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时间:2025-01-01 16:57:57 随笔 我要投稿

小班教育随笔(常用13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育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育随笔(常用13篇)

  小班教育随笔 篇1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宝宝们进幼儿园快2个月了,看到宝宝们一点一点的进步,我和兰兰老师累并快乐着!

  宝宝的进步——我懂礼貌了

  刚入园时,孩子们进幼儿园总是牵着爸爸妈妈的手,看到老师和小朋友就赶快躲在大人的身后,现在可不同了,你看,爸爸妈妈刚送到幼儿园门口,小家伙们就要求自己进幼儿园了,而且见到兰兰老师和我,总是有礼貌地说:“老师早,老师好!”变化不小吧?我们懂礼貌了!

  宝宝的进步——我会自己吃饭了

  记得第一天在幼儿园吃饭,把我和兰兰老师忙的啊。饭菜盛好了,可没几个孩子自己会吃饭,没办法我和兰兰老师只好一个一个的喂,20多个孩子吃饭这么喂也不是办法啊,我们俩个顾了这个那个又把饭菜洒一地了。几天后,我和兰兰决定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学着吃饭,要相信每个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从拿小勺开始,我们教孩子们正确吃饭的姿势,提醒孩子吃饭应注意的问题,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改进孩子的缺点,现在你看,每个宝宝都能独立进餐了。吃饭的时候他们比着吃,看他们吃的好香啊!

  宝宝的进步——我会唱歌了

  孩子刚入园,组织教育活动比较困难,特别是几个调皮的孩子,他们无视老师的存在,随意性很强。对老师组织的活动一点也不感兴趣。就如音乐课上,无论我和兰兰怎样启发,人家就是不张嘴学着唱,不是坐着前后左右到处乱看,就是离开座位自己玩,要想让孩子在幼儿园按秩序的参加教育活动,我和兰兰老师对每个孩子性格进行了分析,对每个孩子对症下药,让他们养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进行活动时要遵守活动纪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的努力,现在的活动课上,孩子们都能跟随老师进行活动了。听!调皮大王小政岐正在唱儿歌呢“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这就是宝宝们最大的进步吧!

  宝宝的进步——排队走路真神气!

  开学两星期了,宝宝们还不能排着队走路,离园时,把队伍整理好一会又乱哄哄的.了。孩子们跑的跑玩的玩,整个的无组织无纪律,我和兰兰老师怕孩子们摔倒急的喉咙都喊哑了。经过这几周的训练,现在小小班的孩子无论去哪都要排着队,并且还学会了自己喊口令:“小手甩起来!小脚抬起来!眼睛向前看!1-2-1”那威武神气的样子,不亚于军训吧?我们的进步是不是很大?

  小班教育随笔 篇2

  不知不觉我在这个班里快要一个月了,和这些小朋友们在同一间教室学习,一起吃饭,做作业,做游戏等,在一间宿舍里休息,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时间长了我们感情就深了,也越来越离不开你们了,开学的时候以前的班级还让我回味,可是我知道要接受现实,现在这个班级的小朋友很可爱,他们天真地笑容包围着我,我是多麽的幸福。

  每天早上都和我打招呼的表情。与每一位小朋友我都会拥抱,让他们感觉我不是严厉的老师。一开始有些小朋友对我排斥,因为他们以为我很厉害,他们很害怕,可是慢慢的'他们和我有了互动,我很开心,这是你们给我来这个班级的礼物吗?

  你们平时的打闹吵架虽然令我很生气但是我还是会忍住,因为你们没有错,我们是一家人是一个集体,慢慢地很喜欢你们,你们的缺点优点虽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也略知一二,你们在我身边围绕喊着老师老师,是多麽的幸福,你们是我的小天使,是融化我的小太阳。

  感谢你们来到我的身边,我们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每一天的笑容不断,真的很开心。

  小班教育随笔 篇3

  升入小班的宝贝儿们,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伴,你们高兴吗?也请家长们为此不要感到紧张和焦虑,我们三位老师会为孩子们做好充足的准备和铺垫,让他们健康快乐得成长。也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我们得工作。为了我们小二班全体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上学期,我们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能基本遵守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我们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你们也多方面地配合,使得幼儿在这些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家都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每天孩子们都能开开心心地来幼儿园,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与同伴之间也能友好相处,每个孩子也都显示出自己的个性。

  开学都一星期了,从教那么多年,今年还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小班孩子。

  想起第一天教室内的混乱,那就像早晨的农贸市场,让刚接手这些孩子的我顿生恐惧,也使我终于见识到家长们的溺爱和孩子过份依赖。不过还好,充满心理准备的我拿出自己的法宝——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用玩具设备、多媒体教具、游戏等吸引孩子们,让他们觉得在园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我和配班老师尝尽各种教育方法:有肢体语言给孩子们一个拥抱、一个抚摸;有温婉的细语;有和孩子们的共同游戏;还有夸张的奖励等。每种方法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崭新的尝试。幸运的是,孩子们在开学第三天情绪得到稳定,那也出乎我和搭档意料之外。我爱孩子们,但我不溺爱他们,我会用自己手中的调色板,用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反思挥出有意义的每一笔!

  小班教育随笔 篇4

  家长开放日作为家园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幼儿在园学习、生活的窗口,是一项家长和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的活动。我们小(三)班的小朋友经过在园的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学会了许多新的本领,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学到的本事表现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而家长们呢,也非常想了解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么学习和生活的?自己的孩子真的象老师讲的那样进步那么大吗?

  在小朋友和家长们的期盼中,我班开展“家长开放半日”活动。首先,我们向家长展示了晨间锻炼和小点心的'开展情况。接下来,我们两位教师展示了两节教学活动。

  钱老师语言活动《我是一个大苹果》,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儿歌,朗朗上口;喜欢角色扮演)和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对吃的东西较感兴趣),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学念儿歌,并有兴趣地尝试仿编儿歌,明白吃东西前要洗手。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和社会性情感,让幼儿不但喜欢吃大苹果,而且也喜欢吃小苹果。并且愿意请客人先吃苹果。

  我的是综合活动《我的“风筝”飞起来》。我们班许多的孩子,已经有过放风筝的经验。风筝颜色、形状丰富多样,对小班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利用我们身边常见的资源——塑料保鲜袋,让幼儿探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动手动脑,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得到了支持和鼓励,通过让看看、想想、说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探索“风筝”的制作法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勇敢地试一试,孩子们非常乐意接受这种方式,尝试起来也信心十足。最后孩子们高举自己制作的风筝,奔跑着、嬉戏着,小小的风筝带给它们非常大的乐趣,他们体验了制作成功的快乐!

  在半日活动的最后,我们召开了简短的.“家长会”。向家长简要介绍了半日活动的主要活动安排和各项活动的目标,家长在半日活动中主要看什么?怎样看?介绍了近二、三个月来班级的主要活动、班级环境、班级幼儿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让家长比较全面的了解我班的各项工作。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紧凑,比较全面的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在园生活的各项主要活动。不管从孩子,还是家长来看,都很开心。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父母来参加活动并和自己做游戏,都非常兴奋,活动的情绪非常高昂;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也非常的开心。并且通过半日活动,家长们也更能了解班级开展的活动和工作的辛苦,从而更能理解老师的工作。家长们纷纷对本次活动表示满意,对老师表示感谢!

  感谢各位家长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我们班级的活动!

  小班教育随笔 篇5

  最近同事们都开玩笑地说我像百搭,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我也觉得自己像游击队员,声东击西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小中大三个年龄阶段都带过了,而每次刚和孩子们打好交道,就又要换阵地了。这不,我刚来到玄班,就有一个小男生来向我挑战了!

  第一天带玄班是一个下午班,刚进班不久就要带孩子们午睡了。进入午睡室,跟往常一样,帮助孩子们脱衣,提醒他们把脱下来的衣服鞋子放整齐。也许是我第一次进班,他们对我还不认识,为了让他们尽快入睡,我就准备讲一个睡前故事,谁知,我刚坐到一张空的小床上,就传来了抗议的声音:“老师,你走开!”原来是旁边床的`小男生,他很讨厌地看着我,非要我离开他的床。可我并没有坐他的床啊!我心里想可真冤,我明明坐的是人家的床,他却不依不饶地跟我对上了,“你走开,不要坐我的床上!”,“你不要坐这里嘛!”这个小家伙可真倔啊!“你把小手伸出来,我们比一比!”我把他的小手抓在手心里,告诉他:“我的大手把你包围了,你应该听我的哦!”看他好象还是不肯屈服,我也不跟他耗了,依旧坐在他旁边,开始了我的“睡前故事”。等我的广播结束后,转过头发现他已经甜甜地睡着了!我心里暗暗想:真是个倔强的小家伙啊!

  午睡起床后,我带他们做了个小游戏,发现倔强的他很积极,趁他玩得开心,我就问:“下次能让我坐你的小床吗?”他竟然爽快地答应了:“好的。”就是这句“好的”,让我反思:孩子,你的犟脾气,也是怕硬欺软的吗?如果当时我退步了,那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小班教育随笔 篇6

  “妈妈,那个小洞里是什么呀?”

  一天,兔宝宝凑近了插座,好奇地问。

  “别碰那个,那里面可住着一只骇人的妖怪!”兔妈妈说。

  “好吧!”兔宝宝说,它可从没见过妖怪,妖怪长什么样呢?

  过了一会儿,妈妈出门去了,兔宝宝一看,再次来到了插座旁,对着洞口大喊:“哼!妖怪,我可不怕你,我要把你拽出来!”

  说着,它就把手伸进插座里,刚一伸进去,就感觉全身发麻,话也说不出来了。

  这时候,兔妈妈回来了,它一看兔宝宝被电到了,赶紧拿起一根干燥的`木棍子,把兔宝宝的手从洞口拨开了。然后及时把兔爸爸送进了医院,这才捡回了性命。

  从那以后,兔宝宝再也不敢碰电啦!

  小班教育随笔 篇7

  我们总是把分享挂在嘴边,可是什么才是分享呢?你教给孩子们的真的是所谓的“分享”吗?两个小朋友一起在玩玩具,其中一个小朋友在堆一个相对“庞大”的玩具,平等数量的玩具对他来说就不够了,于是他毫无商量的“抢了”旁边那个孩子的玩具,那个孩子马上生气的`向老师告状“老师,他抢我的……”对于“抢”这种强盗式的行为,可能老师们都会比较敏感,甚至会不问缘由的职责那个“抢”玩具的孩子,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询问缘由得到的答案是“老师,要分享!”他说的那么理直气壮,眼神都那么真诚,我相信他就是这么认为的,这就是宝贝心目中的“分享”。

  说来也惭愧,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在时间匆忙的情况下发放玩具,玩具量不等的时候,每当有孩子说“老师,我这么少,他都这么多……”我们就硬生生的从别人那里“分一部分”给玩具少的孩子,美其名誉“要分享!”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就是这个原因让有些孩子误会了“分享”的含义。这算是老师们的一大失误了。

  两兄弟在一起,只有一个玩具,爸爸妈妈肯定会说,要让给弟弟,哪怕是邻居家的孩子来家里玩,看上了家中宝贝心爱的玩具,爸爸妈妈肯定也会让孩子一起分享,可是明明孩子是不愿意的,不开心的,但却不得不“被分享”。

  别让孩子误解了“分享”的含义,分享一定是快乐的行为,一定是能让孩子感觉到开心,快乐。

  小班教育随笔 篇8

  小班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凡凡好像是不用老师担心的孩子,不哭也不闹。能够独立地吃饭,上厕所,只是不太愿意跟老师说话。但是快一个月了,别的孩子平复了情绪,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时,凡凡的不适应才浮出水面。

  凡凡是香蕉队的宝宝,老师说:香蕉队的宝宝,我们去小便洗手吧。最后只留下凡凡一个人留在座位上,两只手对插着,舔着舌头好像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要去,等到老师走到他面前,跟他说:凡凡,轮到我们香蕉宝宝了,你不去吗?这时他才会动起来。我想孩子也许还没有适应这样小群体一起活动的方式,又或者,还没有记住自己是属于香蕉队的宝宝,所以轮到香蕉队时,他才会落单了。小班刚开始,这样的难适应难免,那之后是不是跟他多重复,让他知道自己属于香蕉队,或者香蕉队活动的时候提醒几次,示范几次?等到了吃饭的时候,凡凡坐在座位上不动勺子,别的孩子都开始吃起来,他就一直望着老师,总要等到老师那句:凡凡,开始吃起来吧。这是才会拿起勺子。可是饭菜摆在眼前,他不会是不知道现在要开始吃午饭了吧。有一次等孩子们坐下来,我故意没有面对凡凡,转身到别的饭桌上转转,想观察一下当周围的孩子都吃地津津有味的时候,环境是不是会影响他,让他知道该吃饭啦,让他主动地拿起勺子呢?我转了几圈回来,他竟然还是两只手捏在一起,抬着头,目光一直聚焦在我身上,朝向我半探着身子,好像等着我说些什么?饭菜快冷了,于是那句话又不得不从嘴里溜出:凡凡、快吃饭吧。好像他一直在等这句话,轻轻点了点头,算是对我的回应,然后拿起勺子吃了起来。他知道该吃饭了,为什么一定要等老师跟他说一句,才开始呢?搬椅子的时候,他总是把椅子搬在同伴身边,手里拿着,始终不放下去,一次我顾着给别的孩子找座位,遇到凡凡的时候,只是含糊地说了一句:找到了是吗,那快点放好吧。看到他把椅子搬在蓝线标记上了,我肯定地点了点头,然后陆续安排其他孩子搬好椅子,回到中间。发现他还是半弯着腰端着椅子很吃力的姿势,站在原地,始终都没有把椅子放下去。目光还是定格在我身上,我知道,他在等我说:就是那里,把椅子放下去吧。我微微有些生气:为什么椅子不放下去,他端着椅子很恐惧的看着我,还是很吃力地保持着吃力的`姿势,满是不知所措。

  凡凡的一系列行为开始让我思考:他应该是知道要做什么,但是不敢果断地做。他好像很怕做错事情,很怕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所以每一次,他都想从老师的口中得到一个肯定的指令。并且是正对他一个人的清晰的要求。只要得到这个指令,就能安心地开始各个环节的活动。跟爸爸沟通,爸爸分析说是性格太内向了吧,可是我知道,凡凡存在的不适应,不能只简单地归咎与性格内向。

  于是找到机会跟凡凡的妈妈沟通,得到了有效的信息,凡凡以前有上过私立幼儿园的经验,一年的友而言生活并不十分愉快,做错事情被老师打过,留下阴影,很怕在老师面前做错事情。总要等到老师对他说地很清楚,叫着他的名字,你该干嘛去了,他才会动起来。

  原来他做什么事情都要那么明确,是因为做错事被老师打的观念被定格了!

  以前上幼儿园的经历是凡凡害怕老师的根源,在凡凡看来,做错了事情以后就会受罚,就会挨打,即使跟着集体一起,也害怕会做错。

  改变老师在他心目中的固有形象,是不是他会勇敢大胆一点呢?

  在凡凡来园的清晨,我给了凡凡一个大大的拥抱,抱着他问他今天来幼儿园开心吗?今天最想做什么事情?他有点不太适应又害羞,是啊,前几天只顾着哭闹的孩子,还没有好好地热情地迎接过他呢。

  中午的时候,凡凡拿着折纸在腿上摆弄,我走过去:纸飞机好可爱,我想跟你一起玩,好不好,帮他折好了纸飞机,抱着他飞飞机。玩了一会儿问他:开心吗?他望着我,还是舔着舌头,稚嫩地蹦出两个字:开心。来之不易的对话,虽然只有两个字,我心中掂量着:他的进步是大大的,他已经不是那么害怕我了。

  中午睡觉的时候,他没有盖被子就躺下去了,旁边的唐思琪看到了,告状地说:老师,他没有盖被子就睡了。只见我刚转过去,他就马上坐了起来,担心地看着我,又开始两手攥着透露着不安,我坐下来,慢慢拉开被子给他盖上,假装对着唐思琪说:这个小香蕉只是忘了嘛!以后他肯定不会忘了,对吧?微笑着看他,他用力点了头,算是回答,然后安心地躺下来。只是短暂的小事,我相信他会感受到,做错了也没有关系,老师更多的是鼓励。

  我想,知道做错了没关系是一步,接下来是帮助他果断的做事。

  这样做的效果有特许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是循序渐进的,现在的凡凡,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点头就能放好椅子,他能在来园时主动跟老师说话。吃完饭菜把碗叠好后骄傲地看着我,换我一句:你真棒。有一次拿着玩具告诉我,这是爸爸帮他放在书包里的,印象中,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和我说话。小事一件件,我却看得到他的勇敢、果断在成长。相信不久后,会看到一个勇敢的小香蕉,他他不再等属于自己的指令,和老师亲密无间交流。

  小班教育随笔 篇9

  “老师,睿群又打我了。” “老师,睿群手里拿着彩笔!” “老师,睿群抢我的玩具!” 这就是睿群,一个喜欢惹事的孩子,每天告她状的孩子数都数不过来,而且睿群还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组织活动时,她会和其他小朋友会站在旁边不知道在说什么悄悄话?不听老师的指挥,也经常的出怪动静,或四处乱跑,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对此,我看老师们也很头疼啊,刚刚开始的时候给她讲道理,还没说几句他跑了,要是着急训她几句,她就一直笑。满不在乎!

  然而,一天午饭的时候,我在旁边站着看孩子吃饭,她突然抬起头对我说了一句:“老师你吃饭了吗?你快去吃饭吧!”我突然感觉心头涌起一阵暖意!

  从那以后,我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睿群了。我对她有了新的发现,在一次上舞蹈课上,我发现睿群特别的灵巧,动作很协调,她也很勇敢,摔着,碰着,也不哭!手也很巧,今天下午在做的爱心卡时候,她做的很好!

  这就是睿群,勇敢灵活,懂得关心别人。但是如果老师不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她。并客观地对她做出评价,她的优点是可能不被发现,甚至始终给别人不良的印象。

  我想睿群很爱表现,我想利用这一方面对睿群的有些行为进行控制,可以在做游戏的时候让她当个监督员。告诉她当监督员首先必须自己要做好,让她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相信睿群会悄悄的`进步,告睿群状的小朋友也会越来越少的!

  我要用欣赏的眼光看着睿群的进步,还要在她的耳边提醒她也要把她的进步告诉别的小朋友,告诉她的父母,还要送她小礼物,表示对她的进步的奖励!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

  老师也曾经说过要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小班教育随笔 篇10

  一天午睡时,忽然走廊上传来小班孩子的嬉笑声:“你们看,殷李她这样小便!”“哈哈……!”出于好奇,我走出办公室,那场面真是惊人:只见殷李正一手将卷成漏斗状的卫生纸插在自己的短裤里,学着小男生在小便,嘴里还念念有词,不停的在嘘嘘,旁边还蹲着几个小男生,好奇的看着,似乎在期待她也和他们一样尿出小便来……

  在幼儿园里,如果你仔细观察,经常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小朋友“躲在”厕所里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而且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小朋友在上厕所,几个小孩子站在一边看,而且一个个一脸的诡秘。还有位家长反映:她的的小孩自进园以来,一直都羞于在幼儿园上厕所,因为在幼儿园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是一起上厕所的,很多的女孩子看男孩子,男孩子看女孩子的情况。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孩子从3岁开始就会对“我”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大就会提出一系列与性有关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出于质朴的好奇心,同时,也反映出人的性认知和性意识的'形成从小就开始了。

  然而一直以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性是一个神秘、隐讳的代名词,所以当3、4岁孩子对性疑问最多的时候,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以及幼儿园的教师往往采取回避或训斥的方式匆匆结束与孩子的交流,而有些孩子对摆弄自己的性器官发生了好奇时,因未得到成人的正确引导与及时的干预而形成习惯性的动作……诸如此类的问题行为,如未及时地给予矫正,会使孩子从小对性就埋下“性羞耻”“性焦急”和“性神秘”等等的阴影,到孩子长大后极有可能形成扭曲的性心理,也可能发展成为性心理障碍。

  该如何给予孩子一个正确判断自己性别,如何对待对异性与自己的区别?我认为以下措施能让幼儿的性别意识产生好的开始。

  1、正常的孩子会自然地发现男女之间的生理区别,所以应该在他们开始好奇心刚产生时给予正确而合理的解释,幼儿的好奇心强,如果他们对男女性别差异的疑问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一方面会使他们更想探究其原因,另一方面也会有意识地去观察男女之间的异同。

  2、对孩子的疑问要及时回答,不要回避和拒绝。幼儿一旦发现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就会象对其他事物感到好奇一样,急需得到回答。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及时告诉他们一些男女之间的生理知识。

  3、对于摸弄生殖器的孩子,可以用其他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不要对孩子进行恶性刺激。因为幼儿抚摸自己的生殖器只是一种好奇心理,他们不懂,就似在玩手指那么平常。我们可以让孩子对她自己的整个身体有一个健康的自然的概念。所以此类事情宜于诱导,明辩而不是强制。

  4、对孩子的早期性意识要正确分析和对待。3岁以后的幼儿对各种事物开始与自己的感情发生联系,并对异性产生了了一种幼稚的感情。其实这只是孩子比较强烈地热爱与他们接近的人,当他们开始对别的孩子的身体感兴趣时,也就会产生看一看,摸一摸的欲望,其实这是幼儿的性意识早期发展过程的一个自然阶段,所有正常的孩子都在一定程度会有这个过程。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合情合理地对待这种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懂得的知识越多,这种现象就会逐渐减少并消失。

  所以当“对面的女(男)孩看过来”时,请你别那么奇怪,我们以前也这么过来,请你以平常心看待,若干年后他们也会明白!现在根本不精彩!

  小班教育随笔 篇11

  “我来帮你。”这句话这短时间似乎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都有听到。又到洗手吃饭的时间了,组织孩子们排队等待洗手,由于天气较冷孩子们穿的多了,好多小朋友自己拉不了袖子,一开始直接就叫老师,当我忙着帮她们弄袖子时,听到燕燕和王涵小朋友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说:“我来帮你拉,她俩开始咯咯笑的帮小伙伴拉袖子”。看到她俩帮其他小朋友拉,其他孩子也开始相互帮忙起来,之后的这几天排好队叫拉袖子的时候没有听到有人叫老师了,而是小朋友们相互帮忙拉了。而且在帮忙的.同时都很开心。在喝水拿口杯时,新来的小朋友常常因为找不到口杯着急而哭,然后就会听到一句话:“我来帮你。”就连袜子也会相互帮忙穿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各方面都已经有所进步,特别是语言和动作。我的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懂得相互帮助了。一日活动常规都很熟练,还懂得提醒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特别是这个学期来了几个新生,让他们有哥哥姐姐的感觉,对新来的小朋友很是照顾。同时遇到问题也懂得用说道理来解决了。

  小班教育随笔 篇12

  今天值班,午饭后带孩子们回到教室,“老师,我们怎么不散步呀?”孩子们疑惑地问我。随机和孩子们进行了“雾霾来了怎么办”知识竞答活动。先带孩子们认识雾霾,了解雾霾的特点,区分雾和霾。通过竞答让孩子们知道雾霾天中如何保护好自己;在“雾霾天”自我保护的方法——减少外出、少开窗、戴口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向爸爸妈妈宣传——“低碳环保出行”、节约水电资源、多种植绿色植物。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力,我们无法改变自然环境,但是却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带领孩子们从一点一滴入手,从自己开始,少一点雾霾,多一点快乐,让生命更健康,让世界更美好。

  小班教育随笔 篇13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自我中心很严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一起做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说。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一次户外活动回来后,翟老师带女孩子喝水,我带男孩子入厕。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我是第一个吗!老师他抢我的第一,他推我!”“不行,我是第一个!”“哇!”(哭声)…… 原来,小朋友小便后喜欢赶快跑回来站队,有些小朋友回来的早,可是不排队,所以就让回来晚的下朋友站在了第一名。可早回来的小朋友,就是不主动排队更不愿让出第一。其他小朋友又不肯让还给他,于是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排队的时候都会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自我中心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而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所以我们在日常活动来启发、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经过我们班级老师一段时间的耐心引导,现在我们在如厕时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老师,我没有抢第一”……

  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他们需求、困惑和感受的信息,所以身为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注重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小班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小班教育随笔[经典]09-07

(经典)小班教育随笔08-31

小班的教育随笔11-30

(精选)小班教育随笔07-03

【精选】小班教育随笔07-04

小班教育随笔(精选)07-04

小班教育随笔06-12

教育小班随笔08-16

小班教育随笔[精选]07-10

小班教育随笔(经典)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