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乡情一抹在身
人一离开故乡,就成了失根的花朵、逐浪的浮萍、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乡情一抹在身。
乡情一抹在身【1】
每次漫步在城市的街头,我总会想起家乡的景色,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着古朴的自然。
家乡不仅有亲切的山水和野趣,还有那一份舌尖上的美味牵引着我。
乡情是我离家20多年抹不掉的记忆,走向时光深处,乡情亦愈来愈浓郁,如同一坛老酒,让我未饮已沉醉。
“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作家柯灵在他的散文《乡土情结》中,这样描述自己眼中的乡土。
他觉得,一个人“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身上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我倘佯在喧闹的霓虹灯下,难忘的却是乡村的袅袅炊烟与清晨薄雾的交融。
城市中的饭菜如此丰盛,我却怀念灶台旁母亲忙碌的身影。
繁华再盛,也抵不过家乡的那一缕炊烟。
脚步匆匆地走过一个个城市,也见识过异乡的风情民俗,我最魂牵梦萦的仍是家乡的那份朴实和孩提时玩耍的快乐,这一切,值得用一生去细细品味。
但乡土的梦,却将永远追随着游子。
忘不了的乡情,忘不了的家乡味道,让奔走天涯的人即使在冬日的清冷里,也觉得温暖。
家乡的炊烟,还有那些代代相传的风俗,镌镂在游子的记忆深处,变成身在异乡的念想。
偶尔回到家乡,儿时的玩伴已不知踪影,也找不回那承载着美好记忆的街角小巷。
斑驳的老城墙,已经沧桑已久,但我的耳畔却响起了那些天真无邪的笑声,时间定格了,心弦颤动,胸怀间唯有热泪涌动。
记忆,录刻着流年。
多年后再回首,风景依旧,故人沧桑,但无论走到哪里,乡情永远抹不掉。
乡情是离家久了的人,心底最惆怅的眷恋与深情。
乡情一抹在身,让我在异乡的日子里,成为一朵低吟浅唱着故乡的云。
那一曲枫桥夜泊【2】
千般愁绪,万般失意,在缥缈的钟声余音里变成了一首诗。
暮秋,寒山寺外的梧桐渐被秋霜染黄,巴掌大的叶子瑟缩在秋风里,翩然而下,跌落在寂静的小径。
秋天,自古文人多愁绪。
徜徉着斑斓秋景,仿佛看到张继,那素衣紧裹着的瘦削身体,掩饰不住巨大的愁绪。
轻舟从长安到姑苏,迢迢的水路,载不动苦闷的落榜。
曾经的意气风发、恢宏志向,在公榜刹那,灰飞烟灭,装着那份沉重的失落,他失魂落魄的眼神,跟随一路的秋风吹向江南。
江南,丝竹弦歌,画舫舞影,因秋着染的水路,色彩绚烂。
两岸的树绿、花红、菊黄交相辉映,搅乱了一江碧水。
不时斜拂水面的火红枫叶,寒山寺墙头探出的几朵粉白的花朵,没能吸引住张继。
他呆立船头,感受昼夜萦绕在水面的阵阵凉意,触目片片落叶飘落水面的清冷凄迷。
心思歌舞升平的背后,或许只有邻水人家贫寒的忧伤。
船穿乌啼桥,他没数清这是经过的第几座桥。
小巧的乌啼桥,耸立在运河微微漾动的水面。
石栏杆流动,石桥板传声,船打破了水面的圆拱,粼粼的青瓦和灰白的骑墙,都成了背后的风景。
船头勾勒出新的美丽弧线时,青石板缝隙中的一丛青草和几朵野花,都清晰可见,轻轻摇曳中,似乎也感知秋天的夕阳衰落。
夜幕降临,船悄然停在了枫桥的泊区。
枫桥旁的寒山寺,面西朝东,一段黄色的影壁缓缓流淌在运河里。
影壁遮掩了寺院的曲径与幽深,遮掩不住庙宇的飞檐斗拱和声声诵经。
寺里有两个和尚在修行,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正德。
两人晨钟暮鼓,毫不懈怠。
寺内烟火不因和尚少而清冷,小小的木栅门人来人往,磕头烧香的人满怀着各自的心事。
张继,没走下船舱,他不会为自己的前程烧上一炷香,卜上一卦。
只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一次偶然的夜泊。
那一夜,张继起来又躺下,反反复复,辗转难眠,直到深重的静谧,让他疲惫的身心迷糊睡去。
不觉间,寒山寺的钟声,悠远浑厚地响起,惊碎了一河的星辰,扰醒了张继的秋梦。
千般愁绪,万般失意,在缥缈的钟声余音里变成了一首诗。
从此,唐朝少了一个落第的考生,多了一名诗人。
中秋小假,我随着涌动的人群走进寒山寺。
站在高高的乌啼桥上,俯视青碧碧的水流,揣想游人怀古的思绪。
偶尔悠长的钟声响起,声音依旧浑厚有力,穿透了高高的院墙,散落在飘着秋草花香的河面上。
晚上,坐小木船,顺古运河游玩。
两岸小桥长廊绚丽,亭台楼阁溢彩,霓虹流光闪烁。
一位身穿旗袍的女孩,怀抱琵琶,走进舱内。
纤纤素指在细弦上游走,铮铮之音下,是一曲苏州评弹《枫桥夜泊》。
吴侬软语曲声,船儿荡荡悠悠,游人如坠梦境。
穿越时空,那千年前的张继,已在秋风中转身,留下渐行渐远的背影。
竹林情思【3】
闲时喜欢漫步在机关院里那片竹林,它是那样容易牵动我的思绪。
我不禁又想起老家房屋后面的那片竹林来。
那片竹林真的很美,很美。
我自幼耳濡目染于此,可谓“成竹在胸”,难以忘怀。
可惜我不擅丹青,否则,宣纸上一定少不了它那苍翠如盖、挺拔俊秀的倩影丰姿。
在我的家乡,小桥边、流水旁,房前屋后都是种着竹子的。
春天时节,几枝新笋映于一弯明丽的清溪之上,那种疏淡清雅的诗情画意,舒卷在多情的乡村大地,令人流连。
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故乡青竹的绿色波浪中度过的。
我家屋后的那片竹林,更像那绿色竹海中的一个小岛,我和伙伴们当年的课外阅读大多是在茂密的竹林之中进行。
清风徐来,书页随意翻动。
彩蝶在竹林中翩翩起舞,百灵鸟在枝头叽喳飞跃。
少年的抱负,也如那青青的竹篁,饱张着如梦如幻的理想的翅膀,意气风发,直冲云霄。
故乡的竹林美得像首诗。
每当春雨初霁,各家的屋舍旁氤氲着可人的绿意,苍绿、嫩绿、黄绿、斑驳迷离,生机盎然。
当你独行在那幽静的小径,披一身带花的阳光,沉思着聆听竹音格格的清响和小鸟的鸣啼,你会感到那绿的柔润,绿的光泽,绿的意趣,弥漫在整个乡村的上空,洁净如洗,让人体会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醉。
我爱故乡的青竹,还因为它有着不畏狂风暴雨和严寒酷暑的刚毅品格。
它不像室内文竹那样纤细幼嫩、容易夭折,而是生在茅草丛丛的荒坡上,长在淙淙作响的涧水旁,扎根于坚硬岩石的缝隙中。
贫瘠、干旱、荒凉,不会使它感到凄苦;雨打、雪压、霜冻,也无法改变它倔强的性格。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
它默默地出土,悄悄地露尖,无声地生长,顽强地从石缝里汲取营养。
在它光洁坚硬的外表上,竹节把竹子分成一段一段的,正是它不屈的生存意志的标识。
这种生命的痕迹,坚韧而高贵,令人联想起自古以来那些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
青竹的可爱,还在于它那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竹子是不轻易开花的,听说,要是竹子开出洁白的竹花时,也就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它一生高雅,朴实无华。
春天里,不和那些娇艳的百花争香斗艳;夏日,也不和大树比高低、与小草论长短。
秋阳柔照,它寂静无语;寒风吹来,它默默承受。
它鄙视柳絮的癫狂,桃花的轻薄;又不像春兰秋菊,仅夺一时之娇秀。
随着雁鸣金风,百花衰落,雪欺霜降,万木凋零,而它却依然青翠如故。
青竹一生所求甚少,只需大地几滴乳汁,但它却付出甚多,慷慨到“碎尸万段”,片片叶叶不吝惜,家具、门帘、扫帚、竹篮……处处都有它闪光的身影存在。
青竹,就是这么平凡,但又是那么无私、伟大。
它的生命属于大自然,却寄寓着那么深刻的人文启示:捐躯者愿和它毕生为伴,无私者愿与它心心相印;卑鄙者见它而面存汗颜,怯懦者见它而心存惶愧。
我想,只要有竹林,无论天涯海角,就一定会有我的情思。
【乡情一抹在身】相关文章:
乡情的作文02-08
乡情作文05-28
乡情美文10-26
【精选】乡情的作文10-30
乡情优秀作文02-26
初中乡情作文02-04
脉脉乡情作文02-05
乡情初中作文02-03
关于乡情的作文03-09
写乡情的作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