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安塞腰鼓》教学随笔

时间:2023-11-17 16:12:20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安塞腰鼓》教学随笔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安塞腰鼓》教学随笔

《安塞腰鼓》教学随笔1

  课文《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她以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她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了雄奇的诗意美;她又想象奇伟,意境雄浑。这篇课文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给我们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所以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首先让学生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朗读课文,赏析文中的语句来分析课文,进一步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最后观看开发大西北的图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异变化,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 注重文本意识、人文意识。 语文是一门有着非常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在教学这一课时,大块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相关的语句。围绕课文,认真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喜欢的语句。这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要让我的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来感悟这篇文章的魅力,充分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让学生感受文中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问题设计。如设计的问题: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能统领下面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就很明确了。因为这样的问题是主干性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现存的,而是要让我们学生必须经过选择、独立思考,在通过组织语言陈述出来。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安塞腰鼓》教学随笔2

  无论是江南水乡的社戏、陕北高原的腰鼓、异国风情的舞姿还是三百年前的口技,通过阅读,学生都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但,学生由于知识的狭隘,思维的局限,对各地的民间艺术可谓是一知半解,只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因此,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学生遇到阅读障碍,不知从何下手。老师应尽量利用各种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如: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观看有关视频,欣赏有关音乐等。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的风情。”当我们的目光掠过繁华而又精致的大都市,也许会为那里的珠光宝器、灯红绿酒所陶醉。然而,当你在漫天黄尘中看到一场鼓乐喧天的盛宴,那激情四射的震撼力一定会让你热血沸腾,那种种的浮华和娇柔,就会遁形得无影无踪,只有“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所以,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我希望学生能从陕北高原的“歌手”刘成章的吟诵中着重体会“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由于缺乏对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的共鸣,学生很难从感性上认同安塞腰鼓。

  于是,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听朗读,看视频,以此接受最直观,最形象的感知。然后让学生为安塞腰鼓加一个定语,他们大多选择“激情四射、豪放、有力、壮阔……”等等词语,对感情的把握很到位。在此基础上,大量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让学生寻找课文中的美点,品味其中的语言节奏美、诗意美,再加强诵读指导,让学生从读中感悟那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是人情和自由的挥洒,这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

  中国的民间艺术可谓百花齐开,各放异彩,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相得益彰:京剧的正统威严确实有国都庄重大气的风采、评弹的柔媚娇羞恰配大上海的精致繁华、豫剧的豪迈淳朴不正是河南虎踞中原的再现吗?而陕北高原的安塞腰鼓所敲响的不仅仅是生命的乐章,更是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的强音啊。

【《安塞腰鼓》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安塞腰鼓教学教案02-06

《安塞腰鼓》教案02-23

安塞腰鼓教学教案7篇02-06

安塞腰鼓教学教案精选7篇02-06

安塞腰鼓的优秀教案12-30

安塞腰鼓教学教案(通用14篇)02-23

《安塞腰鼓》教案(15篇)03-13

《安塞腰鼓》教案15篇03-03

《安塞腰鼓》仿写作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