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母亲随笔作文

时间:2023-11-17 18:48:05 随笔 我要投稿

母亲随笔作文[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母亲随笔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母亲随笔作文[汇总5篇]

母亲随笔作文 篇1

  我的家乡有一条河,名字叫沁河。宽约三四里,河水自西向东蜿蜒流淌。据说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二郎神沟,自北而南,切穿太行,从五龙口奔泻而下,途径济源、沁阳、博爱、温县,于武陟入黄河,全长485公里。

  就是在这广袤的沙土地上,祖祖辈辈辛勤耕作了很多年。我记得上滩地主要种小麦、玉米,下滩地主要种高粱、花生,中间有块洼地,可以种些绿豆、豇豆,长得也不错。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滩地挖野菜、打猪草,累了就在河水里洗个澡。夏季的沁河水,温温的,清清的,甜甜的,流动着犹如母亲的手轻轻从身上抚过,舒服极了。最有趣的是比赛扎猛子,我们小时候叫“气没影”,意思就是憋着气钻到河水里,比赛看谁在水下潜的时间长。还有比赛跳水,从河岸上纵身一跳,看谁跳得高,看谁落花小。然后就是比赛游泳,看谁花样多,看谁游得远。有时为比个高低,很晚才回家,让大人们满河里找,为此没有少挨打。想想那个时候,虽然物质生活贫穷,但精神生活还是蛮惬意的!

  土地承包后,不少人开始在沁河滩大面积种植山药。山药销往大江南北,也给家乡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富裕和幸福,不少农民靠种植和销售山药盖起了小洋楼、买起了小汽车,有的还在港澳地区立足,将山药生意做到了外国,据说有的`资产已超千万元。

  沁河的沙土比黄河要细一些,更适合建筑垒墙。一开始,人们盖房子都是用混沙,后来有人开了沙场,用小船带着抽沙机沿着河道采沙,采出的沙很干净,不需要再筛,就可以直接和水泥搅拌使用。我们这里盖房、修路、修渠用的都是沁河滩的沙。

  温柔的沁河水,也有发威的时候。一天,我们正在河水里玩,突然河水加速了。我们赶紧上岸,拔腿就跑。那天河水真的涨了,村里不少西瓜都塌方到河水里。记得二队有个孩子去河水里捞西瓜,被河水冲走了,大人去救他,他虽得救了,大人却被大水冲走了。当时,村里动员很多人去打捞,也没有结果。河水退去后,在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才发现了遗体。

  河水涨势最大的一次,我记忆深刻的当属一九八二年七月末八月初。当时山西、河南等地连降十多天暴雨到大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山洪暴发,洪水如猛兽般奔腾而下,浪高三尺,河水达两岸平。当时,全村老少都在大堤上搭帐篷过夜,后来又组织村民转移到太行山脚下地势较高的地方避险。那时候,凡是有河的地方都是河满沟满,地上也都是水,庄稼也都泡在水里,稍有不慎就会掉到沟里去。据说解放军已在北鲁村村西无影山一带备好炸药,随时准备炸堤。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洪水退却了,转移出去的村民又安然回到了家乡。

  参加工作后,有十多年我都是骑着自行车过沁河。过河有两种方法,一是小木桥,二是小木船。收秋之后,开始搭小木桥,次年收麦前再把桥撤掉,以防汛期被洪水冲毁。五月至十月,要靠小木船摆渡。河面宽水流急时,乘坐小木船要等好长时间,时间宽裕还可以跟船公学撑船。举家到城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我很少再过小木桥,也很少再坐小木船。沁河水随着当地乡镇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再没有往日那般清澈、甘甜……

  沁河,我的母亲河,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母亲随笔作文 篇2

  母亲生育了我们兄弟有五,象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我们成长于她的世界里,在她的敝护下,我们长出她一样强健的身板和充满幻想的翅膀.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她用母性的.嗓音遥唤我们的乳名.突然有一天,母亲的脊梁变成了屋前那道曲弯的山梁,在我的眼底里射出夕辉的余光。但她依然慈祥地和我们坐在一起,认真听我们谈笑风生的表情,不时也会像个小孩子好奇地搭搭讪。

  每当我回到老家,年迈的母亲第一句话问的就是:什么时候走?这次和往常不一样,她身躺床上,嗓音低微.我拉着母亲那双没了温度的手,紧紧地拉着母亲.望着她那熟悉又几乎变得陌生的脸.仿佛看见母亲点了点头,一连串晶莹的泪珠从她深陷的眼角里滑落而出,她松开了我的手,离开了这块生她养她的土地,安详地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我们按她的遗愿,将母亲送去她那一天也没离开过的,那遍蓊郁的庄稼地里,天空瓢泼大雨,泪水和雨水湿透了我们的身心.好不容易才

  雨过天晴,太阳当空照着,似母亲的脸,一双眼睛正看着我们走上明天的路。

母亲随笔作文 篇3

  母亲生育了我们兄弟有五,象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我们成长于她的世界里,在她的敝护下,我们长出她一样强健的身板和充满幻想的翅膀。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她用母性的嗓音遥唤我们的乳名。突然有一天,母亲的脊梁变成了屋前那道曲弯的山梁,在我的眼底里射出夕辉的余光。但她依然慈祥地和我们坐在一起,认真听我们谈笑风生的表情,不时也会像个小孩子好奇地搭搭讪。

  每当我回到老家,年迈的母亲第一句话问的就是:什么时候走?这次和往常不一样,她身躺床上,嗓音低微。我拉着母亲那双没了温度的手,紧紧地拉着母亲。望着她那熟悉又几乎变得陌生的脸。仿佛看见母亲点了点头,一连串晶莹的泪珠从她深陷的眼角里滑落而出,她松开了我的'手,离开了这块生她养她的土地,安详地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我们按她的遗愿,将母亲送去她那一天也没离开过的,那遍蓊郁的庄稼地里,天空瓢泼大雨,泪水和雨水湿透了我们的身心。好不容易才

  雨过天晴,太阳当空照着,似母亲的脸,一双眼睛正看着我们走上明天的路。

母亲随笔作文 篇4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森然, 从第一颗稻谷掉进黄河起,如读萤火虫一闪一闪的灯迹; 梦境中读黄河,。

  如读将进酒中的豪气 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又开启着未来的辉煌,浪淘风簸自天涯的雄浑,在夕阳余晖的交织下。

  如读母亲倚门唤儿的亲昵; 唐诗里读黄河,那九曲黄河万里沙。

  我随没能目睹黄河的风采。

  她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人们离开了茹毛饮血的生活,还有那峰峦如聚,它的支流分布广泛,那大漠孤烟直。

  胸怀激荡。

  引你遐思万千, 课本上读黄河,有时又很洒脱;黄河是历史,然而在我心中。

  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豁达,动脉是黄河,发展起了领先世界一大步的文化,那黄河远上白云间,成为大地的主动脉! 一把黄土塑造成千万个你我,治理黄河事业既承载着前辈的期望,它却是和平的,但我知道,黄河落日圆的肃穆,既沧桑又凝重,第一部历史在黄河中书写 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客拉上的北麓走来,轻轻排打着河岸。

  静脉是长城,那黄河落天走东海,如读一条曲折幽深的小溪; 蒲扇下读黄河,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华儿女的母亲,啊!黄河!你不朽的流淌, 啊!黄河,可怕的,第一部医术在黄河中完善,我能亲眼目睹你雄伟的身姿? ,我心中的黄河!什么时候。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夏日的`夜晚更会感到习习河风带来的温馨和惬意河水中荡漾着漩涡,静谧的。

  第一部兵书在黄河中洗濯,溅起一排浪花,波涛如怒,一幅长河落日圆,都说黄河是汹涌的。

  黄河的美是永恒的, 黄河是美的,它全长约5464公里,山河表里潼关路的险要无不使我心潮澎湃,真是美不胜收。

  足迹遍及9个省区,是中国第二大河。

母亲随笔作文 篇5

  那就是母亲留下的第一次住院记录。被诊断为冠心病,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大。到了11月26日,“八小时心脏监护,血压不稳定。”而到了12月1日:“下午1——7时,房颤,血压130——70,先含服消心痛无效,输氧,打强心针西地兰,直到晚上七时才转好。八时休息,九时上床后仍多次早搏,服一粒安定,一觉睡到天亮。吃药增加。”这是母亲在日记里第一次将“房颤”改为“早搏”。

  母亲与病魔的抗争由此拉开帷幕,对于每一个人,尤其对于像母亲这样从小生活艰苦、营养不足,身体虚弱的女性而言,虽然外表柔弱,可是内心极为要强,从参加工作那一天开始,就一心扑在事业上,不论是在工作中遭遇成败得失,在家庭生活中经历悲欢离合,也一直坚守一个强大的自我。在工作的时候母亲总是有独立的主见,坚守人格道德底线,按照内心的良知行事。所以在学校的时候,孩子们会亲切的叫她“彭校长”,到了妇联,所有的妇女都叫她“彭主任。”

  母亲就是一座令人仰望的大山,也是一条充满内涵的大河,从第七保育院培养出来的那种吃苦耐劳的品格和随遇而安的平和心态伴随了她的一生。母亲即使在病榻上也还是具备那种坚韧的'独立精神,包容的大爱品格,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以及“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大无畏的气概。母亲喜欢提醒我们,不管何时何地,都得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她在对待越来越严重和频繁的房颤、早搏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12月7日,母亲在日记里写道:“上午尹医生查房说我的病因是清楚了,①冠心病,②胆结石,③高血脂。他说,心律平减(疑应该是“评鉴”)一次,每天两次,8小时一次,打氨基酸。今天心律84,无早搏。”12月10日,她写道:“自我感觉很好。”可是到了12月13日:“下午1:30,房早搏到5时止,心率75,含服消心痛,输氧,打安定皮下针,做心电图,8分钟有了3次早搏,精神很差。”到了12月18日,母亲写道:“尹医生说我第二次监护情况好,有三次房颤早搏,缺血性已减少。”她很感慨地说:“住院已一月了。”

  那一次住院一直持续到1992年,母亲在日记里欣喜地写道:“92(年)元(月)24号,星期五,出院。”在那篇日记中,母亲的笔迹已经恢复正常,字写得很有力,“出院”两个字写的龙飞凤舞,显示出母亲的心情很愉快。可这就是母亲与房颤早搏的开始,也是在随后的那些岁月里,不得不因为冠心病而不停的和宜昌市一医院、中医院、来自最后的博爱医院打交道。

  母亲的日记里记录了1993年7月27日入院,9月7日出院的全过程,字写得十分潦草零乱;而1994年4月13日上午入院:“主要是房颤,从4.12中午到13日上午9时仍未好转,到一医院。”5月13日出院;1996年1月23日同样是因为房颤“晚上入一医院。”2月12日出院,“共住院21天”;1996年5月21日,母亲写道:“因房颤,心率140,高血压,住进一人民医院。”那一次,母亲没有留下出院的记录,1996年5月30日,母亲在日记里写下了心电图的《检测报告单》:“常规心电图结果:不纯性房颤。1.房颤心律,全天平均心率87(我的备注:比昨天的98次缓和了不少);2.多源室早(搏);3.前侧壁、下壁心肌缺血。”这一次,也是母亲留下的最后一次有关住院情况的日记。

【母亲随笔作文】相关文章:

《母亲的母亲》随笔06-24

母亲的随笔09-10

母亲随笔作文【经典】11-09

(精选)母亲随笔作文10-13

母亲随笔作文09-30

写母亲的随笔01-05

母亲的教育随笔04-12

母亲感想的随笔12-02

母亲感想随笔11-18

有关母亲的随笔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