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随笔作文

时间:2023-09-02 09:55:02 随笔 我要投稿

随笔作文经典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随笔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随笔作文经典6篇

随笔作文 篇1

  记得青野送来一大瓶酒,董醉倒在地下,剩我自己也没得吃月饼。小屋寂寞的,我读着诗篇,自己过个中秋节。

  我想到这里,我不愿再想,望着四面清冷的壁,望着窗外的天。云侧倒在床上,看一本书,一页,两页,许多页,不愿看。那么我听着桌子上的表,看着瓶里不知名的野花,我睡了。

  那不是青野吗?带着枫叶进城来,在床沿大家默坐着。枫叶插在瓶里,放在桌上,后来枫叶干了坐在院心。常常有东西落在头上,啊,小圆枣滚在墙根外。枣树的命运渐渐完结着。晨间学校打钟了,正是上学的时候,梗妈穿起棉袄打着嚏喷在扫偎在墙根哭泣的落叶,我也打着嚏喷。梗妈捏了我的衣裳说:“九月时节穿单衣服,怕是害凉。”

  董从他房里跑出,叫我多穿件衣服。

  我不肯,经过阴凉的街道走进校门。在课室里可望到窗外黄叶的.芭蕉。同学们一个跟着一个的向我问:

  “你真耐冷,还穿单衣。”

  “你的脸为什么紫色呢?”

  “倒是关外人……”

  她们说着,拿女人专有的眼神闪视。

  到晚间,嚏喷打得越多,头痛,两天不到校。上了几天课,又是两天不到校。

  森森的天气紧逼着我,好象秋风逼着黄叶样,新历一月一日降雪了,我打起寒颤。开了门望一望雪天,呀!我的衣裳薄得透明了,结了冰般地。跑回床上,床也结了冰般地。我在床上等着董哥,等得太阳偏西,董哥偏不回来。向梗妈借十个大铜板,于是吃烧饼和油条。

随笔作文 篇2

  你想怎么样长大?我想你会说要无忧无虑、没有拘束的长大,而我却会说,我想在坎坷的背后发现感恩,去感恩别人。

  有一次,同学把我们之间最宝贵的秘密告诉了别的同学,当我知道后,好不生气,很想马上说她几句,可是因为上课了,那团怒火只好在心中越煽越旺。忽然随着老师的河东狮吼,我条件反射立马站了起来,原来老师是要我回答问题。可我刚才什么也没听,怎么回答得出呢?这时候传来了那个“大嘴巴”的声音,她轻声说道:“十二分之一除以十八分之一。”也不知怎么的,我竟然鬼使神差地照她说的在回答,回答对了。我心中的怒火也鬼使神差地被一阵清凉的雨给浇灭了。下课后,我想了想:其实,我不仅不能怪她还得感谢她呢!感恩她的'沉默与帮助,让我学会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当然我又和她成为了好朋友!

  有一回,我昨天晚上的数学作业做错了,需要订正,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出来是错在了哪儿,怎么办呢?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可是看着同学们也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做,就不方便去打扰他们,便又只能坐在座位上发呆。这时,我右边那位“热心肠”——许钟媚关切地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我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连忙问她题目,也不管她还有没有事情。她认真地拿出纸来,边画图为我解释,边帮我找我错误的地方,经过她那么详细的解释,难道我还会不懂吗?不仅在朱校长那里过了关,并且还把方法记在了心中。转过头去——原来她的作业也没订正好,然而朱校长就快过来了,她是要被老师骂的呀!要不是因为我,她早该订正好了。一种愧疚并带着感动的心情涌上心头。我又好想感谢她,感恩他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我,给了我友爱,让我在无助时看到希望和阳光!

  一开始,我怀疑我的脑袋有没有毛病,竟然会想到在感恩中长大,可后来转念一想,这又有什么不对么?人不就是应该在感恩中成长吗?只要心怀一份感恩,然后去感恩父母、老师、朋友、伙伴、竞争对手等,我们就能快乐的成长。

随笔作文 篇3

  我和郭鹏程是表哥和表弟。我是表哥,他是表弟,我们从小都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比如:有一次,老师让我们交书费。当时我身上没有带足够的钱,我向同学借的时候,他们都说没有了钱。当我正慌张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我的表弟郭鹏程。我便一溜烟地跑到了四(4)班向他借钱,他毫不犹豫的把他的零花钱拿了出来,借给我。我这才向老师交了差。

  还有一次,我和表弟郭鹏程在一个陌生的院子里玩。突然,一群大孩子围了上来,说我的表弟以前打过他们的朋友,一直没有找到他。冤家路窄,今天在这里碰见了他。说完他们便把表弟给按在地下打,我连忙去解释。没想到我也被这一群孩子给拦住了,我为了把表弟拉出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和他们打了起来。天快黑了才“收场”。表弟被别人打的鼻青眼肿,我也被打的`两眼冒金花。

  有了这两次的事,我和表弟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了。

  ……

随笔作文 篇4

  在台湾交换学习那半年,我常去宿舍旁的一家红豆饼摊位买小吃。我爱去的那家,是三个男人共同经营的:阿公、爸爸、儿子。阿公负责翻烤外圈,让它维持脆而不焦的口感,爸爸搅拌制作着不同的馅料:奶油、芋头、红豆,儿子正当壮年,用沉重的木勺子,把一口口馅料涂抹均匀。

  买得多了,我排队时开始细细观察他们的动作配合、语言交流,甚至眼神交换。一句废话也不需要,他们就能流畅地完成一整道制作工序。这种看似浑然天成的默契,其实来得艰难。从阿公摆摊卖红豆饼起,这家店已存在了五十年,父亲接过了阿公的手艺,再把它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儿子。和他们从主顾变成朋友后,我曾发问过,会觉得闷吗?把一辈子都融进这甜食里,会不会感慨壮志未酬?

  不会啊。那做事利落的年轻人答得也干脆,你看那么多人喜欢我做的红豆饼。

  年轻人看着我,用带点好笑的口吻答道:“一开始是会啊,觉得阿爸和阿公教我的东西很不时髦。凭什么别人都在滑板玩摇滚,我在捏红豆饼。但是后来发现,那么简单的一门手艺,居然也有很多诀窍和要点,也需要花费好多心力,那时候我才想明白,攀登每一个行业的最高峰都不容易,做最棒的红豆饼和做最牛的工程师一样,都是要非常专注才能成功的。你闻一闻,多香啊,我怎么舍得放弃。”

  交换学习回来后,我看到一门讲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课,一看课程介绍培养学生对西方艺术史的粗浅理解,让学生感知美、欣赏美,乃至创造美。怎么听怎么轻松,便选了它。老师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儿,教的尽是些冷僻课程。

  但他的.课完全出乎我意料。

  大半头发都白了的老师,一上台先鞠躬,感谢我们的出席,继而转身,一言不发地在黑板上画了一条坐标线,标注出现代文艺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以及代表人物。他一路梳理文艺脉络,从高更到毕加索,从德加到塞尚,栩栩如生,细节毕现,镇住了底下一票攥着手机打算刷微博的少年。

  当他语调平缓地,讲起莫奈一生对花与水的执着时,我突然意识到,窗外是春天啊。

  总是很感激,遇上这些耐得住性子的人。

  刚上大学时,我常常翘课,专业课上翻小说,选修课上看电影,期末考前通宵一场,就算是给这门课的最高敬意。

  但与我同宿舍的女同学不一样,她把做科研作为奋斗目标,明确得让我们汗颜。平日里非常寡言,我们讨论时事交换《三联生活周刊》时,她埋头看大部头的专业着作,对一连串时髦词汇完全无感。文学史课上,我跟老师一唱一和讲段子,一扭头,看到她在默背民国大事记。半年前,她拿了国家奖学金,去了美国交换学习,甚至连留给我的结尾,都让人无语凝噎:宿舍里四人碰杯,我们喝的是啤酒,她拿茶水蒙混。

  在每个人都在尽力表现出格的年纪,我很轻易地,判定她很闷。但此刻,我却莫名其妙地觉得她挺炫酷的。

  在全班人都在焦虑毕业担忧前程,却又要假装大大咧咧的环境里,她选择了老老实实的活法。在我们踊跃表演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年纪,她选择了克己复礼。这种节制的不动声色的活法,好像比荷尔蒙怂恿下的满不在乎更酷耶。她摆明了只想做优等生,她也确实做成了优等生。

  我认怂了,不再用无所事事的口吻,来证明自己的炫酷。有些人生来就能用单脚站立,我不行,我需要两只脚踏踏实实地踩在地面上,才能站得很稳。

  我虽然怂,但爸爸非常炫酷。年三十的下午,我们在楼下准备烧菜跟亲戚闲扯搓麻将嗑瓜子,他一个人在楼上,翻译一道竞赛经典例题。有一桌三缺一,我妈让我催他下来凑数,我蹦蹦跳跳地跑去找他。

  爸爸躲在一沓沓资料里,躲在很重的辞典后面。爸爸老了,发际线越来越高。可是专心的爸爸好酷呀。我跑到他面前,弯下腰问他:你给我腾点地方,我陪你看会书好吗?

随笔作文 篇5

  生活在城市,远离了炊烟,但炊烟却一直袅袅地升腾在我心里,温暖着我的记忆。

  想起炊烟,就想起乡村那些红砖蓝瓦房,说红砖蓝瓦其实不甚确切,因为经历了风吹曰晒,瓦的颜色已变得有些古旧了,说成灰色或褐色的更恰当些。伴随着声声鸡鸣犬吠,以及灶膛深处母亲亮闪闪的咳嗽声,炊烟在高高低低的屋顶袅袅升起,盘旋,又在清风的吹拂下,向四处飘散,弥漫在整个乡野间。

  无论早晨、黄昏,炊烟都给我一种宁静温暖的感觉。

  那淡灰色的缕缕炊烟在房顶与高大的梧桐树上缭绕飞升,让你觉不出那是炊烟抑或云彩。每每这时,头缠白布的母亲总在灶前忙碌,蹲下身子往灶膛里续上麦秸、玉米杆、花生蔓,这些庄稼杆从地里收回来,在灶膛里烧着,火光把母亲的脸庞映得格外生动,点燃心中的希望,还有知足和一种淡淡的忧伤。做饭、烧菜、续火,都是母亲一个人的事。

  她们乐于这样做,从未觉得苦和累。

  炊烟是乡村生生不息的希望,就像生生不息的庄稼一样,看见炊烟,山里人觉得踏实。清晨的日出把炊烟涂抹成一缕缕金黄,门吱呀一声开了,唤儿声,鸡叫声,新的一天开始了。上学的,上山的搅得小村沸腾了。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男人扛着锄头赶着牛儿上山,女人目送他们离开,心里有硕大的希望上升着。

  傍晚,夕阳湮红一了山村,炊烟缓缓地蠕动着,像是一幅水墨画,涂抹着安宁与闲适。老人们站在平房上,翘首盼着亲人回归,就如心有灵犀一样,似是听到了家人的呼唤。村里的灯火次第亮起来了,灶膛里的火也越发亮了,把山里人的叹息忧伤与压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向往全部吞进去了,过滤成缕缕炊烟,袅袅升起,像母亲低垂的睫毛,把一切心事和梦想细致收藏。

  我的童年少年时光是在乡村度过的,看到炊烟总会想起母亲慈祥的脸,想起我离开乡村求学时的情景,假如你没有在乡村生活过,你没有感受到炊烟的缭绕、渗透、温润,你就不会懂得炊烟一词的真正含义,你就无法理解乡村生活的恬淡、质朴、安宁和忧伤。现在的乡村以老人居多,村子里的孩子们长大了,都离开了乡村,离开了炊烟,走向了大城市,村子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了,炊烟升起的时候,已经很少听到母亲呼唤儿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了。

  我曾反复劝说母亲离开乡村,到城里来住,但她从未曾产生离开村子的念头,她说有鸡鸭鹅的.,有菜园,有熟悉的邻居,她离不开了。她说就是踩着泥土、粪土,心里清凉,去城里闷得慌。母亲没有文化,她说的话却像哲学家一样深刻,耐人寻味。我的同事说,你别劝了,她习惯了,如果离开了一个熟悉的环境,老人容易生病的。我想母亲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村子,离不开炊烟了。

  前些日子回家,听母亲说村子正在向临近的城镇规划,集中盖楼。母亲忧心忡忡地说那能行吗,就不用烧火了,不用养小鸡了?你看,我养的小鸡多好看呀,天天在院子里找食,看着就叫人欢喜。正说着,有一只小鸡跑出了院子,母亲忙去追赶。

  是的,会不会有一天,村人搬到楼里,不再烧柴了,炊烟也就不存在了,天空的蔚蓝不存在了,城市里的烟囱、尾气沾染了人们的眼睛、喉咙,我们再也回不去了,那有着缕缕炊烟的乡村?而我们的后代是否还能真正读懂炊烟的含义呢?

随笔作文 篇6

  孩子早上起床晚了,离学校上课时间只有10分钟了。她是个好孩子,从未迟到过,她不想因为迟到而给同学留下坏印象。于是,孩子挑起书包,“嗖”一声冲下楼梯,抄起自行车,往学校赶。行人比往常多了,孩子的心开始打鼓。因此,她不管三七二十一,骑得更快了。“3,2,1”绿灯停了,黄灯亮了,在孩子的眼中,那依然是绿灯,她猛加“油门”,拼命冲过那个十字路口。听着喇叭在耳边响起,她没有一丝愧疚。孩子开心极了,因为她节省了50秒。孩子出汗了,尽管那时寒风刺骨。也许天意弄人,今天十字路口的交通警示灯总和孩子作对,孩子抱着刚才的勇气,要闯过她认为的“绿灯”,可是,她没有逃过“守株待兔”的真理,在马路的中央,两面的汽车相继驶来,可她仍不肯放弃,因为孩子认为半途而废不是好汉,她不想眼睁睁浪费80秒,于是,孩子“迎难而上”,终于,“壮举”的回报来了——孩子的自行车后轮被一辆电动三轮车撞到了。孩子吓坏了,她啜泣着,不仅是因为她的车子坏了,而且她的小腿也受伤了。孩子怀着恐惧的心情一瘸一拐地朝学校走去。她边走朝身后望望那盏交通警示灯,绿灯亮了……

  孩子来到学校,上课铃声刚好响了,今天第一节课是周会课,恰巧周会课的主题是安全教育,老师在课堂上向孩子们灌输了交通安全的知识,孩子将头埋得低低的.,因为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刺痛孩子的心,“同学们,你们也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吧:‘闯一次红灯,就是让生命冒一次险’,我们都知道,生命是不可复制的,因此我们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遇上红灯就算是再急的事也要停下来。总之‘安全’二字我们要铭记在心,因为它贯穿于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孩子缓缓地将头抬起来,她的眼圈泛着涟漪,从她的眼中看到全是悔意。这时,同学正畅所欲言,她缓缓地站起身来,怯生生地说:“我犯了一个老师所说的错误——闯红灯,我也得到了应有的‘报答’——我的车子坏了,腿也受伤了……”孩子再也说不下去了,她猛地趴在桌子底下,就在她趴下的瞬间,两腮全红了,抑制多时的眼泪流了出来。孩子彻底地后悔了。从此,“闯一次红灯,就是让生命冒一次险”的这句话在孩子的心中烙印生根……

  多年以后,孩子心中的阴霾总算消散了。

  放学时,孩子与朋友同行,车子骑到十字路口时,红灯已经亮了,朋友有冲过路口的意思,但是,看着红灯,孩子愣住了,她说:“我不想冒险了,也不想充当‘马路英雄’,你就也别这样做了!”朋友不听劝,在冲上去的刹那,“吱”的一声在孩子的耳边回荡,那是小汽车急刹车的声音,孩子将头转了过去,此时,司机探出头来,嚷了一声,走了……孩子叹了口气,庆幸刚才没有像朋友一样。但这次,孩子更明白了“闯一次红灯就是让生命冒一次险”的内涵。

【随笔作文】相关文章:

随笔作文05-27

随笔的作文06-27

[精选]随笔作文08-21

随笔作文(经典)08-21

随笔作文(经典)08-20

随笔作文(精选)08-20

随笔作文(精选)08-20

【经典】随笔作文08-20

[经典]随笔作文08-26

(精选)随笔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