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白鹿青崖游骊山

时间:2020-12-04 16:20:37 随笔 我要投稿

白鹿青崖游骊山

  白鹿青崖游骊山,看看下面的游骊山吧!

  游骊山【1】

  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是个浪迹天涯的逍遥之人,着实令人羡慕不已,古之诗人,不管是乐于游玩的,还是不乐于游历的,山对于他们来说是倾诉心中苦闷的知己,也是躲避风雨最安全的港湾。

  我是很早就想去亲近一座山,哪怕是站在山脚下遥看,也可以,最起码,他毕竟站在了我的面前,一座很高,很大气的山,没有任何差错,它已经充满了我的眼眶,阳光也休想占得半点空位。

  先让山从我的眼中划入心里再说其它的景物吧。

  骊山,算不得大山,但可以称得上是名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形容此山真是恰当,不过骊山不仅有神乎其微的神仙,而且更是凭借皇帝的名声(美名,恶名都有)离不开红颜的陪伴,褒姒不爱笑,那杨玉环定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不管咋样这是一座风流倜傥,沾了一些香水胭脂气的秀山。

  这次十一国庆期间,我去了这里,百闻不如一见,是对的,从西安坐车,一路上,很是急切,老问我的同伴,骊山有多高,是不是悬崖峭壁,他的回答也是不太具体,只是形容,记得有一句,你知道为什么它叫骊山吗?因为,在远处,它看上去就如同一匹骊马?还是奔跑的哦。

  车里的人满满的,各种声音跳跃宛若零乱的水花。

  车子在一个复古绚丽的建筑旁停下。

  这时你便听见有人再喊,游客们,下车了,华清池到了,一听就是年轻人的音色,夹在队伍里,逐渐移下车,果然如此就是一个学生模样的男生,举着一个写有华清池字样的小红旗在夕阳的背影下喊着。

  是的,骊山不高,却很阔,像是历史的脚步把它打磨的显得没有了突兀,弥漫着轻纱似得雾,看上去绰约而虚幻,感觉走的累了,就随便找了一个台阶坐下,瞬间与千年前的故事对面而坐。

  此时太阳已经绯红成一团,燃在西部天空一角。

  古人诗云:

  幽王遗恨设荒台,翠柏苍松绣怍堆。

  入暮青霞红一片,当疑烽火自西来。

  现在呢,自然是没有了烽火,只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慕名而来。

  十月的古都,萧瑟之中有着繁华,典雅之中有着时潮。

  走过一段石板路,上了台阶,看到密集的人群。

  喷泉的水声,挤着喧闹环绕四周。

  走了过去,是一座雕像,是杨贵妃出浴的娇态。

  实在是摄人心魄,游览者争先恐后的拍照,也学着她的姿态摆造型,这时,好像身体比较丰满的女性是很愉悦的。

  暮色袭来,流光霓虹夜。

  晦暗似乎永远掩饰不了那一个轻歌曼舞,弦乐缕缕的朝代。

  马嵬坡的白绫就没有铭记香消玉殒。

  只是,随音乐此起彼伏的泉水却难以梳洗曾经的辉煌。

  遣兴【2】

  清代(袁枚)

  但肯寻诗便有诗,

  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

  解用都为绝妙词。

  走出书斋,在生活的熔炉中经历人生,丰富经验,继而可以寻觅创作资源。

  显然,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我曾叹到:已是清明飞燕至,与谁摘句唱春游?草木回春之时,细雨如心情。

  纷纷而来下,听不见半点声响,即使是在远离城市的南山脚下。

  不过我们这次去的地方也有同样体验。

  西安名胜古迹繁多,当然了一下子是转不完的。

  不管这些,年轻是根强有力的弹簧,已经把你发射在人生苦短的路上。

  公交车在一个道路拥挤的站点停下,人很多,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下来的。

  她拉着我的手。

  站在站牌下,互相给对方整理发型,或者因为拥挤而变形的的领子,等等。

  我捏着她的手问到:“到了没”?她抬着头,似乎以太阳来辨别方位,不过,此时正丝雨霏霏。

  于是,她撑开一把伞,四处张望,犹豫半天,忽然说:走,这是我第二次来了”。

  说着,便拉我向路口拐去。

  很快,我两就穿行在滚滚的人潮之中。

  走到了一个路口,我看了看路标。

  才分清了方向,我们沿着向北延伸的路行走。

  路不宽,很破旧,坑坑洼洼。

  现在下着雨,路面有点滑。

  她一直提醒我,注意脚下。

  这条路,有一个坡度。

  我们在路坡的中间要过马路。

  车辆一个挨着一个,她握紧了我的手,先是左手,因为这边马路的车是由南向北行驶,所以她是正对车驶来的方向。

  走到马路中间,她又跑到我的右边,握起我的右手。

  顺利移到了马路对面。

  似乎快到了,小商贩众多。

  呦呵声,此起彼伏,但是我们:醉翁之意不在此。

  还要经过一段石板路,远远的可以看见铁大门。

  周围的'建筑破败不堪,也没人居住。

  但是年代感还是有的。

  她快走了几步,跨过铁门,转过身说:“到了”。

  我也走了进去。

  终于到了——青龙寺。

  雨轻轻的依旧飘着,刚才喧嚣顿时少了不少。

  正对面有一座小山坡,挡住了视线,写真是天然的屏风,古代。

  大户人家,或者园林都会做一个屏风,起装饰作用。

  在这,不得不感叹古人的建筑水平高超。

  右边,是朱红色一座大门,颇有气势,两边小门,成拱形。

  但是处于关闭状态。

  游客都从正门涌入。

  远看是一座楼阁造型。

  飞檐,斗拱。

  俱以呈现。

  游人离游赏完毕时,在这拍照是肯定的。

  旁边有个售票处,人们排着长长的队。

  据说,这是去领青龙寺博物馆的免费参观券。

  领完参观券后,便沿着小路深处走去。

  她说:“这里的樱花很好看,要不要去看看?而且非常多。”看,当然看,我回应道。

  常闻西安交大的樱花美不胜收。

  有一次,去看了,没想到早已凋落。

  失去的风景莫惆怅,下一处说不定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

  不觉,到了一个园子门口,游人熙熙攘攘。

  依次进入园内。

  一进去,便感到阵阵清冷气袭人,她吸了一口气。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水塘,周围有假山,竹林,更有一分清幽。

  水塘水面微漾,显深蓝色。

  所谓:寒潭清,暮山紫。

  绕着小径环顾四周,淡淡的花香直入鼻腔。

  湿润而柔软。

  我想,这应该就是樱花的香味了。

  果然如此,是樱花,是樱花,是满山坡的各色各样的樱花树。

  她快跑了几步,扑到了樱花树的跟前。

  樱花的花蕊很小,但很多。

  粘着雨滴。

  中间的花丝晶莹剔透的。

  用手一碰就碎了。

  指头的凉意就一直凉到心里。

  除了白色的,还有紫色的、浅蓝色的。

  没棵树下,都有许多合影的人,脚下的泥泞,他们不顾。

  正赏时,偶遇一个诗友,寒嘘片刻,方知他也是出来和家人走走。

  陪家人,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我是羡慕不已的。

  我们穿过竹林,进入一个小门,来到了一个院子里边,很旧,从地面的砖可以看出。

  院子中间是一个很大的殿。

  正对面的两边也有两棵很大的樱花树,樱花在落,是一个游客在摇着树,落在了灰色的地面上,花很白,像雪,给人清爽。

  殿的侧面墙上刻着许多字,走近一看,是古诗,其中有一首是李商隐的《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给她一字,一字念着。

  才知道此地就是乐游原。

  得名于西汉初年,在唐代,这是长安城内地势最高的地方。

  如今,我们在这,周围高楼林立,西北望长安,只能是唯美的过去了。

  细雨停了,天阴沉沉的,从电子设备得知此时是中午,寺中的诵经声,和悠扬的钟声不绝如缕,隔着树林和墙。

  赏完樱花,下一个是博物馆了。

  博物馆气势恢宏,造型精致。

  进入里边,佛学的氛围扑面而来了。

  首先到的是一段文字简介:日本平安朝时期(9世纪出至中叶)大批留学僧人入唐求法,其中以空海最为有名。

  空海在青龙寺拜惠果法师学习真言密教传,空海苦心学习中国佛教密宗文化,又努力钻研中国汉学的传奇经历。

  随着我们的观赏,异彩纷呈的图画,文字,雕塑,建筑。

  生锈的禅杖,和写满佛经的纸张。

  纷纷进入了眼球。

  其中有一幅图,画的是空海大师,驾着一叶小舟,漂泊于汪洋大海之上。

  值此,想起了唐代鉴真大师,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个人的修行解脱,慢慢的发展为“慈悲普度”。

  这和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相似之处。

  一件件文物诉说着历史,真言宗在由日本僧人空海在中唐时期在中国拜惠果法师并学习,然后回国宣扬佛法,并尊为日本真言宗的开祖。

  文化无国界,天下共习之。

  这也是唐朝文化享誉世界,兼容并包的原因。

  值得当下认真的思考。

  在缓慢的观赏中,时间还是飞逝的。

  出了博物馆,经过一块平坦的空地,周围有破旧的矮城墙,游人们手扶着,极目远眺,宛若穿过历史的烟雨,看到了唐宫汉苑。

  那是个神往的朝代。

  中间的空地是由灰色的砖铺起来的,呈长方形。

  人可以在上边走,所以经年累月被磨的很光。

  而且有凹下去的部分。

  破旧的石头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以佐证,这就是古原。

  旁边是古原楼:

  离钟声更近了,念经声也是。

  向右一看,一座恢宏的寺庙,这便是青龙寺最热闹的地方。

  僧人们每天诵经参禅。

  悟道人生。

  门口都是卖香的,有长的,也有短的。

  进入寺庙的人都会买。

  然后点燃,朝着正殿拜了几拜。

  转过身,插在一个很大的鼎里边,随之烟雾缭绕,恍若隔世。

  最显眼的还是,满树的红绸带。

  底部的树干到树枝,树梢,都挂满了。

  不留缝隙,风一吹,好像一团大火。

  上边写满了祈福人的祝福。

  她很好奇,便拽着我的胳膊说:“咱们也买两条吧”。

  说着,她就买了。

  便写了,她一行,我一行。

  更令我惊异的是,她攀上一颗树,把绸带紧紧的系在了上面。

  下来后,一直重复一个问题:寺里的工作人员会不会把它解下来?”绕过了空海法师的塑像,出了庭院。

  身后,一片迷茫。

  身前也是。

  感曰:

  青龙寺

  释家弟子渡空海,一叶扁舟向真佛。

  古寺深深醉禅语,乐游原上暮云多。

  司马迁【3】

  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有抱负的人,他们与普通人相比-,有特殊的人生轨迹和价值。

  而这,就离不开人生道路的选择。

  从而遇到不同的人生感悟和经历。

  司马迁成为大史学家原因,一方面就是他的家庭史学氛围以及天赋遗传。

  更让他义无反顾的当属他父亲的嘱托: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