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高中教学随笔

时间:2023-05-14 13:37:44 随笔 我要投稿

高中教学随笔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教学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教学随笔

高中教学随笔1

  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从学科本身来讲,课堂上出现各种意外事件的频率比较高,再加上高中生处于强烈追求个性,突显自我的特殊时期,所以能否较为妥善地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就显的尤为重要。俗话说的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只有"沉着",才能"应战",才能将被动局面扭转。下面我谈谈在英语教学中一次处理突发事件的案例。

  每当期末到来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有所减退。特别是在教师讲解练习题时,学生有时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学期期末复习阶段,我在班级正讲解翻译练习题。当我叫一名学生回答翻译题时,他居然站起身,想都没有想就大声地说:"我认为这道题正确答案是D。"这引来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然后,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我这里来,那个答错问题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看着我。我想他们都在想老师怎么处理此事。于是,我等大家全都安静下来后,不紧不慢地说:"虽然你刚才是所答非所问,但是老师还是能感受到你对我和英语这门功课还有一分热情,我希望你能再多投入一点热情给英语。同时,受到感动的我也愿意给你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请坐。"然后,我又继续讲解练习。在这节课剩下的半小时里,我欣喜地看到不仅刚才那位上课溜号的同学格外认真地听我讲课,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也变得高度集中。

  从那次事情后,我在上课时就格外注意起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的同学来,不断给他们鼓励,信心和希望,结果发现他们在上课时的`表现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我上课也更有效率了。卡尔·罗杰斯有句名言:一旦真诚、对个人的尊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态度出现了,振奋人心的事情就发生了。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用充满爱的眼睛欣赏学生即使是成绩最差,行为最随便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尊,也要我们所说的"面子"。很多课堂上的突发事情其实并不需要教师和学生对立起来,如果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和肯定,那么我想教与学就将不再是心血来潮和灵感突发的过程了。

  我上面提到的例子,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情。我们做教师的几乎每个人都能够遇到,但要真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得心应手,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我本人来讲,在平时很多的教学过程中就犯过不少错误。解决一系列的问题除了自身的素质之外,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加上对自己所教学生的深厚的爱,我想我会把这种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为一门教育艺术的。

高中教学随笔2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关于作文教学的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变得格外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立性、独特性,关注环境和精神生态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是有效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促进素质教育深入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生态化语文教学,目前多理论式的阐述,少学生写作实际问题的解决;多写作环境的构建研究,少精神生态的培养及学习主体内外平衡的思考探索;多理性地分析与思考,少具体做法的点拨。那么,怎样改变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生态失调、灵性缺失的现状呢?

  (一)

  原生态”就是最初的、最原始的动态。作文是一种生活,是显现生命价值的一种需要。有情不抒不畅,有感不发不快。这种生活,需要的真情实感还是人性中最本真的“原生态”,写作就是把这种“本真”的东西展示出来,大凡充溢真情实感的作品就能打动读者。笔者认为,我们的写作在内容上,需要素材的“原生态”——即真实、真切、真诚、真挚。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写作,往往“哗众取宠”的多了,“无病呻吟”的多了,“投机取巧”的多了。生活的快节奏,日渐浮躁的现代,有的人认为,写作是文字游戏,是用技巧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整合的大拼盘。于是,“技法”、“绝招”随处见,“套术”“秘诀”满天飞。加之目前尚需完善的考试制度的“左右”,为了相对的公平仍需一把尺子去衡量的“影响”,这些使得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写作指导走进死胡同,越来越多的学生迷失于写作的门槛之外,不知道为文之道就是“抒写性情”,他们为“假”不好发愁,为“大”不了叹息,为“空”不成伤心。

  其实,我们写作上也需来一次“原生态”的革命,首先也来个“真内容”的“大采风”:或感受“亲情”;或回放“童年”;或公开“秘密”;或倾诉“苦水”……总之,来个“写真集”,打破条条框框,让学生们从真处落笔,自然为文,重新拾取被丢掉了的本真。这样,调动语言、修辞、句式、文法之功用,挖掘其真实生命中的大感动:让花儿艳丽,让水儿柔美,让风儿传情,让火儿刚烈,使心灵回归,使生命燃烧,使品质砥砺,使灵魂升华。这种返朴归真后的提升,这种言之有物的“绿色”写作,定会展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定会影响一代人为文甚至做人的态度,从而开辟写作的新天地。

  改变假、大、空的写作弊端,古人有过许多真知灼见,公安派的“性灵说”,就是现代最具借鉴意义的一种方法,就是素材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挖掘他们生活中最本源的东西,把“原生态”的生活真切地再现出来,许多专家学者把这定义为“生态化写作”。

  “生态化写作”是对非人类的生命情有独钟,作者以切身的体验与感情的表述见长,并以人文的生态思考与感悟穿插其间。就是不仅把非人类的生物作为写作的对象,而且以人类的体悟与文化反思作为其写作的魂魄。

  新课标在写作方面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最让学生头疼的便是写作文,而最让教师吃重的,也正是作文教学。有的学生视作文课为猛兽洪水,纵使绞尽脑汁,咬断笔杆,也只是写出一些索然无味、面目可憎的东西敷衍交差;有的学生写作文只依葫芦画瓢,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空喊口号,没有新意;也有的学生作文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独守心灵,孤芳自赏,多一己之悲少关注大局之感。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校园生活单调乏味,这是造成学生作文假、大、空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作文教学没有重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这是造成作文脱离生活的主观原因。在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学生每天缺乏生活的阅历,莫如说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学生作文缺乏生活气息,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敏感不无关系,作文教学应提倡生态化的写作。贴近生活写作成了改变现状的当务之急。只有贴近生活写作,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充实的内容,充溢着鲜活的灵性。

  其次,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作文题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作文在保持考题的严肃性和选拔性的前提下,越来越贴近中学生的生活与写作实际,越来越明确了作文应尽的`职责,那就是关注社会、积淀文化、书写思考。“文章合为时而著”,只有关注社会,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才不会导致作文教学和作文测试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才不会让学生的思想成为假、空、死的垃圾站而毫无生气,毫无正气。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高考作文试题不是对社会简单的直射,而是有选择地在浩如烟海的众多热点中选取能够引起学生对社会宏观的思考,尤其是对历史文化的积淀作深深思索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较高的感悟能力,不去关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乃至心理科学;不关注人类自身,不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用有情之眼看无情人生,是没有办法“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白居易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刘勰说“情动而辞足”,都说的是一个“情”字,而“情”和“意”,正是作文的重要元素。面对生活只有用心去体悟,反复琢磨,慧眼独具,拥有良好的观察品质,才能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去发掘深意、新意。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其阅读的习惯,在文学作品中体会形象美、哲理美、意境美、音乐美、色彩美,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更好的做人,且做“善人”、“美人”,在鉴赏文学作品中,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学修养以及写作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透彻的剖析社会,也才可能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

  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就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在对自然的表述中传达出的对自然的赞美、反思及启示,在对离我们更近的环境——师生、生生关系的营造中表现出的关于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提高认识水平,使其具有深厚的生活积淀,才能厚积薄发,写出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急于告诉别人的道理,抒发自己最真切最真挚的情感,即能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富于创新精神的文章。

  (二)

  一、回归作文本源,构建作文与生活联系的通道。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新课改有两个理念:即主体教育观和生态伦理观。主体教育观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生态伦理观主张整体主义的视野,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教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地生活、和谐地交往。可以说,亲近自然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手段,更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当学生为一草一木而感怀的时候,当学生为一山一水而动情的时候,他们的作文更有了需要表达的思想,而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情趣同样会得到一次难能可贵的提升。

  作文要和生活融合,和生活结合,这就是要感悟自然、社会、人生。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

  感悟自然。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应该会有所感悟。我们应该积极地启迪学生,不要认为生活枯燥没有写作素材,试想人为万物之灵长,有什么不可以摄入笔端,赋予灵性呢?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就会拥抱大自然的给予,笔下涓涓,尺幅天地!可能有些学生会说,我们整天学习,身处教室,不可能去游山玩水,何来灵感?其实“感悟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我们要善于从虚到实,化概念为万象。在自己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感悟美,表达美。例如: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哪怕只写流星,也会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力量的无穷;哪怕是身边的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哪怕写小草,也会感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雨中行,感受一份洒脱和生活的情趣,感情生活不能总是死死板板,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山中游,感受未曾有过的坦荡和奔放,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总之,启迪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努力把“学问”在自己的作文中展现给人看。

  感悟社会。感悟社会是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譬如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科技发展问题、就业问题等。这些都是作文的现实题材,可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作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包括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也包括社会生活,否则,作文教学的视野就狭窄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不仅是做人的原则,也应该是我们作文的原则。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媒体,善于向信息要灵感,寻思路,努力拓宽写作路子。多留心社会热点,尤其是涉及人性材料的新闻报道,比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冷暖人间”等,重视写作的现实意识,文章要“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有现实针对性,方有生命力。社会热点一般都能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时代潮流,如抗震救灾、构建和谐社会、企业自主创新、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菜篮子问题、房价问题、人民币增值问题等等。让学生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代替孤芳自赏的无病呻吟;用对社会深沉、真情的关注代替空洞无聊的口号,用积极参与社会,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阳刚代替浅吟低唱、柔婉缠绵的浅薄、阴柔。总之,我们要启迪学生“事事在意皆文章”,要把自己的“文章”表达出来。

  感悟人生。感悟人生就是认识别人,认识自己。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关注生活,从生活小事中挖掘素材,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引人深思之处。交际和阅历是人生的财富。只有对人生有较深的体验,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人生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是作文的丰富矿藏。问题在于学生每天都在生活,却很少留心去观察,从丰富的人生矿藏中去感受。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呼唤学生的人生信念和理想。

  二、倾诉自我真情,架设情动与辞发的桥梁。

  作文是一种“倾吐”,包括“情绪倾吐”和“理性倾吐”。情绪倾吐是指写作者受到某一种外来事件的突然刺激,或因接受间接知识而在内心深处激起的悲伤抑郁,或兴奋喜悦等种种情绪意念时,从而产生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心理意识,这类文章大都有感而发,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理性倾吐是指作者面对某一论题或某一社会生活现象作理性思考,从而产生通过文字表达生活认识及思想感情的一种心理意识。在这种心理意识支配下写的文章,往往能对生活作概括性的提炼和总结,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剖析事理,进而表现出创造性的发现能力。无论是哪种倾吐,前提是有东西来吐。作文就是该写心声,写真情实感,写那些感人的东西。

  冰心曾经说过:“人的心灵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写作应该写“我”之心,“我”的内心感受和人生体验,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自我的心路历程、成长经验、人生体悟是一个丰富而且独一无二的宝藏。那么就应该真诚地掏出你的心,敞开你的灵魂,以一颗真诚的心,抒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我手写我心”,这颗心,应该是一颗真实的心灵,不矫揉,不做作,更不能虚伪。不拘一格,随心而写,尚真忌伪。无论是叙述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都要真实地反映自我的观察、自我的认识、自我的评价,真实再现,真切流露,真情表达,独抒性灵。所谓“性灵”就是作者的个性表现和真情流露。因此,在文章中要勇于袒露真我,彰显个性,以真实的自我、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如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作者调动自己从小学习音乐的经历,渴望握住音乐的手,逐渐深入地体悟音乐的魅力。在我们的校园里,自称为音乐发烧友,收集一大堆CD,随时挂着耳塞的同学比比皆是,但在需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在考场上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想起“音乐”呢。

  日记是一种生态的长征、道德的长跑。我们教师要鼓励、提倡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抓住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星冥想、一次奇遇、一次邂逅、一点纠葛、一段插曲、一场梦幻,甚至是偶尔听到的几句对话以及从生活平面飞跃的一点浮想,都可能心有所动,即“乘兴走笔,倚马可待”,都可以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心雕龙·知音》),也就是说作者要有真情投入,拥抱真情,用作者的“情动”唤起读者类似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共鸣。作文中没有“我”,就没有真生活,没有真感情,没有真灵魂,作文要张扬个性,要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

  三、培养审美情趣,加强作文与做人的有机联系。

  我们都在感叹,现在的中学生作文空洞肤浅,充斥虚情假意。笔者认为,这是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修养所致。这里,有必要提到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养气说”。孟子在《公孙丑》里谈到“知言养气”,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苏辙则明确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他认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他进而列举孟子和司马迁的例子加以阐述,说孟子善养其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而“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文气”之“气”,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之气质、胸怀、思想、性格以及审美情趣。新课标倡导写作要表达的“独特感知真切体验”就是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可以说,古文家的“骨气说”以及现代的教学理念都十分强调作者思想修养对写作的重要影响。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却常常把思想给忽视了。作文教学应该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格建构为指归,重视养气,努力实现从单纯的作文训练到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那么,怎样才能加强作文写作与做人的有机联系,促进作文教学与人格建构的互相结合呢?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要做好文章,道德要在做人上狠下功夫——人生必定要充实,人生必定要有所追求。”

  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会有积极的人生观,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为之感动;也只有热爱生活,才会热爱并且敬畏生命,才会怀有对整个人类(包括自然界)的同情和悲悯心。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人格意识被淡化,他们中一些人不能成为“新时代”的“仁义之人”,即不会关心他人,不会与别人合作共事,不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不会正确辨别各种是非,不能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这样作起文来要不思想苍白无力,要不出现观点错误、认识偏差。所以,学生要立足于平凡生活,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朝着高尚的方向挖掘,提炼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再平坦的人生也曾有一些艰辛与不幸,艰辛与不幸往往可以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再平凡的事情也有一点时代痕迹,时代痕迹中常常有较厚重的内涵。这些就是写作的动力,也是作文具有深刻思想性的重要条件。例如2003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转折》,记一个比学生大不了多少、教学还没有多少经验的女物理老师,在某个星期一带着不轻的病——嗓子全哑,走进照例闹哄哄的课堂,通过让学生看幻灯片、自己打手势来上完一节课,结果感觉得一班“妖魔鬼怪”算子发酸。该文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圈子,写出了令读者心难免一阵颤栗的效果。

  其次,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平时要注意广泛阅读,丰富积累,人事物态,尽可能广猎,兴趣固然重要,博闻也必不可少。博闻可开阔视野,不流于偏颇孤陋;博闻可提炼见识,不致流于浅见狭隘;博闻可丰富文采,不致流于枯燥、单一。如2006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月圆是画·月缺是诗》,作者从余秋雨的文章,到海德格尔的精神;从鲁迅悼《杨铨》的诗歌,到庄子的名言;从《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吟咏,到五柳先生的理想展望,到东坡先生的赤壁放歌;从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到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展示了读者广泛阅读、丰富积累的优势。

  第三,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游历),让学生多去体验,开阔视野,并进而形成其思想,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出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

  第四,关注历史文化对自己的启发、对现实的启示,从历史的风烟中透视人类前行的轨迹,品味历史的厚重和沧桑,从而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多一份理智的人文关怀,提高我们的人文品味。

  第五,要重视艺术教育。以理想和美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艺术具有移化个体心灵、健全人格以及培养健康审美情趣的作用。同时,艺术教育(尤其是文学欣赏)又可以夯实学生的文学功底和精神底蕴。

  总之,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精神”和“笔墨”上的自由,为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进行创新与创造提供空间。

  我国七所著名大学教授曾在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赛”评选会上共同指出:优秀的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文采优美”的与众不同的精神的独创。要写出闪烁着个性色彩、具有创新精神的行为,内容上不要受限制,文章形式不受拘束,不要被一些机械化的作文模式牵着鼻子走,也不要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应该大胆地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显自在之趣。

高中教学随笔3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校学习音乐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多学知识,这就要靠我们音乐教师多想办法、多出点子。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可能事事都经历,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可以在教师收集的音乐中尽情享受悦耳的音乐,通过丰富的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学生在欣赏第六单元婆娑舞姿—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时,我做了一个测试,一个班纯粹欣赏音乐,一个班结合天鹅湖舞剧边看舞剧边欣赏音乐(视听结合)。

  测试的结果:在纯粹的聆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其一般,甚至不愿意听;而后者学生则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观看和聆听的同时,有的.学生居然会随着视频哼唱乐曲的主旋律。多媒体的运用使两节课的效果截然不同。可见,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中激趣的重要性。

  多用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多媒体设备,仍然不能代替教师的范唱。教师的范唱有着比录音范唱更为直观、形象的好处。教师表演唱的感染力强于录音范唱。学生在教师的范唱中能不能进入音乐,全靠教师的功底。从孩子的眼神中,你可以看出他们对音乐的喜好程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音乐的兴趣。孩子浓厚的学习欲望,直接感染教师的教学情绪。是音乐课的氛围和谐、轻松,自然音乐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总之,在音乐课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很多,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的探索。只有豪放法的不断呈现,音乐课才会更加精彩有趣。

高中教学随笔4

  新课标的学习让我对高中音乐课有了新的认识和探索在一学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摸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音乐及其它艺术领域相融合,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存在从来不是孤立的,是从丰富的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因此我在准备每节课时都要丰富音乐教学的人文内涵。如:在《爵士乐》一课的教学中提前为学生准备了爵士相关的交响乐《蓝色狂想曲》;介绍了爵士乐的起源;认识了爵士歌手贝西史密斯、乔普森及代表作品;欣赏了电影《海上钢琴师》的精彩片段;并且老师现场演奏了爵士乐钢琴曲《演艺人》等等,为学生的课外延展性学习提供了方向和资源,让学生更加近距离的体验爵士乐的音乐风格,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然的沉浸在爵士乐之中。

  二、“即兴编创”教学,体验创作乐趣,即兴编创是在一定的情绪或情境下有所触动,即时发生兴致而进行的依据音乐内容即兴编唱或即兴演奏的音乐创作。还是以《爵士乐》一课为例:在拓展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将儿歌《小星星》改编改变成爵士乐风格的音乐作品。集思广益,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编创质量。

  三、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构建有活力的音乐教学。在新课改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专门设计了一个章节来介绍通俗、爵士等大众音乐,在其它课题中也有流行音乐的渗透,由此可见流行音乐对现今高中生的影响,流行音乐或强筋有力,或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直诉心声的歌词都以及它的通俗性而深得当代青少年的喜爱。比如在鉴赏《现代京剧》一课中,穿插欣赏了信乐团的《北京一夜》产生了不错的音乐效果和作用;例如在欣赏完爵士乐后,学生已经对这种有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于是解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总的来说,结合教材有选择的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不会影响教学工作,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巩固了音乐知识,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高中教学随笔5

  生物学科特点是知识点散乱,不容易形成知识网络,因此,许多高三同学下了很多功夫,成绩却提高不明显,这主要是复习思路不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

  一、按照课程标准,指导学生看书

  许多同学进入高三总复习后,总是把许多时间用在了做题上,而忽略了看书,这种复习思路是不对的。考试考什么?是考教材,考试内容绝不会脱离书本,脱离课程标准,所以,我们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紧抓住教材,把没弄清楚的基础知识弄清楚,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作习题进行检测和查缺补漏。另外,看书容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是无论做多少题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对于高三学生,我的要求就是:回归课本。以书为主!做题为辅!

  二、指导学生打牢基础,进行全面复习

  高考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在解答综合能力试题时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在作题时不要好高骛远,简单题,基础题要保证得分率,这当然需要基础知识相当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一轮复习的看书情况。

  三、把握主干知识,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主干就是书上的重点内容,打个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说的中心内容,如果让你把一本小说缩写一下,这些中心内容当然不能放弃。那么对于书上每一节的主干内容在哪呢,比如书上的.黑体字,书上本节聚焦,就是主干,在我们阅读的时候不能简单地画一下就了事,应该先把它记下来,进而理解,与前后联系,并要学会应用。不但针对每一节,对于全书来说,也有它的主干,也就是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要求较高的章节。

  四、让学生重视记忆,理解,思考

  对于生物学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认为生物是纯理科的东西,应该以理解为主,这实际上就导致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人先记忆后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后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记不住就记它个大概,我基本上属于后者。但我不能说前一种是错的,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强行改变。那么对于生物学科来说,记忆和理解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既要理解也要记忆,因为,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抓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懂学透,记忆起来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区分。但有的概念太长,光理解了记不住也不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时记熟练了,也能帮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记忆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寻根问底,从而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生物总复习时,对于每个概念我不但学生记住,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对记忆,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高中教学随笔6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育的关系。这句话让我感受很深。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愉快地理解教师的教诲,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体验快乐。

  一、学生帮我反思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其实我在做班主任时内心经常会受到学生的挑战,以前有失去自控的时候,,也有过发火发怒,变得暴躁的时候。此刻回想起来,这样做不仅仅对工作有损无益,有损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而且还会加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和代沟。我陷入了沉思中,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个性是对待个别行为偏差生,更是好用贯有的思维定势来决定和处理问题。发生在XX同学身上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一天中午休息时间,,XX与一位同学发生肢体冲突,得知消息,我迅速赶到教室,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XX:你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说小话,此刻发展到打架。他还想争辩什么,我很武断地打断他说:“还要狡辩你总是班级的麻烦制造者,先到办公室再说”。之后,从与XX的谈话中和其他同学处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那一位同学乱垃圾,没有扔进垃圾箱,XX让他捡起,那位同学却说XX多管闲事,并辱骂XX,才有后面的`冲突。我的心里受到很大的震动,这事确实不是XX引起的,那位同学就应负主要职责,XX是在维护班级的纪律(班级规定扔垃圾,务必在下课时间扔进垃圾箱),那我怎样办呢我陷入了沉思,最后我决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向XX道歉,并且表扬了他。同学们的掌声让我感动,他们帮我反思,促我进步。作为教师就应做一个有错就改的快乐思想者,从学生中感悟自己的得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心去发现他们个性是行为偏差学生的点滴进步,抓住有效的教育机会,教育他们不断进步。自己遇事也要冷静,真是应验了“急事缓办,缓事急办”这句话啊!

  二、走进学生心灵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对每个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个性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XX同学成绩不错,就是性格太内心,不爱说话,与同学交流少,在班里显得很孤单;在老师面前也是有上句没下句的,我几次都想主动找他解决问题,但一向都没有遇到好的机会。一次,我们班的同学在食堂包馄饨聚餐,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分组包,分组煮,分组吃。轮到XX盛馄饨时,由于食堂地面湿滑,汤水洒出烫了手,结果气得他把馄饨全部倒掉扬长而去,学生告诉我后,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怎样会这样呢我意识到他不仅仅性格内向,而且偏激,容易出现更为严重的事故,再联想到媒体介绍的一些案例,感到有些害怕。我赶紧把他找到办公室,让他坐下,漫漫说出当时的具体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讲得我嘴巴都快干了,最后,他最后表态说:“我以后会多和同学交流的,遇事也会冷静的”。但我仍不放心,以后再出现偏激的事怎样办呢必须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他的问题。我除了注意观察他,抽空和他谈心外,还让班级几个比较开朗的同学成立帮教小组,带他多参加一些群众活动,如果他遇到难事,帮教小组的同学会帮他出谋划策,帮他解决问题。渐渐地他变得乐意和班级同学交往了,有事也愿意和

  我交流了,人也变得乐观了许多。在一次家长会上,他的母亲提到他的变化时,对我表示十分感谢。一天,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他的一张留条,上面写到:“谢谢您,我的老师!”看完后,我欣慰地笑了。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但班主任老师只要用“爱”这根针就能把它们串起。教育学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就能到达“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就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喜悦。

高中教学随笔7

  自从我踏渗透教师这一行业,就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八年的小学班主任教学工作,使我深刻熟悉到,要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首先,班主任自身要有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就是一种潜在的吸引力,巨大的向心力和无形的感召力。在学生心目中,这种凝聚力,既有母亲般的挚爱,又有榜样的影响,还有长辈那样的宽容和理解。有了这样的凝聚力,就容易吸引童心,雕塑灵魂,也就能为建设好班集体提供有利条件。那么,班主任自身的凝聚力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认为,一个小学班主任要有凝聚力,就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学生:

  一、真诚坦率,和学生谈心

  每接一个新班后,我总是尽可能做好三件事。一是开好和同学的见面会。会上,我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姓名、经历、兴趣和爱好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沟通感情;二是和学生谈心,一班主任工作计划个个地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周围环境、个人交往和兴趣、爱好等情况,熟悉学生,交上朋友;三是仔细留心观察,逐个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情况和,心理、性格特点,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尽可能做到全面了解,心中有数。这样,在较短的时间里,我对学生有了一个基本的、也是全面的了解,学生也消除了对我滴陌生感和害怕的心理。

  二、理解宽容,和学生交朋友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提法“理解万岁”,成人需要理解,小学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宽容。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他们富有幻想,敢于实践,常常有一些近乎离奇的想法与做法,对此,班主任老师要能理解,进行详细分析和引导。曾经有一个小女孩在她的日记本中写道:“老师,你知道吗,你的声音很美!”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一个女孩子的面容,她是一个很内向很胆怯的女孩子。那天中午的时候,她来办公室找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我,也不入来,只肯在门口和我说。她的声音小小的。我听了半天才明白,原来是她把我们班一个同学的新凉鞋弄坏了,怕到家后受到妈妈的责罚,想到外面的鞋摊上修一修,来和老师请假。我同意了,并马上陪她去鞋摊把鞋修好。修好后,我就去处理别的事情了。如果不看到她的日记本,我都差点忘了这件事情。女孩在日记本中告诉我,她很胆小,尤其是自己做错了事,来的时候她深怕我批评,结果没想到我很耐心很温和的答应她并和他一起去。回想当时的情况,其实我是很平常的言行,可是女孩子在随笔上说会永远记得我的声音。“老师,你知道吗,你的声音很美!”说实话看了孩子的日记本,我更多的是忐忑不安,我在后怕。万一那天我语气严厉一点,万一那天我忙于别的工作,暂时搁置了她的事情,万一……会对她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老师的一句百日冲刺班主任寄语话,甚至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埃

  从此,我时刻告诫自己,班主任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塑造人格、提高能力,适应社会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和情绪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学会同感,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从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另外,小学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十分清楚,容易干傻事,犯错误。而对他(她)们的错误,班主任不能只是简单地批评,甚至训斥体罚,而要分析他(她)们犯错误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一旦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要宽容,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这样做,容易加深学生与班主任的感情交融,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关心尊重,帮学生树立信心

  我认为,为师之道,既要严,更要有爱,有关心,有尊重,这是教书育人小学班主任寒假总结的`前提和保证,更是一个班主任应该认真做到的。

  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应该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倾向和问题要处处留心,学生的意见、建议,甚至批评要虚心听取,对正确的要给予肯定和尊重。当学生的家庭或周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更要献出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体贴,使他们克服困难,振作精神,重新鼓起前进的风帆。曾经有一位小女孩,表达能力极好,也挺惹人喜爱。可就是不爱学习,不愿写作业。我接手此班后,发现她缺乏激情。为了帮她树立信心,我请她担任小组长,协助我检查其他同学作业。大概是她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开始写作业,但仍不能按时完成,我却故意不知。几天后的一次班会上,同学反映此事,我装出惊诧的样子,深表不信。同学把她的作业送上来,我看了以后,说:“老师对她一向很放心,今高中三年班主任评价天可能由于什么特殊的原因没有完成吧!”我瞥了她一眼,只见她两行晶莹而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从此,她的学习更加努力了,最后,还被同学一致推荐为“三好学生”,正是这种“含泪的微笑”,正是这种所谓的“信任”从心灵深处刺激学生的心灵,鞭策着他们的行动。

高中教学随笔8

  从接到通开始准备课与练习画图到比赛全部结束,仅仅两个星期的时间,却感觉自己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其它事情也顾不上了,连吃饭也时常往了。为了备课绞尽脑汁,可很多时候还是无从下手,没有头绪;有时的感觉好像出手错了方向………

  在俞老师的指导下,我把课题定好,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先熟悉了课本,知道本节要讲什么了,然后才有了初步的思路,可是每个环节要讲哪些内容,怎么来设计这个环节,我还是拿不定主意,在与指导老师研讨每个环节怎么处理效果要好些,课件怎么修改等等,最后到比赛的前两天时才基本确定下来思路,接着课试讲,政史地课组的老师与赵校也来听课指导。试完课各位老师就课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认真详细的指导,通过一天修改后,我又饭也顾不上吃又昼夜不停的练习版图,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的半夜。第二天早上我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的把课讲完,自我感觉还可以,每个环节基本是按自己原来的设想来完成的。就是感觉自己好像好久没有睡过一样感觉特别困。但是上完课后我又不自觉的`对每个环节进行了深深的反思,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比如说:没有集中精神,没有用自己的语言魅力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经过胆颤心惊,艰苦准备,让我感受到讲课之艰辛,教师之劳苦。讲课是一门艺术,站到讲台上授课需要拥有海量的知识,精炼的语言,饱满的'激情,这是要充分长久的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断的钻研才有了完美的课堂安排。上课时还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热情去还要感染学生。

  这次比赛时我一次很好的锻炼,提高了自信心,增加了勇气,让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的把握提供帮助。同时,对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学校领导、老师、同事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感谢所有人的付出,感谢所有人带给我的鼓励,我会努力。

高中教学随笔9

  初为人师仅三年的我,带领着一群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高三孩子,上下求索,不断进取,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首一年来的高三教学和迎考,我觉得在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上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重视基础。纵观三次诊断性考试,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学生,与本市其他中学包括重点中学在内的学生相比,第II卷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因此,可以说,谁在I卷上取得了优势,就在语文科上获得了先机。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I卷的重视,同时对学生进行反复敲打、试探,发现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基础的复习和强化,尽可能地扎实学生的基础。

  强化能力。这主要针对II卷,特别是在诗歌、现代文的阅读上,要教给学生操之可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重视整体阅读,重视文本基础;同时,又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和规范答题的技巧,形成能力,形成定势思维,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在诗歌鉴赏方面,就要求学生在鉴赏时养成这样的步骤:一看标题、作者和注释,因为,标题是诗眼,点明写什么。作者和注释,却可以给你解读提供必要的.背景等东西。二看有无选择题。如有,可带入诗歌,帮助理解,这样,会给你降低阅读的难度。三要逐字逐句解读诗歌,抓住动词、形容词等,抓住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在此过程中,还要回忆所学过的诗词,形成联系,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分析作者表现这种情感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四要认真审题,把握题干所含的信息,明确答题的要点并规范答题。语言表达及运用亦然。

  形成框架。教师必须研读高考考纲、教纲和近五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仔细研究教材,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和发展动态,同时,在专题复习阶段,在进行每一专题的复习中,不仅要广泛涉猎、研读并筛选各种高考资料,同时对每一专题进行了从考纲分析--高考试题特点及典型例题分类集锦--审题、分析及答题规范指导的研究,而且还要备学生,并根据高考考点和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每一专题还配备了专门的练习来巩固。在本专题复习之后,学生脑海中应具备本考点的框架。我的目标是,在专题复习后,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一个关于语文高考知识点及题型特点及例题的总体框架。在第二轮复习中,还要根据补锅原理,通过练习和个别调查的方式,针对工作面学生的弱点和前一轮复习的遗漏以及高考新要求,进行了有重点地针对性极强的复习,尽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专题复习时形成的框架,同时提高其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方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复习有序。无论是基础还是能力,无论是字词句,还是段篇每一个高考知识点的复习,教师必须统筹安排,合理进行。否则,不知本阶段复习目标复习复习任务,则必然导致复习教学无序,教学效益低下。

  调整得当。知识学得好,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教学随笔10

  这学期是我任教高二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由于教学对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行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英语学习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自己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最初接触这两个班的学生的时候,我还不重视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

  后来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来未接触过,更加重要的是,这一届的学生的英语基础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差的。

  一方面,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B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而A班的同学比较死板,学习欠积极性,虽然学生数目大,但下层面而也广,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

  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英语教学的老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

  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帮助班上的同学起英文名,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引导部分同学上互联网的英语网站,在网上交上了“penfriendinAmerica”,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因为只有英语水平提高,他们才能达到交异国笔友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例如在B班,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

  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组织学生早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期中考和期末考是考察每位同学在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因此应该予以重视。考试前进行有系统的复习,考试后进行学科总结。从考试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平均水平相差很大,A班的差生面相对较大。

  所以在考后的时间里,我把力量主要集中在两班的差生辅导上,特别是A班,以缩短差距。另外,还发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强,所以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轻松学,容易掌握。而学习结果证明,适当辅导差生对班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帮助。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两班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做,多想,多向同行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同行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高中教学随笔1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因此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我们不得不改革、创新,进入了新课改阶段,我们面对的是新教材,新教法的挑战,如何迎接这场新挑战,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经过大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做如下的教学反思:

  1.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课改机遇,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1)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同时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2)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合作。

  (3)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化学教学要重视“两实一过程”。所谓“两实”,一是指化学教学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实际;二是指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各种教学功能。所谓“过程”是指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课堂中学生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思考、讨论、练习、实验等)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

  (4)教学方法多样化、最优化。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归纳法、演绎法……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均应注意渗透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把握课型特征进行课堂教学优化,中学化学知识从其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可分为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型由于其知识的内在

  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不同,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就要求不同,这种不同就构成了不同课型的特征。教学中把握了课型特征,就能有目的有规律地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后,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型与课型特征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最基本的课型没变,每种课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没有变,所以,新课程的实验与我们过去的教学研究,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由于新课程在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实践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备课的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其作用不容小视。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及时交流,分享资料,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使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教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全面了解教科书体系,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师应全面了解高中必修、选修课程的内容,了解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相互联系,了解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深广度,提高自己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高中必修内容既是会考的重要内容,也是将来化学学科高考的主要内容,必须准确把握,认真落实,打好基础。在必修内容的教学中,不仅要在知识内容上为将来选修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更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上打好基础。

  4.以教科书为基础,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除此以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丰富化学课程内容。重视教辅资料的选用,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训练活动。 比如其中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在“金属与氧气反应”中,在学习了钠与氧气、铝与氧气反应的性质后一定要结合初中知识,对整个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形成整体知识。在“金属与水的反应”中,教材重点介绍的是钠与水和铁与水两个反应,在教学上,就应充分利用“金属的活动性不同,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材安排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其实冲淡了这一主线,况且前面已有观察方法的训练(钠与水反应),同一堂课中进行两个这么高难度的实验训练,时间紧,探究学习难以充分展开。因此可考虑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把“钠与水反应和铁与水反应”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在第一课时,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操作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主线,又保证了科学探究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总之,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化学枯燥、难学,虽花了大量时间,但收效甚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但与此同时,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高中教学随笔12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必考,对于实验必须专题复习。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试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条件,对课本实验有条件尽量做,没条件看来可以不做,但必须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对于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我借助录像片、照片。比如,我们生物教研组曾去锦绣大地参观,用数码相机留下不少影像资料。比如,二氧化碳发生器、组培设备及流程,课堂上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选了不同类型的高考实验题,让学生分析知识点,考的形式、角度,从而对高考试题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

  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高中教学随笔13

  摘要: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然而,高中作文教学长期囿于旧教材的体系,依附于阅读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大部分学生惧怕作文,觉得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逐渐失去了信心。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改变“作文难”这一现状,切实提高高中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方法指导和技巧点拨,还是一种长期积累下的语感的再现,是一种很难复制的复杂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一种综合了各种生活体验的`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因而它是一种极具个人化的,或者说是一种比较自我的表达,需要学生的主体努力。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要靠学生的天分和后天大量的阅读与思考。我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难道语文教师就真的在作文教学上无所作为、袖手旁观吗?近几年教学中断断续续的尝试和反思,让我有了一些体会,现与大家共享。

  (一)审题不清,立意欠准

  很多高中生在写作之前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拿到题目之后,简单浏览一下,立刻就按照简单的理解开始构思。这样的审题习惯会导致学生出现偏题的情况,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在立意上缺乏创新性,容易千篇一律。

  (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缺乏逻辑性

  面对作文题目,学生可能一下子脑子里涌出各种影象、声音,可能刚想到一个自认为很符合题意的典型例子,或者是一句名人名言,但马上又想到了其他的素材,便一股脑地写了上去,忽视了文章的逻辑性,导致文章看上去十分混乱。

  (三)内容干瘪

  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也缺乏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因此作文内容经常看上去十分干瘪。学生作文内容干瘪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空洞的多、实际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随大流的多、畅述个人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假话,这类作文约占一半以上;另一种是,能说真话、抒真情,但往往是苦闷、孤寂、失落、迷惘情感的宣泄,表现出一种青少年不应有的空虚、消极的心态。这类作文约占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

高中教学随笔14

  您看到这个题目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疑问,“概念课”?在小学阶段似乎并没有过于强调概念的重要性,为什么会说概念课呢?我想说的是此概念非彼概念,用一个通俗点的话来解释,您知道“概念车”吧?他代表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而我在这里说的这个“概念课”就是这个含义。

  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自从踏进学校的校门,我就开始想怎样才能教好学生,怎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除了听课、培训,我还找钱守旺、吴正宪老师的书来看,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但我始终没有找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在一本数学杂志上看到了一节课堂实录,我被深深的吸引了。这节课并不是在让学生学某个知识点或者某几个知识点,而是在让学生感受“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看过这节课后我发现自己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多么的浅显,对于整天埋在题海中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来说,“问题”似乎就是一套套的.试卷,一道道的难题,但是它们无论多难,也只是对于你本身的这个阶段来说比较难,他始终是有答案的,也就是已经有人能做出来,而你做不出来有人教你,你学会了它也不再是什么障碍。那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呢?你有没有发现过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当然,我说的有点远了,这节课中张老师面对的是小学生,他引用的是小学的知识,比如循环小数、分数,让学生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刚开始学生还能自己解决,随着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张老师说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就需要他们去探索、解决。但是他课堂的目的达到了,他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现在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对学习不是太感兴趣,可能是他没有发现这一学科中蕴含的神奇的力量。所以当我看完这节课时,我一直有一个想法,什么时候我也要给自己的学生上一节“概念课”,让他们感受数学的魅力,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我也只是想在“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意义”这条路上做出自己的一点点努力,加油!

高中教学随笔15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使高中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高中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高中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高中教学随笔09-28

高中教育教学随笔09-29

高中教学随笔15篇09-28

高中教学随笔(精选21篇)07-12

高中地理教学随笔07-27

高中教学随笔15篇05-14

高中教学随笔(15篇)05-14

高中数学教学随笔03-08

高中数学教学随笔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