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随笔作文

时间:2023-11-14 10:02:44 随笔 我要投稿

随笔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随笔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随笔作文

随笔作文 篇1

  20xx年5月17日,阳光明媚,松阳县城县城新华街70号卫生局大门口设捐款台,松阳县红十字会发布汶川震灾募捐书,红十字志愿者走上街头,宣传爱心,以帮助灾区渡过难关。我和温州医学院实习生何伟玲参加红十字募捐志愿者活动,欢迎大家踊跃献出爱心。活动现场人如潮,过路行人纷纷慷慨解囊,你一元,我二元,积少成多,精神可贵。在松打工的一名不留名重庆人,看到家乡受灾,捐款100.00元略表爱心。5月22日上午,我参加单位职工捐款和党员“特殊党费”共200.00元表爱心。

  大红爱心榜上,有你的名字。龙头企业雷克摩托车公司董事长应文杰捐款1万元,员工捐1.2万元。县实验小学处州晚报小记者团王怡舒等五位女同学拿着爱心募捐箱上街,放弃中午休息时间,积极主动宣传,大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共收到善款1793.00元,还拿了一些宣传无偿献血资料去散发。占利军外婆坐着轮椅捐款50.00元,车老板张顶国捐款50.00元。下午收到西屏三桥公司6100多元,欢乐幼儿园捐款4701.00元。一天共收到8万多元。截止到现在,县红十字会通过银行、邮局、街上摆台等多渠道收到爱心捐款38万多元,准备上交市红十字会,最后转赠到汶川大地震灾区,一分一厘,积少成多,把银子用在刀刃上。爱心募捐表达了松阳人民对灾民的一片浓浓关爱之心。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这是一次罕见的、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灾区人民的安危,牵动着我县广大人民群众扶危助困的.关爱之情。为此,松阳县红十字会向全县发出紧急呼吁,希望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迅速行动起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为处于极度危难之中的灾民奉献爱心,踊跃捐款救助,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摆脱困境,度过难关。

  地震灾难突然降临,许多同胞的生命刹那间被死神夺走,家园也在瞬间毁于一旦,还有无数的生命在死亡线上挣扎。这场灾难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又一次考验,我们呼吁社会各界能在这严峻的时刻团结一心,行动起来向灾区人民献上真情、传递温暖、送去爱心,帮助灾区同胞战胜灾难。

  20xx年5月20日,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局要求,一支由叶金龙、杨利伟、徐伟旺和孟军四位卫生人员组成的赴川疾病控制应急小分队正在待命,准备奔赴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平武县执行消毒杀虫、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粪便尸体处理和心理卫生工作,根据中央卫生部制定的卫生防疫工作要求,将带上漂精片、溴氰菊脂、含氯消毒液等消杀药品,背着“浙江卫生应急救援”旗帜,准备碘酒、体温计、棉签等医疗用品,为灾区防疫工作出力。

  人人献出一份爱,一份情。众人拾柴火焰高不久的将来,汶川大地上,重建一个全新的汶川。祝愿好人们一生平安。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用爱的温暖和爱的力量,争取早日取得抗灾战争的胜利!

随笔作文 篇2

  九朝古都洛阳是个景色迷人的好地方。那“白马寺钟声”“洛浦秋风”给我带来无限神奇的感觉,那驰名中外的牡丹和他那动人的传说,更使我向往,倾倒。

  当融融春意、染绿风光旖旎的邙岭,洛浦时,煦煦春风就送来了牡丹曰曰渐盛的诱人消息。从此,每日以数十万计的中外游客,接踵而来,尽情欣赏“牡丹仙子”的丰姿。

  看13000平方米的'牡丹池内,花团锦簇,五彩缤纷。那桃黄,魏紫,二乔也不示弱,她们纷纷抖开两色的舞裙,翩翩起舞,迎风摆动着花瓣,仿佛在向游人点头致意,娇美无比;那“妩媚仙子”穿着洁白的浴衣,像刚出水的美人。

  在牡丹池中心,有灼灼如火的洛阳红,玉骨冰肌的夜光白,端庄秀丽的魏紫……那一簇簇娇贵的品种,簇拥着一位婀娜多姿的高达5米的少年像,那就是牡丹仙子,啊!牡丹仙子,千百年来,你以自强不屈的品格,高贵的气质,博得了人们的赞颂,今天你站在万花丛中跟为家乡的春天增添了光彩。我爱九朝古都。

随笔作文 篇3

  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是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去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你知道那些人有多痛心,多愤怒,多无奈吗?学会将心比心,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也许,在爱心的`那一刹那,会惊奇的发现那些我们本就不该错过的风景。

随笔作文 篇4

  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激情飞扬的时期。赋予作文以色彩,意在引领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作为写作之源,回归生活本色,闪烁情思亮色,张扬生命特色,添加文本景色,融入人文情色,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最爱。

  一、开放融合,回归生活本色。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的确,生活是言语生成和发展的源泉,生活是精神赖以孕育和生长的土壤。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加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植根于学生丰富的生活世界,与学生的多彩生活息息相通自然融合,那么生活就能为童心播下浪漫主义的种子,点起一盏难以熄灭的明灯,进一步引领他们体会生活的滋味,丰富敏感的心灵,从而激发学生作文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展开想象和梦幻的翅膀,把目光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用心灵的慧眼观察、体验和积累,让作文充满孩童般的想象与梦幻,追求与创造,诗意与激情。诸如一束飞扬的思绪,一声由衷的慨叹,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有趣的对话,一簇思想的火花,一份纯真的友情…都可以成为他们笔下一道道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和一幅幅别有情趣的生活画面。

  二、心灵触摸,闪烁情思亮色。

  “忠实于自己的心灵与生活,是打开作文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所谓写作文,就是让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李镇西)。毋庸置疑,作文作为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天性的展示,情感的宣泄,理当深入孩子的心灵世界,走进孩子的心灵殿堂,让他们学会用心灵触摸感悟,用真情培育心灵,微笑的`美德就自然会占据孩子的心灵,丰富情感自然会在广阔的精神原野驰骋,充盈的心泉自然会激起生命的浪花。这浪花是心与心交流和碰撞后飞起闪烁的浪花,是融进学生自己的事理感受、人生体验而形成的言语的浪花,情思的浪花,智慧的浪花。比如油然而生的快乐,抑制不住的兴奋,热泪盈眶的感动,挥之不去的惆怅,别具慧眼的见解,刨根问底的质疑,社会现实的忧虑,人生道路的迷茫……都是从学生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最真的情感与思想,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所倡导和追求的。

  三、释放个性,张扬生命特色。

  孩子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采的,孩子情感世界是极富个性的。为此,作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引领他们进行有个性的精神探索,鼓励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激发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情感,引导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趣,爱护体现个性化的话语倾向,提倡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独特的观察方法,向生活投去独特的眼光,感受到生活中的独特,产生有个性的思想和独特的情思,使他们的言语流光溢彩、五彩缤纷,重新回归于展示心灵自由,渲泄个体情感的本真,而不再是用套话、假话、空话去按照规定的套路组装成篇的技术操作。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生活,把作文当作知心的伙伴,和他一起游戏,和他一起聊天,和他一起生活幻想,让独特的情思自由抒发,让孩子的天性自由放飞,让孩子的个性自然流露,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次实验,一次体验,一阵风雨,一张照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等,都能充分展示孩子们个性丰满的心灵世界,张扬他们生命的特色与活力。

  四、彩笔描绘,添加文本景色。

  作文作为学生人生经历的忠实记录者,喜怒哀乐的忠实守望者,快乐忧伤的忠实倾听者,幸福生活的忠实描绘者,一直以来都是以纯语言文字的面孔存在。整日面对单调的文本,与色彩斑斓的生活相距甚远,孩子的天性必将萎缩,写作的激情必受压抑。如果我们在作文中改变现有的文本模式,打破学科边缘,鼓励学生拿起彩笔,用色彩打扮作文。一朵红花,一片绿叶,一棵青草,一只小鸟,一株小树,一条小溪,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欢声笑语……作文经这般描绘装点,字里行间便会飞扬童真童趣,充盈灵性的写真、童心的流露、真情的告白,单调的文本也由此鲜活起来,使之成为一道多彩童年的风景,一幅绚烂人生的画卷。

  五、美丽评价,融入人文情色。

  评价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一直被老师有形无形地垄断,被冷漠的分数、等级或模式化的评语霸占,为烂漫的童心套上枷锁,从而失去了它本该亮出的光彩。所谓美丽评价,就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唤醒、引领、体验等功能,坚持以人为本,重赏识激励,贵自主参与,尊重每位学生的情感自由,切切实实地为学生的兴趣、热情、需要以及个性发展服务,让每一篇作文都融入老 师、家长、同学关切的话语真挚的情感,使作文沐浴在人文的光芒里,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评价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在强烈情感驱动下,驱使语言的骏马,追寻人性的美丽,成为孩童的最爱。

随笔作文 篇5

  早上,我起床的时候,外面正下着很大的雨,我想,今天可是中秋节,这样的'天气,中秋节怎么赏月呢?

  吃过晚饭,雨终于停了,我和爸爸妈妈把赏月的东西拿到天台上,这时,月亮露出来了,今年的月亮很亮很亮,是不是经过雨水的冲洗才这样?我望着月亮,月亮上好像有一棵树,树很大,好像在月亮中间,很像柳树,在树的下面还像蹲着玉兔呢!

  我望着月亮正入迷,这时,一串烟花飞快地向上飞跃,在天空出现了五个字:“中秋节快乐”,陆续又爆出了许多烟花,有心型、花型、红的、绿的。五彩缤纷,光彩夺目,在天空中,一个接着一个爆开来,漂亮极了。

  我们一边赏月一边烧烤,奶奶和哥哥早就在烤东西吃了,我也烤了起来,我先用油擦一下鸡翅,放在上面烤,妈妈拿起小刀在鸡翅上割了两下,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可以快点熟。”鸡翅不一会儿熟了,我放了点调味料,就吃了起来。

  月亮渐渐上升,终于可以中秋赏月了,想必是听见我们的笑声更亮更美了。

随笔作文 篇6

  登黄牛岩今天,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了著名的三峡大坝。其中我最喜欢耸立在江边,那云雾缭绕的山峰——黄牛岩。

  爸爸告诉我,黄牛岩的海拔1047米,是三峡大坝区的制高点,有三峡“第一岩”的美誉。黄牛岩主峰的绝壁上因为,它的形状十分像一个农民,回收牵引着一头腾然奋进的健牛,牛角向天,栩栩如生。

  到了黄牛岩山的正前方时,我才发现,山相当高,很有气势。像一面白纱静静的笼罩着整座山峰,格外美丽。在受到山峰的陶醉时,也有一些疑惑,这么高的山,没有盘曲而上的'公路,没有弯弯曲曲的石子路,也没有那光滑的栏杆,什么时候才能登上这海拔高1047米黄牛岩山呢?

  开始登黄牛岩山了,我和爸爸,手脚并用向上爬,我和爸爸似乎想是一只只灵敏又敏捷的小猴子,快活的爬来爬去。到了半山腰,我和爸爸已经是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了,为了养足体力,我们在半山腰的岩石上休息了一会,看着美丽的风景,然后继续赶路。

  到了山顶,眼前豁然开朗,世界闻名的三峡大坝,它像一条巨龙,静静的横卧在长江上,又像一条美丽的丝带,把长江两岸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还有那川流不息的汽车和船只,它们只有一只蚂蚁一般的大小。

  愉快的一天一转眼就过去了,回想起,我在山下的疑惑,此刻我才知道,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无论再高的山,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一定能攀上山顶,无论做任何事,只有信念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随笔作文 篇7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周紫芝

  这阙清丽婉曲的宋词,诉说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杨柳岸,清溪畔,时光拨响了别离的清弦。他和她久久伫立,难舍难分,执手相看,无语凝咽。

  他是风流才子周紫芝,她是青楼名妓李玉娘。官宴上的一次邂逅,铸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彼时,周紫芝一介书生,穷困潦倒。玉娘甘愿用自己的钱,赎身从良,生死相随。许是周紫芝沉稳的性格和不凡的谈吐打动了玉娘的芳心,也许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爱了就是爱了。爱他,就甘愿天涯相随,甘愿患难与共。

  在一起的日子里,她为他亲手煮羹汤,为他穿线做衣裳,并悉心照顾他的家人。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可是,在男人的生命中,除了要有携手红尘的女人,还要有光耀门楣的功名。周紫芝终究是血性男儿,他不甘碌碌无为一生,不甘穷困潦倒一生,他决心踏上仕途之旅。

  红尘中,有花开,就会有花落;有团圆,就会有别离。世事沧桑,爱情路上也总难逃脱别离的宿命。

  只要是别离,哪怕是短暂的别离,也足以令人心中凄恻弥漫。

  那日,玉娘伫立在别离的江畔,思绪万千,惆怅满腹。一颗心儿浸在别离的苦痛里无以言表。

  缭乱的离愁,就像漫空漂浮的游丝,拂之不去。心中深爱的人,就像漫天飞舞的柳絮,漂泊不定。泪眼朦胧中,一叶兰舟载着绵长的思念飘向远方,飘呀、飘呀,直飘向玉娘眼睛触不到的远方。

  不知何时,太阳已将柔光披拂于西山之上。斜晖脉脉,碧水悠悠。玉娘久久地伫立在杨柳岸边,任丝柳轻柔地拂过如玉的面颊,任斜阳拉长娇倩的身影。

  玉娘的心犹如被掏空了般,空荡荡的。仿佛,那叶飘走的小舟,带走了所有的快乐和希冀,她的眼睛写满了哀伤和幽怨。伸手,拂过掌心的柳枝多像他昔日双手相牵的温柔。万丝烟柳,竟无法系住飘远的兰舟;万千柔情,竟无法挽住匆匆离开的脚步。

  今日一别,何日再见?又或许,纵然他日相见,君是否又会铭记奴家的容颜?

  夕阳将最后一束柔光倾泻到群山之上。蓦然抬头,一排大雁引吭悲鸣,飞向了远方。莫非,大雁也在寻觅远方的伴侣吗?

  烟雾覆盖了沙洲,草树迷离。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胜数。周紫芝走了,带着玉娘深深的`思念,乘舟飘走了。从明天开始,玉娘要习惯一个人的生活,独自迎来日出,独自送走夕阳,独自烹茶煮饭,独自侍养双亲。

  明天的事情姑且不去思量,可是,今晚的寂寞该如何熬过?没有你的夜晚,世界漆黑冰冷;没有你的世界,生活就是一座荒城。远方到底有多远?是千里之外?还是万里之遥?

  玉娘的心湖被别离的狂风吹得汹涌起伏,难以平静。

  周紫芝也并非薄凉之人,玉娘的心情和担忧他也十分清楚。况且,他是真心喜欢玉娘的,玉娘对他的付出和爱,他了然于心。

  自别后,他对玉娘的思念并不比玉娘对他的思念少。分别时的画面成了他心中永远抹不去的风景,时常在脑海中一幕幕回放。

  周紫芝研磨提笔,写下一阕《踏莎行》: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爱的人总是能洞悉对方的心。这阕词,将依依的别离,深深的思念描绘得淋漓尽致。

  “怎的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园。”这世界很难数清有多少情非得已,难以预测有多少聚散别离。

  多么希望,生活之舟只载团聚,不载分离;只载欢愉,不载愁郁。

  红尘深处,最暖人心的是和亲爱的人在一起,粗布素衣,清茶淡饭,一起看花开花落,一起听林间鸟鸣。无论晨曦,亦或黄昏,简朴的房舍中都飘荡着舒心的笑声,弥漫着醉人的温馨。若能如此,人生足矣!文/映日清荷

随笔作文 篇8

  使命感来源于强烈的内心意识,它不是经人硬塞所能具备的感情。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季羡林曾被学生这样问道,“请问,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季羡林想了想,笑着回答,“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顿时,全场鸦雀无声,过了2秒钟,她接着说,“但是,生命的意义是可以寻找的。”

  我们活着的理由是什么?活着的意义何在?这些看似敏感而又现实的问题一直摆在所有人的面前。很多人会在“为什么而活着”和“不活又能怎样”的两种观念之间徘徊,尤其是现在广大的青少年中,很多人找不到真正的自我,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不知道生命有什么意义,故而有了一位学生对作家季羡林那句提问。

  为了追逐这个答案,我们从哲学高度上来认识。在哲学里,通常会有这些提问——“我是谁?”、 “我来自何方?”、“我为什么活着?”等等。“我是谁?”,我的名字吗?不是。这是指我的.思想,我的自我意识;“我来自何方?”,是指的家乡吗?不是。这是指我“灵魂”的来处,因为有人认为人的大脑构造皆大同小异,为何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多种性格和自我意识。要想知道自己活着的理由,就必须找到自我,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答案。也许说起来比较玄,但只有找到自我才能让自己的一生活而无憾。

  从自己的内心深处中去寻找自我。比如孔融让梨的典故。孔融在让梨时,按长幼而分,最终自己取最小者。在这个典故中,后人仰慕孔融的尊敬长辈,聪明懂事。然而,当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时,便会有新的发现。孔融让梨时是怀着何种心情?典故是以史书形式记录下来的,我们无法查清其真心,也许孔融只是害怕父亲的责难;也许孔融是照着大人世界的客套在逢场作戏;抑或是正如典故所说的敬老和懂事。不管是哪种心情,孔融的真心才是他的真自我,由于他的内心而产生出的“让梨典故”,便是他从自我意识中提炼出使命感并付诸行动的过程。

  因此,答案便呼之欲出,困扰无数人的问题,其答案竟如此。我们并不是从一出生开始就有背负使命的义务,因为我们从未申请出生。正如季羡林的回答中,“生命的意义是可以寻找的”,然而,并非“是可以寻找的”,而是“应该是被寻找出来的”。我们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认识自己,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并着手去实施计划和行动,这样贯穿一个人生命全部的过程便成为了使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独特的追求,为了完成这些理想而去计划和行动,不论是为了国家的荣誉或是个人的需求,真实的内心赋予自己的使命感造就有意义的人生!

【随笔作文】相关文章:

随笔作文10-25

随笔作文10-25

随笔作文10-25

随笔作文10-25

随笔作文10-25

随笔作文10-25

随笔作文10-25

随笔作文10-25

随笔作文10-25

随笔作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