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师的随笔

时间:2023-05-10 12:18:17 随笔 我要投稿

教师的随笔集合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的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的随笔集合15篇

教师的随笔1

  “好教师”的12种品质:

  1.友善的态度——他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他绝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他绝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会做为止。

  4.兴趣广泛——他带我们到课堂以外,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习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他的语调和笑容令我感到舒畅。

  6.公正——他会给予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他每天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于单调。

  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他与别人一样也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他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依赖于他,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他发觉自己有错,他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他假装不知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课堂中知识结构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知识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也将为激活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留下充分的余地。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

  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课程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新课程中,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憎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

  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让学生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国时代周刊曾刊登了保罗?韦地博士在收集了九万名学生关于他

  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教师的随笔2

  “如果要在正确与善良之间作出选择,那么,请选择善良。”——《奇迹男孩》

  继《寻梦环游记》之后,影片《奇迹男孩》再一次温暖了我,诚然,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励志家庭教育喜剧片,却不落俗套的道出了为人友之善、为人师之诚、为人母之责。电影讲述了具有先天性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奥吉,在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帮助下接受学校教育,融入校园的暖心故事。令我意外的是,与以往励志题材不同,该片竟没有刻意渲染悲伤,也不以残酷来煽情博取眼泪,而是分镜头向观众呈现了不同的人物视角,一股更为真挚纯朴,诱人共鸣的暖流才能流入观众心底,奥吉的自卑,妈妈为孩子的牺牲奉献,姐姐为奥吉让出的父母关爱等等都真实的呈现在荧幕上,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面对生活都会有着不为人知的挣扎与成长,使之一直坚守的大概也就是影片想要传达给我们奇迹之源——人性的真善之美与至纯之爱。也许是站在现在初为人师,将来也要为人母的立场,影片给予我的不仅是泪水,更是感动之后的深思,为人师,我们如何引导孩子们善良勇敢;为人母,我们又如何教导子女成为温暖而发光的人......

  【最好的父母之爱——你从未离开我的视线】

  “父母的爱,会为孩子的灵魂渡上金身”,奥吉的幸运就在于他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爸爸爱妈妈,姐姐护弟弟,每次送奥吉上学也都是全家出动,包括宠物狗黛西。宽容与理解是构成家庭之爱的元素,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即“亲密关系”,映射到家庭教育的范畴中来,可简单的理解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密程度会对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奥吉健康心灵的成长完全得益于此,良好的亲密关系、充足的家庭对话与亲子时光于无形中给予了孩子最直接的.安全感与为人之道——善良、自信、勇敢,换言之,在孩子的成长里,父母从未缺席,以有效的陪伴代替身在心离的无效作陪,则是引导孩子最好的方法。爱有时往往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人父母,爱从未离开,也许我们缺少的仅仅是对孩子抒发爱的时间与心思罢了。如同奥吉的妈妈,为了缩小奥吉与同龄孩子的学业差距,放弃了硕士论文与事业以给予奥吉堪称完美的家庭教育,以至于进入校园后奥吉所学远远超出同龄范畴,他的喜怒哀乐,妈妈、爸爸、姐姐都努力地了解参与,这大概就是最好的一种家庭亲密关系了。试着进入孩子的内心吧,也许当你不知怎样开头时,一句“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发生了哪些趣事”就足以打开孩子的心,打开 彼此心灵沟通的桥门,爱就是这样简单——无论我怎样忙,孩子,你从未离开过我的视线!

  【最棒的友情——我一直在你身后】

  孩子们之间的友情大抵是这世间里最为单纯的情谊了,也许是因为一颗糖、一个玩具、一句早上好、一个微笑,简单却最真挚。“外表只能决定我们想不想去了解一个人,魅力才能决定我们会不会和他成为朋友,”这足以让我们的孩子明白美的标准绝不等同于高颜值,在这样一个看颜值的时代,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美丑观,影片中杰克问奥吉,你为什么不去整整容?奥吉傲娇地回答,“我就是因为整过很多次,才能变得像现在这样帅!”顿时心里为之一动,一为两个小伙伴的真挚友情,二为奥吉如此乐观的心态。杰克曾因奥吉的面容抵触与他交往,但最终被善良的品格所吸引成为好友。我想,或许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奥吉的影子吧,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自以为的自卑与孤独,诸如有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够高,有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大胆,苦恼自己为什么比别人跑得慢等等小心思,其实,孩子们的世界是无比简单的,在大人们眼中不是问题的问题,于他们而言有可能是困扰一整天的糟心事儿,除了家长在心态与观念上的引导,一个好朋友的善意鼓励和陪伴更能促进孩子在一些问题上的成长,“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人生苦战。”

  【最美的你——善良勇敢,温暖而发光】

  初为人师的我,观影过后,脑海里都是班上我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六岁的他们,时而如跳动的小精灵,时而如奥特曼勇士,时而温暖如天使。我偶尔会在他们玩耍时静静凝望每张可爱的脸庞,不自觉嘴角上扬,因孩子一句童真的话引得弯腰发笑,被孩子突然的背后拥抱感到温暖不已——“你的扣子扣不上?我来帮你吧”、“你别怕,就像我这样一抬脚就跳过去了”、“老师我告诉你哦,我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奥特曼,拯救世界,哼哼,厉害吧”、“不不,我的海底小纵队才厉害,我要开着章鱼堡去探索深海世界”、“老师你不用帮我,我马上就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这点小事我当然OK”、“老师你看,我跳绳跳得越来越多了,总有一天会超过一百的”。小小的身体,大大的力量,在我望向他们的时候,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散发着各自的光芒,耀眼而闪亮,我曾在现实亦或梦中想象每一个孩子长大后的样子,畅想着多年后他们在做着什么,讲实话,我预见不了未来,但我似乎总能看到一抹光,七彩斑斓,一望无尽。孩子,你的未来是最好的,是值得憧憬的,愿你能一直善良勇敢,温暖而发光!

教师的随笔3

  儿时的腊月是最有盼头和希望的,村头的小河早已结上厚厚的冰。一放学,小伙伴们就冲向河边,在冰上滑行,玩儿属于我们的游戏,开心的大喊大叫,做各种自己认为潇洒的惊险动作,互相在冰上推行,一个蹲着,一个在他背后用力去推,让他“嗖”地滑出去,而推的人呢,有时候也因为力的反作用,向前倾倒,摔在冰上,这就是我们眼中的“狗啃泥”,小伙伴们看到了,就会开始大笑,前仰后合,结果又会有更多的人失去平衡,摔倒,有更多的笑声……。

  那时候,穿的都是布棉鞋,棉鞋底儿不知不觉就会湿透,不知是运动时出的脚汗,还是冰慢慢地随着脚的温度融化,浸湿了鞋底,要不是哪位家长站在村头的大桥上喊,估计都不会老老实实地回家,鞋子呢,反正是湿了。冬天里小村庄,会有不少人家用柴烤火,大人们也是扎堆儿,边说闲话边烤火,手里还剥着花生。这样的火,一般从早上烧到晚上,就会烧出一大堆红红的碳灰来,孩子们一到家就把脚凑到火堆边,烤鞋子啊。那时候,我最喜欢看自己的脚上的鞋子开始在火堆边上冒水汽儿,特别有意思,仿佛那白雾般的水汽是一幅美美的画作,总能让我欣赏的陷入沉思呢。我奶奶一般都给我铲一些火碳儿到边上,因为明火容易把鞋子烤糊。当鞋底外面烤干时,就把鞋子脱下来,烤里面的鞋垫儿,还有内鞋底……,不知不觉就是半个小时过去了,两只鞋子烤的热乎乎的,没有一点潮气,穿起来,真舒服!

  其实,更舒服的事儿孩子后面呢!在火炭儿里烧红薯啊!冬天的红薯都在窖里,大约有个五六米深的地窖吧,在四周打上几个更深的洞洞,可以够储藏几千斤红薯。我是最熟悉红薯窖的构造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从四五岁就开始被卸到红薯窖里拿红薯,这也是我最喜欢干的活儿,特别有成就感哦。具体的步骤是,首先,老爸或者老妈用一根粗粗的绳子绑着我的腰,让我带着手电筒下去,接着就是用绳子的另一头把水桶卸下去,等我把红薯放满水桶时就大喊,满了!老爸就把桶拉上去,如此这般,约莫够吃几天的量了,就招呼我站好,把我拉上去,最后小心翼翼地把红薯窖盖好,以免小孩子或者家畜掉进去。捡上来的红薯中,我最喜欢细长的,因为容易烧熟,皮焦里嫩的,不管多热,都敢从火堆里拿,真是馋的很啊!拿到手里,有时候烫的不敢拿,也不舍得放在地上,拉起布衫的前襟儿就放进去,哈哈,哪里顾得上衣服的干净与否。终于等到了可以拨开的温度,轻轻撕开一点皮儿,那略带金黄色的瓤就出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扑鼻的香气,不等皮儿揭完,就使劲儿咬一口,好吃呀!真的,那时候的红薯,无论白瓤、红瓤都好吃。

  经常给我爷爷说,蒸红薯比煮的好吃,烧烤的又比蒸的好吃,总之,烧烤的最好吃。当然,也有不成功的时候,烧的过了,外面一层碳化了,不舍得扔掉,就用手抠掉外面的那层碳化部分,继续吃里面的'瓤。结果是,吃完红薯,整个人脸也花了,手也黑了,衣服上也是脏手印儿……,少不了被老妈唠叨,甚至是挨吵。可是,好了疮疤忘了疼,这是她老人家总结我们馋猫的,没过几天,又是吃成那样了,哈哈。

  大人在火堆边剥花生,自然少不了烧花生吃啊!这个更需要经验,明火不行,还得用火炭儿,而且不能是烧的特别旺的,花生壳易燃,搞不好就烧成碳,不能吃了。基本就是几分钟就好,然后用烧火棍儿扒拉着在碳里找花生,仿佛在寻宝,几个孩子头碰头,抢着吃,那场面,至今回味起来,仍然是趣味满心啊,当然,吃的更开心呀!

  再有就是在月光下捉迷藏,尽管是冬天,我们还会跑到村头麦场里玩儿,几十个麦秸垛是我们最好的藏身之地,还有旁边的杨树林,有的树特别粗,站在背光的地方,晚上真的不好看到呢!尽管外面天寒地冻,我们却玩儿的满头大汗,不亦乐乎!不是家人叫几遍,根本不知道时间,不晓得回家!

  想想小时候,吃没好吃的,基本都是自己家里产的那些东东,玩也就是扔个沙包,拾个石子儿的,捉个迷藏什么的,却一点儿也不缺少快乐。

  真的是那句话,越简单越快乐吧。

教师的随笔4

  小时候听《水浒传》评书或看《水浒传》连环画,最不愿意听、不喜欢看的就是“英雄排座次”那一段。想想看,好汉们“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那是何等的快活?

  后来却毫无来由地弄了个“英雄排座次”,并且让那个文不能出谋划策、武不能上阵杀敌的宋江坐了头把交椅,真是岂有此理!

  年事渐长,才知遭人一旦进入社会,座次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马虎不得。记得有一次到一小伙伴家玩,适逢他们一家在小圆桌上吃饭,我坐在他家里的八仙桌东边的椅子上等着。本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没想到正巧我父亲来他家里有事,一见我在那里坐着,大惊失色,提溜着领子把我抓了下来,厉声呵斥道:“这是你坐的地方吗!”我不解,后来才明白,那是首座位置。非德高望重的尊者不能往那里坐。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并不懂得“先王以礼治天下”的道理,却明白长幼有序,在座次上颇为严谨。

  因为有了这个经验,所以初涉世事时,凡遇到叙座次的场合,我都极为小心。农村的方桌,一般坐满了是八个人,一边两人,地位之尊卑有着严格的规定。本来,坐在首座和末座上屁股的感受是没什么两样的,可心中自有了这芥蒂。像我这样的晚辈后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坐在自己该坐的地方,否则的话就会如坐针毡。若是在席问,有时候免不了开小差想一些有意思的问题。比如,我发现坐在上座的无非是让众人把敬酒的焦点集中在他身上,别的实在没有什么好处,反正吃菜又不多吃。我不坐也罢。又想起“常常登上座,渐渐人祠堂”的老话,便更觉得最好不要去坐了。

  圆桌是西风东渐的产物,原本就是为了消除座次上的尊卑之序,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我十年前从乡下来到城里时,遇到比较正式的吃饭场合,因为总认为圆桌是无上下尊卑的。所以往往像在乡下那样随便坐,没想到引来了许多嘲笑。后来虚心向一酒店服务员请教,才知道圆桌的座次也有尊卑之分,分为主宾、副主宾、主陪、副主陪等等,比乡下方桌的座次分得还要复杂。明白了这些后,我不禁感叹不已,对人类这种不避繁琐的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有一次到外地讲课,却发现那里的酒席上安排座次的风俗与我们大大不同,他们是把客人一律往里让,主人全部坐外侧。由于习惯的因素。我在吃饭过程中总是以我们的习俗来比照。

  这一比吓了我一跳,按我们的.安排方法我竟然是坐在主宾位置。

  这一下让我大大不安起来,幸亏很快就回过神来,意识到这就是人乡随俗,没办法的事。

  会场上的座次同样有着严格的规定,不仅是主席台上精心安排,就是观众席的前排也大多空出来。有的会场甚至直接把与会者的牌子放好。别人想僭越也办不到。然而我对这种做法的效果如何有点怀疑。座次安排,除了让地位尊贵者有一点心理上的满足和自我膨胀外,实在没有什么实际效用。

  有一次我外出开会。一来到会场。见座位大都坐满了,第一排一个人也没有。第一排有桌子,可以放杯子,放本子记东西,后面的都没有这个条件,可是为什么都往后坐呢?我跟同去的两个人说:“咱们坐前排吧。”他们都不好意思,但见我执意如此,后面的座位又离主席台太远,也就只好跟我一块儿坐了。那次会议可舒服死了,会场的服务员把我们当作参会的嘉宾或是领导专家什么的,因为第一排就我们三个人,非常显眼,频频给我们倒水,后面的可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后来作报告者把带来的书分赠给与会者,我因为在前排,近水楼台,一个箭步冲上讲台,独得八本中的三本,我们三个人一人一本,让其余的与会者羡慕得眼红。事后,我得意地说:“谁让你们空着第一排不坐呢?”

  座次这东西,本来无所谓高下尊卑,只是坐的人一定要给它一个名份,然后再受这个名份的约束,真有点滑稽!我想,人活在世界上,也许有时候有必要分出个高下来,但分高下却不应该根据屁股坐在哪儿。

教师的随笔5

  我班的宸明很调皮,中午从不乖乖睡觉。在床上,他的小手总是忙个不停,而且身子总翻来覆去,使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每一天我总要费很大的.精力去哄他睡觉。

  又到午睡时光了,听完故事后活动室鼾声轻轻地响起,我来回地巡视着,帮孩子们盖好被子,留意地掖好被角。走到宸明床前一看,那小家伙又在床角里抠着什么。我走过去轻声对他说:“宸明,睡觉的小朋友才聪明,快睡吧。”他“乖巧”地点点头,闭上了眼睛。

  过了几分钟,只见宸明的身子正翻来覆去,时不时嘴里还故意发出鼾声。我走到他旁边,低声说:“宸明,你这天睡得好,我就奖你个大棒点,还在奶奶眼前表扬你,好不好?”他又笑眯眯地点点头。

  但是没多久,他又在摆弄自我的那双鞋子,一只摞在另一只上方,像在盖高楼。为了不让他干扰其他孩子,我决定采用“镇压政策”。于是,我第三次来到宸明旁边,还没等我说话,他就笑嘻嘻地跟我说:“宋老师,我们来拉勾,拉了勾我就睡觉。”说完还主动地伸出了小手。看着他那期盼的眼神,我伸出手跟他拉起勾来,最后还刻意用大拇指盖了一个“印章”说:“盖了章一百年都不能变,快睡吧。”“好的,我必须睡。”说完他立即转身躲进被子闭上了眼睛。这次宸明一会儿就睡着了。

  以后,在午睡之前我都会跟宸明拉勾做个约定。经过这件事,我认真思考起来:孩子也有自尊心,也有自我的想法和处事原则,只要我们尊重了他们,很多事情就能简单和谐地解决。一次拉勾让一个调皮的孩子变得如此乖巧。之后的很多时光,我都会放下教师的身份简单地与孩子交流。只有尊重幼儿,平等相处,师生关系才会和谐,我们的教育工作才会更加顺利地进行!

教师的随笔6

  没注意是何时,校门口的保安换成了一个总是笑容满面,头发花白的师傅。

  注意到是因为每次放学当我拖着蹒跚的脚步走到门口时,老师傅总是快步从传达室出来,抢先帮我把铁门打开。虽然我心有不安,再三推辞,老师傅仍然一次次这样做。后来发现,不只是我,其他人到门口时老师傅也是这样做。当时只是感觉,这位老师傅很热心。

  今天早上起来比较难受,等到校时已接近上课时间,给送我到门口的妈妈说了再见就想快走几步。老师傅忽然走到我面前,稍有些激动:“老师,您帮我看看吧。”

  狐疑地结果老师傅手中薄薄的一张纸,是一张部队的证明:证明,张治甲同志参加了我国核试验工作,系我部队退伍军人。

  竟然是一位老英雄!

  脑中最先出现的就是七年级的一篇课文《两弹元勋邓稼先》。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而张师傅不也是这样的一位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吗?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他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他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贡献,却鲜为人知,直至今日,他仍然工作在我们学校小小的传达室。

  给两个班上课的时候,我把这位张师傅的情况介绍给了班里的同学,从同学们不由自主的惊叹声中,我也感受到这位英雄对他们的影响。

教师的随笔7

  谁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呢?若放在房地产行业来看,似乎没有谁甘愿如此。正因,大家都想做那个被鼓掌、被关注的英雄。

  上市,是众多房地产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正因上市对他们来说,不仅仅仅意味着财富增加,同时也意味着头上的光环在增加。

  拿地建房,若无大海必有名山,若无景观必有地段,总而言之,跻身于大城市,抢地王,做标杆,只为了能够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建高品质精品住宅,本也无可厚非,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改善的必然。然而,每当豪宅出现的时候,随之出现的还有“豪宅”、“标杆”、“典范”、“样板”等一系列标榜性的词语,目的别无其他,只是为了凸显自我鹤立鸡群而已。

  还有,每当有记者要求采访这些地产大佬的时候,总是感觉困难重重,因此在我的`印象中,这些地产大佬似乎都钟爱玩低调,玩矜持。

  实则不然,所有的低调与矜持其实都是装出来的。他们并不是不愿意出面,而是担心或正因一句话,或是一张照片,会把自我从传奇的英雄人物,变成普通人,或者干脆成了爆发富。

  在房地产高速发展的这几十年时刻里面,大家都已经变得浮躁,追名逐利几乎成为房地产行业的通病。

  房子质量好,那么就必须要去争取个大奖,在同行面前得瑟一回,再狠狠地向大家宣扬一番。甚至用那个铁锤将不好的建筑敲掉,这样的事都能够成为正面素材,被人褒奖。

  其实,这些都是房地产开发的本质所在,建房子,带给安全、舒适的居所,这不就是房地产开发的本质吗?

  但是,却鲜有人愿意低头做事,把自我的身段放低。这样,有英雄经过的时候,不免鼓掌以示敬佩。没有英雄,不需要硬把自我扮成英雄,赚取掌声。

教师的随笔8

  蜗居乡间,却没有听到多少布谷鸟的叫声。于是我不由问自己:究竟是布谷鸟少了,还是自己的耳朵出现了问题?一日早起,那久违的叫声由远而近声声传来,像呼唤,像倾诉,幽远深长,带着青草的味道和麦花的芬芳。我屏息聆听了许久,直到那“布谷”之声渐渐远去。继而思之,恍觉之所以一直未闻布谷之鸣,并非耳朵有恙,实因俗事蒙心杂念太重所致耳!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其实就是在那一年一度的布谷声里成长起来的。幼年时,伴着那悦耳的布谷声玩耍,心里总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因为母亲说过,布谷鸟一叫,离麦秋也就不很远了。而麦秋,对于孩子们来说意义可就大了,它意味着那雪白雪白的白面馍馍,甜中带香,细腻滑爽,还没有入口,那诱人的味道早就让我们这些馋鬼们垂涎三尺。即使麦收未到,母亲也会在听到布谷鸟鸣叫后隔三差五地做点面食给我解馋,因为麦秋快到了,那点压箱底的面粉有望接上今年的新白面了。母亲通常会做成一个巴掌大的面圈子,烧火做饭时放进灶膛里烤,住火后再用未燃尽的柴灰埋一阵子,之后就可以吃了。凉凉后吹去柴灰,捧在手里,白里透黄,甜里透香。母亲管这吃食叫“补饥”,是我童年时代最稀罕的点心。

  及至稍长,跟布谷鸟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布谷声声里,沿着渠埂沟畔放牛,穿杨度柳,绕榆走槐。槐花盛开的时节,布谷鸟叫得正欢,因此那叫声便熏染透了那沁人心脾的槐香。布谷声声里,约几个伙伴赶着老牛车到远离村子的野外去打草。茅子、芦草、热草、蔓蔓子草,什么草都要打;苦苦菜、马齿苋,婆婆丁,什么菜都要。晌午了,把包袱搭盖在车辕上,人却躲在下面的阴凉里野餐。平时难以下咽的玉米面饼子此时却如此地可口,也不顾四周盐碱地上的碱花白花花得晃眼……

  布谷声声里,爬到村外的桑树上采桑椹。那桑树生长在一条东西走向的渠埂旁,大都碗口粗细,枝干旁逸斜出,四处伸展,很适宜攀爬。黑的、白的那些已经成熟的桑椹早就被人采去,只剩下惨青惨青的嫩椹和紫红或者是浅红的欠熟椹密密匝匝地挂在树上。那些惨青的嫩椹自然还不能,涩涩的,味同嚼蜡;而那些紫红的欠熟椹却很投我们的脾胃,以酸为主,酸里带甜,采一颗搁在嘴里,便满口生津。吃着这样的桑椹,攀在树上的人淌下来的口水时常会跟桑树一般高……

  布谷声声里,麦花飘香,芬芳四溢,麦穗已丰满,麦粒已灌浆。农家孩子的手是一副天生的小钢磨,闻到麦香,掐下一穗,搁在手掌心里搓啊搓,吹去麦皮和麦芒,白绿白绿的几十粒嫩生生凉丝丝软乎乎香喷喷的新鲜麦粒便呈现在了面前。一仰手,一张嘴,嘴巴一闭,牙齿一嚼,呀,麦汁四射,真是鲜美无比啊!

  放学了,太阳离地还有三竿高。挽个小竹筐,拿把小镰刀,或是去挖野菜,或是去薅绊子草。可挖的野菜主要是苦苦菜、辣辣子菜和阳沟子菜。苦苦菜有真假两种,真的色深,假的色浅;真的可供人食,假的则只能喂禽畜。那些还没有生蚜虫的辣辣子菜在开水里烫过一遍后,可拌上蒜泥凉吃,也可以包成菜团子吃。尽管那时只能用玉米面做皮,却是那些苦涩的岁月里难得的美味。阳沟子菜叶片狭长,边沿向上翘起,形状像水沟,故而得名。我最喜挖刚破土的阳沟子菜。拂去周围的松土,一截白兮兮脆生生的菜芽便露出来了。也不用洗,随手捏一块搁进嘴里,轻轻一嚼,菜汁四溢,透出一股涩涩的甜。

  绊子草细如粗针,一节一节蔓延长去,可长到几米之长。绊子草多的地方,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人走在上面,一不小心便会被绊倒,故称之为绊子草。这种草牲畜并不喜食,对人们却大有用处。布谷鸟叫了,麦子快熟了,绊子草也长出来了,人们便大捆大捆地采回家去。晚饭后,月亮挂上树梢,一家人一边听着收音机里播讲的'评书,一边大小人丁齐上阵,将采来的绊子草拧成草绳,等麦熟时捆麦子用。啊,那情景往往是月华如水,蛙声震天,一声或两声布谷鸟的鸣叫由远而近,或是由近而远……

  如今,我虽然仍居乡村,却因不谙农事不务农活而渐渐疏远了乡野,疏远了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草和野菜,疏远了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土标和地名。幸好还有那些已经溶进血液里去的记忆,在布谷声又响起的时候,引领着我再回到那个青涩却充盈着芬芳的少年时代。

  后记:

  布谷鸟是乡村的精灵,因为有了它的鸣叫,乡村才有了灵魂。听不见布谷声了,当然不是布谷鸟的错,你心里的布谷鸟死了,你耳际的布谷鸟当然也就哑了。

  另:

  布谷鸟的叫声并不完全雷同,最常听到的是那种循环往复的“布——谷”声。这可以被看作是布谷世界里的主旋律。还有偶尔听到的变调叫法:“布——谷,布——谷,布布布谷”,听起来更活泼一些。再一种情况是两只布谷鸟遥相呼应的叫法,或一远一近,或一东一西(一南一北),此起彼伏,错落有致,乃布谷世界中的上品。

教师的随笔9

  在音乐课中我发现,每逢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但却是老跟不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所以应该多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学模式、管理班集体的能力等等。并反思自己如果这课是自己上,又将会是如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是帮助自己在教学道路成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这学期里,我收获了很多。音乐课上并不是简单的弹、唱、跳。它是艺术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只要你经常反思,必竟会让你的学生和你融在一起,这样既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使课堂中一些“热闹”现象的不在发生,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责任重大,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的随笔10

  小为是我班最顽皮的孩子,总是手不停、脚不住的而且爱和周围的小朋友讲个不停,真让老师揪心。经调查发现,这孩子的'父母忙于做生意,没时间管教孩子,长期由奶奶带着。鉴于这种情况,我多次给孩子的父母交流过,而他父母却无计可施,通过观察,我试着用以下的几种办法让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直是判若两人。

  一、 发现优点,大大表扬。

  这孩子他爱劳动,最爱帮老师做事,每次做之后,我就

  借此机会表扬他,奖他一朵小红花、一颗巧克力,孩子此时高兴万分。

  二、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时间。

  孩子在户外自由活动时,让他们自己找玩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才能,使他们多余的体能得以释放,在玩中找到自我。

  三、 实行家园共育的奖励制度。

  这孩子的父母说孩子爱买零食,每天晚上必不可少,我就给家长说,孩子每挣一朵小红花可买一次零食,挣得一次表扬可以买零食,坚持一星期之后,我发现孩子真的变了,变乖了。

  总之,顽皮的孩子不是无计可施,只要你有耐心,用慧眼去观察孩子,他们生上都有众多的优点,将优点进行积累,优点更优,缺点自然就少了,孩子就变乖了。

教师的随笔11

  今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在门口迎接每一位孩子的到来,春城的妈妈从远处走在,边走边跟孩子说,在幼儿园里再不听话,回家就"揍死你"!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里一震,其实在我们农村这样的话很司空见惯,大人不经意的这句话,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啊!"揍死你"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他说这句话时,表明他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由于这说的.仅仅是一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父母也不准备去兑现),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有时孩子使我们越来越气,直到非惩罚他们不可。他们所有的行为确实促使我们想揍他们,这种挑衅的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真的揍了他们,就中了他们的计策,帮助孩子达到了他们的报复目的。孩子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

  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的父母。如果你不喜欢打骂孩子,只是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如果你就是喜欢打骂孩子,那么你就是一名需要治疗的病人。

教师的随笔12

  走近新教育,最能感受到新教育倡导者以及实践者们的那份热情,那份梦想,那份对完美未来的企盼。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日,在我们深知不能改变目前教育现状的情景下,在绝大多数人“万马齐喑”,如一潭死水般沉寂的时候,新教育人选择了站出来。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与其苟延残喘地活着,不如潇洒地走一回;勇敢闯一闯,不管结果会怎样,至少以往尝试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新教育人成了开拓者,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大声地向世人宣告:我们要换种活法。

  是的,换种活法。这就是为什么新教育出现的原因了。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理由的,不管是内因还是外因。新教育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因为,梦想不会泯灭。经济再发达,物质再先进,终归还是有一些“精神守望者”,他们不愿沉沦,他们拒绝平庸。于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新教育一出,立时激活了这一沟“绝望的死水”。我们也欣然发现,沉默不等于灭亡,静静地蛰伏乃是等待那迟来的“呐喊”。新教育这一声“呐喊”,唤醒了那些尚未沉沦的教育者们,唤醒了那些在黑暗里“哀怨彷徨”的摸索者。于是,大家找到了共同语言,重燃期望的火苗。

  在新教育这面大旗的召唤下,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到队伍中,如同涓涓细流,逐步汇聚成大江大河。最终,浩浩荡荡,既天而来。

  新教育所倡导的,其实是一种信念。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拿起笔,你就能够改变。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仅有坚持,才有奇迹。见证奇迹的时刻,就是你决定改变的时刻。

  是的,拒绝沉沦,拒绝平庸,换种活法,活出精彩。这就是新教育。

教师的随笔13

  当时光的脚步踏着冬天的脊背走完一年,当季节的和风送来美好的祝愿,当我们生命又在一个里程在岁月写下末端的句号,当我们站在时间之岸遥望昨天……

  时间过得飞快,飞快,转眼间,日历的最后的一页又将变为一张图片印有岁月的底封,而我的脚步又将装帧于季节的封面。身后的日子,深嵌着凌凌乱乱的足迹,凝望那季节的来路,驻足于某个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驻足于一个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让我牵挂的人。

  我依然难以忘记是谁扶我踏上征程,我谁支持我越过风风雨雨,穿越困苦和艰难。也许落叶上写诗的心情一天一天的老去,也许成长要以孤独为代价。过去的日子,夹着悲欢和一去不再回来的昨天浩浩荡荡穿越我单薄的青春,明亮,伤感,无穷无尽。

  泪眼婆娑过一段雨季,如今莫名把一段陌生的情感,埋在心湖,视为美丽的诗篇珍藏。才知在岁月的催长中不知不觉披上了成熟的.伪装。而曾经有的早以草木腐去,有的早已散乱心间飘散在岁月的风中。蓦然地去回首,欲将曾经的拾起,却只拣得几页缺角少字的片断。

  或许是我终身不能拥有,或许是我将终身寻找,或许是我的诗中依然贮满隐痛的思绪,那些鲜活的人,一日一日,一夜一夜在我的脑海中翻腾,模糊成一个记忆的痛点,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真的誓言如风了吗?

  是否真在眺望远方星空的时候,望不见彼此心灵的彼岸?是否在缅怀岁月的时候,看不清远山,看不清远山之巅的另一个真我!也许我错过一段季节,也许我迷失一段感情,费去了太多时光,耗尽所有力量,被那层迷雾般的感情迷惑,解不开那个结,走不出那张细细密密的网。

  似水流年,流年似水,走过冬季,走过夏季,走进阳光,驻足这驿站于一种沉痛姿势漂泊流浪时,才慢慢明白:往事,永远在时间之外,,风景永远在围墙之外……

  背起行囊,慢慢去追逐,感恩窗外的阳光,感悟这方洞开的天空,给我带来的一切一切,回首已不在……

教师的随笔14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收获果实,收获金黄,收获梦想,每个人都会带着喜悦满载而归。您说您也有一个梦想,要在金秋时刻成为全世界最幸福、最富有的人。

  那时的我不明白您的话,只觉得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每道难题、每个疑问在您那里总是能轻而易举地被解开,紧皱的小眉头瞬间变为笑脸;上课的时候,您那双敏锐的眼睛总是能看穿我们的'心灵,知道谁今天没完成作业,谁还没听明白,谁会回答这个问题;下课了,您摇身一变,成了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起疯、一起闹,我们一起跳皮筋、踢毽子、讲故事、捉迷藏,您总是那么充满活力。不知道您何时休息,只看见您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备课到深夜,给优生辅导,帮差生补课,把没有父母照顾的孩子带回家;不知道您在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的老师、朋友、家长?医生、工程师、导航员?还是心灵的安慰者,精神的鼓励者,灵魂的塑造者?

  还记得您常说的那个梦想,我们盼望着快点实现,那样您就不用再这么辛苦。可是,年复一年,我始终不见您收获了什么,看不到您回家时带回了什么。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只知道您的皱纹越来越深,白发越来越多,背越来越驼;只知道您房间的灯很晚的时候还亮着,您眼睛里经常布满血丝,您的咳嗽总是不见好转;只知道您的年纪越来越大,步履却一天比一天匆匆,家里有很多事等您去做,可您总是有那么多时间陪我们、照顾我们。

  也曾悄悄问过您那个梦想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您总是微笑地看着我们,说您每天都在收获,每年的九月自己都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我愈加迷惑。

  长大后,我突然间得到了那个谜底:您的的确确每天都在收获,我们的进步就是您想要的最大安慰;您的的确确每年都实现了那个梦想,我们的长大就是给您的最好礼物。那缕白发没有使您衰老,它趁出的是您的智慧,那道皱纹不代表衰老,它是您辛勤付出的见证,那微驼的背,那眼睛里的血丝,那不时的咳嗽声,只能让我们对您愈加尊敬,愈加敬仰。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静静地燃烧,清清的蜡油,是老师的青春。您总是默默地付出所有,让岁月悄悄爬上额头,一支粉笔,两袖清风,凭借三尺讲台,收获了四季桃李,您是最清贫、最平凡的人,也是最富有、最伟大的人。九月是您的节日,节日里送您这份薄礼,敬爱的老师,我们不会忘记您,我们永远祝福您。

教师的随笔15

  下午组织孩子们喝水,唯独夏芳宇坐在小凳子上不动,手在不情愿地摆弄衣角。我顿时感到纳闷:她怎样不去喝水呢?我走到她面前提醒她:“芳宇,过来排队喝水!”她似乎没有听到我说话,还是低头闷闷不乐地玩弄衣角,我蹲下又对她说:“芳宇,小朋友都在喝水,你怎样不去喝水?”她抬起头,不好意思的对我说:“老师,我尿裤子了。”这时,我身边已经围了许多孩子了,孩子们都在笑他尿裤子。芳宇聪明、可爱,很受老师和孩子们的喜爱,但是她也很要面子,在小朋友面前尿裤子对她来说是件很失面子的事情。

  我抚摸着她的`头,并在孩子们面前说:“都是老师不好,可能刚才光忙着让你给其他小朋友发作业本,没及时提醒你上厕所,才让你尿裤子,老师向你道歉了!”这句话可能抚平了她幼留意灵中的不安吧,她抬起头来,好像对周围的同伴说:不是我的错,是老师的错!”我又补充道:“以后不论老师让你在做什么,有没有提醒你,你都要及时上厕所,不要再尿湿裤子了,好不好?”她高兴地回答:“我以后不让裤子尿湿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们也一样。当孩子们和我们在一齐时,我们尽量不要让他们的幼留意灵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我们“尽量”这个举动可能对孩子们的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的随笔】相关文章:

教师的随笔06-09

老教师随笔10-21

教师随笔日记10-21

教师个人随笔11-15

保育教师随笔10-31

教师的工作随笔11-05

教师日常随笔11-06

教师培训随笔11-09

教师随笔内容10-13

教师教学随笔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