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幼儿教师随笔

时间:2022-08-31 15:30:34 随笔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随笔(通用2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教师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教师随笔(通用25篇)

  幼儿教师随笔 篇1

  美术活动结束后,当我在众多“杂乱无章”的作品中看到洋洋整洁、有序的画时,我为洋洋流畅的笔触而感动,他画每一笔都是那么认真。但与此同时,我也为洋洋规矩的构图而担心,他的作品中透露着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该有的拘谨。

  此外,我还发现在洋洋会画的那几样东西都画过之后,每次画新东西时他便说:“老师,我不会画。”这是为什么?我和洋洋妈妈进行了交流。原来洋洋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他画人物、太阳、大树等。“今天我们来画小宝宝,先画圆圆的脑袋,再画他的头发、眼睛、鼻子……”“看妈妈怎么画的,先画一个圆,旁边再画短线条做光芒。”“洋洋,你怎么将太阳涂成蓝色了,太阳应该是红色或黄色的。来,妈妈教你涂。”洋洋在妈妈的指导下果然越画越像,可是,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被扼杀了。他已经习惯于成人教他怎么画,他就怎么画,一旦让他画以前没有画过的东西,他就不知该如何下笔了。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看似合乎情理的“指导”正束缚着幼儿的想象和思维。

  “先看看老师怎么画的”

  很多教师喜欢示范作画,虽然教师的示范能让幼儿的作品更精确,却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容易导致幼儿的作品缺乏个性,千篇一律。比如经过教师的示范,孩子们画的房子都是三角形的屋顶,正方形的墙,长方形的门窗。

  “这个小朋友的画真漂亮”教师常常会在幼儿正饶有兴味地作画时举起一幅作品评价道:“你们看,文文的房子画得真漂亮,像城堡一样!”其实教师的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不仅打断了幼儿的思维,还会导致其他幼儿模仿被评价的作品。教师不妨等幼儿画好后再进行评价。如果只赞美那些画得像的画,就会遏制幼儿的创造性。

  “这儿画得太挤了,这儿又太松散了”

  很多教师注重幼儿画画技能的发展,如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涂色是否均匀等。如看到幼儿的画布局不够合理,教师会说:“这儿画得太挤了,这儿又太松散了。”在这样的指导下,幼儿的画明显带有成人的痕迹,而不是幼儿内心的真实反映。幼儿对艺术的直觉感受力遭到破坏,想象力渐渐消失。日本育儿专家鸟居昭美在《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一书中指出:孩子9岁(最早也不要低于6岁)以前,不要教孩子系统的绘画技能,让3~6岁幼儿在画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最重要的。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幼儿采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在实践中,我们应设法支持幼儿进行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为幼儿创设优美的情境。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朗诵一首优美的诗歌,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进行一次轻松的谈话……教师可以用各种方法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有条件的还可以带幼儿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让幼儿去想象、去表现、去创造。

  给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当幼儿正在投入地作画时,教师可以观察他们的情绪表现,听听他们交流的内容,而不是一刻不停地去指导。“你应该把这个画在这儿。”“这根线条再画长一点就更好了!”……像这类“善意”的指导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干扰。为了不让幼儿互相干扰,我会让先画好的幼儿在走廊里相互介绍、欣赏作品,以便那些还未完成的幼儿能继续专心作画。

  让幼儿评价自己的作品。鸟居昭美认为:“看孩子的画,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述说的内容。”在孩子画完后,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画,再用欣赏的口气肯定幼儿独特的构思和奇异的想象。有一次,我让孩子们画关于新年的画,有一个孩子画了两个靠在一起的不规则图形,旁边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圆圈。我很疑惑:“你画的是什么?”他告诉我:“这是妈妈的手,这是我的手,我们手拉着手一起看焰火!”听了他的解释,我豁然开朗。让孩子们评价自己的作品,能使他们充满自信,不再因为画得不像而不安。

  画画,是孩子的一种游戏。让我们为孩子稚嫩大胆的线条而喝彩,为孩子无所羁绊的构图而感动,去欣赏更多真正属于孩子的作品。

  幼儿教师随笔 篇2

  这天,在小五班的活动课上,我教孩子唱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没想到这首歌引起了小朋友的共鸣,许多小朋友跟着唱了起来。啊,有那么多小朋友也会唱这首歌,并且,许多小朋友还一起表演起来,他们唱啊跳啊,脸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突然,歌声中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并且越来越高,一声嚎啕大哭打断了大家的歌声。我和小朋友们都禁不住地向哭声望去……一个小姑娘正趴在课桌上,大声哭着呢!“是谁?怎样了?”我急忙问方玲玲你怎样了?她说她没有妈妈她爸爸妈妈离婚了!她妈妈不要她了!,许多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说着。“嘘!”我急忙制止了孩子们的声音。

  原先,玲玲的妈妈离婚后去外面打工一年多了,她跟爸爸生活。“我要妈妈!玲玲继续哭着说,看着可怜的孩子,我一边哄着她不哭,自己心里也是酸酸的,我说“让老师临时做你的妈妈,好不好?”

  活动课结束了,小朋友都跑出了教室,只有玲玲还坐在那儿呆呆的望着我,“玲玲该出去玩了!”我走过去,弯下腰,轻声的说。“老师!”她站起来怯怯地,小脸红红的说:“你能够抱抱我吗?”“想妈妈了!对吧?好孩子,来抱抱!”方玲玲紧紧地抱着我的脖子,就像回到了妈妈的怀里。“谢谢老师妈妈!”就在我弯腰把她放下的时候,孩子响响得亲了我一下说着,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跑了出去。

  事后,我在想,作为老师爱孩子是就应的,同时,能获得孩子的爱也是幸福的。但是,我想问,妈妈的爱是别人能代替的么?孩子心理上缺少的爱谁来给她呢?

  幼儿教师随笔 篇3

  当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个人认为:当好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责任心。除了有一定教育技能外,还要具备一些好素质,例如:爱孩子,不随意去打骂孩子,不让孩子心理留下不好印象。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树立信心。孩子是最天真,也是最善良。他们正如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爱心去填写。如果一不留神儿,那就……。留下了阴影,说大一些就是抹不去,所以要必备耐心和爱心。

  让孩子每天都很快乐!这样,不仅是作为幼儿教师所想见到,也是家长所希望看到。所以做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首先做也就是让家长放心,安心。

  孩子是单纯,是善良,常常也会出现一些零碎小事。所以为了更好照顾孩子,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也应该不断去吸取“知识”,让自己知识能量更充实。一些重要理论要反复学。

  例如,如何去解答,孩子问你问题,如:“老师我是怎么来啊”?这时,作为幼儿园教师你,一定要有耐心帮孩子解答,而不要认为孩子问出这样问题是不健康。这是孩子成长阶段,心理所产生一种好奇心,问出这样问题是很正常。所以你要有耐心去解答。如果遇到实在没办法解决,也不能没耐心地骂孩子,而要与孩子说:“老师也有不懂地方啊,所以呢?老师也要去学习啊,也要去学宝宝请教别人啊,等有了答案再告诉宝宝。”作为幼儿教师要懂得了解孩子心理,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孩子,我们提高好奇心、积极心踊跃参加到队伍中去。为了更好照顾孩子,家园要配合,所以少不了,就是与家长多沟通。

  孩子天真、可爱鼓励着我,让我有信心去做好一名合格、优秀幼儿教师,所以要加油!

  幼儿教师随笔 篇4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个性感兴趣,而且用心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资料,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

  经验证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搞笑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极力追求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我从一下两点教授幼儿简单容易的学习儿歌:

  1、追求声情并茂,强化文学作品中的语气语调如果将文学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现于幼儿面前,是不会调动幼儿的用心性,为了让幼儿很快地溶入文学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我会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朗诵过程中时快时慢,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完美的语感环境中,同时,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以及形象生动的教具运用,使幼儿在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根据语言加动作表演,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授诗歌“春天的秘密”时,发现这首诗歌重复较多,而且很长,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首诗歌有点难,首先分段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我对幼儿的动作加以纠正,让每段都有标准的动作,我把自己创编的进行示范表演,幼儿根据诗歌和教师的动作进行朗诵,引导幼儿能够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这样来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有的幼儿动作形象,有的动作滑稽逗人,这首诗歌用了十几分钟,幼儿就能表演和朗诵了。

  幼儿教师随笔 篇5

  不良的习惯,不是说一时就能改正的,我软硬皆施,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每天对他吹耳边风,睡午觉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会反思的,逐渐,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针对明明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还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他在集体面前讲述。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还有,午睡起床,让他自己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满头大汉,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向他竖起大拇指,现在,穿衣服对他来说,已经很拿手了。

  现在明明已有了可喜的进步。早上来园时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不但能根据老师的范画进行勾线,还能通过想象进行添画;有时还主动帮忙清洁教室、给小朋友讲故事……体会:

  这些事例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要做好幼教这份工作,有了爱心、耐心与细心才会有全身心的付出;有了全身心的付出才会有丰硕的收获。它告诉我们,面对每一位天真无邪的孩子,只要老师能无私地献出这份爱心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和孩子们成为最要好的朋友和玩伴。用真诚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一切,因为爱心能营造和谐,而和谐能创造出一切奇迹!

  幼儿教师随笔 篇6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考,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然而,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我要在储满“师爱”的脑海中采摘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崇高的哲理,教给孩子们做人的最基本道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动听的颂歌,让爱与美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得曾有人这样问过我:"做幼儿教师你真的幸福么?”我的回答是“我很幸福”。因为在孩子中间那种放松,无拘无束,融洽的气氛是多么吸引我,那些共同玩耍时的快乐,常给我无穷的回味,当孩子们有进步时,所体验的那种成就感,是其他任何工作无法比拟的,慢慢的我便爱上这份职业,这种爱,是我最好的教师,这种爱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是爱,使我对这项工作更加成熟,更加得心应手,我和孩子们在爱中融为了一体,久而久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段音符,孩子们都和我好像有了默契,都能心领神会。当我辛勤的汗水浇灌在孩子身上时,当我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时,我发现孩子们忽然长大了,懂事了,聪明了,突然间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幼儿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他无比神圣,无比伟大,不少家长,看了我们的工作后,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激,听了你们的课,才知道幼儿教师有多辛苦,看了你们教孩子,才明白什么是细致,怎样才算耐心。

  不少人习惯把教师比作蜡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把教师的劳动与这些牺牲者,悲苦的形象相连,于是便有了感慨:当老师有啥意思?”而我认为,老师因该有老师的境界,老师更因该有老师的情怀——“传道、授业、解惑”舍我其谁?

  幼儿教师随笔 篇7

  全镇幼儿园教师要进行示范课展示,最好的一节课将参加县级优质展示。为此,我花费了许多心思,找资料、制作课件,设计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小班健康活动“手指兄弟”。通过借班试上,效果很好。我信心十足,惟一令我担心的是正式上示范课时孩子的配合情况。我班有几个孩子年龄偏小,课堂上不是乱讲话,就是做小动作,有进甚至听着听着就跑出去了,这无疑会影响活动效果。为了预防万一,课前我对孩子们进行了严厉的训话:“明天有许多老师来看我们活动,谁要是乱讲话、乱动、我可饶不了你。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叫你说你再说,不准多嘴,要是违反了纪律,你就别想回家了。”

  活动开始了,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主要是让孩子们体验手指的作用。孩子原本很感兴趣的自由操作,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大部分孩子都是心不在焉地瞅着我。为了能让孩子们动起来,我马上组织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奇怪的宝袋”。“快来摸、快来摸,老师这里有一个奇妙的宝袋,吃的、玩的、用的样样都有,你想要吗?”这时,也只有个别孩子机械地摸了两个,其他孩子还是没动起来,呆呆地坐着,我身上冷汗直冒,乱了阵脚,教学程序颠三倒四。就这样,我像演独角戏一样,最后只能匆匆结束了这次活动。

  回到办公室,我又气又恼。但冷静下来以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组织活动并不是演戏,绝不能为追求表面的活动效果而预先设计好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而我的“课前训话”更是弄巧成拙。这次教训令我终生难忘。

  幼儿教师随笔 篇8

  一次识字活动结束后,我正整理字卡,孙敏小朋友跑过来问我:老师,“困”字有两种写法吗?我知道她问的是刚才认识的“困难”的“困”,我看了她一眼,就很干脆的回答她说:没有啊。她站了一会儿,还想说什么,见我忙着理东西,就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余景茜小朋友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可以问你一个小问题吗?这孩子,肯动脑筋,最爱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我说可以呀。她问:老师,为什么你的字宝宝和书上的不一样呢?我有点纳闷儿,忙问她:哪不一样了?她说:你字卡上的“困难”的“困”字是一个“口”字里边一个“木”字,书上的“困”字是一个“口”字里边一个“大”字,是不是“困”字有两种写法呀?我一听,觉得不对劲,怎么有两个孩子问这个问题了,连忙停下手中的事,翻开课本《幼儿听读游戏识字》25课找到“困难”这个词,一看吓一跳,哎呀,书上的“困”字印错了,成了“因”字了。瞧,书上的错误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我立刻给孩子们更正,书上那字印错了,老师字卡上的“困难”才是正确的,还表扬了余景茜小朋友,夸她聪明,小眼睛机灵,把书上的错误发现了。可余景茜告诉我说:老师,是孙敏先发现的!哦,我知道了,孙敏发现了错误来问我,我却没耐心,没和她交谈,没有及时引导她把发现的问题说出来。我又表扬了孙敏小朋友一番,并告诉孩子们,老师讲的和书上的不一定都对,发现不一样就要大胆说出来,那才是聪明的孩子。

  事后,我反省了自己。首先,备课不够仔细,书中的错误没能发现。再者,对待幼儿的发问,要专心地听,耐心地和他交谈,分析,一方面促进他语言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启发他们能大胆质疑,提问。孩子说的每一句话,我们都应该用心去聆听。

  幼儿教师随笔 篇9

  有的时候,并不是要老师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就足够了的。这天中午放学,我帮孩子们整理桌椅时发现地面上有很多的纸屑,就随手拿了扫帚准备打扫,可转念一想,这段时间老是发现班上有小朋友乱扔纸屑,老师也在班里强调了很多次不能乱扔纸屑,可效果就这样啊。我将扫帚又放回原地。

  下午孩子们陆续来到教室,等孩子们来齐了以后,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请爱护环境》,猴先生兴高采烈地搬进了建在大树上的新屋。新屋在茂密的树叶遮挡下,夏天格外的荫凉。他实在满意极了,每天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坐在舒适的摇椅上悠闲的看着报纸。这时,他总爱吃一根美味的香蕉,随手把香蕉皮扔到了窗外。

  “咚咚咚”隔壁的松鼠小姐来敲门了,她客气地说:“猴先生,请你不要再往树下扔东西了。”可是,猴先生每次听了松鼠的话后,就是不改这个坏毛病。

  一天,袋鼠邮差给猴先生送来一封信。拆开信封,好几个香蕉皮掉了出来。一页白色的信纸上写着“请收好你扔下的垃圾,让我们一起爱护环境吧!”猴先生羞愧的低下了头,把这页信纸贴在了窗台旁,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往窗外扔东西了。故事讲完了,哪位小朋友们告诉大家,故事里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开了,都说猴先生不讲卫生,乱扔香蕉皮。我笑了,我问大家:“我们班有像猴先生一样的小朋友吗?”大家立刻低下头来看自己的周围,发现纸屑的立即将纸屑捡起来自动扔到了垃圾篓里。一会儿,班里又干干净净的了。后来,班里又组织了谈话,孩子们纷纷表示要保持班上的环境卫生,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不再乱扔纸屑了。

  幼儿教师随笔 篇10

  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哭闹声,我们迎来了新一届的宝宝们。第一天来园时,只见他们有的拼命地抓住爸爸妈妈的衣服;有的在家长的怀抱里不肯下来;有的不停地安慰自己"妈妈很快就来接了……";有的虽然没有哭出来,小嘴却也撇来撇去,十分委屈……不管怎样,这是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次转折。

  这是我第一次带小班,面对这些情况,我有些不知所措。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并尝试了一些安抚幼儿情绪的办法,有一定效果。例如,亲一亲,抱一抱:当孩子早上来园时,老师笑脸相迎,以妈妈般的态度亲一亲,抱一抱孩子,使他们得到身心满足;尝一尝:准备一些孩子们喜欢的食品,让他们在看看、尝尝、说说中消除焦虑,体验快乐;玩一玩: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变魔术、手指游戏、唱一唱、等都很受孩子的欢迎。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之间尽快熟悉起来,从中找到安全感、归属感,以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在孩子适应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做好配合工作,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如,家长在家里要多说上幼儿园多好、小朋友多,很开心这类的话题,千万不能将担心宝宝不适应等负面话题和商讨意见在宝宝面前流露,家长要私下交谈;平时要多带宝宝外出和其他小朋友及外人接触,虽然现在社会有丢失孩子的危险,但也不能以丧失从小培养宝宝社交能力为代价,家长要做的是在户外要照看好自己的宝宝,不粗心大意就行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吃饭、睡觉和大小便的习惯,这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家长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非常熟悉,很好地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幼儿教师随笔 篇11

  “呜呜呜……妈妈,我不想回老家,不想离开老师和小朋友,我们不回老家了,好不好?”顿时活动室里哭成一片。是什么让孩子们那么伤心呢?原来是我班的桢桢因爸爸退伍不得不回河南老家,可她舍不得离开幼儿园。

  记得三年前,刚来园的桢桢引起了我的关注。她总是沉默寡言,不与教师和同伴互动,一直安静地呆在角落里。我通过家访得知桢桢父母工作特别忙,每天很少有时间陪伴她,导致她较少与人交流。为此,我和桢桢妈妈进行了沟通,给了她一些意见和建议,并商定了家园共育的计划。

  每天早晨来园时,其他孩子都向教师行礼问好,桢桢却躲在一边,这时我会给桢桢示范,让她模仿,只要她做了我就会表扬她;集体活动时,我会给她在集体中表现的机会,并让她获得成功;区域活动时,我会带着她游戏,帮助她“动”起来;平时我还会让她担任值日生,给她与同伴互动的机会。

  在家中,桢桢的爸爸妈妈也更多地陪伴桢桢。“读书月”活动时,我建议桢桢爸爸妈妈每天陪孩子阅读15分钟,我则每天电话家访。一段时间后,桢桢告诉我她很开心,因为爸爸妈妈每天都陪她阅读。在月末的讲故事活动中,桢桢落落大方地走上小舞台,将故事表演得惟妙惟肖。

  现在桢桢已是个积极主动、热情开朗的孩子。临别时,我把帧帧三年内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影像刻录成光碟送给她。桢桢则送给我一幅画,告诉我:“老师,这是我画的。上面有园长和你,最小的那个是我自己,如果你想我了就看看这幅画。”我的鼻子一酸,眼看带了三年的孩子就要离开,我真心舍不得。桢桢抱着我始终不肯撒手,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此时的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深深地感到幼儿园是我的舞台,孩子是我的最爱。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幼儿教师随笔 篇12

  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叫欢欢,总是控制不了自己。坐在椅子上总是扭来扭去,不时地说话或唱歌,常常打断正常的活动秩序,洗手时常玩水,午睡时常打扰别的小朋友。我常常对他说:这次活动你能坐端正,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能不随便讲话,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洗手时不玩水,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午睡时不影响其他小朋友,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可是他一直没有得到过一朵“笑脸花”。怎么回事呢?是他不在乎“笑脸花”的奖励吗?不是的,从他看着别人得“笑脸花”的眼神中,从他听到我说“如果……就……”时那一刹那精神振奋的神态中,我可以肯定他是渴望得到“笑脸花”的。

  周一,午饭后,我带孩子们去散步,因为手拿的东西太多,我就对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欢欢说:“欢欢,可以帮老师拿本书吗?”他笑着接过了我递给他的书。“欢欢,你拿着书,真像一个小老师呀!”我顺势称赞了他一下。只见,他昂着头,规规矩矩地走在队伍的前头,没有回头和别的小朋友讲话,没有在楼梯上推挤,俨然像一个优秀的“领队”。回到活动室后,我奖给他一朵“笑脸花”,他的脸上笑开了花……

  欢欢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我那么多次的刻意提示无济于事,而不经意的一次称赞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呢?我想当我提出“如果……就……”的要求时,对一些自制力较好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而像欢欢这样的孩子自制力有限,达不到我的要求,所以他们离表扬总差那么一步,他们渴望被表扬,却总是够不着。于是,我改变“如果……就……”式的要求,尝试采用“提前表扬”法。比如,午睡时我会说:“看,欢欢多安静,‘笑脸花’奖给你!”集体活动时我会说:“‘笑脸花’奖给你,老师相信你会有好的表现。”……

  提前表扬,不是无中生有,不是自欺欺人,它是对孩子的信任,对孩子的期望。提前表扬,给了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了孩子动力,给了孩子攀登的梯子。

  幼儿教师随笔 篇13

  “不去,不去,我不去。”这是杉杉带着哭腔的喊叫声。这一幕发生在升中班的分班现场,他被分到另一个班,怎么也不肯离开,与他共同度过小班一学年的老师和同伴。所以,他大叫着不肯离去。而另一个孩子泽泽,知道自己被分到另一个班,干脆趴在桌子上任谁叫都不理,我们也好言相劝,可这孩子就是不肯离开这张桌子,像长在了桌子上。而其他被分走的孩子,虽听话的离开,脸上却满是不情愿;而那些从另一个班分过来的孩子,也显得很不自在,脸上写满对原班级老师和同伴的眷恋与不舍。看到这些,使我触动很大,记得刚入小班那会儿,这些孩子,对我们这些老师的不信赖,以及对同伴的陌生,就是成为对爸爸妈妈的眷恋与不舍的原因吧。这些孩子与老师同伴相处一年,一年虽不长,但也处出了信任与依赖,现在要分开,不舍是难免的。同样,我这个做老师的,也有着诸多的不舍,特别是看到孩子们眼中的恋恋不舍,与一步一回头,我心里倍感失落,总觉得自己带的孩子是最好的,不论那一个,就如,总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好一样。

  这次分班风波,虽令我不舍,却也令我非常感动,这些孩子,是从一入幼儿园,就由我接手的,从孩子一开始,对我们老师的不信任,到现在对班级的不舍,说明了我们老师一年的付出没有白费,我们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耐心,用我们的细心,换来了孩子们对我们的信赖,我倍感欣慰。

  从孩子身上出发,这次分班,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孩子一生不能永远,与相熟的人在一起,必然会一次又一次走进陌生的环境,一次又一次融入陌生的人群,要融进这些陌生的环境中,就需要孩子们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能力也是我们幼儿园教程中的重要一课。这次分班,也是对孩子适应能力的一种锻炼,认识不同的老师,不同的伙伴。

  幼儿教师随笔 篇14

  玩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为什么?因为我们每天和他们约定安排好一种活动。如:周一:搭积木,周二:捏橡皮泥,周三:折纸……在这每天都变化着的活动中,孩子们不同的机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今天的桌面游戏是折纸时间,有的孩子已乖乖地拿过纸开始折着啄木鸟、房子等。可是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就忍不住了,他们折出飞机开始在教室中飞翔、遨游。于是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啦,骚动也开始。这时,我看见平时不太说话的琪琪正在认真地折青蛙,这可是以前小朋友很少有人会折的。我马上请琪琪到前面来:“今天,老师想请琪琪来做小老师,教小朋友折青蛙。你们想不想学?”“想!”在一片响亮地想字声中,小朋友赶快坐好,手里拿着折纸,在期待的眼神中,开始了小老师的教学。

  虽然孩子的教学不可能如同老师般的清晰,需要老师在一旁帮忙。可是小老师教得投入,下面的学生也很认真得学,没想到一遍下来,居然有半数的孩子学会了。然后我再请这部分学会的孩子做小老师,教旁边不会的小朋友。就这样,孩子们成功地学会了折青蛙。 “老师,我下次也教小朋友折电话,当小老师,好不好?” 丁丁这个平时不善言辞的孩子居然主动请缨,真让我惊奇。而同时其他的几个孩子也纷纷说:“老师,我会折衣服……。下次我来教大家折,好不好?”……没想到,孩子们的热情这么高。“行,以后我们每次都请一个小朋友做小老师,不过小老师教得本领必须是以前我们小朋友不会的',谁有新本领,就请谁做老师。”

  就这样,每周一次的折纸变成了孩子切磋折纸能力的时间。几周时间下来,发现这招还真奏效,折纸本领大了,秩序有序,朋友间的交流不但多了,同时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幼儿教师随笔 篇15

  我班今天的晨间体育锻炼是玩轮胎。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玩轮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待我将各种注意事项交代完毕后,孩子们就一哄而上玩起了滚轮胎。

  等“拥挤的人潮”散去,我发现妍妍正费力地想把一只蓝色的大轮胎扶起来,妍妍是我班年龄、个子最小的女孩,而她想扶起来的却是一只最大号的轮胎。看着她努力地想将轮胎扶起来却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的样子,我想过去帮她。恰巧这时然然滚着一个绿色轮胎经过这里,我看见然然的那个轮胎比较小,而且然然又是我班年龄、个子较大的孩子。于是,我马上对然然说:“然然,你能不能和妍妍换个轮胎玩?妍妍还小,她的轮胎太大了,她推不动!”然然犹豫了一下,随后放开了轮胎。我以为她同意了,就赶紧把然然的绿色轮胎给了妍妍,再把妍妍的蓝色轮胎给了然然。我以为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就去别的地方巡视孩子们玩轮胎的情况了。

  可是,没过多久,我远远地望见然然把那只蓝色轮胎扔在一边,一脸不高兴地站在那里。我赶紧走过去问:“然然,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然然看了看我,没说什么。见她这样,我想她心里一定有事。于是,我蹲下身,拉过她的手,继续耐心地了解情况。过了好一会儿,然然才小声地蹦出一句:“可是,我也还小。"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好又问然然:“你的意思是你还小,不想玩轮胎吗?”然然摇摇头,仍然小声地说:“我想玩那只绿色的轮胎。”

  原来,然然是因为我把她的绿色轮胎换给了妍妍而不高兴。虽然因为教师的权威,然然没有拒绝我的要求,其实她内心是不同意我这样做的,我自以为是的“圆满解决”实际上伤害了孩子。

  后来,我诚恳地向然然道了歉,然然也和妍妍一起玩起了那个绿色轮胎,但我的心里仍无法平静。我扪心自问曾有多少次这样的“自以为是”“理所当然”,也许每一次带给孩子的都是委屈。看来,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意愿”,我还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和改变。

  幼儿教师随笔 篇16

  鼓励,是无形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鼓励同样也是这期存在的意义的!我们班上有个叫浩浩的孩子,长得圆头圆脑,很是可爱。可他却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每次与他交流,他总是把头垂的低低的,两只小手不自然地捏来捏去,答非所问。在美术操作活动中,他总是显得小心翼翼,握着油画棒或是其他的工具不敢动手,往往是其他幼儿都完成了,他的作品还是一动都没有动。当我单独指导他的时候,他就变得很没自信,一个劲儿地问:“是这样吗?是这样吗?这样对不对?”看他握笔的小手还在不停地发抖,别提有多紧张了。看着他的样子,我只能不时地鼓励他:“是的,就这样,好极了!真棒!”针对浩浩的情况,我和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原来浩浩的父母由于工作非常忙碌,孩子在家的活动很少得到父母的关注,自然鼓励的话语也听得很少,使得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信,什么事情都不敢动手,畏首畏尾。

  其实孩子在家庭、幼儿园里,成长的点点滴滴,都惨透着家长和教师的心血,而他们细微的进步,如果我们能及时予以鼓励,那对于孩子的积极性、自信心的培养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鼓励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口头鼓励是最有效的。一句“你真棒”、“好极了”、“你真了不起”,或者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一亲他们的小脸蛋……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这些做法,它将令孩子感到无限的满足和浓浓的亲子之情。例如在玩玩具时,孩子能主动将玩过的玩具放进玩具箱,这时候,我们应针对孩子的这一行为马上给予表扬,“你把玩具收拾得真好,太能干了!”我们的表扬,无形中为孩子确立了一个目标,让他明白这样做是正确的。

  鼓励是一股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只要把握适当的鼓励方式、鼓励时机,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们变得积极自信,能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因此让我们学会多关注孩子,鼓励多一些,训斥少一点。

  幼儿教师随笔 篇17

  刚上小班时,天天每天眼里盛满了泪水,遇到一丁点儿事就会哭,脆弱得像个玻璃娃娃。

  连续两个月,天天总是哭,根本没法正常参加班里的活动。经了解,天天从小都是外婆带的,从没有离开过外婆,外婆对他宠爱有加,以致天天凡事都依赖外婆,一旦离开外婆,他便无所适从。

  有一天,天天爸爸通过班级QQ群与我沟通天天的情况,他显得非常沮丧,不知如何是好。天天爸爸是一名中学教师,对孩子并不是不闻不问,只是孩子一出生就由外婆带,虽然他也知道外婆的教养方式有问题,但又很无奈,想自己带孩子,又怕外婆不高兴。了解事情的缘由后,我向天天爸爸提议:可在设法改变外婆的教育观念的同时,适当参与孩子的教育,父教不可缺失。我还向天天爸爸推荐了《养不教父之过》这本书。

  一番交谈后,天天爸爸很受触动,决定先从接送孩子开始,尽量多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活动。之后,天天爸爸坚持每天站在楼梯口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儿子走进活动室大门,我们则以热情的拥抱迎接天天。不久天天与欣欣成了好朋友。天天爸爸抓住契机,经常让欣欣和天天玩耍。从此天天来幼儿园更有动力了。天天爸爸也形成了接送孩子的习惯,在与天天的相处中慢慢走进了天天的生活,并影响着天天的成长。

  这以后,天天爸爸每次都会腾出时间来参加幼儿园的“父教活动”,如给孩子带操,跟孩子玩游戏、和孩子一起做手工等。爸爸的到来无疑给天天以积极的影响。天天在活动中的状态也在一点点变化:变得积极主动,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自信了。

  两年来,天天越来越有男子汉气概了,却也不失细腻,能从细小处关心别人,当身边有伙伴摔疼了或不高兴了,他会第一个去安慰,哪个同伴有困难他会第一个去帮助。

  天天的变化与父亲教育的回归分不开,与家园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分不开。所以说,家园相结合的教育才算是完整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幼儿教师随笔 篇18

  自从上了幼儿园后,贝贝总是咬指甲。看着贝贝光秃秃的手指,我心疼极了。

  记得贝贝刚来幼儿园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又哭又闹,总是一个人乖乖地坐着,不时地把手指含在嘴里。我们知道,刚入园的孩子一般都会有焦虑情绪,贝贝咬指甲也许是为了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焦虑情绪。为了不强化他的行为,我们没有过多地干预他咬指甲的行为,而是关注他的情绪,主动亲近他,给他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偶尔也会跟他讲关于“小细菌藏在哪里”和“指甲哭了”的故事。

  在家的时候,妈妈给贝贝手指抹上辣椒油,告诉他:“这个特别辣,不能咬。”给他抹上苦药,告诉他:“这个特别苦,不能咬。”还给他戴上手套,让他咬不到指甲。这些办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无法彻底改变贝贝咬指甲的习惯。怎么办?

  我知道贝贝最喜欢恐龙了,平时,他每做一件事情都会问:“老师,我棒不棒?我像不像霸王龙?”无意中我发现图画中的霸王龙有锋利的爪子,能不能利用贝贝喜欢的形象改变他的这种习惯呢?于是我找机会跟贝贝聊关于霸王龙的故事,并有意地讲到了它锋利的爪子。贝贝看看自己的手指,默默地低下了头:“我是霸王龙吗?”我假装思考了一下:“不太像,你都没有指甲,霸王龙的指甲很锋利,能够保护它的身体。”贝贝说:“我以后不咬指甲了,我要当霸王龙!”第二天,他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没有咬指甲,我能不能当霸王龙?”我听了暗喜,说:“嗯,快能当了,再长点就更好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每天都会鼓励贝贝,让他坚持住,还不时地牵着贝贝的双手,和他一起观察,期待他的指甲恢复正常。一段时间后,贝贝举着手大声说:“老师,看我的指甲!”看着他整齐的指甲,我高兴地说:“嗯,真棒,像个霸王龙,你的指甲不长不短,正合适!”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易地责罚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利用孩子喜欢的、祟拜的榜样去引导他们、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随笔 篇19

  又到了我们的区域活动了,孩子们悠然而惬意的选择着活动区,作为老师的我们却要拿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看家本领。你听,又来了:“老师,子骞把我的彩笔扔地上了!”“老师,子骞又来抢我的积木!”我还没有走到告状小朋友的身边,就听到旁边小朋友在不停的“火上浇油”。子涵说:“老师,子骞最讨厌了,上次把我的排笔扔水槽里了!”依宸说:“对,他最讨厌,在院子玩时,他总是推我!”俊铭说:“他是坏孩子,我上次画画,他把我的画纸画的乱七八糟的!他真坏,我们不喜欢他!”

  孩子们争前恐后的历数着子骞的种种“恶行”,虽然我们对子骞的调皮有目共睹,但听到孩子们这样异口同声的说讨厌,我还是颇为吃惊。孩子们之间缺少宽容!区域活动结束时,我今天的小结就是:谈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让我震惊的却是:很多的小朋友想到的都是小朋友的不足。如:不遵守游戏规则、挑食、打人、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

  我不禁自问:当孩子们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长此以往,如不及时纠正,只会助长孩子们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搬弄是非的坏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的时间则渐渐增强,幼儿时期的交往尤其重要。但幼儿之间缺乏宽容心,则会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幼儿之间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被排挤的幼儿则会对指责自己的幼儿心怀怨恨,不利于幼儿社会关系的发展。

  作为我们老师更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时,教师应尽量不表现出对过失方严厉的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的引导幼儿复述事情的过程,找出告状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解决的方法。

  时代在变,终身学习是教育者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经之路,也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作为新世纪教师的我们将在这条路上继续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一路狂奔……

  幼儿教师随笔 篇20

  周宇航是我们班的活跃分子,说他是活跃分子主要是上课的时候屁股老坐不到椅子上,老是翘来翘去的,下课也是动个不停,一点也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可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特别喜欢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喜欢老师叫他做“小老师”,每到我们要请哪个乖的小朋友做“小老师”的时候,周宇航就坐的非常好,把脑袋抬的高高的,小眼睛期盼的盯着你的眼睛,这个时候如果仔细看,还能看见周宇航眼睛里闪闪的星光,让你不请他也不行。

  请到他做“小老师”时,他就非常高兴,一个劲的对别的小朋友说:今天老师请我做小老师,请我做小老师。让人忍俊不禁。

  做“小老师”的时候,他也做的特别认真,别看他年纪小,在我们班级是很小的那种,可是做事情我们还是很放心的。不过,做小老师的时候很乖,但是一到没请他做小老师的时候他的好动的个性就又出来了,上课又要晃来晃去,跟他说过好多遍,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老是动来动去,每次都记住了,可过一会就忘记了。真的得想个好办法,改改他的这个习惯。

  后来,我们想,既然他那么喜欢做小老师,下次就跟他说如果表现好就请他做,表现不好就不请他做。刚开始,他在小椅子上动个不停的时候我们就提醒他,周宇航,如果上课不乖,坐的不好可就不请你做小老师咯。他没听进去,下课了,我们根据幼儿的表现请了一个表现很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没请周宇航。这下,周宇航可不开心了,一个劲的问老师怎么不请我呀。这个时候我们就跟他说“周宇航,你自己说说看上课表现的好不好,有没有认真听老师上课,回答问题呀?”周宇航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第二次表现还是不太好,我们还是没请他,这下周宇航知道我们是来真的了,表现的不好以后就真的不请他做小老师。他就跟我说:“老师,以后我上课认真听,不乱动了,以后还请我做小老师好不好?”“好啊,如果周宇航以后上课能乖乖的,还请你做小老师。”

  那次以后,我们明显感觉到周宇航上课动来动去的时间少了,比以前好多了。为了表扬他,下课后就请他做了“小老师”。周宇航咧开嘴开心的笑了。

  幼儿教师随笔 篇21

  说到我们班孩子离园时的情景,真是让人“回味无穷”。这群可爱的孩子都是刚入园的新生,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又在经历一天“望穿秋水”般的漫长等待之后,那种“归心似箭”的神情便溢于言表。有的如同小和尚般嘴里念念有词,有的像 “小尾巴”般跟在你的身后不停询问,仿佛自己要遭遗弃了一般,还有的趴在桌上,泪眼婆娑,真是可怜之至。看着这些小家伙,我总是耐心地告诉他们别着急,妈妈就要来了,可是他们置若罔闻,仍各行其道,这种场面倒真让我有点束手无策了。

  又是一个下午,到离园的时间了,孩子们一个个左顾右盼,被接走的孩子自然是兴高采烈,和大家挥手再见,可剩下的呢?个个如同败阵的公鸡。渐渐地,“乐声”又开始此起彼伏了……我赶紧将孩子们集中在一块,抚慰了一下他们的情绪后,就和他们玩起了创编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师顺着儿歌一个个往下摸幼儿的小脑袋,儿歌结束手落到谁的头上,老师就猜这位小朋友是即将被接走的那位。如果老师猜对了,就可获小朋友的掌声鼓励;如果错了,就要受到小朋友“刮鼻子”的惩罚。游戏开始了,我嘴里一边念着儿歌“点点摸摸,娃娃乐呵呵,妈妈,快点来,我想回家了”,手一边去摸小朋友的小脑瓜,第一回落到了哈哈头上,他的小脸霎时“雨转多云”,两只小眼睛盯准了门外……果然不出所料,哈哈的奶奶真的来接他了。孩子们马上鼓掌,脸上全露出惊讶的表情,对老师如此这般的“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第二轮开始了,孩子们满怀期待地坐好,希望自己是即将被领走的那位。这回落到了秋仪的头上,大家屏住呼吸焦急等待……结果我判断失误,门外站的是夏欢的妈妈。孩子们立马毫不留情地刮我的鼻子,我故作可怜状地说:“轻点呀,疼死我了。”一脸痛苦无辜的样子惹来了孩子们会意的笑声……就这样边游戏边等待,不知不觉让孩子们度过了这段难熬的时间,同时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和我似乎也更贴近了。

  几天之后,我无意中听到一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晚点来接我,我想和老师做游戏。”我的心被一种难以言状的快乐所包围,为自己的智慧,为孩子纯真的童心?我想或许更为了自己今生解不开的“恋娃情结”吧!

  幼儿教师随笔 篇22

  昨天吃的是红烧小排,菲没等老师分菜就大叫:“我要红汁,我要多点。”拿到饭菜的菲翘着二郎腿,左手端着饭碗、右手拿着调羹,边吃边看左右,这情形不禁让我想起了那首儿歌“漏嘴巴的小弟弟”。这不,才一会儿功夫,地板上、桌面上、椅子上、衣服上,到处都是被肉汁染红的米粒。“菲,转过去好好吃饭!”听见老师的提醒,她转了过去。可没过几秒种,身体又左右转动,米粒再一次扬扬撒撒地往下掉。饭碗里的饭是没有了,再看看地板上,就象下了场雪一样,厚厚一层,有的都已经被她踩得紧紧地粘住了地板。

  “不行,不能再让这样的进餐习惯继续蔓延!”我暗下决心。正当她想搬着椅子离开位置时,我叫住了她:“菲,请把地上的米粒捡干净。”她看看我,没有反应。“菲,自己撒的米粒,自己捡干净。”她嘟着个小嘴,很不情愿地蹲下身开始捡米粒。我知道这一地的米粒真要她一个人捡完是不可能的,等到她捡了一些后,我蹲下身和她一起捡了起来。我边捡边问:“菲,捡米粒累吗?”她点点头。“如果以后不想这么累,应该怎么做啊?”“坐好吃饭。”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差不多花了3分钟时间,我们两个人把地上、桌上、椅子上,甚至菲的帽子上的米粒都捡干净了。“好累啊!”捡完米粒的菲不由自主地感叹。

  菲的“漏嘴巴”现象已经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了,经常抱着孩子刚入园、习惯慢慢培养的想法,一拖再拖,每天进餐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提醒、再提醒,希望有一天在老师的提醒下,她能改变这种不良的进餐习惯。可是我错了,一个多月来,她依旧翘着二郎腿,依旧左右转悠,依旧米粒满地撒……

  经历了昨天捡米粒的辛苦后,今天的菲奇迹般地安分吃完了一顿饭,只有几粒米粒不小心从嘴边溜到了桌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说教,显得罗嗦而又无奈,不如在适当的时候,另辟蹊径,让道理行动化,让规则生活化。少对孩子说一点,多让孩子做一点,知道自己做错事后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自我约束的种子,使之受用一生。

  我想这次我成功了,“漏嘴巴”不漏了。

  幼儿教师随笔 篇23

  几个月的幼教生活,使幼儿园教师教育体验到了好多,也渐渐的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去了解幼儿园教师教育幼儿,如何去用行动关爱每一名孩子。每当幼儿园教师教育看到一双双炯炯有神、天真无邪的眼睛望着幼儿园教师教育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让幼儿园教师教育从每天的疲倦中清醒,让幼儿园教师教育从失落中找回自我,让幼儿园教师教育一次又一次的找回前进的动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他们的目光中,幼儿园教师教育看到了他们的不解,他们的渴望,他们的关心

  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幼儿园教师教育抱着新的面貌、新的气象、新的渴望,幼儿园教师教育再一次迎来了那群活泼天真的孩子们。刚开学的这周里,上学期经常接的聪聪还不算太适应全托的生活,有时会悄悄的留下那不算坚强的眼泪。而这时幼儿园教师教育便会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一些鼓励和安慰之类的话语,而他也很听幼儿园教师教育话懂事,马上就会像一个男子汉一样收起自己懦弱的眼泪,用那天真的眼神望着幼儿园教师教育,每次都是……好像要和幼儿园教师教育说些什么,而幼儿园教师教育也明白他那眼神背后的语言。

  那天是个星期三,聪聪早上见到幼儿园教师教育就高兴的对幼儿园教师教育说:“陈老师,今天幼儿园教师教育爸爸来接幼儿园教师教育。”幼儿园教师教育会意的笑了笑,对他使劲的点了点头,示意“嗯,一定会来的。”半天过去了,都到了晚上睡觉洗脚的时间了,聪聪的爸爸还没有来。幼儿园教师教育也渐渐的感到他那企盼而又兴奋的眼神也悄悄的爬上了一份焦虑。看着他……看着他那蕴含着复杂心情的眼神,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心头不免也悄悄的生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但是幼儿园教师教育并没有过多的去打搅他,只是在远处默默的用一双关爱的眼神去望着他,远远的投去关心的话语。幼儿园教师教育很欣慰,很欣喜,也很高兴,因为幼儿园教师教育从它的话语从它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对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信任,看到了他的喜悦,看到了幼儿园教师教育在他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幼儿教师随笔 篇24

  在宝宝角区域内,今天进区玩的是宏超、文淑、文清等几位小朋友,这次他们玩的游戏是抢救在火灾中受伤的“病人”。游戏一开始,由宏超为队长组成的120医疗队就忙开了。首先,他们接待的第一个伤员是梅花鹿,因为梅花鹿伤势比较严重,据宏超队长讲它几乎没有呼吸了。于是,几个医生一起上,有的给梅花鹿输氧气,有的给梅花鹿打针,文淑则在给梅花鹿检查心脏。我问她:“你这是在干什么呀?”她说:“这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我在电视中看到的,一般在伤员最危险的时候就用这个方法。”“真不简单!”我当即就表扬了文淑。

  这时,又有“老虎、狮子、猴子”等几个“病人”陆陆续续地被送过来了。我也加入到了他们的抢救队伍里。小朋友见我参加了,都高兴的不得了,劲头更足了,他们安排给我的任务是接听电话。于是,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共同活动中,内容更加丰富了。他们听心跳、相互讨论抢救方法……忙进忙出,俨然一副小医生的样子。这时,又送来一个危急病人,是“大象”,好象连呼吸也没有了。

  小医生们开始议论纷纷:“老师,是不是他已经死掉了?”“不会吧?看看他还有没有气?”“先听心跳!有心跳就说明他还有气!”于是,他们有的捏捏“大象”的脸,有的推推“大象”,还有的用听筒听听“大象”的心跳……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一次抢救行动忙碌而有序的进行着。

  活动结束时,我表扬了他们120抢救小组。因为有了大家的合作力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将这么多的“伤员”抢救过来,小朋友们初次经历了救死扶伤的过程,也尝试到了成功后的喜悦,每个人的小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上述案例是一种幼儿自发行为,引出师幼互动的活动。这也就直接确立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地位,激发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在这次活动充当的角色不是管理者、指挥者,而是作为一个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由幼儿关注的这次抢救火灾中受伤的伤员事件,自然引入到安全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鼓励幼儿自身主动的学习,来积极的建构自己的知识储备。

  幼儿教师随笔 篇25

  希望,你们在学习中,依然是想说就说、想说能说,尽情表达自己的快乐、幸福、疑惑、不解,小手依然能高高举起自我,而且有人愿意聆听、有人愿意分享。即使话语幼稚,也是时刻享受“表达是美丽的”。其实,沉默不应属于灿漫的你们。

  希望,爸爸妈妈不会紧盯你们的考分,不会每次问“最高分是多少”,不会常常怪罪“你怎么又粗心了”,而是抚着你的快要齐他们肩的头,弯腰轻语:“你今天快乐吗?有什么大家一起分享的!”

  希望,班上偶有小鸟飞过,身边偶有事件情境变化,你会有可能视线暂时离开书本,追随小鸟的翅膀,让心尖来一次短暂的飞翔,心无旁骛、沉浸其间。

  希望,学习之余,你能和老师、同伴一起留意身边的大事小事,最重要的,要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学着大人迷醉于游戏,你们则专注于“赛尔号”的级别(一种风行于孩子间的电脑游戏)。

  希望,春天,你能浴着春风出去踏青,有闲暇和心境低下身子抚摸小草,闻闻花香,穿梭于拂面的柳枝,而不是临到作文,才从脑海里死拉硬拽,拼命回忆听过的、书上见过的“春天”。

  希望,假期里你能多走出家门,和同伴玩过、抱过、吵过、闹过,哪怕是打过,捉迷藏、奔跑、玩球、骑车、游泳、出游、追小狗、扑蝴蝶、逮知了、逗蚯蚓、捉瓢虫、赶蚂蚱……而不是急匆匆、默默然一直行走在去学习班的路上。

  希望,冬天你可以打雪仗,玩冰块,接一片雪花,看它欣欣然融化。而不是让自己的好奇心淹没于大人的“冷,别冻着、别摔了”之类的叮嘱之中。

  希望,你能在匆匆间不忘驻足,回头去留意身边人的困难不便,愿意不吝自己手心的温暖。

  要知道,对你们而言,学习很重要,但不代表全部,童年是你们的独享,有时,你一定要独自享受。

  再见了,我亲爱的孩子们。三年时光,感谢你们的陪伴,在与你们共欢笑、蹦跳、追逐中,你们长大了,而老师,内心也强大了许多。岁月的年轮会让老师生华发、身臃肿、体滞重,但时间老人他,窃取不了老师——一个幼儿园老师年轻的内心。目光始终追随孩子,因为拥有,所以充实;因为充实,所以享受;因为享受,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无悔。

【幼儿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随笔08-17

幼儿教师随笔11-22

幼儿教师个人随笔09-24

最新幼儿教师随笔08-21

幼儿教师教学随笔08-15

幼儿教师的读书随笔03-06

幼儿教师随笔摘录03-02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3-02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5-22

幼儿教师教学随笔08-10