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小学习作教学随笔

时间:2023-05-16 15:46:04 随笔 我要投稿

小学习作教学随笔(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习作教学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习作教学随笔(5篇)

小学习作教学随笔1

  指导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复杂的、重要的过程。我认为,学生作文指导贵在创新,贵在激趣。作文指导课上不是大谈写作方法和技巧,而是如何调动学生说和写的兴趣,学生兴趣调动了,才会给学生的自由飞翔加上强劲的双翅;才会发展学生思维,调动情感积累和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兴趣乃写作之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设计导入力求新,激趣“情不动,故辞不发。”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没有情感,没有写作的冲动,尤其没有情感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写作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我带来了小时侯和老师的一张合影,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这时学生一个个盯着照片,好奇地欣赏着,并窃窃私语,争着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这时,我打开音乐,满怀深情地说道:“同学们,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普通的照片,每当空闲时,我都会端详这张照片,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小学老师,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上的中年妇女。”这时,只听到学生不断地发出惊讶声,稍停片刻,我接着说道:“同学们,我的小学生活已过去了很多年,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下面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这时台下鸦雀无声,学生屏息凝听,讲完后,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地响起,我有些许感动,没有想到这一创新设计会带来如此效应,接着我要求学生回忆并说出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老师,只见学生托腮沉思,满面春风,继而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了起来。这样的导入“动之以情”,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之迸发出真实的情怀。

  2、运用多媒体力求新,激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课堂,它有声有色,形象直观,可化静为动。在作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写作兴趣,在兴趣中促使学生投入观察。鲁迅先生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可见,观察也是何等重要。因此在指导学生写课间的某个活动时,我事前没有通知学生,在学生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摄下学生活动的几个场面,如:跳绳、打羽毛球、踢毽子、爬杠等,拍的时候有意捕捉学生活动时的细节,如动作、神情、语言以及围观者的种种表现。上课时,我先慢放画面,而后放大某个重要的特写镜头,并适时地让画面定格,这样的慢放、放大特写、定格都是为了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趣味观察;再提出相应的问题,以便调动学生语言思维的积极性。这时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热情四射,看完后,要求学生完成习作,很快,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比赛场面跃然纸上。

小学习作教学随笔2

  如果把学生比喻为一条鱼,那么兴趣环境就像是大海,能使学生如“鱼”得“水”般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学生的兴趣就会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和毅力就会增强。小学习作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兴趣效应,就能解决学生怕写习作,或习作写不好的问题。我们知道,习作兴趣不会在学生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尤其在小学阶段,它需要教师去组织、调动和引导。以下我就习作教学中的兴趣效应谈一些自己在实践中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生活中开掘源泉,启迪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的创作之源。生活实践多了,感触多了,学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写。可是,众所周知,今天的小学生是家长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可谓少矣!没有经历,就谈不上感受。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开掘源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如在母亲节或“三八妇女节时”,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或献上一支康乃馨;在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的时候,给他们沏上一杯热腾腾的茶;利用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我又与家长取得联系和配合,让家长鼓励和适当安排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如:烧菜、煮饭、洗衣服、拖地板、整理房间等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丰富情感,为学生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有趣,而且有真情实感。

  二、从阅读中获得感悟,培养兴趣。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则是习作的基础。老师要鼓励学生课余多阅览各类书籍,在校安排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摘抄、讲演、交流等,让学生学习书中准确、简练、丰富的语言,锤炼学生的思想,扩充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为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五要”:

  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谭》,叶圣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朱自清的《背影》《春》《春天的故事》等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

  二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如《西游记》、《少年包青天》、《舒特和贝塔》、《动物世界》、《东方儿童》,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

  三、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前就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出版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

  四、要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

  作为语文科任,我利用课前的三至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交流了感受,而且锻炼了学生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当然,如果是班主任则还可利用班会、晨会进行读书活动的交流。

  五、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课内课外读物中积累写作材料。

  入选语文课本内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学习时,除了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外,更重要的是向作者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我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并在班内定期交流,相互观察;二是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名言警句,这样,背的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

小学习作教学随笔3

  心得作文说到底是学生心灵倾诉和思想表达的场所,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文字化。著名特级教师方仁工认为:“作文要‘百分之百的真实,百分之百的本色’,我觉得非常重要,真实、本色,这是作文的高境界。”如果连写作的内容和作者自己的感情都是虚伪的,那么,要寄托自己的思想,无疑属天方夜谭。

  写作的情感方式说到底就是作者的生活方式,其间世相性情、生活情趣,以及滚滚红尘,寻常阡陌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思想的载体和心灵的感悟,把矫情伪饰的杂质过滤掉,把浩然大气和硬朗之风留下来,“有真意,去伪饰;少造作,勿卖弄”,这才代表了学生体悟世界看待人生的情感方式。学生作文中的`“真”,实际上标示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映现了一个活泼泼的“我”的灵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空话、套话。”

  然而,纵观学生作文,写妈妈,无非是半夜送我上医院;写老师就是带病上课倒在讲台前;写挫折,就写父母遇上车祸,自己成了孤儿……矫揉造作、哗众取宠的不良文风正以其强大的势头遮掩了真情的天空。因此作文教学要真情流露。

小学习作教学随笔4

  周五,布置了日记一篇,要求学生写《我真 》,要求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一学生写了《我真倒霉》,主要内容是周五放学路上自己踩进水坑的事,写得趣味横生。批改后,我在班级里朗读了这篇日记,并表扬了他。谁知,另一学生举手发言道:这件事情是假的,周五我和他一起回家的,他根本没有踩进水坑里。此言一出,全班哗然。我问他为什么写一件虚构的事情,他说:“我实在想不出写什么,前几天看见别人踩进了水坑,觉得很搞笑,可以写进日记里,就拿来写了。”

  反观学生的作文,发现小学生作文仍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觉得无话可写,文章内容空洞;二是作文语言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没有真情实感,套话、假话、空话、大话不少;三是作文无个性,不真实,缺乏个人独特的体验。四是写作中体现出学生知识面狭窄,信息闭塞。尤其是作文缺少“真”——即说真话,抒真情。长此以往,孩子们也会慢慢失去他们做人的“本真”。在日记中,这些现象也存在,有些学生觉得在这一天之中没什么事情发生,没什么值得写的事情,就去写一些纯属虚构的事情。

  记得我第一次引导他们写日记时,就引用了张化万老师的'一句话:“日记什么都可以写,包括吃喝玩乐,花草虫鱼,甚至是爸爸妈妈吵架,小伙伴打闹等等,统统可以写,前提是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可现在,每一次习作中,鲜少有真实的取材。不得不让我对自己的日记(作文)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进行梳理和反思。

  ⒈正确引导学生认清教材中的虚构现象

  仔细研读我们的教材,会发现好多篇目都是名家名篇,是经典范文,这些都是文学作品,多多少少带有点虚构。例如人教版第七册《麻雀》一文,写“老麻雀为了救小麻雀,毅然落在强大的猎狗面前,准备与其搏击”这样一个故事,文章的描写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但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很值得怀疑。不过,即使没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无中生有”,符合艺术真实的原则。可在日记作文中就不能这样了,甚至连捕风捉影都不行,必须老老实实。在习作教学中,这一点我们应该强调到位。

  ⒉要遵循不同习作教学的规则

  张化万老师曾说:“作文可以分为日记作文与想象作文,这两类作文有不同的习作规则,就好像不同的球类活动规则不一样,我们不能把排球的扣球规则用到足球中去,虚构应当回到必须虚构的想象作文中去。”我们可以坦然地告诉学生,假如在写日记作文时,你真的找不到内容,认为需要虚构一次,那么也要在开头或结尾处注明“本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样做实质上是让学生自己对谎言进行监督,长大以后,他们去做“虚报的产量,夸张的颂扬,伪造的履历”的可能性就会小些,无形中形成了本真的人性。

  ⒊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丰富习作内容

  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近自然,走近生活,多观察多思考,从不同角度去真实记录。

  ⒋要改变我们目前的一些习作评价标准

  真实的作文是平淡的,没有曲折起伏的美,很难得到高分。习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得到高分,为了能发表,学生只能突破真实,寻求捷径“虚构假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改变已有的教学评价观。只要学生能真实地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做过的事,即使是平淡的,我们也可以给他高分,以此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千万不要把“培养未来作家”作为我们的终极目标。

小学习作教学随笔5

  要想写出有价值的作文,光凭干农活还是不够的,这样有时写出来的文章比较片面。农事谚语、农事经验太多了,学生从大人处听到的也很多,如果能把这些写进学生的习作里,那内容一定是丰富多彩的,有血有肉。为此,在课余,我每周专门开辟一节二十分钟的“话农事”课,组织学生“话农事,”这样的课可以在课上,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也会放在室外,学生围着老师席地而坐,畅所欲言。从而走好由做到写的关键一步。

  1、交流“来自农村的`语言。”学生把干农活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农事的材料讲给全班同学听,讨论这些材料的意义及用法,然后评出最佳材料集中发表。李楠和妈妈去锄草,知道了“前腿弓,后腿蹲,锄草锄到农作物根。”张静跟妈妈一起给蚕豆施肥,懂得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道理。今年初春大雾,彭瑶通过和家人交谈,掌握了“春雾暖,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霜前冷,雪后寒”等农谚。

  2、讨论“来自农活的材料。”每个学生干农活时都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哪些可以写进作文,学生并不十分清楚,我们便组织讨论交流这些来自农活的好材料。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集中评议,商讨取舍。这样“三人一台戏,”学生所积累的素材除亲自干过的外,其他人干过的农活也仿佛就在眼前,对所有的农活有了感性认识。同学说:“刚学锄草要慢,要掌握要领,离苗近的要用手拔。”同学说:“只见妈妈两脚自然分开,右手拿着镰刀,左手抓住一小撮豆杆,弯着腰,割起来。”

【小学习作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习作教学随笔07-21

小学习作教学随笔5篇07-21

教学随笔《秋天的图画》习作教学反思范文03-07

小学习作教学教案11-24

小学的教学随笔03-13

小学教学随笔07-21

小学教学中的教学随笔03-07

小学习作教学研讨活动总结03-04

小学习作教学教案精选14篇11-24

小学习作教学教案14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