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饭的随笔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吃饭的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吃饭的随笔1
在幼儿园里,幼儿进餐慢是很多教师遇到的的问题,也是一个尴尬的话题,因此,对待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有耐心,不能催促他们,还是要求他们细嚼慢咽,独立进餐。中午吃饭我们分饭菜时,可以让吃饭慢的`孩子们先上来取菜,或少盛多添,每次盛的饭量少,孩子们吃完了,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呀,你今天有进步了,一下子就吃完了,再来一碗好吗?”孩子们也会很高兴的点点头,再来一碗。等下午家长来接孩子们的时候,我们就会听见孩子们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吃饭很快,吃了三碗,老师表扬我了。”家长们也会高兴地对孩子说:“宝贝,你真棒!”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吃得慢的孩子们体验到快乐,同时也让家长们放心。
此外,当其他幼儿都吃完时,我们可以安慰这些吃饭慢的孩子们:“没关系,其他小朋友先去进行其他活动,你们慢慢吃,老师边收拾教室边等着你。”这样也可以消除幼儿吃饭慢的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吃饭慢的孩子们也会有所改变,那么我们的进餐就会变得愉快而轻松了。
关于吃饭的随笔2
时光飞逝如箭,转眼宝宝就3岁了,到了该上幼稚园的年龄了,设想过许多种宝宝入园的情景,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为自己已经能够轻松应对了,可到了正式入园的那天,却并没有当初预想的那么顺利。
原以为宝宝入园会很配合的,因为他曾经是多么渴望去幼儿园的啊!可当看到我要把他独自一人留在那里离去时,就坚持不肯呆在幼儿园了,倔强而又固执的非要与我一同离开,我能体会宝宝此时的心理:他一定是感觉自己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和一群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们相处,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和极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来表达,开始用挣扎哭泣来表现自己的恐慌和不安。躲在园外并未远走的我,听到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禁不住泪流满面,实在是让人揪心和心疼。有好几次都想冲动地冲进去再抱抱他、安抚他。
可理智告诉我:不可以这样,进去就更难让宝宝适应和接受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了,只能狠下心来,不去理会。宝宝的这种表现其实不过是孩子入园的一个必经过程,须像当初给宝宝断奶时一样的决绝,而现在就犹如是宝宝的另一个断奶期,稍微的犹豫和心软就会让事情前功尽弃,哪怕心中有万般的不舍和无奈。因此,我止住了前行的步伐,任凭宝宝如何的哭喊。相信我的宝宝很快就会渡过自己人生迈向社会的第一个过渡期。
关于吃饭的随笔3
“记着你的好,记着你的笑……”当一位孩子依偎着对我轻唱这首歌时,我感到孩子很有趣——学着大人的腔调还有摸有样的,但笑过之后那熟悉的歌词引起了我的思考。
对着小小的孩子我们总是告诉他们,我们大人对他们有多好,要他们时时记着我们对他们的好,在生活中孩子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当我微笑着迎接他们,亲切地抱抱他们时,孩子总是高兴地笑着向我问好;当我带着孩子开心地活动完坐着时,孩子总会亲切地问:“老师你累吗?我帮你捶捶吧。”当我关心地问候他们,帮他们穿衣裤时,孩子总会亲昵地亲亲你。孩子的想法很简单,但孩子的爱很纯真,他们没有世俗的'偏见,只有真诚的表现,他们最直接地表现着你的好、你的坏。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在要求孩子的时候却自己忘了。有时孩子想亲亲你,你却生硬地推开他告诉他:“你很脏”;有时孩子想向你诉说,你却会因为繁忙的事务很敷衍他;孩子在热情地对待我们时,我们总是忘却了要以同样的热情对待他们。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一首《小孩不小歌》提醒了我们,不要小看了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让孩子记着我们的好时,我们也要记着孩子的好。
关于吃饭的随笔4
到中午勒,我们也都“收摊”回家了,至于在老师家的,会比较惨。“嗯……我们看谁先吃完好不好?”潘子提出挑战书。“呵呵,好呀好呀!”,我旁边的那个说,他看看碗里的饭,“我们看看谁先吃不完,好,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哇!好阴险,好狡诈哦!
潘子貌似没听清楚下文,就这样说:“好,就这样愉快地决定,输的要再吃一碗哦!”额……期待奇迹吧。我旁边的,俗称“周小惠”吃饭都是十分矜持的',兰花指摆起来,十分“优雅”。他呢,特别喜欢在吃饭时开玩笑,往往是到最后,还没有动一口饭。真是“奇葩”!
接下来的事情比较不忍直视,潘子:狼吞虎咽,一个劲得夹菜,一个劲得倒汤,一个劲得搅拌,然后……全部给吞了。而“周小惠”则不紧不慢,依旧举着兰花指,在矜持得吃饭。我呸,他那算矜持?分明就是恶心!终于,在这水深火热之中,结束了比赛。
“哈哈!我赢了!我比你吃得快。”潘子哈哈大笑。“先别笑,分明就是我赢了好不好。我说的是‘看看谁先吃不完’你不会听错了吧?噗!”“周小惠你个阴险狡诈的!别跟我耍小聪明,本来就是谁先吃得快嘛!少给我来这套。”潘子大惊失色,“是不是谁先吃完?”她问。“不是……”我一脸无奈得回答她,只见她的脸由黄变绿,由绿变蓝,由蓝变紫,呵呵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谁说的?不是谁先吃完吗?”我们再一次否定了她的看法。“哈哈哈!都说了吧,‘看看谁先吃不完’赶紧的,再去盛一碗!”没办法,只好哭丧着脸去盛。
不识“小惠”真面目,只原自己被骗了……
关于吃饭的随笔5
每次吃饭,总有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对他们,我是伤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不断的提醒对他们来说只是耳边风,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么办呢?
后来,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换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从阿姨手里接过饭菜时就故意大声的说:“今天的饭菜好香哦!你们闻到了吗?”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都翘起小鼻子夸张得闻着。一边闻一边说:“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闻起来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说着神秘的偷瞄了一眼今天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我又说“那谁来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菜?蔬菜吃了有什么好处呢?”我刚说完,好多小朋友都争着要回答,飞飞说:“老师,我妈妈说多吃蔬菜就会不生病,还会更聪明。”小茹说:“吃蔬菜会变得更漂亮。”“哦,是吗?那还有谁也喜欢吃蔬菜呢?”“我!”“我!”
在我的鼓动下,大家的热情高涨,就连几个不爱吃蔬菜的小家伙也乐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应求,而且小朋友吃饭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饭也多吃了。
从此,在每次吃饭前,我总是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吃饭中的乐趣吧!
关于吃饭的随笔6
新生入园的第一天,孩子们都来上幼儿园了,唯有小男孩源源没有来。一周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源源一个星期不来上幼儿园呢?带着这份疑惑我去源源家进行了家访。
家访中,源源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源源从小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脾气很坏、很犟,在家里经常欺负邻居家的孩子,爱打人、咬人。生活自理能力也低于其他同龄的孩子,不会自己独立吃饭穿衣等,我担心他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想等他大一点懂事了再让他上幼儿园。”
从源源的爸爸担心中可以看出,他对源源的行为习惯问题有自己的认识,要让他把源源放心地送入幼儿园,仅仅做思想工作是不够的。我必须指导家长切实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帮助他对孩子树立信心,送源源尽快入园。
听了源源爸爸的话,我解释说:“孩子还小,有些习惯是可以慢慢改变的……”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后,我真诚地对源源的.父亲说:“给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想办法来改变源源的不良习惯,让他尽快来上幼儿园,好吗?”源源父亲高兴地表示同意。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送教上门。后来源源的情况逐渐改善,自己也能吃饭了,也不会恶意去打人。
关于吃饭的随笔7
前天午餐前,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故事,只有肖宇在不时扭动身体,转动着小椅子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于是我边讲故事,边用眼神暗示他坐好,但三四次之后仍无济于事。我有点生气了,便走过去轻声但严肃地提醒他说:“坐好了,不然杨老师和小椅子都要生气了。”虽然我的声音很小,但还是被坐在肖宇左边的袁司彦听见了,只听她小声嘀咕着:“老师又生气了。”
袁司彦的话让我的心弦猛然一颤。是啊,想想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确把“老师要生气了”当作了自己的口头禅,时不时地就要说一次。袁司彦的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孩子犯错时我不再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而是简单地用“老师要生气了”这句话来制作孩子的行为?也许是因为我表露出“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时,孩子总是会立刻安静下来吧,我居然下意识地把“生气”当成了维持教室次序的法宝!现在想来,这种方法虽然能立收实效,但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幼儿认知、社会性的发展都存在着不良的“后遗症”。
孩子不是因为觉得我有道理,而是慑于我作为教师的威严与气势。且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我是一个“无能”的教师,因为我只会“生气”。我为什么不能耐心一点观察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不能以理服人?为什么不能做好情绪的`自我调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幼儿呢?我试想换一种方式,如对孩子说:“肖宇快坐好吧,蓝猫不是说小朋友要坐直,不然脊椎就要变弯了么?”也许这样一样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昨天开始教育活动前,我拉过肖宇和袁司彦,诚恳地对他们说:“谢谢你们的提醒,老师下次再也不会‘生气’了!”
关于吃饭的随笔8
我们托班有个漂亮的小美女叫茹茹,她不仅漂亮聪明,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对于托班的宝宝在吃饭问题上,我们需要从头开始。比如饭前洗手,教宝宝先认识手心手背,在教宝宝洗手的方法,先洗手心再洗手背,吃饭姿势的纠正,要用右手拿勺子吃饭,勺子怎么拿,用哪个手拿等这些都需要从零开始慢慢教。
第一次吃饭我们是花功夫最多的一次,他们也是学的最认真的一次,茹茹是学的最好也是学的最快的宝宝。到了下午餐时,大多数的宝宝根据提示都基本记住了。就在大家吃的香喷喷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洪亮而且稚嫩的`一句话“小朋友快用右手拿勺子老师说吃饭要用右手拿勺子”。
通过我的观察,纠正后的宝宝们吃饭用手的姿势都是对的。我疑惑的问茹茹指的那位小朋友。茹茹指着对面的宝宝说“老师他不是用右手拿的勺子”。当时的我特别高兴我觉得这个宝宝的洞察力非常好,我又想怎么形容她就明白的更快呢?后来我想宝宝们只有自身真正的体会了他才会理解真相的,然后我就让茹茹用右手拿着勺子走到对面的小朋友的边上,我说茹茹你发现了什么呀?他拿的和你用手一样吗?她天真的说,老师他怎么的手和我的一样。我说茹茹真棒,老师跟你说,因为你们坐的方向不一样,你们右手拿东西的方向就是相反的,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关于吃饭的随笔9
已经见过好几次面了,源源见到我就像见了好朋友一样说“老师好,”还主动炫耀:“老师,我会自己吃饭了。”说着爬上桌子吃起饭来。我发现,源源吃饭的动作虽然看起来很不协调,却很专注。
我想,源源动作不协调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孩子的动作发展迟缓;另一种可能是成人对孩子包办过多,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我诚恳地表扬源源有了进步,同时建议家长平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培养他自己动手的习惯,并试着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午饭后,源源把上个月在家完成的几件美工作品拿出来给我看,说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
看来,源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很重视,能积极面对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这增强了我教育好这个孩子的信心。但家长仅有爱心和耐心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追随孩子、正确解读孩子的行为并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改善孩子的行为,促进孩子的发展。于是我给源源父母设计了一份表格,指导他们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关于吃饭的随笔10
当宝宝踏进幼儿园的大门,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入园前,爸爸或妈妈们一定要做好入园前的工作,给孩子讲述幼儿园是多么的美好;幼儿园是好玩的'地方;幼儿园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你等等。千万不要说“你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打你……”,你这样一句话,老师妈妈的型象在孩子心目中一下子就变成母老虎了,那宝宝到幼儿园能不哭吗?因为她对幼儿园和老师产生了恐惧心理了呀!
无论是因为什么因素,孩子哭闹了,那么妈妈们要决定思想,不能被孩子动摇。今天有一位妈妈说孩子:“宝贝,不是不想上幼儿园,是一定要上幼儿园!”这位妈妈决定的思想值得学习,妈妈们要坚持,这个礼拜宝宝们会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宝宝们将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吃饭的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园吃饭随笔12-17
中班保育员吃饭随笔02-17
吃饭的作文03-16
吃饭作文04-07
关于吃饭作文02-28
吃饭优秀作文04-13
吃饭小班教案07-11
关于吃饭的作文03-16
吃饭的邀请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