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随笔作文600字

时间:2023-11-03 18:21:54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用的随笔作文600字5篇(精华)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随笔作文600字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随笔作文600字5篇(精华)

随笔作文600字 篇1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形式。《新华字典》解释:"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叙事、抒情、议论"。随笔与同类的散文、小品文、杂文、杂感、杂谈、杂论、笔记等等,有什么区别呢?从形式、体裁来说,很难有区别,都属于散文,又都是短文,格式、章法自由。

  最早见的随笔,是南宋洪迈写的《容斋随笔》。他在自序中说:"手目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后先,无多诠次,故自之曰随笔。"其实,洪迈并不懒,可谓博览群书。写作也勤奋,内容丰富。他撰写的一部《数坚忠》,就搜罗了大量的资料,反复阅读《太平广记》等书,写成了四百二十卷之多。这部《容斋随笔》是一部包罗经史百家、文学艺术、以及宋代掌故、人物评价等内容广泛、资料丰富的书。后人接下这个传统,写随笔体的散文很多,直接以《随笔》为书名的也不少。

  随笔即随时写笔记之谓也。随笔无非是把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所感、所论发而为文。"随"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任凭自己的意思来写。随笔之"随",从时间上可谓随时可写。不拘什么时候,不必如小说那样需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典型形象;或如诗歌那样展开想象、抒发情感,要有创作上的'思想准备。

  随笔呢,看到、听到、感到一点有意思的东西,就可以马上记录下来。随笔之"随",从空间上可谓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纵横十万里。不拘什么地方,都可以作为随笔的范围、地域,只要有感、有思就可发。随笔之"随",从题材来说,无论大事小事,或政治生活、或社会生活、或日常生活,都能作为随笔的内容。随笔之"随",从反映作者情感来说,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齐备,皆能入文;读者读后的感觉是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这七情五味,可能就是人间百态。

随笔作文600字 篇2

  想必大家都很明白,在我们的人生当中,考场成为了我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人生也可能因为它从此改变了。

  在高考过后,我们都会看到考生会庆祝自己解放了,等到高考成绩出来后,我们可能在新闻中听到那个考生因为落榜而选择自杀,我曾经和他们一样都因为考试考差了。心情会低落,但是到最后,我相信我已经尽力了,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卡。我们虽然与别人有差别,但是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我们无法知道我们的成长空间,成长的未来。考场只是你人生经历的一个形式,只是肯定你在学习上的努力吧,在以后的未来中,我们不只是面对成绩上的考场,而是直面对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考场,所以我们不只是关注我们自身的成绩,而应该全面发展我们个个方面的缺点。

  想必我们都身经百战,可是到最后却因为有一场考试关乎我们未来如何去找到好工作,我们因此却紧张,很重视。以至于我们落榜后有些人却承受不住而匆匆地选择自杀。或许这是在考验我们的抗压能力,以及我们的承受能力。但是现在的'学习只是在考察我们的学习的能力,还没有重视我们自身的各个方面,我从小成绩不好,但是我却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考取了重点高中,别人都说我发挥得好才意外地考上了,可是他们都不知道我明天晚上都在复习功课,背后的汗水别人无法知道,只注意了现在的光彩,所以面对许多的考场,我们要坦然面对吧,尽力就好,让自己没有后悔感,没有愧疚感,自己尽心就好。当成绩出来后我们没有考上,说自己多么的努力,不应该考不上,不相信这个实事,然而我们再去争论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意义。成绩不会因为你的失落感而改变,如果能这样的话,我们都可以去争论,不如我们把握当下,努力把我们这场人生的考场把握好。

  如果你曾经不是很优秀,不要去讨厌曾经的自己,要把握好当下,努力把这场关乎我们人生的考场考好,我们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很感激现在的自己。

随笔作文600字 篇3

  我们一生中会认识过多种多样的人,握过许多人的手,有工作上的机械性握手,有老师对同学关爱抚摸的手,还有小时候牵着你学会走路的妈妈的手。其中,最让我难忘的莫过于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手,有人就将妈妈的手比作冬天里暖洋洋的太阳。是啊,在我小的时候,我还学不会走路,是妈妈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使我慢慢学会了走路,在童年的印象中妈妈似乎都是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还曾模糊记得在我摔倒时,是妈妈望着我的`眼睛鼓励着我,在我的前面挥着她的手,我便不哭了不闹了,抹了抹脸上的泪水站了起来……

  岁月如水,我长大了,处于15岁的青葱岁月,也正是叛逆时期。进入青春期的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疏远父母,常常与父母顶嘴。如果不是那一次,我还未发现妈妈的手在随着整天为我和姐姐的操劳中逐渐变得粗糙了。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姐姐因为闲得无聊,便提出要拍全家福,因为家里有照相机,十分方便,于是我们便同意了,欢欢喜喜的去照相咯!我们一家四口坐在沙发上,姐姐提议我们全家手牵着手,当我牵起妈妈的手的时候,我震惊了,怎么会变得如此粗糙呢?我的手如婴儿般的柔滑,仔细一看妈妈的手却有些暗黄了,原来妈妈是用她勤劳的双手给了我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在那张全家福里,我留下了幸福感动的泪水……

  妈妈的手会带给我幸福和感动,也会带给我鼓励。还曾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作文比赛,是现场写的,我担心我会因为太紧张而发挥失常,好似母女连心,妈妈似乎感受到了我的紧张,用力的握了握我的手,并说:"女儿,加油,不要紧哦。”母亲的手和话语似有魔力,我不像刚出发时那么紧张了……

  每个人都会有一双难忘,令人感动的手,我们要学会珍惜,我会好好的珍惜,你们呢?

随笔作文600字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托给我们以思念,相隔数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无声。——题记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个不太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在这时,想起已逝的亲人、朋友,许多人多会不禁潸然泪下——这情,这景,可有谁会开心高兴呢?可至少我是为他们高兴的。

  清明,扫墓,除尽那墓前的灰尘,放上作为供品的`水果,点心。焚上几根香,袅袅烟雾升起,笼罩在墓碑前,寂寞而忧伤。也许,那是一座无名的墓,墓碑孤独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个鲜活生命长眠的地方。那不是无主之地,那是他们的,庇佑亲人的最终爱念;最后的篇章。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清风瑟瑟拂过面颊,好像葬礼上的悲凉乐章。亲人们,朋友们长眠于这广袤的大地之中,也许数百年后,也许数千年后,他们终究会归于尘土。而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他们人生路途的终点站。可人生没有最终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亲朋好友对他们最后的悼念……

  在清明时节踏青,不知是谁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时,走过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过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过,那一片温暖的草地。寻找着永远离开的人,他们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带着对已逝之人的思念,带着他们对这世间的最后一丝眷恋……清明,扫墓,是对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对亲人的劝慰;清明,踏青,是对已逝之人的怀念。

  清明这一个节日,是我们对已逝的亲人朋友在这世界上最后一点留存痕迹的证明——证明他们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曾活在这世界上。

  试问:那“路上行人”为何“欲断魂”?因为,他们,在怀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个人的生命能有多长?它也许很短,在不经意间逝去,可它同样也很长。在即将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里,永不泯灭。

  谨以此文,记清明。

随笔作文600字 篇5

  半夜两点了,还是睡不着。这几天都这样,我努力地强迫自己快点进入梦乡,仍是徒劳。

  索性披上外套伏在窗前。社区不大,大半尽收眼底。虽是冬季,但在深圳,如果不是日历上标明,我还以为是在初秋,只是微微有点凉意,没有寒风刺骨的感觉。

  好冷清啊!在以往的这个时候,总是有点声音的:小孩半夜的哭声,搓麻将通宵达旦声,一些痞子自以为是的叫嚣声,还有那么两三户像我一样的人家(不一样的是单,或双,还是三),也亮着微暗的灯光,在夜里彼此照耀着,总之就是有些--人的气息。而现在,冷冷清清,窗外一片漆黑,一片寂静,狗吠的声音都软弱无力。

  也对。农历二十八了,过两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有几个人不回家过年的。社区里人本就不多,除了本地的,在此成家立业的,还有少数像我一样的,已经所剩无几了。

  春节越来越近,气氛越来越浓,我却越来越感伤。

  我,为什么就不能回家过年呢?

  问了四年的问题第五年还是没答案。很多人也替我问这个“你为什么不回家过年?”的问题,我编了很多理由搪塞过去,诸如现在车费太贵了到清明再回去,或是我刚从家里来的。说着昧良心的谎话直想抽自己耳光,为什么?

  很多事情无法三言两语就能道得清的,即使是最近最亲的.人都不能理解。一个游子,孤身漂泊在外五年,难道他不想回家团聚吗?难道他就没有那么几百块的车费吗?难道他在外很忙脱不了身吗?还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不。他想回家团聚,他有足够的车费,他过年放假十三天,他从小到大都是村里的孝子。可是为什么就是不回去?是面对吗?

  这个答案什么时候才能水落石出?

  望着漆黑的夜晚,鼻子酸酸的,心也酸了。

【随笔作文600字】相关文章:

(经典)随笔作文08-31

随笔作文[经典]08-24

【经典】随笔作文08-20

随笔作文(经典)08-20

随笔作文(精选)08-20

随笔作文(精选)08-20

(经典)随笔作文09-01

随笔作文【精选】08-25

[经典]随笔作文08-26

随笔作文(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