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春节习俗随笔

时间:2024-03-07 07:24:40 随笔 我要投稿

春节习俗随笔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习俗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习俗随笔

春节习俗随笔1

  春节是中国最悠久、最传统、最隆重、最独特的民俗节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们最注重讲究、具时间较长的一个节日。节日时间从除夕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才终止。为过好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家乡人在年前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回顾我家乡的过年习俗,人们比较注重的习俗至今让我经久不忘。

  首先说杀年猪,一搬时间都要选择在冬至过后,据说冬至节后杀的年猪肉质水份少,便于腌制,也利于长时间存放。杀年猪也有一些讲究,听长辈们说:“杀年猪时,杀木登要朝陶屋正大门口摆放,猪头一定要正对陶屋里的香火案,备上少量冥币。杀猪时说要一刀毙命(即一刀见红),猪血用盆吸取,再用少量冥币沾点猪血放到香火案上,以备过年祭祀祖先之用。杀猪一刀见红,预兆来年喂猪顺顺利利,既肥又大。猪血多而红,预兆家庭生活来年红红火火”。好客的家乡人,杀猪那天还要邀请左邻右舍丶亲朋好友吃杀猪饭。这不仅能增加感情交流,还能给新年带来吉祥。

  腊月十三祭灶神是家乡特别的一个习俗。说道特别之处就是在灶头上焚香点烛献素莱。一是表示对灶神爷一年到头对家人生活忙碌操劳的谢意,二是礼送灶神爷上天禀告人间凡事。这天,家里人还要把房前屋后、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据说是打扬尘,给灶王爷留下好印象,以免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告状受到惩戒,久而久之这一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之后的准备是办各种过年年货,人们至少要准备半个月的时间。新春未到,过年的气氛也渐渐浓郁起来了。但不论怎么累,家乡人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容。

  除夕夜,我们开阳这个地方也叫大年三十,也是最重要、最隆重的日子。早上一家人随便吃点粉面或饺子,中午就开始办年夜饭,弄丰盛的菜肴。这得要家中能手来做,其余的贴春联、搞采购、各自都忙碌着、准备着,但不管有多累,人们总是兴高采烈。

  年夜饭时,要用煮熟的猪头、猪脚、猪尾先在陶屋内祭祀列祖列宗,焚香点烛烧钱纸,(即冥币),碗里蹭点饭、到点烧酒、放串鞭炮,在我们这个地方俗话叫献饭。先让列主列宗享用,然后一家人才合坐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一般都要吃早点,要吃丰盛,预示来年丰衣足食。饭吃到一半时间的时候,老人们就开始拿出红包发给小孩们(也就是压岁钱)并说着祝词:“什么健康成长、学习进步”等等祝词,小孩们脸上露出一副天真的笑容。到了晚上火要烧很旺,预示来年红红火火,财旺!运气旺!除夕晚上还要守夜,不能早睡,据老人们说是守好自家的田坎,来年自家田坎不会垮的说法。到了十二点就开大门放鞭炮持财归家。

  新年初一更讲究了,也就是新一年的开始吧!早上起来先吃汤圆,汤圆里要包糖陷和硬币,每人煮两个鸡蛋,这些食品各有寓意,汤圆代表一家老老少少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硬币代表财源丰茂,生活甜蜜。鸡蛋形似元宝,所以也有叫元宝,财运到的意思。一顿早饭,足可以看出家乡人对生活甜美,发家致富的美好愿望。

  最记得的习俗是初一那天不能扫地,长辈说扫地来年易生跳骚。也不能把洗脸水、洗碗水、洗脚水倒出门外,以免泄财。更不能说不吃这样,不吃那样,这样说了来年猪儿会不吃不长,这是忌讳、不能犯忌。这些习俗可能与外地不一样吧。

  吃完早饭后一家人就要带上香蜡纸烛到坟山上给老祖公、老祖奶祭祀,焚香点烛放鞭炮。其意义是过新年了,烧点钱纸去给它们用,顺便给它们拜个年。

  过了初一、初二、初三就可以走亲访友拜新年了,一般在正月十五前都可以拜新年。拜新年就是走亲访友相互送礼品,然后打发红包。初九开始亮灯,家乡习俗里亮灯就是玩龙灯、玩花灯、玩狮子、开财门等习俗,这也是精神文化的传承,它丰富了乡亲的'新年文化生活。有钱的人家还可以举办猜灯谜的精彩活动。丰富了玩灯的文化内涵。

  到了正月十四、十五也比较热闹,我家乡一般都把正月十四称为过大年,除夕夜叫过小年。过大年的这天有个习俗就是上坟山亮灯,就是在祖辈的坟头上点烛、焚香、烧钱纸。意思就是给祖辈过年,发压岁钱。些后就在坟山上放烟花、爆竹渲染过年气氛,每年都是如此。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也是众所周知习俗了。“三十夜的火、十四夜的灯”这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口头禅。十四夜的灯要多亮点,预示来年生活亮亮堂堂。

  家乡过年习俗对于我来说从孩童时代就从老辈人哪里了解了不少,虽与外地不同,但每种习俗都有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基本包含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把它写出来,就是为了表达我对家乡过年习俗的一种喜爱和赞美之情。

  家乡过年习俗,永远让我难忘。

春节习俗随笔2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春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喜欢穿新衣服,以表示他们对新一年到来的美好期望。这使我想起了许多古诗,如一句王安石的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使我看到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迎接新春到来时喜悦的情景,再一想起今年过年,一定又是热闹非凡。

  早晨,太阳渐渐的升起。阳光驱散了薄雾,天空瓦蓝瓦蓝的。因为今天是春节,所以人们都起得比较早,当然我们也不例外。我起来洗漱完后,便穿上我的新衣服,在镜子前美美的转了一大圈,又将我的齐刘海微微整了整,才算满意。我们高高兴兴的吃完羊肉饺子后,我听着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迫不及待地奔向奶奶的家,因为那里有等着我很久的——红包以及几个月没见的奶奶,爷爷。到了奶奶家,看到爷爷和奶奶又白了些的头发,鼻子忍不住一酸,再也忍不住直接冲进他们的怀里……

  中午的.时候,叔叔阿姨和未婚的哥哥姐姐们都欢聚在一堂,吃上了可口的饭菜。不过我最期待的还是晚上可以放鞭炮,看烟火,看春晚。夜晚来临,我们吃完年夜饭后,叔叔哥哥爸爸去串邻居。我们这些小女孩便在客厅里期待春晚的开始,也许心里都在想谁能上春晚呢。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还是很乐意再放些鞭炮,我用火点燃了仙女棒,看着一个个带着火焰的彩球飞上天空,心中也舒坦了不少。

  除夕的春节就这么过去了,我尝到了可口的饭菜;看到了精彩的春晚;欣赏了绚丽多彩的烟花。现在,我更深一步的体会到了感动、怀念和幸福的滋味。

  小学生描写春节习俗随笔5

  “嘭嘭嘭,啪啪啪”随着这几声清脆的鞭炮声,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大年是个全家团圆的日子,是个热闹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在自家门口贴春联,穿干净的衣服,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而我也不例外。

  有很多人在外地打工,常常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回家陪家人一起过大年,这时候,你孤独一人,看着别人围在桌前过年,你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当然是家,是家人。

  我的家庭是一个由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和我组成的温馨家庭,我的家算不上很大,但却充满了幸福与快乐,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如:爸爸为我包扎伤口、全家人送爸爸上火车、我们一家人一起过年……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4就是我们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了。那天我放学回来,街上到处都是一派节日的气氛,红灯笼、新年快乐的歌曲,不由的使我加紧脚步,一进家门,就看见家人忙的不亦乐乎,妈妈在挂气球,公公在贴春联,爸爸在择菜,对了,婆婆呢?哦,原来婆婆当起了指挥员,指挥妈妈挂气球,我也不甘示弱,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去婆婆那儿报到了,我问婆婆:“婆婆,你看,我该干什么呢?”妈妈听见了,就对我说:“你就过来帮我挂气球吧!”好嘞,说干就干,我卷起袖子,帮着妈妈一起挂起了气球。

  大约20分钟过去了,全家人的工作才算都干完了,我累得往沙发上一倒,就什么也不管了,但是就这样看一下,家里好像又漂亮了许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挂气球这项任务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只要你用力太大,或是思想不集中,就会把气球弄破,瞧!我都已经弄破了两个了。到了晚上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了,我们全家人都准时地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零食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家是我成长的摇篮,是爱的港湾,我爱我家!

春节习俗随笔3

  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春节习俗随笔4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习俗随笔5

  春节的时候,妈妈说明天去逛庙会,我一下就想到了“热闹”两个字。我快乐地大叫起来:“好啊,好啊,太好了”。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成都武侯祠大庙会,人头攒动,可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进庙会大门,我就看到了“动漫三国演义”,道路两边是动漫三国图画。顺着大路走进去,就是小吃街,叫卖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首先发现了我最爱吃的棉花糖,而且还是花式棉花糖哦,看着更是让我垂涎欲滴。妈妈给我和弟弟一人买了一个,我美滋滋地用舌头轻轻舔了一下,真甜啊。一边吃着美丽的棉花糖一边逛起了庙会,庙会里云集了各种有特色的地方小吃,有峨嵋的豆腐脑,湖北武汉的`热干面,湖南的臭豆腐,四川的名小吃三大炮,新疆的烤羊肉串,宜宾的燃面、凉糕,可爱的油炸大头冰淇淋。全部都是我爱吃的小吃。其中还有爸爸爱吃的军屯锅魁。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锦里,我看到民间艺人在做糖画,我特别喜欢这种神秘的糖画。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转了一下,结果转到了一条龙。我高兴极了。只见他用勺子盛了些糖,在一块石板上飞快地划来划去,不一会儿就出现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在我们眼前,再拿一根小棍放在龙身上,稍等一会儿,糖就凝固了,我便拿着粘着龙的小棍得意洋洋的继续逛庙会。

  我们边吃边逛,享受着美食,欣赏着路边的艺人表演,不知不觉间天黑下了来,彩灯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各种姿态的三国人物横空出世:开国皇帝刘备、叫喳喳的张飞、红脸的关公、神机妙算的卧龙诸葛亮、白脸的曹操。三国英雄一个不少。貂蝉、孙尚香、大小乔等美人栩栩如生。

  “快看”只听弟弟大声喊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远远的我看到了二艘灯饰大船,上面有两个武士骑在马上,且手上挥动着剑对视着,象是在比武。在灯做的大船旁边还有很多艘灯饰小船,在水中显得格外美丽。

  在这动漫三国演义世界里,我看到了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连环计、三顾茅庐等由彩灯做成的三国人物故事。我正感叹动漫的美妙和现代高科技技术时,可惜爸爸来了一句:“太晚了,我们回家吧”我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奇妙的动漫三国世界。

春节习俗随笔6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春节习俗随笔7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春节习俗随笔8

  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春节习俗随笔9

  大年初二晚上,我们去了武侯祠逛大庙会。

  武侯祠是一个很大的公园。因为举办大庙会的缘故,附近的街道都是张灯又结彩,远远地就感到一股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淡淡的,若有若无的腊梅花香。妈妈说:“这附近一定种的有腊梅……”

  进得正门,迎面一个流光溢彩的古代皇帝的头像很是夺人眼球。啊!原来是玉皇大帝!头像是有三、四层楼那么高,全都用杯、盘、碗、碟捆扎而成的并饰以各色霓虹灯饰,看上去栩栩如生。

  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往前走,只见满园的花草树木全都披挂着流光溢彩闪烁霓虹,让那一簇簇、一丛丛争奇斗艳的仙客来、海棠花们都黯然失色。妈妈兴冲冲地对我说:“豆豆,你知道什么叫‘火树银花不夜天’吗?这就是呀!”

  随着香味的愈来愈浓,一大片一大片的盛开的腊梅花展现在我们面前,花开得繁茂而素雅,看上去有点像那些历史久远的雕塑,但阵阵袭人的香气又似乎告诉人们她所拥有的青春朝气,大人们正讨论着《红楼梦》中那个叫“袭人”的,名字是不是这样想出来的,我却被一个叫卖的声音吸引了过去。只见一个大约四、五十岁的叔叔一边给别人卷着棉花糖,一边叫卖着。我看见他像变魔术一样,将一小勺白糖变成了一大朵棉花糖,并且想要什么颜色就能变成什么颜色,我禁不住买了一朵白色的。

  这棉花糖软软的,蓬松松的,还一丝一丝的,真的像棉花一样,怪不得它叫“棉花”糖呢!吃起来是入口即化,只留下一丝甜味,我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味呢,爸爸、妈妈、姑妈、姑爹、爷爷、奶奶和哥哥他们全围了过来,只见他们每个人都向做棉花糖的叔叔要了一根竹签,都来挑我的棉花糖,跟我“抢”着吃,还一边吃一边说着:“好吃好吃,还是那个味儿!”这一刻,“老总”不像了“老总”,“主任”不像了“主任”,爷爷不像爷爷,奶奶不像奶奶,都像极了一个个“老顽童”!我们一家人吃得其乐融融,我仿佛觉得这棉花糖变得更好吃了。不一会儿,棉花糖就被“抢”完了。虽然棉花糖没有了,快乐的味儿却留在了我们心里。妈妈问我:“豆豆,这棉花糖就那么好吃吗?”我回答:“是啊,因为里面有一种特殊的味儿。”

  后来看到什么“火烧赤壁”、“水泊梁山”、“玉兔迎春”等一组组大型灯展,好像都印象不深了,脑子里就只想着那朵洁白的棉花糖,还有那一缕缕的腊梅的香。

春节习俗随笔10

  今天是大年初四,我中午写完了作业。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大唐西市举办庙会。

  到了那里,人山人海的,真热闹!有卖浴霸的,有卖爆米花的,还有的卖女孩们喜欢的卡子……总之,每一个摊位上都有许多人群在拥挤着,大家都在挑选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庙会上人们的打扮也千奇百怪的,有人的带着古代官帽,还有人把五彩的气球扎成了帽子带头上,这些打扮都是平时很难见到的,看来节日里人们心情都很高兴啊!

  正当我们浏览着街边的商品时,突然传来了一阵悦耳的舞曲。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不远处的舞台上有几位漂亮的模特正在作服装表演。她们每个人都展示着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各种民族服饰。里面有上短下长的朝鲜服饰。还有日本服饰。只见模特举着自己国家最有特色的油纸伞,上面的图案是樱花,衣服上身是金黄色的,绣着红色。下面穿着蓝色的长裙子,背后像背了个枕头一样,好漂亮啊!接下来是日本,她领子上有毛,全身是红色的,好美丽!然后是伊朗,印度和泰国还有中国,都各自有自己的'风采。

  我们走着走着,忽然,一群抬轿子的人走来,第一个人是老奶奶,他穿着红色衣服,还拿了一个烟斗在嘴里吹,然后还有四个大汉把毛巾绑在自己的头上,穿着白色的毛马甲,看着很威武。

  接下来我们看了人们唱歌,在那里吃了米线,就回家了。

  今天下午的庙会主要的颜色是红色,红色代表吉祥、过年热闹的意思,在这里我祝大家,在20xx年马到成功,一马当先,万事如意!

春节习俗随笔11

  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

春节习俗随笔12

  瑞雪兆丰年!年是什么?年是稻谷沉沉下坠时丰收的喜悦,年是果实压满枝头时美丽的心情,年更是暖意融融的阖家欢聚时那发自心底的笑声和对幸福的憧憬!

  过年了!耳边彷若想起儿时的歌谣——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联对,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白面发------喜庆的人们在自家门窗上贴窗花、挂彩灯,锅灶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包饺子,这就是大年三十即传统意义上的年了。那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呢?

  祭灶神

  祭灶神的风俗起源很早,最初是先民表达对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传说黄帝、炎帝、祝融、张子郭都是年节敬奉的灶神。他们除职掌人间的灶火外,还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并上告天帝。所以痴心的人们想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神,祷祝他们能到天帝那里说些好话。此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如果你留心的话,一定会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能吃到家里的长辈为你买的灶糖,也许还会听到老人们叮嘱灶神一定要上天替家人多说些好话的呢喃之声……

  燃爆竹贴春联

  宋代词人王安石曾赋诗一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句也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当时过年的习俗。比如燃放爆竹、喝屠苏酒和写桃符。

  爆竹最初是人们用来驱妖辟魔的一种巫术工具。最初的爆竹是真正的竹子,焚烧竹子往往会发出噼叭的响声,以此来惊吓鬼怪;屠苏酒,据说于新春早上喝上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还可以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桃符,是春联的前身。古人认为桃木为五木之精,可以驱鬼辟邪。明、清才兴盛起来纸做的春联。今天的`春联意在渲染节日的喜庆气氛。

  吃年夜团圆饭、守岁

  除夕是团圆之夜,温馨梦圆,无论你在海角天涯,也一定会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与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三十晚上,全家人阖家围坐在桌前,欢笑、畅谈!临近子夜,到处能听到辞旧迎新的爆竹声声,此时小辈儿人开始向家长行礼辞岁,而长辈呢,此刻则要给孩子压岁钱,借此表示亲情爱意。

  除夕守岁之俗也由来已久。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意为珍爱光阴;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而今天的守岁,一般是全家欢聚一堂,开怀畅饮,讲故事、猜灯谜、打麻将、打扑克、观看电视节目,夜半时分还要煮饺子啃猪蹄迎新年。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在民俗信念中,初一到初五,人们开始走亲戚,行礼,说句祝福的话语,献上心中美好的祝愿,孩子们此时的衣兜中更是装满了各色的糖果……这种和谐温馨的新年喜庆气氛,一直持续到初六,才会恢复平常的生活。

【春节习俗随笔】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随笔07-26

小学生描写春节习俗随笔06-12

小学生写的家乡春节习俗随笔06-12

清明节的习俗随笔11-03

春节的习俗10-26

端午节习俗随笔600字06-02

春节习俗作文05-08

春节的习俗作文09-26

春节习俗的作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