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月的散文诗
云水往事不会留影,风花雪月自然有情。那些关于月的散文诗,一起欣赏吧。
关于月的散文诗【1】
月到天心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
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
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下、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
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
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
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
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丝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
由于我们知道月亮只有一个,人人却都认为月亮跟随自己,这是错觉;但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
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
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这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教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
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
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
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关于月的散文诗【2】
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三)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缪氏子《赋新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司空曙《江村即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月夜》 刘方平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李商隐)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苏轼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关于月的散文诗【3】
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
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丝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
由于我们知道月亮只有一个,人人却都认为月亮跟随自己,这是错觉;但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
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
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这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教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
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
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
【月的散文诗】相关文章:
散文诗经典散文诗歌10-05
散文诗的精选经典08-25
经典散文诗歌精选10-05
经典的散文诗10-05
经典散文诗歌10-05
散文诗歌10-26
散文诗集爱情10-05
优美散文诗02-06
经典散文诗歌大全11-15
优美散文诗歌精选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