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学(热门)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随笔小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随笔小学1
记得,我和学生在学习一篇古文《两小儿辩日》时,文中出现了“辩斗”一次,为了让学生感受什么叫“辩斗”。我先请同学分角色辩斗,接着请一组同桌到前台辩斗,由于没有放开,他们只做到了“辩”而没有“斗”起来。于是,我留下一个学生,准备和他辩斗一番。在这个过程中,我加入了“非也”、“此言差矣”、“胡说”等词,并且反复重复我的理由,语速一句比一句快,该学生也比较聪明,马上给我以回击,课堂气氛一下被调动起来。同学们在哈哈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是“辩斗”:既有理有据地去争辩,而不是进行人身攻击,我相信这个环节的.设计会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教育随笔小学2
一直认为自己本学期在对学生“鼓励”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完善,但今天却让我看到了新的出路。
上午第三节,临时通知有老师在我班上面试课,匆匆赶到班上课已开始。课堂上,应聘老师很注重鼓动学生积极性,但刚刚期末考试结束状态比较松散的学生们却不卖账,主动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小杰坐在第一排,老师的目光不停地在他的周围游弋。终于,小杰在老师期待的眼神里主动举起了手,老师当即请他发言,发言说不上精彩,但在应聘老师的口中却成了精彩发言的。典范。作为旁观者,我暗暗佩服。不多时,老师又提出了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小杰又一次高高地举起了手。信心十足的.发言,再次获得了肯定,也让我这位正牌语文老师陷入深思:小杰平时在班上也偶尔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像今天这样连续回答问题,而且如此地自信,却从未有过。看来正面、积极的鼓励对学生、对课堂真是太重要了。一节应聘课,让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重新清醒地审视了我的学生们,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今后工作的方向。
“鼓励”的力量,鼓励着学生们的自信,也鼓励着我用更深意义上的“鼓励”来推进我的工作。
教育随笔小学3
特困生补助,这项本是好事的事,现在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却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更多的时候,让老师和学校夹在正义、良知与丑陋、无奈之中。就这么一件基层教育小小的事儿,却正在逐渐湮灭着教师的热情,湮灭着教师所能触及的最基本的真善美。特困生,本是个让人关爱的群体。最可怜无辜的,的确是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但我们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孩子背后的家庭、家长、社会。无疑“特困生”也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而已。当我们稍微审视一下造成“特困生”这个小群体的原因时,我们便会大为失望,乃至愤怒不已。
当下,最多的特困儿童,便是家庭离异造成的,好多孩子在家长不负责任的离异之后,变成了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而他们亲爸亲妈们多远走打工,过着远离责任、洒脱无拘的“现代生活”,或许,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又会偶合,生下孩子,继续造成离异、留守的悲剧。家庭观念的单薄、责任意识的消解、婚姻娱乐、人生娱乐,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当年迈的。爷爷奶奶们搀着他们的孩子来学校申请“特困补助”的时候,你是可怜、同情,还是愤怒、责难?这些本都是年轻们家长们的错,他们的错误与不负责任,却要“特困”为他们买单,却要无辜又忙碌的教师们为他们操心,这是社会的怜悯吗?是社会真正的公平与正义吗?绝不是。
有个例子。我所在的村小,有位二年级的家长,年纪轻轻、吊儿郎当、无所事事,时常还偷鸡摸狗,被抓进去做了一段牢之后,依然不改,村里人骂、家里人恨。到特困生申报的时候,他家的条件也确实“差”,因为他是离异,家里父母亲又年纪大了,而班上其他孩子的家庭都还可以。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在犹豫,不给,就浪费一个名额;给了,绝对是助纣为虐。恨并不快乐着。去年,给这个孩子特困补助了,领钱的那天,那孩子的年轻力壮的父亲,开着一借来的车,疯子一样冲进校园,然后到老师面前零钱。可以想象,这些钱根本就没有用在孩子的身上,老师们看了都非常生气。面对上面摊派下来的任务,教师们能怎么办?还有不少家长,年纪轻轻,不出去挣钱养家,天天在家里好吃懒做、赌钱麻将,也厚着脸皮来学校申请补助,到处写“贫困证明”,你不给她补助名额,还和老师们吵架、闹事。试问,如果是你遇到了、是政府遇到了,会怎么办?与上雷同,这绝对是助纣为虐的事。这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家长简直到处都有。无奈的是,我们政府本做出的是好事,结果却只能适得其反,变成了桩桩坏事。大家肯定可以说,既然是这样的家长,学校为什么要给他?答曰:有分配好的名额,不是根据实际困难的`情况,你不分掉名额就浪费掉了。而这所有,其实都和学校、和老师没有关系。
特困补助中,有一条标准就是“低保家庭”无条件给予。岂不知,现在低保家庭的水分也是特大,很多都是有关系、有能力的人才能办得上“低保”。诸如我所见到的一位年轻“低保”家长,虽然离异,生有三个小孩,但该家长不求上进,家里的老房子给政府冲掉了,手持近“百万”,还来学校申请“特困补助”,你给还是不给?只能无条件给,但谁都能感知,这绝对不是一件公平正义的事,至于那些“低保”是怎么来的,只有我们头顶的这片“天”知道。
当然,也有一些好的情况。有的老师把品学兼优、家境与别的同学比差一些的同学报了特困,但好多孩子坚决不要,因为他与他家庭的自尊让他拒绝“补助”,你说,这是一种好现象、还是一种坏现象?毫无疑问,好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这孩子真痴!这就足以看出,我们社会的人心已经变了。大家追逐与向往的,恰恰是一些相反的、厚黑的、低俗卑劣的一些价值,淳朴、善良、高尚的一些东西还在逐渐被挤兑、被湮灭。更让人深思的是,如今这样的“特困补助”已经没有多少积极的意义,它在学校、在家长、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大多会变成消极的。这样的事情,对于正在学校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的影响呢?
只是,我们这些可怜的教师们、班主任们,身处这种种善恶夹击与无奈的矛盾之中,也变得越来越不知所措,只愿风平浪静而顺利地把这些我们本不该完成的“任务”完成而已。不知不觉中,我们只是会被伤得更深。
教育随笔小学4
班里有几个特别淘气又没有自制力的学生,每每惹事生非,在学校里骂人,把一个女生气到痛哭,才批评教育过,第二天中午回家吃饭,在小区里骂一个精神病患者,结果被追着打,幸运的是,精神病的监护人及时出现并出手制止,监护人怒气冲天,抓着这几个小孩到学校吆吆喝喝来找我,我看着几个小孩被吓得不轻,有一个不停呜咽,问清之后,让其他几个回了教室,让骂人的这一个留下来,监护人只管大声聒噪,我转过身表示感谢,感谢他及时出手,学生没有受伤,然后打电话通知家长,让家长陪护,该怎样办双方协商!我安顿好双方,坐在位子上,安静的生气,既然在小区发生的,为什么不干脆找家长,要到学校找老师麻烦,让老师难堪!我叫万能吗?我是什么都能管着吗?我是全天候保姆吗?组长看到我的沮丧,过来安慰我,我没等他说完就吵吵着堵了回去,我的内心很抓狂,在老百姓眼里,小学老师算什么?!泔水桶吗?!在学生那里,必须要这样的打骂才能震撼到他们吗?也或者,之后还是记吃不记打?!
作为老师,面对此情此景,我很羞愤也很羞愧!
孔子之所以是万世师表,一是他的有教无类,如此高的。境界超越了他的时代;二是他的因材施教,造就72贤人。
期待,期待有力量,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表扬鼓励,可以激发孩子的潜力。所以这个骂人的孩子,我常常大声夸奖他,字方方正正好,书背的'好,我还悄悄对他说我看好他!这次他的犯错,大概是因为上课他表演了口语与交际的“劝说”,表现精彩,大家都毫不吝啬的把掌声送给了他,所以他又飘飘然。那么他这样的学生,只能批评,抓住问题使劲批评,让他心服口服,不能轻易表扬。
孔圣人有知人之明啊,备课,还要备学生,是这个理吗?那么,我们除了教书,还要另具慧眼,才能育人!
教育随笔小学5
曾经教过一个男孩子,小时候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恶变的顽劣无比。
上课不听讲吃东西,作业不写说谎话;下课打架斗殴,偷拿同学东西……反正是毛病一身,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样子。我接班的时候,原来的任课老师大呼解放,可把这个混世魔王给送走了,啥时候能把他送到六年级,我们就彻底解放了。那时候,我教五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参加工作第二年。
刚开始的一星期,他表面上看上去正常极了。上课不听讲就趴着假装睡觉并不捣乱。下课经常是一个人围着操场的跑道慢慢走着,看上去格外的显眼,与其他孩子人欢马跳,没有片刻安静的毛孩子相比太不正常了。
第二周的星期三出事了。他把班里一个男孩子打了,很严重,被打的男孩脸上被抓了好几道。对方家长不依不饶,在学校里大吵大闹,张口就要五万元赔偿费,不然就要打破他的脸,还振振有词的称为以牙还牙。男孩的爷爷来了,七十多岁的老人背驼得像一张弓。老人拉着孙子,几乎给对方孩子下跪,没有一点用。老人眼里含着泪花,老师,我们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要不把照我的脸扇两下解解恨。看着脸上沟壑纵横的老人,我的心里难过极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
老人告诉我,儿子和媳妇其实早就不在人世了,出车祸死的。媳妇抱着男孩,男孩在灾难来临时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男孩活了下来。从小,老人就告诉男孩父母打工去了。因为心疼孙子,老人很溺爱他,总觉得孩子很可怜,眼巴巴的瞅着自己的一棵独苗赶快长大。周围的人知道老人的苦衷,不约而同的选择保守秘密。对孩子的淘气和顽皮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会跟一个孤儿一般见识呢?这就是善良的人们对同情和怜悯的原始表达,老人很感激街坊邻居。那个男孩撞了孙子,孙子要对方道歉。对方不但不道歉,还骂男孩是野种,爸爸妈妈早死了还假装挣大钱呢。男孩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挥手就是一拳,一拳打掉一颗门牙。
我和对方的父母谈了很久。从孩子的成长谈到家长的影响,从孩子的学习谈到孩子的生活,从孩子的性格谈到家庭,从打架事件谈到品质素养。我说,孩子打架都有不对的地方,家长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所顾忌,揭短和打脸的.事情对中国人来说是莫大的羞辱。孩子受了伤,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男孩的家庭状况我们也清楚了,5万元钱会压垮这个家,甚至会迫使男孩走上万劫不复的道路。我们在班级搞一个募捐,你看如何?
家长沉默了。很久之后,爸爸说,老师,我们孩子确实不对在先,那孩子也确实可怜。算了,孩子脸上的伤很快就长好了,小孩儿长得快。让俺孩子道歉,说错话了。
后来,两个男孩成了好朋友。我也经常和男孩谈心,只有表现好了,爸爸妈妈才开心,他们才会回来看你。男孩慢慢的变了,变得懂事了。他有时候会问爷爷,是不是我表现的好了,爸爸妈妈就回来了。老师说,我表现好了,爸爸妈妈就回家了。我要好好表现,考上清华大学。
一直到小学毕业,我都是他的班主任,看着他的变化我真的感到欣慰。我常常想,不知道这个秘密会保守多久,只要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我会将这个秘密替孩子保守。可能过不了多长时间,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个秘密会不说自破,那个时候,应该是孩子真正长大,能够担当起一个男子汉的重任。
守口如瓶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尊重和告慰。
教育随笔小学6
记得我复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老师那刻薄的语言和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神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里,让人难以忘怀。在班上,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特别是数学,每次测验,分数都翻不过30 分的栏杠;且上课还经常搞小动作,打架、旷课、逃学是家常便饭。我成了班主任的眼中钉,肉中刺。 每次他都不愿意拿正眼瞧我。上课的时候,有时拿题去问他,他总是爱理不理,极不情愿地敷衍我。在他眼中,我是个十足的差生,一个彻头彻尾不思进取的家伙。而其他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拿题去向他请教,他总是一遍又一遍极有耐心地讲解,眼神是多么亲切、和蔼。那情形叫人看了,妒忌得直想哭。于是,我便从心底滋生出怨恨班主任的藤蔓,再也不认真听他讲课,行为也变得更加玩劣。开始他还严厉地骂过我几次,可到后来,索性就不理我,随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任我自由发展。后来,升学考试的时候,我以全班倒数第三名的.成绩还是升不了初中。第二年,我不得不又补习,才勉强考上初中。
初中毕业以后,我在我们村小学当起了一名代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遇到过如当年的我一样不济事甚至比我还不如的学生。因为他们,有时我气得直想骂娘,恨不得狠揍他们一顿,让他们立刻在眼前消失。可是,每次,我都按捺住心中的怒火,我想起了在小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对待我时的情景,我的气顿时全消散了。我不能重蹈我班主任老师的前辙,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我的学生。
静下心来之后,我将他们叫到办公室,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将我的经历讲给他们听,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相信他们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我努力摒去我的班主任老师的那些我认为不妥当的教育方法,对任何一个学生都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不偏见,不歧视;对犯错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加以引导,跟他们讲道理,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常跟他们谈心、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跟他们一起玩,一起游戏。
渐渐地,我发觉,我的。这种教育方法挺奏效,我教过的差生在学习和品行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最让我高兴的是,我教三年级的时候,被全校老师称之为调皮大王的屡教不改的姜水才同学居然奇迹般地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考试破天荒得了第四名,很多老师都认为这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有一次,我生病了,是水才同学号召全班同学拿鸡蛋和白砂糖到我家来看望我。那一次,我感动得哭了,自己的辛勤付出终于换来了学生们的真情回报,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这句话我深信不疑。作为老师,只要真心为学生付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每一个学生着想,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你就会为你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而感到骄傲。
教育随笔小学7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以人为本”,学校要以教师为发展之根本,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人为本,就要以教师为最重要的,最渴望的,最有利于发展的一切为根本,为此我们工作中要做到勤学习,辩方向,明确思路,重研究,找突破,谋求发展,办实事,暖人心,追求幸福。我们的学校是教师干事业图发展的乐土,对单位应该有一种眷恋,有荣誉感,优越感,成就感,责任感,总之为职业的幸福感。献身职业,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以忘我的精神献身于崇高的职业,这是一个教师的最大幸福。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在职业劳动中的反映,就是个人把献身职业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职责、使命和责任,把它看成非这样做不可的需要和义务。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经常感受到这种责任的存在,并在履行这种责任、使命的同时,不断形成和发展内在的责任感、使命感一并以其献身于职业。全身心的投入到职业劳动和创造中去,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
既然选择了做教师,我就要去提升自己的品位,去完善、充实自己的。教师人生。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的`未来,我就要勇担责任,就要去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就要去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就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才是教师的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才是教师完美的人生!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随笔小学】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小学04-13
(精选)小学教育随笔09-12
教育随笔小学05-06
小学教育随笔08-10
小学教育随笔07-16
小学教育随笔(经典)08-12
小学教育随笔(精品)03-26
小学教育随笔【实用】07-07
小学教育随笔[荐]07-13
[集合]小学教育随笔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