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时间:2022-08-16 14:32:09 随笔 我要投稿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通用19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古镇的优美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通用19篇)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1

  某年某月某日,我又一次离开都市,寻访江南。

  地点是某个古镇,季节是孟夏之时。

  时隔几年,古镇的水、巷,总会有变化,不变的却是亘古的韵味、灵气与似水柔情。

  我也仍旧熟识它,正如我熟识一幅蕴满古朴气息的风情画,一首镌刻典雅意境的古诗词。

  这次我来,来得很突然,就连到了此地以后我还没弄明白为什么来到了这,但我清楚,一直以来我就想再次造访诗韵的江南。

  所以尽管前一天我还没旅行的想法,没做好旅行的准备,而第二天我就已经背着背包空降到江南古镇,于古色古香中雕镂心灵的青花瓷。

  休憩一宿,翌日清晨我便携着充沛的精神走上了古镇,走进了水乡。

  没有带相机,所以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观赏。

  清晨的古镇清新、安详,几只早起的归燕不时掠过头顶,停在了楼阁的飞檐上,驻足叽喳,打破了清晨古镇的静谧,随后又不甘寂寞地独唱径自飞入寻常百姓的庭院。

  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微风频频,将斑驳的烟影送进了小巷深处。

  青石板一块接一块从我的脚底滑过,目送我踏歌而行,贪婪地呼吸着清晨的空气,徜徉在流进古镇小巷的晨曦中。

  晨曦缓缓地洒下,轻轻地流淌,沿着白墙黛瓦和青石板路,流入了小巷,流上了肌肤。

  在晨曦的轻抚下,游弋的炊烟也愈发秀逸,将晨时的古镇妆点得更具天上人间的况味了。

  时间点点滴滴地流走,正如贯穿古镇的河水一般点点滴滴地流淌。

  走出小巷,来到河边。

  古渡口虽经过千百岁月的冲刷、稀释,却犹存当年的些许风韵。

  几只乌篷船零落地睡卧于岸边,野渡无人,船主无踪,自横的船儿们也就百无聊赖地卧观古镇,静静地聆听水声。

  船主们呢?难道他们不再撑一支长蒿迎送过往的渡客了?他们已然将一份历史的深沉与厚重遗落在了古渡口边,搁浅了曾经的沧桑与跌宕。

  水,仍旧汩汩地流动,携丝丝灵气流往他方。

  两岸楼阁、民宅的倒影在水中轻柔地舞动着,白色与黛色将河水染成了一幅水墨画,让河水饱蘸古镇的墨味。

  古镇的桥总会很及时地出现在眼前,跨过河水,微微拱起的身躯释放出无尽的意境。

  而水,满怀柔情地拂过水中的桥身,从桥下从容漂游而过。

  流水的灵动慢慢爬上桥身,融入了桥的意境之中。

  走上桥头,凭栏远眺,视线在薄薄的炊烟与水烟中漂移不定,只见得有只乌篷船缓缓漂来,长蒿在主人的熟练摆弄下舒适地在水中游动,一次次叩响清脆的水声,一次次拨开错落的水纹。

  船,则在水声伴奏和水纹相随中极有节奏地轻缓前行,将这幅静止的水墨画描绘得动静相宜、快缓有致。

  最适合在桥上思想了,往事故人如云烟,有些在眼前逗留了片刻便潇洒着飘扬而过,有些却停留了许久依依不愿离去。

  驻足桥上,追忆许久,我将一些整日盘旋于脑海与眼前的过往干净利落地扔进流逝的水中,让它们随着流水,一去不复还。

  信步走过小桥,来到桥的另一端,已近午时。

  镇上的人已多了起来,吆喝声、快门声、脚步声,也逐渐密集起来。

  扔掉了许多事,大脑和双眼格外轻松了好多。

  立于桥头,我揉了揉疲惫的大脑和双眼,准备向集市走去。

  睁开双眼,缓慢转身,迈出步伐,向前走去。

  视线穿越密集的人群,却不经意间停在了路边售卖纪念品的小摊旁怎么也不肯走了,是一个熟悉的身影挽留了我的视线。

  怎么会,你也在这里?几年没见,人头攒动的江南古镇上,我还是轻易地一眼就认出了你,飘逸的头发,平静的背影,总清晰如故,恍如昨日。

  我停了下来,僵立在桥边看着你。

  你买好东西转过身,向桥边走来。

  你抬眼看向桥边的瞬间,我的眼睛忽然一阵酸疼,像受到了一股强压。

  眼神的碰撞让空气顿时停止了流动,而刚刚被我扔完的往事忽而又渐渐从水中冒出,透过静止的空气涌进我的大脑和双眼,我一阵眩晕。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2

  再次路过凤凰古镇,仿佛穿越了时间,又一次回到了梦中的那片净土,那片有着浓重乡土气息和淡淡水汽的水乡泽国,暮春的江南古镇总是氤氲着一股淡淡的水汽,依稀便有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在烟雨迷蒙的浪漫中,诗化了丝丝悲哀……

  每逢遇到缠绵的雨季总爱登上凤凰楼头古色古香的茶馆,要一杯新制的碧螺春,静静的坐在窗口前,看着雨丝飘落在青石板上,敲打着路人手中的伞面,听则滴滴答答的雨声,自己也好像入定一番,思绪飞回到民国时期,回到雨巷,回到那个泛着墨香和硝烟的时代,回到那个思想与浪漫激进的时代,想起徐志摩的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期待,想起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也亦希望可以如戴望舒一般,可以在雨中也寻得一位丁香般的姑娘。

  新制的茶总会一些苦涩,一口抿下,叫人神气为之一爽,倚着窗檐,却又被轻柔的倦怠包裹,江南的雨,总是让人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撑着凤凰古镇的油纸伞,顺着墨色的城墙一遍遍的追逐远去的记忆,丝雨落到伞上,顺着伞骨滑落,雨与伞的交融中,彼此缠绵着各自的气息,路上没有一个人,甚至车也少见,不知那旧时的凤凰古城是否也是这般模样?

  老城仿佛一个矗立了太久的痴情男子,时间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心却还似当年模样,想着心中的那个人儿,会不会身着旧日旗袍,笑语盈盈地归来,在城外的孤舟上再唱起泛黄地曲调。

  凤凰就像是时间留给我们的遗迹,也许时间忘记了这里,亦或者就像一个魔咒,只有雨才能打开这封印,还给我们一个旧日的梦,也许古镇,是时间留给我们,一个让心追上身体的机会……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3

  金秋十月,江南的小雨依然不紧不慢,扬扬洒洒,如烟如雾。

  放下工作的紧张与繁忙,走进烟雨江南的诗情画意,就像走进梦里。

  十月的江南是美丽和宁静的,而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更是一派古朴幽静,唐风孑遗,宋水依依,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和浓郁的吴地文化。

  伫立于小桥之上,看桥街相连,河埠廊坊、过街骑楼、临河水阁。

  柳条儿随风飘荡,夹杂中丝丝萧条,倒映在淡绿的河水里,小镇如身着盛装的江南少妇,在秋色里安然恬静地展示着她独特的韵味。

  桥下河水潺潺,看往来穿梭的船只在飞花细雨中匆匆而过,这匆匆的游船就是河巷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船顶搭着深蓝色布棚的乌棚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盈地悠哉悠哉,在绿树掩映下,瞬间从桥洞一穿而过,看似那么的风姿绰约风情万种!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江南小镇在霏霏斜舞的烟雨中,朦胧成一种古意的浅愁。

  纷飞的细雨沾湿了我一袭素裙,撑着小花伞,溢满融融的诗意,仿佛自己置身于那唐风宋雨中,耳边萦绕的吴侬软语,听着雨水敲打着历史,在朦胧烟雨中轻移莲步走向曲曲折折的雨巷,想象着丁香一样曼妙的江南女子,和风摇细柳,吹花送远香,有着怎样温婉的灵魂!

  踏在潮湿斑驳的青石板路上,走过一条条幽深长长的巷子,屋檐下摇曳着红色的灯笼。

  热闹非凡的文化老街上有开茶馆、设药铺的,有打铁、纺棉花的,有编竹器、捏面人的,有制木器、写书法的……在这里可以放松平时慌忙的心情,体味一下城市中少有的传统文化的韵味。

  街道两边被一间间小小的店面充斥着,琳琅满目,不经意间,就会留下了许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临街而设的小吃店,靠水而坐,点几道江南风味小吃,细细品味,看船娘熟练地摇着橹,开心地唱着吴歌,听那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腔调,散发着浓郁的水乡韵味。

  她们不经意的动作流露出娴熟的技巧,流露着生活的自信。

  欣赏着小河穿梭的悠悠小船,仿佛搭载着我千年的心事,在蒙蒙细雨里诗意盎然,思绪在翩翩起舞,仿佛要醉在这水乡意境里!

  小镇里面一共保存了十四座各具特色的古桥,漫步古镇河畔,微波荡漾,垂柳依依,曲廊亭台,桥桥相望,桥桥相连,而双桥是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陈逸飞先生于纽约的十月金秋画的这座双桥,又叫钥匙桥,质朴淡雅而凝重,他所独到的地方,只是一个是圆孔,一个是方孔的两座桥连在一起而已。

  不过在陈先生的笔下,它担负起周庄九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的重任,九百岁的水镇被描绘得意境深远,因而显得沉重。

  “故乡的回忆”每一个笔触都显示了这位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正是这幅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却胜似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凝望烟雨中的江南古镇,碧水泱泱,绿树掩映,远看雨雾漂渺,近听雨落无声。

  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令人心旷神怡。

  临别小镇的刹那,我频频回头,难舍那些粉墙黛瓦,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传统悠远的古文化。

  江南烟雨让古镇的生命更加丰盈润泽,江南的烟雨悄无声息地滑过我的心间……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4

  上海的练塘也是水乡古镇,但给人的感受却与朱家角不同。朱家角以商铺林立的繁华古市街,高墙窄巷的幽静古宅区,充分体现出它古代市镇的特征。练塘镇沿市河两边石板街上的老房子,既不像某些江南古镇现在商铺遍地开花,也没有重门深锁,居民完全保持着一种自管自生活的原生态,不“作秀”,也还没有染上浓重的商业气。如果不是亲自到那里,真的很难想象热闹繁华的上海居然有这么个安静的小镇。

  中国的古镇众多,练塘实在也算不上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如果说有什么是独一无二,那就是“陈云故里”的头衔。练塘说起来也算是红色小镇,曾经这里也衍生出许多壮烈的革命故事,而陈云,这位低调的中央领导人就出生在这里。

  古镇区在镇中市河两侧,隔河相望的两条石板路,一条叫上塘街,一条叫下塘街。经过近年整治,修复了条石驳岸2638米,各式水桥、河埠平台69处,明清建筑1.8万平方米。在市河边徜徉,两岸是整齐的石驳岸、水码头、整洁的石板路、公共厕所,老树成行,绿荫浓密,时有花坛吐芳,延绵千米。上下塘老街的建筑凸现出清末民初江南集镇民居的特点。

  上塘街大概是从前的商业街,现在还留有几家米行、酱园、竹木行、南货店、烟杂店。练塘盛产薄稻米、茭白、青虾、鱼蟹,从街上的建筑式样和早前商铺的痕迹来看,从前应是很热闹的交易和货运中心。上塘街的建筑基本是两层楼,没有院子,临街花格长窗,推门就进屋,很像那种前店后宅的老式商铺作坊格局。街中段有座三角形过街骑楼,楼下一侧是杂货店,一侧是家书印社。一座原先的酱园贴水而筑,从河对岸能看到墙上大大的“酱”字和运货的私家码头,二楼那个带木栏杆的大晒台,既是堆栈,又是纳凉观水景的好地方。仅有的两座当街有院子的老屋在街两头,西头那座石库门老式酱园已成了民居,街东头那座旧院,拱形门券上“青浦第二警察分局”几个字仍很醒目,足以证明几十年前练塘曾是青浦重镇。

  下塘街基本是三合、四合院宅,圆头山墙,粉壁黛瓦,临街的窗户都开得很小。从偶尔半开的院门望进去,窄而进深。推开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颜安学校的院门,回廊、照壁、小园,仍然保留了早年书院的格局。校园旁边还有座建于清代的哥特式天主教堂。修葺一新的陈云故居和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也在下塘街。这些历史人文建筑,使下塘街多了几分文化气息。

  两街的居民习惯明显不同。下塘街较为封闭,难得见到居民当街而立。而上塘街上,三三两两的阿婆坐在屋前树阴下,手里做着针线活随口闲聊,全不理会偶尔经过的游客,即便是拎着马桶上公厕的妇女,遇到游客也只是笑笑。傍晚时分,临街长窗飘出电台里的苏州评弹声、家长里短的本地话音和炒菜的香气,散落河面,洋溢着浓浓的“原汁原味”的水乡古镇生活情趣。

  练塘镇已有上千年历史,老辈人还记得原先叫章练塘,三国时东吴大将周瑜还在河荡操练过水军。古镇区时时可见古迹。横跨市河的桥梁中,有6座元、明、清古石桥。建于1343年的顺德桥,桥面、桥栏均用花岗岩长条石架成,全桥三跨22级,是具有元代特色的柱式石桥。镇西南的西林古杏村为旧时练塘八景之一“圆通朝爽”遗址。

  练塘镇区还有汾湖、叶厍荡、钱盛荡,东临泖河与松江天马山等云间九峰相望,形成三泖行帆、九峰列翠的绮丽景色。练塘的5000亩人造森林和佘山的1万亩人造森林建成后将连成一片。晴日碧空登上镇中的古泖塔,上海郊野惟一的自然山水风光尽收眼底。

  从市河中寂寞的竹篷木船来看,练塘不是没有开发古镇区旅游景点的设想,只因知者甚少。青浦区还有一处原为上海“桥乡”的古镇金泽,至今尚存宋、元、明、清四朝8座古石桥,其中的普济桥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虽然距朱家角、大观园只一箭之遥,也同样因为缺少知名度而游客寥寥。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5

  时隔一年,我又一次来到了这个地方。一直以来,去风景名胜,我总是不喜欢自己留影,因为我不希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多的,我倒是愿意把它留在心中,那样它可以任我炫丽化,美妙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模糊,再变清晰,另类的清晰,梦幻般的美丽。就如酒,慢慢的变得会变得越来越纯,越来越香。

  烟雨江南,古色小镇,青石小道,寻常陌巷,或熟悉亲切,或如梦似幻,原来小镇一直都存在我的梦中。

  依旧是一个人的旅程,毫无目的的游走,不必在意什么,脑袋思维转得快也好,慢也罢,一切随意而为。心情惆怅也好,孤单也罢,怎么样都无所谓,因为这是我一个人的世界。很喜欢这样的感觉,一个人静静的走,呆呆的看;亦很喜欢这样的时段来到这里,人群不多不少,不似节假日那么人山人海,亦不似那么的寒冷时节那么孤单冷清,疏疏落落的人群,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中年夫妻,稚嫩的学生,形形色色,或娴静,或陶醉,平平静静,不涌不潮,就有如秋季的明兰河,没有夏日的汹涌奔腾,亦没有冬日的干涸凋零。沿着老巷子走着,淡淡的雾,把路边的湖面装饰得如同仙境,毛毛的细雨飘飘洒洒地落在脸上,痒痒的,仿佛儿时母亲温柔的手抚摸着你。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几个学生摸样的人在拿着画板,躲在屋檐下的青石阶梯上画着什么,过去瞄上几眼,看着他们虽然画的是同一个地方,可画出来的却不尽一致,或许他们都只是在画他们自己梦中的小镇罢。走累了,在河边寻找一个偏僻角落的位置,喝上一勺芝麻豆子茶,芝麻的香,豆子的脆,然后撑着双额,看着杯中的水汽升起,透过水汽,看着秋风戏水,细柳艳舞,艳红的鸡冠花挺立于风中,再有几艘木船伫立河中,好一幅遥远梦中的诗画,一幅直入人心的画。

  然而,熙熙攘攘的人群,远处飘来的恶心的油炸鱼的香味,仿佛又把我从那种臆想的状态中拉了回来。再回过头看看对面的古色古香却又带着时代气息的木房,远处喇叭中不断重复播放着的“甜酒,小钵子甜酒”,又让我不得不开始怀疑它的真实了。是小镇的真实还是梦更真实?带上耳塞,依旧那首不知被我听过多少次的《卡农》,此刻又是如此沁入人心,一种久违的感觉又涌上心头。还是让幽美的钢琴声把我带入梦中吧,真的不愿醒来。

  有一种东西,不入画,不入诗,却入心。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6

  罗城古镇,位于四川省犍为县东北部,距乐山市60公里,距犍为县城25公里。据史料记载罗城古镇座落在一个椭圆形的山丘顶上,主街为船形结构,东西长,南北短,很象一把织布的梭子,所以又有人称它为“云中一把梭”。 从高处俯视,象是一只搁置在山顶上的大船,街面是船底,两边的房屋建筑是船舷,中部的戏楼是船舱,东端的灵官庙好似大船的尾篷,西端的天灯石柱恰似大船的篙竿,灵官庙右侧长22米的过街楼(现存)犹如船舵。 老街长209米,最宽处 9.5米。如果你登高远望,会看见这只气势宏伟、奇异独特的大船正劈波斩浪,扬帆启航,因而罗城又赢得了诸多美称:如:“山顶一只船”、“东方的诺亚方舟”。古镇主街凉厅街俗称“船形街”,始建于明代崇桢元年( 1628年)。几百年来,罗城人在这不怕雨淋日晒的“凉厅子”下喝酒、吃肉、饮茶、听小曲、掏耳朵、抽叶子烟,享尽了人间红尘的清福。

  我对古城与古镇的向往源于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我一直以来就对古城或是古镇无比的钟爱,古城与古镇有文化气息,传承着古人的智慧。对古镇或旧物的热情,对我而言并不是一种模糊的寻找,而是一种精确的缅怀的亲切。

  行走在罗城古镇的阳光下,我被感动在老屋一缕缕透明的光线里。阳光在房梁和墙壁上的游走,那些旧物在我眼中所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让我在任何时候都感到持续,随着脚步的移动,恍惚感越来越强烈,短时间之内,整个人有些许迷失。阳光是从房顶上的青灰瓦缝间泄漏下来的,光线穿过潮湿灰暗的空间照射在蒙尘的墙壁上。如不是缺少了穿着古装的人,我真的以为自己穿越了。

  古城镇给人的感觉都是是慢节奏的,就连风都是温柔的,柔得连空气都不能漾起一点点的涟漪! 就如一行行错落有致的现代诗词,丰满、留白,细腻,婉约。修筑这座小城的起因十分有趣,相传明代崇祯年间,一位外地秀才到此,看到当地民众苦于缺水,生活极不方便的情形,不禁口念几句“罗城旱码头,衣冠不长久。要得水成河,罗城修成舟。舟在水中行,有舟必有水。”当地人居然也认定改造建筑是解决缺水难题的好办法,于是纷纷捐资修建,于是也就有了现在这座举世罕见的小镇。

  这座船形古镇全长2000多米,宽约650米。主街道为南北走向,两端较窄,中间宽敞。街面起伏,恰如波涛中的甲板;街中戏楼高耸,如高扬的风帆。而街尾的灵官庙又如同航船的船舱。沿着老街的入口走进去,两边都是黑瓦木门老房子,状似船型的木结构老瓦屋顶长廊“船形街”,其支撑点是一百多根立在六边体长条石柱上的旧圆木。街道两侧各有一排长约200米,宽约6米的荫廊,仿佛船篷一般,又称“船厅街”。罗城的建筑布局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1983年,澳大利亚有关方面就在墨尔本依罗城的风格建成一座“中国旅游卫星城”。 时至今日,这条幸存下来的老街仍保留着部分明清时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风貌。

  “船形街”的两侧是木结构的长排旧瓦屋,临街一面的屋檐非常宽大,形成了叫做“凉厅子”的罕见长廊,其支撑点是一百多根立在六边体长条石柱上的旧圆木。 我刚踏进船型街,便看到左侧门楼处一个老爷爷躺在椅上,手摇蒲扇,叶缝间漏下点点光斑,照在老人沧桑的脸上,老人眯缝着眼睛,很享受,很悠闲,光线一寸一寸挪移,时值将近正午,有细细的阳光慵懒地散下来,气温有些回升,经过昨夜大雨冲刷的空气也略略地有了些湿度。散漫的阆中古城,因而显得更加的恬淡了,店铺的门敞开着,可是主人家却如一只懒猫,有气无力地蜷缩在竹椅上,魅力还不在于它的古老,而在于从黑青瓦下面所飘逸出来的那股浓浓的味道。

  转过街角,从灵官庙起,右拐便看见这里是老街最热闹的地方,街中正面是高高耸起的戏楼,共有三层约10米高,楼下是前后街的过道,二楼是戏台,三楼是房顶部份,戏楼两旁的大木柱上挂有木黑板对联,戏台前面两边就是船蓬一样的荫廊,左边荫廊地面高出街地面约一米,右边荫廊地面与街面平,两边荫廊房面一样高,都在戏台的一半。戏台与荫廊全都是木结构,上盖小青瓦。长廊两侧都是密密匝匝的茶摊,一色的竹椅竹凳,众多的男男女女神态放松自在,围坐着打牌,喝茶,摆龙门阵,我被这样闲适平和温暖的画面打动了,被这声势浩大的玩牌场面所震撼,在这“船形街”上的船上“少说有上百家茶馆,几百人在娱乐打麻将和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长牌,真可说是罗城古镇上独特的风景线,娱乐场面好壮观。

  在罗城古镇上,满街喝茶的乡民,一年365天,天天如此。短短的一条街上,你来我往的乡民们基本上把茶馆当成了自己的半个家,每天如果不坐上喝杯茶,绝对不能舒服地过上一天。当地人或者来镇上赶集的都会在这里汇集,随便找个茶桌围坐,沏上茶,要个点心,点上一枝手卷烟,打一会儿小纸牌,和乡里乡亲摆上几个时辰龙门阵,就是罗城古镇人们的生活样子。喝茶就是古镇的最大特色。”在外人看来,着实弄不懂茶客们每天到此喝茶的原由,或许其间所有的乐趣也只有他们自己才最为明白…

  除了当地百姓坐在船形街里喝茶、玩牌、聊天、经营着日用小商品给你带来永无止歇的生气外,这里的建筑以及民风民情,都因为没有受到外在过多的影响而遭到破坏。我想这是古镇的庆幸,这样的保护,得益于它的遥远没有过多的游人去打扰它。走在街上,有些恍惚,那种儿时记忆中的老街老景像回放的电影,一直在眼前出现。

  外面世界的精彩似乎与这里没有任何联系,听不到喧哗、看不到奢糜,古镇人的衣着与装束、还有生活中的道具就这样呈现在你的视野里。恬静而从容,不紧不慢的节奏就是这里每天重复着的写实与生活再现。船形街里喝茶、玩牌、聊天、经营着日用小百货的当地人可以给你带来永无止歇的生气外,这里的一切仿佛都停留在上个世纪。这里离大都市相对遥远,没有过多的游客来惊扰它,因此鲜见其它古镇上的人潮涌动。但是这里并不缺失生活的气息,当地人按部就班延续了几百年的生活方式,就是一幕幕活脱脱的人间喜剧。但是,你在古镇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仿佛都与你曾经的生活过往习习相关,即使是你不小心失落了的过去,在这里你都会慢慢找到,那怕是情感。雨后的空气中有种淡淡的清新,可以从这清新的气息之中分辩出当地原汁原味的特色小吃香味。

  我第一次真实体验到了川西古镇的淳朴民风,蜀人会享受,懂享受,他们最常挂在嘴上的词就是:“安逸”、“巴适”,很多人每天的生活就从茶座上开始,又从茶座上结束,麻将牌打起,各种小吃吃起,嘻笑间把一天的日子就过去了。整个古镇最为奇特的是“晴天在街上走不晒太阳,雨天穿布鞋走通街不湿足。”这样的建筑充分展示了我们先人的智慧。到罗城旅游,不仅是观光,更是去感受一种生活。和当地百姓一样在古镇泡一杯茶坐下,融入他们的生活,让自己的身心都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去感受古镇的悠闲。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7

  春未,辞别了残红未退的故乡,踏上了江南之旅。刚来这个古镇,看着青翠的山林,绿中带有鹅黄的竹海,还有路旁那北方不能生长的景观树,感觉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别致,朝阳从南方升起,夕阳在北方落下则更为称奇。

  初来几天的闲瑕中,依着路标上的箭头,走了几趟大街,穿了几条小巷。

  林立的高楼,顺山势(斜的)而修的宽阔马路,五叉路口让人看不懂的斑马线,酒吧前闪烁的霓虹灯,显示着一个崛起的新城。穿镇而过的小河,纵横如织的水巷,散落的明清民居,桥隧上精美的石刻,正是水乡古镇丢下的符号。

  夏初的梅雨给足了北方人的遐想:烟雨江南梦里水乡,古朴的白墙瓦屋临水而建,穿城的小河里,朦胧中渐渐驶近的乌蓬船,吱呀吱呀的橹声,拱桥下小坎上的捶衣声,交相呼应,青石板铺就的深巷里,撑着纸伞的少女那回眸的甜笑,酒肆竿头那若隐若现的晃旗,一幅醉人的音画仙境……

  迫不及待地撑起雨伞,走过一弯拱桥,立在一株百年榕树下远望,不禁茫然,高楼下的老屋显得陈旧低矮,不太和谐,昔日的黄金水道已很少有舟船往来了,乌蓬船更难觅踪影,兴许是改水路交通为陆路交通的缘故吧。此时一只机动船缓缓的驶来,身穿环卫雨衣的老者立于船舷打捞饮料瓶、快餐盒等漂浮物。岸边一老者扶着石护拦叹息:“又捞这么多”。叉口的水巷被外来物种的水草塞满,发黑的水体有些恶臭!几处靠水巷的工厂在汩汩地流着黑水!巷子里的匆匆穿行者,多是辛劳的打工族,那醉人的回眸也只能画中寻找了。岸边几家老商铺好象闭门己久,扁额多歪斜,但字迹隐约可辨,眼前之景令人扫兴,令人慨叹:烟雨依旧朦胧,却无昔时美景。

  逆流而行,发现半月似的拱桥不多了,兴许人们为了水巷小道的平坦与陆路的顺畅拆而改之。还好,每座桥口处的古树都还在,它们依旧见证着古镇的兴衰。过工业园区,不经意间到了山前,小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向远方延伸去了……

  抬眼望去,云雾里一老汉挑着一担鲜嫩的竹笋从山上缓缓而下,便问道:“老伯,这笋卖吗?”,“是啊,吃不完到菜场换些钱来”,并说“听口音你是北方人吧!”还特意用手向山那边一指,“山那边是北?”我兴奋的反问着。在迷向的困惑中终于确认了北,自然是欣喜!辞别老者已近中午了,按原路折返。然而,印象中的方向依然没变,在这个只用箭头标示路牌的城市还是费了一些周折。

  在迷向的煎敖中,秋天到了。七夕是一个思念的节曰,我爬上住所的楼顶,卧看河鼓,欲见鹊桥。等待中,忽见一个勺状星座——北极星!噢!这就是北的方向啊!再次知道北在那边,在故乡的方向。于是胡思乱想了起来:国家迷失了方向,喊出了“造不如买”的口号,处处受制于人!是北斗系统的成功开发,再次让国人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北斗已成为国家导航!城市迷失了方向,一味的盲目扩张,到处建设着过剩的楼房,入园率不高的工业园区在城市周边的农田上星罗棋布,有些被遗弃看草长荒!一个迷向的古镇,在城市扩张中被兼并吞噬,已彻底改变了功能和模样!谁能指出城市的发展方向,无人能答!依然在摸论的引导下前行……

  悲哀的是,我每天依然懵懵懂懂地穿行于这迷向的古镇,上班下班,何时才能回到不会迷向的故乡!天知道!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8

  情在旅途,爱在流年。在这新旧年岁更迭的日子里,来到了梦境中的三河古镇,古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

  走进古镇,豁然开朗,鳞次栉比的马头墙,错落有致的展现在眼前。“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给人梦境的感觉,又像一幅淡雅迷人的水墨画,我仿佛是画中人,陶醉在这美景中,心中有一种喜悦弥漫着。

  古镇有南、西两条古街,徜徉在这深巷幽远的街上,青石板路光滑圆润,散发着古老而清悠的气息,仿佛穿越了千年岁月,给人一种轻拥沧桑时光的惬意。古街两侧白色的马头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平门格扇,雕花镂窗,最吸引我的还是特色小店,瓦片上绘画古朴而又独特,各种民俗工艺让人流连忘返。

  一条古老、悠长的"一人巷",吸引着游人驻足,斑驳的小巷幽静而沉寂,我好奇的走进只能容得一人通行的古巷,一种淡淡的恐惧和怀古之情慢慢袭来,快步走出巷子,沿着古街检拾着恬淡的心情,咀嚼着古风的味道,一路前行。

  古街的尽头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寺院,因宋太祖幼年在此避难,后亲题为“万年寺”,祈祷万年基业。进入院内,正面是巍峨的大雄宝殿,侧面是精致的地藏殿,后院竖立有九层高的“万年塔”,此塔是三河镇最高的建筑。寺院的墙壁上有一段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感触颇深。漫步在这静静寺院,思索着、感悟着,内心更加清静而空灵。

  古镇以水乡为特色,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古河、古桥、古民居、古街、古圩、古茶楼、古庙会、古战场。水乡如诗,古河如画,站在古桥之上,清澈的小南河尽收眼底。三河古镇,古桥众多。三县桥,因“一桥跨两岸,鸡啼鸣三县”而得名,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三河保存最完好的古石桥。

  鹊渚廊桥,一座两层飞檐翘角式的古朴典雅小桥,有人称它为情人桥,一些情侣笑语盈盈从桥上走过,希望他们的爱情天长地久。

  三河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望着威严古城墙上太平天国的旗帜,想像太平军在此歼灭湘军精锐李续宾部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仿佛看到了当年英勇的太平军将士坚守的身影。三河镇著名人物还有,担任过爱国将领冯玉祥秘书的郑善甫;著名的爱国侨领和社会活动家董寅初;任合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孙立人;清华大学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他们的故居或生平事迹展览馆分布在古街的深处,供游人参观、纪念和缅怀。

  古镇小桥流水,处处透溢着浓郁的古风神韵,离开古镇,心仍被它牵动着荡着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9

  风情是一种极致的美韵,如若再加了一个古字,就更加让人心驰神往。

  我是在华灯初上时候走近长寿山风情古镇的。车在大门口排成了一条长龙,入口处,人头攒动,我有些落寞。喜静之人置身喧嚣,总有些不大适应,各种不适困扰着我,使我的脚步有些犹豫。再看看同行的人,他们兴致颇高,便不忍扫兴,既来之则安之吧。

  其实,我,是奔着一棵树而去。听说,长寿山上有一棵千年古树,历经了无数的风霜雪雨,阅尽了人间百态,依旧是枝繁叶茂,不喜不悲……也有人说,抱了古树的人会时来运转,健康长寿。我想象着自己抱着古树时的模样,竟是“噗嗤”一声笑了,脚步也轻盈了许多。

  原来古镇,并不在我想象中的山坡上,就在大门的入口处不远。茅草棚、砖瓦房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不宽的街巷两旁,商贩们一身古装,面带微笑,我跟随人流,疑似走进了古老的街市。古时的长安,旧时的盛唐,从一幅画中走来。各色小吃店,排列两行。越往里走,越觉得别有洞天,竹笛声声、流水潺潺。

  我轻提裙摆,款款拾阶而上。

  累了,就坐在青石台阶上,手托下巴,看眼前人来人往,他们的表情闲适而又从容。我想起自己的前世今生和故乡的小径,一缕薄雾在心底悄悄升腾。在光阴的故事里,我们不过是匆匆的过客,每一场花事每一种遭遇也不过是一种心情的反射罢了,繁华过尽,总要回复最初的平静,古镇的砖墙上写满了前尘旧事和诗词歌赋,在夜晚的灯光下煜煜生辉,只要用心,就能读懂它们。

  光阴就在我的对面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若有所思,欲言又止……

  离开时,风情古镇依旧在灯火阑珊处,古树依旧在远方兀自招摇着,它身上的红黄布条写满了祈愿和祝祷,它不会知道,在一个平常的黄昏,一个布衣妇人专程要去看它,就为了那一抱。可她,却被古镇的风光,古镇的随意所牵引,竟是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我们最终选择的都是自己的初衷吗?冥冥中,总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我们,随时随地都在调整着我们的航向……这样想时,离古镇和老树越来越远。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10

  周末,我应几个老同学之约,游览了三河古镇风景区。

  天气晴好,蔚蓝的天空上只有少许淡淡的薄云在悠闲地飘动。一阵微风吹到脸上,含着春天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景区游人如织,不时看到有人拿着手机或相机在拍照。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聆听着讲解,参观了古镇的一些景点。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舒城和庐江三县的交界处,因丰乐河、杭埠河和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远看三河镇河环水绕,一座座的拱形桥横跨两岸,岸边的建筑物和民居飞檐翘角,有的是古迹,有的是后建,都类似于徽派风格。脚下的青石板路光滑闪亮,一条条古街巷狭小深长,里面住着好几户人家,都保留着历史街区原汁原味的景象;还有古茶楼、古庙会、古圩、古战场,佐证和诠释了三河的古老和悠久的文化。置身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光,使我们流连忘返。

  走在这深深的小巷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戴望舒的一首《雨巷》诗:“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现在虽没有看到油纸伞,但还是有着一群群丁香一样的姑娘,点缀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想,无论是愁是怨,或悲或忧,来到三河,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你总会忘记那些烦恼和不愉快,有一个好的心情,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随着导游来到了董寅初纪念馆。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尊董寅初坐着的铜像,墙上的图片介绍和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他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和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我们参观了杨振宁旧居。杨振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首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陈列室的小院里,有杨振宁小时候拿着书站立的雕像,旁边是一张石桌和四块石凳,体现了他从小就勤奋好学,胸有大志。再往里面是杨振宁在清华大学讲台上作学术报告的塑像,气质非凡,栩栩如生。各个展览室的图片文字介绍了他的身世、求学、研究和讲学等历程,不时吸引着我驻足观看、凝思。

  走过几条街到了刘同兴隆庄。庄里面有好几间房子,一个很大的院子,在当时算是个大户人家。一间房子的货架上放着几卷布料,柜台内有一位戴着眼镜、面带微笑的老先生站立的雕像,柜面上摆放着一把旧算盘和一根木尺,好像正在做着生意,惟妙惟肖。对面一间屋是粮仓,前台有多个木屉里放着各种米谷。院内有一口水井,井沿被井绳磨出一道道又深又光的凹沟,一只旧水桶还拴在辘轳上,保持了历史的原貌。

  我们还参观了太平军将领陈玉成率部击败清军的“三河大捷”旧址和抗战将领、有“东方隆美尔”之誉的孙立人将军故居。

  中午时分,我们几人在一家小饭馆就餐,品尝了三河米饺、酥鸭圆面、米粉虾和米酒等三河名特产。米饺呈半月牙形,通体淡黄,里面是肉馅,咬上一口,鲜美极了。米酒晶莹剔透,外看似红葡萄酒,喝起来很是爽口,一直甜到心里。在旁边忙活的服务员看我们喝的开心,笑着说,这米酒好喝,但后劲较大,可不要贪杯哦!这些名菜名酒无不展示了三河水乡的风韵,让人回味无穷。

  短暂的三河之行,在游览了名胜景观的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受益颇丰。三河古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杰地灵,物阜民丰,真是个令人留恋的水乡小镇。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11

  后柳古镇,又称后柳水乡,它位于汉江河畔,又因汉江河岸有大片柳树而得名。它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出现在石泉境内凤凰峡、柳溪峡、香柏峡汉江小三峡的起跑线上,它以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中坝大峡谷一道,构成了一幅幅最美丽的山水画廊图景。它以年轻的姿态傲然耸立在魏巍群山之中,成为南来北往观光旅游者的最佳旅游胜地。

  后柳古镇,三面环水。左右两则与黑沟河中坝河相连,河流溪水潺潺,终年不止,清澈见底;迎面通过一条美丽汉江,再现了过去古镇码头水上交通发达,和当时古镇市场繁华景象。

  千年古镇历史悠久,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湖广到陕西,移民大量涌入后柳古镇,古镇成为连接陕南、鄂西、和川北的重要商埠。如今虽然有无数四通八达的陆路代替了水运,它曾经作为水运码头的功能正在退化,但是它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像熟睡的婴儿那样,静静地躺在汉水的怀抱里,它以甘美的乳汁养育着一万三千多子民的繁衍生息。

  透过一条条青石板铺成的古镇街道,和街道两旁被修缮翻新的木楼板房上,从能工巧匠留下的艺术杰作可以发现:古镇街道上的坑坑凹凹,墙壁上的斑斑痕迹,镌刻在木楼板房上的龙飞凤舞。这些古老建筑设施,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历史沧桑的洗礼,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到如今仍然留下了清晰可见的丹青妙笔。现在通过当地政府,对传统建筑民居的保护与发展、修复与完善等政策措施的实施,再现了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古朴典雅的民俗风貌。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12

  时至今日,古镇老街不断在更新、在发展。新修建的一座仿古建筑高大牌坊,毅然耸立在古镇街道两旁最显著的位置上。这座古镇标志性的牌坊,通过设计者的高度浓缩,张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大融合最灿烂的一面。沿着牌坊一条宽阔的新修街面,直接延伸到了古镇老街传统民居的核心地段。

  在这里,繁华一时的街道巷口,曾经有过国家机关、办事机构、商人小贩云集、山民买卖公平和居民住户密集的热闹场所。如今虽然随着古镇不断快速发展,慢慢退居了历史舞台,但生活在这里居民商户,不仅没有忘记传统专业技能,而且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商业思想:山货土特产流通环节的新旺,二面饼芝麻馍热量畅销,老式理发店顾客频繁地进入等。另外,分布在这条古镇街道上,还有老年娱乐场所的新起,老年秧歌队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新茶楼品茶风格与茶文化发展的再次呈现,新饭庄美味佳肴的再度升级,丹青石泉摄制组的实地拍摄与石泉十美宣传作用的重大影响。更让人们忘不掉的是,具有传奇色彩曾经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抗日将领王范堂先生居所与那棵千年皂荚树紧密相邻;他们面对古镇,既充满神奇,却又令人敬仰震撼……古镇幽幽,街道惆怅,即使它有古老的一面,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依然光辉灿烂。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13

  放眼古镇周围,汉江碧波荡漾。新建古镇码头,连接了凉亭、长廊、广场、垂柳和树木花草,它们相互衬托,排列有序,实乃鲜花配绿叶,令人温馨无暇。转眼间可以看到,靠近码头岸边,高高竖立一排扬帆起航的大桅杆,仿佛是汉江一盏闪亮的灯塔,它的每一柱光线好像照亮了,穿梭在汉江河面上轻歌曼舞的客轮和游船。宽阔的汉江码头除了承载前来摆渡的来往乘客,还是游客休闲、娱乐、乘坐水上摩托艇飘荡和唱着山歌赛龙舟的水上乐园。

  在汉江码头上空遥相呼应,有一座中坝河大桥,它成为沟通石泉南北交通的主要交通要道。桥下宽宽的河面与中坝大峡谷水路相连,谷口又与汉江河面亲密交汇,它们共同在中坝河两岸组成了,一条长长的天然湖泊。在湖泊两岸缓缓起伏的巨大山峰上,像是天空带着彩霞的白云,把湖泊两岸的青山绿水打扮得如此多娇!

  清清的湖泊和汉江码头唇齿相依,密切相连。它们又从不同方向,环绕在古镇八亩田身旁。传说八亩田是古镇百姓,惜土如金务实创新精神的最好证明。古镇百姓把蔓延在汉江河畔一处最肥沃的土壤,严格丈量,分配给各家各户。如今八亩田在汉江河流的慈润下,已经演变成又一座最美丽的天然湖泊。

  湖泊春夏蛙声一片,虫鸟相鸣,水中鱼儿嬉水,湖岸柳树成荫,景色宜人,吸引了众多前来围湖垂钓者的青睐。虽然八亩田当今失去了粮食生产,成为天然湖泊,但它却迎来了养殖业和旅游事业的高度发展。如今湖泊已经发展成为,天鹅斑雁野鸭成群闲游的栖息地。在这里也成为前来旅游观光者,驾着一叶扁舟、看着天鹅斑雁野鸭在湖泊中,自由自在飘荡的美丽图景,使游客真正享受到,放飞性情,亲近自然,这样一种愉悦快乐的新天地了。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14

  中坝河大桥是后柳古镇又一道风景线。它不仅与汉江山脉、古镇、码头、河流、湖泊浑然一体,而且站在桥头任何一方,都能看到与后柳古镇并排相邻的五郎(狼)坝风景。

  与古镇相邻的五郎(狼)坝,相传在清朝中后期,还是荒无人烟杂草丛生树木成林的蛮荒之地。生活在古镇周围的百姓,发现这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当时,人们在开发利用这片土地资源时,突然在杂草丛中蹿出了五只野狼,顺着山间小道跑向了深山老林。人们就此定名为五郎(狼)坝。由于“郎”与“狼”是谐音关系,当地人们已经习惯称为五郎坝了。

  五郎坝发展到现在,交通便利,一条环形公路与古镇条条交通线贯通。它不仅凭借古镇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和汉江河畔丰富水资源的独特优势,而且又与中坝大峡谷河流天然接壤的便利,最终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五郎坝村民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被当地政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陆续住进了新村。他们不但养好地种好田,而且以经济合作社的发展方式,组织各户村民,利用天然湖泊投放大量鱼苗数量,扩大网箱养殖规模,在发展渔业生产的基础上,以初见成效;还在连片山坡上,先后栽植了大面积优良果树,以形成规模。这与古镇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事业又谱写了新的篇章。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15

  近年来,慕名前来后柳古镇及中坝大峡谷,南来北往旅游者络绎不绝。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开发与发展,后柳古镇以陕南风情,汉水文化,对外开放的中坝大峡谷民俗博物馆、天鹅湖、赛龙舟、水上摩托艇等旅游项目,已经成为后柳古镇旅游资源的一大亮点。另外,古镇周围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完好,除了碧山幽水之外,还有天然水域景观资源和动植物资源。这一张张美丽画卷,被张贴在古镇周围山山卯卯沟沟坎坎上,它必将成为游客前来度假休闲,观光旅游,亲山乐水,放飞性情的理想之地了。

  如今,后柳古镇新街道,一条条缠绕在大街小巷;新楼房,一栋栋拔地而起。享受政府扶持,高山移民到后柳古镇廖家湾住房工程,已经在全面建设之中,围绕后柳古镇汉江河畔防洪堤坝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建设。这些惠民工程,为古镇进一步发展,不仅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而且又给古镇山川河流,添上了一道靓丽的光彩。

  饮食文化在后柳古镇算是一大特色,号称地方特色的山珍海味,如餐桌上的汉江烤鱼、肥虾、螃蟹、泥鳅、黄鳝、山鸡、斑鸠、野兔、以及家禽家畜等。这些代表了后柳古镇,颇有地方特色饮食风味的农家乐饭庄,先后发展就有三十多家,如江君楼、垂钓园、后柳水乡等。

  后柳古镇市场丰富多彩,除了新街老街商铺林立之外,还先后发展了几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商场。每逢古镇集市,穿梭在大街小巷买卖者、商人、小贩等,他们每天带着崭新的面孔,走进市场抢抓机遇,准备在经济大潮中,再去实现财富的梦想。

  后柳古镇,面对我国经济大发展大跨越的今天,现在又以年轻的姿态,站在魏巍群山之中,站在美丽汉江河畔,再一次唱响了生命的凯歌,继续书写着它最美丽的人生华章。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16

  江南古镇,烟风细雨,河泽遍布,盛产鱼米,物产富饶。白墙黛瓦,青砖垒筑,穿堂天井,屋檐回廊,小桥流水人家。古镇多少楼台烟雨中,碧玉佳人略施粉黛。水养人,人护水。江南烟雨蒙蒙,格外的滋养人,江南多佳人,与江南多烟雨是分不开的。

  半弯斜月光洒古镇,半轮明月倒映水中央。月上柳梢头,相约乌篷船。与佳人同坐乌篷船,橹浆一动,月影迷离,伸手入河中,斜月唾手可得。月影下美女韵味十足,纤指舞动,拨弄发髻,虽身穿救生衣,却怎么也掩饰不住美。

  忽而古镇飘起如烟如雾的细雨,抬头看有佳人手撑复古油画伞,漫步在石拱桥上,时而停驻不前,伸手迎接丝丝细雨,脸上洋溢着微笑。俯望河水中细雨斑斑点点,洒落在河面上,激起阵阵涟漪。乌篷船船公慢摇橹浆,船忽左忽右上下摆动有节奏的穿过石拱桥。

  街道转角处有一双人摇椅,不知名的美女正独自一人,前后摆动锵然自得,按下快门,让时光停滞。漫步石板铺砌的古街道,随处可以听到阵阵悠扬的戏曲,忽遇异国佳人,长发碧眼,身着江南旗袍,别有一番滋味。

  古镇的丝巾,从古至今深受美女喜爱,丝巾是美女必不可少的装饰物,国人讲求含蓄,粉颈外露甚似不雅,因而一条条薄如蝉翼的丝巾便应运而生,千百年来,犹为古今美女喜爱,丝巾或是缠绕几圈套在粉脖上,或是打个结系在脖子上,或是随意的披挂在肩上。不管是那一种打扮都是别有一番风味。

  古镇收藏有许多历代三寸金莲,这是一种残缺的美,变态的美。为迎合某种需要,而禁锢自然的生长规律,硬生生的把脚给定格在三到五寸左右,用布缠绕固定成型,看着这些三寸金莲,不禁感慨,一部血与泪的历史值得深思。

  古镇河道中,人工养殖的各色锦鲤,有的已将这半米多长,小的也有寸把来长,它们对远到而来的游客丝毫不陌生,频频出水假意友好的问候,随着游客的拍照,摇头摆尾,搔手弄姿,争相卖弄,扎堆涌现在游人的脚下。

  河两岸建造有数十座石拱桥,是两岸互通的主要交通节点,乌篷船也是两岸互通的主要交通工具,从石拱桥下来,一座白莲古塔香火鼎盛,人烟沸腾,人声喧哗。

  古镇小吃,从南到北,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应有尽有,但古镇最为出名还是糕点,桂花糕、菊花糕甜而不腻,入口即化。

  古镇美景美不胜收,环绕古镇街道三圈,竟然找不到古镇的出口。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美景到深处,人不知,最后不得不询问工作人员,才找到出口,原来出口就在眼前拐弯处,数次擦肩而过,只应古镇景色迷人,不及细细寻觅,只待多游玩。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17

  都说安昌是个古镇,其实,家乡也是个古镇。古老的房子,古老的风俗,古老的生活连那几只母鸡的生活都是古老的。 深色的砖墙,偶有几片淘气的竹叶探出头来,凝望着那只偷偷跑出来的灰色小狗。小河不太清澈,多是水葫芦占满了河,使得撒网抓鱼的船只过不去,只好用船桨把它们划开。房子的白墙差不多成了黑色的,可见年数已久。窗户倒是被勤奋的村姑们擦得亮堂堂的,可以清晰地看到屋里的东西。在这个古镇,路都是用石头铺的,这使孩子们很开心。在这个古镇,快乐也不少,可爱的鸟儿成群地飞到竹林里,欢快地歌唱着,孩子们玩耍的笑声悠悠地漾出了村庄,还有野花野草那无言的快乐,都使家乡充满了生机。当听到要迁移到居民区时,我哭了————为那欢蹦乱跳的小狗,为那淘气永青的竹子,为那可爱婉转的小鸟,为那悠悠闲闲的母鸡古镇啊古镇,你的音容笑貌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18

  千年古镇----东平位于政和县西北部,在武夷山脉的金峰山脚下。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我们从东平中学毕业已25年了,大家在外工作或经商,难得回家乡的我们将此次同学聚会首选放在东平,午餐就设在东平芳香酒店。大家围席而坐,只听一声吆喝:“小胳来了!”好客的店主为我们特地准备了橙黄晶亮的小胳摆上圆桌,顿时同学们你一块,我一块地夹着小胳放入自己的嘴里,边嚼边说好久没吃到这么地道的小胳了,当时小胳味儿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欢快的气氛溢满席间。让阔别家乡25年的我们真正领略家乡风味,温馨故里人情。 大家本是土生土长的东平人,虽吃着小胳,可都没人知道东平小胳的制作历史起源于哪个朝代,谁也说不清,但大家都清楚知道爽口香甜的东平小胳是家乡---东平古镇最具特色的小吃。其历史悠久。据店主介绍,小胳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制馅是个关键,首先将新鲜的厚肉白平铺在砧板上,然后用锋利的菜刀慢慢将肉白剁成肉酱,再盛入大盆中,加入地瓜粉,(如用蕨粉则更滑,但现在已很少有蕨粉了,大家目前都用地瓜粉代之)及适量白沙糖(根据个人口味加量)后用力搅拌均匀,放置一旁腌制待用;其次就是烙蛋皮,要将鸭蛋(鸡蛋)打在菜盆中,加适量的清水、碱,再用筷子将蛋打匀,等锅七分热时,用猪油润好锅,再将打匀好的鸭蛋十分均匀地在铁锅中淋个来回,烙蛋皮可是技术活,烙成的蛋皮要薄如纸的圆蛋皮,起锅后的蛋皮一张张地叠放在圆圆的笊篱(农村一种捞饭的工具)背面上摊平;然后就把拌匀腌制好的肉馅放入蛋皮中间,将其卷成的方状条形,包好蛋皮,这时小胳就初步成形了,最后小心翼翼地将初步成形的小胳放入木制蒸笼中,用猛火蒸上一小时。期间要用牙签在每一条小胳上插几个小孔(目的是让小胳蒸得更加熟透),出笼后的小胳斜切成小方块,然后如花瓣状地摆在瓷盘上,那色泽橙黄鲜亮的小胳因品相好,香气逼人,十分诱人。取上一片小胳放到嘴里,其味道鲜嫩爽口,清香甘甜,油而不腻。此时你恨不得将全盘小胳唯我独食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东平有个传统的习俗,那就是好客的东平人民无论是远方的客人到来还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酒桌上必不可少的第一道菜就是小胳。

  记得年幼时,大家经济条件有限,当时大人去喝酒时,桌上每人一块小胳,但那时大家都舍不得吃,总会各自将自己的那份小胳小心翼翼的用纸包好捎回家给家中的小孩。我们兄妹四人每次将父母带回的那块香气十足小胳立即瓜分了,其实每人也就那么一小口,还不够塞牙缝呢。那时我们毕竟是小孩,因口馋,总想着自己的嘴里,没有顾及父母,总没让父母也尝尝小胳的美味,如今回想起来,心中不免有些内疚。东平小胳正因其口感爽滑、甘甜、清香,其独特风味也吸引八方食客慕名而来。

  如今在城里的市场上虽也销售小胳,都打着“东平小胳”的品牌,但这些小胳已“作假了”。作为地道的东平人,只要一看就知道那小胳不是正宗的东平小胳了,其主要是制作时放入地瓜粉太多了,但“作假了”的小胳切成片虽不明朗透明,但吃起来不会那么油腻,城里人还是比较喜欢。

  朋友,要想吃到正宗的东平小胳,那还是得去东平,好客的东平人一定会为你端上那色泽橙黄鲜亮的小胳来招待你,让你一饱口福。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 篇19

  自小在水乡长大,也早已对古镇失去了兴致,即便西塘古镇就在不远,也不想涉足,无非就是几件残砖乱瓦构筑的几间小破屋,或者就是坍圮的篱墙。要说水,水自然在水乡是司空见惯的。在古镇又怎会有什么不同呢。至于一直标榜的古朴,细想也无非就是对过惯了世俗生活的尘寰中人才能有几分吸引力。还是应朋友之邀去一趟古镇,不像以往的出行总是会对目的地充满向往,而也总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自然,对西塘从小构筑排斥心理是很难改变,对古镇也不会有多大向往。此番游玩也便是有了颇几分不情愿的,再加上天空不作美,虽已是初春,不过前两天的雨又把江南的春季带回了冬天,可谓春寒料峭。出行的兴致几乎殆尽了。

  初入古镇,也没有什么豁然开朗感觉,只是带着这份抵触随着朋友前行。即便承载了着古镇全部记忆的胥塘,或许作为吴跟越脚的子民,理应是对着承载我们历史的胥塘引以为豪,毕竟是精神文化根基的,是少数可亲见,可观的根。但我还是没有提起这份兴致,也毫无兴致地一扫而过。走马观花,可是花也是司空见惯的“野花”了。

  踏上送子来凤桥,也不为求子或是求女,只是走走,毕竟我们年纪尚小,对于未来还懵懂迷惘,又怎么能去空想到这种事宜。不过传说毕竟还是传说,填上了几分神秘色彩的古桥横架再河塘之上。凌驾在同样承载历史的河塘之上。水乡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就如此展开在我们的眼前了,也颇有几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意蕴。

  不远处传来了袅袅的乐曲声,二胡,扬琴,还有一些不清楚名字古典乐器,旋律悠扬,回荡在恬静的水乡天空,每一处角落。还有几棵河边的柳在春风之中早已萌蘖,已冒出嫩芽,即便是天气的骤寒,也不影响他们在风中摇曳身姿,配合着袅袅余音,舞蹈。几位老者将自己的闲情逸致融入了古镇的画中。

  自然,观赏古镇,心目中最佳时宜,便是初春时节,淫雨霏霏,在古镇的狭窄的弄堂里;逢见“一个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遐想着是各种的邂逅,那一刻,时间或许会凝结,整个是世界再有任何人存留,阒静无人。只有她撑着油纸伞迎面走来,或许还会有一个对视,在她迷雾般的眼神什么都看不到,她宛若迷雾之岛的伯拉芙妮。然后不需要什么故事的发生,只是毫不在意的插肩而过。然后看着这位唱着油纸伞的姑娘远远的离开,不去追逐,只是被她的香驱逐。只是看着他的离开,没有黯然神伤。可正值万里无云的晴天下乡也只是空想了。尽管是空想,其实还是在想。

  漫步在在烟雨长廊之上,一边的河水诉说着它古老历史,而另一边的古旧的屋舍沉稳的坐立再远的等候着我的过目,只是默默地或许是在老前辈面前不变倚老卖老,这河流的诉说也是非常的平缓,你要张开耳朵仔细聆听,或许才能听到她的这只言片语。或许岁月蚕食了她以往的锐气,而逐渐沉稳。然后就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展示在我们面前。这不是炫耀,而是自然的流露。让我们自己去钦佩,去敬仰。

  离开时便有了几分不舍,同样的水乡,厚重的历史感给予人奇妙的的感受。它不是古居,河,桥简单的罗列,是工匠在图纸上奇妙的构思,加上了生活的气息,是画匠在画卷上精心的布局,并且加上了历史这一“味”颜料。

【写古镇的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描写周庄古镇的散文02-16

描写江南古镇的散文02-16

写雨的优美散文02-18

写夏天的优美散文05-27

写毕业的优美散文12-03

写秋天景色优美散文02-18

写雨散文优美段落12-05

写春雨的散文优美片段12-05

关于写家的优美散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