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

时间:2023-05-12 19:25:42 随笔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3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3篇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1

  在进行《观察物体》复习课时,发现学生还在使用之前对物体各面的描述方法,将“前面”称作“正面”,将“右面”称作“侧面”这样的称谓是三年级旧版教材的称谓,学生之前的学习中,确实是这样叫的,但新版教材对这几个称谓进行了改动,为了能规范统一学生对物体描述的语言,应及时对这些称谓进行纠正:

  1、在该单元的新授课部分,就直接明确改版后的物体各面的正确叫法,同时让学生对应新版的叫法和旧版的叫法。

  2、在习题批改过程中,起初要严格规范各个面的称谓,如果使用原来旧版的称谓,要及时批错,让学生订正,从而固化新的.称谓在学生脑中的地位。

  3、在练习课上,针对各个题目,要经常提问学生,通过对答案的纠正,及时加深新称谓在其心中的印象。

  4、针对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利用旧称谓的迁移,记忆新的称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单元的改版,只是在表达方式上的改动,因此只是称谓的变更,理论上使用旧的称谓也是正确的,表明学生也可以理解所学知识,只是需要规范和统一,因此纠正还是很必要的。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2

  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念。

  经过学校领导xx老师的点拨以及同事们给我的宝贵意见,现将我的教学反思反馈如下:

  首先,课前准备还不是很充分。虽然我有自己精心设计的各种教学物体,但是还缺少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准备,以致于在课前导入就与课堂内容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准备这部分如果把老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结合起来,我相信在导入时应该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渲染气氛。

  其次,在巩固练习这部分中设计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够丰富,这部分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教学中,我只采用了一种小游戏,让学生拿着一个物体说说自己看到的正面、侧面以及上面是什么东西,再加上教材中的练习来巩固加深,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在教学语言上还有待加强。如何有效运用教学语言是我努力奋斗的方向。比如,在上课前,我采用体育课上的“立正”来整顿纪律,其实这种语言不适合出现在教室里上课,显得比较粗俗,还有鼓励性语言还不够丰富,只采用“棒、棒、你真棒”这种形式,不够新颖、创新。当然,有以上的不足之处,也有几个好的方面。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着学生走。实际上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这堂课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致盎然,都投身于自己探求知识的活动之中,学得有声有色。他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研讨,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其次,我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努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在课堂上乐学、敢学;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清楚地知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创设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验了一种“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情感。教学中紧紧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一主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

  总之,我时刻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只要我有方向,努力奋进,前方的路一定是亮着的。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3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操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分析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让他们小组合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先去“搭一搭”,再从不同的方位“看一看”,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试着把看到的图形在本上“画一画”。和小组的同学交换位置再观察、交流,这样学生一起动手、共同参与,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解决,改变了课堂上一部分孩子到讲台上观察,另一部分孩子没事干的局面,增强了课堂的时效。在大量的实践操作后,孩子们对从不同位置观察正方体垒起来的图形得到的.结果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从具体到抽象,培养了孩子们的空间观念。通过合作更清楚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并有机会分享大家的想法。孩子们的共同感受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给了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当然在学生的操作、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相关指导和“见机行事”,因为学生自己去操作、尝试、探究问题,教学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行事,或及时引导,或适时质疑,或概括小结,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操作感悟中灵动,呈现课堂的真实本色。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05-13

观察物体的教学教案03-15

观察物体数学教学教案03-03

《观察物体》的教学方案及反思03-03

《观察物体》教案教学设计03-08

观察物体优秀教学教案03-17

观察物体的教学教案设计03-15

观察物体教案02-28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的教学方案03-06

实验观察物体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