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时间:2023-05-23 12:16:43 随笔 我要投稿

【荐】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2

  上学期,我充分领略了一年级的课堂。一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但课堂上往往出状况,有些确实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刚开始上课时,我就是在整顿纪律和教学知识相间的过程中度过的。一节课上下来,真是腰酸背痛,一个字"累"!

  后来,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一年级的课堂纪律,通过向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被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如果我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评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糖果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有时做题目我会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来调整课堂纪律,效果也不错。不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发言方面,哪个同学表现得好就给他所在的这一组加一颗星,如果哪个同学不遵守纪律就给他这组打个叉,下课后,一个叉抵一颗星,看哪组的星最多,这组就是胜利者。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礼物送给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些小奖励,这样一来,他们会觉得非常光荣,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会有所提高。上课纪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轻松,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这学期我继续沿用上学期的方法,另外,我经过上学期的观察,发现有的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能力上,表现突出,于是,我把这些学生安排在各小组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纪侓、学习及作业完成情况。这样,以学生管理学生,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3

  这节数学课,我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会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整节课的数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机器人的小游戏,课伊时,趣味就生。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考一考,演一演,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课之中,趣越浓;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当小司机、开汽车的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下课了,学生还不舍得离去,还缠着老师:“这节课真好玩!”课已尽,趣犹存。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未分选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让学生找自身的左和右,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机器人的游戏……。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学会生存所必备的本领。

  3、巧设活动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景化。如:让学生按一定的位置摆放学具、当汽车小司机、让学生上下楼梯。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整节课我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较好地体现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4

  在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的第四单元分别是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少,安排的课时也不多,其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中也有初步的接触。这样容易给我们一种假象: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学生也好像全都会了,可以不用怎样教了。

  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以前所学到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知识只是很表面的,对于它们的主要特征、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等知识学生是还没有深入掌握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些知识呢?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让学生动起来:

  一:课前,让学生与家长动起来:

  在教学学这一单元时,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动手准备学具:找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形状、颜色的小盒子;各种小球等。家中有现成的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到了,家中没有现成的学生就让他们发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找、做。通过这样一发动,学生和家长都迅速行动起来,让他们各自身边的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资源,很快就找齐了该节课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学具、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的牙膏盒、饮料盒等;圆柱体的纸巾筒、汽水罐等;皮球、乒乓球等。

  二: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各种课前准备工作就绪,开始上课了。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从直观的事物中抽象出各个图形的本质特征,因此,每教学一种图形,我都注意让学生首先动手摸一摸已准备好的`学具,然后说一说、议一仪,最后学习用完整、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他们的特征。由于老师给与了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很自然就认识了这些物体的特征,然后通过老师的逐步引导,逐一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特征概括总结出来了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5

  教学小笔记今天要上“位置”的练习课,刚好又听了同事的这节练习课。静下来反思时,有一些自我的见解。

  其实本节练习课是我们自己加的,教参上没有这节。因为刚开学,学生的情绪有些浮躁,听课质量不高,而且有些知识有一定难处,在上完新课之后,我们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第一单元掌握的不是很扎实,于是有了这节练习课。

  说实话一直觉得练习课比新授课难上,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新事物喜欢新知识,另一方面练习课比新课更有针对性,练习题较新课也有所不同,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而且要更有针对性。就拿这节练习课来说,对于较简单的“上下前后”找那学学困生回答便可,其他学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很不错。对于“左右”却要多费些心,因为在新授时发现不但是学困生,有部分中等生和优等生也掌握不好,那么就要大面积的提问和练习,而且重要要说做题的步骤,让学生在不断的说和练中真正掌握。对于“位置”重要的是学生分析题的能力,要知道横竖行各表示什么,先说的是行还是列,逐一的分析,然后再去回答问题。在不断的分析中学生能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思路,那么这节练习课也就达到效果了。

  自我反思怎么的练习课是有效和高效的,不能没有章法的想到哪讲到哪,练习也要是精心设计的,不能没有难度不重质量的乱练,一节课练习的也不少但功效甚微。教育是件严肃的事,数学教育还是严谨的事,要老师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做好全面的准备。我的.课堂离这些还有距离,但我在努力着在前进着,希望的是自己每天的工作是充实而有意义的,练习课还要多听听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课,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我在成长着。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6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刚开始上课时,根本不知道课堂上所应该遵守的纪律。上课铃响了,老师进到教室,他们也不知道该把书拿出来,坐坐好准备上课,而是需要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时间不觉已过了七、八分钟。上不了几分钟,又有学生开始动了。然后又需要整顿纪律,刚开始我会批评捣蛋的学生,"某某同学,你在干什么?上课不许讲话,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没听到课,还影响了别人吗?"听了我的话,如果是高段的'学生,一定会不好意思,马上坐好了,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讲,这句话简直是对牛弹琴,一点作用也没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我气极了,叫他站起来听,他却用很无辜的眼神看着我。而这时,别的学生又坐不住了---整节课就是这样在整顿纪律和教学知识相间的过程中度过的。一节课上下来,真是腰酸背痛,一个字"累"。想不到一年级这么难教呀。

  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低年级的课堂纪律。经过多次试验,我觉得低年级的孩子喜欢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如果我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评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现在我用大组比赛的方法来调整课堂纪律,效果也不错。不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发言方面,哪个同学表现得好就给他所在的这一组加一颗星,如果哪个同学不遵守纪律就给他这组打个叉,下课后,一个叉抵一颗星,看哪组的星最多,这组就是胜利者。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礼物送给他们,他们会很高兴很高兴的。这样上课纪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轻松,教学效果又好。

  一年级的孩子真可爱,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7

  本学期的期末复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根据教学过程总结如下经验和教训:

  第一,思想重视。

  期末复习是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首先,应在思想上重视它,不能马虎麻痹。因为期末考试考查面涵盖一本书的.内容,全面检测我们的能力,是检验我们整个学期学习效果的主要形式之一。学习半年了,究竟学得怎么样?学生自己想知道,教师、家长也想知道。而这个效果可以通过考试来检验。“复习”不是可有可无,要下功夫搞好。

  第二,讲究方法。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期末考试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这里向大家重点推荐一种复习方法。

  1、 按照“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知能并存”的原则,把期末复习分成四个阶段:

  ①基础复习;②强化能力;③查漏补缺;④模拟练习。

  2、拿出一半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复习。对这些内容一项一项地归纳、整理,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然后,侧重能力测试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以求尽善尽美。最后做两套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四个阶段,四个方面,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四位一体,一气呵成。

  3、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找规律,抓特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不遗漏每一个重点,不忽视每一个考点。

  第三,巧用复习题。

  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典型的题目,要把它摘录下来,以便及时地巩固与消化,如果是解题方法,则要举一反三,如果是一些重点与难点,则要隔三岔五地背一背,这样才能把复习题的作用发挥到最佳。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8

  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6、7的生活经验,但这些经验只是粗浅的、感性的。而且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目标,在这节课上我引导学生从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信心和意志力等方面均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

  本节课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新课标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上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留给了学生许多自由活动、创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的“创造数学中”得到发展。如:上课开始由学生熟悉的事情、喜欢的画面入手,让学生充分说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尤其是尚未学习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激动人心的,他是在享受,享受学习带来的骄傲。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安排学生同桌合作动手分圆片、观察、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如:6、7的认识就是由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来的.,然后让孩子们找一找身边有哪些东西的数量可以用6、7表示,就是在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同时还使数学有了鲜活的生活味。

  数学的根源是常识,为了真正的数学及其进步,普通的常识必须要系统化和组织化。6、7的认识这一内容在课堂里是第一次接触,但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会认6、7,即已成为普通的常识。这节课我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认一认、写一写、读一读、动一动等,将普通的常识总结为数学化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9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本学年是我第一次教一年级的数学,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我,在过去的几个月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着教学之道,认真备课,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常写教学反思,积累了一些数学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现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工作总结: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我,在“兴趣”两字下功夫,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十分注意运用适合儿童口味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有趣的教学,使他们易于接受,感到学有所获,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长他们的知识技能。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对不同的训练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学生感到学得轻松,学得有趣,久而久之,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不知不觉形成了。总之,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特点,渗透思想教育,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还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有所得,才会热爱学习,越学越有劲,家长也支持。为此,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在一个班级同学之中也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我按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情况把他们分成优秀的,上进心强的,有进步的,基础不牢固的几种类型。经常和他们促膝谈心,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学方法。对优秀生提出在不同的时间内达到不同的要求。鼓励基础差的同学努力学习,特别帮助他们把基础知识学好,上课我多指导,课后多辅导,作业严要求,进步多鼓励,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增强自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耗了精力,却换来了全班同学的进步与提高。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开学初期,我认真学习新课标,明确本学期教学要求,写好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教学一个单元,都要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既要重视“双基”教学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进行知识补漏措施

  学生作业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只有批改作业,才能发现问题,进行知识的补漏措施,才能进行个别指导,共同提高。批改概念计算题,发现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批改课后的思考题,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通过进行讲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提高批改兴趣,注意力集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0

  今天上了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因为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学生也都有购物的经历,对人民币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这节课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回顾这节课我觉得做得好的地方有:

  1、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我先让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做准备,分别从家里拿来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等面值较小的纸币和硬币。而1分、2分、5分的面值的人民币在市面上已经没有了流通,所以我自己准备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和较大面值的人民币。为学生在真实的认识人民币面前认识人民币的探索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也是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分类、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我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热情高涨,人人抢着参与,都能说得出根据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数字等来辨别,这为后面学习换币和简单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这个理念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让我疑惑:

  1、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个别同学成了观战者,特别是个别后进生,虽然我强调组长要督促好成员,帮助后进生,一起合作参与,但真正动手操作之后就各顾各的,应该怎样落实更好呢?

  2、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感觉活动一旦开始就有点不听指挥了,虽然也能完成教学目标,但学生没有顺着老师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地去探索研究,是否只需顺着学生的生成材料去教学就可以了呢?

  总之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不断学习、提高。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1

  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问学生 “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一问题情境,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也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本节课是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来完成的,利用“摸”面、“找”面、“画”面、“说”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体会“面”由“体”的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在画一画这一环节上,学生通过合作操作,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也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合作与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组成员应该互帮互让。因为在老师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立体图形的时候,学生们并没有因为没拿到最心仪的物体而有微词,也是高高兴兴地拿起其他物体与同组小朋友进行交流,有个别学生与别的同学商量着互换手中的物体。

  3、在让学生操作得到平面图形之后,我直接要求学生把图形贴到黑板上各种图形所在的相应位置。在贴的.时候有几个小孩把位置贴错了,给其他小孩多了一个重新分类的机会,这样的既把学生的作品做了展示,又让学生把各种图形进行了分类,并且初步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对面的感知不够,我的引导也不够到位,如学生说出有的面是有点粗粗的,次次的,而有的面是滑滑的,我没有及时指出这是材料的质地问题,而是直接把话题引到“面是不是平平的”上来。这样对平面图形的“平”字的理解就有点不够。

  2、在设计“面”由“体”得时我没有为学生准备这么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没有引导学生说出得到平面图形的多种方法,比如用印泥印、用剪刀剪下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用铅笔沿着立体图形的边描等,大部分学生直接用铅笔沿着物体的面的轮廓画。这样的结果体现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说是打了折扣。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2

  一、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美丽的心座》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7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7由几和几组成。师还可以问: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7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二、 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掷双色片》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个双色片,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三、 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3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所有的学科学习都是新奇的,没有难易之分,不存在偏科之说。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入学之初就爱上数学,这就需要我们智慧与勤奋并重,家校合力,共同为孩子打造一个爱数学的环境。

  如何让刚入校的孩子迅速爱上数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多动手、玩中学。

  小学数学学习中,大量数学模型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动手操作中的基础上。从一年级通过数小棒、数豆子来感知数量的多少,通过拨计数器感知数位、满十进一的含义;到三年级通过用绳子量一量来感知什么是周长,到六年级通过用剪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来感知转化的思想,无论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还是数学思想的获得,都离不开动手实践的支持。

  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更多的数学学习是需要动手玩的,我们也会在课堂中加入很多的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来吸引孩子玩转数学。当然本学期我们也会布置类似动手操作的作业,请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协助孩子高质量完成。数学实践活动是学数学的一种方法,这一活动也占我们期末评价50颗星中的6颗星。

  二、善观察、爱思考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分数,更多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如果孩子看到他学的数学知识能用,他在生活中处处能发现数学,那他学数学的积极性是不是会更高呢?

  善观察的孩子一定是爱思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鼓励孩子找找你身边的数学,或者你能用这个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比如,学到加减法的时候,有的孩子自己拿钱买东西,自己算算应该找回多少钱;学立体图形的时候,孩子们会发现生活中有这么多物体的形状是我们学过的;认识钟表的时候,有的家长就让孩子做小小播报员,经常问问孩子几点了,让他能把认钟表的知识熟练运用到生活中。

  生活中不缺少数学,缺少的是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我们希望和您一起培养孩子发现数学的慧眼,做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融会贯通,并及时记录孩子点点滴滴思维的火花,形成数学日记,这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多大的一笔财富啊。这个学期我们将会每月布置一篇这样的'数学观察日记,或者数学应用日记,这3篇数学日记将占期末评价50颗星中的9颗星。

  三、好习惯、先养成。

  如果说刚才说的多动手、多思考这两点是大方向的话,那么习惯养成就是落到实处的细节,需要扎扎实实来做好。

  关于课堂听讲、课堂发言的习惯我们会在课堂来重点培养。

  需要家长在第一个月特别注意的有以下3点:

  1、认真书写、按时交作业的习惯。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从第一次写作业就规范书写,每天早上能按时交作业,这个习惯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坚持一下,我们会制定一个好习惯表格,每天做记录,坚持21天养成好习惯的孩子要发两张好习惯表扬信。

  2、独立的习惯。鼓励孩子带一个小记作业本,尝试独立记作业,独立整理书包,如果能坚持21天,也要发两张自我管理小能手的表扬信。

  3、规定作业时间,帮助孩子养成高效学习的习惯。每天数学作业的时间基本在10-15分钟,请家长每天在孩子的作业上签上时间,以便我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四、多元评价促发展。

  这个学期的期末评价共计50颗星,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评价:

  1、课堂表现10颗星,包括积极发言、专心听讲、小组合作等内容;

  2、作业习惯10颗星,主要以《小学数学》作业本为载体来评价;

  3、基础知识10颗星,主要以单元试卷为载体来评价;

  4、数学日记9颗星;

  5、动手实践6颗星;

  6、口算小达人5颗星。

  这两项内容的总星数合计达到45颗为优秀,达到35颗为良好,25颗为合格。

  提前公布评价方案,也是希望家长平时的辅导能有的放矢。

  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能爱上数学,爱上学校。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4

  三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迎来的第一批学生便是刚从幼儿园出来才上一年级的小朋友。我担任他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同时还兼任一年级XX班的班主任。

  对于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感觉,我很激动。面对台下那几十个幼小的孩子,我也很紧张。但是,更多的还是快乐。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再加上那盯着老师的眼神,仿佛是闯入陌生令人害怕的领地小孩。

  我冲着他们微微一笑,孩子们顿时也向我笑了起来,那笑是多么的纯真、无邪、善良,气氛也因此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后来,我一直都认为他们是最可爱的天使。以后的日子,我们相处的很好。

  后来随着学校工作的需要,任教安排上有了些调动,我被调去别的年级任教。也告别了那些孩子们。

  很快的,一年时间过去了,我又被安排担任二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很巧的我又担任了他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孩子们长大了许多,曾经稚气的脸上多了一点小大人的神情。毕竟上了几年学,多多少少会有些改变有些不同,而他们看到我也感觉很亲切。

  XX同学便是我一年级的时候带过的学生,那时我担任他们班的班主任。在我看来,来自外地的他,是一很懂事很乖巧的孩子,除了成绩不怎么好之外,他是一个不错的孩子,听话,而且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孩子。别的小孩看到垃圾都会无动于衷,而他则一想都不想的捡起来,而且,如果有什么劳动的任务,他都很积极的参与,积极的打扫。

  这次带二年级,我又看到了XX,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我想他应该还是原来的那个XX吧。

  那时,是午间,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

  “报告”。一声急促的报告声。

  “请进”。

  “老师,XX同学在XX班抢别人的水彩笔。”

  XX?怎么可能?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啊。这么听话懂事的孩子怎么会去抢别人的东西呢?而且这么堂而皇之。但是,曾经也听到过其他任课老师谈论过这个孩子,跟一年级时有点不同了,变得不那么乖了。

  于是,我跟这这位报告的同学赶到了XX班。只见,XX站在班级门口,手里拿着一盒水彩笔,矗在那里。而那班的同学都看着他。

  我走了过去,把XX还有几个“目击证人”带回了办公室。

  我先让XX站在门外,先听听其他几个学生的阐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学生的叙述中,我知道:中午吃过饭,XX走进XX班教室,径直走到一个叫XX同学的课桌,从他课桌里拿出一盒水彩笔就要走。而正好XX同学看到了,过来阻止,于是两个人便争执起来,该班其他同学也陆续来了,看见这情况便围堵XX,把他挤到了教室外,但XX手里仍然紧紧的`抓着那盒水彩笔,后来就是我到了他们教室。

  听完叙述,我让他们先回教室,然后把XX叫了进来。我让他说说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却紧抿着嘴,一声不吭的低着头。

  为了让他开口,我便缓了缓口气说: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我知道你是不会随便拿其他同学的东西的,一定是有你的原因的。老师想从你口中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能告诉老师吗?

  过了一会,他稍抬起了头,开始向我叙述。虽然XX讲的时候有点没头绪,还哭了。但最后我还是听明白了。

  原来是上个星期五,XX班上美术课,但XX同学水彩笔没带,于是便到XX班XX那里借了用。但是,当天XX用完后没有及时还给XX,放学时也径直回家了。后来双休日过后,周一XX问XX要水彩笔。XX说水彩笔忘家里了,说星期二带来。第二天XX又去要,结果XX说水彩笔弄丢了。XX说,那怎么办。XX说明天赔他一盒。于是到了周三,XX中午吃过饭又去问,XX说:我没有。XX要求XX赔。XX不理睬。于是,XX便在他书包里找,找到一盒水彩笔,XX就便拿了,于是就发生了过后的事。后来经班里同学证实,这水彩笔的确是XX自己的。但,XX的水彩笔却没有了踪影。

  听他这么一叙述我了解了。但是针对:XX径直走入别班同学教室,而且擅自拿走XX同学的水彩笔,这种冲动的行为,我也对他进行了一定的教育。后来我先让他回教室。但为了证实他的话的真实性。我到(2)班和(3)班,分别去了解了情况。结果,证实,XX的确没说谎。而XX最后页承认是自己借了但没还XX,后来也不知怎么的就丢了。后来XX买了一盒水彩笔,还给了XX。

  事情虽然是弄清楚了,但这件事情却也给我上了一节课。老师在平时需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品性。如果一件事情发生在一个差生上,作为学生,或许会以评论一个差生的角度去武断的责怪该同学。但作为老师,不能这样。老师需要先找当事人谈话,而且要注意孩子的心情,适当要减缓语气,甚至要用自己最真诚的心去跟孩子交流。而不是一味的类似于审讯般的训话。孩子在慢慢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某些心性也会产生一些变化。但是,一般,不论他们做什么,自然会有他们认为的道理。老师需要用爱,需要一个公平公正者的身份去了解,去调查,去给出一个公正的结果。但是,孩子在处理一些事情上,由于心智的不成熟,考虑事情不会那么全面。又是做出来的事比较多冲动和不经思考。但是,老师也要借时机加以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而每个孩子也都会犯错误。但是,老师也可以让他们这个错误最后开出一个完美的花,结一个美丽的果。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5

  一、等待——让学生激情勃发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 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现在的许多数学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机会,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当中。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先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以后,再让学生想办法测量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的周长。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与动手操作,得出了以下三种测量方法:①滚动法;②化曲为直法;③把纸片对折、对折再对折,再测量圆弧的长,乘以8。这时,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后,然后拿出一根绳子,上面系着一个小石子,甩动绳子,形成了一个圆,然后提问:“这个圆的周长你有办法测量吗?”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一时之间陷入了迷茫,从而产生了认知的冲突,学习的激情空前高涨,这时,让全班同学去研究圆的周长应该如何去计算,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

  上述教学片断,教师巧妙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中(测量圆形图纸片周长)产生了学习的自信,而在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甩动的圆的周长)时产生了困惑,认识到原先的测量方法存在着局限性。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激情,这时引导全体同学探究圆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效果最佳。

  二、等待——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学生在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由于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他们的探究过程就会变得多姿多彩,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等待学生的发现。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橡皮筋。让学生用两只手的四个手指把橡皮筋拉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提问:如果要使长方形的面积变大,有什么办法?如果要使长方形面积变小,又该怎么办?教师在学生动手实践时,要注意学生在操作时的表现,要积极深入地参与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去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看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接着让学生用若干个面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小纸片去摆长方形,并记录长方形的长与宽及面积,为进一步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奠定基础。

  上述教学片断,教师提供给学生每人一个橡皮筋,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从而为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究长方形的面积扫清障碍。学生的发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关键是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主动探究,最终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等待——让学生自我否定错误

  新课程的课堂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它不是教师可以完全预设的,教师也不可能牵着学生走进自己的教学设计的轨道。再加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对事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思考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更何况,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有探索,难免就会有出错。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或理解有偏差,或思维不够深刻,或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捕捉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特别是要等待学生的错误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提供他们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合作交流,各抒己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在上《平均数》一课时,出示一个五一期间(5月1日—5日)北京博物馆参观人数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估计这5天(1200、 1300、100、800、700)参观的平均人数大约是多少人?学生纷纷进行估计,有的说估计有1300人,有的估计有1000人,也有的估计900 人,可有个学生说有1500人。对于学生的估计结果,吴老师未做任何评价,而是说:“你估计的准吗?请你计算一下。”等结果一出来,吴老师首先肯定了估计结果是1000的学生,并赞扬他说:“你估计的可真准啊!”然后,吴老师又把话筒递给估计1500的这位同学:“你去采访一下他们,怎么会估计的这么准。”估计结果是1000的同学非常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吴老师又回过头来问估计1500的同学:“你现在有什么启发?可以介绍给全班同学听一下吗?”最后,吴老师同样热情洋溢地表扬了这位同学:“虽然错了,可是他能从同伴那么得到启发,不但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学到了好的学习方法,以后学习一定会进步的”。

  上述教学片断,老师本着一颗真诚的心让学生进行交流,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被老师重视和尊重。在这种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学生身心愉悦地学习,并实行优势互补,达到共同促进和提高的目的。而教师却用真挚的爱去欣赏着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真诚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即使是原先错误的学生,也能在与同伴的交流和对话中,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从而进行自我否定,掌握正确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为所有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四、等待——让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新课程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同时,新课程也非常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相价评和自我评价,这样,会有效地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开发。

  比如在《解决春游中的实际问题》一课时,有这么一道题,六年级45个同学去公园玩,公园规定:门票每人10元;一次性购票50张以上(含50张)享受8折优惠。请你设计一下购票方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得出了下列四种方案。

  方案一:10×45=450(元)

  方案二:10×50×80%=400(元)

  方案三:10×50×80%=400(元) 400-5×10=350(元)

  方案四:10×50×80%=400(元) 400-10×80%×5=360(元)

  面对四种方案,汇报的同学说出了各自的理由。方案一是每人用10元买票;让学生每人各自买票;方案二是按八折买票50张;方案三是先按八折买票50张,再把多余的5张票以原价卖出;方案四认为把多余的5张票以8折卖出。面对学生出现的四种购票方案,教师没有立即做出任何的评价,而是去等待学生做出评价。学生的评价很快集中在对多余5张票的处理上了,主要有3种不同的观点:①按原价(10元)的价格出售多余的5张票;②按打折后(8元)出售5张票;③把这5 张票送给去公园玩的老人或有生活困难的同学。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普遍选择和接受了观点③。

  上述案例,学生虽然没有选择最省钱的方案三,而最终确定选择用钱比较多的方案二。但是,通过学生对方案的自我评价,学生不但学到了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学会用人性化的眼光去看待具体的生活问题。学生在不断评价和反思的过程中,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也许已经对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一些颤动,难道这不是我们期望得到的吗?

  五、等待——让学生个性张扬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理念,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的学习数学过程应该是主动构建,自主探究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要非常重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个性化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共性的,也就是知识本身的特征。但是,也却不应该是每个学生认为都“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而应该要有学生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从这一点上说知识应该是立体、丰满的,带有学生个人色彩的感悟。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乘法的简便运算》时,有这么一道时:24×25,教师在巡视时,发现了学生的解题方法非常多,经过汇报,有以下几种:

  ①24×25=24×5×5=120×5=600

  ②24×25×=25×4×6=100×6=600

  ③24×25=25×8×3=200×3=600

  ④24×25=25×2×12=50×12=600

  ⑤24×25=4×6×5×5=(4×5)×(5×6)=20×30=600

  ⑥24×25用列竖式计算得600

  面对如此多的方法,教师耐心地等待学生对上述方法的感悟,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和对比,一致认为:两位数乘两位数(非整十数)如果要直接计算,只有进行列竖式,但是比较麻烦(如方法⑥)。要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先拆成两个一位数的积,再分别和这个两位数相乘,方法比较简便(如方法①②③④),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拆两个两位数进行计算,也比较简便(如方法⑤)。这时,老师不慌不忙地提问:“那为什么方法①—⑤都会简便呢?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学生最终明白这几种方法都先算出整十数或整百数,从而比较简便。并对①—⑤进行比较,最终明白方法②先算出100,方法最简便”。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教学随笔数学05-13

数学教学随笔06-13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04-08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07-15

数学教学随笔【推荐】05-12

【精】数学教学随笔05-12

数学教学随笔【荐】05-12

【热】数学教学随笔05-12

初中数学的教学随笔05-18

关于数学教学的随笔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