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时间:2023-09-06 16:08:33 随笔 我要投稿

小班教育随笔(优选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育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育随笔(优选3篇)

小班教育随笔1

  每次画画的时候,总有几个孩子不喜欢画画。有一次,我刚一走进活动室,就听到一群孩子围在一齐大声地说:“哇塞!好漂亮呀!”“对呀,真好看!”。何事让他们如此兴奋,我有些纳闷。走到跟前一看,原先他们正忙着往小桌子上贴图呢!

  我蹲下来,仔细瞧,小桌子上花花绿绿的,到底贴上了什么?我还没来得及问孩子,几个孩子就争先恐后地告诉我:“教师,这是用纸剪的花,它可漂亮了,这是我画的小兔子……。”他们的知识还真丰富。

  孩子就是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没想到孩子们如此喜欢贴图,看来,孩子们所喜欢玩的东西,必须有它的理由和道理。今节活动正好是美术课,随机教育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何不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呢!

  于是我大胆设想,对孩子们说:“你们觉得贴图这么好玩,都很喜欢它,那我们来比赛好吗?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就奖励他小红花,教师期待你们更好的表现。”孩子们一听,更来劲了。

  我发现最不爱画画的玲玲也快速的粘贴起来。我不仅仅让孩子们把纸粘贴在纸上,并且我还准备了鸡蛋皮、饮料瓶、糖纸等废旧材料。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才料,来用涂好的'纸片在上头粘。不一会粘完画的幼儿快速的来到我的身边让我欣赏他的作品。轻轻高兴地说:“教师,快看我的苹果花”,真的,我仔细一看,还真像。我赶紧表扬他:“轻轻,你真棒!”这时玲玲跑来说:“快看我用鸡蛋皮做的小孩脸”,小静嚷嚷着看他用饮料瓶做的大树,婷婷让我看他的蝴蝶花,并且孩子们一个个的比着,孩子们看到自我独出心裁的作品,心里那股自豪劲甭提了。

  与此同时,我没忘记提醒他们:小椅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惜它、保护它,要坚持它的干净、整洁,此刻活动室里成了美的乐园、想象的海洋。

小班教育随笔2

  有一次和母亲一起去亲戚家做客,亲戚家有个儿子,刚上小学,据说很聪明,但个子小小的,却已经戴上了眼镜。亲戚当着我们的面,考儿子《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的外号,她说一个名字,儿子回答一个外号,对答如流。我母亲连连称赞他是小神童,他却神情淡定。看得出来,这种称赞他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技能他也经常“表演”。他举手投足间有一种超出同龄人的稳重,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成人灵魂寄居在幼小身体里的柯南。

  后来他母亲去厨房做饭了,他坐在沙发上跟我们一起看电视,我问他需不需要换台看动画片,他说不用,这也打消了我本来想替“90后”打探一下“05后”爱看什么动画片的念头。于是我问他我心中一直好奇的问题:“你这么小就能看懂《水浒传》吗?你觉得它好看吗?”

  他说:“看不懂,不好看。”

  “那一百单八将你是怎么背下来的?”我问道。

  “妈妈说要背,背下来了她就给我买ipad。”说完他指了指正在电视柜旁边充电的平板电脑,他似乎在表示他已经做到了,妈妈也兑现了承诺。

  我突然不知道再说什么好了,我反对家长给孩子物质奖励,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变得急功近利。突然,我有点儿心疼眼前这个小朋友。在他这个年纪,应该是调皮捣蛋无所顾忌的,即便看书,也应该是看花花绿绿的卡通书,他所接触的名著顶多是《格林童话》。而现在,他戴着很重的眼镜,背诵着不属于他的一百单八将。

  恍惚中,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是在读小学四年级时看的《红楼梦》,那时候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几乎每看一页就要翻字典。最终我笨拙地坚持把《红楼梦》看完了,虽然觉得不好看,但只能在心里觉得,不能说出来。因为那时候,家长会跟亲朋好友吹嘘这件事,显得自己教育有方,我不能破坏他们的满足感。

  上初中时读张爱玲和林徽因的书,情情爱爱的,也是不懂,只是感觉似乎每天都很悲伤。我会在本子上抄一些虚无缥缈的句子,有时间便读一读,觉得好美、好伤感,除此之外,似乎没别的了。

  现在想起来有些伤感,上小学时大家都看的《淘气包马小跳》,上中学时人手传阅的.《左耳》和《沙漏》,我通通没有看过。我看了很多家人和老师觉得我应该看的书,而不是我真正想看的书。那些我没有看的书恰恰就是我那个年龄的孩子的记忆,而我的记忆却是一片空白。我现在已经读大三了,不可能再回头读杨红樱、郑渊洁和饶雪漫的书了,但我的同龄人依旧喜欢它们,因为它们承载着他们的记忆,但这样的记忆,我却没有。我好羡慕拥有这些记忆的人。

  高中毕业时,有一本书很流行,同学们把它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好友,书名叫《18岁前禁止涉足的18个地方》。我也有一本,我承认它其实只是几篇写得并不专业的旅行游记,介绍了18个景点,最有味道的只是它的书名,仅此而已。为什么这些地方18岁前禁止涉足?因为,你浅浅的、小小的内心,还不具备深入那些风景背后的力量。读懂那些地方,需要有如时光般的深度,需要以行走的姿态接近灵魂,倾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回响。

  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的道理是一样的,欣赏风景需要时光的深度,阅读也同样需要。只有拥有了时光的深度,才能更好地领悟书中的内涵,得到相应的体会,产生共鸣。

  我是在读高一的时候看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在当时,我认为它是一本无趣的书,我不懂这个浪子回头拯救失足妇女的故事有什么好看的。

  今年我读大三,投了简历去一家单位做兼职,住在上海的亲戚家。周日的晚上,想着第二天要早起上班就身心疲惫、万念倶灰。偶然在亲戚家的书架上看到一本《复活》,随意地翻了翻想重读一下。当我看到开篇第一段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被猝然击中了,书中写的是:

  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唯独人,唯独成年人,却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为造福众生所创造的人间的美;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统治别人的种种手段。

  因为这段话,第二天早上,我欣然早起,呼吸着空气,道一声“这迷人的早晨”,便出门挤地铁去了。

  什么年纪就应该看什么书,在10岁时看不懂20岁时应该看的书,到了20岁时想看10岁时应该看的书,却因为觉得幼稚而不愿拿起,因为这不仅仅是书,还是我们的生活。(文/巫小诗)

小班教育随笔3

  本周阅读了《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中的第三章节“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教育机智”中的“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因为某件事情不开心而哭闹,有些孩子因为遇到开心的事情而开怀大笑,有些孩子则是面无表情,少言寡语,这都是孩子宣泄自己情绪的种种表现。那么,作为教师而言,对于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绪该如何应对呢?

  阅读了此篇文章之后,让我感受颇深。幼儿的心理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幼儿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反之,消极不愉快的情绪促使人的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失调,对机体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文中的一则案例就是教师通过给幼儿创设“消气商店”来引导幼儿快乐的生活。

  联系到自己的工作中,这学期我带的是小班,小班幼儿身处从家庭转向社会的特殊时期,更加需要老师精心地呵护。班里孩子入园时候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哭闹不止,他们通过哭闹来宣泄自己对入园的焦虑的心情。作为小班老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幼儿将负面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使他们爱上幼儿园,爱上老师和同伴。所以,当面对孩子们哭闹的情绪时候,我们耐心地陪伴孩子,和他们聊天,和他们游戏,有的则是太过依赖家人而离不开成人,我们也一直牵着他的手,给予他家人般温暖的爱。当孩子们入园时候表现出种种消极的情绪的时候,作为教师而言不应该去责怪他们,而是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控制情绪,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谈话的方式等让孩子缓解消极的情绪。记得开学那几天,我带着几个哭闹特别厉害的孩子来到户外玩滑滑梯,滑滑梯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大型玩具了,来到了户外,孩子们的情绪似乎得到了解放,一个个都跑去玩滑滑梯了,一时忘记了离开家人的痛苦的情绪,通过幼儿园里好玩的玩具让孩子们喜欢上幼儿园,慢慢的适应到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去。

  关注幼儿的情绪,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学前儿童在生活中充满情绪色彩,喜怒哀乐易于表露。对于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幼儿这个情绪表现的最佳时期,一边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小班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经典)小班教育随笔08-15

小班教育随笔(经典)08-07

(经典)小班教育随笔08-10

小班教育随笔(经典)08-17

【精选】小班教育随笔07-04

小班教育随笔[精选]07-10

小班教育随笔【精选】07-03

(精选)小班教育随笔07-03

[精选]小班教育随笔07-03

(精选)小班教育随笔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