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读书的散文

时间:2022-10-05 22:08:07 随笔 我要投稿

关于读书的散文

  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今,越来越少的人能静下心来去认真的看书了。

关于读书的散文

  关于读书的散文【1】

  不知从何时起,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坐在阳光下静静的读书,手边有杯咖啡更好。

  做这件事的乐趣在于一个人享受独处的时光。

  静静地,没有人催促你,陶醉在书本的香气和阳光下。

  这种喜欢,也促成了我宅的性格,只要不是必须的应酬,都喜欢呆在家中,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享受那一会纯粹的自我陶醉时间。

  如果非得出去不可,书包里必须有一本在读的书,是寻求某种安全感吧,在等待的时候,哪怕只读了两页,等候的阴郁心情也会一扫而光。

  手边的咖啡也为读书时间增色不少,当然我喜欢加糖、加奶的咖啡。

  有人说这并不是真正爱咖啡、懂咖啡的人,我以为我只爱那苦甜相伴的滋味,如果只是苦我是受不了的,有如我喜欢苦甜相伴的生活一样。

  浓浓的奶香,醇厚的味道,流入嘴边的刹那,世界的其他事情都像是多余的,世界中只有我自己和那杯香浓的饮品,时间都是静止的。

  因为实在是爱咖啡的滋味,甚至也爱上了谈咖啡的书本,看咖啡都有哪些品类,看别人是如何品咖啡的,这种感觉像是在寻找知己一样。

  再怎么爱咖啡,如果没有手中的书本,整个意境就差了很多。

  我喜欢看朴实的平装书,没有厚重的外壳,随意抓在手里,躺在床上或是窝在沙发都可以,而精装书恐怕只有摆在书架上充当门面时才凸显了它的价值。

  这个画面里拿书的人一定要穿着随意舒适,一身职业装硬硬的坐在办公桌前,就会将意境大大减分。

  书的品类有很多,而我最喜欢是抒发作者真情实感的散文、书信或是日记类书籍。

  并不是不喜欢小说类的故事书籍,小时候会更喜欢看《基督山伯爵》之类的悬疑、探险类名著,只是年龄越大,就越不爱看那些华而不实的故事,更喜欢读有人情味,朴实的现实生活。

  最近更喜欢看灵修类书籍,这是因着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后的一场人生变革。

  自从这本书后,好像对人生看了窍,然后随着书中的推荐一本本挖下去,挖到了上百本的好书,所有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情绪不断稳定,心智也变得成熟,让我都开始不认识自己了。

  看着书架上那些被我读的书,我惊叹于如此之多,如此之广博,好奇于当年那个不懂世事的我是如何生活在这个烦乱的世界的。

  我特别喜欢在书中划来划去,用彩色的笔将我最喜欢的句子划下来,有点像小时候上课划重点一样。

  当然能被我划下来的句子不是那么多,几句醍醐灌顶的句子就让我能受益很多年。

  我也喜欢将当时读书的感受用铅笔写在扉页上,选择铅笔是因为对自己那点感受或是自己的字迹总是存在着自卑感,如果有一天书被人借走,还可以马上涂掉那幼稚的痕迹,做快速的补救,在别人面前还是装成那个优雅的自己,而不是写出幼童字体的小孩儿。

  最近一段时间更喜欢在网上写读书笔记或是书评,看到一本好的书,特别喜欢将之推荐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买错了的书,也希望赶紧给个差评,不让更多的人上当受骗。

  我的运气一直不错,我收集的几百本图书中,只有5%是不值得一读的,据说,这已经是很高的中彩率啦。

  每年几千元的书费,是我必备的开销,我从来不觉得买书是浪费钱的事情,一本好书,换来的是精神上的一次飞跃和变革,且是这区区几十元的书钱可以衡量的?

  人生遇到不如意或困惑,我特别喜欢在书中找答案,而每次寻找,都能找到。

  我总是将其看做神启,觉得是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读到我想找的答案后,我会兴奋的很久都将微笑挂在脸上,遇见我的人一定以为我遇到了什么好事,其实只是找到了困惑已久的人生答案而已。

  有时,读到兴头上,我会感觉和作者有穿越时空的神交感。

  我觉得像是和老友促膝长谈,她懂我,我也懂她,有时甚至我会大声的喊出来,写的太好了,就是这种感觉,有种找到莫逆之交的感觉从心底迸出。

  有一次,读到海莲在她经典著作《查令十字街84号》对其购书的评价时,我不得不改变对买书的一些看法,她说,她绝不买一本没读过的书,那不是跟买衣服没试穿过一样冒失吗?回想我自己疯狂的购书举动,不禁有些汗颜。

  那些我购买来的5%不太好的书,多数是我随意购买的结果,而且我读书多数都很快,最多两周,快了两天就读完。

  这种感觉有点像现今社会的快餐一样,快速阅读后,有饱腹的快感,却在几日后甚至几小时后就再次觉得精神空虚难耐,想再次拿起其他书本继续阅读。

  就这样狗熊掰棒子似的阅读,虽让我对书中所述有某种印象,但精华却不能完全掌控。

  读到《查令十字街84号》这句经典的购书或是读书评论时,我再次审视自己的读书观,感叹,我只期许一见钟情后的速食般爱情,却忘了日久生情的甜蜜。

  重新审视书架上的书,我决定自此之后,反复阅读成为我读书的另一习惯。

  尤其那些曾一见钟情的好书,如果加上后期的日久生情,那这本书将会和我像夫妻一样,深知彼此了。

  据说这种爱读书的感觉来自于遗传基因,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原来我的姥姥,我的妈妈都是爱读书之人,虽然读的东西不同,但都是对文字、纸张甚或着迷。

  我很欣喜我被遗传上这个癖好,一个痴痴的爱书人,总能被冠上有学识、有气质的魅力皇冠。

  而我也因读书被许多人评为“较有气质的女人”,这对于一个长相平平的人,是多么好的一种荣耀啊!因着读书给自己带来的这些额外的荣誉,我也得将我的读书路继续走下去,直至天荒地老。

  关于读书的散文【2】

  读书能丰沛自己的精神财富,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冀望结晶成形,读书能驱除生命中的寂寞辰光,读书能改变生命的面貌。

  简言之,读书就是借助别人的工具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达致缩减缺点发展优点的目的。

  但是,读书是一种学问,读深邃的书是一门技艺。

  读书就是在纸面上锻炼自己的心智,辨别事理的曲直。

  我们应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希望,而不是去捕获作者的感伤。

  要知道书中的知识就好比一艘渡船载着我们在滔滔不息的人海里悠然怡得地航行,而不是让我们费尽心神地去负担那舟船的重荷。

  若是把一本书读下来并没有感到自己的心灵在与作者阳光中的灵魂交谈,那这书的内容将在我们旅程的下一站的黑夜来临之际现出比黑夜还要丑陋的形貌。

  阅读浅显的无价值的书籍,就等于在智慧之宫的大门前徘徊,而默诵低劣或说淫秽的书册,则容易让我们日后产生悔恨,伤及心身,因为坏书正是诱惑我们舍弃大路而奔向曲弯小径的行恶者。

  如果说每一部学说都是造建智慧之宫的材料,那上乘的佳作就是那里的明光灿耀的门窗。

  每个人都不会被恒久地拒于智慧之宫的门外,正如每个人都能踏着时光的航路去与午阳对语一样。

  为了我们自己世界的美丽长存,我们应该通过门扉到智慧之宫里或说到优良的书籍里去填满心脑空余的空间。

  事实上,读一本既有深度也有广度的好书的过程,才是心智由贫弱到优裕的过程。

  思想深邃的书在几分钟之内就能让我们沉湎于它绘作的灿烂色彩的温馨之中,并且让我们立时忘却一切忧烦及不利于心身的惶惑所造作的东西。

  但是,接受这样一本崇高的思想之精华,我们的心智就如同攀爬一座雄伟的高山。

  如果在攀爬的期间,当真感到了心力交瘁,那我们不妨让自己的心身先到似如平台的书册中歇休消遣一番,之后再接着登攀那宏伟奇丽的高山。

  一旦到达了峰顶,那我们平时所看不到的美丽景色便尽收眼底了。

  假如当时把那意义非凡的书本弃之,而去搞别的什么娱乐,那么,它就能从我们的思想之窗上像一只红衣鸟似的恋恋不舍地远行高飞。

  于是我们除了惆怅之外,又能感到思想的小屋里一阵暗黑,因为我们的思想之窗也已关闭,让我们无法感受炙热阳光的问候。

  因此,不是不读书,而是没有读过经典之作的人,就没有解析生命存在意义的心智,没有也不可能有感悟时光妙趣的明敏。

  读书的要义就是进修自己的品性,以便在人海里鼓帆前行。

  如果博览了群书而不去实践,那只是在无涯的知识的海洋里拥有了古今中外的智者的思想之船,这就是说,如果不张开自己的心帆,仍是不能到达心之所想的目的地的。

  关于读书的散文【3】

  我大概是五六岁开始识字读书的吧,到现在已有30余年了。

  这30多年来大都有书与我相伴,不曾分离,但其间读书的地点、心境与感受多有不同。

  幼时读书,多是在自家门口。

  那时大人到田里劳作,常留下我在家中看门,大多的日子我常坐在自家门前看姐姐买来的小人书打发漫长的时日。

  现在还能记着那些小人书的名字及内容,如《哪吒》、《齐天大圣》、《英雄王二小》等。

  上中学时,识的字多了,看的书也越来越多。

  有时上课偷偷的看,提心吊胆的怕被老师发现。

  有时几经周折借到一本好书,又要上课,又要帮大人做活,急的不得了。

  那时想,要是有一天不用上课,不用做事,让我好好看一天书该多好呀。

  后来我也开始买书,于是便盼望能有个书架,有个自己的书房该是多大的幸福呀。

  高三时,我做了一个简易书架,把自己买的书都放上去,心里美滋滋的。

  有时坐在桌前,看着书架里的书,觉的那就是自己的财富。

  之后,我在家读书时,多坐在桌前。

  我大学的辅导员叫纪永贵,他不仅外表风流倜傥,学识也渊博。

  那时他大概30刚出头吧,高高的个子,戴一副眼镜,言谈之中透露着一种儒雅之气,我们觉的他是中文系乃至全校的美男子。

  纪老师酷爱读书,有一次,我到他家去,看到他的书房里,两个精美的书架,摆着满满的书。

  墙上贴着一副字“秉烛斋”,我想那就是他书房的名字了。

  他教我们唐代文学,有时也给我们讲《红楼梦》,受他的影响,那时我读了不少唐人作品,除了唐诗还唐传奇。

  课余时间,又读了几遍《红楼梦》。

  刚工作时,单位给了一间住房,我一分为二,一半做客厅一半做卧室兼书房。

  房间虽不大,安排倒也简洁干净,工作之余就在书桌前读读书,看看报纸,打发了好多寂寞的时光。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真的,到现在我还怀念那一段日子,忙碌、充实、宁静而美好。

  我真正拥有一间书房是在结婚后。

  婚前,妻问我要买哪些家具,我说我只要一个书柜,一个书桌足矣。

  书柜是我们在店里看好后请人仿照做的,书桌是我们花了500多元从店里买的。

  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把书房布置的舒服漂亮,没事的时候就在房内转悠,看自己的书架,书桌,想想自己终于有了一间属于的书房,幸福的不得了,想该好好读书了吧。

  但以后的日子,不知怎么似乎越来越忙了,书桌,书架蒙了一层灰尘,好久才擦拭一下。

  现在,我也经常读书,但多是在床头,夜晚睡意未袭之时,凌晨天色未明之际,倚在床头,翻几页书,也是一种享受。

  其实,只要有读书的心境,我想读书也不一定要有书桌、书房吧。

【读书的散文】相关文章:

读书随笔散文10-09

有关读书的随笔散文10-10

那时读书随笔散文10-11

暑假读书-随笔散文10-07

关于读书随笔散文10-07

关于读书的唯美散文10-26

让读书走进心灵散文10-26

关于读书的美文散文10-26

关于鼓励读书的散文10-26

有关于读书的散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