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时间:2023-05-14 17:03:44 随笔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集锦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集锦15篇)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虽然课堂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自觉性弱。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简单的记忆去作画,效果不好。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

  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上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2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

  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

  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3

  今天读到了一篇有关于儿童美术教学中关于临摹教学的文章,很受启发。在低年级和兴趣班的教学中,我常常会让孩子临摹作品,虽深知临摹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孩子的想象力,但又碍于还在绘画时在临摹中的所得,比如,多临摹能提高视野品味,感受经过艺术加工和现实生活中事物的造型和色彩差异,低年级学生认识线条美感等。在本篇文章中,强调了临摹教学的必要性,但也要注意教学中的方式与方法。其中有几个方面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

  首先,临摹与写生相结合,笔者建议在临摹后,要带领孩子观察与之相似的题材,通过回忆采用这样的表现手法来体现现有的物体,将所学的知识真正为孩子所有,从这一点来看,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适时选择内容临摹也不个不错的办法;另外,不似临摹,这也是我值得改正的地方,在上一期美术兴趣班的教学中,学生的线条不够流畅、大胆,我就多设置了些线描画的临摹,并要求学生尽量和临摹作品画的一样来提高孩子的造型能力,现在想起来,我这样的做法是欠斟酌的,应让学生注重学习其中的绘画方法,而不是画的“似”。现在的学习只是给孩子一个途径去接触成熟的绘画形式。看来,这临摹教学的学问还真不少。我们自身也要加强学习。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4

  这个论点应该是最近在美术兴趣小组的指导过程中想到的,结合 4月24日 的区美术教研活动我的想法更得到了支持。

  从何 老师的那节《我们的小学生活》课堂教学来看, 何 老师通过让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到让学生用线条尝试描绘,到不断通过欣赏范作提示学生逐渐改进作品,从而丰富画面,完成记忆深刻的一瞬间。这其实就是一个美术创作的指导过程,一点点深入、一步步改进,逐步完善作品。本课的亮点可能不在指导的过程,而是被最后绘本展示的集体效果掩盖了,不说 何 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少了些具体而个人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就单纯地说这个过程是较正确的,特别是这个过程恰恰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努力去做的,如果做好了,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完成了一件作品,更体验了成功的整个过程。

  这一点在一两节美术课堂展示中是无法体现的,而这节课其实是个大的单元课,很多美术老师都尝试过用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单独或合作的形式完成一本绘本。这样才能保证绘本不单单只是形式,更有一幅幅充分丰富的画面。这就是个长期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常常就需要这个过程。

  我想到了曾经上二年级《刮出过的画》时,一直就有一个难题。让孩子辛苦涂好的颜色,孩子终于可以刮了,可他们早已失去了耐性,一两下就刮完了!这让我很恼怒,怎么就一点耐心都没有呢!后来才发现,是他们不知道如果继续下去。于是我尝试挑选几幅不同问题的作品,先拍下原貌,然后帮他们点点修改,尽量保持二年级孩子天真童趣的一面,再把修改好的作品拍下来,将作品前后做成同一张画面,以便孩子比较。结果效果非常好,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哪些地方增加了,效果有什么不同,再将其它孩子的作品返还给他们,鼓励孩子继续修改,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孩子都喜欢这种方式帮助他们完成作品,因为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变“美”变丰富,他们体会到了意外的欣喜。

  在后来几个课题报告中也不难看到美术创造的渐进过程,特 别是黄 老师所说的蝴蝶效应的研究成果,一个个活动的的'组织到个体创作到最后完美的展示都付出了学生和教师们辛勤的汗水。

  美术就是这样,将无声的纸笔变成有你我人生故事的画面,而在画面上创作的人是生动鲜活的,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到自己生活的过程和创作的过程,这是欣赏一幅完整作品的旁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的最最珍贵的财富,这才是我们愿意无怨无悔付出的原因。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5

  本课是一节造型与表现课,其中包涵了丰富的想象、变形、夸张等造型手法,内容极具趣味性。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欣赏动画短片的形式进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本课内容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我将本课课题的一些笔画用拟人化的生活用品代替,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生活日用品在每个家庭都必不可少,并且种类繁多。所以同学们对它们再熟悉不过了。于是,接下来我请同学们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找出与短片中生活用品的区别,学生能购将不同准确的回答出来,此时告诉学生这就是联想,使学生能够很容易的理解联想的意义。但是很容易误导学生认为联想就是拟人化。所以接下来通过课件(勺子的联想)的展示,如:同样的'勺子通过不同角度的变换根据外形特征可以联想成花、蜻蜓等。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总结并掌握了联想的方法,效果较好。

  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由这个问题进入本课的重点部分——“联想”。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对着手中日用品的造型产生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我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部分学生说说想用哪些工具材料进行想象创作,并现场给予了评价和鼓励。

  为了深挖教材,我出示了“水瓶变形记”的制作课件,让学生观察它的变形过程。并让学生总结变形联想的方法,根据外形进行联想,根据联想的结果制作需要的部件(如:眼睛、翅膀、触角等),然后组合粘贴于需要的位置,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制作要求的提出使学生明确了制作步骤。生活日用品“变、变、变”的竞赛游戏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将部分装饰后生活用品的图片收集起来配上音乐循环播放,目的是拓宽学生的思路,效果不明显有些孩子照着图片中的进行制作,局限了他们的想象力,起到了反效果。最后的展示部分,我让先做完的学生将作品拿到前面进行展示,自评互评后我将奇趣星、巧手星、色彩巧配星根据作品的优点发给了每一位进行展示的学生,孩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然展示时也忽略了个别没做完的学生,今后我将重点辅导这部分学生。

  最后拓展让孩子们拿起联想装饰后的用品,找到他们的小伙伴然后像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那样和小伙伴们手拉手跳起欢快当舞蹈!使本课得到了升华,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动手制作成就感。

  教材提示:学生作业可以直接在生活日用品实物上绘制、粘贴,也可以绘画创作的形式来表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在提出学生作业要求时,我选择了前者。

  整个讲述部分大约16分钟,在学生作业前,以课件的形式出示联想后的日用品图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素材,反而局限了学生的联想没有更大的打开他们的创作空间。接下来的24分钟,学生从联想到造型表现,基本能把联想的结果表现出来,但速度较慢,所以还得安排一个课时讲剪贴的相关知识并制作。

  在评价环节中,我让先做完的孩子先进行展示,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然后让作者进行创作方法的介绍。在这里,我忽略了一个问题:不优秀的作业怎么办?他们存在的问题可能是普遍的、基础的或典型的,能让他们的作业成为不优秀的作业之前再向上提升一个层次吗?作为教师,不应该放弃自己的任何一个学生,在这里也应该为他们留一点时间。个别学生自评时表达不出设计想法,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6

  儿童画的想象与创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美术手段,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理解、评价、愿望等,表现出来就是儿童想象画。儿童创作画教学中应该培养儿童从直觉思维到逻辑思维,使儿童充分显示思维过程,在创造活动中可依靠直觉思维,提出大胆假设,然后再通过逻辑思维去周密地表现.如以我教学儿童创作画“能干的机器人”为例:在五花八门的众多机器人玩具模型面前,我先启发孩子们讨论,机器人怎么能干?孩子们讨论得热火朝天:能上天、能下海、能救火、能盖房、能治疑难病症、能讲课辅导、能下棋弹琴、能清除污染…… 我又启发学生考虑,机器人为什么这么能干?有些孩子沉默了,有些孩子回答:是科学家让它们这样能干的。

  有的孩子说:是科学家给它们设计了电脑软件,让它们干什么它们就会干什么……我接着告诉孩子们:科学家为什么要发明机器人呢?那是科学发展的结果,要让机器人帮助人类工作,帮我们完成危险、复杂、困难的工作,人类可以节约时间、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随着科学的发展,还会发明出更能干的机器人。别看学生年龄小,老师的话听明白了。当号召他们画能干的机器人,甚至画出自己设计出的.心中的机器人时都信心十足。并在老师与他们共同利用基本形的组合完成机器人各种形象以及从事什么工作(环境、背景)后,很自信地大胆地用笔画起来。有的画宇宙中工作的机器人、开快餐店的机器人、汽车加油站上一下子就把很多汽车同是加满油的机器人,还有具备非常复杂装置的清除各类污染及垃圾分类的机器人、码头上同时能装卸大量货物和集装箱的机器人、指挥交通的机器人……画面内容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学生理解了机器人的作用,又有了可创造的从微观到宏观的知识等级和怎样创造画面的程序性知识,从而增加了学生创造的可能性。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7

  20xx年,我们七年级美术开始改版。这一年,七年级第一次改版用上了人教版的美术教材。新改版的教材和我们以往所用的河北版教材有所不同,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教材,我认真看了教师教学用书,然后在10月的某一天,我认真观看了书后配备的优秀教师教学课例光盘。

  这是天津市五十一中的张蓉老师讲的优秀课例《多彩的学习生活》这一单元的一个活动内容——优美的校园。这一活动内容是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里活动一的内容。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了解透视的基本知识。

  听了张蓉老师《多彩的学习生活》一课后,我深有感触,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的听课感受吧:

  首先,张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来设计这堂课。

  在设计这堂课的过程中,我觉得她在课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上颇下了一番功夫,特别是她带领学生制作的取景框以及很多的具有明显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照片,这些都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吧。这些东西为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供了条件与方便。也使学生对这样的课更加感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动手研究探讨的积极性。张老师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爱好多,情趣广泛,艺术感觉才会好。只有学生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地看、听、摸、耐心地体验观察的感受。兴趣也是感情的基础。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开的`,对什么东西有感情,就会对它十分感兴趣,对什么东西越感兴趣,对它的感情也就会越深。

  张老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围绕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

  其次,张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新。

  我认为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它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对于绘画的透视关系这种比较抽象的概念来说,更需要用直观的景物来让学生来观察,理解,分析,归纳,再到得出结论。而张老师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做到了这一点,她让学生利用取景框开描绘眼前的景物和照片上的景物透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自己的动手探究来总结得出风景画以及物体透视变化的规律。并且张老师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她的教学方式比较新,她改变了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从张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她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像她这样的课就是强调学生积极的参与,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以及与人际交往的能力。另外,她的课上活动方式多样化。体现了她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具体来说,在这一课里,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都需要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学生分头搜集资料。搜集大量具有透视关系的风景照片和制作取景框。再由教师组织大家观看校园的建筑物,组织大家观察,交流,指导大家正确地在取景框上描绘出眼前建筑物的透视变化。最后通过学生们的亲身体验,亲自动手,得出透视变化的规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不同,体现了目前基础教育中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观看张老师的教学光盘,我认识到张老师与以往传统的美术课不同,传统的美术课它是把透视的知识由老师去说,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而张老师她却把班级的同学分成了两组,分别负责探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第二个问题是: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消失的规律?张老师让第一组同学把搜集来的风景照片在照片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上通过描绘、勾勒建筑物的轮廓或风景的这种透视的现象,来了解透视的这个变化,第二组是让学生在操场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通过观察远处的建筑物的透视的变化和现象,来让学生体验透视的理论和知识,张老师的这个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的这个教学理论,也就是说,他是主要让学生主动地通过观察,体验,描绘来了解复杂的透视现象。这种教学的方式把透视这种枯燥的理论变成了学生主动地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只要通过最后的她在小组的讨论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学生确实在这一课堂上学到,了解了透视的知识,这些透视的知识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描绘后的体验,然后了解到的透视变化规律。所以我认为张老师的这些教学方式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

  没有活动的课堂,特别是艺术类的课堂是一个死的课堂,在如何将教学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像张老师的这堂《多彩的学习生活》一课设计的就较为活泼,开朗。每个学生都没有偷懒,都拿着他们手里的取景框认真地描绘着眼前的景物透视线,张老师让学生自己亲自观察校园建筑的透视现象,然后利用取景框描绘出建筑物的透视变化得出透视的变化规律就是个不错的活动,跟课堂气氛的整体构建比较统一。这一刻我更在乎的是那份人人参与的过程,只要过程是积极的、向上的,想必学生们的心灵都经历了一次历练与熏陶,多少能给他们的人生成长起到一些促进。在这堂课里学生们的自我感觉都不错。我认为这点很不错。

  总之,张老师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从学生们自己的兴趣出发,把学生分成两组来分别研究两个不同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样,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地了解认识到透视的基本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地方。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8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六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天气情况,说说青蛙是因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着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学生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请他们发挥想像力。问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小青蛙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动物了。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叫他们都带领动物去冬眠,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六年级学生难以接受,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

  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六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纵观现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教学中重视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审美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入,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美理和审美能力,影响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为了改变这—现状,对欣赏教学进行实践性的研究,立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功能,让童眸映五彩。

  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兴起,它不仅重视教师教材的作用,而更重视学生自我的作用;不仅重模仿,而更重视创新;不仅重视知识,而更重视创造。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又针对小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给学生上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艺术并不神秘,就说画画吧,这个行为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拥有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可以无拘无束的进行心灵的秘密对话,甚至先于语言。

  对孩子来说,兴趣是如此重要,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它,扶植它。孩子总是不容易专注,因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锐的感知着周遭的一切动静,可是一旦对某种行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一下子安静专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

  美术课的实质,除了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更要帮助孩子寻找一种特殊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来取代孩子新鲜自由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总会过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没有了,但勇气和本能,还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却是完全可以保留下来的,正像马蒂斯提倡的那样,毕生能够像孩子一样看世界的勇气是很可贵的,因为丧失了这种视觉能力就意味着同时也丧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独创性的表现。

  总之,美术教学要通过美术学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点,注重情感,以情动人,突出感受性,使学生想创新;要鼓励学生面对美术作品,善于表达各自的审美体验,注重内涵,突出表现性,使学生敢于创新;通过采用探索性、自主性、发散式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突出创造性,使学生会创新。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组合作的融入课堂中?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二、课堂教学是重点,“合作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根据课型“合作互动”,通过互助互动有利于解决问题。第二、根据重难点,“合作互动”,抓住课中的难点展开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合作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

  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合作互动”,的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做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

  新课程强调,新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之成为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那些只能“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以很难胜任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加之现在的小学生的美术素质的普遍提高,他敢于提出疑问和自己的见解,他们把更高要求赋予了我们教师,由此,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够有真正意义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能,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那么,当今的教育形势需要怎样的美术教师?

  打开江苏版小学美术课本,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除了本学科知识外,还涉猎到科学、文化、生活、人文以及现实生活等方面,高度体现出学科间的交叉与综合。“美术学习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所以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的独献,同时美术课程也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由此,小学美术教师仅用本学科的技能与理论来“教书”是完全不够的,更不用说如何做好“育人”工作。所以,美术教师的知识面要尽量广一些,杂一些,深一些。在专业技能方面,应该做到“一专多能”。所谓“一专”,是指美术教师应精通一项技能,无论是素描、油画、国画、水彩或手工。美术教师要“一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美术要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需要用理

  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加深理论认识,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评价和创造的能力。所谓“多能”,指美术教师的能力应全面,包括美术技能和美术理论水平,乃至是其它艺术学科的技能,如音乐学科的一些素养,这些能力不求过于高深但求实用。于漪先生说得好:“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好一桶水。———这是真话,不刊之论。我要补充的是?除了准备好这一桶水之外,还应该为自己找到知识的源头,每天去向源头汲取活水”。因此,我们美术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平时要加强美术文化修养,多看美术史及专业理论书籍,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注重人文素养的学习和积累。这样才能使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感染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的领悟水平。

  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由于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美术教师除了要有本体性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实施美的教育。例如,在小学高年级的欣赏课中,一些成功的名作后面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让学生懂得这些典故有助于学生理解画家为什么这样画?为何而画?让他们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感知优秀作品的艺术美。如果美术老师没有较丰富的课外知识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这样的欣赏课是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的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知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广博的知识面是个性魅力的基础。在学校里,知识广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美术教师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年少时就得益于两位博学又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教诲。其中一位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大师李叔同先生,他在音乐、话剧、美术、书法、佛学等方面都很有造诣。还有一位是精通音乐、诗文、绘画、金石、书法、理学、佛典、外文、自然科学的文学家夏丐尊先生。他们都推崇“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要做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大家试想,这样的老师会对丰子恺的一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如是说:一位教师,除了本体性知识以外的广博的知识,对于其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有与本体性知识同等重要的意义。有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广博的知识面作底蕴,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气质修养才会显得优雅不凡,同时也是个性魅力的体现,这样的美术教师更懂得尊重学生,懂得感情,懂得怎样与学生沟通,懂得理解、善待、宽容学生,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爱每一个孩子,我会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事业的创造者,用不断开拓和进取的工作态度,提高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认识,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好。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9

  这是一节小学六年级的美术课。课间时,我就早早走进了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几位学生见到我,高兴地围上来问:“老师,这节课我们画什么呀?”我说:“这节课我们接着画人物。”随后,有位学生说:“哎!又是画人。”这时,我看到他们刚才的那股高兴劲儿已经无影无踪了,脸上的表情都很无奈。我意识到前两节课学习了人物的基本比例和动态,临摹了两幅画,学生已经对这个内容不感兴趣了。我想这次应该换种形式,此时,上课的铃声响了。

  课堂上,孩子们端端正正地坐着,等着我讲授新课。我说:“同学们,前两次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人物的基本比例和动态,先后临摹的两幅画都画得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画人物,但这是一节写生课,老师要邀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做模特,大家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画一画我们最熟悉的同学。”

  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很多学生因为是第一次用写生的方法画人物,显得非常兴奋。有的学生说:“写生画,那一定很有趣啊!”有的说:“我以前画过静物写生,现在还可以画人物写生,太好了!”还有的说:“我想选李昂同学做模特,他长得很帅!”……

  接着,我让大家推荐了两位学生到前面来做模特。突然,我听到一个不同的声音:“我不会画,太难了。”没等我找到声音从哪儿发出时,又有几个“我不会画”的附和声跟了上来。这时,我心里一紧,再重新审视一下前面的两位做模特的学生,心想:是啊,人物是最复杂、最难画的,何况又是写生,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怎能让孩子们不畏惧而大胆画呢?这样想着,我开始尝试着引领学生结合前面课里学的几个关键知识点尽量多观察模特的特点。我先让他们观察两位模特的形体特征,抓住他们个性差异的典型性。再讨论他们的脸部轮廓和五官的特点有什么不同,以便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接着观察模特的动态特征,看一看头部、四肢以及躯干的位置。最后再观察他们的服饰特征,一方面看一看裁缝的特点,服饰的结构、形状、大小、肥瘦构成的裁缝特点;另一方面摸一摸质地的区别,不同质地的服饰,构成了不同的衣纹形态和质感。有几个胆大的'学生干脆就来到模特面前观察,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这位模特瘦瘦高高的,脸形上宽下窄,像汉字里的“甲”字。有的说女同学的头发比较长,扎着两个马尾辫,头发还有一点点儿卷。有的甚至还发现两位模特的动态不一样,身体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孩子们很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随后,我拿出几幅名家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请他们欣赏,并鼓励他们:“虽然画人物很复杂,但只要大胆落笔,画起来其实也并不难。”这时,有个声音冒出来:“看上去越难,其实越简单;看上去越简单,其实越难。”这句话让我感到很震惊,这个孩子竟然说出如此深刻的话,即使是听来的也是运用得很恰当、准确。在惊讶之余,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顺势说道:“对,这位同学说得很有哲理,人物看似复杂,但如果抓住了他们的特点,加上刚才看到的、摸到的大胆地去画,画好就不难了。但一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如果不认真观察反而是不好画的,比如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就是这个道理……”孩子们瞪着闪亮的眼睛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在作画时由于有了同学的启发、老师的鼓励,连平时画画最胆小的学生也大胆画画了。

  在教学中,小学生也是很有潜力的。他们有一定的观察力、感知力和表达能力,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见解,关键是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促成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自然的交流之中启发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运用美术技能大胆表现,从而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0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艺术课的学习和探索,使我受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艺术教育的时候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2. 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3 .培养兴趣 勤学多练 。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4. 创造新型的师生双边活动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5. 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

  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1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创新性思维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但由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的弊端,单纯的技法传授和技能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国画教学以多元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着学生的创造力。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国画教学的探索,对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浅析。

  一、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于内容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探索和发掘。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多围绕着临摹,注重技法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与教育核心背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兴趣没有被激发,创造力更无从培养,严重的与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相背离。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掘,传统美术教育很难实现这样的目的。而僵化的教育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培养十分重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兴趣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国画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画是中国绘画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情、和心理气质。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将诗、书、画、印为一体,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便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国画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传授学生传统的技法与此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不仅限于单纯的临摹,而是给予孩子自由作的空间,让他们将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充满童趣和无限的创意。学生从创作的过程中不光学习到了传统的中华文化和国画技法,更学会了如何创新并将新奇的想法转化为现实。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其自身学科的独特性,它更注重于实践和创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正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小学教育的不足,它既锻炼了学生的脑也锻炼了学生的手。学生通过对国画的学习,了解了国画的构图结构、笔墨韵味、颜色搭配,同时自由多样的创作内容又给与孩子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小学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全面均衡。国画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协调和创造能力,正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

  三、小学国画教学模式探究

  国画教学与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形式存在着一些不同,因此急需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兴趣培养、教法探究、创造力激发三个方面对教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欣赏国画,培养兴趣

  国画欣赏是国画教学中最终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国画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欣赏国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日常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忽视换面的层次和细节,易将画画得过小或过大。主要是他们缺少对画作的理解。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强引导,通过欣赏名画、观察实物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节,并运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如赏析齐白石的《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虾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虾的生活习性,并熟悉虾的结构。以此循序渐进的引入国画用墨处理的技法,让他们了解大师齐白石是如何善于操纵笔墨的,在下笔画虾时,他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当学生了解国画技巧之后,他们便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和实际相结合,为进一步的创造打下基础。同时大量的欣赏名师大家的国画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发自内心的喜欢传统文化。欣赏国画只是教学的第一步,目的在于培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但这一过程尤为重要,它为后续的教学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欣赏国画名作的作用不可以忽视。

  (二)丰富教法,积极引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主要指儿童水墨,学生主要是临画或创作各种形象,再通过毛笔在宣纸上展现出来。它利用基本笔墨原理画各种形象,易于学生掌握操作。可以涉及动物、人物、植物、花卉、建筑等,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同时给学生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国画的笔墨千变万化,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笔墨变化中的文化和韵味,这边需要教书的示范和传授。墨色的交融,湿、浓、干、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情趣,又掌握了基础的国画技巧,可谓一举两得。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性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对问题的探索。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便要引导学生,对他们提问如:“刚刚的丝瓜好看吗?”孩子们的回答各异,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填只蟋蟀就好看了等等。像这样的回答还有很多很多。这时,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已经被激发出来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了自己的理解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兴趣与热爱,这时教师再切入主题传授知识便简单自然的多了。

  (三)示范教学,激发创造

  教师的示范在国画教学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画技法复杂多样,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要想了解这些文化,示范和演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泼墨、甩色、以水撞墨、以色冲墨、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可以极大的技法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习国画初学期,教师不需对绘画内容做过多干预,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只关注学生对基本技法的掌握即可。当学生对基本技法熟悉后,教师便可教学生画些简单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黄瓜、丝瓜等。这些练习简单易学,可以为学生灵活操作,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丝瓜的联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丝瓜的藤蔓加以想象。丝瓜的藤蔓宛转弯曲,学生可能会把藤蔓想象成龙、蛇、虫,这些想法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以受到约束的,况且这些想象也可以使孩子对传统的国画技巧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只要适当的进行引导即可。正所谓“实践才会出真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往教学往往忽略了实践的作用,盲目的指导学生去创作。一味的去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反倒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画作多是随心所欲的涂鸦,缺乏对颜色的掌握,画面布局的掌控以及对事物的描述,因此显得呆板而单调。而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实践的不足。首先国画讲究对画面构图的掌握,注重画面的层次和景物的取舍。经过前期名作欣赏和教师的示范,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具备了构图能力。其次,国画讲求线条变化和笔墨的浓淡,学生从墨色的变化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勾勒线条描述事物。并且国画创作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从花鸟鱼虫到山水人物,给了学生更多的发挥和创作的空间。学生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了众多实用的技能和技法,又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手脑的协调性,又学习和体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可谓一举两得。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2

  我们是来自一线的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壤上,正准备投入十二分热情工作中时,眼前却一片茫然,无从下手。当看了美术报《美育》这一版的内容后豁然开朗,才真正了解了美术教学的含义,美术教学应是学生喜欢的;是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它是一种自由表达感受的方式。我们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老师能做到的是怎样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感受付诸于行动,创作作品,最后升华作品。仔细回忆我们的授课40分钟,也曾有过比较闪光的教学亮点。下面就以《纸筒小鸟》谈一下自己的设计理念,我总结了六个字“感、谈、做、讲、评、观”。

  一、“感”鸟

  首先从大的方面让学生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此环节中我出示多媒体课件,体现出鸟——人类——大自然之间的联系。其次以放影片方式展示不同种类的鸟让学生认识、掌握鸟的外形特征,如椭圆的身体、长长的尾巴、漂亮的羽毛等等,为下一步制作做好铺垫。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深深感受了鸟。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鸟有了人性化的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也有人类样式的生活和情感。通过感鸟也对鸟的结构、特点也有了整体的了解。

  二、“谈”鸟

  感悟之余就是运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去表现鸟,教师这一步可以先出示自己制作好的纸筒,请同学讨论用老师手中的纸筒怎样制作出一只漂亮的小鸟,学生自由发言,通过交流学生不难总结出,剪、刻、折、装饰的技法就能很快的完成一只小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森林的保护神,你准备怎样体现鸟是人类的朋友呢?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通过谈论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如有的学生说我可以做一只能背着书包踏着滑板车的小鸟,这样小鸟就和我一样,天天上学、放学,我们就可以成为好伙伴了;有的学生说我要做一只头戴军帽手拿宝剑和盾牌的小鸟给他起名叫森林小卫士,这样他就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了;还有的学生说我要做一只手拿小花伞身穿漂亮衣服在林中漫步的小鸟。通过谈鸟打开了学生的设计思路,为下一步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做”鸟

  感鸟、谈鸟最终还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那就要动手制作。在本课中对于制作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可用多媒体简单展示纸筒小鸟的制作步骤,如卷筒、剪尾巴、翅膀、眼睛等,接下来组员讨论确定自己的制作主题,组长分工,组员齐努力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制作的一些好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如有的同学想到了要给小鸟制作一个漂亮的环境、有的同学能联系以前所学的小伞知识,给小鸟撑起一把漂亮的小花伞等等,通过教师语言的点拨,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四、“说”鸟

  通过次环节,旨在让学生解说自己的创作意图及制作技巧和技法,让全班学生通过交流共同提高。让每个小组选一名组员对本组作品进行解说,如有的小组为自己的作品写了这样的解说词:在茂密的森林里,虫害泛滥,我们小组制作的是一只手拿红缨枪,头戴皇冠,身穿铠甲,拖着长长尾巴的森林卫士,在色彩方面我们选了红黄绿作为主色调,使作品更醒目,艳丽,特别是他那用红黄绿制作的大尾巴,除了有洒脱、轻盈的美感外可以当作装载物品的工具,可以把杀死的害虫带回家给小鸟吃。通过自己的解说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作品除了美观以外的更深刻的作品内涵。

  五、“评”鸟

  评价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及语言组织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灵丹妙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参与评价,我特意设计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搭配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发言奖、最佳提问之以奖等。要求全班7个小组都能积极针对作品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此环节学生们进行得可谓紧张激烈,如有的同学在评价森林小卫士时说:这件作品想法很好,把小鸟比喻座小卫士,拿着红缨枪保护着美丽的大自然,作品很醒目,但色彩感觉太艳丽,如果是小卫士色彩应该在庄重些会更好,作品在制作上还应该更精细写这样就更完美了。就这样在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评出了最佳创意奖是“森林小卫士”、“T形台上”由于色彩搭配精美制作细腻包揽了最佳色彩搭配奖和最佳合作奖。这就是美术课充满激情与挑战,充满自由与欢乐的美术课。

  六、观鸟

  带领学生手持作品,走出教室,把制作的小鸟放在树杈上,一起观赏。时不时还飞来几只真的小鸟,有学生开玩笑说:“吓坏它们了,什么鸟这么漂亮啊!”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看着他们愉快的表情,作为老师还有什么奢求的呢!

  以上是我在上课中的点滴体会,在授课过程中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撰此文旨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在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3

  片段一:美术课下,我照例去教室里转转。还没进门,就有孩子向我飞奔过来。

  “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画……”

  “老师,你看我画的漂亮吗?”

  “老师……”……

  那一刻,我被这些画纸包围了。“慢慢来……恩,真漂亮!”“我进教室看好吗?”……

  进了教室,发现黑板上也早已贴满了孩子的作品。又是一批人冲过来。

  “老师,你看,我的画在这里。”

  “老师,这是我画的小池塘”……

  我示意他们不要拥挤,这才仔细“欣赏”起这些作品来。眼前的这幅画挺“抽象”的,说句实话,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画的是什么,便让孩子给我解释。他饶有兴致地开始介绍:“这是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鱼,还有鸭子在游泳……天上是彩虹,有七种颜色……”简简单单的一幅画,他却介绍了好半天,厉害!

  “你这个池塘为什么是粉红色?生活中有这样的池塘吗?”我纳闷极了。

  “老师,你不知道,这是被施了仙法的池塘,里面的水是甜的,所以它是粉红色的……”

  哦,原来如此!

  片段二:思品课上,我在讲到如何进行课间活动时,便让他们说说自己课间最喜欢干什么,也可以说说同桌喜欢干什么。最后,我让孩子将自己的或者同桌的课间活动用书写或者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只见他们纷纷埋头开始动笔。可是,才一会儿功夫,可爱的小胖墩就举手了。

  “怎么了?”

  “老师,她画我。”他一边说一边指着同桌,“她画我课间出去奔跑、追逐打闹,那是我以前课间做的事情,我现在已经不跑了。”

  同桌女生反驳道:“才不是,我刚才就看到你跑的。”(因为我跟孩子们强调,为了安全,课间是坚决不允许追逐打闹的,估计小胖墩是害怕挨批评)

  “我没有跑,我以前喜欢奔跑,现在不了。”他一脸无辜地望着我。

  我示意他先别出声,向他的座位走去。我暗自在想:这个女孩画画本领真是了不得,居然还能把同桌奔跑的事情画出来,得好好看看。

  “老师,给你看,这就是他。”

  “哦?”我硬是将快要脱口而出的笑声忍了回去,指着画,故作平静状:“这就是你画的同桌啊?”

  “是的,这是他,他在跑。”

  小胖墩也附和着:“老师,看,这就是我在跑,可是我今天真的`没有跑……”……

  从图画来看,女孩的绘画本领真的不高,因为我压根儿就没看出个所以然来,画上是有个人,但我看不出那人是不是在跑,也真的看不出那是谁,跟小胖墩相比,差别还是挺大的,可这两个孩子就认定画的就是小胖墩了。嗨,他们说是就是吧!

  写到这里,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笑了。人一生中什么时候才是最快乐无忧的?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孩童时代。是啊,想一想我们在孩童时代的记忆,就像一个百宝箱,里面最多的就是无忧无虑的快乐。此刻,我面前的那帮孩子,他们正在享受着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们的心中带着一点本能,一份好奇,几许纯洁幼稚,他们拥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对世界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他们觉得什么都新鲜有趣。在他们的世界里,太阳可以是绿色的,小树可以长到天上,人们可以插上翅膀去飞翔……

  众所周知,儿童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发散性思维异常活跃,往往出现不懂就问的现象,提出的问题和想象天真单纯、富于幻想、超乎逻辑,在成年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但就是他们生命中的那份透明的天真感染了我,使得我也在努力去向他们靠近,我觉得自己都越发年轻了。记得杜威曾强调成年人和成年社会应该重视孩子的“未成熟状态”,我认为一点不假,孩子的世界较成人的世界,要清澈得多、单纯得多,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他们的天真,让他们美好的天性自由飞扬,也许,那才是教育的意义吧。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4

  有这样一个故事:同样上《画苹果》这一课,美国小学生画苹果,教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拿一个去画;日本的学生也是自己拿着一个苹果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并规定先画左,后画右,这边涂红,那边涂绿……最后中国学生画得最像。

  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儿童画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欲望,每个儿童天生就是画家。对学生的评价的标准,重要的不是画得像不像,而在于画的过程以及闪光的点子。每个儿童对待同一个主题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他们都有创造的欲望。如果教师要把他个人的(成人化)想法硬是塞给学生,或者拿着一些“范作”让学生去借鉴甚至是临摹,那学生的思维一定会被局限与“范作”或教师的思维中,从而哪来的.想象和创造?现代教育中有一个教育观点:“不教而教”。“不教”,就是不把成人的技法模式过早地灌输给儿童;“教”,就是创造一个有问题的情景,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尤其是自主的创造精神。教师应该改变“灌输——接受”式教法,在教学的时候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儿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信地去画,学生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即使这些作品“不像”,那也是儿童个性的体现。只要画面中有儿童自己的想法,就应该适当地表扬。这样的教学,对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传统的儿童画教学总是按照先勾线,再涂色的方法进行。这样画面是工整了,但也从另一方面局限了一部分儿童的思维。在作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一些胆子比较大,喜欢创新的儿童敢于突破绘画程式,大胆尝试、实践,不断发现、寻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创作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掘儿童的思维潜能;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介绍一些国内、外儿童运用的比较优秀的创作形式来让一些喜欢思考的儿童进行选择,如:在背景的处理上突破传统的用油画棒平涂的形式,而用点、曲线、小色块来取代,处理完的背景活泼、生动;对于主体物的处理可以用渐变或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涂色,这样,儿童的作品才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结果。从而展现出儿童的个性 。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5

  美术课堂教学,随着教学过程的铺开,在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和谐气氛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小事而触发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瞬间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淡忘,令人后悔不已。如果利用好了,你会发现教书育人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第一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担任了二四年级六个班的美术老师,接触了那么多的学生,其中有两个二年级的学生很让人头痛。记得有一次我一走进教室,就传来一阵嘈杂声,同学们满头大汗,有的在说话,有的在喝水,我一看,原来上一节课是体育课。我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调整好自己,可是偏偏有两位学生的行为,马上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他同学都已经在做准备了,只有他们两个,竟然走出自己的座位,一个坐在第一排一个坐在最后一排,别提有多显眼了。其实接触了一个学期,我早就对他们两个有所了解,都是老师头痛的对象。

  小阳,人长得很高,不爱卫生,看到他时时常挂着鼻涕,性格外向,好动,课堂上时常会走出座位,不专心听讲,爱讲话,每次上我的课时不是看漫画书就是趴着睡觉,我也没有理会他,心里想:反正他也是各科的“全差生”,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要不扰乱课堂纪律就行。

  小楠,小个儿,调皮,又很粘人,常常在课上走到讲台,靠着你攥着你的手说:“吴老师,我能不能……?”实在让人又爱又恨。我询问了其他同学,原来他在其他课上也是这样的,但是数学考试成绩都很好。于是,在他粘着我的时候,我就搂着他,摸着他的头说:“老师知道你这次数学考试考得很好哦,是不是啊?考了几分啊?”他一听数学成绩,马上表现得无比自豪:“我考了一百分了!”“哇,你那么厉害啊!那数学老师肯定特别喜欢你!”他听着满脸童真的微笑。我又说:“你那么聪明,能不能想办法让吴老师也喜欢上你呀?”“嗯,能的。”一段简单的对话后,他开始把手放好,人坐正,一副很认真的样子。以后的美术课上,是稍微认真了一点,但还是时常粘着老师撒娇。

  两位同学时常不专心上课,讲话也就罢了,还会在课后相互吵架,甚至动手打架,平时中午督班也不敢轻易放松,生怕闹出什么事情,真是让我头疼的孩子啊。

  又是一节美术课,我踏着铃声走进教室,教室又是一片嘈杂声,小楠和小阳友竟在讲台旁边打起架来,一下子火气上来了,但为了正常上课,我只好硬把他们两个拽开,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坐好。课堂上要求学生画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画面。我准备了老牛和小牛的对比图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找找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这时又看到满脸不服气的两个调皮蛋,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让他们来当一回“老牛”和“小牛”呢?“现在,我要请两位同学站到前面来。”下面刷一下举起一片小手,“我要请小阳和小楠上来。”两个人站在一起,身高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问:“看看他们俩的身材,你们发现了什么?”“小阳比小楠要高!”“就像老牛和小牛在一起,一个高大,一个矮小。”教室里立刻一片笑声。我慢慢开始引导,“牛妈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的`?”小阳也举手了,“会照顾小牛,不被其他动物欺负。”我立刻对他的回答表示肯定,“所以小阳那么高大,是不是也要照顾好班级里弱小的同学?就像牛妈妈保护小牛一样呢?”小阳听了马上直起了背,说道:“是的。”“那小楠,你觉得呢?小牛和牛妈妈会不会经常在一起吵架的?”“不会的,他们关系是很好的。”我又一次肯定了他们的回答,“我们的班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亲人’之间都应该相互照顾,相互爱护呀!”

  只是简短的课堂环节的互动,然而加入了“机智”,它就有了不可估量的力量。“为学之道,必本于思;进学之功,贵在心悟。”在以后的几堂课上,突然感觉教室安静了很多,一看那两个调皮蛋都在安静地画画,第一次看到小阳也带来了绘画工具,小楠也没有跑出座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是的,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它是课堂的生命活力之所在,它需要教师用“心”领悟才能形成,要用细致入微的心去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成点。我们教师不能只做课堂的权威者和发号施令的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领路人和朋友,多给孩子一点成功的鼓励,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和利用,它或许是一句幽默的语言;或许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许是与众不同的见解,对我们的教学有着极大的帮助。

  后记:通过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深受启发,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如何去发掘,需要教师用慧眼观察课堂、用慧心领悟课堂。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05-18

小学的美术教学随笔04-13

小学美术教学课堂随笔12-01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随笔03-07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5篇03-10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5篇)05-14

美术教学随笔09-09

美术教学随笔04-10

小学美术教学课堂随笔8篇02-06

小学美术教学课堂随笔(8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