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

时间:2024-01-21 08:31:54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1

  整天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发生一些错误,在纠正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这孩子的错误告诉各位小朋友并希望其他小朋友不要这样去做,但是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误区,当我在幼儿教育中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便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等我看完整个内容,真的是让我目瞪口呆。

  在文中提到特别是对于我们小班的老师要慎重用当众批评的这一教育手段。因为年龄越小的孩子在受批评的负面影响很大,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一旦形成受拒绝的同伴地位,沦为受拒绝的对象,之后想改善就很难,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过此类现象,因为孩子犯错了,我觉得不对就应该要进行指导和教育,同时我也更想让其他小朋友知道这么做不对,下次避免孩子再次发生此类错误,下次在这中问题上还是要妥善处理的啊。

  在这本书中对于教师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中的行为误区一共指出了五个大点:

  1、多次当众批评

  2、一味进行口头指正

  3、重现不良行为

  4、注重短期效果

  5、急于求成。

  在这五大误区中我觉得更深入了解的就是“一味进行口头指正”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在孩子生活常规的培养中我也会发现孩子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就像是排队的时候有小朋友在推前面那个幼儿了,或是一些区域角内容事物不允许幼儿去碰的物体,我们都会对孩子说:“不可以去推小朋友,不可以去碰那个玩具,不要乱扔垃圾,”等这样的信息,而幼儿听到的却是“推”“碰”“扔”等这样的信息,而且还会继续做出这样的动作,反而会更加的严重。像此类现象该如何解决呢?在书中给了我们很有效的答案,面对此类情形时,应该由教师指出个别表现好的幼儿,并让其在集体中树立榜样,鼓励幼儿向榜样学习,以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与强化。

  这本书很多的文章让我都了解了一些有关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教育幼儿的一些信息,包括是这一个内容,它让我懂得在教育好孩子的同时更要注重幼儿交往能力上的培养,且在培养的过程中所存在的误区又该如何更好地去解决。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2

  一.儿童的同伴交往对儿童的成长起着独特的作用: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和策略,促使其人际交往向良好积极地方向发展。

  (二)同伴交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认识和评价自己,为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基础。

  (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

  因此,如果幼儿从小没有良好的同伴交往,则可能在以后的发展中出现许多行为问题:厌学、逃学、攻击、孤僻,甚至自杀、精神病、青少年犯罪等等。而我国另一特殊国情又是:我们的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兄弟姐妹的交往,再加上单元式的住房条件使每户都是单门独户,这使得我们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上有点“先天不足”。因此,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有必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培养幼儿正确的同伴交往意识,使幼儿掌握必要地同伴交往技能,逐渐丰满其应对未来社会的翅膀,为以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措施:

  (一)为幼儿提供交往机会。

  没有与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安排是很紧凑的,他们充分和同伴交往的时间不多,因此我们常可以看到许多幼儿在厕所里玩耍、交流,不肯出来,或者上课时讲话、不专心,显然这样对幼儿的交往和社会性发展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我们在安排活动时,应充分保证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以及自由交往的机会。如来园和离园时的区域活动:让幼儿自由搭配,自己选择区域,自己选择同伴一起玩;在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时,我们要给幼儿提供充分自由地空间,老师尽量不去干预,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中自由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形式。角色游戏能很好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同时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可以说: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是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

  (二)丰富幼儿交往内容。

  幼儿的特点是从众心理强,喜欢模仿,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针对幼儿游戏活动中的需求以及社会的热门话题,与幼儿一起讨论问题,丰富交往内容。例如“快乐的六一”,“我为申奥成功加把油”,“愉快的郊游”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意无意展开讨论,丰富其交往内容。

  (三)为幼儿树立交往信心。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交往背景,一些幼儿性格内向孤僻,不敢与人交往。作为教师,在认真分析这些孩子的个性特点后,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树立起他们交往的信心。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游戏时,多与他们交流;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拉近老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另外,为了使幼儿获得交往上的自信,教师或家长还要有意识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比如让孩子学学唱歌,跳舞,绘画,下棋,骑单车,滑滑板,打球等。有了一定的爱好专长,幼儿交往的自信就会建立起来,并利用某种爱好结交自己的朋友,为幼儿增加交往资本,拓宽交往范围。

  (四)教给幼儿必要的同伴交往技巧。

  一个人与同事家人及熟悉的人们如何相处,往往取决于他童年是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同伴的交往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同伴争执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在这磕磕碰碰中,幼儿才逐步学会怎样与人交往,从而获得社会交往的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面子观等,遇事时让孩子多动脑思考,学会自我处理问题的方法。其次,是家长多为幼儿提供交友的机会,如请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让孩子走出家门与邻居小伙伴一起玩。当孩子们出现争执时,家长应采用疏导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矛盾。家长应有意识地了解周围邻居的表现,为孩子选择品行端正的同龄伙伴,使之在与良师益友的交往中健康成长。

  当幼儿在交往中发生矛盾时,教师不必急于介入,他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解决。不同性格的幼儿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那些胆小羞怯,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幼儿,要经常鼓励他们敢于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并尽量给他们说话和游戏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增强交往信心,同时鼓励周围幼儿主动接近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体验群体生活的温暖与快乐,增强参加集体活动的欲望和勇气;对那些优越感强,常挑剔伙伴缺点,不容易与人交往的幼儿,可采取多种形式引导这些幼儿学会宽容,谦让,并接纳别人;对那些支配欲强,争强好胜,活动中常招致伙伴反感的幼儿,我们则应教育他们允许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学会听取别人意见,帮助他们在群体中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同伴关系,消除他们心理上的一些障碍。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教学工作中,常会听到某某小朋友打我了,某某小朋友抢我玩具了等等的现象。当孩子们之间发生这些现象时,我认为我们老师要善于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之间争吵是常有的事。一般来说,只要吵架没有危险,我们不必乱加干预,随孩子们自己去。孩子们吵架,其实并不是坏事。它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也是孩子自我教育的有力手段。因为在争吵、打架的过程中,孩子有一个认识自我的`问题,期间各自还要申辩自己的主张,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孩子自我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相互间的一次体力与能力、智力的“较量”。当然在必需时,我们可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干预”,指导孩子解决矛盾,恢复友谊。

  如果孩子确实受到了委屈,不要立即“兴师问罪”。因为这样做,对孩子并无益处。正确的做法是,应先调查一下孩子受委屈的原因和过程。如果是孩子先惹怒另一位孩子,因而另一方才还手,那就要首先指出这位孩子开始时的过错,并要他向另外的孩子道歉,然后再指出“还手不对”的错误。这样矛盾就能得到妥善解决。

  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马上就要进入小学,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孩子今后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通过一些实例正确引导、教育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学会谦让、等待、要有耐心,教育他们在与小伙伴有矛盾时应讲道理,要学会尊重别人。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4

  人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交往,特别是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使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对其健康成长也极为重要。但是,如今大部分家长比较重视幼儿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常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许他们交朋友,使孩子的交往范围大大缩小,孩子慢慢变得封闭自己,任性,不知谦让。

  怎样让家长理解培养幼儿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科学的指导孩子,并真正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呢?我不断寻找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一、让家长转变观念,理解培养幼儿交往的重要性。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关心,过度保护,使孩子产生过分的依赖感,缺乏独立性,不善于交往。可与家长谈论此事时,家长态度非常平淡。于是我决定召开家长座谈会,主题是“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我首先肯定了每个孩子的优点,告诉家长当今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实现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对孩子的个性、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指出有的家长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这是,家长才意识到交往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一定尽力配合老师,共同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而有效的家长座谈会,家长的观念逐渐开始转变了,他们主动与我交谈,主动了解孩子近期的表现,询问如何配合老师。我们也借机利用家园练习册、家长栏、给家长发资料等形式,向家长传授培养幼儿交往的办法和技巧。

  二、向家长提供参与幼儿交往活动的机会,让家长亲身感受孩子交往能力的变化

  我准备了大量幼儿图书和一些幼教报刊,加上幼儿从家中带来的一些图书,在家长开放日组织了一次借书活动,幼儿和家长都可以借书。这天,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三五成群在一起商量借什么书,有的幼儿自愿当起了解说员,有的向别人推荐自己的书。幼儿的交往热情很高,很快借到了自己喜欢的书,有的幼儿还帮家长借书呢!在活动中,家长亲眼看到了孩子的交往能力明显提高了,有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性格活泼开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加了。家长们感叹的说:“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真不相信我的孩子进步这么大。”

  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进一步认识到发展交往能力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多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参与也是互相的,家长的参与也无形中推动了我的工作。家长发现孩子有了什么新问题,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都非常坦率地与我交谈。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5

  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想想班里的每一名幼儿,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除了每天能按时入园,还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幼儿在手工制作和绘画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性格内向的韩艺豪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韩艺豪长得非常可爱,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好像混血儿,人见人爱。由于父母工作忙,3岁以前一直由保姆抚养,很少与外人接触,韩艺豪不喜欢与人交流。直到入园时,还不能正确回答别人的问题,记得第一天看到他,我问:“宝贝儿,你叫什么名字?”他说:“你叫什么名字?”我又问他:“你几岁了?”他说:“你几岁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这样“鹦鹉学舌”,我想尽各种办法改变他,也没有多大效果。

  艺豪在班里从不主动和小朋友玩,活动中也不爱说话,经常自言自语。我和他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妈妈也很着急,为此还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不是得了自闭症,医生检查后确认正常,妈妈期盼孩子能尽快变得开朗起来。

  一次,我教孩子们唱歌曲《种瓜》,韩艺豪听了两遍就唱下来了,当唱到“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时,他笑出了声;还有一次,当我告诉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后,他就再也不让爸爸帮他穿鞋子了;每次画画,艺豪都会按照要求涂色,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多好的孩子啊,我一定要帮助他。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总是“逼”着他说话。在班里,不论干什么我都会问他:“你干什么呢?”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的鼓励他回答,反复几遍,直到他会说了,说对了,再让他去做;学习唱歌和画画时,总是多表扬多鼓励他充分展示自己,只要有机会,就引导他说出想干什么。慢慢的,艺豪变得爱说话了,能和班里的小朋友一起玩了。别人再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时,他能大声地说:“我叫韩艺豪。”

  在幼儿园里,只要教师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引导他们,就会发现孩子们的飞速变化﹗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6

  下午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我带孩子们到院子里的大型玩具器材边玩耍,每个孩子都望着我,等我把安全注意事项交代清楚之后,孩子们便一窝蜂似的跑向各自喜欢的地方,我的眼睛也开始一刻不停地搜索,关注起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来。王俊奇、朱仲坤、田照庆、李怡楠等几个小朋友最喜欢玩转椅的游戏,瞧!他们玩得真高兴,玩得正起劲呢!可是,罗林旭好像遇到了什么问题,满是委屈的朝我这边走过来,眼泪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闫老师,我想坐在转椅上玩,可是,朱仲坤,田照庆偏不让我坐在椅子上面,在一旁挡着,还把我推倒了呢!老师,你帮我说说他们呀!”罗林旭满腹委屈地向我告状,一双明亮的眼睛用期待的眼神盯着我,好像在说:“闫老师,你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们,批评他们,他们不能这样对待我。”我看着他那着急委屈的样子,我蹲下身,认真地和蔼地说:“是小小男子汉,要让自己坚强一点啊,他们怎么会无缘无故地不让你玩,又将你推倒呢?是不是你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呢?快去问问他们吧。”这时,罗林旭的情绪稍稍稳定下来,若有所思地用眼睛看着我。我用眼神鼓励他,我再次用语言鼓励他:“你快要上大班了,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时,小朋友之间发生了矛盾,要自己学着去解决,老师相信你能自己解决好问题的!”罗林旭在我的注视下来到了转椅旁,大声地说:“我想坐在转椅上玩,你们凭什么不让我坐在转椅上?”朱仲坤的小快嘴马上说开了:“老师以前规定了,玩转椅时每次只能坐五个小朋友,可你不遵守游戏规则,都已经满了五个小朋友,你还要再坐进来。”林旭的声音慢慢小了下来:“可是,你们都把我推倒了!”王俊奇、李怡楠走过来说:“可是,我们也没用很大的'劲,只是轻轻地、小小地一推呀!等一会儿,走了一个人,我们还是欢迎你来转椅这儿来玩的。”罗林旭在转椅旁徘徊了一会儿,回头对朱仲坤说:“那我等一会儿再来玩吧。”

  孩子们有自己的交往原则,没有老师的介入,他们也能按照游戏规则去解决好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孩子们能分清问题的对与错,教师该放手时就大胆的放手,让孩子们有充分自由的空间,去自由的交往,孩子们就会在矛盾和冲突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放手孩子的交往,孩子们会更自信,坚强!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7

  作为幼儿教师,除了通过各种活动、游戏教给幼儿知识和规则以外,通过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交给幼儿正确的交往方式,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年龄小,又是独生子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了一些不正确的交往方式,引起幼儿之间的打架和矛盾,如何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的教育和引导呢?

  首先,不要单纯的说服教育,那种教育的作用很小,一些大的道理幼儿不能很好的理解,作用力很快就会消散。

  不要大声的训斥指责教育,那样教育的作用很短暂,当他不在你的眼皮底下时,作用力就会失去作用。

  要教给幼儿一些具体的做法,或者多对幼儿进行反问:你是如何做的?如:琪琪跑来告状说泽泽推他了,我没有马上把泽泽叫过来进行质问,而是反问了一句:“你在干什么了?”琪琪没有回答我就跑掉了。其实我早就看见了他们两人的问题,琪琪先推了泽泽,泽泽只是推他时用力了一些,琪琪就不高兴了。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先来告人一状,被我一句话反驳了回去,我只是小声的提醒了泽泽,让他小心一点,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其次,也不要特别注重幼儿的承诺,有时他的承诺像风一样吹过之后就会无影踪,太快速的承诺,失信也越快。

  所以此时要教给幼儿一些正确的行为,如:田田抓了玲玲的手,田田看到我叫她,马上跟我说:“老师,我不抓小朋友了。”我没有理会她,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问清楚了:因为田田要玲玲手里的西瓜子,玲玲不舍得给,田田在几次索要不成时,便狠狠地抓了玲玲的手。首先我让田田给玲玲道歉,安慰一下玲玲,然后问田田,人家不给你时,你该怎么做?田田不做声,我把问题给小朋友,小朋友就给田田想出了办法:人家不给就不要了,或者自己想办法找几粒西瓜子。多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跟田田说你应该这样做,田田也点点头说:“老师,我知道了。”不要幼儿的承诺,只告诉幼儿正确的的行为。

  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解决很多幼儿交往的问题,如抢玩具、站队时的插队、拥挤、减少幼儿告状等的行为。

  交往方式,决定了幼儿以后适应社会的程度,与人合作的能力等。所以从幼儿期就教给他们正确的交往方式,培育和谐发展的幼儿。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8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的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是生动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任何教育活动都建立在交往的基础上,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之间的亲近联系,可谓一切优良教育实践的基础。可见,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良好的交往状态是多么的重要。

  在对幼儿的日常教育中,我们习惯称呼幼儿为“小朋友”,似乎已习以为常,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细细想来,它正是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一种“朋友”关系。作为老师,我们也都有自己的朋友,通常我们会将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称之为“朋友”,那我们每天亲切的称幼儿为“小朋友”时,不是也应该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感情去和幼儿交流吗?只有我们将幼儿当做自己真正的“小朋友”,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更平等的与他们交往,尊重他们,赏识他们,才能够真正的葱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了解他们。所以,只有试着蹲下来与孩子交往,于他们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才能够更好的与幼儿沟通,才能够对幼儿实施更好的教育。

  记得前几天我们班上的一个叫果儿的女孩,在练操时突然伤心的'大哭起来。看到这个情况,我第一反应时被别的孩子欺负了。我马上走过去问她:“果儿,你怎么啦?”当时语气有些急躁,因为别的孩子还等着我练操呢。果儿用泪汪汪的大眼睛看了看我,并没有停止哭泣。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语气有些急躁了,于是我把她拉到一边,用稍微柔和一点的语气问她:“怎么啦?有人欺负你吗?”她依然看着我不说话,并且还在不停的抽泣。没办法了,我的问话不起效果,于是我请站在她后面的一个女孩子过来,对她说:“琪琪,你帮我去问问果儿,你们是好朋友,她可能会告诉你。”我让琪琪和果儿到一边去说话,我继续忙我的。一会琪琪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果儿说她不舒服,所以才哭的。”

  事后,我对这件事进行了思考,我总是从我的角度去看孩子,觉得果儿是受别人欺负了,其实不然。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是,我也是站在老师的位置上去问孩子,可能孩子觉得老师的问话有压力,所以不肯回答。当作为朋友的琪琪去问她时,果儿马上就告诉她了,这就是作为朋友的魅力。经过这件事情也让我更加知道了蹲下来与孩子交往是多么的重要。只有愿意蹲下来的老师,才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和孩子对视,用“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和孩子处在同一角度,想想如果自己是个小孩子,会怎么对待这件事情,这样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建议,让孩子的发展更为顺利。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9

  平时我总是教育孩子,说话要算数,不能做到的,就不要答应,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

  这天,课件活动时间,我站在一旁,看着小朋友们做游戏,心情非常的愉快。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老师,你说话不算数。”

  看着瑞瑞那满是责备的神情,我愣住了。

  “我怎么说话不算话啦?”

  我温和地问他,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指指钢琴上的陀螺。

  我顿时明白过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昨天如园时,瑞瑞带来了一种很好玩的陀螺。但是那种陀螺的“抽线”很长,也很硬,头上还比较尖。为了安全,我对他说:“这陀螺一不小心会弄疼小朋友的,先放王老师这儿,等妈妈来接你时,老师把它给妈妈带回去……”说完,我就顺手放在钢琴上的一个小盒子里。然后忙着一天的活动,就把这事给忘记了。

  下午接孩子这段时间,瑞瑞老在我旁边转悠,但我忙着和家长交流,也没有想起这件事。

  今天,他冒出了这么一句话,给从教时间不常的`我敲起了“警钟”,对孩子说话一定要算数,不然就要发生“信任危机”了。我不好意思地对瑞瑞说:“对不起,老师忙得忘记了,下次不会了哦。” 瑞瑞笑了起来:“没有关系的。”看着他那天真无邪的小脸,我禁不住乐了。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10

  一、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与合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独生子女增多,相对单独的社区套房的居住条件等原因,导致孩子对外交流较少,在他们身上出现了许多不合群现象,例如,自我中心意识严重,不愿与他人说话、交流等。针对上述情况,我对我园刚进入小班的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发现角色游戏对于小班幼儿交往与合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观察案例

  观察时间:20xx年9月――20xx年12月

  观察对象:小一班幼儿共36人

  观察方法:行为记录法,记录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语言、动作、交往合作情况。

  案例一:娃娃家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每次游戏时,总会有许多孩子冲到娃娃家争着抢着做“爸爸”或者“妈妈”。尤其是“妈妈”女孩子们最为喜欢,可以抱娃娃、煮饭等。有一次,然然和欣怡就为正当“妈妈”而吵了起来,她们谁也不愿意谦让。这时,带班的丁老师走了过去,开始引导她们学会相互商量、交流。让她们能够相互体谅、了解她人的情绪情感。丁老师蹲下来,说:“你们都想做妈妈呀,可是一个家里只能有一个妈妈,那该怎么办呢?”然然听了,马上说道:“我当妈妈,她做宝宝。”可是,欣怡并不愿意,她大声说道,“我不要,我要当妈妈!”这时,丁老师就说,“这样,你们谁也做不成妈妈了。而且游戏都快要结束了哦,再不决定这次游戏就不能玩了!”然然一听,说道,“那我做宝宝吧,下次我做妈妈好不好?”欣怡点点头,同意了。接着两个孩子手拉手投入到了游戏中,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这样孩子不仅顺利的开展了游戏,又学会了同伴之间相互协商、交流。

  小班孩子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小班孩子刚入园,之前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照顾下,要什么有什么,大多时候只考虑到自己要什么,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因此,在幼儿园游戏中容易出现交往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时,主要引导幼儿学习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从中意识到克制自己的欲望,考虑到别人的意见,加深同伴之间的友谊,增强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案例二:玩具吧

  玩具吧是小班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一天,浩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一辆非常好看的大汽车,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要做小司机,开这辆大汽车。于是,老师走过去引导他们说,“你们这样争抢大汽车,大汽车会不高兴的!大汽车喜欢每一个有礼貌、懂得和朋友分享的孩子。”听到这话,孩子们知道了玩玩具时要互相谦让,于是,孩子们学会了相互协商,然后排队轮流进行游戏。看到孩子们自己商量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觉得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三:爱心医院

  医院是孩子们角色游戏中最为喜欢的游戏之一。今天,宁宁、小雪还有宣宣三个小朋友在医院里面玩游戏,宁宁是医生,小雪是病人还有宣宣是护士。我看到他们三个在争抢着针筒打针,于是我走过去,问道:“你们去过医院吗?医院里面都是谁帮你们打针的呢?”小雪说,“护士阿姨打针的,可是我也想当护士阿姨打针!”我说,“那现在小雪你是病人就应该给医生检查,护士打针。然后,下次小雪做护士,你就可以帮病人打针了,好吗?”小雪接着就对宣宣说,“这次你做护士,下次我做,好不好?”宣宣点点头。于是,她们有快乐的玩了起来。

  三、角色游戏的作用

  (一)、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所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和活动,它为独生子女参与社会生活、获得社交能力提供了机会。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动脑筋、出主意,创造性地反映生活,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情,他们体会着做“医生”解除“病人”的自豪感,当“妈妈”对“孩子”的亲切感……同时,“乘汽车”要排队,买东西要文明,“好朋友”要相亲相爱,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游戏中已成了一种约定 ,俗称的规则,每个孩子都必须遵守,否则,会受到舆论、谴责。孩子从这些准则中学会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提高交往技能

  角色游戏可以通过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实现角色的转换,使其进入他人的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经验,从而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状况。小班幼儿已形成了初步的角色心理,这为幼儿逐步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进行多种角色的转换提高角色游戏的水平奠定了基础。入园前的幼儿由于独立性差,他们的社交活动往往只限于父母、亲人、家庭范围之内,和别的儿童接触很少,即使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彼此很少交往。幼儿园使幼儿生活周围的人增加,每天能接触到许多同伴,他们会从不认识到认识,直到熟悉。在幼儿的交往过程中,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场合,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由于角色和角色的关联,幼儿尝试着交往的多种方法,感受到交往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以及教师的引导,这些都促使幼儿去调节自我,理解他人,尽早走出“自我中心”的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学习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增强了幼儿的角色心理,让幼儿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学习了交往的技能。

  四、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生活经验来充实幼儿的角色游戏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他们在角色游戏时常常会显得无所事事。一般来说,幼儿的生活经验大多来自家庭和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平时教学、日常生活、节日娱乐、亲子郊游、看图书等各种活动中,拓展幼儿的视野,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多方面地去观察和了解社会生活,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生活印象。我们在外出郊游时,就会在路途中引导幼儿观察司机叔叔是怎样开车的,看到路上有行人怎么办。事实表明:幼儿对生活观察得越仔细,游戏的情节就越丰富,扮演角色也就越形象、逼真。情节的丰富,有利于促进幼儿交流,丰富幼儿的交往技能。

  (二)、教师可以作为玩伴来参与角色游戏,并给与幼儿正确的引导。

  教师直接参与游戏是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小班幼儿喜欢游戏,但又不会做游戏,需要教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当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成为他们的游戏伙伴时,会感到格外兴奋。所以教师通过参与游戏担任角色之后,以角色的身份指导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担任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在一个角色上,根据需要灵活掌握比如:在和孩子们玩“娃娃家”的游戏时,由于各角色的活动单调,又缺乏协调,我便扮演成“娃娃家”的“妈妈”。吩咐“爸爸”去买菜,叫“姐姐”去洗衣,自己则看娃娃,喂饭,哄睡觉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并担任了游戏的主角,使其他角色也都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游戏内容也就丰富了起来。如此,也有利于幼儿学会游戏中的交往与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幼儿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学会于他人交往,将自己融入于集体中,用自己和集体的力量与智慧解决困难。角色游戏是社会现实的缩小化,教师是孩子们踏入社会的领路人。正确、规范的角色游戏体验,能给孩子们美好的启迪,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的幼芽,帮助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踏出坚实的步伐。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11

  早晨,妍妍的奶奶带着孩子一起来到教室,一见我就笑着对孩子说:“叫老师啊。”“孙老师早!”“早上好!”我微笑着与她打招呼。她奶奶随即向我询问:“老师,昨天回家孩子说硕硕打她了”我俯下身子轻轻摸摸孩子的头,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啊?”她没有言语,只是用很锐利的眼神盯着那个孩子。家长也期待着我给她一个交代,我只能请硕硕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硕硕也闷不作声,我也不想勉强孩子,因为毕竟我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没有亲眼看到事情发生的过程,只好冲着孩子的奶奶笑笑,对她说:“孩子嘛,打打闹闹很正常的,平时我看见她们两个可要好了呢!”。奶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与人交往,这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存的'需要。从孩子来看,孩子有交往的需要。从出生开始,孩子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就有了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最初的是与父母或主要抚养者的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渴望更广阔的天空,他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小冲突,我认为是正常的,也是可喜的。冲突只有在交往中才会发生。但孩子的交往经验远远不够,虽然小女孩喜欢跟人交往了,有交往的兴趣,但是她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经验,毕竟孩子年龄小。在与人交往时,她无法正确地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能正确地观察与了解自己,更无法准确地把握别人的心情和意图。于是才出现了当其他小朋友与她发生冲突时,就向一贯能依赖、保护自己的奶奶告状。从家长来看,这位家长已经有了初步的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意识。每次来园时,她带着孩子来都要求孩子主动与老师打招呼问好,从教师来看,孩子间发生矛盾,而教师不了解情况,因而没有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妄下论断斥责孩子,这是尊重孩子的体现。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获得交往的技巧。这个“引导”可以是成人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进行,如坚持正面教育。也可以是在某个具体的事例后,给孩子一定的方法。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用合适的方式与孩子一同商量怎么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使每一次交往都成为孩子成长的经验。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12

  我们班奕奕:一个可爱的女孩儿,七岁独生子女。她聪明,文静,思维活跃,学习兴趣高,但是不爱语言表达和与同伴交往,特别是在人多时无论怎样引导,什么活动她也不参加。其表现为:不与同伴一起玩,下课总是一个人呆坐在位置上,集体回答问题有时很积极,而在老师单独提问时却再也不说话,任凭你怎样引导也没有什么用,她只是用害怕地目光盯着你看。早上入园时从来不问“老师早”。游戏时奕奕总是自己单独地玩,只要有人邀请她她就用害怕的目光看你,总也不参加你的游戏。

  针对这种情况,她的父母也很着急,有点束手无策。我告诉她的父母帮助她改变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互相配合,相信可以改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如何让孩子爱交往、会交往,我向家长了解情况,由于生活环境单一,奕奕又缺少同龄的玩伴,使其不知如何与同伴交往,缺少一定的方法和经验,这更加加重了她心理上的紧张。家长也很头疼这件事,于是我经常与家长沟通,提出与家长配合,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才会爱交往、会交往。为了帮助奕奕小朋友改变她的不善交往的性格,我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

  首先我与奕奕小朋友建立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关心帮助她,课外经常把她叫到身边与她聊几句,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会鼓励表扬她,多牵牵她的小手,给她有家长在身边的感觉,增强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从而消除她对老师的心理紧张,让幼儿感到温暖,形成安全感、依赖感。让她愿意接受的同伴与她同桌,通过各种课内外活动教幼儿礼貌待人,要求孩子和老师、同伴、家长之间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打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利用讲故事、表扬、鼓励的手段对她进行教育和引导,增强她的自信心,并带她与其他班的幼儿及教师多接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我采用“手牵手”的方法,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在活动中多与她接触,多与她一起游戏,使她逐步适应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还适当安排一些“大带小”的活动,使幼儿有机会与年龄较大或较小的孩子交往,体验不同的交往乐趣,促进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帮助奕奕小朋友的事情,我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在家情况,不断调整教育方案。

  平时在园里,老师小朋友主动去接近她,为她排除在园遇到的.种种障碍,送她五角星,对她进行鼓励和表扬。看到贴在自己头上的五角星,她开心的笑了,愿意与小朋友接触,有时也能回答几个问题。来园时能愉快的跟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在我组织的“手牵手”活动中,小朋友都会跟她一起玩,还将自己的好玩具给她玩,好图片给她看,让她体验到与同伴一起玩的快乐。有时也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表演给她看,这样她明白了什么叫交换玩具,也更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了。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奕奕小朋友有了很大变化,我就及时表扬、鼓励她,让小朋友向她学习。从此以后,她就更加主动地跟老师、小朋友们打招呼了。渐渐地,她变得比以前爱说话了,也爱和别人交往了。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13

  学前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各年龄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强,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处于词汇积累的阶段。而中班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是一种语言积累转向语言输出的过程。虽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可以进行语言的交往。但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发现班中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发展不均衡,通过资料的查找,加上自己平常的观察发现全班孩子大致可分为四大群体:

  群体一:能说会道,任何活动中都能找到他们欢快的身影,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语言交往能力强,会主动邀请别的孩子参加自己的活动,玩伴非常多。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25%。

  群体二:平时很少开口,与群体一恰恰相反,角色游戏、户外游戏大多是一个人安静的玩,从不主动邀请别的孩子、或与他们交流。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10%。

  群体三:胆小畏缩,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也抖抖索索。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30%。

  群体四:上课注意力分散,老师讲的有趣的他会听,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回答的相当出色,但在其它时间一直心不在焉。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35%。

  从以上的分类情况进行分析:幼儿之间语言交往能力差异较大,并在无形之中影响幼儿其它能力的发展。群体一中的幼儿适应性强,已能较好地将语言积累过渡到语言输出。群体四中的幼儿较群体一中的幼儿则缺乏良好的倾听能力。而群体二和三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语言交往的能力,害怕与人相处,害怕与人竞争,适应性差。以上分析,无疑可以看出群体二、三、四这样的孩子任其发展下去,他们的成长道路会困难重重。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心里不免忧心忡忡,恨不得能立即扭转乾坤。然而,一旦孩子形成了,要想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当务之急是多多关注这些孩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通过实践以及经验的积累和资料的查找,发现有三个措施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培养幼儿说话的主动性,增强幼儿说话的自信心。

  一、巧设问题,引导幼儿有话可说

  幼儿的讨论往往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此时,教师提供的话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提供的话题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那么幼儿就能很快地投入到话题中,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乐于表达心中想法。如:让幼儿讨论“你喜欢看《西游记》吗?为什么?”,每个幼儿都能说出各自喜欢的理由。有的说神奇的金箍棒等等,甚至讨论到最后他们自己将话题深入下去,变成“我最不喜欢谁,为什么?”,总之,他们把各路神仙、妖怪全都说了个遍,讨论气氛热烈、活跃。

  二、创设环境,鼓励幼儿有话敢说

  这一步骤的顺利实施,先决条件是要创造良好的群体关系。幼儿的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要发展幼儿的语言,促进幼儿的交往,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幼儿越来越愿意说,而且愿意说给大家听。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氛围,成为每个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摸一摸孩子的头,拉一拉孩子的小手,对孩子们竖起大拇指,架起孩子们交流情感的桥梁。慢慢地,孩子们愿意和我们交谈了,而我们也不失时机地为幼儿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语言环境,使每一位孩子都能自由交谈。如:用餐前、下课后、穿脱衣服中与同伴轻轻地交谈。久而久之,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变得无话不说了。

  三、丰富活动,启发幼儿有话会说

  幼儿有话可说了、敢说了,就是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较完整地表达出来,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丰富幼儿的词汇势在必行。

  首先,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采取了词汇与动作结合的方法进行,请幼儿用各种形象的动作表示动词,进行理解识记。

  其次,扩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家庭这些小圈子,去拥抱大自然,丰富知识经验与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使他们想说就说,且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

  开展以上三个步骤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良好倾听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在各科教学中设计了相关环节,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如:美术活动中,请幼儿仔细听清老师提出的要求再下笔;语言活动中,请个别幼儿回答或讲述相关内容,其余幼儿做“小小检查官”,发现错误的给予奖励;数学活动中,多采取“听数字拍手”的形式进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听”的专注程度。同时加强家园联系,经常请孩子们用口信回家告诉父母,如:请你们把今天春游时看到的、听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记下来,明天带到幼儿园。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总之,促进语言发展,提高语言能力,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受用终身的。只有通过语言交流,才能促进合作,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幼儿的交往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引领孩子学会快乐交往教育随笔10-09

幼儿社会交往教育教学教案10-08

教育随笔:对幼儿爱心教育05-15

幼儿健康教育随笔11-07

幼儿中班教育随笔11-12

幼儿小班的教育随笔09-12

幼儿教育随笔06-14

幼儿保育教育随笔08-13

幼儿小班教育随笔08-12

小班幼儿的教育随笔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