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生活在别处的爱

时间:2023-04-01 07:41:51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活在别处的爱

  记忆是一种伤痛,回忆是一种成长。生活在别处的爱。

  生活在别处【1】

  活在当下,心灵就要处于一个至高的境界。

  生命的本源是灵魂。

  就要生活在别处。

  我不曾去过天堂,天堂是一个虚无缥缈,却又充满无数遐想的圣地。

  似古老的伊甸园,有若如理想般的乌托邦。

  但当我们执意去追寻天堂,久而久之迷失了方向,也许觉得天堂并不真实存在,也没有那么富丽堂皇,但脚下走过的平凡之路,那一排排泥泞的脚印,让我们知道了付出的艰辛,因为这脚印是心中执着的追求,代表了一个坚定的信念。

  纵使前路还有荆棘满地的沼泽,依然踏遍千山,寻海誓山盟之约。

  愚人说自己不曾有过幸福,一份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付出这就是所谓的幸福,而走过的汗水就是你精神的结晶。

  十一月的开始是冬季的一个迷。

  北方微冷的寒气中总带有一点仓皇,穿行在街市上的人们似乎早已习惯缓缓而来的冬季,依然落落大方的无所畏惧,似乎还在期待是一场洁白的纷纷飘雪降临,将眼前的一切涂鸦成迷失的城堡。

  闲暇之季,我喜欢捧着一本卢梭的《瓦尔登湖》坐在阳台那一米暖阳的照射下,读人生之精华,赏生活之妙趣,让心灵的永远给自己创造一个世界,可以自在的呼吸。

  人生就像一壶刚沏好的茶,十尺之外你都会觉得茶香四溢,品一口,就是浓浓的生活味道,先是会有苦涩的味道,第二口,甘甜的香味会让你回味无穷,如痴如醉,当你品上第三杯,。

  第四杯更会有苦尽甘来的滋味。

  正所谓苦尽甘来,必在其意!然而茶叶也是有生命的,不然不会在浸泡之后,香气扑鼻,生命诚可贵,人生价更高,齐乐无穷在,生活在异乡。

  品懂了人生,醍醐灌顶之后你也会觉得自己的价值有所提升,不枉此生再美好得人间留过。

  一个人降生在这个世上必定会经历很多事故。

  有成功的欢喜,必然会有失败的流泪。

  有甜蜜的初恋,也会以又伤心欲绝的分手。

  再痛不是爱,是手放开。

  有人说笑着哭最痛。

  又有人说没有做完的梦最痛。

  其实,相识不能爱才是最痛的,不是距离产生了美,只是距离让我们可以自在的呼吸。

  都说人生若如初见,第一眼扑朔,第二眼迷离,我们省略问候,忘记了彼此的过去,没有过多的寒暄,你当我是过客,我却当你是我生命中零下一度的风景。

  我希望你是我此生华丽的光景,我是你此生不散的柔风。

  总在抱怨如果悲伤不在逆流成河,那么爱也不再是寂寞撒的谎。

  其实,相爱的幸福很简单,就是你爱我,我也爱你。

  我们每天都与不相识的人擦肩而过,扮演一个路人甲的角色,把微笑变为奢侈品,让眼泪成为必需品,人生这场戏里存在太多趣味盎然,但又不失会有勾心斗角,常见尔虞我诈的欺骗让我们不知不觉在黑白无常中成长。

  我说,我是一个流浪的笔者,将生活的孤单和琐碎用属于自己的文字来编写一段色彩交缠的故事,世界的光怪陆离,生活的悲喜交加,我会用一直笔,一张纸,记录撰写,讲述一个不老的生活景象。

  活在当下,就要生活在别处。

  灵台有爱【2】

  没听说过灵台,如今却遇上了“她”,不能不说我孤陋寡闻。

  知识有时候是被迫获得的。

  比如这灵台,还是个县治,逼的我网上网下求索,窥一斑而见全豹。

  灵台是甘肃省平凉市代管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南与陕西省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崇信、泾川县毗邻,面积两千余平方公里,二十来万人。

  溯及历史,灵台与远在商周时期的密须国、密国有关。

  据载,周文王伐密时在此筑台与民同乐,“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毛诗序》)”。

  故曰其台为灵台,至于称县治之名则是隋大业元年(605年)之后的事了。

  与灵台结缘都是导航惹的“祸”,去宁夏的高速从其县城边上过,欣见是一处古迹,我便“撞”了过去。

  古“灵台”在县城内,规模不大,坐北朝南,底宽18米,高33米。

  台体分为三层,顶层大殿内塑有周文王像,两边墙壁上绘有大型壁画,展现了当年文王伐密的壮阔场面;底部回廊为碑林,收录有古今政要名人的题辞、题匾260余幅。

  据导游讲,原“灵台”台体用土夯筑。

  历史上两次被毁,两次重建。

  1933年重修的灵台,青砖彻面,底宽12、3米,高12、3米,台体分两层,顶建八卦亭,内塑文王像,传说建成之时,从东面飞来两只丹顶鹤,连续三天绕台飞鸣,栖于文王庙古柏之上,被视为吉祥之兆。

  《诗经》中有首诗《大雅·灵台》就是说的这里。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

  于论鼓钟,于乐辟雍。

  于论鼓钟,于乐辟雍。

  鼍鼓逢逢。

  矇瞍奏公”。

  其诗第一阙通过“经之”、“营之”、“攻之”、“成之”动宾句式连用,显示出百姓乐于为王效命的热情。

  当然,侧面反映了文王爱民的圣德。

  由此我想到,千百年来执政者以民心为本,于民同苦、于民同乐向来是王者的苦乐观。

  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爱人”。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认为,统治者要长治久安,首先要“得民心”,“合民意”,与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

  古代的士大夫都秉持“忧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没有任何理由不为民所想,不为民所急,不为民谋福祉。

  可是,当下偏偏有些党员干部忘了根本,失了初心,泯灭了爱民之心。

  看来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惩治腐朽是何等的重要!

  大爱正在心中萦绕,QQ空间又传来一条凉州友友的微信,说灵台一中有位优秀的年青教师患了癌症要手术,朋友圈发起募捐,已经捐款7万余元。

  灵台诲人,我毫不犹豫的通过支付宝打过去200元,略表爱心。

  最爱的西瓜【3】

  现如今交通运输业发达了,越发感觉到地球变小了,以前见也没见过、想也没想过的水果都能吃到。

  科技发展了,冬天也能吃到夏日里的水果。

  而我最喜欢的水果仍然是西瓜,在我眼里,西瓜就是水果之王。

  三伏天,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吃西瓜了。

  今天切了一个大西瓜和孩子们一起吃,孩子们建议把瓜一切两伴,用勺子挖着吃。

  我吃西瓜是喜欢切成牙儿吃的,一则因为总觉得半个西瓜挖着吃一时吃不完,坏掉了可惜,这是因为小时家里穷困养成的习惯使然。

  二则因为洁癖,觉得勺子在瓜里挖一下,送嘴里吃一下,难免和口水混在一起。

  西瓜本就汁多,勺子在瓜里撞击磨擦,很快瓜心里洇出一些汁水,总疑心瓜汁里溶了口水。

  孩子不愿意喝瓜汁,我又是吝啬节约的人,瓜汁终会灌进我的肚肠。

  既是孩子要用勺子挖着吃,我便按照孩子的意思把瓜一切两半,端了半个到茶几前。

  妞妞正在书桌前看书,离茶几很近,女女在自己房间里看手机,离得比较远。

  看我端了西瓜过来,妞妞抢占先机,端坐在茶几前,把勺子插在瓜心位置,齐着瓜子的边缘,仔仔细细旋了一个圆,挖出一个象是陀螺一样的圆疙瘩。

  上面一颗西瓜子也没有。

  妞妞不喜欢吃有瓜子的西瓜,如果是切了牙儿的西瓜让妞妞吃,妞妞就会用手指把瓜子一个一个地抠下来才下口咬。

  我想起我小时候吃西瓜也是怕有西瓜籽的,有西瓜籽的西瓜吃起来好麻烦。

  小时候看别人吃西瓜从左边到右边,再从右边到左边,如同在咬一只梳子,瓜籽从两边嘴角稀里哗啦掉出来,真的是十分羡慕。

  我也见过有些人吃瓜是不吐籽儿的,连瓜带子全进去了,我也尝试过几次,总是不那么美气。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闹地震,家家搭地震棚。

  现在想来应该是唐山地震了,全国都紧张。

  唐山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很巧合的是到今天正好四十周年,谨此纪念并哀悼死难者。

  我家也不例外,在院子里搭了一个地震棚。

  爸爸不知从哪里买到了十来个大宁西瓜,那是我记得的家里存有西瓜最多的一次,所以记忆犹新。

  大宁是临汾的山区县,日照长,昼夜温差大,西瓜又大又甜。

  因为是山区,又比我的家乡曲沃县略靠北,西瓜下来要比曲沃西瓜晚那么几天。

  现在想想小时候防地震的事情,好象只记得搭地震棚和吃西瓜了。

  小孩子的思想就这么单纯,就只有玩和吃的心眼儿。

  曲沃县原本有一种零食很好吃,是用花椒大料咸盐水煮的西瓜籽儿。

  就在演电影唱戏的大礼堂外面,在一个臭臭的电石灯下卖。

  大礼堂门口有一盏街灯,灯罩如一个渔民带的斗笠,上面绿色,下面白色,一个大灯泡发出惨白的光。

  离大门口不远处有一两处小摊子,电石灯哧哧地冒着气,发出阵阵奇怪的臭味,如豆的灯火在黑暗的夜色里摇曳闪烁。

  摊主用一张书本纸折一下,再折一下,便折成一个一边高一边低,上边大下边尖象个麦斗一样的纸袋,里面放上水煮的瓜籽,一毛钱一包。

  瓜子边缘是圆的,很不好往开咯,其实我理喜欢唆瓜子皮外边咸咸的味道。

  妈妈很少给我们买瓜籽吃,她说:“那些瓜籽都是从别人嘴里边吐出来的,可肮脏哩!”我才不管脏不脏,只贪吃瓜籽的味道。

  后来在街上看到有买了西瓜就地儿吃,就有人拿了笤帚在旁边专扫西瓜籽儿。

  妈妈不失时机地指给我看,从此我再不吃小摊上卖的西瓜籽儿了。

  现在想想那个时代,人们都很穷困,这也是一种因地制宜,简便易得的小零食,为人们单调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多年没有在老家了,现在人们生活提高了,想必这种曲沃县独有的小吃也绝迹了。

  对于尴尬的历史人们总是羞于启齿的,这种小吃难登大雅之堂,人们也很容易把它忘记。

  以前的西瓜都是一个样子的,瓜籽是黑的,中间高一圈儿低,光滑不好咯。

  后来又传来了一种西瓜,瓜籽是白的,只有尖端有两点黑,这种瓜子扁平粗糙,边缘还有棱,比较好咯。

  有人说这种瓜叫“桃园三结义”,看看瓜籽的样子,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

  后来又有了一种无籽瓜,吃着是方便了许多,瓜瓤却不很甜,我还是喜欢吃有籽儿的西瓜。

  和西瓜很象的还有一种瓜叫打瓜,这种瓜比西瓜小,瓜籽却比西瓜大,是专用的籽瓜。

  有一次我到四队的同学家去,他们从地里拿了个打瓜回来,大家敲开一个打瓜,瓜瓤黄黄白白的,寡里寡气的,一点儿也不好吃。

  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叫《张飞审瓜》,从收音机里听山东快书《西游记》,有一节是说弥勒佛帮助孙悟空在瓜地里收伏了一个妖怪,还学了鲁迅写的文章《小年闰土》,又有英雄情结,就想着自家要有一块瓜地就好了,不但随时可以吃到西瓜,还能够戴一顶柳树枝编的草帽子,握一杆红缨枪,瞪着一双虎目在月下的瓜田里抓阶级敌人,这个画面想想都要醉了。

  听过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有一只小猴子不知从哪儿搞到一个大西瓜,献给了孙悟空,孙悟空没见过西瓜,就问众猴子:“你们说说这瓜是怎么吃的?”有一只小猴子说:“这个叫西瓜,是吃瓤子的。”

有一只老猴站出来说:“你小孩子懂什么!西瓜怎么能吃瓤子呢?西瓜是吃皮的!”孙悟空想了想说:“其实我早就知道西瓜是吃皮的,我就是考考你们。

  大家都吃皮,小猴子你说错了,一个猴吃瓜瓤子吧!”

  罗罗嗦嗦这半天,妞妞早把中间的瓜瓤子吃完了。

  我得把瓜籽最多的部分挖出来吃掉,孩子们再吃靠近外面一层瓜籽少的部分,当老爸的人就是这么栖惶。

【生活在别处的爱】相关文章:

幸福在别处09-30

《生活在别处》英语读后感03-08

感受生活中的爱10-08

爱是自然的生活随笔03-25

生活需要爱作文04-07

生活中的爱作文03-05

生活美文随笔-勇敢生活与勇敢爱10-06

我爱蓝色生活随笔10-08

感恩生活中的爱作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