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

时间:2022-01-06 16:55:10 随笔 我要投稿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经典文学作品吧,经典文学作品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苦于找不到好的经典文学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这一部书,很多人都认为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史籍,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我个人同意这个看法。

  平常所称的《二十四史》中,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哪一部也不能望《史记》之项背。

  《史记》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水平,司马迁的天才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他的遭遇起的作用似乎更大。

  他无端受了宫刑,以致郁闷激愤之情溢满胸中,发而为文,句句皆带悲愤。

  他在《报任少卿书》中已有充分的表露。

  《世说新语》

  这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而成的奇书。

  有些篇只有短短几句话,连小故事也算不上。

  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

  六朝和稍前的一个时期内,社会动乱,出了许多看来脾气相当古怪的人物,外似放诞,内实怀忧。

  他们的举动与常人不同。

  此书记录了他们的言行,短短几句话,而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陶渊明的诗

  有人称陶渊明为“田园诗人”。

  笼统言之,这个称号是恰当的。

  他的诗确实与田园有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名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从思想内容上来看,陶渊明颇近道家,中心是纯任自然。

  从文体上来看,他的诗简易淳朴,毫无雕饰,与当时流行的镂金错彩的骈文迥异其趣。

  因此,在当时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对他的诗的评价并不高,在《诗品》中,仅列为中品。

  但是,时间越后,评价越高,最终成为中国伟大诗人之一。

  李白的诗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这一点是谁都承认的。

  杜甫对他的诗给予了最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李白的诗风飘逸豪放。

  根据我个人的感受,读他的诗,只要一开始,你就很难停住,必须读下去。

  原因我认为是,李白的诗一气流转,这一股“气”不可抗御,让你非把诗读完不行。

  这在别的诗人作品中,是很难遇到的现象。

  在唐代,以及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对李白的诗几乎只有赞誉,而无批评。

  杜甫的诗

  杜甫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千余年来,李杜并称。

  但是二人的创作风格却迥乎不同:李是飘逸豪放,而杜则是沉郁顿挫。

  从使用的格律上,也可以看出二人的不同。

  七律在李白集中比较少见,而在杜甫集中则颇多。

  摆脱七律的束缚,李白是没有枷锁跳舞;杜甫善于使用七律,则是带着枷锁跳舞,二人的舞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在文学批评史上,杜甫颇受到一些人的指摘,而对李白则绝无仅有。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传留下来的仅有三十多首,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仍在江南当小皇帝,后期则已降宋。

  后期词不多,但是篇篇都是杰作,纯用白描,不作雕饰,一个典故也不用,话几乎都是平常的白话,老妪能解;然而意境却哀婉凄凉,千百年来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

  在词史上巍然成一大家,受到了文艺批评家的赞赏。

  但是,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美后主有佛祖的胸怀,我却至今尚不能解。

  苏轼的诗文词

  中国古代赞誉文人有三绝之说。

  三绝者,诗、书、画三个方画皆能达到极高水平之谓也,苏轼至少可以说已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

  因此,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

  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

  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笔墨凝重,大气磅礴。

  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

  论词,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纳兰性德的词

  宋代以后,中国词的创作到了清代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名家辈出,风格不同,又都能各极其妙,实属难能可贵。

  在这群灿若列星的词家中,我独独喜爱纳兰性德。

  他是大学士明珠的儿子,生长于荣华富贵中,然而却胸怀愁思,流溢于楮墨之间。

  这一点我至今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释。

  从艺术性方面来看,他的词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胡适之先生给予《儒林外史》极高的评价。

  诗人冯至也酷爱此书。

  我自己也是极为喜爱《儒林外史》的。

  此书的思想内容是反科举制度,昭然可见,用不着细说,它的特点在艺术性上。

  吴敬梓惜墨如金,从不作冗长的描述。

  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一个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话,活脱脱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

  这种特技极为罕见。

  曹雪芹的《红楼梦》

  在古今中外众多的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状元。

  中国其他长篇小说都没能成为“学”,而“红学”则是显学。

  《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大家族的衰微的过程。

  本书特异之处也在它的艺术性上。

  书中人物众多,男女老幼,主子奴才,五行八作,应有尽有。

  作者有时只用寥寥数语而人物就活灵活现,让读者永远难忘。

  读这样一部书,主要是欣赏它的高超的艺术手法。

  那些把它政治化的无稽之谈,都是不可取的。

  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

  《温故一九四二》被公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作家刘震云的首部调查体小说,讲述了一个不能不为人知的、关于饥饿的故事。

  刘震云形象地说:1942年河南因旱灾饿死的民众,相当于在那里建了三座奥斯维辛!冯小刚说:“二战时,希特勒和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但在1942年,中国河南旱灾饿死300万人,却很少人知道,不要说外国人,中国人也不知道。

  刘震云为此写了一本书,我在1993年看到,非常震撼。”

  当年旱灾、蝗灾使粮食颗粒无收,哀鸿遍野,三千万民众离乡背井去陕西逃荒。

  刘震云为重温那段几乎已被这个民族淡忘的历史,走访灾难的幸存者,完成调查体小说,他也由此成为这场灾难的唯一记述者。

  刘震云文集

  刘震云,1958年5月生于河南省延津县,著名作家。

  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78年复员,在家乡当中学教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是当年高考河南省文科状元。

  连续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塔铺》、《头人》、《单位》、《官场》、《官人》、《温故一九四二》、《一地鸡毛》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的作品,引起强烈反响。

  自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始,他开始追求新的创作境界。

  1993年发表“故乡”系列第二部长篇《故乡到处流传》,后经过五六年的时间完成长篇巨著《故乡面和花朵》。

  《故乡面和花朵》体现着他在文体和内容上的双重探索。

  结构的庞杂、技巧的多变、语言的繁复、意义的含混等等都令人叹为观止,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2007年推出小说《我叫刘跃进》,并被改编成电影。

  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引起轰动。

  2011年8月,《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路遥《人生》

  《人生》中篇小说,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是作者路遥的成名作。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

  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

  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云览《小城春秋》

  小说以1930年5月共产党领导的厦门大劫狱事件为背景,反映了1927年到1936年间中国革命斗争的`一个侧面,塑造了李悦、何剑平、丁秀苇、吴七等一群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斗争取得了非凡的胜利,成功地营救了四十多位同志。

  葛水平《喊山》

  这部中篇小说是最近几年最好的中篇小说,作者葛水平是山西吕梁山区人,她所写的山区小说特别好看,特别感染人。

  从199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十多年里,只有过几部能够触及人心灵的好小说。

  尽管每年每季每月网络上都大张旗鼓地搞神马畅销书排行榜,其实那都是些垃圾书,像垃圾一样一阵风就吹没了。

  真正的好作品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能够在经过很多年后,还会被人提及,还有人阅读,比如这个《喊山》。

  《喊山》读起来非常压抑,就像有一座山峰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让人呼吸维艰。

  《喊山》的故事很曲折,峰回路转,千折百回,已经有了流行小说的因素。

  自《喊山》之后的这几年里,我再没有读过一篇能够和《喊山》媲美的中篇小说了。

  莫言《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

  《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五部组成。

  《红高粱》主要通过“我的奶奶”戴凤莲以及“我的爷爷”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讲述发生在山东的生命赞歌。

  《红高粱》主线是“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压击日军,辅线是“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高密东北乡。

  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的是自发的造反势力,有的是混乱和无纪律的地方首领。

  他们没有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主动意识。

  他们反抗的原因来源于为自身的生存而抗争。

  整部小说中没有着墨太多的正面形象,“我爷爷”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是“土匪”又是“抗日英雄”的双重身份,土匪的野性和英雄的血气使人物更加丰满和真实,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一幕。

  在小说中,莫言竭尽全力的对几乎所有的战争场面都进行了精心的雕刻,无论战争场面的大小,甚至人与野狗在吞噬尸体时的较量也用了极多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血淋淋的画面。

  在这些血肉交汇之中,莫言描绘了一片红如鲜血的红高粱,整个世界都是血红的。

  莫言正是以这种狂欢式的语言、天马行空式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一种土匪式英雄,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他们缱绻相爱、英勇搏杀,充满着又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

  王小波《红拂夜奔》

  《红拂夜奔》是作家王小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青铜时代》中。

  该小说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现代的,另一条发生在唐代,以野史为底本衍生而生。

  该小说有两个时空的故事,第一个是现实故事,讲述数学家王二的故事;第二个是古代故事,讲述了李靖、红拂、虬髯公的故事。

  现实故事中,王二在北京一所大学教数学,成天想入非非。

  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证得费尔马定理,虽然这件事本身很无趣,但是最有价值,因为这样会让领导喜欢。

  王二证出费尔马定理以后,他果然成了领导上的“人瑞”。

  当了“人瑞”的王二成了体制之内的人,再也不敢想入非非,他自己也成为无趣之人。

  古代故事中,李靖是个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军事家,是个知识分子。

  他的故事可分为两部分,洛阳城里的李靖和长安城里的李靖。

  洛阳城里的李靖是个体制外的知识分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过着有趣的生活,红拂被他的有趣所吸引,和他一起私奔;后来李靖建造长安城,不知不觉向体制靠拢,成为体制内的知识分子。

  李靖由此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知识分子摇身一变成了声势显赫的大唐卫公,也因此失去了有趣的生活,装傻充愣,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无趣之人。

  贾平凹《秦腔》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

  《秦腔》初版于2005年4月,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内容涉及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

  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

  书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

  贾平凹称“我要以它为故乡竖一块碑”。

  张贤亮《绿化树》

  《绿化树》是张贤亮198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3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

  作者声称《绿化树》是作者拟写的《唯物论者启示录》中的一部,小说写一位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章永璘,被打成右派,备受迫害。

  但他出于生存的本能,想方设法填饱肚子。

  方方《风景》

  方方小说《风景》发表于1987年,获1987-1988年中篇小说奖,被评论界认为“拉开新写实主义序幕”。

  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 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但比较之下,《风景》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更具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

  故事发生在河南棚子里,这儿住着十几个人,这些人靠扒车为生。

  父亲是权威,母亲“风骚了一辈子,但只对父亲忠诚”。

  重点写了老二、老四和老八(是一个已死之人)。

  作品是从老八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家记这个家里的人的,尤其是看对于老七——这是一个父亲从未正眼看过的在床底下长大的孩子,所以他也痛恨家人。

  古华《芙蓉镇》

  《芙蓉镇》是古华1981年创作的小说,作者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该书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

  小说曾获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1986年,《芙蓉镇》被谢晋改编成电影。

  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

  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娃娃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

  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