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人物对话描写

时间:2022-10-26 09:55:09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物对话描写

  我们主要就变叙述为对话描写、对话描写的几种形式、对话提示语的运用、人物语言个性化来进行人物对话素描的训练。

  变叙述为对话

  一、引言

  小朋友在写作文时经常不让人物开口说话,只写大概的经过;即使让人物开口说话,往往也只写一两句,很少有人物之间多个来回的对话。所以总感到事情写不具体,字数写不多,当然更谈不上生动。那就需要变叙述为对话,合理进行对话描写。

  二、范文引路

  片段(一)

  星期天下午,我做完作业,自己开始洗球鞋。在池里接满了水,把球鞋泡在里面。过了几分钟,捞上浸湿的球鞋,准备擦肥皂。可是找不到肥皂,也找不到刷子。急得我一会儿找肥皂,一会儿找刷子,一会儿大声问妈妈先刷鞋面还是鞋里,一会儿又问妈妈怎么洗鞋带。妈妈说我真烦,说看我洗鞋比她自己洗还吃力。

  老师的话:

  在这个片段里,小作者把自己想洗鞋却不会洗的经过以及妈妈的态度都写清楚了,这是优点。但是,由于只写了大概的经过,所以人物形象就不够鲜明。如果把这段话改为对话,使说话的内容符合人物的年龄和身份,效果就会不同。

  片段(二)

  星期天下午,我做完作业,自己开始洗球鞋。在池子里接满了水,把球鞋泡在里面。过了几分钟,捞上浸湿的球鞋,准备擦肥皂。可是找不到肥皂,也找不到刷子。就高声喊起来:

  妈妈,刷子放在哪儿?

  在水管上面。 妈妈在厨房里说。

  妈妈,肥皂怎么没有?

  你没看见在窗台上!

  妈妈,先刷鞋面还是鞋里?

  你自己想想! 妈妈有点不耐烦了。

  妈妈 ,鞋带要解下来洗吗?

  唉,真是! 妈妈没好气地嚷道。

  我见妈妈没回答我,就盯着她: 妈,你说啊!

  哎呀!看你洗一双鞋,比我自己洗十双鞋还累呢! 妈妈恼火地说道, 干脆我来洗得了!

  老师的话:

  这两种写法,一个生动,一个枯燥;一个具体,一个笼统;一个活泼,一个呆板。 片段二 变叙述为对话,形象逼真地描写了一个不会做事,但想学着做事的小孩子的天真的神情。同时,也把妈妈的态度从耐心到不满再到发火埋怨的变化过程写得一清二楚,我们一读对话,就好像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知道儿子一点也离不开妈妈。如果不用对话,就没有这种效果。

  三、老师点拨

  了解了对话描写的表达效果,那什么时候运用对话呢?

  1、根据情节需要,合理安排对话。

  【例1】写火灾场面,一个同学这样写:

  他赶到那儿,仔细看了看火势,问了在场的一些人,然后转过身喊: 快,快救火呀! 对,大家一起用水浇! 众人响应,纷纷拿起脸盆、水桶

  【分析】对话是多余的:在火灾现场,大家都不动手,等着一个人发号召,然后 众人响应 ,这显然不符合现实。这里出现的对话不仅对表现人物没有任何有益作用,反而破坏了叙事的气氛。

  【例2】写一个幼儿不懂得扭锁把为自己开门,姐姐用开玩笑的方式教他学习扭锁把。一个同学这样写:

  快放我出去!快放我出去! 小弟弟一个人在屋里喊。

  弟弟别哭,姐姐帮你。 姐姐先稳住小弟弟,然后蹲下身,嘴对着门缝说: 我喊一二三,你听到 三 就扭锁把儿,好吗?

  好。

  一二--三! 三 字刚出口,门锁咔嚓一响,姐姐一推门,小弟弟像个陀螺一样翻倒在地上。姐姐大笑起来。

  【分析】一个在门内,一个在门外,姐姐急中生智引导年幼的弟弟开锁,顺势而导,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根据情节发展,选用对话的表达方式,既简洁又明白。

  2、运用对话提问、谈感受、表达看法、推进故事情节,或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

  【举例】请看下面一组对话:

  爷爷,您为什么老喜欢穿这件衣服呢?

  因为这是用纯棉布做的呀。

  棉布有什么好,那么硬,那么粗糙,还容易脏。

  可爷爷穿在身上,就像回到了年轻时在棉纺厂工作的车床前。

  【分析】既运用对话提出了问题、发展了情节,又通过对话反映了爷爷对工作的感情、对时光的感慨,还交待了对话人物之间的关系。

  四、玩玩做做

  下面两个场合,哪个更适合用对话表达?请加以想像,然后演一演、评一评。

  场合1:拔河比赛中队员之间。

  场合2:爸爸又在客厅里吸烟,妈妈很不高兴。

  五、想想写写

  把下面的内容用对话形式写下来。

  后悔

  人物对话描写

  “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我几乎要哭了。“娇娇,”妈妈抚摸我的脸颊,“娇娇是乖的,听爸爸话”。“嗯!”我答应着。

  看见小白马一边吃大葱,一边被大葱呛得直打喷嚏,郝奇奇觉得对不起小白马。“我给你换份白菜。”

  小牛托起花盘,惋惜地说:“这棵向日葵活不成了。”小东看了看叶子,看了看折了的地方,蛮有信心地说:“叶子没有蔫,伤不算重,一定救得活。”

  我轻声地说:“高老师,明天再讲吧。”她笑了笑说:“你今天不会,明天就要讲新课,要再不会,不就越积越多了吗?”

  “莉莉,这是我最喜欢的布娃娃,我把它送给你,以后你要是想我的话就看看它吧!”“谢谢你,我一定不会忘记咱们之间的友谊。”两个小孩在机场依依惜别。

  忽然,门外跑来一位中年妇女。她焦急地说:“红红,你 家有扁担吗?”“有。”小红爽快地答应:“婶婶,您要扁担干什么?”那位中年妇女叹了一口气,说:“哎,真倒霉,才挑了几担稻谷,扁担就断了。”’话音刚 落,小红像一阵风似的跑进屋里,拿了一根新扁担说:“给。”中年妇女一看,是一条新扁担,就故意问:“断了要赔吗?”“不要赔!”小红干脆地说道。

  我激动地说:“吴伯伯,所有的干部都跟您一样就好 了。”吴局长谦虚地说:“抑制不正之风,每个人都有责任呀!”这位老党员的肺腑之言,像一阵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阿明啊,念完大学准备干什么呢?”邻居一 位老爷爷问道。“爷爷,我念的是经济系,等毕业了,我一定回来,和大家一起把咱们村的工业也搞上去。”哥哥的眼睛里闪烁着真诚的光芒。

  “怎么啦,孩子?”老伯伯露出关切的目光。“车子刹手 卡住了,我掰不动。”我如实地说。“别着急,我来修。”伯伯搬车,拧螺丝,拆车,组装,累得满头大汗,车修好了。“骑上,试试。”伯伯说。“又灵便又轻 松。”我高兴地说:“伯伯,这是给您的修车费,2元。”“咦,这孩子,谁说要你的钱?”‘可…… ”我脸红了。“孩子,伯伯修车不收钱的,快骑上走吧。”“谢谢伯伯!”我满怀感激地骑上车,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开学初的一节数学课上,我没认真听讲,却做了纸青蛙玩起来。下课了,于老师把我叫到讲桌前问:“你喜欢青蛙吗?”

  “喜欢。”我低声回答,心里却扑通扑通地跳得厉害。

  于老师又问:“你了解它的习性吗?”我无言以对。“你喜欢青蛙,但是你却不了解它,你们自然课上不是讲过吗?”我点点头。“为什么自然课讲过了你还不会呢?”我的脸刷地红了,低着头羞愧地说:“我以后上课一定专心听讲……”

  有一次,王芳拿着饭盒到茶炉房去热饭,刚走进门,就看见一个一年级小同学在哭,便问道:“哎,你怎么了?”

  “饭洒了,中午没饭吃了,呜……”王芳拉着小同学的手,一边替她擦眼泪,一边安慰她说:“别哭了,我带的饭多,足够咱俩吃的了。”

  “老师,小草是怎么钻出来的?”她的身边是一群好问的 小天使。“是你们的小脚踩出来的呀,你们不停地跑呀跑呀,踩破了大地妈妈的衣服,小草就偷偷钻出来了。”“花儿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是让春风抚的。” “你的嘴唇怎么像花瓣,也是红红的?”“嗯,那是让你们吻的呗!”笑声在明媚的春光里回荡着,回荡着……

  这次尝瓜会是李老师主持的。他笑着对大家说:“第一个谜语--看到一个好吃的东西就流口水,猜一个成语。快,谁先举手!”李老师提高了声调。

  “我先猜。”一位同学抢先举了手。

  “这个成语叫‘口水直流’。”这个同学侧着脑袋非常认真地说。

  “不对,这不是成语。”李老师笑着对他说。

  李老师指名叫王刚回答。王刚不慌不忙地说:“这个成语是‘垂涎三尺’。”

  “对啦!好,奖给你一块西瓜。”

  在我12年的人生旅途中,有这样一件事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那是一次春游,我和同学在路上谈起了雷锋,接着又有人讲起了捡钱包。

  “这年头,上哪儿找雷锋去?”

  “现在要是在地上捡个钱包,你们交吗?”

  “交--”一个同学拖着长声,半开玩笑地说,“留一半钱,再交。”

  “哎呀,好了好了、我渴得要命。”胖子叫道。

  哎,伙伴们身上的钱早就用完了,这回轮到我请客了。

  “糟了,我的钱包?”我一摸裤兜,里面竟然空荡荡的。

  我从衬衣兜摸到外衣兜,又从上衣兜摸到裤兜,还是找不到那个小小的钱包。我们只得顺原路往回走,路已走了大半,我的心也冷了大半截。这年头谁捡钱包还还呢?唉,找不到也只有自认倒霉了。

  “小姐姐,你找什么?”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问。

  “管你什么事?”我还在气头上,她还来烦我!

  “找钱包?”她一双大眼睛眨了眨,轻轻地问我。

  “你怎么这么烦人?一边玩去!”我简直忍无可忍。

  “我捡到一个钱包,是你的吗?”声音更轻了。

  我瞥了一眼她手中的钱包,眼睛一亮,这正是我丢的!

  “是,是!”我连声说着,然后一把抱住她,在她那胖胖的脸颊上留下一个响亮的吻。

  “谢谢!”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半天才挤出两个字。

  “不用,雷锋叔叔就是这样的。”她挣脱身,摇头晃脑地说着:“再见!”说完便跑开了。

  我目送她的背影,直到在我的视野里再也找不到她。一旁传来售货员的声音:“这孩子在这儿等了半天,原来在等你啊!”

  我紧紧地握住钱包,滚烫的泪珠已从我的脸上流下,落到那小小的钱包上,我默默地念叨着:“找到了,找到了,小雷锋......

  “干什么去呀?”我连忙问。“我去找老师重判。”她解释道。“你要是去找老师重判就得减分,你就得不了100分了。”

  我惋惜地说。“没事儿,考试又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学懂了知识。我虽然分数不好,可是我已经真正掌握了知识,下次就不会再错了。”“嗨!既然你已经明白了,在原处改一下不就行了,干吗非得让老师重判呀!”

  我有些急了。“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错了就是错了,分数降低了可以,但是品质不能差!再说,就是我不去重判,看着这100分心里也不会高兴的。”

  这道难题,我绞尽脑汁,还是做不出来。忽然一只大手在我头顶上轻轻拍了一下,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袁静,你怎么还不回家呢?”我抬头一看,是教我们数学的孙老师站在我的旁边。“这道题我总是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