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读唐诗宋词随笔日志(通用6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读唐诗宋词随笔日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读唐诗宋词随笔日志 1
我的老师曾说:“不同的年龄领会诗词的意境是不同的。”的确,唐诗宋词陪我走到今天时,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唐诗宋词在我的感悟中越来越散发出无可比拟的魅力。
小学一年级时,唐诗宋词走进了我的生活。语文课上,我学会了《咏鹅》,无论走到哪里,见到熟人张口就背,一番表演后,总能得到大人的夸奖。诗词与我一样的幼稚,只是刚刚开始,就像小草在发芽,淡淡的。
小学四年级时,我看到了诗人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摹下的'美丽江南。我闻到了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荷花的芬芳。在诗词走进我的生活时,就像未成熟的苹果,青青的。
今天的我已经走进了初中,大量的诗词歌赋吸引着我。闲暇时,我与李白“举杯邀明月”,与苏东坡“把酒问青天”。去体验“一览众山小”的雄奇;去了解“大漠孤烟直”的壮观;去欣赏“曲径通幽处”的幽美……无知的我走向了成熟,这时的诗词与我就像小树一样,枝繁叶茂的。
在欣赏诗词时,我也不忘了从诗人遭遇的角度评价诗词.为那婉约、柔美、凄苦的李清照而叹息,我从充满她浓浓的愁绪的《醉花阴》中读懂了她满怀的相思之苦。我为那有着雄心壮志的辛弃疾而感慨万千,《破阵子》中,我看到了他保家卫国的一腔赤诚……
以后的路还有很长,诗词也会始终陪伴我,我相信,以后我还会在读懂诗词的同时,更深的感悟生活的真谛。
我读唐诗宋词随笔日志 2
2025 年 7 月 20 日 星期日 晴
午后的阳光透过纱窗,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随手翻开唐诗集,目光落在李白的《月下独酌》上。“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初读时只觉画面灵动,此刻细品,却品出了别样的滋味。
李白向来以豪放著称,可这 “独酌” 二字里,藏着的'是深入骨髓的孤独。可他偏不把孤独写得凄凄惨惨,反而邀来明月与影子作伴,仿佛这孤独也成了一场热闹的相聚。月亮本是无情物,却被他赋予了知己般的温情;影子本是虚幻形,却成了可以共饮的伙伴。这种在孤独中自我消解、自我慰藉的豁达,或许正是李白的可爱之处。
合上书,窗外的月亮已悄悄爬上枝头。忽然觉得,千百年来的月光从未变过,就像人们心中的孤独与豁达也从未变过。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寂寞时,或许也可以学学李白,在寻常景物里寻一份自在。
我读唐诗宋词随笔日志 3
2025 年 7 月 22 日 星期二 雨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这样的天气最适合读李清照的词。翻开《漱玉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几个字便撞入眼帘,瞬间被那层层叠叠的愁绪包裹。
这首《声声慢》写于李清照晚年,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离世,她的愁早已不是少女时代的闲愁。“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一个 “乍” 字,道尽了天气的无常,也暗合了她漂泊不定的生活。“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解愁的,可这风却像要把所有的.暖意都吹散,连酒也失去了力气。
最让人心疼的是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本是传书的使者,可如今看到大雁,想到的不是远方的亲人,而是物是人非的过往。那些曾经的美好,如今都成了刺向心头的尖刃。
雨还在下,合上书,仿佛能看到那个在雨中独自凭栏的女子。她的愁太沉太重,却被她用文字轻轻托起,穿越千年,依然能让每个读到的人感受到那份细腻的悲戚。
我读唐诗宋词随笔日志 4
2025 年 7 月 24 日 星期四 阴
今日读杜甫的《春望》,只觉字字泣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短短十个字,把战乱后的长安写得苍凉又悲壮。山河依旧是原来的山河,可国家已经破碎;春天本该是生机勃勃的,可城里的草木却长得肆意而荒芜,不见人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是赏心悦目的景物,可在杜甫眼中,花儿也像在为时事落泪,鸟儿也像因离别而惊心。这哪里是花鸟的`情感,分明是他自己的心痛。国家动荡,亲人离散,连寻常景物都染上了悲伤的色彩。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句道尽了战乱中人们对亲人的牵挂。如今我们随时可以打电话、发消息,很难想象那时一封家书要经过多少辗转才能送到,又承载着多少期盼与担忧。“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愁绪太多,连头发都变得稀疏,连簪子都快插不住了。
合上书,心里沉甸甸的。杜甫的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时代的苦难,也照出了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在和平年代读这样的诗,更能让我们懂得珍惜眼前的安稳。
我读唐诗宋词随笔日志 5
2025 年 7 月 26 日 星期六 晴
午后无事,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心境豁然开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开篇就透着一股洒脱。下雨了,不用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诗一边慢慢走,这份从容实在让人羡慕。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和芒鞋本是简陋的行装,可在苏轼眼里,却比马还要轻快。他不怕风雨,因为他早已把一生的风雨都看作寻常。这种在逆境中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是天生的,而是经历了太多坎坷后修炼出的境界。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风雨过后,春风吹醒了酒意,有些微凉,可山头的`夕阳却悄悄露出了脸。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有风雨也有阳光,有寒冷也有温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无论是风雨还是晴天,都已经过去,何必再放在心上。
读罢此词,起身走到院中。阳光正好,忽然觉得,生活中的那些烦恼,就像一场阵雨,总会过去。重要的是像苏轼那样,保持一份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豁达。
我读唐诗宋词随笔日志 6
2025 年 7 月 28 日 星期一 多云
今日读王维的《山居秋暝》,仿佛走进了一幅清新的山水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雨后的空山,带着秋的凉意,明月照在松树上,清泉在石头上流淌,每一个字都像一幅画,干净而宁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浣女的欢声笑语,莲花晃动,是渔舟顺流而下。这两句让安静的画面瞬间有了生气,却又不喧闹,就像一首轻柔的乐曲,恰到好处。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花草就算凋谢了也没关系,这样的秋天依然值得停留。王维晚年隐居山林,这首诗里满是他对这种生活的满足。没有尘世的纷扰,只有自然的美好,这样的心境,是多少人向往的啊。
合上书,窗外的喧嚣似乎都远了。忽然明白,为什么人们总说王维的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用文字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宁静的世界,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找到一片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
【我读唐诗宋词随笔日志】相关文章:
心情日志随笔11-08
情感心情日志随笔12-28
生活日志心情随笔11-22
伤感日志心情随笔07-27
新教育教师随笔教学日志01-23
我好想随笔12-19
我的同学随笔12-20
我的名字随笔01-08
我的读书随笔02-25
我的世界随笔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