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学的随笔

时间:2022-04-12 11:38:29 随笔 我要投稿

教学的随笔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的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的随笔15篇

教学的随笔1

  知行统一,即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也是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从总的来说,教学是一个引领学生求知的过程,即掌握人类科学文化制度化的过程,但是,掌握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人生的幸福生活奠基。而且,掌握知识的过程也要求既动脑又动手,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保障知识的有效习得。现实中知行脱节、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比比皆是,读死书、死读书的典型案例时有发生。提高教育质量,贯彻知行统一的观念是重要的前提保障。

  学习知识不能与已有经验相结合,不能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这种现象被称作“脆弱的知识综合症”。由于我们的教育过分地看重知识的获得和记忆,过分地看重考试的分数,使得我们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脱离生活,脱离实践,成为知识考试的机器,害了严重的知识脆弱综合症。

  “病”在学生身上,“病根”在教师身上。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常常是就教材教教材,严重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实际,忽视将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一些教师常常只重视知识获得的结果,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这就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他们对促进学生的理解向深层次发展缺乏足够的耐心,吝惜在探究上花费的时间,往往信奉“精讲多练”。而且这里的练,并非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建构知识的练习,而是让学生完成大量的习题。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概念既缺乏深刻理解,又缺乏灵活应用。一些教师对“教育是人的灵魂的解放,而非知识的堆积”缺乏深刻的认识,缺乏对人性、人格的尊重,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现的关注。他们仅仅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教学任务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认识到是对师生个性的解放和生命的唤醒。

教学的随笔2

  一个人的家,有点乱。窗帘有多久没拉开,忘记了;桌面的灰尘只有我的衣袖了解它有多厚;案头那一摊书籍,恐怕在闹“寻亲活动”了。好吧,分门别类地整一整。谁让咱是靠书为生的呢?

  一角白纸从《爱的教育》下探出头望着我。轻轻一拉,隐约听到一声纸与纸分手的声音,缓慢而又干涩。看来,他们交情不浅了。“最佳选手,戴维楠”。看到那个题目,那个名字,我的心堵得慌,呼吸变得不再自由。因为我把一个孩子的心伤了。

  一年前,我的学生代表502班参加校“小学生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赛前成竹在胸的规范条例与灵敏的反应完美结合,比赛时一路领先。不想在最后的环节,主考老师的一道生活题暴露了他把规范“只烂记于心,未付之于行”的不足。后来,他虽然仍获得了“最佳选手”的称号,但不能释怀。他记录了这件遗憾的事,并请我帮助修改。我答应了,也粗粗看了。等到我细心去体会时,却是一年以后了。

  是谁拿了我的笔?是忙碌吗?的确,这一年我是不空闲。两地分居的牵挂,多少宝贵的时间在车轮下碾过;两个主任的工作,把我一天的时间分割得支离破碎。可“乘之余,课之余,阅之余”呢?我把它们放在哪里了?

  是谁拿了我的笔?是惰性吗?思想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漫无边际地游荡了一翻,黯然走了。等到我再去寻找时,只能捞到几丝几缕,直至放弃。

  是谁拿了我的笔?我又能把责任推给谁?曾经满怀豪情,三尺讲台绽放光彩;也曾踌躇满志,桃李蓬勃香飘万里。然而,工作十四载,长了年龄,没长能力;变了容颜,没变处境。仰慕薛瑞萍,惧怕“一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可是在阅读时却心不在焉,更别提“熟读而精思”了。洗涤心情与文字一同目睹阴晴圆缺,感伤芳华流逝的日子很远很远了。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中午的太阳还是我的。视线里有红楼三国,言语中不乏唐诗宋词,笔墨下走动诗歌韵文。靠近书籍,善待思想,好好拿起自己的笔,才能无愧学生,无愧自己。

教学的随笔3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资料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潜力,理解潜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此刻我教的有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个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另一个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必须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然后爱心只是是作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作一个好老师,不仅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就应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老师对学生的承诺必须要做到,比如学生那里收缴到的一些小物品,必须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归还,否则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老师没有信任感后,无论你实施的什么制度和提出的推荐,学生会容易产生抵抗情绪,管理和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了,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除了每一天上交的作业纸作业以外,然后对于练习册和一些辅导作业,检查任务就交给小组长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来检查,小组长的作业由科代表来检查。

教学的随笔4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一种“奇怪”现象:不少老师,教学热情很高,教案写得详细工整,课前还准备了小黑板、小道具,但课堂上学生似乎并不领情,对老师的“循循善诱”被动应对,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细细想来,主要是因为老师课前备课时只关注教材和教法,没有用心去了解学生,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没有读懂学生。

  备课,其实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因此,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才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备课质量对于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常态课背景下,教师课前应如何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做好“备学生”这一环节,真正读懂学生呢??这就要做到“四个读懂”。

  1、读懂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学习新知,必须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这个道理跟盖房子是一样的,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建造才能使房子更坚固,空中楼阁只能是海市蜃楼。如果我们施教前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以此为基点铺设教学之路,课堂教学才会给人以踏实之感。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通过作业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了上节课教学目标中的哪些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本节课哪些知识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点拨,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哪些哪些知识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点拨,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哪些知识需要进行合作探究,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直接讲解等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开展好教学,收到好的效果。

  2、读懂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它对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对学生的预习、听讲、问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习惯,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才能随机应变,游刃有余。比如,教师在新学期发现刚接手的班级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也不知道要怎样预习,教师就可以制作一张预习常规卡片,让学生卡片,让学生按照卡片上的要求预习,久而久之,必能养成预习习惯。如果教师了解到该班学生发言不太积极。在教学时就要有耐心,经常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乐于发言,敢于表达。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长善救失、分类指导,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会大大增强。

  3、读懂学生的生活背景

  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经历不同,形成的对社会、对学习的观点和态度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些背景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记得一次在课堂上出了这样一道题:今天爷爷挑了10担水,每桶水30千克,请问爷爷一共挑了多少千克水?当老师检查练习情况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写错了.包括一些好同学,做错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一担水有几只水桶。这是老师没有考虑到现在的城市学生缺少挑水的知识背景,所以课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局面。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缺乏生活体验,就缺乏应有的解读文本的基础。

  4、读懂学生的身心特征

  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因为“知其心”,才特征呢?据研究表明:儿童具有想象力丰富、喜欢趣味性、好动爱表现等心理特点。因此。教师教学对要充分利用学生盼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了解学生一般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备课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他们在课堂上的情感需求、智能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学学会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预测学习过程和效果,为课堂营造生成的空间,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来说要做到“四个关注”:关注人体差异、关注情感需求、关注认知障碍、关注生成空间。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若能真正把学生这个“人”的发展放到中心地位去考虑、去研究,那么我们教师的课堂将会变得和谐、高效,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

教学的随笔5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思考更多的就是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所学知识,但是我们深知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我在五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把打好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初步交际能力作为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大量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满足学生个体内部的需要。我在英语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开展合作学习。

  一、课堂中合作学习,各尽其材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就显得消沉,于是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分角色朗读、相互讨论,这样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活动能力较长时间地处于高涨、积极的状态之中。同时,在四人小组活动中,学生间互相帮助,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带基础差的一同进步,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更多大胆练习的机会。在学习对话和故事时,个别小组竟派出了基础薄弱的同学进行表演,而他们的表演也博得同学们的赞许。而且很多小组能充分体现集体智慧的力量,能联系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把原来的对话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使对话内容丰富多彩。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二、课后合作复习,共同进步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仅仅一节课四十分钟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学生能及时消化当天所学的新内容,就要让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操练。从一年级开始,我成立了一对一的学习互助小组,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差的同学,经过四年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英语积极主动,易于合作,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大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也大大增强了。

  因此,我认为合作学习不仅能满足全体学生学习的个体内部的需要,而且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

教学的随笔6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

  在课堂上,我始终用饱满、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如: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时,说“欣赏了这么美的句子,看到了这么美的花,老师也禁不住想放声朗读,同学们愿意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吗?而后教师范读课文,“听了老师的读,你有什么想法?你愿意读读吗?”就这样,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激起了学生朗读的欲望。

  在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用读、画、悟等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运用不同句式来表达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这是课文的一个难点。我先让孩子们去找找文中写了几种花,又是如何描写它们开花的,然后指导朗诵。随后我又和孩子们分开来读,孩子们读原文,我把花开的样子读成“**花开了”,让孩子们对比哪一种表达好?为什么?孩子们说完后,我进行了总结: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种事物,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在读中,在对比中,孩子们轻松理解了这一个知识点。教学之中,我利用语文教育的优势,激发学生身上蕴藏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在读完课文之后,我问:“谁愿意猜猜这个花钟是什么样的呢?”孩子们众说纷纭,设想着花钟的样子。最后,让学生画下花钟。在知识链接上,我们还一起探讨了其他有趣的钟,如树钟。

  教学中形成了宽松的氛围,学生得到了全面、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大大提高。

教学的随笔7

  常听老师们说: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回首这两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辛苦,这其中有苦也有甜,没什么经验可谈,或许这只是自己对班主任实践工作的几点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

  感悟一:把赞美还给学生。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我班的xx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课间操,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门后面的拖把倒了,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扫把。这时,**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拿起来了。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感悟二:用爱心为后进生撑起一片天空。

  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作为一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是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在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学期里,我的班级里**和**,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爱做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很差,几次找家长谈话,效果也不是很好,课堂上,我仔细的观察他们两个,课下,我找他们两个谈话,发现,他们并不是那种学习成绩较差、无可救药的学生。看来是思想问题,我开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没过几天,***病又犯了,我很生气,同时也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们了,但是我又想如果我放弃了他们,那么他们也许就会越来越放松自己,所以我又不能不管他俩。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真是动脑筋了,一有空就把他两个叫到办公室一边陪他们做作业,一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已经能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了,于是,我及时对**进行表扬,,没过几天另一个也开始自己完成作业了。当时我虽然很高兴,但是真的很害怕他们坚持不了几天又不能坚持下去了,但是令我很兴奋的是,他俩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很高,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不忘加上一句批语,有时是: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真高兴;有时是:你可要坚持哦!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单元自测每次都是考“优”。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因为,我没有放弃他们。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提高,老师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弱点,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给予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的关怀,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从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我想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会为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感悟三:请耐心等待一会,花儿就要开了。——教师要学会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陷。学校强调学生不准迟到,我平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有的学生就是犯***病,有一次,预备铃都响过了,班里的孙*还没来,我焦急的站在楼上往下看,也没看到人影儿,同学们都在专心的读课文,“报告”,同学们听到声音都停止了朗读,看到他,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经常迟到,我昨天找他谈话时,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师,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再也不理会他了,课后才了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给奶奶拿药,所以才来晚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教学的随笔8

  入园一个月时,幼儿已经能够逐步接纳教师的安抚,愿意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离园时看见别的小朋友接时,大家还是免不了出现心急的情况,急着走出门去张望家人来接了没有,这样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如何才能既保证幼儿的安全,又能使孩子离园的整个过程中使大家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呢?如何才能既保证幼儿的安全,又能使孩子离园的整个过程中使大家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呢?

  于是我们开始思索并尝试借用蒙氏班的走线活动,我们在睡觉屋的地上用纪实贴贴了一个长方形,并在睡觉屋准备了六个地垫,每名幼儿吃过晚饭盥洗后,就先到睡觉屋拿地垫自选玩具玩,待幼儿基本都吃完饭后,大家随收玩具的音乐把玩具地垫送回家后,开始和保育员老师听轻音乐走线,听着优美的音乐,变换不同动作的走线,帮助幼儿调节了着急离园的烦躁心情,同时幼儿在睡觉屋活动,与家长接孩子的地方相对隔离开,确保了幼儿的安全,使大家能很好的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

  反思:

  离园环节很短但很复杂:喜迎家长、笑送孩子、交流沟通、叮咛嘱托……老师这时不论多忙,都不可忽视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帮助没有接走的孩子稳定情绪,因为这时他们的情绪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而我调整后的游戏化离园活动,正好满足了幼儿的心理,吸引住了他们使之开心,同时也使晚接的家长看到孩子的表现后能够对我们老师放心。

教学的随笔9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兴趣、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让幼儿在活动中萌发学习兴趣,感受英语语感,形成最初步的交往能力。在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教育,以促进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经过一个阶段的摸索,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活动中有以下特殊的价值。

  首先,情景教学法创设的形象生动,各类动态情景有趣,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它营造的宽松和谐、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次,儿童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情景法创设具体直观的形象情境,帮助儿童正确理解语言意义。

  第三,情景法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为其提供了模仿、游戏、交流的条件。儿童在课堂游戏情景、生活模拟情景、舞台表演情景中,消除了紧张和压力,听听说说,唱唱跳跳,动动玩玩,兴趣盎然地投入活动,不仅愉悦了孩子们的情感,更提高了孩子们的第二语言的运用及交往能力。

  1、课堂情景

  课堂情景可以是图片、木偶、玩具、实物等材料,也可以是教师的表情,形体动作,此法可用作教授单词。例如:教水果APPLE时,可以出示一张张水果图片,也可以出示水果实物,我们引导幼儿看到苹果说APPLE,拿着苹果说APPLE,闻着苹果说APPLE,并且学唱英文儿歌,加深学习的记忆。在动词等教学中,老师借助夸张的形体动作和表情让幼儿理解语言的意义,同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操练,亲身体验认知新的语言信息。

  2、生活情景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生活情景的创设旨在为幼儿提供交流和交际的机会,我们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母语文学经验,选择一些短小浅显的对话引导幼儿在日常中使用:HELLO!GOOD MORNING!SEE YOU TOMORROW!BYE—BYE!之类的相互问候句子,这类活动利于孩子学以致用,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对话,便为交往打下了基础,于是我们适时创设生活模拟情境,引导儿童进行交往学习,如:”children’sshop“设计一个品种丰富的儿童商店,和“Macdonal’s”麦当劳等,让幼儿运用学过的“what do you want?”学做营业员,练习“Ilike。”学做顾客,幼儿在模拟的购物环境中印象深刻,情感投入,跃跃欲试,激发了他们用第二外语交往的积极性。情景法的设计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学的随笔10

  在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首先应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对于什么事物他们都好奇,模仿能力强,好动,但是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学习持续时间不长。如何在有效时间里教会孩子们更多的知识,应该是我要追求的目标。

  一年级大部分是7岁左右的孩子,刚进入学校,学习、生活习惯还不太适应,正在慢慢形成,学习新知识也需要我们老师一步一步手把手的教。俗语说“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我想自己这种焦急的心理忘记了孩子们还是6、7岁不懂事的小朋友,正是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很多方面需要老师引导,需要耐心和细致。

  欲速则不达!从常规和排队抓起,教会孩子们记住自己上课的队形,然后才能慢慢教孩子们学习立定跳远,学习广播体操,学习其他内容。教会孩子们走,他们才会慢慢学跑,走都没有学会,就去学跑,确实是难为他们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把握好主体方向。

教学的随笔11

  从事教育工作,面对的第一对象是学生。那么如何读懂学生便成为了教学工作的第一前提。虽然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十三年,以为满怀信心。但这学期我教授三年级语文,对于一直从事中高年级教学的我,我觉得无从下手,我也高估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我比我想象中的要难以驾驭课堂的多。

  其实,读懂学生很重要。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十三年,可面对中年级的语文教学还是头一次。自从接到学校分配给我的教学任务后,我就一直担心自己教授不好,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此刻的我俨然是一个“空手道”,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与小孩子们打交道。昔日教惯了高年级的“老手道”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与孩子们第一天,我一走进教室就先来了个“高压”政策,想以声镇人,可没效,学生们压根没任我喊破了喉咙,他们也全然不顾。当时真是气傻我了。看来“高压”政策不是任何时候都管用。这一天下来让我明白:学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直接对象,而且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如果连自己的学生都不了解的话,那又怎么能够去和他们沟通交流,从而让教学效果更佳呢?读懂学生是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前提。可读懂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多方面努力,要有信心、爱心、耐心,遵循一的科学规律去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真诚的'互信和沟通,这样才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后来,我渐渐摸到了一些方法。

  第一,学生做错了事,针对情况就事论事,不涉及品格,是师生间沟通的基本原则。老师起了提醒、关爱、帮忙的作用,而老师不要借题发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显然只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厌恶,从而进一步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要邀请合作,避免命令。面对现在的学生,如果我们用传统的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式的教育方法是绝对不行的。老师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自然界的朋友,他们也会爱、也会恨,是具有矛盾感的复杂的人。他们和大人一样,讨厌到处被命令、指使和控制,被剥夺掉自治权。当老师说话表示尊重时,比较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抗。

  第三,不要冷嘲热讽。具有尖酸口才的老师是学生的克星,那些冷酷刻薄的话语会摧毁学生的自尊心,受创伤的孩子会在满脑子的报复思想中成长。

  第四,要多表扬,少惩罚。多数老师其实不是不知道惩罚收效甚微。然而,他们每天照用不误。他们一生气就对学生责难、羞辱、怪罪、惩罚,不但没有纠正学生的行为,还成为下次犯错的好借口。它使犯过错误的人下次更小心地犯错,更狡猾地掩饰现象,更技巧地避过侦察,而不是更诚实或更明理负责.学生是带着不完整的自我形象来到学校,他们的自尊心脆弱容易受损乃理所当然之事。老师处理应极为慎重,你的评语会影响他们内心的情感。老师的感化力是最大的,破坏力也可能最大。良好纪律的形成和维持有赖于老师一系列谨言慎行,以打动孩子的心灵。教师应避免挑剔,免除惩罚。

  从事教育工作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格,而且需要具有特殊的技巧。引用柯宁的话:“技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必备工具。有了技巧,做事效率就高,少了它如同是遇到障碍,寸步难行”。教育上,着重技巧的应用能让老师更能够因材施教。

教学的随笔12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练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用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但是游戏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在2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中,我安排了“找朋友”的游戏,个别学生为了“逃避”受“罚”,突发气象,出现有违规则的举动。针对这一现象,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在争论中引发出创新的火花,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创编了“数脚”游戏。

  实例

  在师生亲切的问好声中,我们的体育课进入了导入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安排了“找朋友”的游戏,当我讲清楚规则和要求后同学们沿着篮球场的边线进行慢跑,开始了游戏。

  我喊“5”,学生快速地自由结伴,5人抱成一团,我检查后,对人数不够或者是超过人数的小组,要求每人做3次立卧撑。为了改变游戏的单一性,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采用了加、减、乘以及喊出的数字加或者减我举起的打出的手势,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一次我喊“4”加我举起的右手打出的“2”的手势后,在检查每组人数时,发现了有一个组是7个人相抱,其中XX同学驮在一位学生的背上。我对该组的同学作出了不符合游戏的判决,每人做3个立卧撑时,学习同学提出了反对意见。他理直气壮的说:“老师,你看我们是联体儿,二个人二个脚,你再看其他小组6个人是12只脚站在地上,我们虽然是7个人,但也是12只脚站在地上,和他们是一样的,怎么要做立卧撑呢?对XX同学的讲话,我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大家讨论怎么处理。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要做,有的说不要做,有的说有理,有的说是狡辩。其中有为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我们今天做的是找朋友的游戏,是数人而不是数脚,他们不符合要求。听他这么一说,我突然来了灵感,就对大家说:刚才XX学生的表现和你们的议论,使我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数脚不也是个很好的游戏吗?大家来想想看如何来创设这个游戏。这一下讨论的气氛又热烈起来,XX同学更来劲,他说:只要老师说出数字后,不管哪个组的人数多少,只要站在地上符合老是的要求即可。

  随即,我和学生一起尝试练习,当我喊到“8”时,学生迅速结伴,为了达到8只脚,大家各出奇想,有的脚踏在另一个人的脚背上,有的单脚站立,更难的是四个人成二只脚,多种多样的动作和造型呈现在我的眼前。当我喊“0”时,居然也没难倒学生,他们坐在地上把脚抬高离地。学生积极动脑,集体创设,互相协作,完全沉浸在游戏练习中。虽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受到了影响,但我和学生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创编了一个新游戏--数脚游戏。

  思考

  这次游戏教学给我很大的启示,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习惯于让学生按设置好的各种内容和练习手段进行机械地模仿,被动的练习。把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不遵守规则的学生视为为调皮捣蛋,加以批评指责,造成学生在练习中不敢越雷池半步,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课中我把XX学生的行为视为捣乱,将他的话视为狡辩,不予理睬,就不会有这以外的收获。

  体育教学是学生身体锻炼和思维活动想结合的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师生、学生间相互交往,积极湖动,共同提高的特点。在这游戏教学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是专制地下结论,而是给学生有交流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提出看法,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引发创新的火花。在游戏的创编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的练习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自我表现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新教育不是把学生当作机器上的螺丝钉,而是把每个学生看成是发动机。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发现学生在练习中有意和无意间所表露出的闪光点,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举措,应及时加以鼓励,要创设情景加以引导。要鼓励学生去寻找一项活动、一个动作的缺点,包括鼓励学生寻找老师的缺点,寻找几个学生同一动作或几个学生不同动作练习中的交叉点、异同点,了解动作学练中的重点、难点,提倡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去尝试、去探索。无论成功与否教师都应多给予肯定和鼓励。精心呵护学生,更不应把创新这棵幼苗扼杀在萌芽状态。

  教师还要善于自己的教学创新,要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创造多变而又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及时让学生一起去分享、去体验,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的随笔13

  回首这十几年的教师工作,其中有苦也有甜,没什么经验可谈,或许这只是自己对教师实践工作的几点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

  感悟一:把赞美还给学生。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诗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感悟二:搭起师生心灵交流的彩虹桥——写好操行评语。

  操行评语不仅仅是评价学生,也是一面镜子,无声地折射出对教师的评价,反映了教师的学识素养,一则好的操行评语,是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受益终身。

  感悟三:用爱心为后进生撑起一片天空。

  我们常把孩子比作初升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

  感悟四:请耐心等待一会,花儿就要开了——教师要学会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

教学的随笔14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随笔,请参考.

  不再直接给幼儿喂饭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个幼儿因为吃了凉的饭菜而呕吐。吓坏的我马上带幼儿到洗漱间进行清洗,并告诉了其他的教师,而大家却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视无睹。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刺激。由于幼儿吃饭比较慢,冬天饭菜没有吃完就已经冰凉。加之教师不停督促让幼儿吃干净,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顿凉饭。所以我从那时起坚持每个中午晚回家一个小时,对平常吃饭慢的幼儿直接进行喂食。

  我以为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去照顾好了孩子,是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的。殊不知,由于我的喂食而剥夺了幼儿自己进食技能的培养。代劳不是帮助幼儿。

  我们老师平时在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关心幼儿吃饭的多少,快慢、挑食等问题。很少考虑到幼儿进食时的心情,胃口等。这样一味的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所以才会出现催食、喂食等现象。有时,教师在反复催食,或着特殊强调照顾时,也会给幼儿小小心灵带来无形的压力。进而更加恐惧甚至厌恶吃饭。

  对待吃饭慢的,可以先给幼儿少盛,循序渐进。不要刻意的强调或者批评幼儿吃饭慢,少。或者直接代劳,拿过碗勺喂饭。但是我绝不让幼儿吃凉了的饭菜。饭前食欲的调动,舒适进餐环境的培养,及时的表扬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会有利于幼儿的进食。看似无所为,其实功效卓著。

  孩子是我们的监督者

  记得我第一次下幼儿园见习时……

  早上,我起了个大早来到幼儿园,跟主班老师打过招呼后,便来到洗手间洗手。这时第一位到园的孩子也来到洗手间洗手,小女孩望着我叫“老师”。“哎”我心里高兴的应着。不一会儿小女孩突然瞪着我说:“邓老师昨天才说要节约水资源,洗手时不能开那么大的水,你还开那么大,哼!”我听完她的话后又惊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后,我连忙整理一下脸部尴尬的表情。蹲下来对孩子说:“不好意思,我昨天没来听课,不过谢谢你告诉我,我以后一定注意的。你真聪明,老师说过的话都记着呢!”这时小女孩高兴的对我说:“不用谢。”然后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儿园里你的一行一举都有这么多的孩子在监督着,可不容得有一丝的错误和马虎啊!

  见习生活中,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

  不要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只可惜太多的家长却因为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在有意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许多成长的机会。比如,生活中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孩子吃的橘子、鸡蛋、苹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为的是孩子吃起来容易,更不会遇到什么危险。可是不知道这些父母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为孩子提供这些方便的同时,不仅剥夺了孩子亲手实践的机会,而且剥夺了孩子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甚至会因此养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进取的不良品性,从而耽误孩子的一生。

  多给孩子讲故事

  幼儿园的孩子们,大多3-6岁,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能让孩子多听故事,多说儿歌,多朗诵散文,将对孩子以后的口语表达、说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龄不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听故事。

  早上,孩子们到园的时间等等不一,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不让早到的孩子感到无事可干。每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带或音乐磁带。我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针对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将听故事这一环节穿插在午饭、睡觉前后和放学前,个多月下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孩子们在午饭期间边听故事,边做饭前的准备工作,一举多得。

  孩子们从听的故事中学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规,自觉性提高了。

  孩子们敢大胆举手讲话,并且口语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

  讲故事有诸如以上的好处和功效。我们当老师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关注每一位幼儿

  今天刚走进活动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掉在地上的两幅画。通过我的仔细观察,属人为破坏。

  “一定是维镇干的。”我心想。

  维镇是我班年龄最小的孩子,活泼聪明又调皮,类似的事件他干过不止一次,这次肯定也不例外。

  维镇来园后,我把它搂在怀里说:“告诉老师,你昨天干了什么?”“我跟妈妈去姨妈家,跟妹妹玩了。”我这才记起维镇昨天没来园。

  “老师,这是寒寒弄下来的。”鑫源大声喊道。

  怎么可能呢?寒寒是个爱静的孩子,说话声音也很小,经常让人注意不到她的存在。

  “真的是你弄下来的吗?”我问寒寒。她笑眯眯的看着我没有辩解。“是不是你看到画太陈旧了,想换张新的?”“不是,我想让老师叫我的名字。”

  原来是这么回事,每天老师都会表扬很多优秀的孩子,鼓励一些表现较差的孩子,而寒寒既不优秀,也不顽皮,所以老师极少叫到她的名字,她想用这种方法引起老师的注意。

  这件事给了我不小的启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能享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照顾,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于抢站排头的孩子我是这样做的

  每次放学,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挨的近一点,以“小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和他们拍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有劲”。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孩子们脸上都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音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队,没有抢排头的了。

教学的随笔15

  小学青岛版《科学》教科书,自20xx年5月获得教育部核准,并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的审查后印刷发行使用以来,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1、教科书的编写,结构清晰,内容恰当,突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和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体系,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较好地融入精心设计的各类活动中。

  2、教本简明扼要,学习过程设计开放性强,有利于各类层次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教科书安排了交流和评价的内容,这是传统教材所没有的,评价形式适合儿童心理,体现了全新的评价理念。

  在新教材的实施中,教研室编制的《科学教学设计》成为了教师的好帮手,它的优势主要有:

  1、相关知识丰富。教师的科学知识比较欠缺,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途径狭窄,教学设计提供了大量的与教材有关的信息,使得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如鱼得水。

  2、科学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设计中,对科学探究形式的一些环节给予提示,重点操作步骤也有详细说明,使教师教学中有据可循。

  3、教学设计伸缩性大、弹性足,给教师灵活教学和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留足了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能以教材为载体,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生活,感受科学生活,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体验科学的魅力,为学生终身发展,特别是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引导学生探求科学真理的同时,教师的科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教科书印制精美,插图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卡通图片的使用更增添了教材的活泼性。

  几年来,在对教材的使用和科学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也要引起重视。

  1、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教材中的实验及教学设计中的实验方案,是培养学生动手、探求科学真相的重要部分,但教学中部分教师或图省事,或实验器材不足,或因准备时间不够,把实验过程变成了纸上谈兵。希望各级教研室、教办及学校加强检测力度,增强监控能力,特别是在学生学业检测中,加大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测考力度。

  2、教科书的拓展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特别是农村学生,视野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高、难、深的拓展活动,学生完成有难度。尽量杜绝让学生跳得太高摘桃子,在今后的教材中,多一些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拓展。

  3、《教师教学用书》太两极化。这里的两极分化,是指深奥的科学知识离学生认识水平太远的科学知识偏多,真正给科学知识下一个准确定义的内容太少。因此,课前教师要花费较长时间去查找资料寻求答案。

  4、教科书中有许多空白,学生要在上面写设计、记笔记、抄答案,一学期下来,书上密密麻麻,再循环使用,学生已经无从下笔,部分学生直接享受现成答案,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循环用书,极不卫生,很容易传染疾病,学生、家长意见较大,建议降低印刷成本,不再循环使用。

【教学的随笔15篇】相关文章:

教学的随笔03-22

初中教学随笔12-23

物理教学随笔12-21

音乐教学随笔12-15

找春天的教学随笔03-01

中学英语的教学随笔02-28

教师教学随笔【荐】04-01

物理教师教学随笔01-02

【推荐】教师教学随笔12-31

教师教学随笔【精】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