀!然后12点准时出发去吃饭。”我听完之后就在去的路上摘了许多花,因为我想把这些花送给祖先,希望他能保佑我身体健康,步步高升。来到之后,我看见有两位祖先,我仔细看了看水泥上的字,原来他们是一对夫妻,我们还是按老规据给这对夫妻送上水果,烧一些钱和烟给他们,还有茶和白酒,做完以上这些工作,我就去拜拜他们,把所有剩下的茶倒给他们喝,并把我刚才在路上摘的鲜花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天堂能更加相爱。

  拜完所有祖先后,我们就回家。其实,我并不喜欢清明节拜祖先。

清明节随笔11

  一直都以为死亡离我很远。当爷爷去世时,我甚至没有开始记事,也并没感觉有多悲伤;当奶奶逝世时,本身在一起的时间就不长,也很快便忘却了。每每当得知哪个陌生人又去世了,我也就听过且过,并不曾放在心上。

  当我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童时,也曾想入非非,担心的牵起母亲的手,说着:“要是有一天妈妈也去世了怎么办?”她听了便温柔的抚摸着我的手,然后答道:“那有什么可怕的呢,自然规律罢了。”于是,这一天便如期而至。

  当我得知了母亲的死讯,并不惊讶,也不难过,内心只是异常的平静,就好像五蕴皆空了一样,除此之外便只有遗憾和若有所失的感觉,就好像内心被开了一个大洞,止不住的向外漏着什么。随后便开始后悔自己没能鼓起勇气去见她最后一面,亦或是给她打上最后一通电话。

  明明是春天,可殡仪馆的古树却依然不停的飘落着新叶,散满了一地,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静,甚至能听见萧瑟春风在落叶间穿梭的“沙沙”作响,我独自一人,到来了。

  昨晚,父亲叮嘱我说:“人与人交集在一起都是因为有利益关联,即便是再好的朋友照顾两三天也足够了。这些形式上的东西都是给活着的人看的,有些人甚至只是过来看个笑话。”他顿了顿,继续说:“保持沉默,如果有人来问你什么,随口敷衍就可以了。”

  厅前,围满了花架子,前来为母亲送行的人并不多,大概也就七八人,大多是些熟悉的面孔,除了母亲的那两个朋友和继父外,都是很早以前和她合作过的同事。别上假花,最后默默地看了一眼棺材里母亲的遗容——脸色憔悴,形体消瘦,面无表情——已然成为了一具真正的干尸。我不想再多看上一眼,只是感觉心里有一股恶寒——她的所作所为,所付出的努力,那些辉煌的成就,那些伟大的思想或是理念,都不为人所理解甚至是了解,却仅仅以这种行尸走肉的形象被周围的人所熟知——作为凡夫俗子眼中的一个失败者的形象孤独地死去,这一切都令我感到不公与不甘——也许成功了流芳百世,但失败了同样应该要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亦或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呀!

  送别时,没有一个人不是泪流满面,唯独我毫无表情的低着头,心中只是充满了愤懑与沉重。当棺材被推进了焚尸炉,我扭过头,不想再多看一眼。在随后等待的时间里,大部分人都坐在长椅上闲聊,说着那些客套话,而我只是坐在远处看着,内心异常的平静,没有一丝的波澜起伏——所谓自怜或是悲哀的情绪确乎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呆呆地望着手上精致的石英表,仍记得病床上的母亲见到时的喃喃自语:“这是我送给爸爸的。”——十几年过去,却依然完好无损的到了我的手上。

  突然,母亲的那位朋友不知从什么时候走了过来,她缓缓地说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互相理解,或许你们知道她的所作所为,但也不会表现出来,更难以提供支持。越是渴望被理解,便越是急于求成,更加没日没夜的工作,最终就积劳成疾。”她顿了顿,继续说:“你的妈妈是个坚强的人,是一个关心别人超过关心自己的人,只是行为上很强硬。但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应该要懂得退让,去寻求帮助。有时不去在乎那么多,把一切放的轻一点,会好很多……”这些话听着十分耳熟。她是如此,我也一样,但,性格怎么可能会改变呢?

  回到家中,现实的父亲一如既往诉说着母亲做出的选择是多么的愚蠢,虽然我知道,他也因此整晚的翻来覆去睡不着——真情,尤其是爱,应当是一辈子都消磨不掉的。

  唯一一件令一向看得透彻的他不解的事就是:为什么继父要为了一个早已和自己没关系的人开追悼会。他或许永远也想不到——这就是人性在黑暗中最后的光辉吧。

清明节随笔12

  冰雪在和煦的春风里渐渐消融,寒气也将 在黑暗尽头偃旗息鼓。 风沙中卷起的一页沧桑,在冷漠中,黔魂凝睇。它荡动在绵绵的薄雾里,像早春里的尘梦,被冰雪缠住了脚步,不见日暖,不见朗晴,不见春红。凄迷在空旷的阡陌上,旋转着流动的清魂,半睡半醒。阴云泣雨,蒙避了蓝天的色彩,沉眉垂首,萧萧而落。淋湿了飘动的丝巾,淋湿了无根的脚步,也淋湿了满地青痕的延续。一席连天的衰草,正在萌发。绿色的生命,等待重生。

  沟壑起伏的原野,纵横交措。平坦无边的长垄,一望无际。在沉重的回望中,在雨丝风片的游离中,我郁闷在这般清冷的日子里,又见清明。顺着那条熟悉的乡路,我带着淡淡的忧伤,走近故乡,走在进蜿蜒曲折的小径上,朝野外的荒冢慢慢靠拢。远远望去的山林,似乎有一股熟悉而温暖的气息,迎面扑来,把一些零乱的思绪,沉痛的压在心头,使我的心情很低很衰。我向往着蓝天白云的恬淡,对生命的感喟,对亡者的怀念,把我的思念送进天国,以告慰先人。清冷的风,伴着清冷的雨,使我的情愫辗转反侧,百感交集。

  相通的血脉,是一条难以割舍的根蒂。脉脉的亲情,是世代相传的声息。走近清明,就走近了你。伤,是真情的回放,痛,是生命的意义。我流连的脚步,在风中驻足,看那些远去的故事,有你深沉的背影,在漆黑的长夜里,转瞬即逝。我徘徊的思绪,在雨里回忆,听从前的声音,看你的音容笑貌,在浸满泪水的眼里,慢慢远离。在那些残留的精彩里,有许多无语的期望,那便是你生存的坦荡,魂归的安寂。

  幽静的小路上,行人稀稀落落,来来往往,低靡着凄婉的情绪。男人的脸上写满凝重,在前面匆匆领路。女人的脸上挂满忧伤,拿着各种祭品,紧紧相随。女孩儿换上素淡的衣裤,不再花枝朝展。男孩儿一改往日的疯狂,而安分守己。白发的老人,沉寂在安静的角落里,发出长长的叹息。感叹人生的短暂,生命的可贵,面对死亡的忧伤和恐慌。

  乌鸦落在荒芜的古陌上,饮泣昏晓。喜鹊盘旋在柳林的上空,鸣啼春冬。缕缕纸烟从悲泣声处,缭绕着升腾起来,再向四处缓缓飘散。烧掉的纸钱是生和死的相接,燃过的烟灰是阴阳两界的过渡。一抔黄土,牵动着千里万里的路途。一缕清魂,连着飘泊不定的人生。根,是一条扯不断的相思路,无形无声,无止无休。燃着的孔明灯,扶摇直上,跃上一片青云。向着云上的天空,随风远行。那是灵魂自然的超脱吗?还是后人对先人的最大慰籍?生的走了,无怨无悔。再生的又走了,一代又一代。生死轮回,脉脉相承,生生不息。

  忧伤或许也是一种自醒。面对前人走过的路,应该怎样延续,有时也能成为动力。离开墓地后,沿着田野里的车马大道,顺路来到 了悸动的松花江边。远远望去,缓缓移动的支流,冰排碰挤。一些停滞的游船仍旧留在岸边,彩旗飞舞,四处张望,在等待着启动的时机。踏青的人们,沿着江边的苇蒿塘,在遍地马莲丛的缝隙里,寻找着刚刚露头的柳蒿芽。似乎想把这一片新鲜的嫩绿,放进自己的收获里,用一声声嘻嘘的惊叹,炫耀着春天的无偿赏赐。俗语里说:“清明难得晴,谷雨难有雨。”不知那些冒雨趱行的游人们,对一路采来的无限春景,是否也如我此时的心境?

  酒,是水与火的磨炼和考验,阴与阳的重合与交融。牧童那一指千年的酒香,曾经醉倒多少痴情的儿女。古往今来,那些漂泊四海的游人,醉倒在路边,又怎样将那些传奇的佳话,诵成大梦方醒?一杯浊酒解千愁,它能将那些旅途劳顿的人们,停下脚来,摘掉华丽的面具,卸下一身的伪装,做短暂的安歇。它能让人们抛去所有的烦恼,把满腔的郁闷排解一空,在乡土和乡情的温馨里,回到真实之中,然后酣畅淋漓地做个好梦。累了,倦了,伤了,痛了,一切也都消失在梦中。

  路走过了,才知道其间的曲直深浅。生活经过了,才懂得苦辣酸甜。离我远去的亲人,是伤与痛的怀念。清明是回首人生,珍惜生命的终点和起点。

  日落西山,酒醒黄昏。在回归的长路上。我想到了一代佛学大师李淑同的诗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清明节随笔13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坐车来到濮上园。在路上,我们路过濮水公园,我看见了一座山上,有粉色的花,黄色的花,蓝色的花,红色的花,把小山装扮成了“彩虹山”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来游玩的人可真多呀!人山人海的!进入濮上园的大门,我们沿着湖边走,身旁开满了鲜花,走过一座桥,经过瀑布,好美的瀑布,我在瀑布前照了好多照片。最后,我们来到一片草坪上,我远远 地就看见了我的同学韦妙和吕文乐,不一会儿,陈琰也来了,我们一起跑,一起跳,玩的可开心了。我们在小湖边发现了许多小蝌蚪,黑溜溜的小脑袋,扁扁的小尾巴,一摇一摆的,样子真可爱!我和 韦妙、陈琰一起捞了几只小蝌蚪,准备回家仔细的观察观察。

  时间过得真快,该回家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濮上园!

清明节随笔1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到清明节,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以前年纪小,老年人不主张小孩去上坟祭扫。今年,清明我有幸与老爸去公墓祭奠太爷、太奶,寄上一份晚辈的深深缅怀。

  清明节早上,我便与老爸早早地起来,驱车来到爷爷家接爷爷奶奶。从楼上取出准备好的供品、鲜花、纸元宝和冥币。于是,我们四个人便启程去北镇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气,虽没有诗中描写的纷纷细雨,但有凉凉的春风吹拂。我平时也没有起床这么早,穿的比较单薄,不时地打一个寒颤,我好久没出远门了,一路上我没一丝困意。奶奶又对我和老爸讲述了已故太爷太奶的音容笑貌,陈年往事。我听得特起劲。过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艰辛,对于生于九零后的我可能没能全部理解,但通过奶奶将近一小时的讲述,我脑海里浮现了许多情景,使我就、觉得,太爷、太奶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我暗想,太爷、太奶,您们在天堂那边还好吗?

  一路上,老爸将车开得平稳,也许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公墓的山脚下的空地中停满了大小的车,行人手持鲜花,络绎不绝。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的味道。偶尔,惊闻刺耳的爆竹,嫩绿的小草从土里像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公墓上已摆好鲜花与供品。人们忙着祭祀先人,各个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红红的。

  我们四人找到太爷的公墓,摆好供品,鲜花和香炉。老爸教我点好三柱香并行了跪拜礼。我的思绪便随着老爸点好的纸钱飘逸。由于纸钱多,爷爷又用木棍拨弄着纸堆,怕烧不尽,收不到。老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烧着的纸钱,同时说:“我爷爷、奶奶腿脚不好,你们(注:你们指孤魂野鬼)别跟他们抢。”我的眼泪差一点流下来。火烧得很旺,山上的风不时的将纸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这暖和好比是来自太爷的拥抱。我心里默记着……我学着老爸的样子也去将纸元宝点燃,我虽没能说上几句话,但我内心对太爷还是挺想念的,也许是血浓与水的缘故吧!我主动拿着扫把将公墓小院打扫一番。爷爷、奶奶看着我轻盈的动作,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与传统,李家后继有人来延续香火的缘故吧!

  祭奠完毕,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我感到我长大了,我有大收获。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太爷、太奶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清明节随笔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节时的情景,清明节上上坟,扫扫墓,祭拜已故的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以往我都是在长沙过清明节,没有去扫过墓,更没有接触过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清明节我在老家过,在老家过必定有特定的习俗了。

  清明节这天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每年一到清明节,我们便要举行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在这一天我们还要进行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等活动。在这一天我们还要吃许多美食,比如说:鸡蛋、青团、篙子粑粑、艾粄等,其中我比较喜欢青团。

  青团是一种甜品,用菠菜做的。首先要准备好材料。将菠菜焯掉水,放入料理机里,加入少量热水,搅打成绿色菜汁,加入糯米粉和澄粉还有白糖混入面粉里和成面团。然后加入猪油揉匀。接着将面团分成一份一份的,按扁,取一份放上你自己喜欢吃的馅,最后用手慢慢推上去收口,点上油脂放入蒸锅内蒸八分钟便可以了。

  每当妈妈一做好,我和弟弟便一人拿一个,先猜猜是什么馅的,再咬一大口看看猜对了没。当我拿到豆沙馅的时,便得意地对弟弟说:“看!我吃到了你最喜欢吃的豆沙馅!哈哈哈!”

  青团虽然美味,但不一次不能吃太多。没吃过的人可以试一试,真是人间美味呢!

【清明节随笔通用15篇】相关文章:

清明节随笔(通用15篇)01-31

清明节随笔(15篇)01-29

清明节随笔15篇01-29

关于清明节的随笔01-27

有关清明节的随笔12-25

清明节随笔合集15篇01-31

清明节随笔(合集15篇)01-31

清明节随笔(集合15篇)01-30

清明节随笔汇编15篇01-30

清明节随笔集锦15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