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清明节随笔

时间:2023-08-11 10:24:02 随笔 我要投稿

清明节随笔精选【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随笔精选【15篇】

清明节随笔1

  昨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偶然翻到人民网文化主题模块下面的清明节专题,看到了推荐的几首清明节必读的古诗词,出于欣赏的角度,我一一点开看了看,虽然有些诗歌学生时代都学到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语读到的时候还是不是很理解,同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身边一些亲戚、长辈的离世,一些当时理解不了的情怀,在今天也是有了些新的感悟。柳叶吐新芽,又是一清明。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里,又让我想起了那些难以忘怀的日子。

  由于工作的原因来青岛已经20日有余,有的时候在户外场地一待就是一天,春天的青岛,仍旧寒风刺骨,冻得我们也是瑟瑟发抖。这几天气温有所回升,湖边的柳树开始吐露出新芽,调皮的教官掰下几根柳条用力的搓拧着,抽条,削减,说话的功夫,一个透露着原始和春天气息的哨子就这么出来了,年轻一点的同事们觉得甚是新奇,纷纷效仿,训练场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记得小时候,我的爷爷也总是在清明前后给我变这个柳条变哨子的“戏法”,在那个玩具基本依靠原始创造的年代,这样的玩具不可谓不是一件“大件”。清明节当天,我们还要被家里的老人们早早的叫起来,手上、脚上套上多种颜色线条做成的“手镯”、“脚镯”,脖子上也要套上由新鲜艾草制作的“香荷包”,用老人的话说这都是有灵性额东西,会保佑我们健康成长的。吃罢用新鲜艾草煮过的鸡蛋,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变爬树登高去折柳条、松枝。在老人们看来,河边常年生长的直柳条和刺松枝都是不能要的,上等的柳条一定是那种垂到地面的大柳树上的柳条,所以校园里粗壮的柳树就遭了秧,每每清明节假期,校园里总是出现和门卫大爷为了柳条打游击的场景,现在想想真有点哭笑不得。

  算了算时间,这边工作忙完回家的日子正好在清明节假日前一天,回家吧,扫墓、除尘,寄托哀思。

清明节随笔2

  清明时节,行走在祭奠亲人的路上,假如能遇到杜牧的那场雨,穿过岁月的风尘,穿过尘世的灯红酒绿,飘洒在纸灰飞扬的袅袅青烟里,吟唱着淡淡忧伤,湿润着深深思念,再好不过了。

  其时,春暖大地,沉睡的万物渐次复苏,一切都是那么娇嫩、脆弱。百草渐次转绿,杨柳的.新芽,嫩黄如雏鸟的喙。阳光也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照在身上,柔柔暖暖的,没有一点儿跋扈气。世界娇小脆弱得让人情不自禁地去疼惜。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如今在另一个遥远虚空的地方,再也触碰不到,压抑在心头的潮湿和忧伤,愈来愈重,愈来愈浓,只有借助清明的微雨,才能缓慢悠长地释放出来。

  清明的雨,细细绵绵,如烟,似雾,与自然界的新绿落红,尘世众生的淡淡哀愁,交融成一幅意境迷离的黑白写意画。清明雨,中国的雨,从古下到今。除了千古传颂的杜牧《清明》一诗,历代诗词中,都不乏清明雨的身影。晚唐韩偓(wò)的《残花》:“黄昏月下惆怅白,清明雨后寥梢红。”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南唐冯延巳《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宋代蔡伸《菩萨蛮》:“杏花零落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清代戏曲家洪昇的《长生殿》第三十九出《私祭》中的《锁南枝》:“你看莺乱飞,草正芳,恰好应清明雨飘荡。”

  清明,一词千钧!它连接生死,牵手阴阳。我们在烟雨蒙蒙中走向墓地陵园,走近长眠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而远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希望现在的我们,可以笑对生活!我们不哭,但来场清明雨吧,让铺天盖地、连天接地的雨,将我们心底悠长的追思和怀念,倾诉给远在天堂的亲人。

  清明,杨柳淡如烟,细雨淡如烟,活着的亲人对逝者的追思和怀念,也如烟雾般,绵绵长长地淡远无边……

清明节随笔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风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清明节随笔4

  清明节是一个拜祖先的日子,也就是给祖先烧点食物的,烧给他们。

  4月5日星期六,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一大早就起床,连早餐都没吃,就从濮阳开车回老家扫墓。一回到老家,我们都把鞋换成拖鞋,因为去扫墓祖先的路是一条水泥路很脏,换完鞋我们就出发了,来到第一个地方时就看见有许多人在把草挖开,这里每年都会这样的到处都是草,所以每次来这里都得挖草,挖完之后,我们就开始给祖先苹果、包子、鸡……的食物,接着,第二个地方那里有许多个祖先,其中最里面的第二行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祖先,首先是烧些食物给祖先,然后烧一些拜钱给他,最后烧鞭炮,做完这些以后,我就上前去拜拜祖先,并双手拿着水壶倒茶给祖先喝。拜完之后,我们就去第三个地方拜另外两位祖先。

  第三个地方去的路全是水泥,把我的脚弄脏了。我上前去问爸爸:“爸爸,是不是拜完第三个地方就回家了。”爸爸回答说:“是呀!然后12点准时出发去吃饭。”我听完之后就在去的路上摘了许多花,因为我想把这些花送给祖先,希望他能保佑我身体健康,步步高升。来到之后,我看见有两位祖先,我仔细看了看水泥上的字,原来他们是一对夫妻,我们还是按老规据给这对夫妻送上水果,烧一些钱和烟给他们,还有茶和白酒,做完以上这些工作,我就去拜拜他们,把所有剩下的茶倒给他们喝,并把我刚才在路上摘的鲜花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天堂能更加相爱。

  拜完所有祖先后,我们就回家。其实,我并不喜欢清明节拜祖先。

清明节随笔5

  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一年春草绿。所有的思念化做春风春雨飘向湖岸。爸爸,在另一个世界里,您还好么?

  爸爸,在这个宁静的清明节,女儿多么想去看看您,可是依祖上的规矩,女儿出嫁以后是不可以为娘家人祭祖的。泪水如泉,怀念无处不在。爸爸,不知您是否还记得那些过往的潮汐。

  那是一九九三年深秋一个平凡的日子,我的生日。清早起来就收到室友温馨的祝福和美丽的礼物。吃罢午饭后,我坐在宿舍里看书。有敲门声。我打开门,高大消瘦的爸爸拎着一个大包站在门外,“我本想在十二点前赶到,和你一起吃午饭的,可是车晚点了……”爸边说边从包里掏礼物,都是我爱吃的零食。我和爸一起去师院小吃部就餐。下的肉丝面。我把餐票递给厨师,被爸爸挡住了:“今天该我请客。”永远幽默潇洒的爸爸把钱递过去,把餐票又塞回我手里。这是一个永远不会老,也不肯老的爸爸!

  面条做好了,我和爸在二餐厅用餐。爸爸把他碗里的`肉片全部挑出来,夹到我碗里。“爸爸……”泪水涌出来,我不知道从近两百里外的故乡匆匆赶来的父亲饿不饿……

  饭后爸爸带我去市里,二路车迟迟不来,我和爸爸步行去市区。我只希望时间永无尽头,让我陪爸爸好好走一走。我想起了艰辛而幸福的童年。那时爸爸常年拉车步行去潢川送大缸,来回一趟得好几天。那时我大约三四岁,爸爸出门一回来,就把我抛到半空中:“好想我的女儿!女儿真乖!”拥有浓浓父爱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幸福!岁月一去不复返,但它永存我心中!

  我和爸爸走到市区,爸爸想给我买些东西。我什么也不想要,因为我知道家里并不富裕。多年求学已花了父母好多钱,我用钱应该有节制。我常想,父母对我这么好,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让他们在夕阳里欣慰地微笑呢?这样的欣慰,是父亲用一生艰苦劳作的岁月换来的。

  在这样一个清冷的日子里,我又想起了您———爸爸。阴阳相隔,思念好苦。难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在这个青草凄凄的清明节,爸,您是否还挂念着在世的亲人呢?

  爸爸,一路走好!

  我和爸爸走到市区,爸爸想给我买些东西。我什么也不想要,因为我知道家里并不富裕。多年求学已花了父母好多钱,我用钱应该有节制。我常想,父母对我这么好,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让他们在夕阳里欣慰地微笑呢?这样的欣慰,是父亲用一生艰苦劳作的岁月换来的。

  在这样一个清冷的日子里,我又想起了您———爸爸。阴阳相隔,思念好苦。难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在这个青草凄凄的清明节,爸,您是否还挂念着在世的亲人呢?

  爸爸,一路走好!

清明节随笔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清明节到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之一,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在我的家乡清明节有个习俗,就是做清明粿来祭祖和扫墓。记得每年的清明节前几天,奶奶都会去采艾草,清明粿是用艾草经过好多道工序做成清明团,再把清明团拌入米粉,拌匀,上锅蒸熟后,再把面团搂搓均匀,揪出一个个小挤子,擀皮包入各种配好的馅料,馅料分甜和咸两种口味。我最喜欢用模具印上漂亮的图案,刚开始,我把团子放入模具中,用手把它压平整,再把模具倒过来,可青团牢牢长在里面,纹丝不动。奶奶看到后,给我讲了要领,要在模具里先铺点面粉,模具翻过来后在桌上敲几下。我又重新做了一个,果然,一个完整,图案分明的'清明粿展現在我眼前。最后把成型的清明粿放入锅中蒸,不一会儿一锅香喷喷的清明粿就出锅了。

  清明节一早,我们带上清明粿,米,水和一些水果,爸爸还带上了锄头就去了爷爷的墓地。我们到达后,先把东西摆放好,爸爸就开始除墓地周围的杂草,还疏通了水沟。奶奶站在边上叙述家里一年发生的事情。我从来没见过爷爷,但我想他一定是个慈祥的爷爷。最后奶奶让我们给爷爷磕头,希望爷爷保护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学业有成。

  清明节是个让人有点悲伤的日子。我们要感恩逝去的人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生活,更要珍惜现在对你付出的人。

清明节随笔7

  又是一年清明时。

  屈指数数,这是我在长沙度过的第二个清明节,原来我阔别家乡已两年余。

  雨纷纷,最近连绵未绝的降雨给长沙即将到来的清明铺上一层薄薄的纱,如泣如诉,在这个革命先烈繁荣昌盛的地方,晦暗的色调也渲染着些许思念之情,举国之殇。

  不知是否天公作美,正逢请明日,阳光却明媚了起来,似是在唱诵着国家正谱写着的光明新篇章。

  长沙烈士公园人流熙攘,人们在这一天寄托对逝去人事物的想念,老人们向孩子们讲诉着一个个那些年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也来到这里瞻仰着开国之祖——为新中国而牺牲生命的爱国之血,曾在华夏大地舍生忘死保家卫国而战死的鲜活生命,他们支撑起一个残破的国,造就了如今中华民族无数的家。

  忘却过往忧愁,我们是否应该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时节过后,雨纷纷雨纷纷!

  灰黑色天幕又遮住了日光,离家数年,深感惋惜的是来不及回去祭一下已故的.老人,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牵梦萦日夜思念的家乡,那里始终是心灵最深处的港湾。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一次跟家里的联系,心里最想知道的便是远方家乡父母的消息,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即使无尽烦恼缠着你,也会让它成为跟父母聊天的笑柄;然而,最害怕听到的,也是父母无奈时候的一声声叹息。爸爸妈妈身体是否健康,是不是又添了银丝白了鬓角,皱纹又爬上脸庞,手上的老茧又磨破了几层皮…

  国家从最艰难的时候过来了,总免不了阶级矛盾,家庭熬过了艰难的时候,总会有些不和谐,大家都老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事小事都会牵绊着人的情感,有的东西需要执着,有的东西不放开也只是徒增自扰。

  总不会有永远平坦的道路,踩到了磕脚的石子,把他它踏平就好,走下去的路没有走不到尽头。

  就像远航的帆船,唯有扬帆方能行的更远。

  最后想说的还是,孩子已经长大了,爸爸妈妈不需要过多牵挂,他在健康而积极的

  面对着生活筹划着将来,成长道路上最让人牵肠挂肚的始终是家里辛勤劳作的年迈父母,他们是否安好,是否无恙,是否静静的享受着安静年华。

清明节随笔8

  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即将结束,这次是他们在幼儿园里的最后一次春游了,又是清明时节。为了让春游活动更有意义,我们大班年级组统一组织安排了本次清明扫墓活动。

  这天天气晴朗,知道要给英雄扫墓,孩子们心情都很激动,早早的就在戚家山山脚下集合了,每人都背着小书包,兴致勃勃地沿着台阶往上走,边走边聊着自己曾经的登山经验。我们是第一个到达的班级,很快就排好队伍等所有班级都到齐后。我们一起听张老师介绍了戚继光英雄的光荣事迹,还一起默哀,最后献上了自己做的小白花。整个过程虽然很短,但民族英雄的事迹在我们心灵留下了震撼和感动。事后,孩子们自己提意要在戚继光英雄雕像前面,照一张合影以作留念。还一直问我还有其他的戚家军在哪里?

  回园的路线我们换了一条道,边走边玩,我们一起玩了好几个小游戏。途中还经过了一片农田,看到了一大片油菜花,孩子们都纷纷下去找有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追赶着小蜜蜂,一起观察了七星瓢虫,摆着个种造型让我给他们拍照。有些幼儿带的水喝完了,其他同伴都将自己的水拿出来一起喝,在分享中感受着快乐。

  半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也渐渐地落出了疲态,我们慢慢地往回走,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班上的嘉嘉小朋友比较娇气很爱哭,平时都不愿意参加运动的`,这次走到半路上坐在地上不愿意起来了,说是走不动了还哭了起来。最后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跟着队伍一起走着回到了幼儿园。回到班级后,孩子们跟我说虽然很累,但真的很开心。我就鼓励小朋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这开心的半天时光,这样这份快乐的心情就会一直保存着了。

清明节随笔9

  老家坐落在一个祥和的小村庄,端详的古屋,苍翠的绿树,哗哗的流水。听父亲说,这是20年前他生活的地方!站在昔日的小屋前,折柳断枝,干涸的河床,荒废的枯井,长满青苔的台阶,还有不远处一座矮矮的坟。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放学,都会看见您温暖的笑脸,每当我被别的孩子欺负的时候,您总会慈祥的安慰我。看见心爱的玩具的时候总是撒娇的.像您索取,每次周末您都会带我去吃最喜欢的小吃。还依稀记得您牵着我走在田边的小道上,还记得您带我走在学校的池塘边,还记得您带我去乡下看喜欢的油菜花,还记得您在我犯了错误受到家人责罚时的“护短”,还记得您躺在病床上的微笑,还记得您微微颤抖的侧影,还记得您走时最后的那句好好学习!

  十几年了,您的样子已经有点模糊了,怎么记都记不住原来记忆中的您了,只有看到渐黄的照片才能找到您那时脸上的慈祥!

清明节随笔10

  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我的记忆里,清明节是很郑重而又充满温馨的节日,有很多的清明节的习俗。

  当柳树穿上了淡绿色的裙子;当桃花、杏花向我们绽开张张笑脸;当春日的天空清澈明朗,空气清洁明净时,清明节已经到来。

  爸妈早在一个星期前就被爷爷、奶奶通知哪天去“做”清明,而爷爷奶奶也早已准备好探望先辈们的“礼物”,一大堆俗称“大裱纸”的纸,一篮子的“金元宝”(这当然不是真的金元宝,而是用一种金黄色的纸叠成的),还有很多和真钱很相似的“冥币”,更有意思的是那种用纸剪出来的五颜六色像拉花一样的“幡子”,我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

  每次“做”清明,我们总是一行很多人,七大姑、八大姨地浩浩荡荡从家里出发到乡下。到了墓前,大人们总是有一会儿的严肃和伤心,外婆到了太外婆的.墓前,还会掉几滴眼泪。大人们坟前摆上丰盛的饭菜,倒上酒,然后烧掉“冥币”和“金元宝”,说是让老祖宗在另一个世界有足够的钱花,我真不明白,他们究竟怎样“花”这些“钱”呢?

  接着,我们长幼有序地轮流在墓前跪拜磕头,其实,我大多数不知道跪拜的是何人。大人们聊起往事,还有的互相揭发小时候的故事,常听得我哈哈大笑。

  我们一路走,一路祭拜自家的先辈,有时看见谁家的坟前荆棘丛生,坟头也没有“幡”,大人们会让我们这几个孩子拿上一个去插,因为据说,没有人来祭拜,坟里的人在阴间会受别人嘲笑,会被欺负。

  山林里很安静,会听见各种鸟叫声,还有风吹松树“沙沙”的声音,路边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我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好不高兴!

  接下来,我会跟随大人们去拜望活着的长辈了。我们带着礼物一家家地串门,那些长辈早已得知,都出来迎接,一时间,欢声笑语,热闹得很。有一个太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牙齿都掉光了,还拄着拐杖自己走路,身体挺硬朗。

  马路上,也是车来车往,我认得出那些车牌,有的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

  清明节,长辈们扫墓,祭拜祖先,我们小孩去踏青、春游,但这更是一个和亲人团聚的快乐时光。

清明节随笔11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家人一起回家乡扫墓。

  我的老家在潮州。天刚蒙蒙亮,我们一家便赶路了。说来也怪,昨天还是阳光灿烂,暖洋洋的日子,今天却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夹杂着阵阵凉风,让人感受到了初春的寒意。我们的车子被笼罩在雨幕中。一路上,人流和车流交织在一起,行进变得十分困难,莫非真应了那句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难道上天刻意安排了这样的天气,让人们在忧伤肃穆的氛围中去几百祖先,缅怀故去亲人?

  我们来到乡间时,雨少了一些,我们开始步行上山。一路上,爷爷不时的在和似曾相识的路人打着招呼。或许他们正是儿时一起玩的伙伴?而我却被路旁的景致所吸引:红砖壁瓦的矮房,摇着尾巴的家狗,水井边搓着衣服的农妇,这些都是我在城里从未见过的景象。还有那葱郁碧绿的毛竹,鲜艳欲滴的映山红,整齐划一的田埂,汇成了一幅生活的农家山图

  终于来到了墓地,家人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冥钱,供品和蜡烛,一边一齐动手,清除墓地四周的杂草,平整墓碑前后松土,准备停当后,接着,爷爷让我们在墓碑前三鞠躬,并许下自己的心愿我想我就祝愿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工作顺利,而我自己也学有所成把。“噼噼啪啪……”爸爸在一旁点燃了鞭炮,在升腾的烟雾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扫墓活动。

  走在下山的路上,雨越下越大。我忽然发现爷爷的脸上写满了忧伤,想必是在思念故去的亲人吧。我们都不忍打扰他,大家开始沉默不语。下山的.路因为雨水而变得湿滑。爷爷一个踉跄像要滑倒,一旁的爸爸眼疾手快,搀住了爷爷的手臂,爷爷习惯性地拉住我,把我的手紧紧地抓在自己手中,我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我知道爷爷爱我胜过爱自己。雨雾中的爷爷显得有些苍老,但他对亲人,对我们的疼爱是那样的分明,此时,我似乎能体会到他深深思念故人的感情夜理解了也理解了他带领我们前来扫墓的用心。想着这些,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对爷爷说:“你放心吧,我会自己小心的。”说完,我撇过脸,拉紧爷爷的手,朝山下走去……

清明节随笔12

  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

  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我们先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然后按要求站好队,认真地聆听主持人的致词。我抬头瞻仰墓碑,墓碑上写者: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想,如果世界上有永垂不朽,那么我相信那是一种精神——不悔。我们的先烈们就有这样的不悔,不悔为革命的付出。所以,他们理应受到敬仰!我们开始背献词!背完后我们沉痛的哀悼!

  我们衷心地感谢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的美好生活,也明白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趣高尚的好少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是幸福的一代。而我们的幸福是他们赐予的。我们该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这个美好的世界。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在中国这方热土上,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是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繁荣的今天,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遍地的`桃花。我们怎能忘记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我们怎能忘记那一张张曾经鲜活的面容?

  让我们静静的追思,深深地缅怀,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寄托在这鲜花中,让它陪伴在先烈的左右。接着,我们参观了烈士陵园。还认真的整理和清扫了烈士陵园。

清明节随笔13

  一直都以为死亡离我很远。当爷爷去世时,我甚至没有开始记事,也并没感觉有多悲伤;当奶奶逝世时,本身在一起的时间就不长,也很快便忘却了。每每当得知哪个陌生人又去世了,我也就听过且过,并不曾放在心上。

  当我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童时,也曾想入非非,担心的牵起母亲的手,说着:“要是有一天妈妈也去世了怎么办?”她听了便温柔的抚摸着我的手,然后答道:“那有什么可怕的呢,自然规律罢了。”于是,这一天便如期而至。

  当我得知了母亲的死讯,并不惊讶,也不难过,内心只是异常的平静,就好像五蕴皆空了一样,除此之外便只有遗憾和若有所失的感觉,就好像内心被开了一个大洞,止不住的向外漏着什么。随后便开始后悔自己没能鼓起勇气去见她最后一面,亦或是给她打上最后一通电话。

  明明是春天,可殡仪馆的古树却依然不停的飘落着新叶,散满了一地,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静,甚至能听见萧瑟春风在落叶间穿梭的“沙沙”作响,我独自一人,到来了。

  昨晚,父亲叮嘱我说:“人与人交集在一起都是因为有利益关联,即便是再好的朋友照顾两三天也足够了。这些形式上的东西都是给活着的人看的,有些人甚至只是过来看个笑话。”他顿了顿,继续说:“保持沉默,如果有人来问你什么,随口敷衍就可以了。”

  厅前,围满了花架子,前来为母亲送行的人并不多,大概也就七八人,大多是些熟悉的面孔,除了母亲的那两个朋友和继父外,都是很早以前和她合作过的同事。别上假花,最后默默地看了一眼棺材里母亲的遗容——脸色憔悴,形体消瘦,面无表情——已然成为了一具真正的干尸。我不想再多看上一眼,只是感觉心里有一股恶寒——她的所作所为,所付出的努力,那些辉煌的成就,那些伟大的思想或是理念,都不为人所理解甚至是了解,却仅仅以这种行尸走肉的形象被周围的人所熟知——作为凡夫俗子眼中的一个失败者的形象孤独地死去,这一切都令我感到不公与不甘——也许成功了流芳百世,但失败了同样应该要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亦或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呀!

  送别时,没有一个人不是泪流满面,唯独我毫无表情的低着头,心中只是充满了愤懑与沉重。当棺材被推进了焚尸炉,我扭过头,不想再多看一眼。在随后等待的时间里,大部分人都坐在长椅上闲聊,说着那些客套话,而我只是坐在远处看着,内心异常的平静,没有一丝的波澜起伏——所谓自怜或是悲哀的情绪确乎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呆呆地望着手上精致的石英表,仍记得病床上的母亲见到时的喃喃自语:“这是我送给爸爸的。”——十几年过去,却依然完好无损的`到了我的手上。

  突然,母亲的那位朋友不知从什么时候走了过来,她缓缓地说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互相理解,或许你们知道她的所作所为,但也不会表现出来,更难以提供支持。越是渴望被理解,便越是急于求成,更加没日没夜的工作,最终就积劳成疾。”她顿了顿,继续说:“你的妈妈是个坚强的人,是一个关心别人超过关心自己的人,只是行为上很强硬。但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应该要懂得退让,去寻求帮助。有时不去在乎那么多,把一切放的轻一点,会好很多……”这些话听着十分耳熟。她是如此,我也一样,但,性格怎么可能会改变呢?

  回到家中,现实的父亲一如既往诉说着母亲做出的选择是多么的愚蠢,虽然我知道,他也因此整晚的翻来覆去睡不着——真情,尤其是爱,应当是一辈子都消磨不掉的。

  唯一一件令一向看得透彻的他不解的事就是:为什么继父要为了一个早已和自己没关系的人开追悼会。他或许永远也想不到——这就是人性在黑暗中最后的光辉吧。

清明节随笔14

  冰雪在和煦的春风里渐渐消融,寒气也将 在黑暗尽头偃旗息鼓。 风沙中卷起的一页沧桑,在冷漠中,黔魂凝睇。它荡动在绵绵的薄雾里,像早春里的尘梦,被冰雪缠住了脚步,不见日暖,不见朗晴,不见春红。凄迷在空旷的阡陌上,旋转着流动的清魂,半睡半醒。阴云泣雨,蒙避了蓝天的色彩,沉眉垂首,萧萧而落。淋湿了飘动的丝巾,淋湿了无根的脚步,也淋湿了满地青痕的延续。一席连天的衰草,正在萌发。绿色的生命,等待重生。

  沟壑起伏的原野,纵横交措。平坦无边的长垄,一望无际。在沉重的回望中,在雨丝风片的游离中,我郁闷在这般清冷的日子里,又见清明。顺着那条熟悉的乡路,我带着淡淡的忧伤,走近故乡,走在进蜿蜒曲折的小径上,朝野外的荒冢慢慢靠拢。远远望去的山林,似乎有一股熟悉而温暖的气息,迎面扑来,把一些零乱的思绪,沉痛的压在心头,使我的心情很低很衰。我向往着蓝天白云的恬淡,对生命的感喟,对亡者的怀念,把我的思念送进天国,以告慰先人。清冷的风,伴着清冷的雨,使我的情愫辗转反侧,百感交集。

  相通的血脉,是一条难以割舍的根蒂。脉脉的亲情,是世代相传的`声息。走近清明,就走近了你。伤,是真情的回放,痛,是生命的意义。我流连的脚步,在风中驻足,看那些远去的故事,有你深沉的背影,在漆黑的长夜里,转瞬即逝。我徘徊的思绪,在雨里回忆,听从前的声音,看你的音容笑貌,在浸满泪水的眼里,慢慢远离。在那些残留的精彩里,有许多无语的期望,那便是你生存的坦荡,魂归的安寂。

  幽静的小路上,行人稀稀落落,来来往往,低靡着凄婉的情绪。男人的脸上写满凝重,在前面匆匆领路。女人的脸上挂满忧伤,拿着各种祭品,紧紧相随。女孩儿换上素淡的衣裤,不再花枝朝展。男孩儿一改往日的疯狂,而安分守己。白发的老人,沉寂在安静的角落里,发出长长的叹息。感叹人生的短暂,生命的可贵,面对死亡的忧伤和恐慌。

  乌鸦落在荒芜的古陌上,饮泣昏晓。喜鹊盘旋在柳林的上空,鸣啼春冬。缕缕纸烟从悲泣声处,缭绕着升腾起来,再向四处缓缓飘散。烧掉的纸钱是生和死的相接,燃过的烟灰是阴阳两界的过渡。一抔黄土,牵动着千里万里的路途。一缕清魂,连着飘泊不定的人生。根,是一条扯不断的相思路,无形无声,无止无休。燃着的孔明灯,扶摇直上,跃上一片青云。向着云上的天空,随风远行。那是灵魂自然的超脱吗?还是后人对先人的最大慰籍?生的走了,无怨无悔。再生的又走了,一代又一代。生死轮回,脉脉相承,生生不息。

  忧伤或许也是一种自醒。面对前人走过的路,应该怎样延续,有时也能成为动力。离开墓地后,沿着田野里的车马大道,顺路来到 了悸动的松花江边。远远望去,缓缓移动的支流,冰排碰挤。一些停滞的游船仍旧留在岸边,彩旗飞舞,四处张望,在等待着启动的时机。踏青的人们,沿着江边的苇蒿塘,在遍地马莲丛的缝隙里,寻找着刚刚露头的柳蒿芽。似乎想把这一片新鲜的嫩绿,放进自己的收获里,用一声声嘻嘘的惊叹,炫耀着春天的无偿赏赐。俗语里说:“清明难得晴,谷雨难有雨。”不知那些冒雨趱行的游人们,对一路采来的无限春景,是否也如我此时的心境?

  酒,是水与火的磨炼和考验,阴与阳的重合与交融。牧童那一指千年的酒香,曾经醉倒多少痴情的儿女。古往今来,那些漂泊四海的游人,醉倒在路边,又怎样将那些传奇的佳话,诵成大梦方醒?一杯浊酒解千愁,它能将那些旅途劳顿的人们,停下脚来,摘掉华丽的面具,卸下一身的伪装,做短暂的安歇。它能让人们抛去所有的烦恼,把满腔的郁闷排解一空,在乡土和乡情的温馨里,回到真实之中,然后酣畅淋漓地做个好梦。累了,倦了,伤了,痛了,一切也都消失在梦中。

  路走过了,才知道其间的曲直深浅。生活经过了,才懂得苦辣酸甜。离我远去的亲人,是伤与痛的怀念。清明是回首人生,珍惜生命的终点和起点。

  日落西山,酒醒黄昏。在回归的长路上。我想到了一代佛学大师李淑同的诗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清明节随笔15

  清明节将近,突然想起竹子。我对竹子的好感,却是在清明节那天的一场大雾里产生的。曾祖父的坟墓在深山里,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长的山路。当天凌晨,大雾漫天,几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选择在这样的时候出门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今天得去好几个山头祭拜先人。只记得,当天早上,父亲挑着祭品走在后边,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边,如一只脱笼的小鸟。嘴里似乎还在哼着曲调吧,或许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长到我的胸前。我们经过了田野,绕过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过几个山头,终于来到一条峡谷里。父亲轻轻喊了一声:“别跑得太快,前边是一片竹林了。”我应了一声,却一个劲地往峡谷里跑。父亲在后边摇了摇头,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欢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风中吹来一阵沙沙的轻响,在弯角处我终于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绿色般的潮水,从此在我的人生里扎了根,再也无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叶子雀跃地随风倾倒,发出寒战的声音,宛如一片绿色的急流,所有的叶子都朝着一个方向。那修长而青翠的叶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争渡。我站在万千的竹子当中,只觉得自己已被绿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耸云霄,一直长到了峡谷的顶端,遮没了天空,嬉戏着白云。细小的竹子,刚刚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绿地,也在枝头泼洒出一簇簇细小的舟子,加入这雾中的争流。绿色的震撼铺天盖地,万千的翡翠招摇在我的面前,我抚摸着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间绕来绕去,只觉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父亲放下肩头的祭品,站在林间,也有点出神。

  林间传来清脆的鸟鸣声,那是山雀吧,在绿色的枝头上跳跃着,尽情地享受这天地的气息。潺潺的声响,那是从岩缝里渗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莹。寒雾在竹子身上渗出一颗颗的水珠,有的顺着竹节轻滑而下,留下溪流走过的痕迹;有的.从叶尖晃了几晃,便顽皮地荡了开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坠而去。

  后来,或许是第一缕刺破林间雾气的阳光唤醒了父亲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递给了我。轻轻拍了拍我的小脑袋,唤道:“走吧,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或许是年幼吧,也或许是不对先祖们感情不够深沉。荒山中的孤冢总让我感觉阴森,要是没有父亲在身旁的话,我敢担保我会吓哭的。那年的清明没有留下太多关于祖先的记忆,却永远铭记了那片竹林,那片绿色的,空灵的世界。也记得了父亲削给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里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亲唇边吹响的竹子。那一缕悠扬而深邃的声音,就这样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也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

  是的,后来我长大了。读到了许多关于竹子的诗句,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轼的吧,又读到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王维的吧。读了很多很多,也见过许多人画竹,如郑板桥的画,但却总觉得失落。那片空灵的世界,没有任何诗句,没有任何画笔可以替代的。是的,至少在我心里是这样的。

【清明节随笔】相关文章:

清明节随笔06-14

清明节随笔05-10

清明节的随笔01-20

清明节随笔【荐】06-22

【荐】清明节随笔06-22

清明节随笔【推荐】06-22

清明节随笔【热门】06-22

【推荐】清明节随笔06-21

清明节随笔【精】06-21

清明节随笔【热】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