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

时间:2024-01-02 14:30:33 林强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精选10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蒙田随笔》读书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精选10篇)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 1

  和培根、帕思卡尔的作品并称三大西方经典的蒙田作品以率直真诚的特性赢得了很多美誉。蒙田是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蒙田随笔集》(或译《随感录》)。《随笔集》3卷共107章,各章长短不一,结构故意松散自然,并不要求勉强统一,彼此连贯: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草木虫鱼,无所不谈。蒙田不囿于渊博的书本知识,能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形成他独特的思想意境与艺术风格。

  蒙田在《随笔集》的卷首告诉读者:“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它介绍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其中有他写《随笔集》的动机;谈他的人生哲学;评论他所读的书;解剖他的风格、习惯和人品;描写他的书斋和对沉思与阅读的看法;谈怎样处理事务,怎样工作,怎样旅行;讲他对行政工作的态度等。这些篇章不是系统的叙述,剖析的事理也深浅不一。

  蒙田认为人是热爱生活的,爱生活就要求顺乎天性,人的天性在于追求幸福和快乐,但要求有选择和节制。他撰写《随笔集》,行文旁征博引,汪洋恣肆,语言平易明畅,形象亲切生动,富于生活情趣。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因为蒙田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怀疑论只是对当时的迷信、偏见、巫术、杀戮、迫害的否定,他要“揭去事物和人的假面具”,考察事实,重新审查一切。他认为绝对真理既无法认识,只能探索部分的寻常的真理;比较可靠的是认识自己,而世上最熟识自己的无过于本人。所以,写作《随笔集》不是著书立说,而是对自己进行分析,一点一滴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他的思想是一种中庸的思想。他生平致力于保持安静的乡绅生活。政治上是保守的`,尊重现存的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不提倡改革,也不赞成压迫提倡改革的人。

  《随笔集》的影响深远,据说英国的培根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反映了蒙田的思想影响。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继承了他崇尚理性和经验的思想。而且其文体和风格,对于法国文学甚至对英国文学都影响极大。

  在闲暇时翻阅此书,会让人心情平和,在作者悠闲随意的笔间慢慢体验人生,思考生活,像一杯茶回味悠长。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 2

  蒙田,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独具个性的人文主义者。从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去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以对人生的独特体味和深刻观察,以及对自身经历和灵魂的演变历程记录,陆续写出了这部举世瞩目的散文集。《随笔集》是他思想的结晶,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笔集》揭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使人读后受到许多启迪和教诲。

  感兴趣的书,倒不如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书的世界里。

  这些都只是我对《蒙田随笔》的一点点小小的.想法,我看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我相信还有更大的宝藏等着我去挖掘。蒙田以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 3

  蒙田,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独具个性的人文主义者。从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去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以对人生的独特体味和深刻观察,以及对自身经历和灵魂的演变历程记录,陆续写出了这部举世瞩目的散文集。《随笔集》是他思想的结晶,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笔集》揭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使人读后受到许多启迪和教诲。

  “认识你自己吧”,“人应当谦虚服从规定,表达主张时冷静而有节制,对咄咄追人的狂妄自大敬而远之。”“一个人只要善于学习,从以往事件中汲取经验,便足以使自我变得聪明。”“心灵是美德真正所在的位置。”“但丁说:走自己的路,任由别人去说。可以作为你的座右铭。”作者的这些话,谆谆教诲,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的情操,追求人生活的有价值,这是作者作为思想家,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指点人生前进的.方向,读完使人获得很多教益,收到启智怡情的功效。

  在读《论对孩子的教育》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教育孩子注意自身修养,要教育孩子有礼貌,诚实和判断力正是他追求的重要品质。修正看法,改正错误,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哲学家的品质。通过阅读史书,他将与辉煌时代里最伟大的人物交往,要告诉孩子,何谓知之,何谓不知,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教他认识自己,教他如何死得其所,活得有价值。不仅要教孩子崇尚美德,还要教他崇尚爱情,让美德与爱情充满他的灵魂,真正美德的价值和高贵之处,在于简单、实用和愉快。”蒙田真不愧为教育家,一下子说出教育的本质和灵魂,教育孩子作什么样的人,怎样学习,怎样塑造灵魂,怎样锻炼身体等等,这些对于我作为一个母亲,大有教益,大有收获。也许我太急功近利,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身体锻炼,忽略了孩子的心灵塑造,忽略了孩子全方位的学习改造,忽略了孩子对读书求知的欲望,我一定反复学习这篇《论对孩子的教育》,强化如何教育孩子的意识,努力做一个称职的好母亲,培养出品德端正、学习良好、身体健康、情趣高尚的好孩子。

  读完《随笔集》,感触很多,收获颇丰。多读思想家、哲学家的好书,对一个人的心灵大有裨益,思想启迪人生,指点人生!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 4

  读了《蒙田随笔》后,心中感悟很多,细细反思,慢慢领悟,觉着书中有许多的观点可借鉴到教育教学中去,在书中,蒙田充分阐述了他的教育观点,鲜明地提出了他的教育原则。

  蒙田以“我知道什么?”这句具有怀疑精神色彩的名言来说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是的,在人类有限的认识范围内,教育的价值,学生的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来认识这种教育的价值?教育能否为人安身立命?能否关注人的内心?能否关注学生的心性?蒙田也非常喜爱但丁《神曲地狱篇》中的一句名言、“我爱知识,也爱怀疑”。

  蒙田曾说,我们的心灵确在随别人的意志而行动,被迫听从别人的幻想,服从别人的权威、被迫屈从别人空洞说教的引诱,同时又不得不重弹老调,我们没有自由走自己的道路:我们的活力和自由全都消失了。蒙田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正是自己。他引证西塞罗的话说:“教者的权威常常阻碍着要学的人。”如果没有怀疑精神,人就不可能自由。蒙田不迷信权威,反对传统的偏见,倡导人运用自己的头脑去理解事物,“绝不能仓促地下判断”,而要经过理解,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意义。

  的确,他的态度又并非怀疑一切,在他的行文中,一再引证古代名哲的名言佳句,借以说明他所要讲的道理。他反对的是盲从而不求甚解。他说:“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找不到什么东西。”蒙田曾以蜜蜂为例,蜜蜂采花酿蜜、采的是花,但后来生产了蜜,蜜是他所有的。因而就不再是百里香之类的花了。借以说明只有依靠自己的判断、理解,才能获得真知。只有理解了已有的知识,才能使它变成自己的知识。他说:“真理和道理是属于一切人的,它们并不专属于至今说出这些真理和道理的人,也不专属于此后说出这些真理和道理的人。”他认为劳动、学习和教育只服从于一个目的,即培养他完美的判断力。而这种判断力的获得即是要求人以理性为指引,智慧地生活着。他援引一位哲人的话说:“理解力能看清一切、听到一切,理解给一切带来益处,它安排一切,推动、统帅和管理一切。”

  蒙田认为,学生的教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培育幼儿犹如培植作物,生之者易,养之者难,要把他培养成熟,需要悉心的养护和辛勤的.培育。学生的性情多变不定,他们的身心发展与希望不可捉摸。同时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不能强制,只能引导,应该教给他们最好、最有用的东西,而不应像柏拉图那样在教育之前妄加推测与判断。要教给学生科学和真知,这些科学与真知才是非常有用的和有成效的工具。但是,能够有权使用这种工具的人不是任何人。他指出的这种困难,从另外一个角度在说明学生的教育的内在价值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正是因为学生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内在价值,同时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他提出学生的教育取决于导师的选择。对人的教育目的不是名利和值得炫耀的外表,而是在于修饰与丰富他的内心,希望塑造和教育出一个有才能、有本事的人。这样教师应该是一名心神镇静、有智慧、有判断力、举止文雅、谦逊,能采用新方法进行教学的人。

  蒙田对学生的性格与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视。给忽视学生心灵发展的教育以警醒的作用。虽然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的留下的不可避免的烙印。

  但是在学生的教育阶段,谦虚、节俭、服从真理、热情和勇敢、培育良心和德行、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具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是胜过任何简单的知识教育的。这对使学生热爱德行,发展良好的社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心性的培养与德行的养成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而且反而在今天显得更加重要。

  当然,从教育的观点看,蒙田的教育思想在后来的许多教育名家的著作中都有具体的描述,关键是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灵活地运用。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 5

  其实我对蒙田不是很了解,但读了他的随笔集之后,我才知道他是个怀疑论者,他向自己发问而又不做回答,甚至拒接承认自己一无所知,而只是坚持那句“我知道什么呢?”蒙恬善于向哲人那样讲话,像朋友那样谈心。他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上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

  自我意识是蒙田身上恒定不变的部分,是他衡量一切学说的尺度。他曾说“你身上和身外都是一片虚妄,只不过,范围越小,虚妄的程度越浅。上帝说‘人哪,除了你,每样事物都首先研究自身,并且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了工作和欲望的范围。唯有拥抱宇宙的你是如此空虚,如此匮乏;你是没有知觉的探索者,没有审判权的法官,归根到底,你是这出闹剧的演员。”好深奥的哲理,真令人惊叹,佩服。

  蒙田用他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风彩,分别阐明了论经验,忧伤,闲逸,撒谎,恐惧,节制,荣誉,心态失衡,勇敢,习惯,口才,交往,良心,饮酒,发怒,人与人的区别,功利和诚实,后悔,相貌,年龄,想象的力量,对孩子的教育,言过其实,父子情,人性无常,死亡,自我衡量,坐井观天,掠人之美,意愿,命运的安排等章节。他语言平易近人,形象亲切生动,让我们读起来回味无穷,富有生活情趣。

  我对他的论述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论经验。从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而且两种见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以往的工作经验会使你顺利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但倘若你又以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待新的工作,那么你的工作会有新的`起色吗?会有突破吗?的确,缺乏创新的精神,你便不可能长久地胜任你的工作。他认为,用经验来思考事情那是不可靠的,因为事情永远不可能相同。

  他还说,在培养交往能力时,沉默和谦逊有利于和人交往。如饥似渴的去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十分积极的投入这种交往中,这样便能给和你交往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梦田的文章揭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深度和广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哲学家。他对事物的探讨堪称执著,没有半点忽视。他对任何事物也从不轻易下定论,总要从事物的正反两面去探讨,力图把它看得更明白,更透彻。所以我说,有空就多读一下蒙田吧,他能让你平静,而且你会喜欢他的。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 6

  前些时朋友送我一本《蒙田随笔》,本来懒得看,但不看总觉得辜负了朋友的心意和情谊。于是心情好的时候就随便翻几页(随笔嘛),不想一路看下来,竟发现这是一本颇有价值的好书,也自然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深感蒙田是一位切实的思想家。他的思想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并不强,但大都建立在对人性的洞察和对人生的深刻体悟之上,不长篇大论,不艰深晦涩,不故弄玄虚,切合实际,亲切实在。比如他谈“友谊”:“但爱情的火焰却总是摇曳不定,变化莫测。它激烈而冲动,忽冷忽热,忽大忽小,让我们时刻紧张兮兮。然而,友谊的火焰散发出的是一种普通的温热,它平静而安稳,镇定平和,持久不变;它愉悦而雅致,不会让人感到痛苦和难过。”谈“死亡”:“痛苦是需要时间来感知的,死亡的瞬间如此短暂疾速,根本不容我们去感知痛苦的存在。我们唯一能体验到的,也是唯一畏惧的,就是走向死亡。”他回忆自己从马背上掉下来摔伤的经历感受:“说心里话,我觉得这种死法还是比较幸福的;因为身体的极度虚弱让我感知不到一切痛苦,而理智的受损也让我不用对任何事情斟酌判断。我任由自己飘飘然,在迷糊的意志下怡然自得地晃荡,觉得没有任何状态比现在这样更轻柔、更舒服了。而当我活过来,我立刻回想到从马背上坠落的痛苦,记起跌倒在地、四肢挫裂时的`苦不堪言。。。。。。”唯其真切实在,才容易使人产生共鸣,才能给人有益的启示。百度了一下,爱默生曾这样评价《蒙田随笔》:“剖开这些字,会有血流出来;那是有血管的活体。”信然。

  思想切实之外,深感蒙田是一位不偏执的智者。哲学家、思想家很容易固执己见并以此标榜自己的理论如何与众不同,独树一帜。蒙田不是这样。他能见人所未见,却又让你心悦诚服。比如他谈“权力”:“管好自己尚且都如此困难,何况还要管理其他的人。至于命令他人的权力,听起来似乎是件美好的事情,能够耀武扬威,但绝大多数人都缺乏足够优秀的判断力,面对琢磨不透的新事物时,难免就很难做出决策,我非常赞同这一种观点:与带领别人相比,跟随别人要简单容易得多,也轻松愉快得多;走已有的路,只用管好自己,这无疑是一种最佳的精神放松。”谈“年龄”:“老死并不比其他死亡的发生要自然,它才是特殊罕见的死亡,是最不一般、最极端、最后的死法。。。。。。所以,我们应意识到,我们所能拥有的寿命长度已经优于常人了——要注意这一点。”他谈到年龄增长带来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也累积得越多,然而,原本的活力、精力、毅力,以及某些人特有的重要品质和基本素质,统统都在逐渐衰退,越来越弱。”看看,说得多么客观公允、平心静气。

  再者,深感蒙田之博学。此博学指的不是死记硬背性质的知识广博,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基于丰富人生阅历之上的真才实学。蒙田读书之广不必多说,他随笔中信手拈来、随处可见的诗文、名言足可证明。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把那些古希腊罗马的名人名言理解得那么透彻,和自己对人性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水乳交融般地融合到一起,且恰到好处、天衣无缝地和上下文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就好像那些名言警句是他自己说出来的一样。比如他谈到幸福时说:“无论财富携带多少好处,灵敏的感觉才能品尝到它的滋味。幸福,不在于拥有,而在于享受。”紧接着他引用了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

  奢华的豪宅,无尽的黄金财富,都无法治愈你身体的疾病,褪不去你体内的高烧,除不了心间的困扰,好身体,才有福消受。

  恐惧缺憾长存心头,家又有何用?

  那是为眼疾者送上的画,为痛风者贴的药膏!

  壶内本就不净,将它装满,无异于空无一物!

  “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书中对人性的洞察也好,对人生的深刻体悟也罢,落实到生老病死、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中,才会成为有益的启示和真正的营养。“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读《蒙田随笔》本身就是一种写意式的生活。书中闪烁着思想光辉的睿智,亲切平和、春雨润物般的口吻,加以古希腊罗马优美隽永的诗句,伴着冬日暖阳,读起来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 7

  《蒙田随笔》是法国作家蒙田创作的关于人生哲学思考的散文集,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当我第一次翻开我的这本蒙田随笔的时候,爸爸就坐在我的身边,他很诧异的看着我,说:“你在看蒙田随笔?”“嗯”“这是我中学的时候一直想看的书,可是当时没有条件借到,久而久之就忘了。”很少有爸爸这么期待而不得的书,我便对它重视了很多。

  其实很巧的是,我在老师的要求下,正在读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这本书中讲了六位哲学家,其中一位就是蒙田,另一位我比较熟悉的就是尼采,在不久前,我还在读周国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可能正是这些哲学类书籍的铺垫,我看《蒙田随笔》的时候就容易接受的多,并没有很早看这种书时候云里雾里的感觉,反而有点拨云见日的心情。

  蒙田生活在16世纪的欧洲,整本书中用的例子难免都是那个时代欧洲的例子,有时可能我没有办法真正的理解那些例子背后所要说的一些东西。这可能就是一个几百年的代沟吧。

  但其实蒙田所议论的一些东西,都是一些我们现在都可以借鉴的。他写作并没有什么“后期”的润色和加工,完全是随心所欲的,就像苏东坡一样。

  虽说这本书算是一本哲学名著,但并没有其它的哲学书来的晦涩,可能是这个版本翻译的比较好。除了一些远离我们的例子,译者还仔细的为每一句有出处的话标上了出处。由此可见,蒙田实在是看过很多很多的书。

  看完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再看这本书,感觉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包括心情包括心理。可能是因为毕生经历的大相径庭所造成的差异。蒙田本身身处在一个贵族家庭里,较为富裕的生活并没有让他经历太多像尼采那样的悲剧。所以在《哲学的'慰藉》中对于蒙田的总提就是“对残缺的慰藉”,他并不像其它哲学家那样困难,但正因为不同环境,才可能造就了他的不同。《哲学的慰藉》对蒙田的一句评价就很中肯、也很完整:“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寻求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由此成就足矣。”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最感同身受的就是《论悲伤》。其实我因为幸运,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完完整整的陪在我的身边,一个不少。几乎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很久以前,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段话:“当你哭得出来的时候,那种痛并不算什么;总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会疼的你哭都哭不出来。”虽然我对此一直深信不疑,但一直无法想象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所以,当我通篇读过这篇文章后,我就大概理会了那种程度和感觉。

  这本书读完实在花了我不少的力气,看了两三遍,其实还是离读懂有一定的距离,不过等到我再大一些的时候,再读一遍,也许就有了新的感觉。

  他所说的那些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移动而落后,反而因为时间的沉淀,更让人有理由去相信它真实。他所展现的就是一个这样沉淀在时间中的世界。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 8

  这本书的作者是十六世纪的人,距离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了,但是这本书完全看不出跨越四百年的巨大鸿沟,在今天看来依然受益匪浅,只能说真正的智慧是不会被时光打磨渐渐消逝,反而经过时光的验证更加让人深信不疑。

  随笔,既然是随笔,顾名思义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随性留下的笔录。这本随笔集现在有很多个版本,无数知名译者为这本书贡献过自己的汗水,将蒙田的智慧火花毫无保留、原汁原味的传递给读者。感谢这群默默奉献的伟大译者,要知道读者买书往往都是冲着作者去的,很少有人注意到译者,他们掩盖在作者的光芒下是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借此机会,向他们致敬。

  言归正传,蒙田随笔是一本生活的哲学书,它不像其他哲学书那样深奥而晦涩难懂,这本书就像一个胡子花白,脸上每一条皱纹都藏着岁月痕迹的老爷爷,整张脸黯淡苍老,唯有眼睛透露出历经世情的睿智与豁达。这本书适合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灯下阅读,因为白天的浮躁无法让人静心思考,只会让人越看越心烦意乱,夜晚的安静和孤单满足了思考的条件,能让人静静聆听这位爷爷慢慢向你诉说生活的哲学,给你迷茫的心指明方向,让你的灵魂体会生活的奥妙。

  说了这么多都是空话,接下来我们就“空壳的麦穗才会趾高气扬”这一章节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书中这样写道:“真正有知识的人的成长过程,就像麦穗的.成长过程:麦穗空的时候,麦子长得很快,麦穗骄傲地高高昂起;但是,当麦穗成熟饱满时,它们开始谦虚,垂下麦芒。”这句话的比喻多么形象。中国古代道德经有句话叫“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越好的音乐越寂静无声,越好的形象越飘渺无形,这句话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从无知到有识的过程,我经常能看见小朋友一副小大人形象的给别人讲一些浅显的道理或者故事,一般我们只觉得小朋友可爱,至于那些道理和故事,难道真的不懂吗?但如果换成一个成年人,他在大街上公共场合大声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人们只觉得他无知而愚蠢。因为一个有学识有教养的人是不会在大街上以“传授知识”的理由来获得别人的尊敬与赏识。俗语说半瓶水晃荡一瓶水不响,就是这个道理。

  谦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风骨与气节都融入那句胜利之后还低头抱拳的“承让承让”中,谦虚不是懦弱,谦虚不是自大,谦虚是经过沉淀之后的光芒内敛,谦虚是竹子压不弯折不断的筋骨。蒙田的博闻强识和他对于生活的领悟理解都写在书里了,这本书可以当成人生的指路明灯。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 9

  蒙田说,发怒是一中丧失理智的行为,在发怒时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带着情绪去看问题,问题往往会无端放大,芝麻也能变绿豆,这跟雾里看雾是一个道理。当我们发火时,绝不能责打对方。正确的做法,便是在心头火气,心跳加速时,先把事情放放,等心平气静下来后,对事物的看法就会不一样。冲动的时候是情绪在指挥,在说话,而不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怒,故而培根对发怒的看法是:倘若你们要发怒,千万不要因为发怒而犯罪,也不可以整天都在发火。蒙田同样认为: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机,心有怒气是有必要发泄出来的。但是有告诫发怒者在发怒时要注意发怒要有分寸,同时还要有目标,因为漫无目的发怒便会失去作用。当让适当的发怒可以,但人们绝不可以像蜂蜜,在蜇人的同时牺牲自己。我是一个脾气不是很好的人,在以往的生活中,经常会因为莫名的原因而发怒,也因为这样,失去了很多朋友,如今我在一点点改变。发怒不应该伤害别人,不应该让自己遍体鳞伤。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都是慢慢的,缓缓的,悠哉悠哉地在读,它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适合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煮上一壶咖啡,晒着暖暖的阳光,然后慢慢品的一本书。孟德斯鸠在读完随笔后曾说:“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在本书中,我看到了思想的人。”而德利尔也曾说:“蒙田善于像哲人那样讲话,像朋友那样谈心。”没错,就是这样的感受。蒙田,不像一个大师,而就像生活在我身边的一位长者,一位有着丰富阅历的智者在和我聊天,娓娓道来他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和看法。这不是一本难读的书,它不像我对待其他大师的'书一样让我望而生畏,拿着这本书,我不惧怕。平实质朴的语言,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和修饰,却道出了最真实的哲理。蒙田用平易近人的言语,给我们讲述中生活重中的大小道理,他没有用各种理论条款来强调这些如何重要,只是告诉我们事实,告诉我们人是这样的,人生是这样的,他只是为我们找出现实,为我们还原真实,让我们学会快乐的过日子。他希望“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在平安宁静中度过有生之年”,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做到这样。在蒙田随意的笔触间慢慢去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似一杯咖啡越品越浓,像一杯茶回味悠长。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 10

  我一直以来,很喜欢读蒙田的作品。他的作品十分耐读,风格也很平易近人,如同他的性情一样。他是个心态很平和的人,生活作风也很低调,但这并不能说他缺乏个性。他的

  作品不多,只有三本《蒙田随笔》,如果你不停地读,只需一两个星期,就可以把它读完。读完一遍后,你可能还想再细细品味一下,之后,你可能会明白我喜欢它的原因。

  虽然是十六世纪写成的书,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事例,以及哲学家、历史学家、诗人的词句,即使这样,在现代人眼里,却一点也不嫌艰涩。谈起问题来,娓娓道来,显得那么亲切,好像蒙田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在你的面前,像一个知己一样,和你作一些深入的交谈。那些充满睿智的见解,如春风一般,拂过你的心田,使你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拿《蒙田随笔》中卷

  补自己的空虚。为了弥补这一缺点,我们需要更加实在的东西。他说,我们缺乏健康、智慧、美德其他重要的品德,外部的装饰可以等我们得到最主要的东西之后再去考虑。

  他引用古希腊哲学家克里西波斯和

  个时代,我看到许多人灵活多变、模棱两可、脚踏两只船,大家都认为他们处事圆滑。至于他自己的主张。他说,我并不十分关心别人对我的`看法,而只是关心我对自己的看法。我想用自己的东西致富,而不想靠借来的东西致富。别人也只能看到外在的事件和事物的外表。而且,根据表象作出的评价都极为肤浅、极不可靠。最可靠的莫过于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

  在这篇文章最后,蒙田说,正直的人都情愿失去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失去自己的良心!

  读到这样的字句,颇让人感动。感动之余,又启发让我们重新思索人生的意义,更加坚定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抛却一些繁文缛节和一些不必要的奢望。活得轻松一些,自由一些。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相关文章: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11-18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11-09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范文09-25

蒙田随笔读后感10-09

《蒙田随笔》读后感11-09

蒙田随笔读后感09-01

《蒙田随笔》读后感09-02

(荐)蒙田随笔读后感11-18

《蒙田随笔》读后感[精华]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