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创业励志的散文

时间:2022-10-26 06:23:20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创业励志的散文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关于创业的艰辛,我想每个过来者都深有体会,但你是否有想过要放弃呢,在此小编想与你们分享些创业者的励志故事,愿你们还能继续朝着梦想出发!

关于创业励志的散文


关于创业励志的散文一

  福能刘佳勇:曾经的丝,现在的亿万富翁

  福能创始人刘佳勇很喜欢两个词:认真、任性。

  认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任性能改变一个人的态度。

  刘佳勇的事业因任性而展开,又因认真而腾达。

  成功的事业

  自德国留学,刘佳勇就开始了他的事业。

  当发现当地人对中国某些产品需求强烈,一直梦想暴富的他决定抓住机遇,大干一场。

  刘佳勇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会副主席老宋合伙注册了一家公司,专门提供中国商品。

  由于社会关系和人脉资源广阔,常有人慕名前来询货。

  一次,一个德国校友找到他:“现在德国市场上有种产品特别走俏,叫太阳能,而这种东西大多在你们中国生产,能搞到吗?”此时,涌现在刘佳勇脑海的是家家户户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

  他告诉校友,只要是中国货,我什么都拿得到。

  然而,回去查询资料刘佳勇才发现,校友说的是光伏发电组件,在2004年的中国,这样的生产厂家只有六个,而且又小又简陋。

  当时正值光伏电池市场膨胀时期,产能不高,订单却应接不暇。

  由于采购困难,刘佳勇不得不一再延迟交货,最终一笔4000万欧元的订单流产了。

  “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迎面袭来的光伏浪潮和其中所蕴涵的巨大商机。

  这笔生意没做成,但我抓住了这个浪潮。”

  刘佳勇集中精力发展他的光伏事业,借助互联网搜索,找到光伏产品需求强烈的客户,建立联系,争取合作机会。

  因为始终产量达不到,大批量进货有一定困难,刘佳勇不得不将目光又放到小企业和散户。

  凭借自己的社交强项,刘佳勇很快打破了以往的僵局,一年时间就成了百万富翁。

  “当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候,身处其中的人会感觉进了一个大漩涡,不由自主被推着往前走。”

  然而这样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2006年一家企业的注资,使得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刘佳勇决策权被淡化。

  与此同时,德国光伏市场安装量逐渐下滑,公司整体利润受到影响。

  自此刘佳勇从公司退出,只身前往西班牙考察,寻找机会另起炉灶。

  也许是刘佳勇对命运的笃定,不久他遇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看中西班牙光伏项目开发领域的广阔前景,转手成立了新公司。

  半年时间就收到好几个几百万的大单。

  看客本以为这一次将会迎来刘佳勇事业的鼎盛,然而在他而立之年,因市场决策分歧,刘佳勇再一次退出公司。

  距创立之初才一年左右光景。

  2007年,借着西班牙太阳能行业的大潮,刘佳勇独自成立了福能新能源公司,一直发展到现在,他已经是亿万富翁。

  要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刘佳勇自然是不可避免受到冲击。

  之后的三年时间,他尝试过各种办法扭转不利局面,都没有效果。

  但他那好似倔强的“牛脾气”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既然无力挽回,他只想尽可能把公司进一步做好。

  “人只能顺势而为,不可以逆水行舟。

  当整个市场大环境像自由落体一样滑落的时候,再做任何挣扎都是没有意义的。”

  回馈社会

  福能的成功帮助刘佳勇完成了财富积累,年近四十他,又发起了另外一次创业——创立PVGO平台。

  他说,与此前创业的动机不同,前面更多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这一次是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似乎每位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都会走过这样的心路历程:“当你实现财务自由之后,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回馈社会。”

  据历史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达749万人,每年大学毕业生和失业率都迅速攀升。

  对大学生而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而刘佳勇创立PVGO的初衷就在于此,他想帮助大学生走出“毕业即失业”的困扰。

  PVGO平台通过不断发起与全国各高校的合作,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校园行活动,扶植学生创业项目。

  并组织金牌培训营,遴选优秀大学生进行创业/职业能力养成培训。

  刘佳勇想帮助中国大学生,尤其国内二本、三本甚至大专院校的大学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定位。

  他常常在讲课时,把自己生意场上得来的方法论交给他们,传递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现在“情怀”已经是一个被用烂的词,但是都没有体现出它真正含义。

  企业家的使命是赚钱,但在满足这个需求之后,就想做一些其他有意义并且回馈社会的事情。”

  不任性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不认真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成为亿万富翁以后该做什么。


  关于创业励志的散文二

  乐淘网毕胜:除了人脉、资金和能力,创业还要越挫越勇

  创业,没有那么简单。

  ——毕胜

  毕胜,多有意义的一个名字,20多岁的毕胜就已经是李彦宏的助理,是百度的市场总监。

  2005年百度在美国上市,当天股票涨了354%,百度在一夜之间出了8个亿万富翁,毕胜也由此赚了人生第一桶金,还是不小的一笔。

  天上一个大馅饼掉下来把毕胜彻底砸晕了,于是,三十出头的他选择离职,每天和朋友斗斗地主,或者坐着快艇出海,玩腻了就在家看电视、睡觉。

  人总是想着享乐,但其实一旦无所事事,没有了目标,生活也就开始变得空虚。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半,一次,毕胜见到李彦宏,这个曾经的顶头上司告诉他,“再这么闲下去你就废了”。

  以往在百度的时候,李彦宏对毕胜就是一副放养的状态,做事自由,花钱自由,导致他不愿接受大公司的文化制度,而小公司又养不起他。

  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让毕胜觉得自己不再适合上班,他本打算投资陈年的凡客,没想到凡客崛起太快,他还没来得及就没机会了。

  在毕胜苦于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雷军让毕胜干电子商务。

  毕胜不懂电子商务,“你说搜索引擎,我能给你连续讲24小时,不带重的。

  但是你要讲电子商务,你给我讲24小时我一句没听懂。”

  但雷军告诉他,“世界那么大,个人那点小纠结算什么,你就干吧,就算不成又能怎么地。”

  毕胜问:卖啥?雷军答:卖玩具。

  雷军是毕胜十几年的朋友,对雷军的话从不怀疑,而雷军连商业计划书也没要,就与联创策源给毕胜投了200万美元。

  2008年5月,乐淘网上线了,主攻玩具市场。

  雷军和毕胜的想法是,中国适龄前儿童有3亿多,市场非常大,而且玩具类的毛利非常高,可以说,玩具电商的前景非常广阔。

  一开始乐淘网卖的玩具品类非常杂,质量也参差不齐,造成客户满意度低。

  鉴于此,毕胜决定转做高质量、高品质的婴童玩具。

  但问题又随即而来,网购图的就是便宜,高端产品让乐淘失了价格优势。

  毕胜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周星驰的电影《长江七号》,让七仔系列的玩具一时非常火,乐淘网跟正版厂商合作一个玩具要700块,可是小区门口摆摊的一个才7块,还一模一样。

  卖了六个月后,毕胜收到公司副总的一封邮件,数据显示,公司日营业额已经过万,实现盈利。

  毕胜决定带着大家出去庆祝一番,结果回来一算,除去饭钱和供应商的贷款,公司又亏了。

  除了亏钱,毕胜也发现了,玩具的市场并没有如他和雷军预想得那般,中国的父母更倾向于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而不是买玩具。

  毕胜开始考虑乐淘转型,把大方向锁定在服装和鞋包市场,团队从头到脚认真审阅了一遍,发现除了鞋子,基本都让凡客承包了。

  凡客与乐淘有三个共同的投资人,算得上是兄弟公司,陈年与毕胜也是多年好友,毕胜肯定是不能做服装市场与凡客竞争,那不如就做一个专门卖鞋的电商网站。

  2009年5月,毕胜的乐淘族上线,上线前三天,因为访问量过大导致服务器崩溃,上线一周,收入就超过了卖玩具时候,毕胜的乐淘族用三个月,从日赚一万到日赚十万。

  零售业最怕的就是库存积压,毕胜在一开始就坚持只代销,不采购。

  作为一个籍籍无名的电商,乐淘前五个供应商都是毕胜拉下身段谈的,最长的一个供应商,他足足磨了七个月。

  当然还有一些在百度投过广告,知道毕胜的,比如奥康,就拿出8000双鞋子放在乐淘的仓库。

  2009年9月,美国华人小伙谢家华创办的网上鞋店Zappos被亚马逊以8.47亿美元收购,消息一出,部分供应商开始对乐淘有了信心,他们按照吊牌价6折的价格,把货拉到乐淘的仓库里,乐淘再按照8折进行销售,卖完结款,没卖完的退货给供应商。

  没有库存的商业模式,稳健的运营以及商场的人脉,背后还有资本大佬的支持,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

  乐淘的成功示范让国内在同一时间冒出了十多家类似的鞋类电商,每家都打着最大的旗号,家家都在烧钱买流量、打广告。

  为了不被对手超越,乐淘的高层也开始大力投入广告,在大量广告和活动费用下,乐淘的销售额猛增,但仅仅半年,就呈现巨亏现象。

  毕胜最初想用投入广告的形式扩大规模,规模大了,才有机会拿到融资,才能在长跑中耗死对手。

  但转眼的巨亏让毕胜冷静下来,他想到只要有一家比乐淘的价格低,那乐淘的盈利空间就不在,除非真的能把所有的对手都耗死,但可能要再过十年,再烧十亿,毕胜没有那么多钱。

  毕胜开始领乐淘突围,尝试自由品牌,2011年,乐淘跟愤怒小鸟和水果忍者的手机游戏开发商合作,推出了联合品牌小鸟潮鞋,火爆一时,让毕胜看到了希望。

  2012年6月,乐淘又一口气推出了五个自由品牌,为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毕胜还把早年乐淘网辛苦建立的“实库存代销”砍掉。

  结果,2011年乐淘一天能卖4万双鞋子,转型自有品牌后,一天只有几百单,半年后,乐淘就产生了几千万的库存。

  乐淘最终没有突围成功,2014年5月,毕胜首次向外界确认,乐淘网已被香港一家公司收购,投资了4.5亿的乐淘,自此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卖掉乐淘后的毕胜,在2014年重新出发,创办了“必要商城”,一个C2M模式的商城(顾客到工厂)。

  市场上价格几万的奢侈品包,生产成本其实只有几百元,这100多倍的差价包括环节差价和品牌溢价,“必要商城”落地就是为了打掉中间流通和库存,用白菜价同样能买到奢侈品的品质产品。

  毕胜已经谈妥了Burberry、Prada、UnderArmour、耐克、依视路及卡地亚中国供应商,推出了女鞋、运动鞋、眼镜及配饰等多个品类。

  越挫越勇,整装出发的毕胜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关于创业励志的散文三

  经营之神”王永庆:用心做小事就能成大事

  越有钱的人越“抠门”,王永庆有一个原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

  台湾企业界有一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精神领袖,早在1984年,他的全部资本就达45亿多美元。

  最高时身家达到113亿美元。

  他是台塑集团的创办人——王永庆。

  也许是那个时代的极度贫穷所致,金银满贯的他习惯了勤俭节约。

  以致他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

  这句话被台塑集团员工奉为经典,并为国内外管理者称为“王永庆法则”。

  事事讲究“合理化”

  天才商人盖茨认为:花钱就像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

  “经营之神”王永庆也有这样一条准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事事讲究“合理化”。

  王永庆的生活相当简单,吃饭原则是“简便”,最爱吃的是家常卤肉饭;穿着十分“整洁”,一双运动鞋要穿上好几年;每回坐飞机一定是经济舱。

  王永庆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但他每天都会通过健身,保持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和精力充沛。

  而他每天做健身操使用的毛巾,用了27年。

  在一次媒体专访中,记者发现他一个有趣的“小动作”:泡咖啡时,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将奶精球的容器洗一洗,再倒回咖啡杯中,一点都不浪费。

  据说,他在麦寮用餐时,当问到一颗卤蛋竟卖新台币10元时,他直觉认为卖得太贵了。

  王永庆生活细节处处显示了他对“合理化”的执着。

  在台塑规模不断扩张时期,他创造了一套科学用人之道,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

  按照惯例,他每天中午都会在公司吃便餐,用餐后召集各部门主管,听他们汇报,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细微的问题,并要求主管人员对自己所管辖部门大小事必须了然于胸。

  因此,主管人员每周不得不工作至少70小时,很多都患有胃病。

  王永庆一方面靠这样的压力管理方式来推动企业经营,同时又施以极为慷慨的奖励。

  台塑的奖励方式有两种:物质的和精神的。

  物质包括年终奖与改善奖,还有王永庆私下发给干部的奖金,称为“另一包”。

  对一般职员,则采取“创造利润,分享员工”的做法。

  员工知道自己的努力终究会有回报,因此都愿意加大投入。

  王永庆一番“合理化”的经营和管理,让台塑的员工忠心耿耿,让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经营之神”的名头也由此而来。

  但王永庆说:“这个我不敢当,很普普通通没有什么,很普通。”

  在他看来,自己的经营之道很普通,就像盖房子,一砖一瓦都要打好基础,那么一层一层才会稳定。

  “一勤天下无难事”

  王永庆在创立台塑之前,已有过多次创业经历。

  9岁那年,他的父亲卧病在床,便开始用自己小肩膀帮母亲分担生活的负担。

  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

  第二年,他做出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自己开米店当老板。

  那时,稻谷加工是非常粗糙的,大米里有不少糠壳、沙粒、小石头,买家卖家都习以为常。

  但王永庆却从这里找到了突破口。

  每次卖米前他都会把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

  然而,米店的生意并没有因此红火起来。

  原因是其他老米店已经积累了很多老顾客,截断了大部分客流。

  为此,王永庆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管理制度。

  “我卖米的时候都要有服务,第一点价钱不能比人家高,第二点的话我要用心。”

  每一个客户他都要记下来送米的日期,然后打听这家有多少人口,每个人的饭量如何,据此估计他们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

  到时候,就主动将米送过去。

  不仅如此,王永庆还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洗米,筛米。

  由于王永庆处处替顾客设想周到,大家一传十,十传百,生意就越来越好。

  直到后来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创立了自己的碾米厂。

  从碾米厂到台塑,王永庆对细节问题的重视习惯仍然没变。

  本来董事长只有关心一些大决定就好了,但他很多小事仍然亲力亲为,报表还是会看,大部分台塑的制度都是他自己写的。

  王永庆每天晚上10点睡觉,2点半起床办公,每周工作100多个小时。

  很多大项目大计划都是在这样无数个寂静的深夜里思索出来的。

  王永庆常说:“要常常警惕自己,稍一松懈就导致衰退,经常要有富不三代的警觉。”几十年来,王永庆始终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从未在公事上松懈过。

【创业励志的散文】相关文章:

励志的散文10-26

励志的散文09-30

励志散文精选09-30

创业励志说说带图片-创业励志说说10-01

励志创业语录10-29

创业的励志语录12-20

创业励志语录11-21

创业励志的语录02-17

创业励志寄语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