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语文高一随笔

时间:2023-04-09 18:25:28 随笔 我要投稿

语文高一随笔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高一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高一随笔

语文高一随笔1

  高一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觉得值得思考、总结和改进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当然和新课程的实施这一大背景有关,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新课程的参与者、经历者把在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以及经验教训认真总结,好好反思,让自己在今后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在高一第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曾经有过的一些错误认识或做法。

  一、以为新课改就是要完全摒弃传统教法的错误认识

  我们常说“除旧立新”,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确实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破才有立”。这一次的新课改也是如此,它在课程结构设置、目标设计等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就使得我在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容易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法,特别是在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教法,比如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写、多练以及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挖掘、深入、延伸、拓展和精讲。事实证明,以上的方法虽然传统,但效果显著,在语文教育中大力提倡创新的时候,吸收和融会传统教法的长处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方法实施中产生过的错误做法

  (1)导学案运用中的错误做法

  我们这次高一语文的新课程教学一个重要的“新”的标志、新生事物是“导学案”。“导学案”在山东兖州一中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出于经验的不足和对学生学情调查了解的不够,往往会采取这样一种片面做法——只注重导学案的“学”和“讲”,却忽视了导学案的“导”,结果经常会把课堂变成做题目(做导学案)和讲题目(讲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学生的厌学。事实证明,如果导学案只“做”只“讲”却不“导”的话,对学生的“学”恐怕很难产生什么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所以,如何设计好导学案并进一步利用好导学案,使它能够真正调动学生、激发学生、解放学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一个新课程的参与者、经历者好好动一番脑筋。

  (2)合作学习中的错误做法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资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我在实践中曾有过这样那样的一些错误做法:

  ①、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我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其实,这样的小组讨论由于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②、教师缺场。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我有时会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时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我再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其实这样的合作学习事实上只是一种形式,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学习效果也欠佳。

  ③、合作学习被用得过滥。有的时候我在课堂上不分问题是否合适都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其实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频繁、无价值的合作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事实上,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两者并不排斥。

  ④、小组中分工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合作,但有时候,在我的课堂上,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工,学生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最后找一个同学来汇报即可。而且,往往是小组中比较积极的学生会经常被推举来做汇报。这样,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以上两点新方法中的错误做法是我在新课程实施中曾经有过的较为突出的现象,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但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发现问题、预防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提出几点误区也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之路能走得更顺畅。问题出来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更应该防患于未然。在新课改的路上,让我们少些误区,多些成就,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

高一语文教育随笔篇3

  一、走语文教学正常路,熟知课程标准,扎扎实实教语文

  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好语文课时,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务必强化知识积累意识,言语品读意识,语文课堂应该通过咀嚼品味语言文字的方式,去触摸言语生命的体温、去感悟作者的情感,走进主人公、作者的内心,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之情气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最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反对教学之浮夸过度挖掘文本人文内涵让语文变了味,也反对教学理科化过分注重字词句篇讲解而让语文丟了味。语文教学要回到听说读写训练的本原上来,老师扎扎实实教,学生扎扎实实学。

  二、走阅读积累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教学方式

  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走阅读积累这条阳光大道。多读书,多积累,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进行水到渠成的写作,这才是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只有高一肯下功夫阅读,经过两年的读书积累,高三复习必会事半功倍。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阅读、写作,跟学生共阅读、同成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以教材为突破,少分析,多引导,多提供与教材同题、同类的其他文章让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多让学生去领悟体会,教师少分析讲授灌输。

  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推荐适当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在阅读中,课内与课外并重,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搭建平台,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场所,让学生收获阅读的成果,感受到阅读的成功与幸福,从而恋上阅读,终身阅读。建议每个班级必须设有图书角,阅读写作成果展示栏,条件成熟时可以办班级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以阅读写作成果展示栏和班级日报,以及读书交流会、读书节等为平台,展示学生阅读写作成果,维持并巩固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走养成教育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点滴开始

  语文教育不像其他自然学科,它天生是“农业”的,得遵循作物的生长规律,需要日积月累的养成,绝非一蹴而就。

  高一学生应当人手一册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有了方便的工具书,才能培养出学生随时查阅、时时积累字词的好习惯。特别是古文阅读,离不开字词典的帮助,勤翻字典,勤做笔记,文言文是可以自学的。

  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三本笔记本:一本用于写周记,一本用于作为读书笔记,包括摘抄和读书心得,另一本用来练笔,包括自己的随笔和老师统一布置的写作任务。

  周记本——每周坚持写一篇,长短不限,不计较形式。写每周自己最有感触的事物,即把每周最想记录的事、人、物、情、理写下来。

  读书笔记本——每天摘抄至少一段文质兼美的文字,每周不少于写三篇读书心得。读书心得就附在相应摘抄的内容后面。注意注明摘抄内容的出处。摘抄和读书心得都应标注序号,每两周利用一节课检查、交流。

  练笔本——一学年只统一布置8次作文,自由练笔不少于每两周1次。高一这一年的练笔以模仿为主,结合读书笔记模仿名家作文的方法技巧。建议老师创办办刊,推广优秀作文的成功经验。

  此外定期举办与语文阅读有关的诗词朗诵、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等主题月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将口头表达、阅读、写作三者有机融合起来。

  四、走作作文教学常识路,唤起写作热情、加强思维训练,多写多修改

  思考的常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作文的过程必然是思维的过程。但由于教育的功利性,许多老师忽略了学生“思考”的环节,学生压根儿就不会“想”,程式化、模板化,没有生活体验、没有思想、没有情感,说空话、套话自然就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没有了‘想’,是无法感受‘听说读写’的快乐的”,作文一定要教给学生这样的常识。当然,要想让学生成为思考的人,教师就不能不会思考。

  热爱的常识。写作的至高境界是热爱,一个人能爱写作,视写作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写作对他而言是生活必需的内容,一天不写点东西就恍恍然不知所止,这样的写作已不追求所谓“成功”,而成为生活的乐趣,是真正为人生的写作。让学生热爱写作,首先老师应是热爱写作的人。建议老师常写下水作文,言传身教,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此外,学校里形成的好的写作作风,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敢写的常识。斯宾塞说,在根本上,写作是孩子自己的事,也只有把写作变成他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的能力。作文教学需要把写作的权利交给学生,培养他们敢写的意识,只有敢写,才可以在不断的写作中走向熟写。所以,我们主张要营造宽容和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写作。其实,写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眼前有什么,心中有什么把它写下来,没有走样;拿给人家看,能使人家明白你眼前的、心中的是什么,这就行了”(叶圣陶语)。总之,一句话:敢写,就好办了。

  读书的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发现的常识。现在的学生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游离在观察之外,自然无所发现。故而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开拓写作的领域,让他们有发现的意识,特别是要让学生在熟悉的地方有发现,因为聪明的人之所以聪明,无非是在熟悉的地方有所发现或发明。

  修改的常识。文章写完了,看几遍,修改修改,做到“上口”“入耳”(叶圣陶语),是一个好习惯。文章为何要修改?就如“从树上掉下一根枯枝,恰好是合用的拐枝,不过就常情说,拾枯枝作拐杖,总难得恰好合用,所以还要修理修理”(张中行语)。关于文章修改,老师可以手把手教学生修改;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在修改的过程中还可以把要求说得明确些;引导学生积累修改的经验,循序渐进等。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是高三复习的基础,唯有夯实阅读积累之基础方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只要老师肯读书、学生肯读书,老师热爱写作、学生热爱写作,其余的就好办了。

语文高一随笔2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

  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

  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这是何等的气度与胸怀!宽容的可贵不只在于对同类的认同,更在于对异类的.尊重。这也是大家风范的一个标志。

  宽容有三种境界,可以养鱼为喻:最初级的境界是玻璃缸赏鱼,只让它在一定的范围存在和活动;中等境界是池塘养鱼,因地就利,因势利导,水肥鱼跃,鱼张水活,相互利用;境界则是江海生鱼,千形万类,任其自生,海阔天高,任其自游,由此也就成就了海的博大和丰富。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

  智者能容。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因为他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也因为他非常狡黠地发现: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仁者能容。富有仁爱精神的'人,也必是宽容的人。他心存恕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苛求于己,也不苛求于人。所以,与刻薄多忌的人相比,宽容的人必多人缘、多快乐,自然也就多长寿了。

  能宽容,就能得人。夫妻间除了要有爱情有信任,还要有宽容,总是为小事斤斤计较,就不可能白头偕老;朋友间没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友谊,因为宽容是友谊的题中之义。领导宽容,就可以使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

  能宽容,就能发展壮大。曹操之所以能从仅有几个子弟兵,到剿灭北方群雄,占据中原,拥有百万大军,与他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胸怀是分不开的。连仇人都能容而后用,还有什么不能用的呢?

  所以说,宽容是力量和自信的标志。

语文高一随笔3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学校里,春暖花开,少年云集,既是读书的好季节,又是读书的好年龄。

  本学期,学校将周五中午自修定为课外阅读时间,引领学生阅读、悦读。这是我校“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浸润学校”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很有远见的举措。

  试想,学生从清晨开始一向做功课,直至黄昏时分,住校学生甚至奋战到夜晚九点,哪有时间读书?学生在枯燥的`题海中只会焦躁抑郁,何谈欢乐?即便是语文课,也被考试指挥棒所驱使,为了高分而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一天也只阅读一两篇短文而已,学生苦不堪言。长此以往,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呢?

  而窗外春光明媚,花草树木尽情生长。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因为有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书籍正是人们成长的“阳光雨露”,是人类礼貌发展的“阳光雨露”。阅读,异常是“悦读”,正是青少年汲取礼貌精华、先进文化的最佳途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体机能快速成长的时期,记忆最强大,精力最旺盛;思虑单纯,不为闲杂事务所牵绊。这正是“无边光景一时新”的人生之春,正是勤奋读书的最好时期。

  晨曦照室明,绿树入帘青,学生不释卷,琅琅读书声。此情此景,用朱熹的《观书有感》来表达则恰如其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如同打开一面镜子,知识思想映眼前;阅读就像打开一扇窗,杨柳春风扑面来。

  寄语学生,大好春光,正好读书,博览群书,内修积淀,外阔眼界,视通千载,神骛八极,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语文高一随笔4

  说起父母很多人都会提起感恩这两个字,可是又有谁会明白感恩这两个字的意义呢?父母为我们做了太多太多,有些连自己都忘记了。

  我是一个班干部,成绩优秀,一直在老师的称赞中成长,可是有一次数学测验让我彻底崩溃了。

  那一天张老师抱着一沓厚厚的卷子走进教室,面带微笑的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数学测验”说着张老师把一张张卷子发给了同学们,当我接到这雪白的卷子时,心一下子就凉了,这卷子可不好做呀!唉!好不容易把这这题混完了,把卷子交上去我的心拔凉拔凉的.,唉!这一天的滋味可都不好受呀!到了下午老师把卷子发下来了,结果一念到我的名字,天哪“85”分!看着雪白卷子上那鲜红又刺眼的“85”,啊!在拿到卷子时我没太让自己伤心。当我回到家,我那不真气的眼泪便从眼眶里流了出来,它们流到卷子上、桌子上、地板上,流到到处都是。爸爸妈妈听见了我的哭声,立刻跑过来问我:“怎么回事儿”,当他们看到我的分数也很生气,但他们强压心中的怒火说:“宝宝没关系,你是不会做呀还是粗心,你要是不会做,爸爸妈妈给你讲,他们给我讲了当天的作业。”我听到这样的安慰又哭了起来,我作业做完了也哭累了。我累得早早地睡觉了。然后我半夜醒来,我就想呀“他们天天那么辛苦的在外面工作,我却以这样的成绩来回报他们,我从今天起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一定要让自己的成绩上一个台阶”。结果从那次期末我考了“100分”,我真是高兴呀!

  我感谢父母呀!是他们的鼓励与宽容让我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我感谢他们。

语文高一随笔5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使命。我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担负的重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断地进行探讨、研究、实践、反思。下方,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和反思。

  一、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用心性和创造性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好处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具体问题,我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示他们回去以后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透过提出疑问、自行释疑,既深入明白了课文,又丰富了课外知识。由此,我就启发学生:文选资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超多的课外阅读来充实、完善,健全中学语文知识结构是课内课外等综合因素建构而成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

  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应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新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再让他们透过分组讨论,进行评价,看哪一组同学表演得最为恰切,最贴合文章要表现的思想。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了,他们在阐述中融入了许多现代汉语词汇和意识,加进了超多肢体语言,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这种简单愉悦的教学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情感,又帮忙学生更好地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转变思路,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由文章学的思路转向阅读学的思路

  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推荐,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只有遵循学生学的思路和阅读学的思路,才能真正激发师生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学思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谈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问,然后加以梳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就这些方面深入讨论,最后我再作总结。整堂课,学生至始至终都处于一种主动的参与状态,学习效果良好。

  五、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潜质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潜质。”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忙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气”。

  六、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如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唠叨……从中感受人与人世间的情感,然后想一想自己诚如何明白他们,感受他们。之后,许多学生在周记中谈了学习后的感想及自己对父母亲的感激之情。学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礼,感情在此得到了释放。

  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主角,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语文高一随笔6

  今年适逢高中新课程实施第一年,困难与挑战并存。作为一线教师,自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就积极投身到新课程实施中。截至期中考前夕,我们高一语文已完成了必修一(模块一)的教学任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新课改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让我们萌生了不少困惑。下面着重分析语文模块一的考试情况及整改措施:

  本次期中考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较为规范的综合测试,为让学生们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所以本次考题立足课本,难易度适中,其命题形式及内容兼顾高考命题的基本题形及语文新课改的考试趋势,不出现偏题、怪题。考试结果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考查目标。但由于本次试题区分度不大,缺少难题的比重,所以尖子生未能彻底冒出来。全年段24个班级,最高分121分,仅有一个。通过考试,也发现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选择题及名句默写类知识基础题都存在较多不应有的错误。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说明部分同学对学习或考试掉以轻心、不够踏实、不够认真。同时也不排除考试技巧的掌握程度不熟练和考试心理有待提高。

  2、能力性中难度题失分普遍较高。本次阅读试题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古诗鉴赏三方面,需要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考试情况来看,此类主观题一些答案表述不够严谨、全面,缺乏整体把握文段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纵深度。

  3、本次考试为半命题作文,方向明确,跑题者甚少。但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立意不高、挖掘不深,文体格式较为单一的情况。需要大力提高作文创作的个性化特征及创新意识。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和提高:

  1.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和领悟,定期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多听观摩课,切磋教技,交流教学教法。时刻关注全国高考的改革动态,了解语文高考的改革的发展趋势,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2.课堂常规教学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求“新”求“活”,大胆创新,多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教学内容,既要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紧跟高考语文改革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

  3.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改进教学方式,要多运用激励式、诱导式教学,促进学生生发性学习潜能,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语文成绩突出的同学,要适当引导,使他们成为培优的种子。

  4.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古诗文背诵篇目的默写,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报刊、杂志,扩大阅读量,建立读书笔记资料库,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语文高一随笔7

  正是由于一系列的在校外部动机的习得,也就是成就动机的不断强化,人们走向社会时,为满足此动机的需求,则自然而然就表现出了一种功利的生存状态。

  其实,在我看来,功利本身并不具备罪恶感,以功换利,难道就不是一种能量守恒定律吗?难道就不是一种“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生态平衡吗?难道就不是一种艰苦奋斗,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吗?

  由此可知,功利本身并不具褒贬之意。这世上有很多种人,她们的心复杂的如同市场上任人挑选的物品般琳琅满目。有外表光鲜亮丽内心藏污纳垢的;自然亦有外表笨拙淳朴内心慧智通达的。有了表里如一,也自会有表里如一。条条大路通罗马,从希腊时期的文明就开始向我们播下了智慧的种子,也证实了功利的`正能量,而那些利欲熏心的反面史料,只不过是群被花花世界迷了眼,乱了心神的虽生犹死之人罢了!

  功利无罪无错,有罪有错的是放任自己心欲无限助长最终丧失人性做出劳民伤财之事。妄想以此来换取自己的得到成仙之路之人最终只会求的被万人抛弃的死路。

  此时此刻,我终于明了,功利无罪,最需我们呵护和不断净化的是人之善心。唯有这般,方能享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雅又风趣的生活原态。

语文高一随笔8

  历史沉淀千年,在岁月打磨下愈发厚重。文化传承千年,在世代的进步中更具新生。怀着一颗朝圣般的心,前往山东,拜访一代圣贤,流传至今孔子。

  漫步在齐鲁大地,豪迈之感油然而生。当你沉下心步入孔庙,敬畏之心悄然生出。千年的古柏,曾是仲尼亲手种下,巍巍的大成殿曾是乾隆亲自督造。当你周围的一切都满载着历史,你的心也会庄重起来。”墙角的青苔,斗角的檐牙,古老却焕发着生机,正如儒教的发展,从孔夫子周游列国不被待见,再到汉武帝“独尊儒术”时的'造极,或者是佛、道文化的冲击,甚至连也无法断绝这一古老文化。千年的传承,无数思想的汇入。“传承儒”如黄河之水,从天上来到人间,无数支流的添增,终成就壮观的壶口,咆哮的水流。

  但,历经千年的传承,也差点毁于一旦,走在热闹而又冷清的孔庙中,悲痛地望着破坏的痕迹。大成殿的反复搬迁,树木的一次次砍伐,石碑的拦腰截断,在那些文化的吱呀声中,在岁月的毁灭声里,谁不曾为这些文化叹首惋惜。如阿城在《树王》中写到的,“巨树被狂热的革命热情拒倒了,“树王”在树的死亡中也死去了。”,十年的浩劫,作为封建礼教正流思想,“批孔”之风大肆盛行,孔庙也无以幸免,千万藏书被炬,无数石碑倒下,鲁莽的行为愣生生将这千年文化来了个腰斩。当时的“正确”行为,其实,大家都清楚,这同时在毁灭人类自己,“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不,忘记过去意味着灭亡。好在浩劫过后,大难不死的文化又开始蓬勃发展,儒教思想又开始深入人心,被批评的重回神坛,被拉下深渊的再回顶峰,孔子凭借着他的能力翻案了。从表面来看是的,但,在孔庙中的我眉头紧锁。

  未清理的垃圾仍旧很多,人与人之间仍然充斥着火药味,横眉一皱,高声话语一触即发。仍然有人抢先一步,挤进队伍中。在至圣先师的注视下干这些的确有些不妥,当今社会,人们普遍有些烦躁,话语也不觉急了起来,这可不是提倡“仁”的思想所教育的。这也不该是礼仪之邦中普遍存在的。推行的孔子之风应当更加深入人心。人的内心很难完全接受一个思想,素质的问题仍需解决。

  当今的我们站在文化传承与否的边缘,而决定,就在现在。

语文高一随笔9

  当人类诞生的时候,就想与大自然和谐地生活,一起欢乐的生活。随着人类的逐步进化,人们的生活逐渐地进入了工业化生活,什么和谐生态早已忘却了。说要保护好野生动物,却严重污染了环境……说好的呢?却已忘却。醒醒吧!人类啊!

  那光秃秃的山,从现在开始植树;那餐桌上的野味,从现在开始禁止食用;那污染的环境,从现在起开始保护……

  人口的迅猛增长,环境污染和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导致地球上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被大量破坏,大量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我国的近在眼3万种高等植物中,至少有3000种生存受到威胁或濒临绝灭。为了让更多的物种生存,人类啊,醒醒吧!不要再滥砍滥伐了。一时的诱惑蒙蔽了双眼,却不知还有更大的`灾难因此而逼进,赶快醒过来吧,重建绿色家园,现在还有一丝希望,不要放弃这一丝希望,种出绿色的未来,现在开始播种。再继续破坏下去,人类和动物将再也无法生存,保护森林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生态家园。

  虽人们常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人类就是这么对待自己的朋友的吗?捕捉它们,食用它们,杀害它们,又破坏了它们的家园……其实,人类真的很残忍。动物原本与人一样,无忧远虑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但后来人类因为某种利益,开始大量捕杀野生动物。许多野生动物因此绝种或濒临灭绝。动物是人类在这个生态环境中的好朋友,它们和人一样,是一群可爱的生灵,人类怎么忍心杀害它们呢?人类只是被利益充昏了头,人们啊,振作吧!不要图利益而杀害自己的好朋友,行动起来,保护好小动物们!

  在这个硕大的生态环境中,人类控制着这里的一切。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这个生态环境中的事物。现在,这个环境在日益地恶化着。这是人类和所有生物的生态环境,人类就当是在造福生灵,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不要再让这个惨局恶化下去,现在补救是的办法,为了生态环境而努力吧!

  保护环境,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语文高一随笔10

  窗外,飘来了一阵阵清爽的凉风。呼吸着这清爽的空气,我的心情无比的愉快……

  在期中考完试以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宣布成绩,终于等待得?布成绩了,没想到我名列全班榜首!我留下了兴奋的眼泪,而这泪,也饱含着我的努力。

  这个学期,我学习劲头猛长。上课积极发言,当真动脑,课后,我在教室里便会“无影无踪,”常常,只有在办公室里望到我的身影,这时的'卧冬有不懂的题目,请教老师,老师正在当真地“滔滔不尽”的讲题呢!在荚冬当真做完功课后,还会做老妈买的标题题目为“冲刺100分”的卷子。天天,我都在发奋努力,由于,我有了目标,争取考全班第一!

  一份耕耘便会有一份收成,在考场上,我当真答题,分析题意。最后,终于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语文高一随笔11

  经过台风的席卷,今年的秋来得似乎格外的早,早的那么令人迷惑,那么似是而非。蛙的销声匿迹,和蝉的残鸣都在诉说着夏已过,秋已悄然到来。

  其实相较于夏的`酷热我更爱秋的暖阳。夏天的阳光炙热而恣意。太阳不曾探头就仿佛整个人已经置身烤炉。使得自己像个发狂的狮子一样焦躁不安心绪不宁。而秋的暖阳让我感觉温和,像兔子一样温顺的窝在母亲的怀抱里。

  秋风是温暖的,不似夏风的清凉,冬风的凛冽。秋风的到来带走了夏末的余热。让人觉得呼吸都清浅了几分。

  秋雨绵绵,没有夏雨的豪爽热烈。没有春雨的温柔细腻。却有着宁静带着典雅,就像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弟淡然不失高贵。

  一叶知秋,谁能解我心忧?秋来了,叶落了。洋洋洒洒的铺在地上。凌乱中带着淡淡离愁。站在树下,仰望枝头,树枝上挂着将落不落的叶,黄中带着浅浅的绿。一阵风吹过,叶旋旋而落。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凄美,像是叶与树正无声的告别。叶落下的那一刻,树哭了么?

  古往今来,总有人用无数语言,诗句来形容秋的寂寥,秋的萧瑟,秋的凄美包括秋的离愁。我,独爱秋风的和煦,秋阳的温和。秋雨的宁静,典雅。更想抚慰秋的离愁。

语文高一随笔12

  开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一艘载有数百人的大型轮船在海上失火沉没,许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还。乘客中有一个游泳专家来回游了十几次,在连续救起了二十个人后因过分劳累双脚严重抽筋而导致残废必须终身坐轮椅,他一直大叫着问自己:我尽力了吗!几年后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他伤感的说:我最记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来向我道谢。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

  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感恩,并不局限于铭记别人的好处,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时,我们是否会受喜怒哀乐所左右生活?喜的时候是否会欢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时候是否会大发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时候是否会惆怅万分失落无比?乐的时候是否会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样做到对喜怒哀乐处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静的心灵?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的,就当喜,是对我们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报;就当怒,是培养我们耐性的时机;就当哀,是天将降大任于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当乐,是生活对我的泰然处世还以的笑容。如此,还会有什么再影响到自己平静的心绪呢?别人对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们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改进;别人对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诉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喜欢自己就必须再接再厉更进一步。事业的成败也是如此。

  感恩,并不是宣扬一种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方式!学会感恩,不要去记恨对你不好的人。作家余杰说过一句话:恨一个人对自己的伤害,远远比对对方的伤害大。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图报不忘恩负义,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受人一掊土还人一座山。学会感恩,懂得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会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面镜子,学会感恩,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会还你以微笑。

  那么,就让我再次用一个小故事结束今天的演讲吧:有位和尚叫佛印,与朋友结伴出游。在路过海边时与朋友话不投机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气愤的在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当走过原始森林时佛印和尚遇险被朋友所救,于是他在岩石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朋友奇怪的问他为什么两次在不同的地方写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冲淡沙滩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却是刻在石头上的字天长地久,永远铭记。

  学会感恩的生活,宁静而祥和。

语文高一随笔13

  你会感谢谁?你是否会感谢那个生你养你的父母?你是否会感谢那个一直帮助你的朋友?甚至你是否会感谢那个只有一面之缘人给你的帮助?答案是很显然的。

  但你是否想过感谢你的对手?什么是对手?对手就是你一直想超越的人;对手就你一直不敢轻视的人;对手就是在你想要放弃时真正让你燃气斗志的人。这就是对手。

  的确,对手其实是一个很恐怖的存在,但是试想一下若没有对手会是一个怎样的后果?就好像动物没有了天敌一样可怕。仔细回想,你是否为了超越你的对手而拼命了解他的一切,了解他每天在学什么,学了多久,然后自己在根据自己了解的反复去修改自己的不足,你甚至比你对手的朋友还了解你的对手,反过来想想你的对手何尝不是这样的吗?其实你的对手也是最了解你的.那一个。所以,身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仅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朋友,甚至陌生人,更是应该学会去感谢一下我们的对手,因为有了对手,在生命中就好像又多了道奇特而亮丽的风景。

  感谢对手,感谢那个你最讨厌,却是最真正懂你的那个人。

语文高一随笔14

  在这一个月的教学中,我学得在课堂提问上有一点感悟。教师上课,都离不开课堂提问。但课堂提问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注意:

  1、难度。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我曾两次讲《祝福》,都是从“我真傻”入手,去深刻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但由于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不一,教学效果也就不同。第一次,我是这样来设计提问的:“祥林嫂认为自己真傻,这告诉了我们什么?作者这样写能否揭示主题?”由于问题涉及的面较大,较笼统,学生难以回答清楚。第二次,我改提如下几个问题:“祥林嫂为什么认为自己傻?”“为什么阿毛被狼吃了,祥林嫂就变傻了?”“阿毛不被狼吃掉,她会不会变傻?她的命运会不会好些?”这样提问,化难为易,学生也就乐于思考,从而深化了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认识。教师的提问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难度过大。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例如,一次教《项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此问题一提出,学生默然。这时,我随机应变,问道:“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很快答道:“是一个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我再设一问:“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答:“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豪华奢侈、讲排场、爱虚荣之风大盛。”这样,就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解决了。

  2、坡度。有的心理学家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叫“解答距”。所谓“解答距”,就是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让思维的“轨迹”有一段“距离”。一般来说,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提问可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属于初级阶段,所提的问题,学生只要参照学过的例题、例文,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属于“微解答距”范畴。第二级,属于中级阶段,所提问题并无现成的“套子”可以依傍,但不过是现成“套子”的变化与翻新。这样的问题,属“短解答距”的范畴。第三级,则是高级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属“长解答距”的范畴。第四级,则是高级阶段的发展,属创造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采用特有的方式(无现成方式参照)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属于“新解答距”的范畴。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提问题的坡度,为学生增设台阶,使之能拾级而上,直达知识的高峰。

  在教学《过秦论》时,我曾根据秦国兴起、强大、统一全国及其灭亡的过程,精心设计了四个台阶式提问:(1)秦国兴起时实行何种基本国策,起何作用?(2)秦孝公以后的80多年,又为何能进一步强大起来?(3)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偶然的吗?为什么?(4)秦朝迅速灭亡的基本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几个问题,由于“解答距”的长短不一,形成了提问的坡度,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随之逐步提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我们把握适当的度,以启迪学生思维。

语文高一随笔15

  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爱上音乐的,只是跟随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并无多么堂皇的理由。而刚刚跨进音乐的大门,才发现以前的世界真是太小了,原来生活中还有一个从未注意的闪光点。

  说到华语流行乐坛,不提到Jay恐怕是不行了,一首《发如雪》带着淡淡的忧伤以一种喑哑的声调将“缘字诀”演绎得无懈可击。“你发如雪,纷飞的眼泪,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那零零星星的歌词,即使让人毫无头绪,却仍能感受到一个字,那就是美,而“凄”就只能从旋律中去体会了。听着听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油然升起,那区别于通俗的快乐,是在音乐中寻觅到一种最真实的愉快。

  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影视音乐,与专辑和单曲不同的是,影视音乐往往有一个起点,也可以当做创作的源泉吧,不言而喻就是故事的情节。正因为有了回环曲折的.故事内容,其间的音乐就更能打动人了。今年寒假只看了一部电视剧《天外飞仙》,虽然可能会被别人说成是肥皂剧,但我还是要说。这是一部神幻剧,讲述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

  也许上诉观点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但我不在意。因为让我的生活更加精彩,我的生活不再平淡,反更加丰富和真实。

【语文高一随笔】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随笔06-30

高一语文教育随笔01-24

如何提升语文素养高一随笔作文03-17

高一的生活随笔04-06

有关高一的随笔03-25

高一的教学随笔04-06

军训高一随笔01-18

高一暑假随笔03-17

暑假随笔高一04-01

高一作文随笔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