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荐】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
这几天,调皮的民民突然变得非常“安分”起来:上课再也不乱插嘴了,甚至连举手发言极少;课后也不再当什么奥特曼了,就连跟在别人后面活动也是悠悠郁郁的。那双本来带着顽皮的眼睛似乎变的温顺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民民的转变?早上,妈妈送孙民浩来幼儿园时我和妈妈交流了玲玲的'变化。
民民的妈妈一见到我就迫不及待地问我:“赵老师,民民最近还调皮吗?还经常惹祸犯错误吗?
我连忙遥遥头:“不了,一点都不了。民民最近太‘安分’了。”
“那就好。”她一脸的得意,“说了你老师不要见笑,以前我对孩子就是宠坏了,以致孩子忍性、自由得了很。最近她爸爸从外地调回来了。还是他爸爸行,表面上从不给孩子一点好脸色看,也从来不表扬孩子。孩子事情完了成得不好,少不了一顿狠狠的批评;孩子事情完成得不错,也顶多听到一句:“还可以,但你要知道,能比你完成得好的孩子多着呢。”这么以来。嘿嘿!民民的尾巴再也翘不起来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不禁叹了口气说:“可是,你没想到吧,民民的爸爸这样教育的结果,一方面是改变了民民身上过去的一些缺点,另一方面却又导致了民民另外一些新的缺点。民民原来的自信心不见了,代之以强烈的自卑感。不管做什么事,她总是显得缩手缩脚的,总是怕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行。你们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啊!”
回到幼儿园,望着天真烂漫的孩子,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明天,我还得和民民的爸爸好好谈谈。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
(一)首先请孩子们观看两位老师示范表演儿歌"拍花箩",激发起他们学儿歌的兴趣。
这首儿歌的特点适合两个人合作边玩边说,而两个老师示范的拍手游戏正好把这个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一下子就调动起孩子们想学想说的兴趣,孩子们肯定会跃跃欲试。
在老师示范表演后,鼓励孩子们讨论对儿歌的感受,"你喜欢哪一句呢"使孩子们在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回忆了儿歌的内容。尤其是几个比较难掌握的节奏像"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也可以在孩子提出的同时注意引导孩子们掌握。难点自然地解决了。
(二)借助图片和动作学习儿歌,引导孩子们充分体会儿歌的.趣味性,理解并且掌握儿歌内容。
首先学习引子: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儿歌中每一句的前半部分很简单"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你拍几呀,我拍二呀……"孩子们很容易理解、记忆。记忆的难点就在于后半句。但是借助图片和动作来记忆,这个难点就解决了。(加上动作说)
一只蜗牛上楼梯呀。
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三条鲤鱼滚下山呀。
四方的招牌没有字呀。
五只大熊打花鼓呀。
六个老头卖烤肉呀。
七只野狼抱小鸡呀。
八脚的章鱼坐沙发呀。
九只老虎喝老酒呀。
十只青蛙跳进荷花池呀。
拍手的动作最初是自拍的,速度可以由慢变快,后来熟悉后可以对拍,为后面两人的拍手游戏做好准备。
在自拍和对拍的过程中,最初都是老师孩子一起说,熟悉儿歌内容。然后在练习当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说出后半句的内容,促进记忆难点的解决。
在对儿歌的内容非常熟悉以后,开始指导孩子分组对诵练习。
(三)引导孩子加上动作,体会儿歌表演的趣味性。
在分组对诵后,接下来就是增强游戏的趣味性。首先把所有的孩子分成两组,采取轮流说的形式,一组说一组欣赏然后互换。这样,无形中又巩固了对儿歌内容的记忆,也可以使孩子们轮流休息同时注意倾听同伴是怎样说的。然后鼓励孩子们寻找自己喜欢的朋友,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其他小朋友结伴进行儿歌游戏。
(四)小结与延伸
这种经典的小歌谣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这一点在纲要中也有所体现。游戏法是活动中的主要方法。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边玩游戏边学儿歌,始终是积极投入的,充分体验出了游戏儿歌的趣味性、体验到了这种趣味歌谣的独特魅力!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3
《好男儿要自强》这节课选自大班主题活动“我就是我”中的音乐活动。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这节课?我认为,选课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又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我平时偏爱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游戏与舞蹈。于是,我就找了几节艺术领域的课一一挑选,这也是一个抉择的过程。因为自己本身对武术操的编排有一些经验,而武术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而后又听取了同事的建议,最终就选择了这节课——好男儿要自强。
歌曲《男儿当自强》节奏控强有力,歌曲气势高昂,鼓舞人心,以武术的动作进行表现是最合适的。在设计过程中,因为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动作不能太繁琐。所以,我保留了原教材中的马步、弓箭步,又丰富了出拳、格挡等力度较强的动作。这样,在孩子可以接受的难度上添加一两个有难度的动作,调动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学习方法上有“个别学习”、“分组学习”和“集体学习”。
在设计过程中,我考虑了好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怎样导入活动?为了凸显入场的整齐、有气势,我想到了军歌,想到了《咱当兵的人》。怎样引出“武术”这个概念呢?我想到了大家都很熟悉的武打明星“成龙”,以课件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二个问题:要怎样让幼儿学习武术动作呢?用什么形式进行教学会更好一些呢?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我想,既然音乐欣赏课可以借助“图谱”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习武术动作为什么不能用图示呢?于是,我决定用图示呈现每一个动作。因为考虑到孩子数量,所以我准备了两套图示,将孩子分成两组,进行分组学习。
第三个问题:怎样才能发挥孩子的主题能动性,给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在各个环节中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表现音乐呢?这里,我们往往会犯一个误区就是:往往教师示范的太多,教授的'太多,妨碍了幼儿的想象与表现的空间。于是,我在前面让孩子自由发挥、自己想象,又让孩子当小师傅,让孩子教孩子,带动孩子,自主学习。而我的角色是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我对动作的技巧加以指导,进行互动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有观察法、比较法、演示法、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渗透式教学法等。
当然,在设计、试课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比如:
1.怎样让孩子记住在马步出拳的时候出三下拳?后来,我对课件做了修改,在马步的图示上加了三个圆点。
2.怎样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大胆参与?我觉得,要想让孩子勇敢、坚强、自信,首先,老师应该表现出勇敢、坚强、自信。于是,无论从语气上还是动作与精神面貌上,我都要表现出来,再对幼儿进行有效的鼓励,这样带动活动气氛。
3.怎样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学习兴趣又有活动的层次性、递进性呢?我是这样做的:一遍比一遍有难度。在自学环节,第一遍:按图片学动作;第二遍:配乐表演(先拍手打节奏练习,再表演);第三遍:站成方阵队形,加口号表演。这个环节,我运用了国庆阅兵和春晚两个视频,更好地让孩子感受方阵舞的整齐与壮观。这样,一遍比一遍有难度,一遍比一遍有气势。最后一遍,我参与进来,师幼互动,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了音乐的强悍有力,探究学习了武术动作,展示了方阵舞的整齐与壮观,感受了成功与自信,达到了活动目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4
有一次,在美工课上,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作画,突然,安静的活动室里响起了王旭的叫声,〝老师,齐齐他画了两个太阳。〞活动室里一阵骚动,我急忙走过去一看,果然,在齐齐的画纸上有两个大大的太阳,一个已涂好了鲜亮的红色,另一个涂了一半。
〝齐齐他画错了,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他画了两个,他画错了。〞旁边的小朋友纷纷指责齐齐,齐齐一会儿用手去弄衣角,一会儿抬头看看我又赶紧低下头去,我蹲下身望着齐齐的眼睛,〝齐齐,你能和我说说,你为什么想画两个太阳吗?〞齐齐说:〝因为,天,天好热,所以我画了两个太阳。〞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两天天气特别炎热,齐齐觉得画一个太阳还不能完全表达炎热的感觉,所以又画了一个太阳,想让大家都感受到天气的炎热。
这个想法真是太奇妙了!我把齐齐的想法解释给小朋友们听,对齐齐的想法给了很高的评价,〝齐齐想得比老师都好,老师都没有想到呢。〞这时的.齐齐是一脸的兴奋。骄傲和自信。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体会到了〝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的含义。作为一个老师,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老师,一定要有一颗童心,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待事物,去理解事物。给自己一双孩子的眼睛。孩子的视觉去看待孩子,去理解。尊重孩子,孩子们会让你时刻充满惊喜!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5
我正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刚完成的美术作品,孩子间突然有了小小的骚动:“哎呀,好像有谁放屁了!”“好臭啊!是秀秀放的屁!”孩子们一边说,一边捂住了鼻子,四处张望寻找放屁的人。
“我没……”秀秀的小脸霎时涨得通红。
“哎呀,我也闻见臭屁的味儿了,就像我有一次放的屁一样。”我故意做出夸张的样子,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老师,你也放过屁啊?”佳宏惊奇地问。
“可不是嘛,那次我吃了很多豆腐,肚子里胀气,就放屁了,人都会放屁的呀,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儿,放屁是身体的正常现象。”孩子们的小嘴巴张成了“O”形,急切地听我讲,就连刚才尴尬不已的`秀秀也换上了好奇的神情。“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我迅即在电脑上搜索绘本《噗》,要把这个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文雅地讲给孩子听,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看绘本,说不定更容易让幼儿理解。
孩子们的注意力已经随着我打开的电脑画面而转移到绘本故事上,孩子们开始了新的讨论,甚至说话也注意到用绘本中文雅的表达方式:“我好像也曾经‘噗’过。”“但为什么我从来没听见声音呢?”“我每次‘噗’的时候,都是‘噗’出来才知道的,有时候我想憋也憋不住的。”“憋着多难受啊,会憋坏身体的。”“哎呀,我就躲到别人听不见的地方去‘噗’,这样就没人知道我‘噗’了。”
“这个办法好,既不影响别人,又不会憋坏身体。”我装作好奇的样子问:“为什么有时候会不停地‘噗’啊?”
“那是肚子里有气呗,多吃了香蕉、豆制品、肉这些东西,就很容易‘噗’。这是绘本里告诉我们的!”馨乐迫不及待地告诉我。
“肚子里怎么会有气儿呢?”
“肯定是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钻进去的呗!”婷婷想当然地说。
“我们睡觉时张着嘴巴它就钻进去了。”睿睿接着婷婷的话说。
“说话时张开嘴巴它就钻进去了。”佳慧用手指着嘴巴演示着。
“吃饭、喝水时它也会趁着张嘴巴钻进去。”伟伟也一边说一边用动作演示。
“有一次。我不小心吃了变质的蛤喇拉肚子,也‘噗’了很多次,特别臭。”雯雯若有所思地说。
看来,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啊,再看秀秀,已全然不似先前的尴尬。
“嗨,原来,‘噗’这件事情,真的是很平常的啊,我们再来仔细看看绘本,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噗’变得更文雅。”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6
小牛哞哞,是中班的一个集体教学,是视觉、听觉的艺术,是一种表现音乐元素的创意舞蹈,在教学中,鼓励幼儿把看到的小牛形象、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等。
宋老师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思考的是如何来改变以往舞蹈活动,她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是我喜欢的动物,中间部分活动重点小牛哞哞,最后是音乐游戏“逗小牛”。这三个部分凸显幼儿的兴趣、活动的有趣、学习的主体。
在活动过程中,宋老师利用故事阐述来营造轻松氛围,还通过图形画面演示让幼儿自由根据图形特征猜测会是何种动物,充分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能让幼儿根据小牛形象创编动作,又以图示帮助幼儿理解、整理、记忆小牛舞蹈基本动作。特别是最后的一个游戏环节,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习舞蹈动作,我认为非常好,我们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可以借鉴。
但活动中,我个人认为有不足之处:
1.教案上呈现的是幼儿创编,可在活动中呈现的动作还是老师预设好的,只要孩子说出一点老师就直接带入了动作让孩子们学习,在主体性上老师没有把孩子的位置放正。而且由于动作基本都是老师给的,孩子说的动作没采纳。特别是有关洗澡的`动作,可以采纳小朋友说的洗澡动作引导幼儿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进行练习,可老师偏偏说给小牛捏捏。
2.对于小朋友的动作创编,只是停留在牛角,洗澡上。可见,孩子们平时们对小牛的各种习性和动作并不是特别熟悉,前期经验不足,因此在创编的时候很贫乏,没有能够出现多样性的动作,要孩子自编动作,首先孩子要有这方面的经验,才能有更多,更美的动作。
3.教师在语言描述上不贴切。如:“牛是不说人话的!”
如何把幼儿的不成熟的经验和动作,更好呈现出音乐艺术,更有效的组织、引导,就需要我们老师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智慧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7
镜头一:好奇怪!地板上怎样这么多的瓜子?我心里想着,并观察发现瓜子就散落在大翊翊的床边,因为没有看到瓜子是大翊翊掉的,所以不能急忙下定义。
镜头二:老师组织幼儿在上主题课,大家都眼随教师,只有大翊翊低着头,小手藏在桌子下在摸玩着什么。当我轻轻走近大翊翊,她赶紧将小玩意藏进了裤兜,我没有直接拿出她的玩意,只是用眼神提醒了一下,她也不敢再分神了。
镜头三:这是开学的第四天,按惯例,这天中餐幼儿就应吃水产品。就餐时光到了,孩子们看到是水煮虾,一只只红红的,孩子们眼馋了。我先给每个孩子分四只,然后根据孩子的喜好增加备用餐(肉末蒸蛋)。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饭我开始为动手慢的孩子剥着虾。有的孩子很爱吃,吃了四只又盛四只;有的'孩子用饭勺将虾挑在了桌子上;有的细细品尝着,不做声响……大翊翊很快就吃完了虾和米饭,主动将饭碗摆放好。我脑子里意识到大翊翊吃饱了,就没再问她。过了一会,我无意中看到大翊翊拼命地往裤兜里塞着什么,裤兜外还挂着几根细细地红线。我叫了一声:"大翊翊,你过来一下。"大翊翊先是冷颤了一下,紧之后慌忙抽出手,慢慢地挪到了我身边。"大翊翊,你的裤兜是百宝兜啊?藏什么宝贝了?"我开着玩笑问她。"是虾!"大翊翊回答,我赶紧顺着露出的虾胡须,费劲地揪出了塞得模糊的虾。"大翊翊,你还想吃虾,是吗?"大翊翊只是点点头。(一向很少说话的大翊翊,只有迫不及待的时候才会挤出几个字来。)于是,我又给她盛了四只虾,看着她吃得津津有味,我不禁思索了。
我反思:
怎样引导孩子不藏危险物品在口袋?过了一个新年,家里吃的零食成为了孩子最好的收藏伙伴,再加上孩子在家和家长相处了一个寒假,看着家长在口袋里装香烟、手机、钥匙等物品,孩子也跟着藏一些物品来幼儿园。帮忙孩子明白哪些物品不能藏的任务迫在眉睫。
怎样指导孩子表达自我想说的事?应对极个别不爱表达、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如何指导该类孩子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说清事情是我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相信老师的努力会让孩子的那块方形口袋变成一个有助于幼儿快乐成长的百宝兜!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8
我觉得,皮影戏动作夸张有趣,渗透着滑稽诙谐幽默的风格,孩子们很喜欢(我们幼儿园孩子就欣赏学习过此类的舞蹈)。但皮影戏只是一种地方艺术,对其他区域的孩子们来说不是很熟悉的。可以把欣赏和创编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习、了解皮影戏的特点及动作,然后大胆进行皮影舞蹈动作的创编。分如下几步,循序渐进:
首先,先让孩子欣赏俏夕阳的舞蹈,了解皮影戏这个舞蹈幽默诙谐的'风格,动作滑稽有趣的特点。
其二,老师教授一点皮影戏的动作、技巧,让孩子初步学一学奶奶们的动作,让他们把动作表现的越滑稽越好。因为没有皮影舞蹈的基础,孩子一上来就创编,也是有一定得难度的。
第三,皮影戏的舞蹈音乐,不止一首俏夕阳,应该还有很多,老师组织的叫“我们自己的皮影戏”舞蹈创编活动,可换一首音乐,布置成舞台模样,让孩子在自己的舞台上自由发挥,大胆创编,再把孩子的影像投影在幕布上,孩子们一定会觉得特别有意思,会创编出意想不到的动作,使活动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9
幼儿教师的工作特别讲求一个“细”字,从各个生活环节到教学、游戏活动,从群体幼儿的一般情况到个体幼儿的特殊表现,都要细致观察,用心体悟,悉心引导。作为年轻教师,我努力学习去践行这一点。下面仅以入园环节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早上入园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孩子一进教室就向老师问好;有的孩子会一直看着你,等到老师先向他问好才想起来问老师好;还有的孩子就像没有看见老师似的,没有任何表示。发现这一现象时,我并没有急于对孩子提出要求,而是观察了一阵子。我发现那些主动问好的,通常是平时比较活泼开朗、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孩子;那些要老师先问好的孩子大部分是平时比较腼腆、内向或是各方面不是非常突出的孩子;然而不向老师问好的孩子则没有特别相似的特征。这让我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于是我在一日活动中就特别注意观察。逐渐地,我感觉到:第二种类型的孩子一进班首先会抬头看老师一会儿,好像是在告诉老师“我来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孩子本身性格比较内向,不主动说话,二是孩子是在寻求老师对他的关注,当老师主动问好时他们就感觉到受重视;第三种类型的孩子基本是缺乏对文明礼貌行为的感知,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作出了不同反应。我们班的杜彦泽就是第二种类型的代表。以前阿杜来幼儿园一周总有几天是哭着、不情愿地入园,后来通过口头鼓励、大粘贴奖励、“国旗下进步的好孩子”表扬等方式,现在入园已经不哭了,但是情绪还是不好,小嘴总是嘟嘟着,不停地搓着小手。还有一次阿杜洗完手突然和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李老师,我高兴的时候就愿意说话。”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原来是这样!于是,我在一段时间内早上主动向他问好,并简单地和他进行交流,比如“今天谁送你来的啊”“昨天回家有没有给爸爸妈妈讲讲昨天学的故事啊”什么的,其他活动中也主动和他说说话,让孩子能有个好心情,并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这样做了一段时间,我感觉阿杜的情绪越来越好。一天早上我还是照旧主动向他问好,然后蹲下来轻声和他说:“阿杜,今天真棒,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了,明天能不能表现得更好啊?”“能!”阿杜回答很干脆。“很好,那李老师给你提个小要求:从明天开始你先向老师问好。我知道阿杜一定能做到!”他看了看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好,那么我们来拉钩。”大手和小手钩在了一起。
我期待着第二天的到来,既想看到阿杜的变化,也想验证一下自己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有成效。第二天一早,我还在盥洗间洗手,就听见门口“臧老师,早上好”的喊声,那一刻我真的高兴极了,但是声音有点小。我静静地在盥洗间等着,一会儿看见他的小头慢慢探了进来,声音还是不大地说了一声:“李老师早上好。”我笑着摸着他的头说:“阿杜真棒,是个说话算话的孩子,可是明天要大点声啊,让其他小朋友知道你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好不好?”“嗯,好。”从那天起,虽然偶尔情绪低落的时候还是不主动,但是大多数时候他能做到了,并且参与班级活动也越来越积极了。看到杜彦泽能有这样的变化,真的很欣慰。对于第三类孩子,我首先采取的是榜样教育法,表扬那些能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孩子,给其他孩子树立榜样,知道要想成为好孩子就要有礼貌。其次,在图书欣赏的时候我特意选了《我会关心别人》和《冬天里的弗洛格:学会关爱别人》这两本图书,通过分享图书,引发小朋友的讨论,然后引发到什么样算是有礼貌的小朋友,再结合生活活动向他们提出要求,最后采取让小朋友相互监督的办法。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经常会听到小朋友互相提醒的声音,一开始我还庆幸这种方法有效果,可是又一想,这样直接的提醒对孩子来说不是很好。我又引导孩子们换位思考:对小朋友的提醒要悄悄地告诉他,如果别人大声地说出你的缺点你是不是会不高兴?孩子们都点头说“会”,明白了要悄悄地提醒他更合适,这样小朋友会改得更快并且记得更清楚。通过这一件事情我体会到:第一,当发现孩子在行为上存在问题时,不能急于解决,而要针对这个问题多多观察孩子,只有弄清楚原因才会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第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便很多孩子存在同一问题,但是原因不同解决方法也要有区别;第三,在方法实施的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效果,如果引发新的问题,要及时调整。
这个事例对于长期扎根幼教一线的教师来说再寻常不过,但是作为年轻教师是需要一点一滴积累教育经验的。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
活动末期,幼儿又想出了租借玩具的点子。该怎样租借呢?好好说:“就跟借书一样,每样玩具都写上价钱呗。”“可写多少呀?”大家又开始了争论。媛媛说:“花线2分钱1根。”丽丽说:“太少了,应该给5分!”修修说:“花线得两个人玩,5分不好给。”小西说:“可以一个人给2分,一个人给3分呀。”开天说:“一个人给的多,一个人给的少,这样不公平,还是应该一样多。”“那你说怎样才能一样多呀?”月月追问道。“可以租4分,一人2分不就一样多了吗?”“对呀!”修修赞扬道。这番争论让大家意识到,出租的价格要考虑到人数。
闹闹看到大积塑箱子说:“箱子里的玩具多,是4个人玩的,一人1分,应该租4分。”康康说: “4分少,一个人才出1分。”修修说:“这箱玩具我们都喜欢玩,应该贵一点。可以一个人出2分,2分加2分是4分,4分再加2分是6分,再加2分就是8分。”开天说:“花线和大箱子都是一个人出2分,不公平,大箱子的玩具比花线的好玩多了。”“那你说多少钱?” “你可以一个人出3分呀,那样就公平了。…一人出3分,4个人出多少呀?”大家开始算起来。“3分加3分是6分,6分加3分是9分,9分加3分是……”小西边说边掰手指,可掰到9个时,只剩1个了,他没了主意。手指不够了,怎么办?修修说:“把两个人的手放在一起就够了。”开天说:“可以不用手指,用小棍呀。”说完就从科学区拿来一把小棍,先拿出3根放在一堆,又拿出3根放在一堆,一共放4堆,“1、2、3、4……12,12根就是12分,应该租12分。”
活动反思
钱币游戏来源于幼儿的出租游戏。硬币一带来,幼儿就围在一起观察、比较,并列出了一系列问题。在管理钱币时,教师没有统一要求幼儿使用哪种用具,而是让幼儿自己发现其中的问题,通过争论、比较、试验,认识到哪些用具适用。当硬币掉进缝里,老师没有直接帮幼儿取出,而是把解决问题的`空间留给了幼儿。这正如张雪门课程所说,要在幼儿的生活中一步一步开展课程。
幼儿在租借图书的过程中,1分和2分硬币很快用完了,想要租3分和4分的书,手里没有这些面值的硬币怎么办?问题激发了幼儿思考,促使他们联系原有经验进行迁移,想到了用5分钱出租后找钱的方法,并逐步建立起相关的数学经验。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数学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不枯燥的。
行为课程还提出课程内容应是动态、变化的,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所以,当租借图书的活动持续进行一段时间后,幼儿对5以内的加减运算已熟练掌握。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租赁游戏扩展到班内的所有玩具,这时幼儿不仅意识到出租的价格要考虑到有多少人玩,还要考虑到价格与大家对玩具喜好之间的关系。随着游戏的逐渐深入,促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认知冲突,促进思维的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
今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上完第一节活动课,我和孩子们来到了户外活动,小家伙们兴奋极了,小嘴都在嚷嚷着,说着:“教师,教师我们去玩滑梯吧,行吗?”我说:“好吧,我们就去玩滑梯。”说完小家伙们就自觉地开起火车来,跟随着我一齐奔向了滑梯。
来到了滑梯面前,在玩之前我跟孩子们说:“玩滑梯要注意安全、遵守规则、不能推、不能挤,滑梯要从上往下滑。”说完之后孩子们就解散了,去玩滑梯,我发现大家都能够按照我之前说的游戏规则去玩,不错。就在大家玩的兴致勃勃,不亦乐乎的时候,王浩泷大叫了起来:“教师,教师,快来啊,滑梯底下有只大虫子。”其他的孩子听到之后也都从滑梯下下来和我一齐跑过去看。这时候听到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这是什么呀?”“是虫子吗?”“不是吧?”这时子竣凑到跟前说道:“这不是虫子,是大螃蟹!”“大螃蟹”大家一齐说到。雅淇来到我身边问我:“教师,这是螃蟹吗?”我笑了笑,对着孩子们说:“宝贝们,这不是螃蟹,是一只大蜘蛛,它还会吐丝呢,你们看这张网就是蜘蛛用它吐的`丝织成的。”大家都把蜘蛛围了起来,观察它,因为这只蜘蛛比我们平时见到的大了好多,所以对孩子们比较有吸引力,大家也比较感兴趣。就在大家的观察,讨论之中我们结束了今日的活动。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2
在《切水果》此次活动中,我们选择的水果都是一些幼儿十分熟悉的水果。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让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外形特征以及教师的引导,使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游戏,并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奔跑、追逐的乐趣,所以,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设计了本次体育活动,尽可能的为幼儿供给思考、尝试的机会,不断开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发展他们的智力水平。
孩子们玩得很尽兴,运动量也到达了小班年龄段的标准,在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兴致很高,活动目标完成得比较顺利。
在活动中部分孩子有点放飞自我,没有遵守必须的游戏规则,这对体育活动而言是很危险的,幼儿没有必须的规则意识,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幼儿对这方面的引导渗透。让幼儿明明白做任何事都有必须的规则。使的以后进行其它游戏活动也更顺利安全。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3
有人说,幼儿园女教师居多,男孩子会因此丧失阳刚之气的。我不赞同这样的观念,这是毫无道理的。说得好像幼儿园都是男老师,男孩子才会成为男子汉一样。这种观点是性别决定论,也就是说,孩子的性格取决于教师的性别。这种理论根本站不住脚,不是每个男人都是男子汉,也不是每个女子都是软妹子。真正决定孩子性格的不是教师的性别,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
什么是男子汉?在我看来,一个男子汉,首先要具备责任感,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主动的承担责任。其实,要有绅士的品质,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尊重女性。最后,还应该有毅力,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勇敢的付出。
教育,是性格影响性格的过程。女性,一向被贴上温柔的标签。如果你不够温柔,独立性又很强,你便是所谓的女汉子。一个女的尚且能把自己培养成汉子的境界,那么她教育下的男孩也应该够爷们。更何况,教育是一种观念。一个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取决于她的教育理念。一个教师,如果认为眼泪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认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至关重要,那么她的孩子们绝对不会成为哭娃娃,也不会成为大人臂弯里永远长不大的baby。
男教师在幼儿教师队伍中确实是稀缺,我们的幼儿教育队伍中需要且欢迎男性的加入,但是这并不等同于男孩的教育只有男性教师才能完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4
为了引导小班幼儿感受多彩的颜色,学习大胆表达,我设计了一个“爱跳舞的油画棒”的游戏情境。游戏一开始,我就用一种极为神秘的口吻说:“孩子们,今天我们邀请所有油画棒宝宝来跳跳舞吧。想一想油画棒会怎么跳舞呢,会跳什么舞呢?”我说完便拿起各种颜色的油画棒在纸上随意画,有线条、有小圆圈等,然后让幼儿说说老师的油画棒跳的是什么舞。有的孩子说是曲线舞,有的孩子说是圆圈舞……
接下来,我就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油画棒随意画,觉得自己画的像什么就是跳什么舞。唯一的要求就是让所有的油画棒宝宝都来跳舞。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了,他们陶醉在“白色舞池”上。边画边解说着自己让油画棒宝宝跳什么舞。琦琦说“我的油画棒在跳花舞”,凯凯说“我的油画棒在跳波浪舞”,倩倩说“我的油画棒在跳点点舞”……
在小班幼儿的眼里油画棒是充满生命力的。因此当我创设“请油画棒宝宝来跳舞”的`情境时,孩子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舞蹈本身就不拘形式,这场“油画棒舞会”在幼儿的主导下,出现了干奇百怪、万紫干红的画面,每个幼儿都创作出了富有个性的作品。
加登纳说过,“差不多每个孩子,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极富于创造性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正是最为自由的阶段”。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合适的环境,把教育的要求顺利转化成幼儿自身的需求,让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自由释放个性。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5
长久以来一直都坚信“努力总是没错的”,可是偶尔也有灰心、失落甚至是动摇,但是调整心态之后,依然坚信“努力总是没错的”。
20xx年11月28日,收到一张感人肺腑的卡片,卡片上这样写着:一直都很佩服你的认真与勤恳,坚持做自己,就一定会有幸福与美好的未来。看到这句话的那一刻,忽然之间身上就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喜不自禁地经常要把小卡片拿出来读上几遍。“努力总是没错的”,我要坚信努力的自己,坚信努力的人生,坚信努力的幸福。
还记得小小班的幼儿刚入园那会儿,起床后,听到一个嗲声嗲气的声音:“俺穿不上——俺穿不上——”循声望去,活泼可爱的小源源正拿着凉鞋坐在地板上不停地喊。我走过去对小源源说:“穿不上没关系,老师来教你。”
“我们先这样把两只小鞋子头碰头地摆整齐,放在小脚的前面,这只小鞋子穿在这只脚上,那只小鞋子穿在另一只脚上,”我一边把鞋子摆放整齐一边对源源说,“先把这只小鞋子拿在手里。”可是.源源只是用小眼睛看着我,不动手。我手把手地教源源:“把毛毡扣打开,再这样把粘扣摁上去。”然后,我请源源自己试。因为毛毡扣不是特别紧,所以源源很容易就把它拉开了。“现在把自己的小脚伸到小鞋子里……”在我的语言指导下,源源顺利地穿上了自己的鞋子。
第二天,源源依然一边喊“俺穿不上——”,一边等待我手把手地教他。第三天,还是如此……当我已经习惯了那句“俺穿不上——”的时候,小源源却突然跑到我面前:“看,小源源自己穿上的!”孩子兴奋而响亮的声音,使劲跺脚让我看他双脚的动作,让我感受到了孩子心中那种难掩的喜悦之情。从那一天开始,每次午睡起床,小源源总要跑到我的眼前使劲一跺脚,用他胖乎乎的小手指着穿在脚上的鞋子说:“看,小源源自己穿上的。”
过了一段时间,午睡起床,源源又像刚入园那会儿一样,举着一只黑色的小皮鞋眼巴巴地看着我:“我穿不上——”这久违的喊声再一次冲击着我的耳膜.让我觉得有点疑惑不解:“前一段时间小源源全是自己穿的呀?今天为什么穿不上了?让老师看一看。”源源奋力把脚往鞋子里伸,我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源源,你穿反了,换一只鞋子试一试。”可是,鞋子就像要跟他作对一样,就是穿不上去。“我穿不上——”源源的`耐性已经用完了,再次眼巴巴地看着我。“需要我帮助你吗?”源源点点头,“来,小脚使劲往里伸。”我一只手握着源源的小脚,一只手握着源源的鞋子,费了好大的劲,才帮源源穿好鞋子。原来,这是一双去年买的新鞋子,今年拿出来穿,当然就有些挤脚了。
我很庆幸.没有随便就批评源源,而是再一次耐心帮助源源,穿上了他的新鞋。孩子在努力,我也在努力,努力发现问题,努力与孩子沟通,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随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倾听孩子的每一句心声,努力成为孩子可信任的人……
因为努力,孩子们的吃饭习惯养成很好;因为努力,孩子们的常规养成很好;因为努力,孩子们的倾听习惯养成很好;因为努力,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不断提高……
努力总是没错的。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8-05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12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26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04-28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7-30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8-05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7-16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5-24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04-18
(经典)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