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北京冬天的风随笔(通用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冬天的风随笔(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冬天的风随笔 1
北京的冬天,有两样东西我印象深刻:一是雾霾,让人窒息;还有就是那呼啸的风。
很多人说,北京冬天刮的风里,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味道。
故宫里的风,是古老的味道,汹涌而来的是悲欢离合的故事;掠过昆明湖的风是清雅的,在颐和园里奔逐,是江南的味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静静的听,风里有飘渺的荷塘月色;丝丝香气随风来,撩人味蕾,是簋街的麻辣小龙虾,
也是五道口贪恋的那一碗羊汤;风里还有中关村的惊呼,CBD的叹息,圆明园未灭的烟尘,还有后海的浅吟低唱,三里屯的夜夜笙歌。
如果你没来北京,听说过的北京冬天的风里是历史低吟,学府书声,美味香溢,商业竞荣。
处处是文艺的旋律,夜夜是欢愉的歌声。
如果你来了北京,你就会切身地体会到,北京冬天的风,就是寒风,似刀!如果真有味道,那叫做雾霾。
北京第一个冬天的回忆是颤栗的,因为那可怕的风。
北京的冬天,不起风是不冷的。
风起的地方,便是无孔不入,室外站得久了,那寒风就钻进你的衣袖、领口,贴上你的肌肤,寒意入骨。
迎面的风,有时是细细的,但却像一股股玻璃碎渣,冲上脸颊,划过耳朵,扎在手上;有时是肆虐的,像激涌滚滚而来,带着千刀万剑,劈头盖脸。
大家都封得严严实实,向前倾着身子,在刀山剑流里击水前行。
从小生长在南方,为了备战北京这第一个冬天,我第一次听说了毛裤,第一次买了加厚羽绒,第一次备了加厚手套。
因为别人的口中,这个冬天是天寒地冻的,滴水成冰。
南方的冬天风很凉,偶尔下雪,偶尔结冰,但消融很快,水塘上的冰是薄薄一层,小河里的水依旧欢腾。
那个冬天,穿上了厚厚的毛裤,戴上了厚厚的手套,裹上了厚厚的羽绒,整个人古板而笨拙。
在这北方的冬天里,与呼啸北风抵抗,保住那可贵的温暖,丢弃了少年该有的风度。
因为牢牢地记住别人说的,北京的冬天,风烈,寒彻骨。
也是在那个冬天,我第一次坐上了地铁。
天通苑北,那是一个拥堵不堪的站口。
每个人都似一个小水滴,在这汇成流,又分散开去,溅成一颗颗的水粒,四处跳开。
跳到了王府井,琳琅满目的商品看花了眼睛;跳到了天安门,肃穆的城墙令人心生敬意;跳到了天坛,在回音壁里听到了笑声;跳到了清华园,在葱郁的林间心里却生了羡意。
恨不得一口气把北京的景点都走一遍,美食都吃一遍,商圈都逛一遍。
心里充满了急迫和渴求,想尽力熟悉这座城市,做好准备,习惯这座城市,就像干涸待雨的苗。
然而,看得越多,却越是疑惑和不知所措。
这些地方,都是书里读到过的地方,但又不像书里的那样。
中关村,书上说是“中国硅谷”,但这里的人却说是电子商品假货大本营;书上的故宫是威严堂皇,但见到的是遍地小贩的叫卖,人声嘈杂;梦进清华园,名扬未名湖,这承载了多少幻想,但看到的只是几辆破败的单车,那荷塘只剩污泥,那湖面却像死水。
北京应该是怎样的北京,我问过自己,可是我说不出答案,但绝不是眼前的这样。
到处都那么热闹,却又是那么孤寂。
每个地方都那么陌生,每张面孔都那么生疏,每个口音都那么遥远。
那个冬天,在北京,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疑惑和无措。
坐上地铁时,特地摸了一下地铁的车身,那么凉。
第二年的冬天,依旧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风还是那样,寒意深深,咄咄逼人。
然而,我再也没有穿过厚厚的毛裤,裹过加厚的羽绒。
不是我不怕冷,而是对这种冷有了切身的体会,似乎没有那么的可怕了。
记得,从夏天开始的跑步习惯,坚持到了寒肃的冬天。
夜里,灯光疲倦,风很冷,我却衣着单薄迎着风起步,奔跑。
风绕着自己,带走身上的热量,我加速,摆动手臂,大口的喘息,不曾停下。
迎着寒风的呼吸,那是一种嚼冰的感觉,从喉头一直凉到胃里。
舒服,此时汗已经渗透了衣服。
而后的一个冬天,甚至没有穿过秋裤,一条单薄的牛仔裤陪我对抗着北京冬天的大风。
置身风中,我至今记得从大腿根到脚底的凉意,两条腿就像两根冰柱。
两个膝盖,也似乎从那时落下些毛病。
对于这样的年少轻狂,我很自豪,时常会拿出来炫耀。
对于我曾经恐惧的那寒风,我曾用厚厚的毛裤应对自己的无所适从,而现在我自豪地用一条薄薄的牛仔裤宣告了年轻气盛的态度!
后来也去过北京的一些地方,大多是陪同学去的。
北京,凡是有点名气的地方,都是人。
去长城上看过人山,去簋街看过人潮,去南锣鼓巷看过人流,去前门看过人海,处处都是浓郁的人的味道。
渐渐地,脑海里再也没有了“书上的北京”,眼前的就是最真实的本貌。
也没有了当初那种迫切和不知所措,就淡淡地看着,淡淡地吃着,在景点、在商圈,也就是平时吃食堂,淡淡的心情。
独自一人,就再也没有很浓的'兴致,挤地铁,趟人流,去看一看那一望无际的人头,去走马观花地到此一游。
也许一时兴起,三两相邀,穿街进巷,随便走走,便会觉得好是有趣。
在北京也好些年头了,生活的更多就是平平淡淡的,差不多时间起床睡觉,经过差不多的路口,做差不多的事,吃差不多的饭菜。
周边的便利店,是自己常去的地方,周边的小餐馆味道还常常惦念。
或是偶尔上上淘宝,看看视频,读一本好书,打打篮球,处处都是生活的乐趣。
那些名胜古迹,那些商圈美食,很少特意去了,我猜想每天光顾的也都是不同的人吧,毕竟那不是我们每天生活的油米酱醋茶,融不进我们的血液里。
它们是施在北京脸上的黛粉,偶尔猎奇尝鲜是刺激的,然而生活是要卸妆的。
一块土地,每天施点肥,洒点水,除点草,勤劳一点,精细一点,认真耕耘,种子就会发芽,开花,心情也会发芽,开花,就会有收获。
就像耕耘,平平淡淡的每一天,也需要认真和精致。
工作里换一种思路,换一种心情,把自己往前再逼一点;抽空读几页清香的文字,听几首舒服的音乐,把一点精致镶嵌在每一天里。
慢慢地,你就会筑起自己的颐和园,王府井。
其实无论北京,还是家乡小城,每个人都是普通的人,日子都是平淡的日子,心情都是平淡的心情,但不一样就是对待这份平淡生活的不平淡的态度吧。
现在还在北京,仍然冬天。
和家里一样,穿着秋裤。
当风起的时候,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年少轻狂,戴上手套、口罩,踏进风里,任它吹,任它乱。
一切平常,这已然是自己的生活。
还有!风起了,雾霾就要散了。
北京冬天的风随笔 2
风,只打了个照面就消失了,躲在季节的交界处,等待绿浪从山川泛起。
纪念风起时,就在这夜晚。
云在掉泪、雾在披孝、太阳在默哀,大地贴上风的“讣告”,风死了?
太阳抬了抬头,笑脸迎春,也许是被爆竹惊醒的缘故。
在寒冷与阳光的`角逐中,阳光是赢家,长衫也解开扣子豁着胸膛,连同口罩也挂在一侧的耳朵上,装饰高雅。
冬天忙着酝酿一场雪,等待好久不见的风。
雪知道,只有北风的参与是最严厉的冬天,才能够压倒阳光所有的温度。
雪失望了,爬在南山阴凉下,一块一条,像抛弃在山野祭奠过风的孝衫,流着孤独无助的泪。
在这个季节,风死了我还活着,没有丝毫悲伤,因为我怕戴上绒帽、穿上暖鞋、一身臃肿成大熊猫。
风是每一个季节的色彩,包括冬的白色、秋的红色、夏的绿色和春的黄色。
什么时候冷或热或不冷不热,只有风知道。
那么,雪、雨、雷、霜都不知道,他们只是每一个季节的画笔。
很多时侯,风都保守秘密,用感情调节季节和温度,善于察言观色把握火候而已。
风没有死,我用涂鸦诗歌的时间等待风的到来。
北京冬天的风随笔 3
冬天的风始于一场又一场的秋风秋雨,秋风在那无尽的旷野调皮地嬉戏,一遍又一遍将山草推过来搡过去,那草渐渐地萎地而黄;得胜的秋风便将视线瞄向那高高的树,深色树叶儿像碍着了秋风什么似的,发疯地在树梢间盘旋,
呜儿呜儿地叫,不依不饶的,吹黄了青杠叶,吹红了松毛,吹得满山遍野铺满了厚厚的落叶。
待秋风收拾了满山的枯叶荒草,冬风便来了。
冬风来的时候已经起霜了,霜风刀子似的扑来,小孩们那露在外面的耳朵发红了,嘴唇吹裂了,手也肿的跟包子似的,开始生冻疮了,脚后跟长了皲口。
冬风一来,就给小孩子们一个下马威,洗脸洗脚时疼得直叫唤,那挂在脸上的泪水被那霜风吹了,脸上便要长麻疹子,一点一点针尖样。
持续一段日子,又一阵西伯利亚寒流卷来了,霜风像上了发条的时钟,马不停歇地奔跑着,让冷了的天气更加一天寒似一天。
灰白的天空,霏霏细沫似有若无地飘来飘去,光着枝丫的树在瑟瑟发抖。
所有的`路吹得干干净净的,白沙沙硬实的土路,青光光的石板路一尘不染的。
风继续发狂,在村子里乱窜,咣当咣当地拍打着门,惹得鸡飞狗跳。
这样的天气,父亲从山上连根挖回树桩,架在堂屋的火炉边,爷爷则将房前屋后树林里被风早已吹干透的枯枝败叶聚拢,捆扎到院坝一角,转移到柴房里。
清扫干净牛栏,为牛儿铺上干净的稻草,把那些沾着牛粪的湿润枯草,堆在火炉里的树桩上,将火苗踏住,火炉边很快暖和如春。
风便这样一天一天地吹着,直到大片大片的雪花重重叠叠飘落下来,堆叠在树上,草地上、石头上,庄稼上,路上和门前的台阶上,捧出一个安静莹白的世界。
而我们,整日地守候在火炉边,树桩上架着的鼎灌咕嘟咕嘟地响着,散发羊骨头的清香。
我们听着瓦棱空隙里传来呼啸的风声,听着竹枝树枝被积雪压断的声音,拨弄着火烬里的烤红苕、土豆,烘烤得红朴朴的脸荡漾着温暖的红晕。
冬天被关在门外,那么近,又那么遥远。
雪后的天气往往晴好,云破天开,一轮红日挂在高空,风又来了,寒丝丝冷冰冰地,比下雪前更冰浸砭骨,而积雪却快速地消融。
经过这样三四个来回,那冬天就到底了。
带着“今天是最冷的一天”的感叹,我们心里明白,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北京冬天的风随笔 4
风来了,来得那么的突然,来得那么的决绝,卷着山谷里残叶,萧瑟了梧桐树上早已瘦了瘦的枯枝,刺破了挂在山腰上的云被,雨也被它激怒了,沙沙地在天幕里筛落,敲响了山村人家的房顶,模糊了窗户,钻骨的寒流从遥远的北方一路狂奔南下,肆意地入侵了这迟迟入冬的山村。
风来了,没有带来你的任何消息,雨泥泞了我的足迹,寒冷重重包裹了曾经属于你我的小屋。这么冷的天,远方的你置衣了吗?我禁不住触摸着电话的按键,脑海熟悉不过的`阿拉伯数字停留在了指尖,你说过,不扰,是我给你最在的慰藉。
但是我还是不甘心的打开电脑,点击了你所在的城市,我没有去浏览天气预报,只是在网络里搜索了与同城在线的网友发出请求得到回应,什么都没聊,只问与他的天气,他发来一张即时的照片。
照片里,厚厚的积雪铺满了街头,银白银白的,纯一色饰掩了大地的所有色彩。雪花纷纷扬扬,犹如素妆的少女轻盈的舞步,飘逸着她独有的冷艳,雪洁的晶莹了净了那片天空。
你的世界,是那么的静美,谁忍心去惊扰呢?也许,你就在温暖的炉子旁,煮着咖啡,咖啡的香味让你忘了故乡的泥泞。
如果是这样,我依然在等待,等待着忘记。
忘记,也许没有那么的容易,即使岁月的沧桑会折了又折眼角的皱痕,默在心的语言也会在无人知晓星夜抽丝而出,正如席慕蓉所说的: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得那么的模糊,曾经的,那么坚信的,那么执著的,一直相信的。其实什么都不是……突然发现自己好傻好傻,傻得不行,傻得自己都觉得自己好笑。
许多时候,似乎自己那颗饱经风霜的心早已封尘属于青春的悸动,然而,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会看着旁边空无一人的椅子发呆,也是在这个时候发觉,表面的坚毅只是毫无意义的伪装。
这场风雨,要下多久呢?不管它了,因为我懂得思念了,也懂得了期待。
期待着一眼瞭尽的明朗天空,陪你走过所有万里无云的风景线,期待着月亮爬山坎和你的相依。
北京冬天的风随笔 5
漫天飞扬的雪花飘下,天气一下冷了许多。早晨起来,路上全是冰雪,雪已不再下,可风还在刮着。赶路的纷纷行人小心翼翼的骑着车子,躲避着迎面的冷风。这雪和这风似乎把这个世界冷冻得一下缩小了许多,路已不再宽阔,房屋建筑也显得有点局促,路边的绿化树顶着雪,隐约挑出几根残枝。天空被刮得像一张烙的过火的大饼,乌沉沉的在头上铺开,透出几许不近人情的冷漠。
实在不知冬天的风啊到底有多冷,它把大地吹的一团寒彻,全然不见那暖湿的土层那庄稼油油的绿色。
实在不知冬天的风啊到底有多冷,它把一座一座的村庄吹成了一团一团的萧瑟,把游子和村庄的距离吹的远了许多。
冬天的风啊到底有多冷,看看漫山遍野臃肿的白色,看看家里炉膛中燃的正旺的红红的炉火在风里唱着唯一温暖的歌。
冬天的`风格外肆虐,一刮就是几天几夜,刮起漫天尘土枯叶,刮起纷纷扬扬大雪。它来时,脚步里总是带着一些可怕的刚烈,冷酷的变换着这个秋意不再的世界。可能是上帝有点寂寞,于是让冬风舞弄着雪花在大地上作画;也可能是上帝觉得春夏秋三个季节过于绚丽繁杂,于是让冬风把大地刮成一片纯洁的白色,一种单调的生命原色。
冬天的风啊到底有多冷,实在不好精确的说。可是在冬天的风里,我才一点一点把往事理出脉络。以前总以为在成长的岁月里,许多的经历都已忘记。可奇怪的是,在冬天的风里,又清晰地在脑海中一一串起,串成了一段一段温馨记忆。
在冬天的风里,我停下奔波的脚步,坐在那暖暖的小屋里,抚弄一些温情的文字,找回曾经冷却的记忆。
这个时节,格外想念老家,想念年迈的父母。不知他们是否已停止手头的劳作,烧上了暖暖的炉火,炉子上水壶哧哧冒着热气快乐地唱着歌。那四间老房子,是否因为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在外长时间不回家而显得异常冷落。是啊,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寒风,父母明显老了,花白的头发书写着大半生的岁月。他们一生都在那个小村里不停劳作,汗水湿透了岁月,可最终也没收获多少硕果,只守着那幢老房子和那个有点寒碜的家。他们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守着这个家,尽心尽力为儿女献出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不是吗,我们这些儿女的成长就是他们一生最美的杰作。
冬天的风啊到底有多冷,我实在无法解答。只知道要在冬天的风里,为孩子,为年迈的父母,为自己最亲的人筑一个温暖的家,有着宽敞的房子,有着暖暖的炉火,这是自己一生总也丢不下的牵挂。
北京冬天的风随笔 6
我喜欢有风的冬天。
凛冽的风,像暴雨梨花刀,飕飕地刮过,刮掉脸上的各种护肤品,刀刀割在皮肤上。
开个玩笑。
我喜欢冬天有风,是因为,有风的冬天,才会看得到蓝天白云,才会看得到记忆里的冬日暖阳,没有风的日子里,世界会被雾霾笼罩着。
风吹黄了法桐的叶子,只有那些严肃正经地刺槐,还绿着一张脸,肃穆地看着城市里风,从这里刮到那里,又从那里刮回这里。
法桐金黄的叶子,像是喝醉了酒的诗人,在风里摇曳着身姿,仿佛在吟一首秋词,只是如今已是小雪天气,便起了惆怅,未待秋词成型,便被风带着飘落枝头,沉醉在道路两边了。
好眠的金叶子愈聚愈多,渐渐像是铺就的金色毯子,在两旁的道路延伸,再延伸。
瞧,风带着那片美丽的金色叶子飞上了天空,它们缠绵着,飞旋着,越来越高,越来越远,像要沿着那两条金色地毯,飞向浪漫的天涯海角似的,再也看不到了。
风吹过,刺槐的叶子呼啦作响,就连响声都整齐划一,那是它们在叹息,落叶归根才是王道。
城市里的风,太守着规矩,钢筋水泥将它们分割成了一条条,一道道,它们穿梭在街头巷尾,有了城市人的.规则。
或许该去原野里,去看看那些肆无忌惮奔跑着的风,是什么样子。
田野里道路两旁的树下很少会像城市里,铺两道金色的“毯子”在那里,叶子都被风挟持着奔跑在天空下,奔跑在田地里,带着哨音,狂野地、自由地,飞舞不休。
三两个小伙伴聚在一起,穿着厚实的棉衣,戴上帽子,围上头巾,把手揣进袖筒里,合计着新的游戏。
他们看清楚风的方向,然后决定跟风比一比力气。他们用剪刀包袱锤排出顺序,依次站在第一个,顶着风往前走,另外两个用力在后面推。
风渐渐大起来,孩子的脸上也沁了汗,顶着两片红晕,或许还会有两行透明的鼻水,他们互相指着对方的滑稽样子,哈哈大笑,才不管冷风会顺着张开的嘴,灌进肚子里。
玩得累了,他们又会顺着风的方向奔跑,把围巾散开,披在肩膀胳膊上,充当翅膀,大风呼呼地赶着他们奔跑,围巾被风鼓起来,像扬起的小帆,孩子们跑着笑着,喊着飞喽,飞喽。
田野里的风,是粗犷的,是顽皮的,是孩子们的玩伴,是莽莽平原的乐音。
云彩被风赶着去了远方,只留一片清凌凌的蓝天,洒了一层阳光在上面,那么高,那么淡,又那么阔,那么远。
又一片叶子被风裹着在天空下飞旋舞动,目光尽头是这座城市最高的大楼。
无论是在街头巷尾绕来绕去的城市风,还是在田间地头横冲直撞,肆无忌惮的田园风,它们都是冬的使者,都有着冬的气质。
待时辰一到,将冬的精灵铺满大地,雪白如棉。
我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北京冬天的风随笔】相关文章:
关于风的随笔03-22
冬天的风作文01-10
冬天的北京作文03-02
北京的冬天作文03-02
致风杂文随笔03-22
《风歌》杂文随笔03-21
冬天写景随笔11-16
冬天的雪随笔12-26
冬天的雨随笔02-02
冬天来了随笔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