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缝隙里的生命

时间:2020-12-04 10:50:33 随笔 我要投稿

缝隙里的生命

  优美的随笔该怎么写出来?有哪些优美的随笔文章呢?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三篇优美的随笔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缝隙里的生命【1】

  总的来讲,我一向不是一个极为细心的人,毕竟从某种程度来说,女人在这方面做得颇为到位,相比于众多男子。

  所以,我没有女人那样的本领也说得过去,她们总是能将绿红肥瘦经营的紧紧有条。

  于我来讲,花草的消逝使得我没有了养花、养草的雅兴,哪怕是有,估计要追溯到我将多数花草照料至死这样的结果以前了,如今想来,难免有些惭愧。

  我喜欢花花草草,在于其在大自然中的释然的姿势,而这样的姿态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自然变化,或舒展,或紧凑,或令人惊艳,或给予人凄美的感观,一切的微妙变化着实令人欣喜若狂,以至于我对周围的事物始终怀着一种独特的情愫。

  我仍记得那一方狭窄的窗台上,始终有一些生命的影子频频浮现。

  在那一方空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讲,都昭示着生命的存在不具可能。

  窗户框架的四个面都被浅灰色的彩色涂料严实封盖,唯一裸露的部分,伶仃地躺着混泥土残渣略显惨淡的身影。

  残渣估计是在安装窗户护栏时留下的,因为残渣遍及之处刚好是铝合金矩形的长条和圆形长管纵横交错的交点,而交点存在的地方最多只能腾挪出两厘米的缝隙。

  对于生存而言,这样的环境极为恶劣,就如同炼狱一般,试想:又有多少生灵能够经受住这样的历练呢?

  恰恰在这些狭窄的缝隙里,竟有生命的迹象存在,它们是无孔不入的苔藓,野心般地将这两厘米左右的缝隙占据着,且相互簇拥着,将这段缝隙充实得圆满。

  这样的生命很贱,也为人们所反感,因为它们总是以岁月小偷的姿势,在漫长的孤独的岁月里,将独处的事物(如房屋、石头)带向岁月的洪流的深处,进行慢慢地剥夺,且不为人知,待人们知晓后,它们目的竟也企及了。

  但话说回来,这也是生命,尽管它们以不被他者接受的方式存活,却也向这个世界诠释了生命存在的精彩。

  如果说苔藓作为不速之客悄悄地潜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那么窗台上的另外一株植物该作何解释呢?

  那是一株很脆弱的植物,从外形上很难判断它是蕨菜芽还是菟丝子,但是我更多地偏向蕨菜一说,因为在办公室的附近,就有许多的蕨菜,它们张扬着铺开身躯,沐浴在这个不是特别酷热的初夏的阳光中。

  窗台上的这一抹绿,叶子到也腾挪地伸展着,可终究没了屋外的蕨菜的性子,那稀疏的叶脉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晰可见。

  静静观察,其展开的叶微微浮动,应着缓缓流动的空气,正低头絮语。

  这株生命是从那不到两厘米的缝隙中挤出来的,身体因磨合环境,最终烙上了不可磨灭的伤痕,兴许这就是生命存在的最好佐证吧。

  现在想想,它的身体里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痛?我们却没了发言权。

  在这一方相对荒凉的毫无生气的绝望空间里,这些微不足道的生命总能够给这个世界添加一点儿东西,而这些东西的遗留,或变成宝贵的记忆,或成为时光的尘埃,于人们而言,这样的存在或博人眼球,抑或令人生恶,抛开一切的缘由或是结果,它们终究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倘使窗台上放置嫣润艳丽盆景,虽然环境改变了不少,于我而言,总会感觉少些什么。

  生命之于精彩,在于存在;生命之于可贵,在于懂得敬畏。

  不论是卑微的存在,还是高贵的生活;不论是桀骜地漂泊,还是拘泥于一隅地苟且,这都不能脱离生命的意义——存在。

  这样的存在或平凡,或伟大;或波澜不惊,或离奇曲折,但只要存在,生命就会有难能可贵的精彩呈现。

  唯有一种信念可依偎【2】

  一天一天的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周转,探索,行走开始有了固定的姿态,连呼吸都有了不一样的节奏,脚底扬起的灰尘,亵渎着时光深深的眷恋,我们,该去哪,便去往哪,该怎么样,便一丝不苟的怎么样,如此而已,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时常觉得,如果,用以小见大的眼光去看生活的这片天地,那实在是太过残忍。

  曾经你以为多么诚恳朴实的人,是那种朴实到全世界只剩那么一个两个的稀有人物,他(她),平凡却发着光,普通却闪着希望,但终究还是失去了光芒,毁灭了希望。

  于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旋转在脑海里,如此诚恳朴实的一个人,都被时光俗世所洗刷殆尽,那么这诺大的世界还有谁可以相信?

  也许,我们可以相信的永远是我们自己,但依偎着的却是一种信念,是发自内心的持久不变的追求和坚持,这种信念时不时的影响着你的选择,推动着你执着坚强的前行。

  关键时候,它像一双无形的手把你从困境中拉出来,告诉你,做你自己,你,就是最好的。

  在夜里写东西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坚持下来就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在夏天,蚊虫会嗡嗡的叫个不停,很是招人烦,常常想一巴掌全给拍死,后来却平和了下来,渐渐的好像没了蚊子,终于清静了下来,到底还是自己不够专注,专注起来啥也察觉不到了,信念也有此等魔力,常常使人忽略了周围的一切。

  一个选择可能会出错,一个判断也会出错,但是我始终相信爱是没有错的,一个心中充满爱,坚信爱的人会热爱生活中的一切。

  用爱去包容一切,宽恕一切,理解并接纳一切,是我们郁闷悲伤时可以得到的最大的宽慰。

  以爱为信念,始终如一,乐笑前行,未尝不是对世间所有悲欢离合的一种容纳。

  生活在一个修心比修身更重要的年代,必须有一种信念支撑着我们去摒除杂念,跨越阻碍,一路镇定自如,心如止水,处变不惊。

  常常听见一些人的叹息声,一些埋怨声,还有一些哭泣声……当然我也曾是那些人中的一个,除了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所引起的之外,最多的就是情感问题,这情感问题之中较为突出的一种便是爱情问题。

  怎么说呢,爱情这种深深的可贵的情意,来了,躲不了,走了,留不住,散了,拦不住;所以呢,很简单,来了,当惜之,走了,莫强求,散了,不沉沦,当断则断,当行则行。

  至于那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你一定要去看清楚,弄明白,仁至义尽,就可以了,痛只有那一时,明白的却是一世,也值了,不是吗?

  毕竟留存于心的永远是一种热爱,热爱生活,热爱所有出现在生命之中的一切,而非哪一个人,这即是一种爱的信念,亦是这种信念让一切变得美好且生动起来,于是新的一天,又开始有了生机与希望。

  喝口茶,听首歌,生活再苦再累,也要记得爱自己,愿我们人生的征程,一心向爱,慈悲为怀,海纳百川,宽心博广。

  乡村夏夜【3】

  徜徉在夏天的浓浓夜色里,我又不自觉地想起了过去乡村的夏夜。

  那时的乡村没有电,没有电视机、录音机等娱乐设施,就连收音机都少得可怜,就是在这样看似单调、乏味的乡村夏夜里,人们却把它打理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每每回忆起过去乡村的夏夜来,我总觉得耐人寻味,令人难忘。

  每天到了掌灯时分,家家户户差不多吃完了饭的时候,门前的空场地里就开始有说话的声音了,听到说话声,有人在家里就待不住了,拿着板凳或提上马扎子就出来了;有人就用胳膊夹着自己打的草扇子,端详个透风的地方放下;还有从各个胡同口陆陆续续的上人了,空场地里的人就渐渐地多起来了,见了面相互打着老套但还亲切的招呼:“吃饭了?”“吃了,你也吃了?”有时还添油加醋地说说天气情况:“今晚一点儿风也没有。

  ”“可不是,今晚不凉快,不透气”“可能憋着雨。

  ”拉着呱的空当,人就越聚越多了,也就更热闹了,这时候的人就明显地聚散开了。

  有的七八个人围了个圈,把个小收音机围在中间的,有时听收音机里的新闻和娱乐节目,那时更多的是听刘兰芳说评书《杨家将》、《岳飞传》,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评书说完了,人还围在那里。

  有的五六个人则把一个老人围在了中间,听老人讲乡村版的《杨家将》《岳飞传》《呼延庆打擂》《孙膑》……似乎比刘兰芳讲得还逼真、生动,旁边还有带着兴趣问的,还有插话补充的,这就更来了兴趣,往往听着听着就入了迷,直到人走的差不多了,说书的老人也有点累了,也会幽默地来上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才罢休。

  还有的中年男女凑到一起,天长日久哪有那么多好话说,平时不好说的话这个时候打着哈哈也就说出来了,时不时地还带上几句荤话,那时没有黄段子,也就相互之间开几句玩笑,耍耍嘴皮子,也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划破了乡村夏夜的长空,有的乘兴也说上一二个略微带黄的小故事,渲染一下夏夜的气氛,孩子们听着也装没听着,兀自玩着。

  到了夏日较热的夜晚,青壮年男女则打着手电到村子的`东河、南河里,乘着夜色的掩护,分段裸浴,女人们则选择比较隐蔽的上游,无所顾忌地嘻嘻哈哈洗澡,有不自觉的男人总要用手电朝着笑声的地方照一照,招惹的是一二句嘻骂声。

  乡村的夏夜里还有蛙鼓阵阵,百虫声声。

  蛙鸣、萤舞、虫飞……那是记忆里永远抹不掉的场景。

  儿时陪伴着家人和小伙伴在大街上乘凉,听到东河里、房前屋后、田野边不时地传来悦耳的蛙鸣声,此起彼伏,声声入耳,我便好奇地问身旁的祖母:“奶奶,青蛙为什么叫起来这种声音?”奶奶先是笑了笑,接着便若有所思地给我讲起了一个故事:从前,河里、田野上是没有青蛙的。

  有一次,一个老汉和老伴过河,突遇上游来了大水,河水上涨,把老汉的棍儿和老太太的褂儿冲走了,老汉不停地喊叫着他的“棍儿”、老太太不停地喊着她的“褂儿”顺河水追去,结果,老两口都被河水冲走淹死了,最后,变成了一雄一雌两个青蛙,不停地叫着“棍儿、褂儿”,繁衍生息,青蛙越繁殖越多,叫声越来越大,才有了如今这么动听的蛙鸣。

  听着祖母讲了蛙鸣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再细听、分辩着青蛙叫出“棍儿、褂儿”声,还真像故事里说的那样,感到叫得更好听了,屏息静气地听一会儿,时而东河里的青蛙叫,时而屋后田野里的青蛙叫,像是蛙鸣打擂台,似乎在比试着谁叫得好听、叫得更响。

  时而四周的蛙鸣声又一个频率了,蛙鸣声汇成一片,仿佛是一场蛙鸣音乐会。

  多年来,我一直分不清这美妙的蛙鸣声。

  离开乡村,离开田野,来到小城,居住在钢筋、水泥的组合里,也远离了蛙鸣,心中顿感怅然。

  回老家时,偶尔想起那久违的蛙鸣,走近记忆中的小河、田野,遍寻记忆中的蛙鸣,可小河几近干涸,田野农药味很足,哪还有青蛙的生存空间?哪还能听到蛙鸣?青蛙寂寥,蛙声寂寥,夏夜寂寥,乡村往日里那蛙鸣萤舞的夏夜黯然沉寂了。

  在儿时的记忆碎片里,乡村夏夜还常见到一种飞虫叫萤火虫。

  那可是一种精灵,就像夜空中的一道道流星,在夏天的夜空中飞舞着,给寂寥的夏夜带来灿然和灵动,给闷热的夏夜带来一阵阵清风,给乘凉的大人们带来情趣,给我和小伙伴们带来玩兴,给乡村的夏夜带来了画意诗情。

  寂寥的夏夜里,闷坐在大人们身边的我们,每当看到一盏盏小灯笼似的萤火虫翩然飞来的时候,就会一跃而起,朝着萤火虫飞来飞去的方向奔跑着、追逐着,身后留下的是大人们的一片欢笑声。

  这时的萤火虫就像故意逗人似的,一会儿高飞,一会儿低飞,我和小伙伴们就会穷追不舍,一会儿高高跃起,一会儿弯腰捕捉,直到把它捉到为止,大多时候都成功了,也有一无所获的时候,追着追着,萤火虫就远走高飞了,留下的是一个个无奈。

  捉到的萤火虫就放在手里把玩,大多小伙伴出入好奇,围上来看个热闹,起初我也不明白,萤火虫为什么跟别的虫子不一样还能发光,而且为什么在尾巴处发光?直到长大以后才明白,当年我和小伙伴很好地利用了萤火虫发光的功能。

  后来,捉到萤火虫后,我和小伙伴们就找来白色玻璃瓶子,放到里面,盖好盖子,等捉到两三个后,就足以照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