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随笔作文

时间:2023-11-15 11:55:15 随笔 我要投稿

随笔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随笔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随笔作文

随笔作文 篇1

  "不是你想得到多少,而是你能付出多少!”听了一节写作课,这是课程完结时,老师讲的一句结束语。

  可以说整个课程下来,很多方式方法都是或多或少有过耳闻,有过了解的。例如,这位老师本身就是一位自媒体大咖,他讲的就是自己的创业史。本身,他就有着很高大上的背景标签,名校毕业,有着很货真价实的本事。所以,就写作这一点,他已经能做到了积累,言之有物,干货满满,就底气这一点,就已经很足了。当然,他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并不是一言两语带过就能让我们所能体会感受到的。

  他讲到了多平台开发的`方法,但说到底还是先有好文章打基础,才有更多的资本去吸引注意力。提到了网文,提到了技能文,提到了写文的数量与质量。

  “前期是非常辛苦,就是要一直坚持!”他一再地强调。回首看一看来时路,其实我们很容易地看出了差距,毕竟当初和他一样走这条路的时候,也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可最后能像他一样达到一定高度并且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的却是不多。

  有句话说:当一个轮子刚要被撬动的时候是最难最费劲的,可是当轮子滚动起来之后,因为有惯性,渐渐地就轻松了些。

  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幻想与憧憬,但是却认认真真坚持不懈地付出的,却被大浪淘沙一样,最后并不多。

  说到底,所有的光鲜亮丽,背后都是辛酸刻苦,但通过自己汗水获得的果实又才是最为香甜的。

随笔作文 篇2

  农历八月十五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关于中秋,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听奶奶讲有关于七夕的神话故事了,当时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觉得好悲惨,奶奶也向我介绍了天空中的牵牛星与织女星,他们好像真的在中秋节那天晚上依偎在一起了。中秋因处于秋天的中间,故得名。我国民间把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中秋节作为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中秋也叫团圆节。

  我爱太阳,但我更爱月亮,那种白玉盘似的月亮。在我眼里,太阳是个豪放,热情的男孩,而月亮则是个温柔,恬静的女孩。我爱这种恬静也爱这种优雅。再望着那轮明月,我感觉她如同天空中镶嵌着的一颗硕大的明珠,光泽艳丽,闪闪发光;她如同一块无与伦比而又价值连城的玉盘,纯洁高雅,讨人喜爱。瞧,天空飘来了朵朵淡云轻轻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见在云层中穿行闪光。她挤啊,使劲想钻出来。一阵阵凉爽的晚风吹来,云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丽的脸蛋,像小女孩撩开了披在额上的乌发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却觉得那穿于云层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诗意。我又发现月姑娘正用月光铺成一条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请我到她的家里去做客呢!

  中秋节夜晚,我们一家人来到院子里,一人搬了把小椅子,静静的坐着,悄悄的.等着,一轮明月的升起,终于,这个小女孩露出了小脑袋,看着人们,好像还有些羞涩,渐渐的,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她,呵呵,也胆大了起来,不停地爬向天空,我们一家人看着她,像看着一块宝玉似的,一刻也不想将眼神儿转移。

  这是,姥姥拿出一盘月饼,给大家分开来吃,每个人都笑眯眯的,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心里美极了!

  周围依旧是那样的寂静,我也渐困了,悄悄进入了梦乡,唯独只有那轮明月依旧散发着那优雅,温柔的光,依旧是那样纯洁、恬静。好美丽的月色。

  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中秋节的夜晚啊!

随笔作文 篇3

  世界上,有千百种幸福,每一种都各有特色,但,对我而言,幸福就是能够得到成就,能在生活中,把握当下,找到努力已久后的成就感。

  人们常常因某些原因而错过了什么,为了达成目标而牺牲一些时间,换取的是努力而得来的甜美果实,即使过程是多么艰辛,为了达成目标而活,当你达成目标,还是会努力的,一步步的向前。人,就是为了目标而活,当你达成目标,完成心愿时,心中是多么有成就、多么开心、多么快乐,就算路再难走,还是会咬牙撑下去,每当一想到这,就会让我继续向前,感觉所有的付出、一切的努力都没白废,心底告诉自己很值得,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到从没体悟的幸福。

  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所有的一切全靠自己争取,无论何种幸福,都必须努力的去付出,才有可能达成自己所设的`目标,其实,幸福就在你我身边,全看自己如何妥当的运用。幸福,无所不在,随时留意生活就能体会。

  想让自己常常幸福的滋味,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必须先学会“知足”,看似笔画简单的字眼,人们的欲望提升了,自然就不易满足了,而“幸福的滋味”也离人们愈来愈远...直到某天,找回了埋没已久的幸福,而它便会存在你的心底,一辈子,永远永远地烙印在心!

随笔作文 篇4

  远离家乡已不是第一次第二次的事情了,可是每次看到或听到关于家乡的字眼,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回想起家乡的点点滴滴,并不是因为那一片地方有多么繁华多么富裕,只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不知是何时有了故乡这个概念,依稀记得儿时的我们在那田野嘻戏玩耍,在那崎岖的山路上追逐奔跑,在那广袤的绿色原野漫步闲逛。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快乐与幸福,没有城里孩子源源不断的补习,没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没有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压力,与都市繁华热闹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简简单单,我们的童年自自在在。不知不觉在那片坚实纯朴的土地的滋润下,我渐渐长大,该是离家的年华,或许也不能说是离家,因为还是那片土地,只是远离了父母、亲人,暂时告别了那片给予我们童年无限美好记忆的地方,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我是一个特别念家的女孩,所以每一次的月假也就成为我一次又一次的期待,虽然外在的我独立坚强,可是每当夜深人静,遥望那一湾圆月,心中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入睡,这也许就是故乡情吧!每当我谈到或听到关于家乡的一切,一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于是整个高中就在离家与归家,思念与重逢中度过。渐渐地我高中毕业,在填写高考志愿时,我毅然排除了省外的高校,选择了湖南的五所大学。现在的我虽然告别了那个小县城,来到了更大的`城市,可我依然喜欢自然,喜欢那片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土地。每当一个人身处山水之中,总能品味到大自然的独特之美,这或许是故乡所赋予我的性情与人生态度。喜欢与大自然亲近的怡然,喜欢大自然的天然之绿,喜欢放下一切,漫步心灵。故乡的青山绿水,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乡的亲人旧交等等,每每想之,深陷其中,思绪万千。故乡的生活的不紧不慢的,不像大城市都市人的匆忙,也不是原野人的散漫无序,她有她所延续的规律与秩序。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什么地点干什么事,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事物都按其所固有的规律运行,和谐有序。鸡鸣天亮,万物生息,劳作的人们也会抓住这大好的清晨做点事,待大太阳出来才回家吃饭。这正如人们所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晨”,而作为深谙大自然奥妙的农家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大好时机。饭桌上,一家人有说有笑,这也是家长教导孩子的最好时刻。这样别以为农家人不会教育孩子,不重视教育,只是他们认为饭桌上是大家交心的最好时刻,他们不会说的太多,往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劳作时,虽说身体疲劳,他们也不忘开开玩笑,调剂生活。及时玩笑开过了头,对方当时可能会面红耳赤,不过不要多久,大家又会和好如初。

  我想这就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吧!~夜幕时分,邻家总喜欢聚在一起乘凉,或论论家常,或讨论社会形势,或交心到来,增进情谊,这与城市相邻而不交是大大不同的。人在远方,心在近乡。离别与相聚陪伴我们的一生,我们就在这一离一别中渐渐长大,心理逐渐成熟。终有一天,我们为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未来,个人的发展,远离家乡一阵,但我们的心始终在回家的路上,期待着心灵的回归,期待着相聚!不论何时何刻,故乡永远定义在我们心中,不曾远离,并影响我们的一生!

随笔作文 篇5

  我家养了两条金鱼,一条是红色的,一条是黑色的。

  金鱼的脑袋上有一对鼓鼓的大眼睛;它们有一个比别的鱼都大的肚子,你别看它们的肚子大,可它们行动起来可灵活了;金鱼有一个像孔雀一样美丽的大尾巴,它们的尾巴薄而透明,摆动起来非常惹人喜爱。

  我的小鱼非常贪吃,一看见我就把嘴伸出水面,好像找我要吃的。妈妈告诉我;“你别老喂它们,不然它们会撑着的.。”我没有听,有一次我放了许多的食物,结果一只小鱼真的被撑死了。我难过得掉下了眼泪。剩下的一只小鱼好像也在为同伴的死而难过。它静静地伏在水里,没有了往日的活力,也不爱吃食了。

  从那以后,我就一个星期喂小鱼一次,而且每次只喂一点点。每当我走到鱼缸边,它就冲着我摇头摆尾,看到我手里的食物它就会更高兴,身体摇摆的更欢快。他会把头抬高,把嘴伸出水面,待我把手放到水面附近,它就用嘴去抢我手里的食。

  小鱼要是高兴了,就会不分昼夜地摆动它的大尾巴和鳍在水里不停的游动,它摆右鳍就向右转,它摆左鳍就向左转。它还会做游戏,它会张开嘴巴吐出泡泡,一个、两个、三个,哄自己玩。有时候,小鱼会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引人注意,让人和他一起玩儿。这可都是因为它高兴,它要是不高兴啊,就会一边游,一边用头撞玻璃。

  怎么样,我家的小鱼很可爱吧?

  春天来了,一个星期天上午,我突发奇想,给妈妈高兴的说:“我们上花鸟市场买几条小金鱼养吧?”妈妈高兴地答应了。我和妈妈像一阵狂风似的来到了花鸟市场。哇!卖小金鱼的可真多呀!五颜六色,而且品种繁多,我和妈妈挑选了六只我喜欢的小金鱼带回家。

  回到了家,我迫不及待的将小金鱼放进了漂亮的鱼缸—新“家”。又向鱼缸放了金鱼草,鹅卵石。小金鱼真可爱,穿着彩色的衣服,在水中游来游去,其中两条是狮子头金鱼,头大身子小,尾巴像穿着薄薄的纱裙,还有两条泡泡眼鱼,最有趣的是两条金色可爱的小金鱼,头顶旗红缨,真像两只可爱的小绒球。

  小金鱼吃东西真有趣。小金鱼喜欢吃面包渣子和鱼食。他们吃这两种东西很有讲究。当看见食品的时候,事先把食品撞碎,然后吞下一口气,他们便争先恐后的吃起来。跑了的小金鱼,有的休息,有的在假山附近说悄悄话,有的会浮上水面吹了几个泡泡像在说:“谢谢你,谢谢你,我吃饱了。

  小金鱼没来的时候在鱼池里追逐打闹,有时它们会快速游动,好像在跑步运动呢!如果你吓它们,它们会四处活蹦乱跳把水都溅出来。

  我喜欢我的小金鱼,它们给我的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给我带来无比的快乐。

  外婆家养了两条小金鱼,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其中的一条名字叫小金,它全身金色,尾巴像一条裙子,游起来像仙女在翩翩起舞,一副快活的样子,真可爱。另一条我给它起名叫小花,它身上的颜色红白相间,尾巴像一把大剪刀,游起来迅速灵活。

  小金和小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那就是在同一个地方找食物,因为外婆经常把饲料放在鱼缸的一角,时间一长,它们肚子饿了就到那个角落找吃的。它们吃食可是互不相让的,有时还会打架呢。有一次,它们在吃食,小花把小金挤到鱼缸下面,然后把饲料给吃个精光。小金急了用头猛撞小花,撞得小花没办法只得游开了。还好,外婆一视同仁,多喂给小花一点预料。可它们也有友好的时候,如果高兴了,它们就会互相追逐嬉戏,有时还玩起捉迷藏。小花很胆小,一有动静就躲起来。有一次,我在鱼缸旁把嘴巴张开,它会马上躲在水草后面,好像在说:“别过来,不要吃我。”而小金却一点也不在呼,仍然悠闲自得地有来游去。看到小花那可怜的样子,我也就绕了它。它们对水里的假山情有独钟,每每吃饱了就会有到假山边欣赏风景。假山上有一个水车,每当增氧机一开,无数的泡泡从水里往水面升起,气泡就会带动水车转动,而每当这时,小金和小就会不停地在水车周围游转,显得十分好奇而兴奋,不知道为什么,难道它们在探索水车为什么会转动?对于它们的生活习性,我还不是很清楚,而且还有很多疑问。

  我喜欢外婆家的金鱼,我还要继续观察它们,研究它们。

随笔作文 篇6

  佛曰:前世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徐老师,你是我的第521次!

  ——题记

  九月,一个收获的月份,离我已达十万八千里之远;10日,一个神圣的日子,却满载着我的歉意飘逝而过。徐老师,教师节的你,少了我的祝福,是否会不安呢?

  撬棍问锁:“为什么我怎么撬你,都撬不开?而钥匙却轻松地打开了?”锁答曰:“因为它明白我的心。”如果说,我们都是一把难开的锁,那徐老师不是那精明的锁匠,而是那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许多同学都说我像徐老师,只有我明白,我只属形似而神不似,我永远都学不会徐老师那份独有的特质,如果刻意模仿,只会是“东施效颦”。徐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她那清秀的字体。我爸爸曾对我说:“看一个人的品位,就要看她的字写得怎样。”就像方方正正的字体,人肯定做事有板有眼,决不含糊。我自认是字体天才,可面对徐老师的字,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

  徐老师和我一样都是“四眼”一族,戴着副半框眼镜,而徐老师的标准动作和我也出奇地相似:用食指把垂下的眼镜向上一托,接着对我们说:“我们来看这道题——”

  徐老师的相貌让我揣测不出她的年龄,可是不管她的年龄有多大,我都知道她有一颗少年心。她每次都猜出我们的心思儿,可以一眼就把我们望到底儿。她不会抢课,也不会占用太多的下课时间,她总会让我们在下课十分尽情地玩。她的作业也总是最少的。悄悄翻开我那记录本:3月16日,语文四项,英语三项,而数学只有区区几道题而已。有时候,我甚至都不抄数学作业,徐老师已经让我们在课堂剩余时间里做完了,又何谈数学作业的去由?

  记得有一次,徐老师教初三毕业生数学,帮他们“抱抱佛脚”,她便委托一位也很负责的老师——魏老师来教我们。徐老师有时还放心不下我们,跑过来看看我们学得怎么样,可谓“身在初三,心在五班”。看她回来那轰动的场面,如粉丝们见到明星一般,你现在知道了吧!徐老师在我们班的人气有多旺!

  我不信仰佛教,但在需要帮忙时,还是会想起我亲爱的佛祖。亲爱的佛祖,如果还有来生,徐老师,她一定还要是我的老师!

  我努力回眸,来生与徐同行!

随笔作文 篇7

  今天天气炎热,吃完晚饭以后,我和爸妈兴高采烈漫步在熙熙攘攘灯火通明的街上,人们穿梭般在商场里进进出出好热闹。

  突然间停电了,商场街道一片漆黑,人们措手不及,顿时商场里喧哗声一片,购物的`人们不约而同纷纷往外走,只看见的士和公共汽车的大灯时暗时亮,行人一个个坐车、步行把家回。

  幸好我到家没有停电,还是灯火一片,我想好端端的怎么会停电呢?经过了解,原来是用电高峰负荷太大,保险丝烧断了,造成停电。停电会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在想如果每一个人都节约用电,就不会停电了。

  人们呀!快快觉醒吧!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因为它们都是地球宝贵的资源,节约用电用水,人人有责。

随笔作文 篇8

  父亲今年已届72岁高龄。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虫”。

  父亲有一个令人费解的习惯——“读”书。只要手中有书,必定旁若无人,口随眼动,振振有声,抑扬顿挫。时常,还能听到他长时间“读”书而出现停顿吞咽的声音。看他戴着黑框老花镜,一字一句从口中读出,那种痴痴的样子,我极为不解。有时候忍不住在父亲“读”书正酣之时打断他:“人家都是安静地看书,您却总是大声朗诵,不口渴吗?不觉着累吗?不怕吵着人家吗?”可他总是煞有介事地答道:“读书就是要大声‘读’,不读出声还能叫‘读’书吗?”弄得我无言以对。回味着他的话,或许还真有些道理,想想我们每次临考之前,哪次不都是通过大声朗诵以增强记忆呢!

  记得我小时候,姐姐从省城捎回一本《宋氏三姐妹》。父亲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地念了一遍又一遍。夏夜纳凉之时,父亲经常为我们娓娓讲述书中的精彩情节与点滴趣闻。可是,这段好景在我以优异成绩考入镇重点初中之后便结束了。入初中没多久,适逢学校打算组建图书馆。由于经费非常紧张,学校无力添置藏书,便发动学生自愿捐书,多多益善。作为积极分子的我,回家后翻箱倒柜,竟然也“搜刮”出近二十本。其中,自然包括父亲最喜爱的《宋氏三姐妹》。为此,三年初中生涯,我没少听父亲的念叨与埋怨。我很是后悔和自责,可脸皮儿又那么薄,终于没敢找老师把书要回来。

  后来,我顺利地进入大学,继而读研、读博。在外求学期间,虽然跟父亲的相处时光甚少,然而,偶尔回家还会感受到老人家对《宋氏三姐妹》的念念不忘。谈起其书其事,竟然还是如数家珍。博士毕业之后,我进入了人民出版社,经济上不再如学子时候那般囊中羞涩,于是就琢磨着给父亲买一本《宋氏三姐妹》。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宋氏三姐妹》是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东方出版社正是人民出版社的副牌。我很幸运地从责编老师那里获赠了一本市面上早已售罄的《宋氏三姐妹》。抚摸着熟悉的封面,心情既激动又喜悦!我当即把书给父亲寄了过去,随寄的还有一个放大镜。后来,姐姐告诉我,父亲收到书,小心地捧在手上,口中喃喃道:“就是这本书,就是这本书……”我顿感欣慰,心底升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轻松。

  前两年回老家过春节的时候,无意之中,我听到父亲与我那刚上初中的侄子的一段谈话。大意是父亲让侄子跟他的同学好好说一下,先还一本书,另外一本书过两天看完了再还。我心头一怔一乐。“怔”的.是想起了自己刚上初中时候把父亲的书捐给了学校,而现在我的侄子也上了初中,却是替他借书;“乐”的是,这么多年来父亲阅读的习惯还完美地保持着。后来,我那颇感无辜的侄子告诉我,自己经常跟同学交换着图书来看,每次,只要被我老父亲发现,必定会打一个书“劫”,等他看完才还。毕竟已是古稀之年,父亲“读”书的进度慢了下来,常常延期还书,害得侄子经常要颇费口舌跟同学解释。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书虫”。我常常想:若非幼时家境贫困而过早地走上了为家庭生计而奔波的艰辛之路,或许,父亲会有另外一种不同的人生。

【随笔作文】相关文章:

随笔作文11-12

随笔作文11-12

随笔作文11-12

随笔作文11-12

随笔作文11-12

随笔作文11-12

随笔作文11-12

随笔作文11-12

随笔作文11-12

随笔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