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朱自清散文下载

时间:2021-02-16 12:29:27 随笔 我要投稿

朱自清散文精选下载

  朱自清是一位高尚的人,现代大文豪,浙江绍兴人,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后改名朱自清,字佩弦。以下是朱自清散文精选,欢迎大家阅读!

朱自清散文精选下载

  匆匆【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22年3月28日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2】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

  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

  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

  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

  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

  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

  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

  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

  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

  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干,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

  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

  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

  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干支着。

  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

  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

  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

  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

  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

  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

  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

  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

  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

  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

  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

  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

  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

  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

  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

  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

  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

  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

  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

  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

  我想,不见倒也好。

  这时正是盛夏。

  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销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

  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

  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宕着。

  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

  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

  这无可无不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

  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

  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

  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

  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

  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

  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

  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

  但秦淮河确也腻人。

  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

  这真够人想呢。

  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

  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

  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

  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

  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

  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

  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

  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

  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

  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

  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

  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这时却遇着了难解的纠纷。

  秦淮河上原有一种歌妓,是以歌为业的。

  从前都在茶舫上,唱些大曲之类。

  每日午后一时起;什么时候止,却忘记了。

  晚上照样也有一回。

  也在黄晕的灯光里。

  我从前过南京时,曾随着朋友去听过两次。

  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大适意,终于听不出所以然。

  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涉想了几次--却想不出什么。

  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觉得颇是寂寥,令我无端的怅怅了。

  不料她们却仍在秦淮河里挣扎着,不料她们竟会纠缠到我们,我于是很张皇了。

  她们也乘着七板子,她们总是坐在舱前的。

  舱前点着石油汽灯,光亮眩人眼目:坐在下面的,自然是纤毫毕见了--引诱客人们的力量,也便在此了。

  舱里躲着乐工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他们是永远不被注意的。

  每船的歌妓大约都是二人;天色一黑。

  她们的船就在大中桥外往来不息的兜生意。

  无论行着的船,泊着的船,都要来兜揽的。

  这都是我后来推想出来的。

  那晚不知怎样,忽然轮着我们的船了。

  我们的船好好的停着,一只歌舫划向我们来的;渐渐和我们的船并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